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结婚祝福语 劳务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诗酒琴音 时间:2024-08-23 16:11:0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暑期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我被分配到了XXX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立新村近一个月,对XX村有了大致的了解。立新村面积XX平方公里,村内有河塘XX个。所辖XX个居民小组,户数XX户,现有人口xx人,xx多人外出打工,xx多个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走入城市去打工挣钱,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我在村内对此进行了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现总结如下几点:

    一、思想状况

    一些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合群,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主动和别人交谈、沟通,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由于缺少父母的教导和指引,有些自认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心与爱护,思想难免偏激。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始终也有许多儿童思想积极健康,能够主动的与别人友好相处。

    二、日常生活

    父母走后一般会把孩子交由自家老人看护。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

    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过度溺爱。

    三、安全问题

    游泳是孩子们在暑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但因游泳而造成的悲剧却频频发生。许多溺水事故常没有任何征兆,如游泳时突然抽筋、跳水时撞伤头部等。在此情形下,没有他人的帮助很容易发生溺水,因此父母必须教育孩子绝不能在没有成人的监督和陪同下私自外出游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87.5万名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意外伤害,数以千万计的儿童因意外伤害入院治疗。我国一些地区调查资料显示: 溺水儿童意外死亡排名第一。孩子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一些五颜六色的小丸子等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误服也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医生称,从玩具零件、纽扣、笔帽、图钉,到老鼠药、农药、外用药,乃至胶水、汽油、水银、强酸、强碱等,儿童误服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所以,要将家中的危险物品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 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 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 上就失去了重心。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 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导致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1.家庭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 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暑期孩子留在家中的时间较长,家长应对家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把药品或化学品,如酒精、汽油、清洁剂、农药等放置在孩子不易找到的地方

    2.政府方面

    提高工资福利待遇,逐步将职工工资提高到与经济发达地区同工种﹑同劳动强度﹑同工作效率对接的工资水平。发展本地经济,留住

    劳动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就业。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帮到您!>>

    >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为家庭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并将长期存在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承担了本不该这个年龄承担的诸多压力和问题。为从根本上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生活、学习、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经发放问卷调查表、实地走访和座谈等方式对我市留守儿童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xxxx市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352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2760人,占总数的63.4%,大多数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少数人寄养在亲属和朋友家中。>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失去父母庇护和正常的家庭教育与沟通,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亲情缺失,成长过程处于长期放纵状态,性格得不到良好的规范,心理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思想道德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加之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关爱不足等因素,致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着“感情失落、生活失管、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防、健康失保、行为失控”等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社会体制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土地少、机械化作业以及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固守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并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在不能轻易放弃城市工作机会的同时,又因住房、户籍、就学、升学以及高额学费等因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致使“带不出”与“回不来”的双重矛盾突显。>2.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到了只能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的地步,他们大多是可以在本乡本土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们教育意识淡薄,抱着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现状的求富心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疲于赚钱。在经济方面小有收获的同时,他们放弃的是对孩子的监护,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对子女的关爱、沟通和教育,造成的是孩子在成长初期就已感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3.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经调查,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一些优秀教师选择进入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教学或应聘到外地城市生活,使得农村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明显不足,老师素质参差不齐,致使部分农村学校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将有限的师资还是放在了追求升学率上,升学必考科目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对象,而道德、情感、心理、安全、法制等方面却疏于管理,流于形式,留守儿童在得不到家庭情感交流和教育的同时,又一次失去了学校对他们思想行为梳理和引导的机会。>4.监护责任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少数寄养在亲属甚至朋友家中。由于体弱多病、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重养轻教,基本都是限于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冷暖,而对于孩子所想、所需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出现了问题往往有的是包庇、怂恿,有的是打骂、体罚,造成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成年。>

    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针对留守儿童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使留守儿童普受惠、受实惠,如配新校车、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医保实行覆盖、寄宿食堂卫生监管,以及市委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儿童社工队伍,结对帮扶等。市妇联为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设定专人具体负责留守儿童的组织、协调工作;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的专题调研,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加强了阵地建设,在全市303个行政村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利用“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等有利契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为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山城镇大湾村和大安村建立了两所留守儿童学校,配备了乒乓球桌、电脑,手风琴、学习机等促进儿童成长的设施,选拔责任心强、热爱留守儿童事业的人员作为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组建自愿者队伍,组织有爱心的党员、教师、离退休老同志等担任志愿者,以“爱心、自愿、就近”为原则,开展了“春蕾女童”捐资助学、“送温暖”、“手拉手,心贴心”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电视、报纸发出爱心倡议,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乡镇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亲情关系疏远,家庭教育缺位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德育工作网络站,建立了教职员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家庭大走访、“大手拉小手”、亲情对接等活动,通过学习辅导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辅导,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家教宣传活动、家教讲座等,着实提高监护人教育辅导儿童的能力。民政部门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家庭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及开展了节假日慰问活动。卫生和计生部门组建了志愿者医疗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村屯,为留守儿童免费进行体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支持的同时,还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四、对策和建议>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生存、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为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由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团委组织牵头,通过媒体及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共育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留守儿童。设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专门用于对成绩突出和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奖励和慰问。三是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开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工程” 或者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四是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教师队伍补充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工作交流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师资短缺及部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五是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2.健全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机制。一是家长联系机制。农村党支部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与外出家长的联系工作,有条件的村部或学校要开设亲情免费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书信等形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二是监护人培训机制。充分利用乡镇学校、村小学、村部中设立的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家访等途径,加强对孩子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的水平。此外做好代理家长、义务联络员的招募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以弥补家长教育空白以及纠正监护人的不正当教育。三是心理疏导机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正活动;开设心理教育课,聘请专业教师为他们授课,让这些孩子的烦恼有方倾诉,有的放矢,帮他们打开心结,解除心魔,克服自身弱点,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阳光生活。>3.引导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一是政府尽快出台扶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实施 “回归工程”。二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通过摸底调查等方式对企业用工、工资待遇、项目信息、致富门路等备受农民工关注的问题进行疏理,并将疏理结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乡镇(街)发送到外出人员手中,鼓励农民返乡择业。三是积极引导,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一方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给予亲情照顾,给孩子创造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24年3月7日—13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县委、县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地点:田幺坪村、黄柏园村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

    一、总体现状

    ㈠留守儿童比例大。在这次调查中,两村405名儿童中,有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占同龄儿童的45%;就学90人,占在校生比例35%;辍学20人,占适龄入学留守儿童10%;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㈡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2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20%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70%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3%被托付给亲友。

    ㈢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㈣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㈠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分布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困,监护人每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关心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㈡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过度溺爱。

    ㈢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对监护人的教育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时做出过激行为逃离出走,从而使得监护人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㈠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导致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三、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

    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及格的接班人。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1.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2.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四、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

    ⒊政府及社会方面。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①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县、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②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③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守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远离父母,由于缺少家庭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其成长教育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日益突出的心理,社会问题,寻求“救治”良药,近日,**妇联儿

    少部对全旗24个苏木乡镇(场、办事处)300多名留守儿童及家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一、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面广量大,留守儿童在**各地普遍存在,对314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结果表明,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9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85.7%。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5 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14.3%,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足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思想偏激的占20%,思想道德方面有问题的占10%,积极进步的占30%。

    2、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来说,由于2/3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由母亲监护,加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其成长需要也还主要停留在生理的物质要求和心理上的依恋需求上,母亲基本上可以胜任,70%的留守儿童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更加刻苦学习,同时认为自理能力增强,80%以上的留守儿童能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文具。

    3、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发育正常,在被调查留守儿童当中,95%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希望父母在家陪伴自己,或者至少能一人留在家里,90%的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妈妈常回家或多打电话,希望爸爸妈妈在外保重身体,希望爸爸妈妈回来帮助指导学习,希望在家乡发展,让爸爸妈妈在家门口上班,希望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和健康等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和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引导较少,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调查中,40%的孩子感觉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30%的孩子遇事不与人商量;10%的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或只有1~2个朋友;许多孩子通过调查发出这样的呼声:“我们需要关爱和呵护,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让我们有幸福感。”

    2、评判标准单一使近1/3的留守儿童不喜欢上学。由于学校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特长和兴趣,使部分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当中,50%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28%的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只有3%的孩子家长关心交友情况;有17%的孩子不喜欢上学。不少孩子通过调查提出,希望多举办兴趣活动、亲子活动,让他们感到成长的快乐。

    三、建议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儿童”,就不仅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的综合工程。结合**已经开展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为保证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建议有针对性的修改《义务教育法》,做出有利于在农村留守或随父母流动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性义务教育利益的规定;完善农村学生非刑事人身伤害的追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的责任的范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康、形态良好的一代新人。

    2、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教师、家长互相配合必不可少。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一些学校的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家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加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实行学校与家庭,班主任和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共同关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帮助学生的父母和祖辈亲属了解科学育人知识,提醒老年人爱孩子不能溺爱。

    3、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农村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小、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4、动员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村组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

    安排孩子,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他们外出期间尽可能多与孩子联系。建议各地妇联为“留守儿童”组织“社会妈妈”结对活动。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加快社会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如果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能与城镇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就鼓励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目前最可行的只能是要求父母多关心孩子,外出前先考虑一下孩子的问题。出去后尽可能与孩子保持联系,老师们也尽可能多多关心留守儿童,学校、乡镇妇联或嘎查、村组织可以就近组织孩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第五篇:天门市农村留守儿童专题调研报告

    天门市农村留守儿童专题调研报告

    为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天门市妇联于5月份,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走访儿童、监护人、教师、村干部等方式,对全市24个乡镇0—14周岁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调查,基本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数量、教育状况、生存发展状况和心理需求。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全市留守儿童83770人,占同龄儿童总数的51%。其中0—3周岁留守儿童1736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1%;4—14周岁留守儿童6640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9%。

    2、就学状况:在园在校留守儿童65400人,占在校生比例45%;适龄辍学留守儿童1006人,占适龄入学儿童1.5%。

    3、监护情况: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占79%,亲戚照顾的占11.5%,邻居照顾的占1%,其他的占8.5%。

    4、与父母分别时间:半年以上的占67%,一年以上的占26%,2年以上的占7%。

    5、留守儿童学生在校住宿47%,走读53%。

    6、参加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12347人,占15%,未参加的71423,占85%。

    7、与父母联系情况:每周联系一次的22910人,占27%,每月联系一次的32191人,占38%,每学期联系一次的15712人,占35%。

    8、全市乡镇、村、学校共建有留守儿童服务机构121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有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文化学习状况不理想。24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2%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3%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 和“问题儿”。其中,对岳口镇健康小学的调查显示,全校558名学生中,留守儿童376名,成绩较差的占40%,一般的35%,好的25%。成绩较差的如怀坡村6组的12岁留守男孩金某,父母在江苏打工,一年回家一次,金某平时在校食宿,全托班,周末由爷爷奶奶接回家照顾,由于缺乏父母监管,孩子成绩不稳定,已经转校三次,现在成绩很差,班内数学平均成绩90分,他的个人成绩只有5分,老师专门辅导,他也对学习不感兴趣,几乎不做作业。由于多次转校,金某经常处于适应新环境中,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又如:渔薪镇泉湖村8组的14岁留守女生陈某,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由近70岁的爷爷奶奶照顾,以前成绩较好,但自从爷爷奶奶患肺气肿、高血压病后,她既要独立照顾自己,还要抽时间照顾爷爷奶奶,生活负担加重加上心理压力无法排解,她的成绩渐渐下滑。

    2、孤独感日渐增强。“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因缺少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在问卷中显示,65%的留守儿童表示缺乏安全感,希望父母留在身边,35%的儿童表示理解

    父母,但希望父母能经常回家看看。如:横林镇白场村一名12岁留守女童,其父母均在深圳打工,今年春节只有母亲回家过节,但只待了几天又返回了深圳,母亲走后,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好久,到学校后也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

    3、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撒谎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常常为一点小事就与老师同学对着干。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没有在情感上给自己关爱,就应该在金钱上给予自己补偿,所以常常要钱多,花钱大方随意,以大量花钱购物、吃喝、上网来发泄不良情绪。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20%,一般的占60%,差的占20%。如:汪场镇新沟村留守儿童罗某14岁,父母在保定做馒头生意,罗某小学六年级时学会上网,在蒋场初中时常常通宵上网玩游戏,还煽动同学一起上网,后不听学校教育管教被劝退,现转到临近一所初中,依然恶习不改,晚上在寝室还讲游戏之乐,不仅自己不好好学习,还影响同学的学习生活。

    4、安全问题令人堪忧。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石河镇一5岁男孩,父母都在广州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去年6月1日中午,奶奶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过马路时孩子跑在前面,不幸出车祸当场身亡。又如渔薪镇杨港村一8岁留守男孩,父母长期在山西做生意,由60多岁的爷爷照看,男孩今年5月8日在外婆家玩的时候,玩滑板不慎被货车撞死。

    5、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大部分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参与结对的比例不高,乡镇、村、学校留守儿童服务机构覆盖面不广,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安全等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爷爷奶奶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和建议

    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稳定。针对当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调查,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留守儿童问题专门议事机构。留守儿童问题是未成年人问题,也是农民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和谐社会、新农村和精神文明三大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相关单位工作职责,纳入“三农”工作大局,在农民工问题和劳务输出工作中通盘考虑,统筹推进解决;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各地留守儿童服务站点的建立、亲情电话的设立等,确保关爱工作落实到位;指定市教育局或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为牵头单位,成立由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财政、卫生、计生、文明办、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议事机构,明确各有关单位工作职责,制定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评估机制,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牵头单位必须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开展留守儿童工作,使各单位留守儿童工作有计划、有内容、有效果,并在年终组织专项检查,奖优罚劣。

    2、发挥教育部门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我市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集中在各中小学校,市教育部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建立完整的在园在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档案;二是逐级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机构。特别是各农村中小学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校内留守儿童达20—30名以上的中小学,分别酌情建立一个以上留守儿童互助组织或留守儿童之家,做到五个一,即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期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或留守儿童家长会,至少开展一次留守儿童互动互助活动,至少开设一堂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至少与性格内向、心理异常的留守儿童父母打电话交流一次;在留守儿童之家创设一个心理咨询信箱或亲情热线电话;四是积极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或多方改善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扩大“一补”范围,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一个临时的家,保障他们在校内的安全;五是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阵地作用,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家长或监护人学习培训,做家庭教育的辅导报告,让家长和监护人懂得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引导孩子。

    3、发挥妇联广泛联系家庭、动员各界妇女的优势作用。几年来,市妇联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系列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一是为留守儿童建档立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住址、电话;留守儿童校内外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等,为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依据。二是“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卓有

    成效。几年来,全市妇联系统共计正式招募了爱心妈妈3000余人,与4000余名留守儿童结成关爱对子,有效弥补了这些孩子的亲情和部分家教缺失;三是在全市探索建立了3家留守儿童家示范服务站,其中岳口镇健康村留守儿童服务站工作出色,获得省妇联授牌。四是“岗村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成功推进。结合全市巾帼示范岗创建,鼓励各创岗单位与各自联系村结对,关爱结对村留守儿童。建议进一步发挥妇联广泛联系家庭、联系各界妇女的优势,打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品牌、岗村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品牌,使爱心妈妈和示范岗切实做到“五个一”,即每月与结对留守儿童联系一次以上,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以上,与班主任联系一次,与监护人沟通一次,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以上;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建设工作,将留守儿童工作融入文明家庭创建、巾帼建功、“双合格”等妇女工作主体活动中,使其常规化、制度化,这样才能真正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

    4、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推荐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寝室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职称评审会议主持(总结性)
    2024~2024学年度(上)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上一篇:教师长期培训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