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经营合同 劳务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2024-2024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名著阅读,课内文言文,作文)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玄霄绝艳 时间:2024-08-25 19:10:3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2024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名著阅读,课内文言文,作文)

    2024年中考

    26.知识好比宝石,求知如同采金。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求知的体验常伴你左右: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是一种求知,李白、徐霞客漫游名山大川是一种求知,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是一种求知,学生学做家务事是一种求知,甚至五岁的小孩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食也是一种求知……

    请以“求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韩愈《马说》 26.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文题一:水滴石穿是一种执着,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执着是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着是热情的投入,是无私的付出。我们执着于自然探索,执着于友爱亲情,执着于兴趣爱好,执着于理想追求„„人生因执着而精彩,世界因执着而绚丽。

    请以“执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

    请你以“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文题一,题目自拟。如选文题二,横线处需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4年中考

    5.读书与积累。(5分)

    (1)请在下列名言中任选两句,写出它们分别出自哪部(篇)作品。(2分)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③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 碌无为而羞愧。

    我选择第句和第句,它们分别出自和。

    (2)根据下列提示填空。(3分)

    ①书中描写了一个勇于挑战的冒险者,他流落荒岛28年,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填作家名)。

    ②他是梁山泊的军师,足智多谋,在108条好汉中排名第三,这个人是(填人名)。

    ③《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故事是。

    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24.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人生,相约自然:约同伴、约亲朋、约名家、约凡人、约山水、约四季„„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让我们用心相约。

    请以“我和有个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4年中考

    8.班里开展“书林漫步”的读书活动,下面是其中的几个环节,请逐一完成相关任务。(10分)

    (1)牵线搭桥理情节

    请将下面《骆驼祥子》中几个关于祥子的事件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只写序号)。(2分)

    ①无奈娶虎妞②洋车被兵抢③ 贱价卖骆驼

    正确排序:()(③)()

    (2)寻章摘句说人物

    请你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3分)

    ①(他)寻思道:“俺只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他”是《》中的(人物),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②这炉子是我用方砖砌成的,……把我的面包放在里面,用瓦盆把它们扣住,再在瓦盆外面盖满火种,……这样,我把我的大麦面包烘得非常好,不亚于世界上最好的炉子烘出来的,而且不久之后,我居然把自己训练成一位很好的面包师,因为我还用大米试制了一些糕点。

    “我”是《》中的(人物),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我”乐观自信的性格特点。

    (3)探幽揽胜觅文踪

    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这样一段文字:“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

    画上的这段文字,其中三处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请你选择其中两处,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的名称。(2分)

    答:

    (4)神定气闲谈读书

    朱光潜在《谈美》中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请你针对“慢慢走,欣赏啊!”这句标语,从名著阅读的角度,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3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6.《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有人说,相处怎么这样难;也有人说,相处其实很容易。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 请你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24年中考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⑴“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这副对联中隐含着几位名家。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其他几位中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写出他的姓名、一部(篇)作品及该作品中的一个名句。(3分)【示例】少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⑵中国古典名著中,有不少关于打斗的精彩描写,下面是摘录的两段:

    【甲】 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

    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乙】 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

    下马受降!”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

    【甲】语段写的是▲(人名)大战张郃,【乙】语段写的是▲(人名)大战庞德,两段文字均出自《▲》。(3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和吴均《与朱元思书》

    26.根据要求写作。

    题目:取暖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取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4年中考

    6、名著阅读。(5分)

    (1)请把与《水浒》有关的三个选项挑选出来。(填序号)(3分)

    ①吴承恩②施耐庵 ③吴敬梓 ④杨志 ⑤杨修 ⑥范进 ⑦三英战吕布 ⑧三借芭蕉扇区⑨三打祝家庄

    ▲、▲、▲

    (2)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2分)

    上面文字出自名著《 ▲ 》,尼摩船长的话表明此时他们已经摆脱困境,他们遇到的这个困境是:▲。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鱼我所欲也》

    24、题目:把甩在身后

    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失败”、“对手”、“荣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2024年中考

    6.名著阅读。(3分)

    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

    文中的“他”是,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愚公移山》

    25.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所有的结果都不是凭空降临的,所有的事情都有过程。昨天的种子在今天发芽,明天的故事在今天就已经开始……

    以“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2)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2024年中考

    (2)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A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撷做粉碎„„B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①选文中A是▲(人物),B是▲(人物)。(2分)

    ②根据选文中A、B的语言,分别说说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陈涉世家

    23.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题目:我会记得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第二篇:2024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

    六上 1.《为学》

    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选自《白鹤堂集》 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六下

    2.《天时不如地利》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

    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3.《橘逾淮为枳》

    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选自《晏子春秋》 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七上 4.《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 7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5.《周处》

    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

    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6.《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7.《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8.《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9.《口技》

    作者:林嗣环,清代文人

    选自《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七下

    10.《陋室铭》

    / 7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选自《全唐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中心: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平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11.《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选自《周元公集》

    “说”是一种文体,可说明事物,也可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道理。中心:文章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选自《孟子》

    中心:短文告诉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13.《公输》

    作者:墨子,名翟,墨家的创始人

    选自《墨子》 公输盘,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鲁班

    中心:课文通过记载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14.《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中心:通过长勺之战的史实,告诉大家要取信于民、善于掌握战机。并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 7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15.《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所编。

    中心:告诉当权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八上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孟子

    选自《孟子》

    中心:论证了在苦难中造就人才的道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7.《孔孟论学》

    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思想家,被称为“至圣”“万世师表”)、孟子

    选自《论语》、《孟子》

    中心:第一条:学习的作用,能使人终生受益。

    第二条: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精密结合。

    第三条: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止步不前,要持之以恒。

    第五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第六条: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18.《黄生借书说》

    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文学家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中心: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好好珍惜,勉励青年要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 7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法家、文学家

    选自《板桥家书》 中心:对“读书以过目成诵”的批驳,主张读书需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八下

    20.《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同时也启示人们要敢于、善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21.《愚公移山》

    作者:列子,原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选自《列子·汤问》

    中心: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子孙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命山神把山背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毅毅力,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2.《狼》

    作者:选自《聊斋志异》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中心: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九上

    23.《记承天夜游》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 选自《东坡志林》

    / 7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中心:抒发了作者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与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24.《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

    选自《范文正公集》 中心:写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5.《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中心:通过对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九下

    26.《陈涉世家》

    选自《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中心:文章讲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与过程,勾勒出一个胸怀大志、具有卓越政治见解、优秀组织领导才能的陈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27.《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军事家

    选自《诸葛亮集》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中心: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的遗诏,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现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8.《桃花源记》

    / 7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派的鼻祖 选自《陶渊明集》

    中心:通过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的憧憬。29.《捕蛇者说》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朝文学家

    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通过对蒋氏三代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30.《登泰山记》

    作者:姚鼐,字姬传,清朝桐城派古文家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中心: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 7

    第三篇:中考考点复习课内文言文

    中考考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

    (一)重点实词举例

    1、典型的通假字

    是知也(知同智,聪明)(《〈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论语〉十则》).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属于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岳阳楼记》)

    必勿使反(反通“返”,回来)(《触龙说赵太后》).

    食之不能尽其才(食通“饲”,喂养)(《马说》).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鱼我所欲也》).

    2、典型的词类活用

    父利其然也(以„„为有利可图)(《伤仲永》).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陋室铭》).

    汗牛塞屋(使„„流汗)(《黄生借书说》).

    公将鼓之(击鼓)(《曹刿论战》).

    尉果笞广(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一样)(《小石潭记》)..

    法皆斩(按照法律)(《陈涉世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小石潭记》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智子疑邻》).

    3、典型的古今异义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口技》).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桃花源记》)..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出师表》)..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曹刿论战》)..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墨池记》).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孟子>二章》)..

    4、其他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死而不学则殆(疑惑)(《〈论语〉十则》).

    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狼》).

    期行(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环谒(拜访)(《伤仲永》).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桃花源记》).

    薄暮冥冥(迫近)(《岳阳楼记》).

    树林阴翳(遮盖)(《醉翁亭记》).

    恣君之所使之(任凭)(《触龙说赵太后》).

    使人索扁鹊(寻找)(《扁鹊见蔡桓公》).

    (二)重点虚词)

    2、课下注释中特别注释的虚词举例;

    其恕乎(大概、也许)(《〈论语〉十则》).

    乃至(才)(《陈太丘与友期》).

    卒于鲁也传之(终于)(《为学》).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两小儿辨日》).

    盖以诱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狼》).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种情况下)(《口技》)..

    虽人有百手(即使)(《口技》).

    遂迷(终于)(《桃花源记》).

    菊之爱,宜乎众矣(应当)(《爱莲说》).

    形诸梦(之于)(《黄生借书说》).

    生固幸而遇予乎(固然、本来)(《黄生借书说》).

    虽不能察(即使)(《曹刿论战》).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邹忌讽齐王纳谏》).

    且焉置土石(况且;哪里)..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木兰诗》).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邹忌讽齐王纳谏》).

    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曾不若孀妻弱子(简直、竟然)(《愚公移山》).

    第四篇:课内文言文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九、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

    (4)计将安出(产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

    社会认为好 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体 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 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

    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

    正)

    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方(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

    时候)

    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

    子)

    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顾(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

    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

    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上一层楼(再、又)

    (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

    过),号(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

    是祸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极(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间(1)立有间(一会儿)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

    与)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

    (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

    (3)见往事也(知道)

    借(1)每假借于人(借)

    (2)愿借子杀之(依靠)

    (3)借第令毋斩(即使)

    景(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

    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 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

    (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

    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

    (2)各具情态(具备)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

    居(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

    (2)举头望明月(抬头)

    (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

    (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

    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

    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5)往来而不绝者(断)

    尽(1)林尽水源(尽头)

    (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

    (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际(1)横无际涯(边际)

    (2)外与于际(接,连接)

    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2)颓然就醉(接近)

    苦(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

    苦)

    开(1)连月不开(放晴)

    (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

    临(1)临溪而渔(来到)

    (2)执策而临之(面对)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

    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名之者谁(命名)

    (3)则题名其上(名字)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

    (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3)存者且偷生(暂且)

    去(1)一狼径去(离开)

    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

    (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

    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

    夫连用,作发语词)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为佣耕(你们)

    (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如果)

    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3)罗敷善蚕桑(擅长)

    少(1)少时(一会儿)

    (2)意少舒(稍微)

    (3)饮少辄醉(不多)

    (4)陈涉少时(年轻)J'

    舍(1)屋舍俨然(房屋)

    (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

    (2)食不饱,力不足(吃)

    (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

    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

    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

    (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

    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2)使于秦(出使)

    (3)使子为使(使者)

    书(1)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写)

    (2)得鱼腹中书(字条)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

    件)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

    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

    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

    (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

    (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

    (3)中通外直(贯通)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

    白)

    (5)整个(通计一舟)

    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

    亡,死亡)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

    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

    (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

    微侧(稍微)

    谓(1)谓为信然(说)

    (2)谓先主曰(对)

    (3)太守谓谁(是)

    (4)予谓莲(认为)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6)太守自谓也(命名)

    鲜(1)芳草鲜美(鲜艳)

    (2)陶后鲜有闻(xiǎn,少)

    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

    信(1)谓为信然(确实)

    (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

    (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

    张)

    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

    革,治理)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

    罪,道歉)

    (3)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

    (致意)

    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

    (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

    (3)皆次当行(行列)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

    寻(1)寻向所志(寻找)

    (2)寻病终(不久)

    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

    (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

    (3)杂然相许(赞同)

    (4)高可二黍许(左右)

    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

    成)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

    务)

    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

    (2)吏呼一何怒(多么)

    (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

    (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

    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

    (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

    (3)不治将益深(渐渐)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

    处,利益)

    遗(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

    的东西)

    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因(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

    夷(1)船背稍夷(平)

    (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

    族)

    已(1)骨已尽矣(已经)

    (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

    (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

    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2)寒暑易节(交换)

    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2)宾客意少舒(心情)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

    (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

    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

    者)

    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

    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

    作,奋发)

    (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

    (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

    (4)一豉作气(振作)

    (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

    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

    指其一端(手指)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

    直)

    (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

    (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

    点)志(1)寻向所志(记号)

    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

    (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十、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

    译为“认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十一、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

    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

    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

    的声音)(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

    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

    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

    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

    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

    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

    《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

    碌的样子)

    7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

    得西山宴游记》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

    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

    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域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

    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被起用)(被举用)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

    (了解)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

    (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

    97、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上做

    官)(不在朝廷上做官)

    十二、初中新课标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9、对镜帖花环 “帖”(tiē)通“贴” 《木兰诗》

    10、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通“智” 《两小儿辩日》

    11、满坐寂然 “坐”(zuò)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13、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 《桃花源记》

    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 《核舟记》

    15、诎右臂支船 “诎”(qū)通“屈” 《核舟记》

    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通“父” 《核舟记》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同“横” 《核舟记》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通“拣” 《核舟记》

    19、荡胸生曾云 “曾”(céng)通“层” 《望岳》

    20、略无阙处 “阙”(quē)通“缺” 《三峡》

    2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通“啭” 《与朱元思书》

    22、窥谷忘反 “反”(fǎn)通“返” 《与朱元思书》

    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通“饲” 《马说》

    24、才美不外见 “见”(xiàn)通“现” 《马说》

    2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通“才” 《马说》

    26、其真无马邪 “邪”(yé)通“耶” 《马说》

    2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29、百废具兴 “具”(jù)通“俱” 《岳阳楼记》

    3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通“嘱” 《岳阳楼记》

    3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同“馐” 《行路难》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同“值” 《行路难》

    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通“谪” 《陈涉世家》

    34、为天下唱 “唱”(chàng)通“倡” 《陈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yǐ)通“已” 《陈涉世家》

    3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通“披” 《陈涉世家》

    37、故不错意也 “错”(cuò)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通“拣” 《出师表》

    40、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通“缺” 《出师表》

    41、亲戚畔之 “畔”(pàn)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通“避” 《鱼我所欲也》

    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通“辨” 《鱼我所欲也》

    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通“德” 《鱼我所欲也》

    4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通“向” 《鱼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通“遍” 《曹刿论战》

    50、始一反焉 “反”(fǎn)通“返”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53、一厝朔东 “厝”(cuò)通“措” 《愚公移山》

    十三、古今异义

    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今义,道德品质十 分恶劣。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耳:不习渡水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故:故使人问之。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河:山河表里潼关路。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居:①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

    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虽: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出师表》

    汤:①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②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曹刿论战》

    识:默而识之。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论语》十则

    走: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木兰诗》

    坐: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

    晏子故事两篇》

    第五篇: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整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有何标准。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12.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黥 其 师 公 孙 贾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14.从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答案:8.(1)到、靠近(2)的(2分。每小题1分)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2分。每小题1分)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11.C(2分)1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2 分。画对后3处得2分,画对后3处中的2处得1分,画对后3处中的1处不得分)1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2分。全句连贯、顺畅得1 分,“怪”字翻译正确得1分)14.取信于民。(1分。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2)尽

    答案:

    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

    答案:

    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罴(①)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3 分)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2 分)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C、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意思:

    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答案:9、“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碎”、“独” 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二)(10 分)

    11、① 偏爱 ② 指责 ③(受)蒙蔽 ④ 使„„听到;传 12、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三)(10 分)14 .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15、B

    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芳容泣而志之(2)药之可以即愈(3)且吾有大事未了(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答案:8.(4分)(1)记:记住(2)给„„吃药; 吃药;用药治(3)结束;完;了结(4)脸色;神色;面色 9.(2分)C 10.(3分)(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推荐阅读:
    2024-2024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名著阅读,课内文言文,作文)
    打印市场营销学判断期末考试必备
    试用期满工作总结(大全5篇)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营业厅管理制度[精选合集]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