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其它礼仪 聘用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政府就业形势工作报告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雨声轻语 时间:2024-08-30 21:53:2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政府就业形势工作报告

    近年来,永兴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永兴,全县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格局日趋稳定。

    一、全县人口和就业形势良好

    (一)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2024年,全县总人口为63.85万人,与2024年相比增加0.86 万人,年均增长0.19%。全县出生人口5220人,出生率8.54‰,比2024年下降了0.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196人,死亡率为3.59 ‰,比2024年相比下降了2.1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3024人,自然增长率为 4.95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6年以来基本控制在5‰以内。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但人口负担处于较轻时期。2024年,全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3%,2024年上升到9.2%。永兴县老龄化步伐加快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加大;二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儿童少年组人口减少,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应的儿童人口系数下降,从而推动老龄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虽然永兴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带来的较低的少儿抚养比例,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也就是“人口红利期”。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人口总抚养比为43.2%,2024年降至26.3%。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县城“南延西扩、发展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马田、柏林、湘阴渡、塘门口、鲤鱼塘等中心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增强了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纳能力,促进中心城镇对区域发展的积聚和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2024年,全县城市化率达33.25%,比2024年相比提高7.8个百分点。

    (四)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就业格局保持稳定。近年来,全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制订并逐步落实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来,全县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引导和帮助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全县就业格局基本稳定。

    (五)就业总量稳步增长,非公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2024年,全县从业人员为35.02万人,比2024年增长8.5%,其中,非产业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达56.33 %,比2024年上升7.5个百分点。我县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增加就业总量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2024年,全县非公有经济从业人员达18.2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2.1%,比2024年增加了8.5万人,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全县人口和就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制约人口承载量的诸多资源性因素当中,主要是人均耕地面积刚性更强,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低于警戒线。202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850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约为0.045公顷/人(0.68亩/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低于联合国设定的人均0.053公顷的警戒线。

    (二)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经济社会的压力。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我县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使得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首先,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口的抚养负担,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当前,特别是农村的社会养老能力还比较弱,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但是,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的比例上升,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其次,人口老龄化加大了社会保障的压力。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逐年增大。

    (三)就业结构的转变有待于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2024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就业状况逐步好转,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最大,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24年的56.57%下降到2024年的42.75%,下降13.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稳步上升,从2024年的17.68%提高到2024年的26.64%,提高8.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攀升,由2024年的25.75%上升到2024年的30.61%,提高4.86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由2024年的28.52%下降到2024年的17.2%,下降11.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由2024年的31.3%提高到2024年的51.6%,提高2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由2024年的40.2%下降到2024年的31.2%,下降9个百分点。从世界范围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在60%以上,而永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我县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拓展第三产业就业空间具有很大潜力。

    三、对策

    (一)适度发展人口,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数量和结构在现在以至将来都将双重影响着全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随着人口问题的日趋复杂化,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视角和前瞻的思维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一是加大计划生育实施范围和工作力度,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二是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人口素质的提高对转化人口压力,减少自下而上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抓住“人口红利”的机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重视发展能多吸纳劳动力的各种就业形式,通过扩大就业来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有效的消费需求。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要继续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出发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抓好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主攻工业不放松,壮大支柱财源。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增强整体竞争实力。提升第三产业,培植新型主体财源。培育壮大金融、保险、证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旅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二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

    第二篇:县政府人口和就业形势工作报告

    近年来,永兴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永兴,全县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格局日趋稳定。

    一、全县人口和就业形势良好

    (一)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但人口负担处于较轻时期。2024年,全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3%,2024年上升到9.2%。永兴县老龄化步伐加快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加大;二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儿童少年组人口减少,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应的儿童人口系数下降,从而推动老龄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虽然永兴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带来的较低的少儿抚养比例,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也就是“人口红利期”。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人口总抚养比为43.2%,2024年降至26.3%。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县城“南延西扩、发展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马田、柏林、湘阴渡、塘门口、鲤鱼塘等中心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增强了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纳能力,促进中心城镇对区域发展的积聚和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2024年,全县城市化率达33.25%,比2024年相比提高7.8个百分点。

    (四)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就业格局保持稳定。近年来,全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制订并逐步落实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来,全县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引导和帮助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全县就业格局基本稳定。

    二、全县人口和就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制约人口承载量的诸多资源性因素当中,主要是人均耕地面积刚性更强,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低于警戒线。202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850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约为0.045公顷/人(0.68亩/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低于联合国设定的人均0.053公顷的警戒线。

    (二)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经济社会的压力。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我县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使得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首先,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口的抚养负担,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当前,特别是农村的社会养老能力还比较弱,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但是,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的比例上升,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其次,人口老龄化加大了社会保障的压力。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逐年增大。

    以来,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由2024年的28.52%下降到2024年的17.2%,下降11.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由2024年的31.3%提高到2024年的51.6%,提高2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由2024年的40.2%下降到2024年的31.2%,下降9个百分点。从世界范围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在60%以上,而永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我县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拓展第三产业就业空间具有很大潜力。

    三、对策

    (一)适度发展人口,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数量和结构在现在以至将来都将双重影响着全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随着人口问题的日趋复杂化,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视角和前瞻的思维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一是加大计划生育实施范围和工作力度,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二是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人口素质的提高对转化人口压力,减少自下而上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抓住“人口红利”的机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重视发展能多吸纳劳动力的各种就业形式,通过扩大就业来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有效的消费需求。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要继续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出发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抓好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主攻工业不放松,壮大支柱财源。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增强整体竞争实力。提升第三产业,培植新型主体财源。培育壮大金融、保险、证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旅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二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

    feisuxs范文网【www.feisuxs】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就业形势

    202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袁贵仁说,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明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24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

    “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明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16日在浙江宁波参加“2024秋季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时说。

    “ 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

    应正确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要被热门的假象所迷惑,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在“热门”专业的就业竞争中,个性与特色十分重要,因此要在择业准备中突出个性和针对性;“热门”专业学生要准备跨专业就业,一般而言,当下的“热门”专业主要是工作环境不错,但竞争也很激烈的专业,一些热门专业学生不愿意放弃“热门”,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就业难。

    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规划呢?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和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材料,独家发布2024高校就业趋势预测:总劳动力富余,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24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24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24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一产业:2024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是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24-2024)》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24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24年,人才缺口数字最

    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从2024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24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根据麦可思对2024年考研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考研的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在众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然而,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真如学子们想像中那么好吗?在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在2024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那边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论坛上,一位HR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学历。

    2024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相比之下,有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 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

    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不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网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歧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歧视的前列。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不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敲门”方式存在的问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招聘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非常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不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这样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降低!学生在校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不积累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

    2、就业难,纷纷回炉短训

    2024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不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

    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能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重要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不足。”

    3、有工作,却与农民工同酬

    挣扎在职场中的大学生千辛万苦找到工作,还来不及庆幸自己拿到了众人相传的2024元薪酬的市场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无疑又一次刺伤了学子脆弱的心灵。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4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都是“千元档”,甚至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社科院的这一统计也许是无心之举,可已经觉得倍受歧视的学子们这下似乎又被揭了伤疤。媒体上沸沸扬扬的炒着“大学生与农民工同酬”,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也表示:“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可能会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 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一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

    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 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 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24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 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中国就业形势已十分严峻,估计2024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4。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

    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5。用人单位误区过分关注文凭性别歧视 生源地域歧视 过分看重工作经验:2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5)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五 总结

    大学生应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了,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劳动者来对待;应该考虑到基层就业;对薪酬的估计应该比较客观;把精力放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努力所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还要特别注意职业规划,因为,大学生要想选择理想的职业,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在一入学时就自觉地把学习同今后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我们大学生不应该是就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存在找不着工作的问题,只存在就业的地区、就业的行业、就业的起薪等这些方面的困难。

    第四篇: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

    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不会转变。

    2、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如东西部地区分布不均、热冷行业差距大、就业者就业心理等造成"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矛盾。

    3、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仍然存在。

    4、就业指导服务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毕业生的就业观仍然存在偏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欠缺,获得和辨别就业信息的能力不强,就业挫折承受能力较差,就业心理有待调整等。

    二、就业观念的变化:

    1、大学生由“精英”走向“大众”。大学生就业不在是统包统分,而是要公平地与社会竞争,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2、就业市场由“卖方”走向“买方”。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直至“供大于求”,供需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

    3、用人标准由“重学历”走向“重能力”。用人单位用工要求已由原来的侧重求职者学历水平向注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转变,学历因素对求职的影响日益淡化。

    4、就业形式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有全日制就业、计时就业,有大城市、沿海城市和中小城市、城镇、西部或边远贫困地区,有政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有参加招聘会、亲友推荐、网上求职,有一次性就业、创业、待业等形式。

    第五篇:就业形势

    202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24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2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24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24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2024年达到610万,还有150万的历年未就业毕业生。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24年至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

    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地区性扎堆和职务类扎堆。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24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就业定位过高

    很对学生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日常休假等期望,影响了学生就业。

    4.自身素质不够

    还多学生有挂科现象,而且在大学里面参加活动较少,基本上除了正常的学习以外就没有干过其他的事情,接受锻炼比较少,达不到企业对大学生的最基本定位,一般学生只要能过六级、参加过一定得学生活动,学习成绩达到基本要求,就能够符合企业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往往有好多同学达不到此标准,造成了就业困难。

    5.家庭压力

    好多同学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受到父母影响太大,然而父母对大学生就业的期待远远超过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标准,也是在另一方面造成了大学生定位偏差,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

    6.对于大企业国企的铁饭碗意识

    很多同学在看到招聘企业的信息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是不是国企或者大型企业,而不是细致的去了解一下企业的信息,受到了我们常说的铁饭碗意识影响,总想一劳永逸,从而导致了一些同学错失了不少就业良机。

    7.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一些;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面对就业竞争,大学生何以应对?何以立足?唯有自身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为你说明一切。

    一、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24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24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自身素质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我们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三、求职材料与就业渠道

    求职材料是个人资料的精心组合,是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是“通往面试的护照”。每个毕业生务必秉持诚信的原则,精心打造自己的这本“护照”,以便顺利的踏上求职之路。求职材料一般分为个人制作和高校统一格式两种,其内容基本包括求职信(或称自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提供的成绩评语表以及在校期间各类获奖证书、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校内外社会活动的任职等。高校统一制作的还包括学校和专业简介。一份好的求职信应该是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的。信的格式要求规范,言辞要恳切,内容要实在,但不能千篇一律;信的长短要合适(以一页为准),特别要注意个人特色的表述,如个人特长,特别技能或特别之处。如能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有针对的写求职信更是上策。简历的填写,要求内容真实,突出专业特色和个人优势。要能清楚地表明你的学历、技能以及兴趣、志向等,表明你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待开发的潜力。

    求职材料是求职的必要准备,是面试前的包装及面试的介绍信。接下来如何能顺利求职,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招聘用人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就是就业的渠道。就目前来说,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在通过上述渠道获取你满意或感兴趣的信息后,路途远的,可先电话联系,然后邮寄求职材料或发电子邮件,并等待回音。路途近的,可电话联系后直接登门拜访,争取面试。面试是成功就业的最后一站,切记要把握好。面试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材料中介绍的自我。其次,细节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文明礼貌,服装整洁大方,用心倾听,适时回答;回答时语言清晰、适中、有层次,最好是普通话。如果你做好了这些,祝贺你,用人单位已为你打开了大门。

    四、社会关注与高校重视

    大学生求职之路不轻松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和国务院更是高度重视。认为大学生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其次,在改革教育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育创新上下功夫;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走出校门的学子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愿他们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图变化、谋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预测2024年应届生就业形势仍严峻

    高校的新生入学工作还在陆续进行中,2024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就已提前启动,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明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2024年毕业生的招聘大战在今年9月率先打响,众多名企争相公布了他们的最新招聘计划,其中四大会计事务所之首的毕马威最早公布了2024年的招聘计划,成为第一个公布详细招聘计划的企业,9月22日-24日,在复旦皇冠酒店将举行毕马威上海毕业生职业展会,受金融危机影响,毕马威2024届将新招员工约1700人,与2024届的近2024人(其中上海地区600人)的招聘规模缩减了约300人,毕马威中国人力资源主管合伙人吴丽莎说:“金融海啸来袭后,企业面对减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各项人力资源的挑战,但是我们仍将继续投资于„人才计划‟。我们的员工总数按计划将在2024年超过10000人。”

    此外,阿里巴巴集团今年的校园招聘会将于9月在全国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西安五地陆续召开,将有千名应届毕业生加盟企业。普华永道在过去几年中每年在全国招聘1500到2024名员工,其中上海招募的人数为400至500人。而今年他们也将在9月中旬制定出本年校园招聘的详尽计划和明细,9月底10月初即将召开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活动。

    不过,招聘企业虽然来势不小,但是目前发布的职位数量偏少,高质量职位多在10月左右发布,明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因此纷纷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上海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尽管今年2024届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还算不错,但是这是举全市之力,出台了多种激励措施情况下的成果,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以及非常状态下的一年见习生制度等积累的就业压力,2024届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预计仍然巨大,形势不容乐观。



    推荐阅读:
    政府就业形势工作报告
    公司产品简介联系范本(范文大全)
    被拆掉两次的亭子
    人事管理规范程序及操作标准
    征文活动颁奖大会领导讲话稿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