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满分作文 合同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发挥区位优势 培育产业集群1(共五则)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6-09 04:25:5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发挥区位优势 培育产业集群1

    发挥区位优势 培育产业集群

    努力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郑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今年以来,郑山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财政增收“三年翻一番、五年大跨越”目标,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美幸福新郑山”这一主题,坚持“工业强街、农业稳街、三产兴街”战略,牢牢把握发展大局,全力以赴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全街道经济建设顺利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民生大为改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新跨越,镇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街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3月份,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6.3亿元、利税3.2亿元、利润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0.6%、41.2%、45.6%,对全县各项指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9.1%、79.7%、82.3%、87.2%,成为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支撑和主要增长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平台效应不断增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数据显露积极变化。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去年下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很多企业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好背景下,通过各企业的积极努力,我区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了时间与任务同步。

    二是主导行业支撑作用突出。化工、机电、钢材、食品、条柳编业是开发区的五大主导行业,一季度,五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15亿元,利税3.19亿元,分别占开发区规模企业的98.1%、99.5%,其中化工产业共实现产值43.7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63.8%,;机电产业共实现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40.8%;钢材加工业实现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26.4%.三是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效应明显。一季度,常林机械集团、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金沂蒙集团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4.1亿元、17.9亿元、13.8亿元、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4.1 %、18.4%、32.5%、15.4%。特别是史丹利公司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各项增幅超过28%以上,增长势头迅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企业占相当大比例。多数企业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境内企业没有获得山东省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商标称号,全

    街道无企业获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只有一家。

    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3%,其中钢材加工业、机械制造业两项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达71%。特别是较大钢材加工业能耗比较高,我街道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比较重。

    三是土地、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现代服务业落后。受国家调控,土地指标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近年来银行存贷比一直低于30%,银行贷款用于工业发展的不足三分之一。这两个矛盾严重制约了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的发展。

    三、下步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升县域经济总量、构建和谐新区为目标,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资源和项目为依托,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进镇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和美、幸福、凸显魅力、富有活力的新郑山而努力奋斗。

    一是以“区街合一”为契机,全力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服务,力促临沂福瑞达、特色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快速实施和竣工投产。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围绕项目建设,在主动、及时、周到方面下功夫,跟踪到位、服务到位,落实问题分级负责制,力争在第一线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要继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项目入驻对我街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建设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园区。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聚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全面整合和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抓好园区的建设,尽快完成征地、“四通一平”和前期宣传推介工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入园发展。要进一步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区的整体功能,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通过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二是以商贸物流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改造提升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房地产、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建成了供销超市、正大酒店等一大批综合性商贸服务企业,城乡市场日益活跃。特别是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全县最大的天地源休闲娱乐中心,将对全县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亮点。

    三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坚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以农业发展助推工业发展提速。

    四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县政府新区“北拓南延西扩”总体规划,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尤庄村旧村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下步将对南沟头、金堂街等7个村居进行整体改造。

    下一步街道将根据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发挥特色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握好国家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一批新能源、生物工程等特色新兴产业,促进街道的工业向高、精、尖等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街道力争每年有2个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开工建设,到2024年,力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6亿元,比“十一五” 末翻两番;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5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翻两番。争取十二五中期基本建立起“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使街道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篇:发挥区位优势

    发挥区位优势、突出蔬菜产业

    加快农民全部增收步伐

    中共大桥社区党支部在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大会上

    交流材料

    我村位于钟山区西北部,距离市中心区15公里,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九个村民小组,1040户、4013人(男2118人,女1895人),劳动力2240人,海拔1500——1800米之间,年降水量1100——1200毫米,无霜期228——242天。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200亩发展到今2024亩。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蔬菜种植及畜牧养殖,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村,九个村民小组均通公路,八个组以实施了连户通路硬化,节水灌溉工程覆盖1500亩。2024年农民人均收入为5600元,2024年为5750元。

    我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怎样正确引导村民、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引种试验为准绳,依靠城区优势,积极调整蔬菜产业结构,进行品种换代更新,带动养殖业发展,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围绕城乡餐桌计划,狠抓蔬菜产业发展,为推进农民增收打牢经济基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发展打牢物质基础。狠抓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农民提高科技含量。狠抓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为农民提高市场商品蔬菜竞争力。狠抓养殖业发展,为蔬菜产业提供肥源保障。狠抓蔬菜协会组织建设,保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搭建产业平台。

    通过几年学习培训的工作努力,在区委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蔬菜产业呈现了突飞猛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200亩扩展到2024亩。每年向城区市场提供商品菜1.2万吨,创产值1200万元。畜牧产业向前发展。全村建成三元杂交仔猪基地,现养殖能繁殖母猪800余头,年存栏仔猪1.6万头,商品猪养殖存栏0.6万头,出栏0.5万头。蛋鸡养殖发展到6万羽,畜牧产值创收1139万元。实现了全村两大产业总产值23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24年的1500元增加到2024年的5750元。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新突破,基本农田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加强。广大村民科技种植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畜牧产业迈向新机制,我们的主要体现是在六个方面。

    一、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城市消费培育主导产业,为全面推进农民增收及新农村建设壮大经济支柱。我在实现中深深体会到,我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辖区内无任何矿产资源,要正确引导广大村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养殖业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实力支撑。离开了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改革开放前,我村虽然地处城郊厂矿,但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村民吃不饱、穿不暖、有怨气,改革开放后,我村就有了很大发展,但和先进发达村比,差距越拉越大,干部群众也十分着急,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充分利用土壤肥、水源好、交通便利的优势,围绕城市和矿区对农产品的需求,实施餐桌

    第三篇: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让项目志在必得

    怡天物流商贸港地处“南京都市圈”和“苏北都市圈”交界地带的盱眙县,虎踞中心,撼动天下。

    地理上,盱眙位于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东与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和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县、泗洪县接壤,具有先天的商圈优势。

    行政上,盱眙归属淮安市,淮安作为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战略规划下的苏北中心城市,未来将享尽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区域优势将促使“苏北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商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苏北商品流通业这个产业链的绝对优势,而盱眙处在连接南北节点上,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交通上,宁淮、宁宿徐两条高速过境穿越盱眙三分之二的乡镇,盱眙到南京只需45分钟,已融入南京一小时经济圈,距省内其他大中城市都在2小时左右,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盱眙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和枢纽。

    怡天物流商贸港,先谋而后动,取势于未来,决胜千里。

    政企联动,让项目横空出世

    作为盱眙县委、县政府“四都、三园、两基地、一港”战略规划中的一港——怡天物流商贸港,在城市发展的大战略下进行规划设计,让项目跟上城市一起发展,成为盱眙城市北扩东移的助推器。

    按照政府规划和要求,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的建成,必将带动盱眙的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在盱眙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在提升盱眙城市化建设水平、改善城市商贸、优化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加速推进盱眙的城市化进程、做强苏北的商贸物流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当地党委、政府专门为本项目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成员,并专为本项目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为项目带来强大支持。

    规模优势,让项目无与争锋

    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规划总占地1488亩,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为新一代的专业市场集群,立志打造中国县域城市标杆项目。由温州立人集团和淮安国康公司投资30亿元兴建,为铁佛镇、县委办和盱城镇共同引进的三产服务业重点项目。

    在城市发展大战略规划下,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项目将分期滚动建成。本项目拟建“家居建材市场、水产品市场、农机农资市场、灯具市场、木制品市场、精品家具市场”等六大专业市场;三大区:物流仓储区;商务办公中心区;物流装卸区;一平台:国际贸易网上交易平台;一车站:公交首末站。为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一级综合商贸市场集群。

    专业优势,让项目自然天成

    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由浙商企业——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投资建设,作为专业市场的资深开发商——温州立人教育集团,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开发或运营的专业市场项目有:上海意邦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淮安国际商城、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等,在开发的住宅项目有:盱眙小太湖•国际新城、宝应尚东理想城等。怡天物流商贸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盱眙乃至苏北地区三产服务业龙头项目之一;将成为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生产要素供给中心;将直接辐射周边县市和盱眙各乡镇乃至整个苏北。辐射消费人群将达1000万人。项目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15000余人,间接为项目服务就业岗位将达40000余人。建设期间可累计实现税收2亿元,全面投入运营年可实现税收8000万元以上并逐年递增,用工和营业户可达1.5万人以上。

    第四篇: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耿海斌

    发展产业集群是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路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建设为蓬莱市的“转方式、调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抢抓这个机遇,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必须牢牢地抓住培育产业集群这条主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蓬莱市培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蓬莱市已经培植起了烟台中粮、金创集团、国电、蓬建、京鲁船业、巨涛重工、北奔重卡、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产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一些成绩,葡萄酒产业打出了“蓬莱产区”的品牌,旅游产业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称号,造船产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船舶工业聚集区”。

    临港工业集群,依托蓬莱港、栾家口港两个一类开放港口,重点发展造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型产业。全市船舶重工产业迎来开门红,上半年600箱集装箱船、8000吨多用途散货船、4000HP拖轮和5800吨成品油轮等各型船舶4艘交付使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利润1.47亿元、税收8307万元,分别增长13.8%、12.9%和12.3%。目前在建各型船舶34艘,年内计划交付各类船18艘;能源产业,国电2×300MW热电机组、东海热电2×24MW热电机组、华润平顶山及徐家集风电场、民和牧业3×1000KW沼气发电机组相继建成发电,年内华润大柳行风电、中电风电等风电场项目将建成投产。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北方奔驰和山汽改为龙头,建设北方奔驰和山汽改工业园,形成了以重型卡车、改装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已发展到60多家,已形成年产重卡5万辆、改装车2万辆、车桥15万根的能力,全市1-8月份生产重卡14258辆、改装车5736辆、车桥6.3万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利税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486%。

    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达67家,中粮长城、君顶酒庄、烟台张裕、天津王朝、华东、香格里拉及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知名葡萄酒企业先后在蓬莱建设企业及配套基地,蓬莱市是我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最集中的原料基地和生产所在地。“蓬莱产区”的品牌已经打响,全市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利税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4%和6.8%。

    服务业产业集群,突出旅游业龙头地位,以历史悠久的蓬莱海洋文化为基点,依托蓬莱阁、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等著名景区,通过旅游载体、文化、购物、娱乐的配套联动,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海上观光和涉海专项旅游,博展国际商贸城、阳光海岸假日小镇、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八仙娱乐城等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利群华玺大酒店4月3日举行开业庆典,水城备倭都司府6月29日正式对游客开放,蓬莱旅游度假区内涵不断丰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1-8月份共接待游客2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4.7%。

    二、在产业培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不够健全,产业集成度不高,“低、小、散”问题仍比较突出。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与龙口南山集团、招远玲珑集团和招金集团等大型企业相比,不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够;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配套和延伸,专业协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协作配套能力差,部分大企业与本土企业联系相对较少,产业配套和协作主要在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联系和流动较少;产业装备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相当部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上差距较大,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低级化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产品很多属于产业链分工的末端,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多数企业对新产品开发、设备工艺改善等投入不足,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品以模仿为主、主导技术以引进为主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高度化远远不够,无法承接国际上精度和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

    三是资源要素紧张,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突出。要保证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仍有赖于必要的要素资源投入。蓬莱市人多地少,土地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土地资源制约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另一方面,多年来,相当部分企业仍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且占用了本来就不多的土地、岸线、港口腹地等资源,制约了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的上马,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09年全市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是30.45%,与邻近县市区相比明显偏低,这与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以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动漫创意、文化娱乐等新型服务业发展上还有所欠缺,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等特色行业的潜力有待挖掘。

    三、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和建议

    总体思路: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以培植发展销售收入过50亿元、30亿元、10亿元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为工作重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多元化投资为支撑,强化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把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作为招商引资和有效投入的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优势明显、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打造临港工业集群

    造船重工产业依托北沟镇和经济开发区发展船舶工业的天然港湾和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坚持船舶制造和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举,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加快聚集,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推进京鲁造船、渤海造船、浩通造船、巨涛重工、大金重工、斯瑞尔重工等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集装箱船、多用途散货船、三用工作船、海洋工程辅助船、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全回转拖轮、海上吊机、导管架、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等优势产品,加快引进大型海洋工程、修造船、中低速船用柴油机、船用齿轮箱、海洋石油天然气钻探设备、大型铸锻件等船舶制造与海洋重工项目。争取到2024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船舶及海洋装备企业1家、过30亿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4家;能源产业依托港口和区位优势,推进国电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程的建设,围绕经济开发区和大辛店镇经济快速发展,规划建设2×300MW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加快推进华润、香港中电、国电、国华、华能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打造风电产业集群。依托畜牧养殖资源,推进民和牧业3MW沼气发电二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依托光照资源,利用荒山、荒坡等引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到2024年,全市常规能源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800MW,风能、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700MW。

    (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依托北方奔驰、蓬翔汽车两大产业龙头,着力促进重卡、改装车生产规模化,推进属地化配套步伐,重点推进万寿机械、兴华工业、孚瑞克森刹车片、天日聚氨酯、永进传动机械、九星机械、杰信车用空调、星叶汽车座椅等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重卡、改装车、车桥总成、汽车货箱、悬挂总成、制动鼓总成等整车及零部件系列产品,加快引进变速箱、离合器等大部件、大总成及轿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促进整车向高附加值、重型化、多品种方向发展,汽车零部件向专业化、精品化、大批量方向发展,将蓬莱市打造成山东省继济南、青岛之后的第三大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争取到2024年,全市重型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改装车达到3万辆、其他车型1万辆、车桥30万根,零部件生产企业突破150家。

    (三)打造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

    推进葡萄基地标准化、优质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合蓬莱产区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和砧木,优化本地主栽的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等品种,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新品种。通过举办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世界七大葡萄海岸高峰论坛等各类大型活动,加强对“蓬莱产区”的宣传,强化消费者对“蓬莱产区”的认识。依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群效应,积极发展酒瓶、制盖、木塞、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以“中国葡萄酒名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等为载体,注重葡萄酒文化的挖掘与普及,引导和支持企业改造生产环境、新上文化项目,推动企业发展由实物生产到文化创意的转型,进一步浓厚葡萄酒文化氛围。以高档酒庄为平台,抢占国内葡萄酒旅游制高点,推动蓬莱产区成为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旅游度假区。争取到2024年,全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发展到80余家,葡萄酒产量达到25万吨,建设30多个特色突出的精品酒庄,成为可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

    (四)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

    依托蓬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大旅游业这一领航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依托两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蓬旅航线开通和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潮水国际机场,建设蓬莱港物流园区、栾家口港物流园区、德龙烟铁路蓬莱中间站物流园区和潮水国际机场物流园区,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跟踪落实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加大其他金融保险机构的引进力度。加快博展商贸城项目建设,完善商贸城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尽快建成北方乃至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小商品市场。抓好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和高档星级酒店宾馆的建设,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抓好水城保护开发、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世嘉游艇与游乐场、阳光海岸假日小镇、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崮山景区、温石汤温泉开发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变,构建大旅游业格局。争取到2024年,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以上,建成蓬莱港、栾家口港等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培育5-10家较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

    政策建议:

    (一)以载体建设推动转型

    强化基础平台建设。蓬莱港港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深水泊位,完善已建成的5万吨级泊位及5万吨级航道配套设施,规划建设2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航道,并开展2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的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客运滚装运输业务,规划建设3—5个万吨级滚装泊位和旅游泊位,为承接烟台港客运滚装运输转移和发展大型海上观光旅游船舶搭建平台。尽快恢复蓬莱—大连航线,力争开辟蓬莱—塘沽航线,大力发展客运滚装运输;栾家口港区,依托石油化工、水泥建材、造

    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工业,规划建设10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及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安邦油港在已有5万吨原油码头建设的基础上,力争近期建设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同时规划建设1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推进牟黄路大辛店至龙口段、泊柳国防路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配合做好烟台新机场、龙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北起蓬莱大辛店荣乌高速公路、南至栖霞松山沈海高速公路的高速路连接线工程早日付诸实施。加快推进胶东调水蓬莱段配套工程、北沟峰台110千伏变电站、渤海燃气天然气加气站和调压站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一是推进企业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利用市场经济调整的倒逼机制,把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多地投向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自主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落实好政府各部门在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技术中心、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科技企业税收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站在产业前沿的创新型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二是完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好科技创新“三百工程”等相关政策,选择对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实现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的新突破。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千方百计引进产业发展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需要的人才。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手,充分发挥部门、企业和文化产业学院、建文学院、高职等学校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大量需要的“蓝领”技术工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探矿投入,不断增加资源保有量,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保护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培植发展。引导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走改造提升的路子,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四)多元化开拓融资渠道。鼓励各金融单位加大对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在贷款方向上,向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战略合作和公司制改造,走资本运作、跨越发展之路。大力推行股权多元化,积极推进股权转让、交叉持股等合作方式。抓好上市资源储备,拓宽上市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鼓励重点企业积极探索信托基金、私募基金、投资银行基金等多元化融资的新途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完善内部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强化要素资源支撑。有关部门按照产业集聚布局的要求,促进有限的土地、岸线等要素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优先将土地资源向成长性好、财政贡献大、产业拉动力强的项

    目配置,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采取有效措施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开拓开发存量资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岸线的使用和管理,加大控管力度,严禁任何乱占滥用港口、岸线及腹地资源的违法行为,科学安排项目布局,合理有序利用岸线资源。

    (作者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第五篇:县域如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县域如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探寻我省培育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路径,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最近联合对邵东县打火机产业集群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发现,邵东县通过发展打火机这一特色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腾飞开拓了一条新路,但如何克服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邵东县的案例颇具借鉴意义。

    存在的制约因素

    1、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低。我省县域经济中产业集群的培育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集群内部产业链不完整,链条短,上下游企业和外围配套企业衔接不紧密;合作氛围不浓,竞争无序,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的机制不健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研发投入少,企业治理结构落后、管理人才缺乏。如邵东县打火机集群内的企业大多是一体化生产经营,企业间经济技术协作较少。今年邵东县打火机企业仅一次性生产模具投资共计就达500万元,由于企业重复购买,投入成本较大,如果模具实现共用,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投资200多万元。

    2、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我省大多数县市发展产业集群,往往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金融、研发、营销、物流、广告等外围服务业发展滞后,行业协会不发达,缺乏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培训体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邵东打火机企业绝大多数都感到配套服务和环境较差,发展受到制约。例如,邵东县货物托运站长期由少数人控制,竞争不充分,致使企业成本较高;开拓市场也主要靠自产自销,缺乏相关服务公司。

    3、企业融资相当困难。县域产业集群的成员主要是中小企业,大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银行不愿对其开展资金融通业务,民营银行成长又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邵东县存款余额70亿元,在全省排第3位,但存贷差高达80%左右,大量资金外流。

    4、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据邵东县多个打火机企业反映,部分政府执法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对企业进行过度执法、索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企业非生产性成本过高,致使一些企业家被迫迁移发展。同时,政府少数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差,有的企业老板觉得压力较大,甚至认为中小企业是弱势群体,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这种情况,在经济欠发达县市表现尤为突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对策建议

    结合邵东县的案例和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今后我省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把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政府引导,倡导分工协作,强化创新能力,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发展合力。

    1、坚持科学规划,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是要做好规划。根据县域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发展态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可操作

    性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规划。二是要出台优惠措施,在布局规划、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信贷支持、资金引导等方面进行倾斜支持。三是要提高外向度。当前,要抓住沿海产业内移和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转变招商理念,围绕产业集群建设,对产业优势进行整合,开展产业选商,有意识地引导产业集聚,并以产业集聚优势吸引配套行业的加盟。同时,要抓住国家支持口岸建设和出口加工基地的政策机遇,加快出口基础设施建设,为产品出口创造条件,以出口带动县域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

    2、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强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对已经基本成形的产业集群,要促使其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方向发展。一要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要素向产业链聚集,增强区域产业自身实力和辐射强度,实现规模经济。二要突出地域特色,走具有竞争优势的本地特色产业之路。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分工协作网络,即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分工组织网络,提高合作效率,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带动县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3、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努力构建公共研发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加大政府对通用技术的开发投入,通过建立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政策手段,引导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有的放矢地组织一批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产业集群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力量引领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鼓励集群内企业积极培育县域产品综合品牌,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企业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县市和乡镇,共创县域品牌,提高县域品牌竞争能力。

    4、扶持中介机构,完善产业集群服务体系。中介服务机构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后,应进一步强化中介机构的功能,把某些服务功能从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使中介机构尽快与政府脱钩,最终实现按市场机制运作;支持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开发中心、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及早制定专门支持中小企业集群的法规,为中介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差异化竞争,增强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中的功能。

    5、建立信用担保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关键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转嫁、降低一部分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从财政、国有资产划拨、企业法人、银行、社会等多种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担保公司,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积极介入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性担保机构的发展;支持建立产业集群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积极引导资金流向产业集群。

    6、开展效能建设,推进行政提速。一方面,应搞好重点整治,对社会反映强烈、扰乱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各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综合招投标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在全省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机关运行机制,为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集聚社会资本,营造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文化氛围。一是加强知识与理念的传递。平等、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开放的信息交流环境有利于新思想、新技术在区域内的传播、学习。相互信任和开放的心态,使得人们之间交流和互动频繁,加快了新思想、信息和创新扩散的速度。二是加快建立社会诚信系统,引导信任型文化的良性演化,营造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三是营造开放型关系网络,强化本地网络建设,同时充分利用集群外的关系资本。

    【转自 国公网 】



    推荐阅读:
    发挥区位优势 培育产业集群1(共五则)
    廉洁文化征文★
    人员变动管理规定20110524
    关于开头与结尾
    社交与人际交往(模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