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借款合同 日记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初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共5篇)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6-22 09:08:5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初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攻克、落实。本篇文章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供大家借鉴。

    初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初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初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二篇:初一数学期中知识点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关系。

    联系:它们都是图形沿某直线折叠可以相互重合。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3、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

    4、对称轴是直线。

    5、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7、轴对称图形有:

    等腰三角形(1条或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线段(1条)、角(1条)、正五角星。

    8、等腰三角形性质:

    ①两个底角相等。②两个条边相等。③“三线合一”。④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9、①“等角对等边”∵∠B=∠C∴AB=AC

    ②“等边对等角”∵AB=AC∴∠B=∠C10、角平分线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OA平分∠CADOE⊥AC,OF⊥AD∴OE=OF11、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OC垂直平分AB∴AC=BC12、轴对称的性质

    1、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对称点),能够重合的线段称为对应线段,能够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

    13、镜面对称

    1.当物体正对镜面摆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左右方向;

    2.当垂直于镜面摆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上下方向;

    3.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当对称轴与镜面平行时,其镜子中影像与原图一样;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会找出以下解决物体与像之间相互转化问题的办法:

    (1)利用镜子照(注意镜子的位置摆放);(2)利用轴对称性质;

    (3)可以把数字左右颠倒,或做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可以看像的背面;(5)根据前面的结论在头脑中想象。

    初一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重要考点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 = 4)am ÷ an

    (5)a0(a≠0)(6)a-p= =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5、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6、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7、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平行)①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互补,两直线平行.8、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线的平行

    9、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10、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

    (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平均值。

    11、三角形(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重点)(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

    (b)知角求角方法

    (c)三线合一:

    初一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概念知识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初一数学期中知识点

    第三篇: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欢迎查阅!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二、: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三、: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初一上册知识点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四、: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五、: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2.3.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4.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5.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6.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六、: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七、:整式分类为。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3.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4.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5.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八、: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九、: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初一上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

    (一)整式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及其运算板块:

    1、整数包含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

    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数。

    2、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3、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

    整式板块: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4、同类项: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等。

    其实,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还包括很多,但是我想,万变不离其宗。

    大家平时要注意整理与积累。配合多加练习。一些知识要点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些错题也要及时整理、复习。一个个知识点去通过。我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

    第四篇: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是有关整式的加减法的,希望同学们熟记这些公式并能灵活的运用。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第五篇: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荣升教育----------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11

    2应写成a; 2

    33(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a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

    a-b和b-a.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n-

    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 a2,非正数是:-a2.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q

    p(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

    荣升教育----------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数;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有理数零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负整数

    负分数

    整数

    ② 有理数

    分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

    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0)a

    (a0)a

    (2)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a0)a(a0)

    aa

    aa

    (3)

    1a0;

    1a0;

    ab

    ab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2-

    荣升教育----------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a1

    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 , 当

    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0

    无意义.荣升教育----------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0.10.01

    2

    11

    (4)据规律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0100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

    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单项式整式整式分类为:.

    多项式

    荣升教育----------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

    荣升教育----------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中心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速度

    距离时间

    时间

    距离速度;

    工作量工效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工效

    工作量工时

    工时

    部分比率;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比率

    部分全体

    全体;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110,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

    售价成本

    成本

    100%;

    S圆=πR,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圆=2πR,正方形

    =4a,S正方形=a,S环形=π(R-r),V长方体=abc,V正方体=a,V圆柱=πRh,V

    圆锥=πRh.



    推荐阅读:
    初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共5篇)
    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优秀范文5篇)
    2024腊月如何养生_腊月养生吃什么[合集五篇]
    幼儿班主任励志寄语(共五篇)
    酒店介绍[五篇范例]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