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自查报告 精品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_保护学生保护少年的你[大全五篇]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6-30 06:02:3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电影《少年的你》影评_保护学生保护少年的你

    电影《少年的你》横空出世,引发全网热议。电影聚焦当下群众关注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问题,将深受这一问题折磨的学生现状赤裸裸的展现在大屏幕上,直击社会痛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电影《少年的你》5篇影评_保护学生保护少年的你,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1

    近日正在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再次将校园欺凌这一话题引进了大众的视线。在未成年保护法大修、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电影画面把校园欺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直击人心。在揪心痛心之余,也让公众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据最高检今年5月份发布的数据,2024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很多案件达不到刑事层面,有的还进入不到司法程序。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其严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有关专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进行了审议。从增加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措施,到明确学校应当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培训和教育,再到要求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予以教育、矫治或者处罚……法律的修订完善不仅让处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等各方的责任,为治理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抓手。

    彻底铲除校园欺凌的土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中,有的家长要么过于严苛、要么过于放任;有的学校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价值观引导;有的老师把欺凌行为视作孩子间“过分的玩笑”,重视不够;还有不少影视作品和网络平台充斥着暴力因素,这些都是校园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因此,既要通过教育引导把“践踏、侮辱他人的红线不可逾越,否则必付出代价”的观念种子种在孩子心底,也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调试好种子成长的环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更多的阳光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2

    想起少年这个词语,大家感觉应该是怎么样的?热血、无畏、天真、充满理想……然而校园欺凌,是这部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故事主题。

    电影《少年的你》毫不避讳地展示了血淋淋的校园暴力问题,在某些城市某些学校中的确是存在校园暴力的,电影这一点很真实的呈现,有脏话有暴力,真实地展现,不遮掩让很多家长看完感到震惊,这不是夸张,因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的成绩更是健康心理,但是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没有这么简单,妈妈就知道挣钱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而刘北山早就辍学开始混社会,更加的卑微。

    揭露问题是第一点,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能会有陷入黑暗泥沼的时候,到这时候如果有人陪伴拉一把,让她对这个世界不至于充满绝望,不至于放弃这个世界,甚至让人重勇气面对这个世界,重新充满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那真的会非常感激,这便是救赎和自救的你强调相互陪伴共同救赎,一起勇敢地面对一切黑暗,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都面对服刑,陈念还是坦白了自己过失推倒魏莱摔死的事实。结局回归到正能量确实超出预期!《少年的你》易烊千玺演技脱胎换骨,周冬雨从头哭到尾。周冬雨的戏份显然比易烊千玺多点,因为周冬雨是被霸凌的那一个。被魏莱带头的女生团欺负,然后各种猥亵和霸凌甚至是造成语言暴力。陈念在学校几乎是抬不起头的,但是陈念的学习好,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离开鬼地方。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这是电影情节推进的大主线。

    然而,通过它,我们真正能感受到的,并非暴力事件,而是两个身处黑暗的人,如何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内,努力挣扎,互相守护,走向光明。”

    观看了少年的你,虽然感觉有点沉重,但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少年时候的爱情。可能不会轰轰烈烈,但是也是默默的喜欢,每个人可能少年时候都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但是我们就是从少年一路走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从少年到成年,从充满棱角到被磨平,从少年到青年,从青涩到成熟,我们也许会失去很多东西,也会得到很多,这就是成长吧,影片中表现了每个学校都会出现的现象,个人感觉是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问题,也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影片中一句话很触动人心“我没有朋友”值得深思!

    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个世界,也不是只有黑白两色。以卵击石不可取,水滴石穿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也是无法实现的。未来固然不可预知,但我们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也希望能够尽其所能,为国家的电影事业,为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营造出一个比先前更光明的世界。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3

    记得去年一部揭露社会痛点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火遍大江南白甚至推动了相关制度的进度,今年《少年的你》也同样牵动着我们,那就是校园欺凌问题,近年来发生在校园的欺凌事件屡有发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存在校园欺凌事件。试想一个人如果被欺负一两次可能造不成巨大伤害,而持续性的身心伤害会让一个人内心产生巨大的阴影,甚至一辈子被其影响。而电影《少年的你》就像一张纸,无论开头和结尾都给你一种事情本来面貌的感觉。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感觉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样子。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展现,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就已经提前感受了电影写实风的质感,但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看到还是会令人心惊。

    影片的主人公陈念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却因校园欺凌而陷入漩涡。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生。而小北是一位辍学的小混混,因为某次被打被陈念解救,后来因为陈念再校内校外受欺凌的原因而成为陈念的“守护神”。

    “高考重压”、“校园欺凌”等问题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将一个普通高中生的个性发展融入其中,校园欺凌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孩子的性格发育有最直接影响。童年被虐待,究竟会给一个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英国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童年被虐待的经历与成年后人际交往障碍之间的存在主要关联,童年被虐待的人在长大以后,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接触更敏感、更容易感觉不适,在社交中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也就更容易因为人际交往障碍而引起精神疾病。

    要想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还是要回归校园和家庭教育,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才真的是漫漫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成长在家庭不完整,缺乏沟通,缺少亲情的环境那他的心理是很难健康的,因此要防范校园欺凌问题除了学校和老师的努力外,家长要及时跟孩子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养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只有如此才能保护好《少年的你》。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4

    近日,电影《少年的你》横空出世,引发全网热议。电影聚焦当下群众关注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问题,将深受这一问题折磨的学生现状赤裸裸的展现在大屏幕上,直击社会痛点。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心理或生理上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集体的精神伤害,所造成的影响几乎是不可挽回的。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暴露在公众视野里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已不再是个案,如何防治此类事件成了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电影中,女主陈念饱受欺凌和暴力对待,尝试求助,却换来加剧的欺辱,这不禁引人深思,如何才能还孩子们一片安宁平和的校园净土。

    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审议,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此次未成年保护法的修订被众多网友寄予厚望,无疑是给处理校园暴力类事件提供了依据,但法律不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尽早防治才是根本之策。

    现实生活中,学校、家长、政府都是呵护孩子成长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学校,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播,也要重视价值观的塑造,更不能忽视放任任何欺凌的苗头;家长,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要意识到品德的培养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小教导孩子“与人为善”;政府,更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防治校园欺凌暴力的培训,加强立法,强化管治手段。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还校园一片安静学习的土壤迫在眉睫。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5

    近日,我观看了电影《少年的你》。该电影校园欺凌、问题家庭的题材令人感触颇多。整部电影以悲剧为底,讲述在充满绝望的背景下,少年们却仍追求希望,终得拨云见日。该部电影的主演易烊千玺,一直是我的榜样、偶像般的存在,借榜样的首部电影之名,谈谈我对如何向榜样看齐以促进工作更好开展的看法。

    少年的你,守初心、担使命。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学习榜样热心公益,以偶像之力带领千万粉丝尽力帮助困难人群。担当即为一种责任感的表现,胸怀责任感方能积累每一件小事,做成每一件大事。青年人正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如今在基层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我,更应沉下心来,让自己不仅人在基层而且心在基层。任日后人生如何变化万千,我都要永远保持最初想要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心态,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少年的你,如雏菊,向朝阳。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以青年人独有赤热朝气、向前奔跑的赤子之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中不断奋斗。而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需努力帮助学校、家庭培养祖国的花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少年一个和谐美丽的成长环境;努力帮助镇上村民打造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还村民一个质朴的美丽乡村;努力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争做大有可为的少年郎!

    少年的你,多学习、常自省。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温故而知新,且对世界葆有热诚的好奇之心。“吾日三省吾身”:一省是否“忠”,基层干部每天都应自省是否对人民忠诚无私,是否在国家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奉献青春、无愧于心;二省是否“信”,基层干部都要有信仰,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我们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的工作都要围绕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直到最终实现;三省是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名基层干部都应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领悟真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回归影片,影片中的这群少年们给我最直观地感受是心疼!我心疼他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缺乏家庭关爱、朋友关心、老师关注,而这一切的一切造成了这场悲剧,但或许它本不用发生呢?影片最后,小北说:“我不希望有这样的如果!”,这句话令我五味杂陈。或许是这个社会还不够美好罢,那么不正需要我们,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公务员的不断努力,努力还少年们一个美好社会!

    第二篇:电影《少年的你》最新观后感影评

    《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是一个性格内向,备战高考的优等生,但一起意外却将她卷入了暴力霸凌的漩涡,而她与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一个年少便混迹街头的混混,两人偶然的相遇相知后,他逐渐成为了她的保护者,而她则逐渐成为了他最深的的软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4《少年的你》观后感

    这是一部向死而生,但又起死回生的电影,出自第二次独立执导电影的曾国祥,AKA曾志伟的儿子之手。距离他上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已经过去了3年,作为导演他又成长了,但依然是那么的会调教演员。

    所有大小演员都演技在线,周冬雨的哭戏还是那么有力量,易烊boy虽然不太了解,但比起什么鹿晗,中间可能差了1000只吴亦凡吧。感觉最后一场探监戏份,隔着玻璃窗,易烊boy的演技被周冬雨的哭带着节奏走,两人由笑到哭,力道十足。同样是逞凶耍狠,和“王大陆”只会瞪眼睛不同,易烊boy的微表情足够碾压王大陆滚落的眼球一万次。但黄觉这个角色的存在,除了“中年油腻”之外,还有什么功能吗?

    电影的故事主要有两大命题:1、校园暴力,2、高考。说实话,在如今大陆的体制下,关于校园暴力题材的电影能拍成这个样子,足够令人肃然起敬了。这个全球化的青春难题,似乎大家也都暂时无良药可根治,电影也没有试图全部说明白这个问题,只是给观众开了一扇窗口,一窥残酷暴力背后的问题根源。戏中几场暴力戏份毫不逊色,一点尴尬病都没有犯,要狠都狠,要骚够骚,要阴险够阴险,要毒辣还差了点……另一个大命题是高考,这座千军万马挤破头的独木桥,不管你是喜欢也好,痛恨也罢,它都是当下国内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最为影片的两大命题,一动一静,相互搀扶,相辅相成又编织缠绕,如同医学“蛇徽”一般,危险与出路并存。

    导演在把控节奏上似乎出了些小问题,不知道是否和传说中被删剪阉割过有关。原本不是特别喜欢影片的结局,但考虑到本片对青少年和敏感话题背后的教育意义,这么安排也未尝不能理解。两个被社会边缘化了的少年,在互相舔舐对方伤口的同时,各自都是对方向前迈进的动力和勇气。原生家庭里成长,又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痛,剧情一度还玩起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的梗,可以说本片的野心是相当大的了。几乎所有线索都能做到首尾呼应,语言结构上还是比较工整,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未删减完整版的话,好期待再看一遍。

    影片的配乐出自一位陌生作曲家之手,节奏和铺陈恰到好处,不浮夸,不满溢。经查询,作曲家贝尔(Varqa Buehrer)国籍不详,美国南加大电影作曲科班出身,本片应该算是他个人作曲生涯上的首部电影长片配乐了吧,期待以后的作品。

    2024《少年的你》观看有感

    看完后的确不负期待。

    校园霸凌这个主题实在是太大了、太沉重了、太远离当今主流青春电影题材了。这种严肃的题材,是很难拍出又有情感输入,又有警示反思效果,又让人觉得发生在身边而迫在眉睫的感觉的。曾国祥+许月珍做到了。

    周冬雨果然金马影后当之无愧,片头片尾两次英语教学,同样的意思反复读,每一句无论从发音到表情都可以看出情感的递进;在面对他人霸凌,到被校园霸凌,再到失手造成严重的过错,再到死守-崩溃-接受一切,她的演绎得活灵活现,她就是陈念,那个想守护世界的坚定的陈念。

    至于易烊千玺,我知道这是他进入中戏学习前拍摄的第一部男主电影,流量是他甩不开的标签,但这一次我可以很客观的说他做到了演员易烊千玺。他的表现随着剧情越来越好。最打动我的是最后,小北和陈念在审讯室隔着玻璃四目相对,笑、哭,无言,却早已表述了一切情感——有不解、有和解,有心疼、有感激,有放弃、有坚定,还有高于爱情的合二为一。他是小北,他是在经历一切不美好以后还愿意去相信美好的小北,他是想拼尽一切就算“牺牲”自己也想守住自己的希望和信念的“少年”小北。

    我一向喜欢情感+思想双输出的片子。不可否认,《少年的你》做到了。感谢导演编剧监制,感谢两位主演,感谢所有团队,让这部“难产”的片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大众视野。相信“相信”本身,是“少年的你”。

    2024《少年的你》观看心得

    真是一部惊喜!往小处看,电影聚焦青少年现状;朝大了想,整个社会不就是这样吗?看的时候真的令人撕心裂肺!

    1.85:1的画幅加上滤镜使得作品很有质感!镜头处理的很棒,各种镜头抖动的恰到好处,很有去年《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观影感受,这种体验在国产片的大环境里很难遇到。

    精彩的剪辑是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不得不佩服剪辑师,仿佛能看到诺兰作品中剪辑的影子,真的很赞!但说到剪辑,也许片尾最后5分钟的“彩蛋”是我认为本片唯一的败笔:这个电影不需要彩蛋,不需要交代他们成年后的故事,也许导演想要把故事最感人的地方表达出来,但远远没有试卷戛然而止的黑屏令人赞叹。看看《盗梦空间》的片尾,陀螺旋转,电影结束,令人沉醉于电影的梦境之中,浮想联翩,多么美的镜头啊,多么美的意境啊,多么惊艳的拍摄手法啊!

    谈到故事和演技方面,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剧本的基础,扎实且张力十足。两位少年的演技很成熟,演的很真实,配合着运镜,效果非常明显。黄觉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他的胡子和眉毛都是戏!不是很标准且不流畅的普通话反倒成了他演技方面的点睛之笔,实属令人佩服。

    作品真的很棒,虽然不知道删减之前的那套剪辑的作品是什么质量,但这部终剪版也绝对算的上是一部很成功的国产剧情电影!希望这种年轻导演越来越多,国产电影越来越优秀!

    2024《少年的你》观看体会

    电影刚上映,就看了首映。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压抑的,镜头转换很快,节奏很紧张。甚至于整部影片的台词并不多,简单但是又句句诛心。我一直很喜欢眼睛会说话的演员,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一开始,我很难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白净的男孩,眼睛充满温柔的男孩,如何演绎出一个生来就生活在淤泥中的小混混。

    但是影片开始后,我的顾虑都被打消了。易烊千玺的眼睛是会说话的,不,应该说那就是小北的眼睛。在面对质疑与不公时,眼里有属于小北的倔强,和小北的狠劲,他的愤怒,没有大吼,但我却感受到了他的愤怒,特别是他在看陈念视频的时候,愤怒,痛苦但又心疼。

    我记得千玺以前说过,自己不是一个经常生气的人,甚至连想挥手的想法都没有。但这部影片却恰恰相反,小北从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愤怒了就挥拳,哪怕最后遍体鳞伤,也要使劲挥拳。唯一的掩饰,就只有想保护陈念的时候,因为想保护,所以不能愤怒。一个眼睛会说话的人,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期待易烊千玺以后的电影作品。

    很感谢易烊千玺带来了小北,也呼吁这个社会能够真正的去关注到校园霸凌事件,每一个施暴者都是未成年,每一个受害者也是未成年,未成年不是犯罪的借口,每一个人都第一次生而为人,那为何要受他人欺负。就像电影中,看似正义的警察,一样会质问为什么你受伤害时不报警,为什么你不找大人,老师会质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好像到了最后,做错的反而是被欺负的我们。这又何尝不是来自成年人的霸凌与伤害。

    一次霸凌,对于施暴者只是一个游戏,就像施暴三人组中最懦弱的那一个,对外说自己是因为害怕所以不得不,但其实不过是想别人转移注意力到另外的受害者上。起初我以为她是唯一一个施暴者中仍心存善良的人,但最后发现,她从未有过怜悯,事情过去后,她依旧花着心思纹着眉毛打扮的光鲜亮丽。而悲伤却一直留在了受害的人心中一辈子。

    陈念是幸运的,哪怕遭遇了霸凌,但至少她有小北,有小北保护着她,小北也是幸运的,因为陈念就是希望,就是光芒,把他从以往的污泥生活中拯救了出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希望世界能够再善良一点,希望每一个遭遇不幸的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光明。我们生活在污泥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2024《少年的你》观看感想

    由许月珍监制、曾国祥执导、《七月与安生》原班团队打造的电影《少年的你》今日正式公映。影片发布一组全新剧照,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素颜出镜,哭戏和内心戏都很有感染力。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张耀、张艺凡、赵润南等实力派、新生代演员演绎的社会群像真实可触摸。该片立足真实,坚持“反欺凌、反暴力”,将少年情感复杂性与成人世界相结合,也让影片有了更大的格局。目前,电影《少年的你》各项指数更领跑同档期位列第一,被赞“近年最好看的青春片”,成为观众的同档期“观影首选”。

    真实呈现 打造不一样气质的青春片

    《少年的你》讲述了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彼此守护、相伴成长的故事。影片将少年情感复杂性与成人世界相结合,立足于真实,展现了不一样气质的青春世界。监制许月珍透露:“要做到真实感不容易,除了在造型上要求素颜,甚至不惜把演员们‘粗糙化’,加入生活质感和生活印记,在剧本打磨上精益求精、拍摄手法上也强调偏向纪实风格。要让观众相信每一个角色都是身边可信可触摸的人物,是不能有任何一点不真实和不真诚的。”

    电影对每个角色成长的呈现都非常真实,而缘起正是来自于主创团队对少年世界的敏锐洞察。正如导演曾国祥所说:“少年的成长里经历的不只是学习,也不只是对爱情有追求,他们也许有自己的苦战,我们希望能如实表达他们成长的困扰和热情”。

    反对暴力 《少年的你》关注青少年成长

    近年来,校园欺凌一直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青少年成长问题。电影《少年的你》在展现真实青春世界的同时,坚持“反欺凌、反暴力”,是近年来少有的守护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青春力作。从项目伊始,监制许月珍和导演曾国祥就带着一种使命感在拍电影《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在采访中说:“我们都特别想要把这个故事拍好,想告诉像陈念、小北那样的少年,你可能总会遇到一个人或一些朋友,他们会愿意去帮你,而且你不是孤单的。”

    除了时刻肩负使命,监制许月珍还视拍《少年的你》为电影人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一种方式。“如果看完电影,每个人都能想一想‘我要做一个怎样的少年?我们要给小孩一个怎样的青春?’能引起观众这样的思考,就很有意义了”。在影片中,社会各方的力量,从政府到学校到家庭,都在努力想办法守护青少年成长。

    素颜出镜 周冬雨易烊千玺奉献惊喜演技

    周冬雨是公认的“无龄感”女演员,超强演技和敏锐表现力为角色增添少年质感。易烊千玺自带一种兼具沉稳和热血的气质,而他身上的“少年气”也成为了这个角色最大的优势之一。导演曾国祥透露他们在戏里完全突破了过往的形象,“在电影中他们都放下了自己平时最光鲜的东西,素颜出镜融入到角色中,比如给冬雨脸上加上雀斑,给千玺故意弄得比较粗糙”。

    除了素颜出镜,周冬雨和易烊千玺在片中都有极重的内心戏和哭戏,而且两个演员都拿捏得非常到位。周冬雨的每场哭戏都有不同的层次,感染力很真。不少观众表示:“看《少年的你》把我哭惨了。想给陈念递纸巾”。而易烊千玺对的内心戏演绎却超乎一个新人演员的表现,眉宇间自然流露出小北的善良、孤独与倔强。监制许月珍也盛赞“我很少见到一个少年是这样的,他懂角色的孤独,所以眼睛里有感情”。

    此外,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张耀、张艺凡、赵润南等实力派和新生代演员的加入也贡献了相当出色的表演。尹昉将第三个少年郑易身上的追求正义的少年之心演绎得润物细无声;黄觉为老杨警官特意蓄胡素颜,让人感觉那个角色就在身边;而吴越塑造了一个非常新鲜的妈妈形象,糊涂、天真,跟女儿陈念的身份调了个。成人阵营的丰富让电影中的少年世界更具层次感和群像感。

    幕后升级 许月珍曾国祥提升青春格局

    电影《少年的你》是《七月与安生》原班团队回归再升级之作,包括导演曾国祥、监制许月珍、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摄影指导余静萍、造型指导吴里璐、声音指导黄铮等,主创们经过了前作的磨合,再次合作不改初心,力图还原最真实的青春本色。

    导演曾国祥与监制许月珍相识多年,都致力于挖掘电影里更深刻的情感和主题,较前作《七月与安生》,电影《少年的你》呈现了“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正如监制许月珍所说“不只是呈现青春,更希望去讨论青春在社会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少看过电影的专业人士表示:电影《少年的你》跳出了以往青春片聚焦青春爱情的思路,将镜头对准需要守护的青少年,是近几年来最有格局的现实青春片。

    观影首选 “近年最好看的青春片”

    作为最受观众期待的国产青春片,电影《少年的你》开画后深受观众好评,看哭无数观众,成为同档期的观众“观影首选”。无论是以真实青春为底色的电影质感,还是演员们富有感染力的哭戏和情感戏,都得到了观众的力赞:“这是近年最好看的青春片”、“情感细腻真实”、“《少年的你》就像从石头上开出的花,真实有力量”、“作为一部青春片跳出情怀、没有符号,依然拍得如此动人,强力推荐”。

    第三篇:《少年的你》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少年的你》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大全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少年的你》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篇1

    不多说废话,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第一:“脸部”

    面部,是人类情绪最集中的地方,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1.周冬雨给胡小蝶披上校服,回头凝视正在拍照的学生,那个瞬间被一个手机屏幕定格,下一个镜头,“少年的你”四个字出现在屏幕上。

    2.四字被群殴,周冬雨被混混的手下抓住,让二人亲吻,面对面贴紧唇部,是二位主人公的初次相遇。

    3.周冬雨没有固定的住所,原因是她的母亲被骗去做传销,她售卖的劣质产品,恰恰是“面膜”。

    4.片中虽然不乏打架和欺凌的戏,但每一次受到的实质伤害都体现在面部,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让男女主人公二人更加贴近,结尾审讯室里的对视和玻璃里的面部倒影是全片的高光时刻(但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女生在笑)。

    第二,镜头(指前半段)

    1.胡小蝶跳楼,周冬雨下楼时,镜头猛地一推,从全景变成特写,再跟着周冬雨的脚步不断后拉,我的视线一下就被调动,不由得坐直身体。

    2.周冬雨给胡小蝶盖上衣服之后,俯拍回眸特写,接教学楼上学生纷纷拍摄视频的仰拍镜头,个体和群体的对抗和压抑瞬间被展现。关于“人”和“建筑”的空间呈现,在压缩空间的逃跑戏中也有运用。

    3.冷光座位上的红墨水特写⇒ 暖光(回忆)胡小蝶脸部特写环绕镜头,手机屏幕周冬雨面部特写⇒ 胡小蝶面部特写很有意思。

    4.女二号小团体的审讯戏,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之后审讯室内的打光是自下而上的光,审讯戏结束之后,有以太阳和云层的空镜头作为过渡镜头结尾,审讯室内的冷光和自然太阳暖光的对比很出色,非常厉害的情绪营造。

    5.和警察老师的谈话戏,以周冬雨背对几个大人的镜头作为开场。周冬雨虽然在前景,但她的部分却是被虚化的,说明权力主体在后景的大人们身上,之后的几个正反打镜头里,周冬雨和“大人们”都没有交集,唯一形成双人镜头的是周冬雨和班主任同框,但即使是同框,班主任还是处于虚化状态,说明周冬雨对他并未产生信任关系。

    6.周冬雨和四字的关系递进:从相遇的面对面正反打,到接触的四字想侵入周冬雨画框但并未成功,再到前后行进的同框虚化,到受伤后同床的真正的two shot,虽然没有用台词明说,但二人的关系确实是清楚地展现了出来。《忠奸人》里德普和阿尔帕西诺的关系递进的人物镜头和本片有些相似,但那部更高级。

    第三,情绪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少年的你》,我可能会说“只有情绪,没有人物”。这并不是在否认周冬雨和四字的表演,而是导演的意图就是这样。第一部分我说过本片一直在强调“面部”,其实还有一个部分,那就是“脚部”,“面部”是集中展现情绪,“脚部”则更多的是为了调整情绪的节奏而出现。面部和脚部,一个是情绪的爆发点,一个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情绪,二者的交叉配合,像音乐一般美妙。

    优点说的差不多了(其实主要是我只能记得这么多,不像有资源的电影可以随时拉片),简单说说缺点。

    第一,前后两部分割裂太大,前半段是优质电影,后半段沦为三流悬疑片;第二,台词实在有够恶心,我在金羊群里说“如果这部电影改成无台词默片,我一定会给五星”,这种抄袭东野圭吾的矫揉造作的十八流女频网文台词让我一阵阵反胃;第三,铺设的主题太多太杂,结果哪一个都没有真正弄好,有些可惜。

    结语

    作为初中时代被欺凌过的肥宅,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的确有一些共鸣,也会突然出神,想起一些并不美好的回忆,但还好已经过去了。这种电影的出现无疑是很好很好的,但今天看电影的时候,满场的欢笑和屏摄一下就把我拉进现实。是啊,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少年的你》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篇2

    《少年的你》,一部出乎我意料的电影。

    可以明显地看到,曾国祥在这部作品中对前作《七月与安生》的继承与改变——仍旧是大段的手持、人物大特写,仍旧是在层次复杂的大胆反转中揭示人物最深的情感。但不一样的是,《少年的你》将一切都处理得更为极致,无论是前半部中的校园问题,亦或是后半部中与成人世界对抗的纠葛,都共同构成了一幅生猛的社会面貌。《七月与安生》中的“走出去”,与《少年的你》中的“走出去”,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之前在看预告的时候就已有心理铺垫,会有大量怼脸的人物大特写镜头。但没有想到,这种拍法在成片中几乎被贯穿到底。无论是题材,还是拍摄手法,这都是一次疯狂的赌博。在摄影机前与银幕凝视的两位演员,他们的表现不仅是电影成败的关键,甚至可以如此形容——他们表现出几分,电影直接就是几分。

    曾国祥赌赢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演得过于出色,经得起聚焦,双双供出了极度锋利、痛彻心扉的表演。这两张脸演绎出了复杂的情感层次,极富洞穿力,令人不自觉地就代入到他们黯然的生活中,想起自己人生的细碎过往,宛如一次对青春档案的再度“调档”。

    18岁的陈念,是备战高考的高三优等生。还有60天就要高考,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胡小蝶不堪重负坠楼,从而将她裹挟入一个更复杂的境遇之中。曾国祥和他一贯的编剧团队再次书写了一个够厚重的成长情感故事,它既是刺痛人心的,也有着较为丰富深刻的社会性。

    很难数清楚,这是周冬雨第几次表演少女。不过,陈念这个陷入绝望与无助中的乖女孩,在我眼中是她表现最好的一次,甚至要胜过《七月与安生》中性格更加外放的安生、《后来的我们》中跨度长达十年的方小晓。

    陈念和周冬雨之前的银幕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生是她把自己演到最好,同时也是她之前许多角色的固定方向,鲜活、开朗;方小晓的形象介于安生与陈念之间,那次出演强调的是同一角色在两个时空中的差异感;而陈念不一样,她的阴郁、沉默、外弱内刚,如角落里的“壁花”,更为“边缘化”,也更难诠释。

    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由于悲惨的身世,从小就要学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人物的“外壳”势必要比实际年龄大一点。小北相对陈念而言更为定型,情感外露得更少、更内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在戏的空间上是受到压制的,相反,易烊千玺的表演在限制之下仍旧显得非常锐利,在演法上和周冬雨有差异。两者的对戏,有些遇强则强、互相抬戏的意味,一如当年的《七月与安生》。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对陈念的背影跟拍,她一步一顿不平衡地走着,微微低头,仿佛时刻在躲避猎捕的“猎物”。这是小北的尾随视角,也是陈念被折磨到对这个世界都已漠然的心理外化。

    也正是这种即便有所防备,却依然无力招架的脆弱,让她在胡小蝶死后成为了“THE NEXT”。校园暴力并没有因为如此惨烈的事件发生而终止,而是汇聚成一系列猝不及防的新的悲剧,被用排球疯狂砸、还击后被推下楼梯,直到发生在校外、渐趋严重的人身羞辱……这些不过只是电影中的冰山一角。没有任何对青春期的美好幻想,只有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伤痕,逼到你必须直视。

    像陈念这样的女生,自己其实并不愿去引发关注,但仍然成为了丑闻与伤害的中心。即使她足够善良、足够勇敢,与小北的初遇便已说明了这一点。但人们对她的遭遇,习惯了视若罔闻、大事化小,或不予她尊重,或轻轻拂去一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只要一件不合常规的事发生,人们往往不会质问是谁在出错,只会把矛头指向制造了“麻烦”的受害者,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之类的理由搪塞。而那些真正不懂得分寸的恶人,却逃脱了惩戒。《少年的你》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凛冽地展开,哪怕是炎炎夏日,也始终包裹在萧瑟和冷峻之中,只是偶尔有几丝残存的温暖底色。

    陈念并不单纯,她聪明得令人心疼。她不是以往同题材影视作品中,那类“全然单纯”的被动女主,而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在电影的前半部中,她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因为之前的隐忍与懦弱,也因母亲的欠债自责。而电影的后半部更是对这个人物做了几次惊人的反转,从而逼她要面对人性的最终抉择(在此就不再过多剧透)。

    周冬雨素颜的脸,从头至尾被“毁”得这么惨,流下那么多的眼泪,叫人不忍心直视。无论是被折磨后留下各种伤痕,还是被迫只能剪成寸头,都如此写实地出现在银幕上,直觉的观感就是生理上的疼。在那么多场戏里,她的孤独、绝望都随着眼泪满溢出来,是悲伤到了不得不哭泣的地步。

    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听到小北身世时的那滴默然的泪痕。这也是《少年的你》里最打动我的,就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不言自明,他们共同构筑了对抗世界的同盟。无需语言,就能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就能为对方感同身受,即使自己已经蒙受了极大的不幸,仍旧不失去共情的能力。

    这是只能属于少年的爱,他们在彼此身上都看到了对方的影子。和当年的《七月与安生》一脉相承,两部电影都是关于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交叠与轮转,只是《少年的你》来得更猛烈、更决绝。

    “演得难受”,是周冬雨在许多关于《少年的你》的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话,“我与陈念完全不像,也找不着人物支点,也没能提前体验生活。前半个月我就觉得我要得抑郁症,真的太难受了。”

    周冬雨的难受,也许恰恰是她这次演陈念演得如此铭心刻骨的原因。她的不确定、茫然、纠结,直到最终审讯室里的爆发,每一步都踩得人心碎。通过她,我们投射的是自己,看到的是自己。

    想要完成陈念这个角色,不是只靠方法派技巧或简单地体验生活,就可以达到所谓的“正确表演”。恰恰相反,她需要来自于直觉,需要带着对人物的不自知的、下意识的摸索与发问,这往往是不可控的。正因如此,周冬雨在短短几个月的影片时空中,就能演出各种复杂的情感流动,让整个人物始终处在破碎与不确定的转变之中。而这份表演,毫无疑问构成了影片真挚、动容的原因之一。

    《少年的你》是一部需要被我们、被社会关注的电影。我认为去年对《我不是药神》的评价,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此处——它的出现,不仅是一次敢于发声,更是对我们身边每个普通人的理解与关怀。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我们社会不同的角落。

    《少年的你》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篇3

    2024年6月的盛夏,我清早来到教室,发现同桌同学的书桌桌肚里被恶意洒满了酸奶。那酸奶粘稠地蔓延在她的作业、课本、桌椅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我清楚地记得,那天距离高考只剩6天。

    我并不特别意外,毕竟高三这一年,同桌陆陆续续被欺负很多次。开始是莫名丢了复习用的课本、大费周章写的作文作业,后来书本作业被撕得稀烂。可是在班里沉默寡言的同桌,一直在无时不刻地遭受着精神暴力。有人说她有味道,不讲卫生,而她每次都默默忍受了下来。直至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如果欺负你的事敢举报,休想看到明天的太阳。”当年的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拿着这封信愤怒地找到了班主任,还仔细比较了字迹,打听了谁是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基本锁定了班里的那位“凶手”。

    可是这件事在班主任强调了几句后,还是不了了之了。首先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更主要是同桌沉默的隐忍。马上要高考了,她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想息事宁人。已经习惯忍受一切暴力的她,也只是红着眼把桌上的酸奶擦干,并因为污渍连累到了我而向我道歉。

    那是我人生第一遭,感受到了人性的扭曲和恶意。

    当电影里陈念被用排球砸头,被堵在家门口殴打,被推下楼梯,被身边的同学议论纷纷,那些同桌经历过的画面仿佛都跑到银幕上,我再一次闻到了高三那年酸奶的恶臭。

    你知道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吗,在于他们不懂得分寸。那是杨警官口中,把同学活活打死,却表示不知道这样会死人的分寸。是带着小白鼠跑到同学家门口,却没想过可能逼对方跳楼自杀的分寸。还好,电影里还有一个叫小北的少年,最懂得分寸。

    他保护陈念的方式,就是默默跟着她,保持几百米或者一条马路的分寸,你回过头不远不近恰好能看到他,心里就多了一分安定。他保护的承诺也极有分寸感,拿出作业本和笔,写下“陈念欠小北一次”,欠什么不明。

    《少年的你》写人物最好的一点,是没有人是完美的。陈念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当年没有帮跳楼的胡小蝶面对恶意,以至于产生“现在遭受的霸凌或许都是惩罚”的念头。选择隐忍不一定是懦弱,而是可怕的自我否定。加上母亲的债主天天追到家里来,她难免认为自己或许真的有罪。小北也是自卑的,母亲带着肉包回家,却把他暴打一顿,难免让他产生“因为自己阻碍了母亲得到幸福”的念头。于是他去混社会,打架斗殴变得不可一世,无非是掩饰内心那份卑怯。

    就这样,令人心疼的两个孩子相遇了,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影子,互相保护撑持。遇到杀人意外后,勇敢地铤而走险,结成坚不可破的同盟。任由大人们如何审讯、恐吓,甚至拿出陈念被欺凌的视频,两人目光都那么坚定,即使闪过细不可察的难过。是要受过多大委屈,吃过多少苦头,下过多大决心,才能如此不肯动摇,在黑黢黢的审讯室里,沐浴唯一那一束光。

    陈念从垃圾桶里跑出来,脸上那么脏,可是小北说你太干净了,你不懂。小北斗殴回来身上都是伤,陈念问他疼不疼,他咬着牙说不疼。这是两个多么孤独的灵魂,在破旧的棚屋里相互取暖,舔舐伤口,获取勇气,唯一那点希望就是考出去。

    中国青春题材想要拍得独特,首先要关注我们拥有一段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共同经历。《少年的你》在大银幕完整呈现了让人窒息的青春怪兽——高考。这是穷人相对公平的唯一上升通道,却也是无数孩子的噩梦。他们肩并肩脚挨脚地跑操,在巨大的红色横幅环绕中宣誓。高考试卷犹如圣旨一般从车里运输、解锁、开封。批改试卷的屏幕冷酷绝情,电影用凝练的镜头描画出这具让无数少年恐惧的怪兽模样。

    郑易警官这个角色也有很多维度,他同情陈念,又不能徇私。看透了两个少年的盟约,却深知倘若让小北一人扛罪,陈念也必将终生陷在负疚之中,这份沉重或许他承受过,才会生出一丝悲悯。看似是充满恶意地逼问,或许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种保护。

    最后不得不单独说说片中角色的演技,《七月与安生》就是彻底被周冬雨和马思纯飚戏的火花征服。《少年的你》里,周冬雨表现依然好,她的好仿佛是只在曾国祥镜头下才迸发出的。而易烊千玺则是非常意外了,在陈念身边守护时佯装大人的可爱,把陈念按在地上时眼梢嘴角的抽搐,审讯室不屑又阴冷地抬头一瞥,都让人惊喜。

    两部作品之后,陈可辛、许月珍监制,曾国祥执导,以及几位编剧的团队,几乎可以说是国产青春片的品质保障了。沿袭了《七月与安生》令人享受的组合剪辑、故事反转、时空闪回,加上完全是电影视听的叙事手法,可以说将作者性和商业性进行了平衡,非常了不起。

    想变聪明,押得中人生;想变强大,足够保护她。只有你赢我才没输,你在乐园我才在天堂。笔记本上,陈念欠小北一次,欠的不是钱,不是饭,或许是高考结束那天,他们本该同路牵手迈过十八岁的盛夏。而不是一个走在前,一个走在后。一个在铁窗内,一个在铁窗外。一个守护保护你的承诺,一个负罪走向没有你的未来。

    刚才,我发信息给当年受过欺凌的同桌,告诉她最近有个电影叫《少年的你》上映了,推荐她去看看。她回我:好,不过估计这周没空看了,得下周。

    好的。

    《少年的你》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篇4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我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周冬雨穿监狱服那一幕我看到了。但是闪得太快了,让人云里雾里。说我傻就傻吧,再傻也不跟你们撕逼,就这样。

    对不起大家,我必须要在这里挂一个人,因为他太可怕了,我都不认识他他上来骂我sb,关键还跑去我其他影评里骂我。所以他骂我我要在这光明正大骂他傻B

    顺便给他点建议。他要是能把翻我空间这个精力放在他的工作中,就不会隐藏在网络背后,活得那么悲哀了吧。

    《少年的你》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篇5

    终于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我与这个电影擦肩而过了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三部最期待的华语影片最终只看到了《地久天长》,《少年的你》和《一秒钟》一齐失踪;另一次是今年6月,满心期待上映时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却在临近几天传出撤档的消息。

    所以这一次,我买了全国最早的9点场的票,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又错过这部片子。因为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按照我写评论的惯例,在文末晒出电影票,证明确实是亲自走进影院观看,没有刻意吹,也没有故意黑,会保持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感觉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样子。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展现,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就已经提前感受了电影写实风的质感,但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还是会令人心惊。

    生硬在于电影片头片尾求生欲极强的“和谐导语”,以及一看就是后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词。我实在是太讨厌现在电影结尾处非要来上一段宣传片了,这可能都是为了过审的无奈之举,但我还是想对审片室里的那帮人说,谁惯出来你们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电影都变成公益广告?真恶心。

    《少年的你》最终还是妥协了,我相信原来的版本会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现还是太热情了,比如那个大多数镜头中都被模糊处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词都对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会是一个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对学生有哪怕多一丝的关心,事情也不会变成最终这个样子。

    陈念问小北:你可以保护我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我们其实根本没能力保护这样一部电影,戏中从头至尾呈现的无力感也带到了戏外。我们没办法改变校园欺凌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甚至没办法完整看到一部讲述这个题材的电影。

    到最后,陈念和小北还是用自己坚持的方式改变了现状,也同时改变了彼此的生命。曾国祥在尾声部分做了很多诗意化的处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结局的惨烈。与国内同类型的一些讲述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无疑更绝望,也更现实。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怪那个婊里婊气的魏莱?可她同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是怪在孩子成长中近乎于缺席的陈念母亲?可她在生活中同样是一个失败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内心压力的积累只能化作怨气、嘲讽与愤怒,施加给身边的人。

    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小北的可贵。他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有还一股倔强和狠劲。也许是从小太缺少爱,所以当他获得哪怕一点点温暖,都会永远记在心上。陈念问她:疼吗?她是第一个问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个值得小北去牺牲的人。

    易烊千玺表现的很好,他为小北赋予了一种在成熟与稚嫩间徘徊的少年感,而这正是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启用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给影片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影片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粉丝电影大多数都会崩盘,除非爱豆的表现获得大众认可。

    但至少在这一部中,易烊千玺的表现还是蛮令人惊喜的。我特别喜欢的一幕,不是一些声嘶力竭的场景,而是小北睡在沙发上,陈念问她:“硬不硬”?这句台词其实并没有开车,小北一开始是理解错了。这时候易烊千玺有点笑场,但还是忍住不笑,这微妙的表情让我觉得他很可爱,也很有灵气。他在诠释小北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爱的瞬间,使得小北这个人物更加地鲜活。

    周冬雨的角色我倒没有太多感觉,基本上是平稳发挥。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戏份不少,其实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同样应和了影片成长的主题。他代表着刚刚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群体,虽然身为一名执法者,但还是会有少年人的意气,在二者之间纠缠,行事逻辑可能会有点奇怪,但确实比较真实,我相信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执法者存在。

    其实《少年的你》在原著阶段就有很大的争议,作者玖月晞据说是融梗,主人公陈念和北野不论是性格身世还是经历,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着皮不似骨似的关联。后来北野献身替罪的时候又会让人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天才数学家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过作为一篇电影评论,我暂且不去理会原著的融梗行为,这一点之后会得到大众更公允的评价。单纯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编的还比较成功,虽然还是有点散,当中很多场景会令人觉得有冗赘的感觉,但一些核心场景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烈的。

    曾国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现一段独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现少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希望为拒绝校园欺凌现象发声,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现高三学生从备考到高考的全过程。

    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部电影里面,比例很难协调,最后的效果也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如果能就当中一条线和两条线讲的更紧凑,应该会更好。当然作为曾国祥的第二部独立导演作品(其实《妖铃铃》也是他导演的,吴君如只是来充数),而且是第一次脱离陈可辛的调教来完成拍摄,有现在这样一个完成度已经不错,值得鼓励。

    小北在成长,陈念在成长,警官在成长,易烊千玺在成长,曾国祥的创作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只要成长,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第四篇:2024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4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2024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1

    昨晚和大家聊这部片,有人说,成年人不会喜欢这电影。我接着说,对,只有我们这些还对十几岁的自己有恨有爱的青春僵尸,才喜欢。

    又这么一直聊一直聊下去,聊到群里的每个孩子都把十几岁的伤疤翻出来大哭,我们在陈念的泪水里,小北的眼睛里,都看到了太多太多的自己。

    片子里,理性冷静的女警问郑易,怎么可能有人为了另一个人,去坐几十年牢,承认自己强奸和杀人。郑易的心,明镜一般:你和我不会,但他们只有十几岁。

    你还记得你十几岁里想要守护的人吗,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那时候你们真的是相信生命里只有眼前这个人的对不对。没关系,这不是什么逼供,没必要说那都是小孩子的屁话和游戏,我相信你,那就是我们整个青春赖以结盟,互相确认的全部力气。

    有差评说,我们只是在为廉价的,表现了伤痛的一种形式而感到过分激动。我想,如果这算过分激动,那长大可能不是如郑易所说往水里跳,而是往冰柜里一站:成人世界,冻着我算了,我没有心。

    冬雨的演技千玺的演技我不想分析了,不知道七八成的特写还有哪里让人出戏或者可质疑的,如友邻所说,这片子几乎全靠二位的各种微表情(包括肢体表情)在支撑,大人们,除了尹昉,几乎全都微妙地表现出了各自的狼狈和掉链子,从角色到演技。这是一部充满了“冒犯”的电影,它的被“压抑”,一定与这种“不尊老”,冲决“长幼有序”有着某种几乎可以确定的关系。

    不是太纠结结局,我想,即便是少男少女版《末路狂花》,也是折堕,反正天生青少年在这个社会里挣得的话语空间就是很小的。哪怕我们进行了能动性的“脑内剪辑”,剪停在魏莱死亡那一刻,或者小北继续忍下去一个人背负所有那一刻,又或者干脆自己脑补出一场少男少女联手杀所有人然后胜利大逃亡……都是折堕,没用的,青少年就像那笼中兽,请问这宽广的人类马戏团,可曾有某些时刻,管过兽的感受?

    这不是一部用一个简单概念或话题潦草对付观众的电影,如果它如批评者言,只有一个正向的壳,它的公开不会这么艰难。正是因为它讲出了许多成年人或抓到了权势的成年人想拼命擦洗遗忘否认的东西,才会让他们想锐叫,想甩脱,想审判。仿佛能听见和能看见,审看这片子的,是魏莱的母亲甚至缺席的父亲:“我们的‘好孩子’死了?被‘坏孩子’杀的?我们还是这么虚伪地用钱教育孩子?我们是这样的人吗?怎么可能!你们要为‘坏孩子’‘穷孩子’唱赞歌吗?胡闹!荒唐!”

    我知道洗干净手,带着喷香食物,漂漂亮亮坐在影院里的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是片如此“万箭穿心”,它关于我们最初的被害、被爱与第一次想承担什么并自我坚信可以通过承担这个变成我们想变成而非父母老师强加给我们的“大人模样”。假如高考或“成材”天然正义,或许有谁也会想听听十几岁的身体里涌动的,并不只有一条窄路或者单一未来,那已经是一株枝桠很多的树了,如果只允许主干生长而强行剪枝直至创口过多,树也是会鲜血流尽的,不是吗。

    作为盒中人,套中人,我们太习惯,也会觉得更安全的,就是被各种超人道德与超人目标绑架,“就和大家做一样的事就好啦”。震惊于第一次警察问话的思维:为什么你会去用校服把胡小蝶的尸体盖上?难道问题不该迎向所有只知道用手机拍照的其他孩子吗?是怎样的教育,让你们没有一个人拿出校服把同学的尸体盖上?这些孩子背后的家长和老师,有进行过哪怕一次的,尊重生命与尊重人的教育吗?

    由此觉得片中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时空错乱倒也没有问题,那些站着的甚至真的只觉得刺激不觉得悲哀的看客,即便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群聊,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眼睛摄录下了什么,头脑扭曲了什么,口舌传播了什么。这具象化的拍照录音和放肆嘲笑,甚至也指向观众,这太冒犯了,这太刚烈了,曾国祥做到了。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早就离题甚远,本来想写这份爱情,本来看完电影只想抖机灵写“好于95%的爱情片,剩下5%,留给我的爱在三部”,写不出了,写到这里我觉得我已经空了。昨晚还有一丝丝胡闹般地说要为周冬雨打架,什么我见犹怜的俏皮话,甚至都轻到有些亵渎。作为电影我们都清楚它还有不足,但作为以如此刻骨的方式为青少年发声的作品,我只想以酒逢知己的心境,抱住全体主创痛哭。

    无论是为考学重荷,还是为无疾恋情,又或者为一整个成年人自己都负担不了却请求孩子们忍受的痛苦生活本身,这部作品都交出了80分以上的深切回应,属于当事者,属于十几岁的我们的回应:我们是在不被爱的教育中,忍受着拳打脚踢,最后学会去爱的。请不要以为我们咬碎的牙齿,被划破的脸蛋和被撕破的校服没有觉知,当初只要有哪怕一个人愿意陪我们走完从学校的回家路,或许我们就不会把某些恨意储存十几年,时至今日,要在黑暗的,继续不被人所看见的,匣子一般的影院里,无声大哭。

    2024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2

    很多人去看《少年的你》是因为他几度撤档。人们对被“禁”的事物总是格外关怀,终想揭开神秘面纱,一探究竟。先是从柏林撤赛,又在定档6.27之后被迫撤档,直到三天前,才让那个上映日期变了模样。在几乎零宣发的模式下,各大影院突然收到了通知,悄然排片。粉丝们开始手忙脚乱地重新开启各城市福利包场。

    去看之前自然也没了期望,但是有各种版本不一致的传闻,总还是要先去看一看,免得徒增生事。看片之前,我都未能分清楚TF男孩的面孔。前一夜,还有影迷跟我安利那四个字少年多么有才华,读书最好,写的“瘦金体”书法好看。我并没有很关心。今天看完《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把全片最好的特写都给了他的眼睛,了不得,易烊千玺几乎是我见过最会演戏的流量小生,前途不可限量。以后的电影节奖项,应该有他的一席之位。

    “你见过野生动物的眼睛吗?他们在死之前,毫无表情。

    因为它们害怕,所以才有那种眼睛。”

    这是陈念在校园欺凌案调查后和郑警官的对话。陈念和小北,两个脆弱卑怯的灵魂相见,共同拥抱砥砺向前。《少年的你》今日上映,友邻好像清一水的好评,最差的也有三星。就好像威尼斯看到了小丑,久旱逢甘霖的院线看到这样一部片子,剧作完整,带着现实主义悲剧色彩,看得人热血激情。

    影片最吸引我的是对校园生活细节的如实还原,以及渗透在每个灵魂里的成长纽带。以往电影涉及学校,多多少少难免有假大空的刻板印象,比如老师的凌厉威严,学生的情感缠绵,校长的迂腐贪婪。然而这些几乎都没有,每个角色都如蝼蚁一般,有其可悲可恨可爱之处,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便加强了现场真实力量,它还原了中国考生都经历过的魔鬼之桥——高考。

    不堪受辱跳楼身亡的同学,教学楼前的大型红色标幅,在旗帜下的仪式感呼号,高考当日门口堆积如山的家长人潮,进考场前树下的班主任训戒,考场监考老师的分发试卷,最后快速麻利的电脑阅卷。每个细节,它都还原得恰到好处。让观众置身场景,才能逐渐深入人物故事,好像那些就发生在眼前,或者自己身边,甚至共同经历。

    生活在那个葛军出题全省数学平均分只有67分的江苏省高考,影片里的场景体会更加深刻。仔细回想,那个年代除了埋头学习,好像并没有经历什么打架霸凌事件?最多是听说谁压力太大跳楼身亡。也可能是交际圈关系,影片里如此过分的霸凌似乎只在新闻中见过。而言语凌霸相信在每个学校的每个阶段都有存在,盛气凌人的优越感,穷富悬殊大的学生交际圈,记得我们高中时候就有什么“大桥帮”之类的,外族人无法插入说话的即视感。看完电影我顺手一查,网络上有关校园霸凌的事件远比电影更加触目惊心——

    17岁荷兰少女Noa因为童年三次遭到xq,长期难以走出阴影,最终走向了死亡;陕西神木15岁少女被数名同龄人强迫后被殴打致死;“14岁时,我被同学围殴致死。”未成年恶魔,究竟谁在保护?

    “以前我老是熬夜。但自从做了警察,我变得很爱睡觉。因为有的事情有的人我不想看见。”

    尹昉饰演的郑警官在片中提及的男生被同学殴打致死,那些同学的回应只是“不知道这样打,会死”,对法律和规则的漠视让人讶异。正因为未成年判罪轻,有的人极致扩大了自己作恶的边界。少年犯罪的分寸,成人总会以“他还是个孩子”作为万能挡箭牌。

    影片中魏莱母亲“寄生虫”式的富人精英心理,可以说断送了魏莱的后路。参与凌霸的又一个女生父亲学校寻来便对女儿拳打脚踢,还有魏莱父亲用一年沉默方式苛责,以及陈念母亲忙着躲债赚钱,在教育关系中的身份缺失。这让人想到曹保平《狗十三》里对父权家长制的揭露和批评。未成年犯罪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偏颇和失败,这也很好地给中国父母们上了一堂课。

    近年,韩国电影有许多涉及现实题材的类型电影,除了刚在戛纳获奖的《寄生虫》,还有口碑不错的《辩护人》《素媛》《熔炉》。和这部《少年的你》相类似的《蚯蚓》,也是讲“校园暴力”的小成本电影,影片讲述的故事非常惨烈:学校里的同学被女主子艺的反抗激怒,他们凌辱子艺,并拍摄录像作为要挟,最后还把录像上传到网上,一个美好的少女受尽屈辱自杀。这在《少年的你》当中也提及了一段陈念相似的遭遇。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影片里跳楼女同学说的那句,“他们都在欺负我,为什么你们不做些什么?”不管是未成年还是成人世界,旁观者的麻痹冷漠才是创伤后的利刃,刺痛人心。结合当今发生的一些热点新闻,也应了鲁迅说过的那句,“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因为人的冷漠和胆怯,校园凌霸愈演愈烈,事件发生之时冷眼相待,事后又冷嘲热讽。跳楼女生死后的第二天,校园恢复平静,同学又有说有笑,忘记了这桩惨案,仿佛世界与他们无关。

    “当大人就一点好,记性会变差。但从没有大人教会我们,怎么长大。

    长大就像跳水,啥也别想,就往里面跳。水里面会有蚌壳,沙子。我们就是这么长大的。”

    这是陈念和郑警官对于成长界定的一段话。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最后一刹那获得了成长。少年成人,年轻警官成熟,母亲释怀归家……影片中陈念母亲出现不多,一次是追债上门,女儿给妈妈挑白头发;一次是涉事学生停学之后,妈妈打电话说在外地躲债;一次是高考前,陈念问妈妈:你相不相信我?第四次就是出狱之后。

    在母亲缺席的成长环境中,陈念和小北的互相保护达到了自洽,在最终狱中审判时候,两人高度默契配合,任凭成人如何盘问,都坚守无法打破的信任誓言。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此时此景,有种在看热血言情剧的感觉,而情绪的爆发点也在这里得到集中。窗户中二人重影的叠视,让人想到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结尾,灵魂至上合一。

    尽管他们的判断在成人看来略显幼稚,甚至可笑。但是这种少年一往无前的孤注和重情,是让人无法不触泪的。学渣和学霸的互补扶持,两个相同境遇灵魂的交流,始终站在身后的强大保护,含着内疚醒悟的救赎,成人对未成年世界的奇观和理解,都在最后高架上的分岔路,殊途同归。

    “热不热?

    硬不硬?我说你那个沙发硬不硬?”

    观众看完可能会觉得电影比较压抑,但因为时间不长,节奏也刚好,不断有高潮将你将情绪扭转过来。而这一段台词大概是全片最幽默温情的画面。周冬雨随心一说,易烊千玺会心一笑,演绎得十分可爱。曾国祥大概是最懂周冬雨的导演,《七月与安生》里周冬雨已经呈现了影后级的表演,这部中规中矩表现稳定。难能可贵的是易烊千玺。作为新演员,一颦一笑一怒一张之间都透露着阳光少年的血气方刚,台词也拿捏到位,毫不出戏。最重要的是二人之间的火花,毫不违和,让人疼痛。

    虽然传闻电影上映前后并没有做太大变化,但还是能看出几处人物对白和口型对不上,做了模糊处理。比如魏莱在球场用球砸中陈念的指责,陈念的口述,班主任临走时的交代。而这些在面对审查大山的重压之下,也成为了值得探究的诸多细节,可以二刷时候留意一下。也更期待看到完整初版。

    电影改编自玖月晞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在结尾上做了很大改动。问了看过小说的同学,她反馈小说的结尾是——

    (剧透勿视)

    陈念用刀误伤了魏莱,但魏莱并没有死,被小北的朋友赖子盯上了先J后杀。小北误以为是陈念杀的,就把尸体处理了。小北死活不说出陈念,陈念也相信小北。后来是郑易发现了真相,小北坐了牢,陈念似乎没有。

    大概是这样,逻辑好像更合理,但也更灰暗。导演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心灵上的宽慰,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在仰望星空。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2024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3

    无疑《少年的你》是成功的,这归功于曾国祥、许月珍的操盘,余静萍的摄影,还有周冬雨、易烊千玺和尹昉的到位演出。在当下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部华语院线电影,一定要向台前幕后所有人都致以敬意。

    然而,影片的叙事铺陈与氛围营造虽好,但我总觉得有那么一丝失焦,进而减了几分应有的力度。我并不反对把校园欺凌、制度缺位、青春成长、少年真心等揉作一团,但它们不应该糊为一滩才是。

    陈念与小北的身世环境交待得清楚,因而两人的情感碰撞便显得自然。尤其周冬雨对隐忍与懦弱,易烊千玺对莽撞与担当的拿捏都很到位,角色必然使人信服(若今年金马参赛,易倒真可能拿最佳新人与最佳男主提名,一举打破彭昱畅的年龄纪录)。然而在互相扶持下,影片还有一个「走出去」的大主题,便有赖于更高环境的塑造。家庭、学校、警方,以及高考、欺凌,这些因素须织成一幅天罗地网,才能衬出挣扎挣脱的力度。可惜除了家庭和高考两者刻画还算到位,其余方面还欠了些火候。

    此处固然可能有一些不可言明的原因,如可以表现欺凌取证打击之难,却不能表现执法之无力等。但即便是欺凌本身,窃以为也太过浮于表面。

    我相信主创团队认真做过功课,曾国祥的社会学研究背景也会帮助他不少,但校园欺凌之所以难办,不仅在于欺凌者之恶,与旁观者之冷漠,还在于欺凌的隐秘与嚣张。与近期几部相比,《悲伤逆流成河》因涉及性病,又自带青春小说的戏剧色彩,则众人的疏远憎恶合理不少。《少年的你》中陈念最多只算不合群,其母被揭涉及钱财纠纷,却几乎马上遭到所有人的嘲讽。三人组的欺凌也相当明目张胆,光天化日横冲直撞。如果这样的欺凌校方或警方都无法出手,反而成了对体制低级的戏弄。若说学生因高考而冷漠,那只是不愿多事,不至于到视若无睹的地步。真正的欺凌应是难有证据而大家却心中有数,难以出头所以干脆不理的。这种细密的压抑才更为真实,一如《狗十三》中失败的家庭教育带来的无助与厌恶。

    我没有理据否认影片里的欺凌就不存在,但作为校园欺凌的亲历者,我相信或说我更期待,表现出一个更隐秘的欺凌,这才是当下真正的顽疾。而只有这种无孔不入的恐惧,才能更好激发「走出去」的决心。否则所谓的「走出去」只不过是想「过更好的生活」,然而我并不这样认为。陈念和小北的「走出去」,是想过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生活」。这固然是更好的,但它首先应该是人的。若如今的非人状态表现不到位,这种对「人的生活」的追求,也就显得离地了。

    这也是影片始终差一口气的原因。「走出去」是他们最本质的诉求,「少年的心」是影响这种诉求实现的最重要的因素。影片在后者做到位了,因而小北的自我牺牲显得如此让人动容,也难怪郑警官要感慨一句「但他们是少年,就有可能这样做」。但影片在前者上差了一口气,使全片(尤其是后半部)始终有力使不出,情节上差一点就有硬拗之虞。若欺凌只意味着可能回家路上被人堵,那请一位保镖自然便可解决。但欺凌若是无声无息的恐惧,才会激发一遍遍走出去的怒吼。至于是寄希望于高考,还是用互信囚徒困境的顶罪,都更顺理成章。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影片精益求精的批评,瑕不掩瑜。对于许多还相信「一个巴掌拍不响」或「有事怎么不找警察」的人而言,这部影片足以教育他们,这也是整个作品更大的社会意义所在了。可以预料影片会有较好的社会反响,这对所有主创,以及此类严肃题材上的投资人来说,都会是一个好信号。希望走过低谷后,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更有力度的作品。

    2024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4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我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周冬雨穿监狱服那一幕我看到了。但是闪得太快了,让人云里雾里。说我傻就傻吧,再傻也不跟你们撕逼,就这样。

    对不起大家,我必须要在这里挂一个人,因为他太可怕了,我都不认识他他上来骂我sb,关键还跑去我其他影评里骂我。所以他骂我我要在这光明正大骂他傻B

    顺便给他点建议。他要是能把翻我空间这个精力放在他的工作中,就不会隐藏在网络背后,活得那么悲哀了吧。

    2024电影《少年的你》影评观后感心得5

    终于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我与这个电影擦肩而过了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三部最期待的华语影片最终只看到了《地久天长》,《少年的你》和《一秒钟》一齐失踪;另一次是今年6月,满心期待上映时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却在临近几天传出撤档的消息。

    所以这一次,我买了全国最早的9点场的票,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又错过这部片子。因为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按照我写评论的惯例,在文末晒出电影票,证明确实是亲自走进影院观看,没有刻意吹,也没有故意黑,会保持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感觉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样子。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展现,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就已经提前感受了电影写实风的质感,但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还是会令人心惊。

    生硬在于电影片头片尾求生欲极强的“和谐导语”,以及一看就是后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词。我实在是太讨厌现在电影结尾处非要来上一段宣传片了,这可能都是为了过审的无奈之举,但我还是想对审片室里的那帮人说,谁惯出来你们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电影都变成公益广告?真恶心。

    《少年的你》最终还是妥协了,我相信原来的版本会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现还是太热情了,比如那个大多数镜头中都被模糊处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词都对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会是一个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对学生有哪怕多一丝的关心,事情也不会变成最终这个样子。

    陈念问小北:你可以保护我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我们其实根本没能力保护这样一部电影,戏中从头至尾呈现的无力感也带到了戏外。我们没办法改变校园欺凌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甚至没办法完整看到一部讲述这个题材的电影。

    到最后,陈念和小北还是用自己坚持的方式改变了现状,也同时改变了彼此的生命。曾国祥在尾声部分做了很多诗意化的处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结局的惨烈。与国内同类型的一些讲述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无疑更绝望,也更现实。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怪那个婊里婊气的魏莱?可她同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是怪在孩子成长中近乎于缺席的陈念母亲?可她在生活中同样是一个失败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内心压力的积累只能化作怨气、嘲讽与愤怒,施加给身边的人。

    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小北的可贵。他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有还一股倔强和狠劲。也许是从小太缺少爱,所以当他获得哪怕一点点温暖,都会永远记在心上。陈念问她:疼吗?她是第一个问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个值得小北去牺牲的人。

    易烊千玺表现的很好,他为小北赋予了一种在成熟与稚嫩间徘徊的少年感,而这正是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启用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给影片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影片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粉丝电影大多数都会崩盘,除非爱豆的表现获得大众认可。

    但至少在这一部中,易烊千玺的表现还是蛮令人惊喜的。我特别喜欢的一幕,不是一些声嘶力竭的场景,而是小北睡在沙发上,陈念问她:“硬不硬”?这句台词其实并没有开车,小北一开始是理解错了。这时候易烊千玺有点笑场,但还是忍住不笑,这微妙的表情让我觉得他很可爱,也很有灵气。他在诠释小北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爱的瞬间,使得小北这个人物更加地鲜活。

    周冬雨的角色我倒没有太多感觉,基本上是平稳发挥。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戏份不少,其实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同样应和了影片成长的主题。他代表着刚刚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群体,虽然身为一名执法者,但还是会有少年人的意气,在二者之间纠缠,行事逻辑可能会有点奇怪,但确实比较真实,我相信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执法者存在。

    其实《少年的你》在原著阶段就有很大的争议,作者玖月晞据说是融梗,主人公陈念和北野不论是性格身世还是经历,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着皮不似骨似的关联。后来北野献身替罪的时候又会让人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天才数学家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过作为一篇电影评论,我暂且不去理会原著的融梗行为,这一点之后会得到大众更公允的评价。单纯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编的还比较成功,虽然还是有点散,当中很多场景会令人觉得有冗赘的感觉,但一些核心场景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烈的。

    曾国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现一段独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现少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希望为拒绝校园欺凌现象发声,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现高三学生从备考到高考的全过程。

    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部电影里面,比例很难协调,最后的效果也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如果能就当中一条线和两条线讲的更紧凑,应该会更好。当然作为曾国祥的第二部独立导演作品(其实《妖铃铃》也是他导演的,吴君如只是来充数),而且是第一次脱离陈可辛的调教来完成拍摄,有现在这样一个完成度已经不错,值得鼓励。

    小北在成长,陈念在成长,警官在成长,易烊千玺在成长,曾国祥的创作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只要成长,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第五篇:电影《少年的你》的影评及观后感悟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电影《少年的你》的影评及观后感悟范文大全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电影《少年的你》的影评及观后感悟范文1

    首先这部电影制作真的良心,都特别的真实。道服化都特别的好。演员演技都很棒,哭的时候就是发自内心的脆弱和隐忍。

    听说四字和小黄鸭那些【拳打脚踢】都是真的!!小黄鸭有些镜头不行就重拍,真的就是用力的打,比如那个球砸头。四字打架片段也是真打,据说为了拍这部戏,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真的太敬业了!然后说一下剧情,看似外面宣扬充斥着阴暗的一面,但是我看到的是【积极向上】的一面。

    接下来讲正经事:(其实就是观后感)一个因为意外,看到一些实情,因为不想颠倒黑白被欺负。一个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阴暗里,心里却一直坚信有份美好。他俩相遇,一个保护美好,一个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人。但实则都在保护这个世界丑恶下面唯一的美好。全篇看似念念是那个最需要保护的人,让人感觉心疼。但我想说,那个叫小北的孩子,他更需要爱,他更需要人保护,他也只不过是看似坚强。他俩在家那段,痛苦又带着美好。小北躺在床上侧身留下的眼泪,有说不出的痛苦和坚毅,那是一个看似坏小伙却比那些懂事的好孩子都要好的孩子,不忍为他留下揪心,疼爱的眼泪。最后顶下罪名,也只为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女孩,让她幸福。可是他从头到尾都一直善良,守护这个世界他想要的美好,却没有给他这样的保护。倔强的让人心疼,此时已泣不成声。如果可以,我选择保护那个叫小北的男孩,告诉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你坚守的那份美好也有很多人去保护。

    愿大家都能接受和学会礼貌接受“异类”,在这个时代,大家说个性,其实都没有什么不同,学会欣赏,学会礼貌,学会包容。

    最后的最后,四字真的是演的好。

    电影《少年的你》的影评及观后感悟范文2

    无疑《少年的你》是成功的,这归功于曾国祥、许月珍的操盘,余静萍的摄影,还有周冬雨、易烊千玺和尹昉的到位演出。在当下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部华语院线电影,一定要向台前幕后所有人都致以敬意。

    然而,影片的叙事铺陈与氛围营造虽好,但我总觉得有那么一丝失焦,进而减了几分应有的力度。我并不反对把校园欺凌、制度缺位、青春成长、少年真心等揉作一团,但它们不应该糊为一滩才是。

    陈念与小北的身世环境交待得清楚,因而两人的情感碰撞便显得自然。尤其周冬雨对隐忍与懦弱,易烊千玺对莽撞与担当的拿捏都很到位,角色必然使人信服(若今年金马参赛,易倒真可能拿最佳新人与最佳男主提名,一举打破彭昱畅的年龄纪录)。然而在互相扶持下,影片还有一个「走出去」的大主题,便有赖于更高环境的塑造。家庭、学校、警方,以及高考、欺凌,这些因素须织成一幅天罗地网,才能衬出挣扎挣脱的力度。可惜除了家庭和高考两者刻画还算到位,其余方面还欠了些火候。

    此处固然可能有一些不可言明的原因,如可以表现欺凌取证打击之难,却不能表现执法之无力等。但即便是欺凌本身,窃以为也太过浮于表面。

    我相信主创团队认真做过功课,曾国祥的社会学研究背景也会帮助他不少,但校园欺凌之所以难办,不仅在于欺凌者之恶,与旁观者之冷漠,还在于欺凌的隐秘与嚣张。与近期几部相比,《悲伤逆流成河》因涉及性病,又自带青春小说的戏剧色彩,则众人的疏远憎恶合理不少。《少年的你》中陈念最多只算不合群,其母被揭涉及钱财纠纷,却几乎马上遭到所有人的嘲讽。三人组的欺凌也相当明目张胆,光天化日横冲直撞。如果这样的欺凌校方或警方都无法出手,反而成了对体制低级的戏弄。若说学生因高考而冷漠,那只是不愿多事,不至于到视若无睹的地步。真正的欺凌应是难有证据而大家却心中有数,难以出头所以干脆不理的。这种细密的压抑才更为真实,一如《狗十三》中失败的家庭教育带来的无助与厌恶。

    我没有理据否认影片里的欺凌就不存在,但作为校园欺凌的亲历者,我相信或说我更期待,表现出一个更隐秘的欺凌,这才是当下真正的顽疾。而只有这种无孔不入的恐惧,才能更好激发「走出去」的决心。否则所谓的「走出去」只不过是想「过更好的生活」,然而我并不这样认为。陈念和小北的「走出去」,是想过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生活」。这固然是更好的,但它首先应该是人的。若如今的非人状态表现不到位,这种对「人的生活」的追求,也就显得离地了。

    这也是影片始终差一口气的原因。「走出去」是他们最本质的诉求,「少年的心」是影响这种诉求实现的最重要的因素。影片在后者做到位了,因而小北的自我牺牲显得如此让人动容,也难怪郑警官要感慨一句「但他们是少年,就有可能这样做」。但影片在前者上差了一口气,使全片(尤其是后半部)始终有力使不出,情节上差一点就有硬拗之虞。若欺凌只意味着可能回家路上被人堵,那请一位保镖自然便可解决。但欺凌若是无声无息的恐惧,才会激发一遍遍走出去的怒吼。至于是寄希望于高考,还是用互信囚徒困境的顶罪,都更顺理成章。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影片精益求精的批评,瑕不掩瑜。对于许多还相信「一个巴掌拍不响」或「有事怎么不找警察」的人而言,这部影片足以教育他们,这也是整个作品更大的社会意义所在了。可以预料影片会有较好的社会反响,这对所有主创,以及此类严肃题材上的投资人来说,都会是一个好信号。希望走过低谷后,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更有力度的作品。

    电影《少年的你》的影评及观后感悟范文3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我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周冬雨穿监狱服那一幕我看到了。但是闪得太快了,让人云里雾里。说我傻就傻吧,再傻也不跟你们撕逼,就这样。

    对不起大家,我必须要在这里挂一个人,因为他太可怕了,我都不认识他他上来骂我sb,关键还跑去我其他影评里骂我。所以他骂我我要在这光明正大骂他傻B

    顺便给他点建议。他要是能把翻我空间这个精力放在他的工作中,就不会隐藏在网络背后,活得那么悲哀了吧。

    电影《少年的你》的影评及观后感悟范文4

    终于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我与这个电影擦肩而过了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三部最期待的华语影片最终只看到了《地久天长》,《少年的你》和《一秒钟》一齐失踪;另一次是今年6月,满心期待上映时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却在临近几天传出撤档的消息。

    所以这一次,我买了全国最早的9点场的票,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又错过这部片子。因为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按照我写评论的惯例,在文末晒出电影票,证明确实是亲自走进影院观看,没有刻意吹,也没有故意黑,会保持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感觉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样子。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展现,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就已经提前感受了电影写实风的质感,但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还是会令人心惊。

    生硬在于电影片头片尾求生欲极强的“和谐导语”,以及一看就是后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词。我实在是太讨厌现在电影结尾处非要来上一段宣传片了,这可能都是为了过审的无奈之举,但我还是想对审片室里的那帮人说,谁惯出来你们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电影都变成公益广告?真恶心。

    《少年的你》最终还是妥协了,我相信原来的版本会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现还是太热情了,比如那个大多数镜头中都被模糊处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词都对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会是一个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对学生有哪怕多一丝的关心,事情也不会变成最终这个样子。

    陈念问小北:你可以保护我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我们其实根本没能力保护这样一部电影,戏中从头至尾呈现的无力感也带到了戏外。我们没办法改变校园欺凌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甚至没办法完整看到一部讲述这个题材的电影。

    到最后,陈念和小北还是用自己坚持的方式改变了现状,也同时改变了彼此的生命。曾国祥在尾声部分做了很多诗意化的处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结局的惨烈。与国内同类型的一些讲述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无疑更绝望,也更现实。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怪那个婊里婊气的魏莱?可她同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是怪在孩子成长中近乎于缺席的陈念母亲?可她在生活中同样是一个失败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内心压力的积累只能化作怨气、嘲讽与愤怒,施加给身边的人。

    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小北的可贵。他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有还一股倔强和狠劲。也许是从小太缺少爱,所以当他获得哪怕一点点温暖,都会永远记在心上。陈念问她:疼吗?她是第一个问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个值得小北去牺牲的人。

    易烊千玺表现的很好,他为小北赋予了一种在成熟与稚嫩间徘徊的少年感,而这正是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启用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给影片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影片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粉丝电影大多数都会崩盘,除非爱豆的表现获得大众认可。

    但至少在这一部中,易烊千玺的表现还是蛮令人惊喜的。我特别喜欢的一幕,不是一些声嘶力竭的场景,而是小北睡在沙发上,陈念问她:“硬不硬”?这句台词其实并没有开车,小北一开始是理解错了。这时候易烊千玺有点笑场,但还是忍住不笑,这微妙的表情让我觉得他很可爱,也很有灵气。他在诠释小北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爱的瞬间,使得小北这个人物更加地鲜活。

    周冬雨的角色我倒没有太多感觉,基本上是平稳发挥。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戏份不少,其实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同样应和了影片成长的主题。他代表着刚刚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群体,虽然身为一名执法者,但还是会有少年人的意气,在二者之间纠缠,行事逻辑可能会有点奇怪,但确实比较真实,我相信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执法者存在。

    其实《少年的你》在原著阶段就有很大的争议,作者玖月晞据说是融梗,主人公陈念和北野不论是性格身世还是经历,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着皮不似骨似的关联。后来北野献身替罪的时候又会让人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天才数学家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过作为一篇电影评论,我暂且不去理会原著的融梗行为,这一点之后会得到大众更公允的评价。单纯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编的还比较成功,虽然还是有点散,当中很多场景会令人觉得有冗赘的感觉,但一些核心场景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烈的。

    曾国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现一段独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现少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希望为拒绝校园欺凌现象发声,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现高三学生从备考到高考的全过程。

    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部电影里面,比例很难协调,最后的效果也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如果能就当中一条线和两条线讲的更紧凑,应该会更好。当然作为曾国祥的第二部独立导演作品(其实《妖铃铃》也是他导演的,吴君如只是来充数),而且是第一次脱离陈可辛的调教来完成拍摄,有现在这样一个完成度已经不错,值得鼓励。

    小北在成长,陈念在成长,警官在成长,易烊千玺在成长,曾国祥的创作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只要成长,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电影《少年的你》的影评及观后感悟范文5

    《少年的你》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辐射了高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是一个青春期少年们从迷惘孤独,走向彼此救赎,终与世界和解的成长故事。

    看过一句话,“人们大部分怪异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爱。”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每一次承受父母、老师和身边人人身攻击似的责备,他们的心中就会留下心理阴影。这样一种自卑怯懦的心理到了青春期就变得尤为敏感,影片中的陈念正是一个这样敏感又有点自卑的小女生,影后周冬雨把这个角色诠释的很到位,她的眼神里有孤单,有倔强,还有对温暖的渴望🤞

    但是同时这是又一部令人揪心却又不失温暖明媚的影片,它的英文名字是Better Days,像主题曲《我们很好》林俊杰所唱的一样,“我们很好,不需要任何人祈祷”,多么庆幸陈念遇到的是小北❤️

    小北是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大男孩形象,这一点与易烊千玺还是很贴合的,比较触动我的是易烊千玺的演技,这绝对是一个“剧抛脸”,完全没有《长安十二时辰》中腹黑小狐狸李泌的影子,在这里是一个叛逆变拗高冷,但是却一心一意对念念好的男孩子,他的眼神让我看见了一种执着的爱,而不是一种甜甜的喜欢,这很重要,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两个孤独的人相互依托,共同成长的故事,眼神应该是一种超脱于喜欢之外的感觉,四字弟弟把这种感觉演了出来,可塑性很强。且小北是一个层次性很强的角色,外冷内热,通过叛逆的外壳来保护自己内心的柔软,千玺有把握住这种感觉,没有一味地耍酷。

    电影有句宣传文案很打动我,“总有一个人是少年的你”,希望屏幕前每一个人生陷入无助和迷茫的人,都能寻得属于自己的依托与热望;也希望,我们都能坚定的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尽管光亮渺茫,依然借你以光✨

    这是一部金马奖制作班底的影片,有着愿意为了情节不顾形象剃寸头的小生👦🏻和小花👧🏻,值得一看~最后借易烊千玺的一句歌词结尾:去追~去闯~去乘风破浪,就算鞋很脏,也笑得像国王👑



    推荐阅读:
    电影《少年的你》影评_保护学生保护少年的你[大全五篇]
    保护环境黑板报精简唯美素材(5篇可选)
    保护母亲河的手抄报新颖又美观图片[本站推荐]
    爱护公物手抄报好看漂亮图片5张[推荐阅读]
    电子版简历的内容有什么(最终定稿)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