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日常祝福语 七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改革引领发展 创新推进服务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诗酒琴音 时间:2024-08-03 18:55:5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改革引领发展 创新推进服务

    改革引领发展创新推进服务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专访

    采访背景: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银行,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走过了60年风雨历程。多年来,济宁农信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植根农村,肩负支持“三农”重任,与地方经济唇齿相依,风雨同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济宁市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为济宁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是如何支持“三农”发展,又是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呢?本报记者就此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王主任您好,去年是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济宁市农村信用社的规模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王主任:60年来,农村信用社几经波折,曲折前行,谱写了一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的华丽篇章,这其中饱含着几代农信人奋斗的足迹,可以说六十年倾情“三农”,才铸就济宁农信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光荣勋章。

    多年来,济宁农信依托覆盖孔孟故里的11家县(市、区)

    1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358个营业网点,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并在全市率先存款突破500亿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4亿元,成为全市首家存款突破500亿元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亿元,存、贷款总量稳居全市各家金融机构首位。2024年全年实现各项收入34.80亿元,实现考核利润13.5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07亿元,各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均已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纳税企业之一。

    记者:王主任,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听说咱们农村信用社不仅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服务功能也不断加强,您可以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全市一家根植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承担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和服务覆盖任务,全面承担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面向广大农户的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发放,是农村地区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能力,全市农村信用社在进一步加强营业网点规范化建设,提升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快电子银行发展速度,顺势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加大自助设备布设力度,建立了营业网点、自助服务渠

    道、电子化服务网络相辅相成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的农信服务品牌。

    为拓宽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农信银系统、行内汇划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和ATM、POS机具布放力度,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打造良好用卡环境,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目前,已累计布放ATM机215台、POS机3758台,进一步畅通了支付结算渠道。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科技优势,成功研发了适合农村特点、全天候服务的农金通,填补了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打造了农民家门口的“便民银行”,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与布设在城市中的ATM等传统自助设备相比,该设备功能齐全、操作简单,除具备余额查询、取款、转账、修改密码等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了惠农一本通、信通卡、活期存折小额存取款、定活期互转、交易明细查询、口头挂失等功能,能够进行代缴话费、代理保险、代收水电费等业务。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安装农金通553台,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结算渠道。

    记者:王主任,据了解,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24年推出了“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业务创新手段,“三大信用联盟”的特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

    王主任:2024年,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新班子成立以来,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有效化解经营风险,我们在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济宁实际,开展以集中评级授信为基础的农户信用联盟、商户信用联盟、中小企业信用联盟的“三大信用联盟”贷款营销主渠道建设,并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实现信贷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银监局、省联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大信用联盟”不仅解决了担保难题,还为信用社拓展了新客户,占领了市场,扩大了贷款投放,降低了信用社的放贷、管贷成本,实现了多赢。为规范信用联盟建设,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办法,以及相关操作流程,并组织全辖信贷人员对„三大信用联盟‟建设操作流程进行专题培训。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完善“三大信用联盟”建设,并以集中信用评定为基础的信用联盟作为全市贷款营销的主渠道,让更多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信用联盟贷款营销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建立“信用联盟”这一第三方组织,将农村信用社、信用联盟、客户三方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将小微经济体之间的互助合作由“点对点”模式转化为“点对面”模式。信用联盟将分散的信用个体集结成更为紧密的信用共同

    体,实现了信用升级,突破了由于抵(质)押物缺失等因素带来的融资瓶颈。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组建信用联盟1103个,发展联盟会员42250人,授信金额59.03亿元,用信金额33.14亿元,其中农户信用联盟970个,授信30.37亿元,用信14.55亿元;商户信用联盟103个,授信9.83亿元,用信6.71亿元;中小企业信用联盟30个,授信18.82亿元,用信11.89亿元。

    记者:看来“三大信用联盟”确实是咱们客户与信用社实现双赢的创新品牌,王主任,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24年的发展目标又是怎样的呢?

    王广明:2024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跟地方经济发展脉搏,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为抓手,按照地域或行业,筛选信用度高、有良好发展前景且相互之间了解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组成自律组织,建设“联盟+小联保体”的贷款营销主渠道,让优良客户参与进来,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中发展壮大,将“三大信用联盟”贷款打造成济宁农村信用社的特色品牌,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实现信用社、客户双赢。今年计划组建三大信用联盟1500个,总数达到2024个,支持农户、商户和中小企业10万户,新增授信100

    亿元,新增用信余额力争达到60亿元。同时,把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自助设备、POS机具、农金通等的布放力度,计划2024年布放自动柜员机110台、农金通317台、POS机7600台。

    2024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继续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引领发展

    ——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发展纪实

    段高贵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执法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执法理念,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规范有序、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组建于1997年,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负责道路客运市场、货运市场、机动车维修市场、驾驶员培训市场以及客货运站(场)的经营业户、参营车辆、从业人员的经营资格、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组织、引导和培育道路运输市场,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在省稽查总队、市交通运输局和处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处稽查支队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源头、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紧跟公路建设步伐,依法行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经营者的一致好评。

    队 伍 篇

    2024年以来,市稽查支队重新组建稽查队伍,以创建“稽查队伍一流、稽查保障一流、稽查业务一流、稽查形象一流”为奋斗目标,突出抓制度、抓学习、抓业务、抓创新,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树立运政稽查执法新形象。

    一是抓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票证管理制度》、《稽查车辆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流程图》、《执法文-1-

    书及档案管理制度》、《运政稽查信息异地抄(报)告制度》、《运政稽查执法公示制度》等13项制度,做到了用制度来管理执法队伍,用制度来约束执法人员,用制度来规范执法行为。

    二是抓学习教育。每周一上午坚持学习,三年多来雷打不动。除组织稽查人员学习《行政处罚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外,还要对上周的稽查情况进行小结,对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对执法当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棘手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抓学习教育,逐步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运政稽查工作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的理论水平。

    三是抓业务培训。2024年9月,我们针对运政执法队伍中存在的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风纪不严整、执法语言不文明、执法文书不统一等突出问题,组织了全市103名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稽查业务的执法培训,有效地推进了全市运政稽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省局稽查总队、法制办的同志先后两次深入市处稽查支队查看了执法文书案卷,现场指导了文书的制作和案卷整理。

    四是抓工作创新。近年来,稽查支队的工作亮点频现,成绩突出:

    “亮点”一:2024年6月2日挂牌成立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处稽查支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派驻两名干警在稽查支队办公,同时启用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客运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联合执法、联合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的长效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亮点”二:自行研治了执法文书制作和运政稽查违章信息查询软件,并于今年3月份开始开始试用行,改变了以往手工制作文书的落后状况,实现了文书电子化制作的梦想,既规范了文书制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于今年6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逐步规范各县区稽查大队执法文书的使用、制作和归档工作。

    “亮点”三:转变思路,强化监管。明确“市处管县所,县所管市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强化运政稽查队伍建设,规范运政执法行为,加强部门联合、区域联合、上下联合,逐步形成全市运政稽查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形 象 篇

    如果说物质文明是一个机关的形,那么稽查形象就是这个机关的神。打造一支形神兼备的运政稽查队伍,既要强筋壮骨,更要凝神聚力。我们始终在精心铸造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的灵魂。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给力。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和运政稽查队伍的壮大,原来的办公条件已不能满足稽查工作的需要。09年处领导对稽查工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彻底改变了榆林运政稽查支队形象,改善了办公环境,并设立了案件受理室、联合执法办公室、档案室、学习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各种制度、职责、处罚依据、稽查人员监督台、行政处罚流程图等制作规范,统一上墙,为执法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办公环境,极大地调动了运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稽查装备配备一应俱全。运输市场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违章运输行为复杂多变,配备科技装备,为稽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此,稽查支队配备了4辆专用稽查车、3台笔记本电脑、3台台式电脑、2台打印机、一台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2台数码摄像机、2台数码照相机、10支录音笔、12个执法记录仪等稽查设备,切实解决了运政执法人员长期面临的执法难、取证难、查扣难等棘手问题,大大提高了稽查支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工作成绩硕果累累。2024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文明执法单位‛和‚‘利剑一号’打击‘黑车’等非法违规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先进集体‛;2024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2024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在市处举办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第一名;2024年,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源头治超先进单位‛和‚源头治超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榆林市恒泰集团、长运集团、榆林汽车站等运输企业和广大经营者分别送来了“秉公执法、为民解忧”、“ 扬运政雄威、保市场安定”、“为民排忧解难、时代服务楷模”、“ 乘客安全的卫士、非法营运的克星”、“公正严明、依法整治”等锦旗。《中国交通报》、《陕西电视台》、《陕西交通报》、《榆林电视台》、《榆林日报》、《榆林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对运政稽查工作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榆林运政稽查有了自己的地位,有了自己的执法尊严和形象。

    管 理 篇

    榆林运政稽查始终将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近年来,稽查支队先后组织实施了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利剑一号‛、“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源头治超“春雷行动”、道路运输运输市场秩序集中整治等大型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线路的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由市处稽查支队牵头,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抽调各县区稽查大队业务骨干共同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多次深入榆阳、靖边、定边、府谷、神木、大柳塔等县区进行交叉稽查。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稽查人员6000余人次,稽查车辆2.4万辆,查扣无牌无证货车1500余辆,查扣超限超载车辆280辆、违规货运站场7家、违规营运驾驶员180名,卸货400余吨,对5个运输企业进行了停业整顿,吊销了20名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同时对30家源头装载企业罚款100余万元,沉重地打击了超限超载非法经营的嚣张气焰,全市超限超载率由过去的5%下降到现在的1%以下。奥运、世博、世园和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运等重大节假日,稽查人员都能深入一线,紧紧围绕‚安全、畅通、有序‛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共聚合力,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保障任务。

    运政管理长路上的岁月是一首歌,运政稽查人员用奉献谱写着动人的旋律;运政稽查的日子像一幅画,稽查人员用汗水描绘出了靓丽的色彩。事业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努力为全市道路运输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篇:创新服务理念文化引领发展

    创新服务理念文化引领发展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大力加强交通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对于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高效率、树立良好服务形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交通运输属于服务性行业,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人文关怀。淄川区交通运输局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用文化建设引领交通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以集约化为重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按照二级治超站标准投资180余万元建设了面积 1100 ㎡的监察大队办公楼,并且有效整合办公资源,投资2600万元建成了以监察大队为中心,与运管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所、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实行集约化办公,总占地面积50亩的综合办公场所,为运输业户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二是不断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按照“站所合一”、“四位一体”的要求,先后投资980余万元,对西河、寨里、岭子、昆仑、杨寨、洪山、罗村、磁村、太河、峨庄、商家、东坪12个乡镇交管所和客运站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形成了“乡镇交管所、客运站、地方公路管理站、货运源头管理办公室”四位一体的交通管理模式。

    三是办公场所在外观设计、上墙图版等方面全部导入省厅统一的VI视觉识别系统。按照“职责明晰化、业务程序化、形象统一化”的要求,制作了统一规范的政务公开栏板,办公桌统一放置工作牌,挂牌服务,持证上岗。推行了“七个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外观颜色、统一办公桌椅、统一政务公开栏、统一执法装备、统一上墙刊板、统一内业档案。

    二、以规范化为目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淄川区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全区交通运输中心任务,以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先后制定实施了35项日常管理制度规范,交通管理业务逐步规范,运输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抓好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不断修订、补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坚持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和管权。编发了制度综合文本《淄川区交通局制度汇编》。该汇编包括交通运输的运管、修管、稽查、公路管理等子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局机关办公制度等,内容涵盖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方方面面。为了加强局办公车辆管理,降低车辆费用开支,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制定实施了《淄川区交通运输局车辆使用管理规定》,从车辆的购买和处置、管理职责、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责任处罚五个方面对办公车辆的使用作出了明文规定。特别是对车辆使用管理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对违反管理规定的责任人明确了相应处罚措施,按照责任程度大小分别规定了惩处标准。在全局实施禁酒令管理规定,严禁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严禁酒后上岗;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严禁驾驶公车或着标志服饮酒;严禁到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场所饮酒;严禁酗酒。对违反禁酒令的行为,分别制定了通报、警诫、降职、撤职等处罚措施。

    二是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制度的学习宣传,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制度内容和要求,达到从内心真正重视,从意识上保证自觉执行。利用局机关每周一的集中学习时间,由专人带领学习制度内容,讲解制度制定的背景及相关要求,指出贯彻落实制度的重要意义,让参加学习人员充分了解制度制定的初衷,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以科室站所为单位,开展自学活动。给予大家充分的学习自由,根据各自学习能力和自有空闲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积极开展制度知识竞赛,通过参与四项制度学习教育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重视制度,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三是健全监督体系,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淄川区交通运输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力建设。领导带头,减少制度执行的摩擦力,强化制度执行的制约力。提高执行力,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

    肃性。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还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不断加大检查力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论谁触犯了制度,都依法依纪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按照“全面覆盖、全程监督、全员执行”的要求,科学设计制度的运行程序,配套实施监管措施,以加强制度运行的过程化管理为抓手,对制度制定、制度发布、制度公开、制度落实、制度修订等环节进行了规范统一,理顺了信息沟通和反馈途径,完善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体系,达到了“制度运行到哪里、监管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

    三、以人本化为核心,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在全局树立了以人为本,全力打造“学习、服务、廉政、和谐” 团队的发展理念。设置各类文化展板160多块,建立文化长廊2处;建成“淄川交通辉煌五十年”公交车展室;开通了网站和党务博客;创办了《淄川交通》信息刊物;自行设计、制作完成了交通卡通形象,并在基层服务场所亮相;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淄川交通建设五十年” 书画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般阳桥记》交通史书结集出版,为交通运输行业又增添了一份精神食粮。该书详细记载了古般阳县境内78座古桥的概貌及其结构形式、地理位置、所经道路,或重修情况和历史作用,对现存的40座拍了照片,并介绍了许多历史路桥知识。这是一部桥文化的专辑,也可作为一部交通地理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另外,《般阳桥记》对淄川古今志书没有记载的41座桥梁作了详细调查记录,对其中现存的23座拍了照片,填补了我区交通志书的空白,这对于古桥的发现、挖掘、保护亦具有重要意义。该书还记载了与桥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风俗人情、桥梁轶事、故事传说,既具史料性和实用性,又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大力推进交通文化建设,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交通文化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两个方面,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外塑和辐射等基本功能。交通文化所倡导并实践的价值理念通过外化而为广大社会公众所了解、所感受,并将激励我们为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

    淄川做出贡献。

    第四篇:牢记服务宗旨推进创新发展

    牢记服务宗旨推进创新发展

    全力建设和谐、幸福的油田新矿区

    第一部分

    会议概况:2月29日下午,华北油田公司2024年矿区服务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公司副总经理、矿区服务事业部主任石德岭作了题为《牢记服务宗旨,推进创新发展,全力建设和谐、幸福的油田新矿区》的工作报告,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利民、安全副总监张聪敏出席会议。会上,石德岭副总经理与矿区服务事业部、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以及矿区服务二级单位主要领导签订了《中级管理人员2024绩效合同》;会议通报了2024年下半年矿区服务工作考核结果;综合服务4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会议还对“出做创”劳动竞赛活动精品项目、服务明星、特色品牌进行了表彰。矿区服务事业部领导,公司机关有关处室和矿区服务系统单位(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人共18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题:会议认真总结2024年矿区服务工作,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2024年工作会议、华北油田公司三届四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矿区服务系统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矿区服务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2024年矿区服务工作回顾:

    2024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矿区服务系统牢牢把握“和谐社区建设”这一主线,认真履行“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责,正确处理服务与管理、建设与经营、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倾力支持民生建设,持续深化精细管理,保障了经营增效,实现了服务创优,保持了健康发展,综合服务满意率达到98.7%。

    (一)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

    (二)“规范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

    (三)惠民便民利民工程稳步实施。

    (四)矿区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五)经营矿区能力不断增强。

    (六)社区环境保持安全稳定。

    (七)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探索取得新进展。

    第二部分

    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随着油田发展和矿区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在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矿区服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围绕矿区服务工作“十二五”任务目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需要我们正确研判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遵照“找差距、转方式、抢机遇、上水平”的总要求,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保持发展稳健。二是保

    持生产平稳。三是保持队伍安稳。四是保持矿区稳定。

    “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质量要提升。二是创收增效要提速。三是民生工程要提速。四是深化改革要提速。

    矿区服务系统要按照公司“找差距、转方式、抢机遇、上水平”的总要求,下功夫、见成效。“找差距”就是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对照同行业先进标准,多方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转方式”就是更新观念,通过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推进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经营增效;二是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改革增效。“抢机遇”就是要抢抓公司主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矿区服务业务发展带动的机遇,拓展服务空间,将公司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抢抓公司和驻矿各单位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的机遇,充分发挥驻矿单位参与矿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共建和谐矿区,进而带动和促进矿区服务业务的发展。

    “上水平”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服务品质上水平。经营增效上水平。管理创新上水平。工程建设上水平。民生工程建设上水平。

    第三部分

    2024年矿区服务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集团公司矿区服务工作会议和华北油田公司三届四次职代会暨2024年

    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和谐矿区建设总体要求,立足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以“出精品、做明星、创品牌”活动为载体,牢记服务宗旨,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经营增效,推进民生工程,创新社区管理,不断提高矿区综合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油田科学、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矿区服务工作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经营管理指标,实现收支平衡;

    ——安全环保实现“三个杜绝、三个确保、三个达标”; ——自主创收完成集团公司下达指标;

    ——投资完成率达到95%以上;

    ——综合服务满意率达到95%以上。

    石德岭副总经理强调为实现上述目标,2024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稳步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一是坚持创新综合服务。二是倾力做好物业服务。三是努力抓好离退休工作。四是切实加强幼儿教育。五是努力强化医疗卫生管理。六是大力提升社保便民能力。

    (二)努力夯实矿区管理基础。一是加强基层队站标准化建设与达标升级。二是继续抓好对标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

    (三)大力开展经营增效工作。一是强化成本控制。二是优化投资管理。三是促进创收增效。四是严控用工总量。

    五是狠抓节能降耗。

    (四)加强与创新社区管理。一是创新居委会工作。二是加强综治维稳。三是强化社区党建。

    (五)倾力实施矿区民生工程。一是全力推进住房建设工程。二是扎实开展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三是持续抓好社保惠民工程。四是稳步推进养老康复工程。

    (六)积极探索和推行矿区新型管理体制。一是实施幼儿教育引入社会力量办园。二是探索和推行新建小区物业管理新体制。三是推进集中供热管理模式。四是研究既有住房水电暖物业服务补贴转移方案。

    (七)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二是着力提升HSE管理水平。三是推进生产现场标准化建设。

    (八)突出抓好矿区文化建设。一是完善矿区文化理念体系。二是推进矿区视觉文化建设。三是打造矿区服务品牌。四是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公司总经理助理郑立在会议总结时要求: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形势,充分估计困难,坚定信心,稳中求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矿区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油田建设发展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24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区域西临万顷太湖,东依苏州古城,面积223平方公里,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特色。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均列第2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好创新引领发展主动仗。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我们把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与北航合作建立苏州创新研究院、北斗丝路学院,先期开展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024年,我们还引进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21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80家。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硅谷建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澳洲建立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设立1亿元海外天使投资基金,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当前,我们还在欧洲、日本展开布局,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区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800个,人才总量超过21万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内自主培育的苏州国芯,是国产高性能嵌入式CPU超过3亿颗级别应用的唯一品牌。天准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使我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目前,全区集聚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574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件、是省平均水平的4倍。

    二、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依托清华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国信优易、阿里云等重点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同时,集聚了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中兴克拉、山石网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安防应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投资3亿元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培育诸如胜利精密、华数机器人“纯国产装备、纯国产数控系统、纯国产工业软件”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数据集成核心,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国产化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先后引进了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集聚了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培育了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先后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苏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打好促进质量变革组合拳。评价转型。依托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探索通过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今年将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20家左右,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零增长”发展。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制定了创新引领发展意见和15项科技专项政策,制定了新人才政策和16个实施细则,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金扶持;设立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形成优质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金融支撑。着力打造苏州金融小镇,充分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核心优势,延伸拓展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加快建设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高地,为企业提供投、研、咨、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年内,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成为独具特色的金融小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娄书记讲话要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继续集聚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继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和先导产业发展,继续营造适宜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把苏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推荐阅读:
    改革引领发展 创新推进服务
    人才服务宣传月活动宣传标语(合集)
    品茶品人生
    写人记事的作文教案
    科技文读后感
    上一篇:品茶品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