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销售工作总结 读后感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里花开 时间:2024-08-06 12:52:4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培育民营经济作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前不久出台的《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从工业、个私经济、大企业集团、专业特色市场以及科技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描绘了我市民营经济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常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常州的主体经济。在常州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加居民收入方面,民营经济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常州民营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发展,关键是要突破旧模式,着力推进完善的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关键字:

    民营经济、发展、战略、促进

    一、常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常州市民营经济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总量规模逐年攀升,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78.8亿元,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6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69.8%。民营经济发展中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比重份额稳步提升

    2024年,常州市拥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420家,资产总规模达951.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0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9.7亿元,均比2024年增长1.8倍左右。民营经济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中的份额显著提升变化,资产比重由2024年的不足五成上升到57.3%,产值、销售比重则双双超过65%,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在商贸流通领域,民营经济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1.0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89.8%;民营贸易餐饮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98.2亿元,占全市的73.0%,其中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67.9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40.0%,在全市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企业的比重由2024年的36.4%上升到76.3%。

    (二)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效益水平稳中有升

    常州市民营工业在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2024年至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0.6%,销售年均增长42.8%,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37.7%、48.1%,增幅均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对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利税83.1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79%,分别比2024年和2024年上升24个、20个百分点。

    (三)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吸纳就业成效显著

    常州市民营经济遍布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二、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全市制造业涉及的525个工业行业小类中,民营经济覆盖了其中339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64.6%,共提供就业岗位66.8万个,从业人员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2.4%。从建筑业看,全市有资质的442家建筑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392家,所占比重接近九成,从业人员13.1万人,占整个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4%。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房地产行业,民营经济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16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121家,从业人员0.3万人,占总数的78.2%。贸易餐饮行业同样也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行业,全市156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有129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6万人,占总数的79.6%。

    (四)个私经济发展活跃,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私营个体经济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卓著。2024年末,全市个体、私营经营户达13.3万户,比2024年末增加了

    2.5万户;注册资金451.5亿元,比2024年翻了两番。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10.0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0.9亿元,实现利税44.7亿元,实现利润24.5亿元,四项指标均比2024年增长5倍以上;私营经济产值在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中所占比重达54.2%,比2024年上升30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70%。私营个体经济在商贸流通领域的表现同样十分出色,2024年至2024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1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由54.1%上升到55.1%。

    (五)企业集团日益壮大,科技创新得到重视

    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民营企业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引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2024年,全市列入跟踪监测的民营企业集团达34家,其中省级企业集团20家;全市经营规模列前3位的企业集团均为民营性质,依次是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和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均超过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有223家,比2024年增加161家,其中产销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3家,5亿元以上26家,分别比2024年增加11家、19家。民营企业对科研创新、技术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24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中,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1.5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119个,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9.7亿元,技术改造经费支出54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2%、60.4%、58.1%和72.9%。

    二、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对照新出台的《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对照新一轮大提速、大发展的要求,对照周边城市民营经济迅猛的发展势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高新产业比重偏低,结构升级有待加快

    从行业分布看,我市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传统领域,从事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数量相对偏少。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为628家,共完成产值289.7亿元,仅占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的22.0%,对民营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4.7%。由于民营企业较多地分布于建材、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其能源消耗水平也明显偏高,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能源消费量达616.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6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达0.5吨标准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5%。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换代步伐较慢

    科研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是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9.7亿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8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8.0亿元,分别占工业增加值的2.5%、2.6%,均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由于科技投入少,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品仍停留在跟踪模仿阶段,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缓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偏弱。

    (三)龙头带动作用不够,横向对比实力不强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支撑,具有行业龙头性质的大企业、大集团相对较少,与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与三年跃升计划提出的到2024年底拥有80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的目标差距悬殊。2024年,在全省百大民营企业集团中,无锡、苏州分别占27户和26户,而我市仅有12户入围,而且户均营业收入、户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9.4%和72.4%;我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在全省也仅排在第20位左右,与首位的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的差距还很明显。在全市13家产值规模超过10亿元的民营企业中,除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外,其它企业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的排位并不靠前,不足以成为行业中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四)高级人才较为缺乏,现代管理意识较弱

    2024年,常州近两万家民营工业企业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六成左右的人员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从业人员中具有技术职称的仅有4.8万人,所占比重不到8.0%,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4367人,比重仅为0.7%;高级技师人数也只有1549人。

    三、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增长极,也是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希望所在。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解放思想,树立适应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由管理向服务的真正转变,引导民营经济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中沉着应对新一轮竞争,以顺利实现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应着重搭建好几个服务平台:

    (一)是政策服务平台

    制定并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切实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贯彻、落实工作,在社会保障、人才引进、人事管理和职称评定、信贷支持、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等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外贸出口、专业化协作、产权交易、联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行业管理平台

    积极引导现有行业协会发挥功能,抓好行业资源整合,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规避市场风险,应对贸易纠纷,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企业间协作,强化自律意识,提高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其建成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企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机制以增强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指导、协调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减少投资风险,加快向“小而强”、“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链,增强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是信息服务平台

    强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服务功能,整合信息资源,尽快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完善政府公共信息系统,为民营企业提供适用的、内容广泛的信息服务

    (四)是科技服务平台

    加快组织实施产、学、研结合步伐,拓宽民营企业家的视野,加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多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从而努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注重引导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靠大联大”,把产业资本和科技资本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壮大资金规模,增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目标。运用政策杠杆引导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五)是人才服务平台

    在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使人才既招得进更留得住。引导企业吸收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实现人才提升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袁文军:《常州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思考》,2024-04-03。

    2、张立军:《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

    年02期

    3、周志纯:《民营经济是改革的先导[J]》;《决策与信息》;1995年10期

    4、肖振武:《魏源的民营经济思想初探[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王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24年

    第二篇: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培育民营经济作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前不久出台的《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从工业、个私经济、大企业集团、专业特色市场以及科技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描绘了我市民营经济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常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常州的主体经济。在常州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加居民收入方面,民营经济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常州民营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发展,关键是要突破旧模式,着力推进完善的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关键字:

    民营经济、发展、战略、促进

    一、常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常州市民营经济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总量规模逐年攀升,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78.8亿元,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6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69.8%。民营经济发展中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比重份额稳步提升

    2024年,常州市拥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420家,资产总规模达951.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0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9.7亿元,均比2024年增长1.8倍左右。民营经济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中的份额显著提升变化,资产比重由2024年的不足五成上升到57.3%,产值、销售比重则双双超过65%,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在商贸流通领域,民营经济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1.0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89.8%;民营贸易餐饮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98.2亿元,占全市的73.0%,其中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67.9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40.0%,在全市限额以上贸易餐饮企业的比重由2024年的36.4%上升到76.3%。

    (二)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效益水平稳中有升

    常州市民营工业在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2024年至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0.6%,销售年均增长42.8%,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37.7%、48.1%,增幅均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对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利税83.1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79%,分别比2024年和2024年上升24个、20个百分点。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三)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吸纳就业成效显著

    常州市民营经济遍布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二、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全市制造业涉及的525个工业行业小类中,民营经济覆盖了其中339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64.6%,共提供就业岗位66.8万个,从业人员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2.4%。从建筑业看,全市有资质的442家建筑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392家,所占比重接近九成,从业人员13.1万人,占整个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4%。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房地产行业,民营经济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16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121家,从业人员0.3万人,占总数的78.2%。贸易餐饮行业同样也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行业,全市156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有129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6万人,占总数的79.6%。

    (四)个私经济发展活跃,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私营个体经济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卓著。2024年末,全市个体、私营经营户达13.3万户,比2024年末增加了2.5万户;注册资金451.5亿元,比2024年翻了两番。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10.0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0.9亿元,实现利税44.7亿元,实现利润24.5亿元,四项指标均比2024年增长5倍以上;私营经济产值在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中所占比重达54.2%,比2024年上升30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70%。私营个体经济在商贸流通领域的表现同样十分出色,2024年至2024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1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由54.1%上升到55.1%。

    (五)企业集团日益壮大,科技创新得到重视

    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民营企业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引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2024年,全市列入跟踪监测的民营企业集团达34家,其中省级企业集团20家;全市经营规模列前3位的企业集团均为民营性质,依次是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和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均超过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有223家,比2024年增加161家,其中产销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3家,5亿元以上26家,分别比2024年增加11家、19家。民营企业对科研创新、技术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24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中,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1.5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119个,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9.7亿元,技术改造经费支出54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2%、60.4%、58.1%和72.9%。

    二、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对照新出台的《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对照新一轮大提速、大发展的要求,对照周边城市民营经济迅猛的发展势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高新产业比重偏低,结构升级有待加快

    从行业分布看,我市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传统领域,从事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数量相对偏少。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为628家,共完成产值289.7亿元,仅占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的22.0%,对民营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4.7%。由于民营企业较多地分布于建材、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其能源消耗水平也明显偏高,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能源消费量达616.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6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达0.5吨标准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5%。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换代步伐较慢

    科研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是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9.7亿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8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8.0亿元,分别占工业增加值的2.5%、2.6%,均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由于科技投入少,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品仍停留在跟踪模仿阶段,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缓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偏弱。

    (三)龙头带动作用不够,横向对比实力不强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支撑,具有行业龙头性质的大企业、大集团相对较少,与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与三年跃升计划提出的到2024年底拥有80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的目标差距悬殊。2024年,在全省百大民营企业集团中,无锡、苏州分别占27户和26户,而我市仅有12户入围,而且户均营业收入、户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9.4%和72.4%;我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在全省也仅排在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是政策服务平台

    制定并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切实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贯彻、落实工作,在社会保障、人才引进、人事管理和职称评定、信贷支持、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等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外贸出口、专业化协作、产权交易、联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行业管理平台

    积极引导现有行业协会发挥功能,抓好行业资源整合,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规避市场风险,应对贸易纠纷,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企业间协作,强化自律意识,提高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其建成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企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机制以增强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指导、协调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减少投资风险,加快向“小而强”、“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链,增强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是信息服务平台

    强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服务功能,整合信息资源,尽快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完善政府公共信息系统,为民营企业提供适用的、内容广泛的信息服务

    (四)是科技服务平台

    加快组织实施产、学、研结合步伐,拓宽民营企业家的视野,加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多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从而努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注重引导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靠大联大”,把产业资本和科技资本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壮大资金规模,增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目标。运用政策杠杆引导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五)是人才服务平台

    在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使人才既招得进更留得住。引导企业吸收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实现人才提升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袁文军:《常州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思考》,2024-04-03。

    2、张立军:《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02期

    3、周志纯:《民营经济是改革的先导[J]》;《决策与信息》;1995年10期

    4、肖振武:《魏源的民营经济思想初探[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王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24年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民营经济的作用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就业、富裕城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撑力量。民营经济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民营经济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长足发展与其成长发展的环境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强弱,是当今我们发展民营经济应该注意并着力规避的问题。

    民营经济的发展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因素、市场环境因素、交通环境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等,今天我们主要分析市场环境因素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环境作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中一个方面,在某个地区或者是某个时期却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技术含量和价值取向。市场环境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民营经济朝哪个方向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市场呈现产供销一体化、单个企业产品专业化、整个市场产品综合化的成熟的环境。多年来该市经济在以手工业、工业为主的产业链中合理地发展,劲头十足、发展迅速,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潜力,市域民营经济正朝着健康、持续、快速的方向发展。相反个别地区有着同样甚至更突出的优惠政策,却得不到投资企业的青睐,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好的产业结构,企业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还有就是产业结构单一,虽然区域内商业林立,但加工业、手工业却相对欠缺滞后,而且商品流通仅限于区域内需,经济也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发展缓慢、萎靡不振,甚至出现经济滑坡现象,综上都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所致。其实,企业与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自己的优点特长和缺点不足,不可能十全十美.以生产轴承的民营企业为例,如果当地有专门为该企业组织原材料的企业和负责轴承销售的中介公司,那该企业的专业化将更强,风险率将更低,合作-1-

    性将更成熟紧密,更利于发挥其优势去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开发,反之,如果当地没有这些相互服务、共同发展的企业链条,没有这样的市场环境,那该企业既要有组织原材料的设备、人员、经费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经验,还要有负责生产、销售的设备、人员、经费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经验等,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制约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因此,市场环境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产业发展链条之间衔接是否紧密,决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

    2市场环境中竞争秩序的健康程度,决定着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和发展速度。哲学说得好,矛盾是发展的内因。市场经济规律同时证明: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外因,竞争促使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现今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不进则退,不优就汰。首先,良好的竞争秩序、健康的竞争环境带给企业的是危机也是动机,既是挫折磨难,更是机遇挑战。为了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生存,企业就要学会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具体到企业就是需要进行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改造更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海尔集团曾把服务、创新、整合力作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实例。同时海尔建立了一个创新体系,其中囊括了战略、观念、技术、组织、市场和文化六个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企业面对竞争做出的本能反应,而且无一例外地提高了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企业在竞争中不是比技术、比服务、比创新,而是比投机、比钻营、比眼前利益,那么民营经济绝谈不上向前发展。再者,成熟市场环境(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带来的市场需求和合作期望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平等地享受市场机遇,且让尚未参与的个体能够直接参与并相对降低了市场风险,从而使人人参与民营经济成为可能。

    3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决定着民营经济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竞争是企业引进人才、尊重人才、利用人才的关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优势,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胜”。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市场文化的主流,团结进取、人心思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必将营造出竞争有序、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相反则会导致恶意竞争、假劣横行,由于利润空间较大,让人铤而走险的几率提高,往往是一哄而上败坏一方风气,因而危害性极大。05年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影响带动着市场的发展方向,成为影响民营经济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现今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好路、架好桥显得尤为关键,下面就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出一些看法。首先,运用政策杠杆调整好产业结构平衡,加大对外向型、高科技、环保型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合理的企业布局,营造成熟的市场环境。产业结构合不合理不是简单改变一下产业数字比例,我国多年的市场实践已经证明,盲目跟风、死板教条只会导致供求恶化,调整产业结构需要综合各地人文、地理、历史等因素对市场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分析,并结合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等因素,给市场一个合理的建议和引导。

    其次,加大执法部门对市场竞争的监督管理力度,强化个体私营协会和各类行业协会的引导教育力度,促进行业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不正当竞争的主要监管部门,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11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从严从快查处,对一些社会影响恶劣的竞争行为,不仅要严查,还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消除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其他经营者能够明辨是非,同时要坚决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加强对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环保等监督管理,引导民营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照章纳税。

    另外,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作为民营经济从业者的“娘家人”,要同其他各类行业协会一起加强对经营户的引导教育,强化法制宣传,注重开展“讲诚信、重操守”和争当“光彩之星”等活动,促使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今众多中小企业之所以在市场环境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林,原因很多,值得借鉴和吸收

    一、科技创新,推动品牌创新

    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塑造品牌同样需要创新。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这

    个物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已经由以前的设备转变为科技和信息,知识、科技已成为今日经济的核心。创新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研制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力求单位产品效益最大化。市场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是科研要面向市场,市场是客观存在,又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方向,才能实现市场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开发更好、更新、附加值更大、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真正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拓展市场,才能赋予产品以新的生命。科技创新还体现在把企业文化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不仅有社会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一直以来,企业文化都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其价值也是模糊的。人们对企业的有形资产都能脱口而出,但往往忽视企业文化、才能等隐性资本。然而恰恰是这些隐性资本支配了有形资产,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一批管理者的经营才能、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就难以培育出品牌产品。企业文化也是资产,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资产来管理。科技可以减少原材料、劳动时间、资本、空间和其它投入的需要。所以,企业要创名牌,还需要不断引进人才。以各种措施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形象也是建立在知识、企业文化基础上的竞争。

    二、科学有效的管理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生产过程的内在要求。管理就是要根据现代化企业实际要求,科学地制定和完善全面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部门、环节都有章可循,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每名职工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走样。目前,我们的企业在管理上仍需进一步转变观念,彻底抛弃粗放经营、一岗定终身等弊病。尽快树立靠服务求生存,凭本事定岗位的新思路。要加强全体职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闯出一条“服务生存、竞争取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企业要全面推进成本战略,坚持眼睛向内,挖潜增效。从每一个岗位抓起,从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入手,精打细算,把各项费用的发生都严格地有效地管理之中。

    后记

    综上几个条件,民营经济会在市场大坏境下将会越做越强,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因此,我们应在市场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关于南充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2479平方公里,辖3区5县1市,有140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60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南充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逐渐成长壮大的过程,走过了一段风雨坎坷的历程。

    一、南充民营经济的主要发展历程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南充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恢复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四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981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1978年上半年,原南充地区行署批准了恢复全市89户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拉开了南充民营经济融冰破土、起步发展的大幕,南充民营经济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981年7月和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及《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 问题的若干决定》两个文件,明确了个体经济及个体工商户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到1987年末,全市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数为551户,主要从事简单修理业、饮食服务业、商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以个人或家庭劳动为主,且主要分布在农村,呈现起点低、规模小、布局散、发展慢的特点。

    (二)稳步发展阶段(1982年—1991年)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3年至1985年,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明确要求放宽政策、扶持个体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家庭工业从此蓬勃兴起。1987年国务院颁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又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并在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赋予了个体、私营经济合法地位。这一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放手发动、放胆发展、放水养鱼、放权松绑,鼓励发展。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偏见和思想禁锢开始消除,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开始出现,民营经济在总量上稳步增长。这个时期的民营经济,以追求产量、实行粗放式经营为主要特征,以商业、居民服务、加工业、运输业发展为主体,许多民营企业在这个时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至199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数接近4万户,私营企业达到85户。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2024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确立,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从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飞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资办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推动南充民营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南充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作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按照十五大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成立专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南充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在市、县(市、区)成立了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民营局等常设机构。特别是在1998年《宪法修正案》将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南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个不”和“四不限”。即: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攀比,不与沿海发达地区攀比;不争论,不在“姓资姓社”上纠缠争论;不气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抓发展。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尊重群众的创业权利和自主选 择,支持千百万群众大胆创业实践。这些举措,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到2024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突破10 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3169家,行业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纳税总额突破4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大跨越。

    (四)持续健康发展阶段(2024年至今)

    2024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24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6条具体措施,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同时,市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使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快,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南充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南充民营经济全面进入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大幅度提升竞争力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的外地民营企业落户南充,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0%以上,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近13万户,从业人员40多万人,民营企业发展到 1.48万户,私营企业投资者和员工达到20余万人。

    二、南充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南充市民营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新时期,其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民营企业数量逐年攀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1.84万户,从业人员20余万人,注册资本120多亿元;个体工商户近13万户,从业人员40多万人,资金数额70多亿元。2024年底,全市注册资本100—500万元的民营企业2024多家,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600多家。

    (二)行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南充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第三产业为主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2024年,民营经济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上升至19.7%、56.1%、24.2%。

    (三)社会经济贡献率不断增大。全市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累计达60万人,为南充提供了近60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就业近40多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多万人,有效地缓解了全市就业压力。南充民营经济比重占到了全市税收总额的54.7%。

    三、制约南充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虽然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比过去取得了明显成 效,但由于受地域位臵、历史原因、资源条件等因素制约,我市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省内周边地区相比也仍显滞后。主要表现为:

    (一)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当前,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积聚了一定的实力,形成了以丝纺服装、食品加工为主的一批特色产业,但民营企业整体规模小、数量少、产业层次较低。2024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户数为498.1万户,每万人有37.9户,而我市不到5户;全国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数为2464万户,平均每万人有187.5户,而我市还不到120户,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同时,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处于起步和创业阶段,全市民营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不足企业总量的10%,80%以上的民营企业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加工业和传统第三产业,进行简单粗放式、低水平的加工生产,涉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增长方式粗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发展环境不宽松,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尚有差距,政策准入门槛还有待降低。多年来,南充民营经济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2024年,全市注册登记的1318 家民营企业,主要集聚在批发零售、工业制造、居民服务等传统行业,而涉及金融、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等公有制经济垄断和半垄断行业的几乎为零。不仅如此,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和政策导向方面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差别对待,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门槛和代价较高。同时,多头管理、重复收费、“权力利益化,利益部门化”现象还在一些地方客观存在,少数行政执法部门服务意识、执法意识、对企业的保护意识较为淡泊,执法态度生硬,执法方式简单粗暴,以罚代管,一罚了事,有些部门利用举办“培训班”等名义搭车收费,令民营企业苦不堪言,既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更挫伤了民营企业家创业的积极性,致使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有的企业干脆将资金转移到异地开办公司、工厂。

    (三)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一些缓解,但从全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总体需求来看,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各金融机构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其贷款环节、准入条件非常严格,现在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标准,对个体、私营企业放贷过于谨慎,我市银行贷存比不到10%,大部分信贷资金流向外地,真正用于支持本地企业发展资金相当有限;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 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金融部门难以对其经营状况做出正确评价,制约了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三是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其前期投入多用于购臵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而土地、厂房一般多为租赁,资产权证不齐,无法作为抵押物;四是南充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立时间晚,数量少,注册资金规模小,担保能力十分有限,其担保服务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四)协调机制不健全,优惠政策兑现率低。行政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民营企业发展管理办公室等管理部门几经调整合并,相关职能已逐步分散、弱化,甚至消失了,难以担起专门研究、协调、处理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重任。新的。同时,由于民营经济发展管理和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经济团体间责权不清,步调难以统一,导致在民营企业管理和服务上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出台的旨在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系列优惠政策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转化成实际行动,在具体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往往由于各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相互推诿,导致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大多搁浅,难以真正兑现到位。

    (五)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受惠不多。近年来,各级政府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发展思路,只专门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和生产规模较大企业在土地、资金、项目、税费等方面制定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给予了最大限 度的优惠和扶持,而没有以固定政策和制度的形式形成完整健全的民营企业支持发展服务体系,本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同等优惠待遇,影响了本土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人才资源匮乏,企业经营发展受限。目前,南充市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匮乏现象较为突出,已经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经营管理方式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据统计预测,全市产业人才需求数量为10万人,而现阶段的培训储备人才仅 2.5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同时,部分民营企业主动参保意识不强,没有为员工足额缴纳各种保险费用,员工福利待遇较低,对企业信任度和忠诚度不高,人才流失现象突出,导致相当一批民营企业难以招募到急需实用人才。

    四、加快南充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拓宽现有政府出资为主组建的担保公司的资本来源,整合政府主导建立的不同规模的担保公司。鼓励民营企业互助担保基金的建立和发展,同时政府可出部分资金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允许民营企业以自愿参加方式建立项目贷款担保基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各类担保机构管理,规范担保行 为,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24]256号)文件要求,鼓励三区六县建立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公司。

    (二)培育扩张型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培育50户以上扩张型民营企业。由工商、经委、商务等部门选择确定企业名单,张榜公示,从产业培育、技术改造、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促其做大做强。培养100名以上优秀民营企业家。组织、工商、经委等部门共同选定有发展前景、培养前途的企业家,培训费用政府可给予一定补贴,分期分批选送到清华、北大高等学府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培训,推动民营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优化政策和政务环境。全面清理和废除影响、限制我市民营经济不公平待遇的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用足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与政府采购和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业务;扩大政府鼓励民营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兑现政府各项承诺,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强化和完善重点投资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对凡在我市落户的重点投资项目,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用服务窗口”,实施审批办照的“互联审批制”。开展“下评上”活动,对 评为最差的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免或调整。

    (四)改善法制环境。以治理“三乱”为重点,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清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政府要及时发布投资政策、产业发展和有关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完善评价奖励体系。对经济效益好、纳税数额大、项目推动有力的民营企业和服务单位进行表彰。对外来已落户我市的民营企业在实缴税金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或企业家)可按实缴税金大小实行重奖。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部门,在目标考核时,应将涉及民营企业评价的部分交由民营企业代表打分评选。鼓励大学生依托工业园区及经济开发区,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并在税费、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开展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建立品牌扶持政策,对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弛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民营企业,从政府企业发展基金中给予奖励。

    谢雨珊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石县民营经济调查组

    为切实掌握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探索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对策,最近,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分析统计资料和到企业调查等形式,对全县民营经济进行了详细、深入和理性分析,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我县民营经济

    发展现状与外地差距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秘书网网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1996年县级国有企业“两个置换”的改革启动,到2024年乡镇、集体企业清盘扫尾基本完成,民营经济

    占县域经济比重迅速攀升,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1、民营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一是民营户数不断增加。截至到2024年底,全县注册民营经济户数9432家,比2024年增加%,比1996年增加倍。其中私营企业280家,比2024 表一:我县民经济户数占全县企业户数比重

    年增加25家;股份企业256家,同比2024年增加营46家;个体工商户8874家,同比2024年增加351家(见表一);总注册资本亿元,民营从业人员万人,同比2024年分别增加%和%。二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通过近些年发展,民营经济比重不断提升。到2024年底,我县三次产业中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其比重分别占15%、%和%,与1996年相比,三次产业中民营经济比重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全县民营经济成分最高是餐饮零售业,占%,最低是农业,也占到了20%。

    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已占据了重要地位(表二)。

    2、自身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一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资料,到2024年底,全县登记为公司和私营企业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150万元,远远高于1996年的34万元。目前,在

    全县38家规模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31家,比重达%。在规模民营企业中,总资产过亿元的有2家,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有3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达到了10家(详细名录见表三)。二是企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2024年,民营企业完成技改投资8560万元,同比2024年增加了25%,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也有一定增强。今年科峰公司完成了“网络传输图像监控器”样品设计,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环能

    表三: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

    公司自主研发“煤矸石发电技术”已应

    用生产;宝川公司研制成功F3000型中巴车连杆和F7100轿车连杆;宝亿公司研发出了6种国际国内知名轿车用连杆等等。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也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有九峰实业等3家民营企业已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三是经济外向度有了质的提升。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民营经济做到了率先进入,目前全县有4家民营企业产品开始直接或间接进入国际市场。其中世运针织厂针织产品全部外销,九峰实业取得供港活猪注册证,年均向港供应活猪近5000头,宝川、宝亿公司生产出新型轿车连杆,并开始向大众、雪佛来等国际品牌轿车生产商供货。

    3、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一是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泛。除邮政、电力、电信、石油、烟草、自来水等国家专营和垄断行业外,我县民营经济几乎延伸到全县经济社会中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目前正大量进入公共事业部门,特别是在公共交通、电力、教育、以及管

    道燃气等居民生活领域,民营资本开始形成新的投资热潮,有力支持了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对县域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越来越大。2024年我县民营经济增长速度高达%,比县域经济增速快个百分点。今年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仍达%,比整个县域经济发展速度高个百分点。经测算,在今年预计%县域经济增速中,至少有6个百分点是来自民营经济的贡献(见表四)。三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民营工业经济没有历史包袱,具有体制、机制等优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十分良好。据统计,2024年,在县域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以%的资产,产生了%的工业总产值、%的工业利润、%的工业税金,同时还支付了%的工人报酬(表五)。四是初步形成了一批县域工业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我县经济初步形成了电力、采掘、建材、食品加工、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等六大行业,在我县203家年产值50万元以上和38家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中,这六大行业的民营企业占153家和27家,其比重分别达到了%和%(见表六)。

    4、有力推动了我县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我县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作用。一是吸引了千家万12全文查看



    推荐阅读: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异议申请书文档
    在区政协X届X次会议上闭幕会上的讲话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