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名人名言 职业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寒露节气养生小常识2024[共五篇]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悠然小筑 时间:2024-08-06 18:07:4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寒露节气养生小常识2024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气温逐渐下降,所以寒露这个节气现实深秋已经开始冬天即将来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寒露节气养生小常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寒露节气养生小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量运动

    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9、不要憋尿

    专家介绍,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10、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秋季预防抑郁症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寒露习俗吃什么

    1、芝麻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减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时还可以滋润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着的痰液,这样很快就可以润肺止咳,连呼吸都觉得非常顺畅。

    2、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3、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寒露

    4、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5、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一般来说,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寒露是什么意思

    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

    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寒露节气养生小常识2024

    第二篇:2024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4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5、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饣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量运动

    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9、不要憋尿

    专家介绍,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10、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秋季预防抑郁症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因为“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预示步步高升。

    宋代重阳糕的制作非常讲究。《梦粱录》记载:此糕是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钉,插小彩旗,故名日“重阳糕”。还有一种,是由宫中的“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日‘狮蛮栗糕’”。《乾淳岁时记》中说,当时更有一种不一般的重阳食品,它“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日‘春兰秋菊’”,不但食糕制作考究精致,而且命名奇特,为前世所少见。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始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闻名,以诗闻名,以爱饮酒闻名,也以爱菊闻名,后人学习他,便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把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更接近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流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在民间,人们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凌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更为昌盛,且不仅在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昌盛。

    所谓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西京杂记》称:“当每年菊花盛开之时,采其茎叶,杂以黍米酿成,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因为饮菊花酒同样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品。对此沈栓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一诗写道:“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风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吃什么传统食物

    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营养!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然后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尽量刷干净再放在盛器里;再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后,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

    花糕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

    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如今的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24克、枸杞500克、当归500克、生地黄1000克,加水适量煎汁,用纱布过滤后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煎至半熟沥干,与菊花汁混匀蒸熟,拌入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包好发酵,直到有甜味时即成。

    一般来说,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

    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减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时还可以滋润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着的痰液,这样很快就可以润肺止咳,连呼吸都觉得非常顺畅,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试试这个妙方吧。

    2024寒露节气养生的十个小常识

    第三篇:寒露节气养生科普知识

    寒露节气养生科普知识

    寒露节气后,寒意猛增,万物随寒气增长,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体内之时,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露节气养生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起居养生

    ①早睡早起:寒露过后昼短夜长,此时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要早睡早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其中,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可以顺应阳气的舒达。此外,寒露过后,昼短夜长,保证每天多睡1小时,可以解秋乏。

    ②适时添衣:寒露过后,秋风肃杀、秋雨绵绵,须防止寒邪伤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③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大家不要经常赤膊露身、穿棉拖以防凉气侵入体内,以防“寒从足生”。

    此外,寒露时节收令大行,人体养生,最易借天之力而帮助自身把浮暑之火收归肾水。《内经》指出:“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脚下,涌出灌溉全身。因此,温暖涌泉穴即有引火归元之功。经常揉按涌泉,应对失眠、疲劳及怕冷等,均有较好疗效。

    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燥气当令,燥邪侵袭人体,以耗伤津液为主,容易出现诸如口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饮食上要少吃辛温助热之品,宜多吃山药、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品。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提子等水果。对付“燥气”,正确饮水非常重要,白开水是最佳的.润燥饮品。平日里,早餐最好喝热粥,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苹果、芝麻等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润燥之功效。

    导引养生

    “托掌观天”指的是两掌向上托举,同时抬头、目视苍穹,可以导引体内真气上达于人身之“天”,进而化为“甘露”润泽身心,与天地之气同感。能够有效地拔伸脊柱及胸腹,调畅身心。

    运动养生

    寒露过后天气渐凉,是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长期坚持适宜的运动,既可强化心肺功能,还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正气,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适宜的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因为此时天气转凉,晨练时间一定要适当后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也要适当降低,避免汗出太多,伤阴损阳。同时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不可使身体太过疲惫而物极必反。

    第四篇:寒露节气

    寒露节气

    寒露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 “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寒露节气的各种习俗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吃什么养生

    >>寒露节气饮食养生

    >>寒露诗词

    寒露期间的天气特点

    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寒露期间天气气候有以下几个特点: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几种有危害的天气

    1.雾和烟霾

    10月的气温下降明显,每当遇到秋雨,空气中丰沛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有时出现雨雾混合或者雨后大雾的情况。特别是在夜间,更为多见。进入10月,在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辽宁东南部、河北和山东的东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庆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雾区,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202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节气的当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场大雾。北京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

    由于受到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在连日无风的情况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废气、粉尘不容易扩散,也会形成烟霾天气,如果空气中湿度大还可形成雾、霾混合的天气。

    2.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为集中。降水时间长,秋雨绵绵,降水强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总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大多数年份都有。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有较大的影响。在寒露期间,华南东部有时也有这种对秋收、秋种有影响的连阴雨天气。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著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因这种低温冷害多出现在寒露期间,故被称为“寒露风”。一般来说,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异,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 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4.高原山区雪害

    进入深秋,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较高的高原山区,开始出现雪量大的情况,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5.热带气旋

    虽说7-9月是热带气旋活跃期,但在10月,仍有热带气旋活动,只不过次数开始减少,而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时仍较强。

    第五篇:2024年小雪节气养生小常识

    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一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一起来看看2024年小雪节气养生小常识,欢迎查阅!

    #小雪节气养生攻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二十四节气解》中说:“雨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时节,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所以在这个节气里,大家一定要学会自我调养。

    运动养生:宜舒缓不宜剧烈运动

    进入“小雪”节气,运动方面也应注意适当调整,小雪养生宜静养,故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避免扰动阳气。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是上午9点到12点间,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

    起居养生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精神调养胜服药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一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一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抑郁症患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饮食养生

    多吃果蔬补充维生素

    冬天人体的维生素代谢程度要比其他的季节快,所以多吃果蔬补充维生素在冬季养生就显得各位重要。像富含维生素A的菠菜、胡萝卜可以让我们的耐寒能力增强;富含维生素C的西红柿、柑桔有良好的抗氧化及保护血管作用。此外可多吃秋梨、荸荠、甘蔗、广柑,这些水果可补充人体的津液。

    饮食养生

    不要等到口渴再去补水

    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喝水要充分。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可以少饮水或不饮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通过皮肤非显性出汗、肺的呼吸及排便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约在2500毫升左右。要主动喝水,即不渴时主动喝,别等到口渴才喝。喝水以白开水为宜。

    多食辣味以御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如果真的是很想吃辣椒的话,最好可以和凉性的食物一起烹调,如鸭肉、鱼虾、苦瓜、丝瓜、黄瓜、百合、绿叶菜等,可清热生津、滋阴降燥、泻火解毒,尤其适合胃热的人吃。吃辣椒时,喝杯酸奶或牛奶,不仅可以解辣,同时还有清热作用。

    吃饭前喝碗热粥或热汤

    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此外,冬季气候干燥,更应补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很多水。除了热粥,饭前喝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零食首选坚果

    坚果多半在秋天成熟,因此也算是秋冬季节的应季食品。坚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都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天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缺陷。因此,天冷的时候,不妨把饼干、点心等零食换成坚果。需要提醒的是,坚果最好选原味的,且每天吃的量别超过一小把。

    红色食物防感冒

    红色食物都含有天然铁质、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有着免疫力提高等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冬季多吃红色的食物,是预防感冒的首选食物。除了红色的水果蔬菜,其次就是含有血红素的肉类食物可以归结为红色食物。蔬菜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红柿,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水果有红枣、山楂、石榴等。

    多吃酸性食物防静电

    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维持人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可减少静电产生。此外,多吃白萝卜、卷心菜、白菜这类“白色食品”,都可以维持人体的电解质平衡,减少静电的产生。

    常喝大麦茶调理肠胃

    大麦茶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化谷食之功,有利于食物消化,还能益颜色、保五脏,和大麦的花语“消化酵母”无比匹配。爱吃肉、吃辣的人,在大快朵颐后,喝一杯浓浓的温热大麦茶,不仅可以解油腻,还能促进消化。而且,热腾腾的大麦茶具有养胃、暖胃、健胃的作用,可以减少滚烫的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适量补充蛋氨酸

    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须的甲基,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合成的肌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叶类蔬菜等。

    多吃黑色食物补肾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冬季进补还要“跟着颜色走”,多吃些黑色的食物。其实,所谓黑色食物,主要是指含有黑色素及带有黑色字眼的粮、油、果、蔬菜、菌类食物。研究显示,食物营养与食物色彩的关系非常密切,食物色彩越深,食物的营养价值就越高。应适当多吃黑芝麻、黑米、黑豆等黑色食品。

    #九种小雪养生必吃的食物#

    1.红薯

    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小雪节气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2.羊肉

    小雪养生吃什么好呢?羊肉最滋补。冬季以养“阴”及“藏”为主。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这个时节,调养肝肾很重要,所以宜吃像羊肉等温补食品。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3.白萝卜

    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谚语,萝卜古称菜菔,也称萝卜为“土人参”。中医认为,冬季服食白萝卜,可健脾养胃、益气补精,且能预防疾病,有益于健康。冬季人们很注重养生饮食,却缺乏运动,体内会积聚过多的热,而白萝卜可助于消化、去咳止痰的作用。

    4.黑米

    黑米的颜色之所以与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为它的外部皮层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类色素。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则越强。此外,这种色素中还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相当于白米的5倍之多,对预防动脉硬化大有裨益。长期食用黑米,不仅可以促进睡眠,还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和腰腿酸软等症。

    5.黑芝麻

    进入小雪节气,人体皮肤易干燥,而芝麻有滋润皮肤的特点。中医对芝麻的药用有较高的认识,称它是一味强壮剂,有补血、润肠、生津、通乳、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头晕耳鸣等症状。

    6.菠菜

    菠菜味甘,性凉,利五脏,解酒毒,能润燥滑肠,养血止血,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养肝明目。另外,菠菜中还含有丰富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阻止机体内氧化过程,有助长寿,因此多吃菠菜对延缓衰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小雪节气多吃菠菜,对抵抗冬季抑郁有好处。

    7.大白菜

    大白菜中膳食纤维和维生素A、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对人体的肠道健康、视力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它具有消食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清肺止咳的作用。

    8.山药

    山药能促进内分泌激素的合成作用,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肌肤的保湿功能,并对改善体质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小雪时节饮食不节、偏食生冷极易导致肠胃不适,吃些山药也有帮助。

    9.牛肉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等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

    #小雪节气喝10款养生粥#

    1.山药枸杞粥

    材料:山药600克,大米50克,枸杞、冰糖、小葱少许。

    做法:大米泡半小时,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将泡好的米放入锅中,加水煮开,改小火,然后加入枸杞、山药块、冰糖、小葱一起熬煮,稍搅拌,3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补肾养肺、安神助眠,经常食用还能改善偏黄的脸色。

    2.党参枸杞粥

    材料:党参15克,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上2味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

    功效:补肝健脾益肾。

    3.生姜羊肉粥

    材料:姜30克、羊肉100克、米适量、盐3克、胡椒粉少许。

    做法:姜洗净去皮切成末,羊肉切丝或小片,米用清水洗净。取瓦锅煲1个,注入适当冷水,待水煮开后,放入米,用小火煲约20分钟,再加入羊肉、姜,调入盐、胡椒粉,续以小火煲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羊肉性热味甘,能补虚劳、益气壮阳、补血虚,对于气血两虚、贫血、腹部冷痛、畏寒、腰膝酸软、哮喘、气管炎等症状有不错的保健功效。

    4.核桃粥

    材料:核桃肉20克,粳米100——200克。

    做法:将核桃肉洗净捣碎,与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但有痰火、积热或腹泻者忌食。

    5.淮山芡实粥

    材料:粳米100克,淮山药2克,芡实50克,猪油、盐适量。

    做法:将粳米洗净,用少许盐腌拌,放入沸水中熬煮。把淮山药、芡实用水稍浸过,去除杂质,洗净。将粳米、淮山药、芡实放入锅内同煮,待粥成时,加猪油、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脾胃,养心安神。对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有显著功效。

    6.小米百合粥

    材料:新鲜百合适量,小米适量,冰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剥开洗净,小米轻淘洗净;锅中放水,加入小米后熬粥30分钟后,加入洗净的百合继续熬煮5分钟;加入适量冰糖,关火后即可食用。

    功效:小米百合粥滋阴润燥,清热解毒

    7.益智仁粥

    材料:益智仁15克,糯米150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益智仁洗净,晒干或烘干后研为细末备用。将淘洗干净的糯米放入沙锅里,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粥,待粥快好时调入益智仁末、精盐,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有温脾胃、暖肾阳的功效。

    8.芡实粥

    材料:芡实3——50克,粳米100——200克。

    做法:将二者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熬。

    功效:芡实性味甘平,能固肾涩精、健脾止泻,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9.黑芝麻红枣粥

    材料:粳米150g、黑芝麻20g、枣(干)25g、白砂糖30g。

    做法:用小火炒香黑芝麻,稍微用勺子研磨一下。粳米用水提前浸泡半小时,然后沥干水。将去核的红枣干和粳米一起熬,煮沸之后改为小火慢慢熬。熬至你想要的稠度,将黑芝麻丢进去一起再熬五分钟左右,加白砂糖调味即可。

    功效: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10.桂圆粟米粥

    材料:桂圆肉15克,粟米100——200克。

    做法:将桂圆肉洗净与粟米同煮。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桂圆肉性味甘温,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2024年小雪节气养生小常识



    推荐阅读:
    寒露节气养生小常识2024[共五篇]
    眼高手低成语解析及造句(最终五篇)
    以幸福在哪里话题作文大全
    关于用成语水滴石穿造句(全文5篇)
    助学募捐倡议书模板参考(精选合集)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