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自我鉴定 年终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衡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上)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静水流深 时间:2024-08-13 07:02:3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衡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上)

    2024 迈大步 新跨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解读(上)1月21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回顾总结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深读大会报告,成绩令人欣喜振奋,问题让人深思警醒:

    这一年,大事喜事很多。从20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到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5亿元、增长12%;从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达到66%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4%、18.6%以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衡阳迈出了坚实一步,实现了新的跨越。

    这一年,困难问题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牢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保障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不少„„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这种理性务实态度、清醒忧患意识。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是790万衡州儿女的热切期盼。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经济增长平稳较快

    【关键词】综合实力 全省第一方阵

    【报告点击】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5亿元、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增长20%,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快于中部、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权威解读】一年来,在内外环境异常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突出主旋律、争当排头兵、造福老百姓”的总体要求,强调“用务实作风推进科学发展、人本发展、开放发展、生态发展、统筹发展”。全省专题督查会议召开以后,开展了“稳增长、保安全、促和谐”的专题活动。十八大闭幕后,我市又迅速召开全会,研究出台了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小康衡阳、开放衡阳、绿色衡阳、幸福衡阳、法治衡阳”。这些思路符合上级精神,符合发展要求,符合衡阳实际,符合百姓意愿,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报告点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9:48:36.1,一产占比继续下降,三产上升

    1.7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加,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富士康年产值158亿元,成为衡阳最大的工业企业。

    【权威解读】近年来,随着欧姆龙、富士康、中兴网讯、中科光电等现代电子信息高科技企业落户,我市千亿信息产业指日可待;共创光伏、至德集团、理昂和凯迪生物、电科电源等投产,在全省树立了新能源产业标杆;南岳生物、紫光古汉、恒生制药的加大技改,使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前景看好;特变电工特高压变压器、华菱衡钢石油管、恒天九五工程机械等项目推进,奠定了我市在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一极的地位。数据显示,去年我市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全年实现产值750亿元,是2024年的10倍。可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不断落户衡阳,已成为我市经济决胜未来、实现转型升级之利器。

    【关键词】 粮食“九连增”

    【报告点击】农业总量增加,效益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权威解读】去年,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采取集中育秧、压单扩双、发展合作组织、耕地抛荒清零、落实关键增产技术等一系列行政、惠农、技术措施,全年水稻种植面积805.22万亩,双季稻覆盖率占水田面积的84.27%。同时,随着全市土地流转不断推进和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去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906.22万亩,比上年增长1.04%,总产422.32万吨,同比增长7.02%。

    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关键词】 重点项目

    【报告点击】20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预计带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0亿元。

    【权威解读】过去的一年,我市切实加强了预测和研判,逐季召开形势分析会和项目调度会,逐个调度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应对形势变化赢得了主动。

    翻开2024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表:华南城投资120亿元的商贸物流城项目扎实推进;富士康13家核心配套企业全面开工;共创光伏竣工投产;华菱重卡正式下线;恒天九五产业园开工建设;水口山金铜项目通过环保部专家评审;欧姆龙在衡打造全球最大的手机背光板生产基地;特变电工投资40亿元,在衡打造世界级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家级输变电配套产业、大型国际装备物流产业三大基地;中油金鸿投入60亿元,在衡打造总部、储能、推广和新能源四大基地;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南岳机场建设加快,衡桂高速、南岳高速、湘桂复线通车„„随着一个个带动性大、支撑力强的大项目遍地开花,将有力保障全市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投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促进全市经济在又好又快的轨道上奋力前行。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报告点击】获批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工业园区成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增长极。

    【权威解读】去年10月29日,衡阳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继长沙、株洲、湘潭、益阳之后三湘大地的第5家国家级高新区。它宣告:湘南正在崛起一块新的经济高地。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园区建设面积93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800万平方米;引进工业项目731个,实际到位资金436亿元。2024年,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6%。

    城乡面貌变化明显

    【关键词】 四城同创

    【报告点击】实施城建项目50个,完成投资60亿元,是近年来城建项目最多、投资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年;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权威解读】去年8月23日,市委书记童名谦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敲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的“时间表”,吹响了“四城同创”的“号角”。

    一年来,在“美丽衡阳”建设中,我市坚持“项目决策从群众中来,项目监督请群众参与,项目验收须群众满意,项目建成惠及群众”的理念,实现“民生暖城、平台兴城、文化塑城”。随着“四城同创”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随着蒸阳北路延伸工程进展顺利,船山东路征迁工作全面启动,西合路开工建设,衡州大道除跨铁路部分外通车,雁城西路、南岳高速出城口、潭衡西高速出城口将在春节前后建成,营盘山公园开园,虎形山公园春节前开放;商业步行街、崇盛国际、步步高广场、中亿汽贸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实质性推进„„一个山清水秀、宜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新衡阳正从“画”中走来。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国企改制 开放型经济

    【报告点击】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进展顺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医药卫生、投融资、财税等重要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来势看好。

    【权威解读】去年,我市围绕深化改革增活力、发展产业增实力、完善服务增实惠的思路,采取“政策大支持、时间大倒逼、市县大联动、责任大包干、专项大督查”方式,全面完成了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重点任务,并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成功探索整体改制、“先安置、后处置”的新路子,去年我市对启动改制的30家企业和52个遗留问题企业派驻双联工作组,以加快改制进程,并决定在三年内完成全市国企改制,力争在2024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

    湖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落户衡阳,公路口岸即将开放运行,“无水港”挂牌运营,铁海联运、“五定班列”高效运行„„去年,我市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首选战略,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争取、获批了一批国家级发展平台,提升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抢抓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不失时机推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关键词】 为民办实事

    【报告点击】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达到66%,完成片区提质改造15平方公里,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部完成,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4%、18.6%以上,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民生支出增长快于财政增长。

    【权威解读】回望2024年的衡阳,我们欣喜地看到,百姓念叨的日常事,成了市委、市政府牵挂心头的大事;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改善民生从政府的刚性文件变成了百姓手中的大实惠。

    这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0617元、10100元,均在2024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这一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养老保险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小集体企业职工等群体均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这一年,全市“五险”参保人员达到791万人次,为2024年的4倍。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由2024年的96元提高至26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由35元提高至104.5元。

    第二篇: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发言稿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个发言。

    一、20**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基本估价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和农业重点龙头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强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政策效益趋稳、上年基数较高、自然灾害偏重、农资价格上涨情况下,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优势特色凸显、亮点不断增多、后劲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除夏粮因灾全年粮食略有减产外,多数农产品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可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元以上,增加***元以上,增长**%。

    总体上看,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基地规模快速膨胀。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万亩,同比增加**.*万亩。食用菌、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蛋肉鸭、奶肉牛、淡水产品等基地建设快速发展。新增特色种养专业村1000余个,各类规模种养基地达到2760处、增加160多处,并呈现出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继金乡大蒜后,食用菌、大樱桃已发展成为优势产业。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0家、新增12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21家、新增65家;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万亩,养殖规模**.*亿头只,农户***万户。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全市规划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96处、面积***万亩,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个,总量达到***个,认证面积达到**.*万亩;市级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三大检测中心全面启动建设,质检中心、质检站发展到***个,产地检测点***个。四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去冬今春全市投资**.*亿元,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万项;今年以来投资**.*亿元,解决***个自然村、**.*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市通自来水的自然村达到3***个,普及率达到**.*%,比年初提高9.2个百分点;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增加***万千瓦;农村“一池三改”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新建户用沼气池**.*万个,“一池三改”农户累计达到**.*万户,占农户总数的**.*%,总数位居全省第一。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增加。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六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直接面向农民的“四项补贴”规模和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兑现落实补贴资金30***万元,其中新增棉花良种补贴1***万元,同时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生猪发展专项资金8***万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一步规范,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七是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取得历史性突破。集中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整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强力推进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万亩,利用率达到**.*%。八是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市政府为农民群众承诺解决***个方面的实际问题得到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321”试点示范和亮点村培植、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干部驻村帮扶、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扎实开展。

    二、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和扩大了前几年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从宏观环境分析,当前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国内农产品供求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产品结构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质量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日益加深,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部分地方出现现代农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短缺的现象;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增收空间相对缩小。从全市情况看,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区域优势和特色日益明显,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投入不足、大型骨干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薄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任务紧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体系不健全、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等等。同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许多有利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高含金量的支农惠农政策,对“三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加强;加上当前多数农产品处高位运行,市场利好因素增多。因此,只要把握机遇,趋利避害,扎实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又好又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三、20**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基本思路及工作重点

    党的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强调,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月*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农业道路,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重点龙头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业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不断提高优势产业聚集度。种植业在稳粮扩经增效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新一轮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在稳定发展猪鸡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主导畜禽产品产业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三大重点,加快构建“优而特、大而强”现代淡水渔业新格局。同时,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依托,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特色专业村建设计划,年内力争新建***个特色农业专业村、100处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抓好农业对外招商引资与合作,深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与国内大城市农产品市场的对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带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突出规范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严把四关:一是把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关,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二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把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关,继续抓好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加快施工建设、设备购置和专业人员培训,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申报认证力度,创出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以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秸秆养菌、秸秆反应堆技术推广、秸秆清洁能源开发等为重点,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着力抓好夏秋关键季节、关键环节,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一池三改”,配套搞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形成农村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利益生态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南四湖湖内行洪工程及泗河治理工程、湖东堤工程、南四湖西股引河及湖西堤插花段工程、西苇贺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大型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高质量完成今冬明春规划的投资**.*亿元、**.*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年内改造中低产田**.*万亩,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的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个自然村、**.*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同时对全市涉及***个村**.*万人的524处农村自来水工程进行整合联网、升级改造。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支农力度。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到位。形成合力,加大上级涉农项目建设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更大的农业项目落户济宁。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做到落实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纠正“两田制”、纠正超标机动地三个坚定不移,完善农村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七)突出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搞好“321”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抓好四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在发展富民产业上,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二是配合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域;三是结合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四是在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系列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等方面,培植一批示范亮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第三篇:2024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

    2024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12-29 18:12 吴喆■突出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

    ■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两个重点”

    ■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开放开发平台“三大载体”

    ■大力实施全面创新改革、天府新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四项重点工程”

    ■全面推进财政预算制度、国资经营评价制度、土地资源配置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企业扶持激励制度“五项改革”今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市政协党组书记李仲彬,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出席会议。

    范锐平在会上发表讲话,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罗强对贯彻范锐平同志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

    会议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深入阐述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系统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有机结合,为做好经济工作注入了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推动力。

    会议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作出果断调整,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七个坚持”。这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要深学细悟、自觉践行、落在实处。

    会议认为,2024年,市委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城市功能品质、能级水平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明显增强。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接续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更加坚定了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决心信心。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上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根据中央、省委对宏观经济形势科学研判,紧扣中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主动对接落实全省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要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成都经济发展新特征,坚持全球眼光国际视野,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乃至中西部最前列。会议就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两个重点”,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开放开发平台“三大载体”,大力实施全面创新改革、天府新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四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财政预算制度、国资经营评价制度、土地资源配置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企业扶持激励制度“五项改革”,为全国全省大局主动担当、主动服务、主动作出新贡献。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重点和方向作了全面部署。

    一要蹄疾步稳推动高质量发展,纠正围绕速度判断经济形势的思维惯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引导政策重心和工作着力点转向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二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扣经济发展阶段转向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现实需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深化创新生态链建设。三要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市民感受为导向,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四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推动“六大经济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速转化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新动能。

    五要构建开放引领共建共享新格局,全面加强开放通道与平台载体建设,加强全球配置资源运用市场能力建设,开展区域协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制度创新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加快构建以向西向南开放为核心的多层次开放格局。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根本要求,必须纵深推进经济工作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形成符合成都实际、具有成都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当前,要重点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五项制度改革”。

    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确保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财政预算支出全过程接受监督,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形成环环相扣、闭环运行的预算绩效链。推进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总要求,加快推进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着力实现降负债、降成本、提效益、提能力的“两降两提”。

    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土地保护开发利用、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分类管理差异化供给新格局,加快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提升土地为主体功能区战略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服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以利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改革、便民服务一体化建设,明晰服务标准、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建设任务,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

    推进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开放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战略性行业龙头企业做优做强的激励扶持体系,加快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加速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聚,让优秀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会议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做好经济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增强专业化能力,在主动服务中体现责任担当,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落地落实,提高执行力、创造力、落实力。会议指出,2024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成都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巩固提升“四项重点工程”,切实抓好经济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项目投资和消费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保障改善民生、政务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躬身实干,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经济基础。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要统筹群众生活、市场供应、帮扶救助、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工作,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要统筹做好工作总结和高位开局,坚持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努力争取工作主动权、实现发展“开门红”。

    市委常委胡元坤、吴凯、谢瑞武、王川红、廖仁松、苟正礼、田蓉、左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成都警备区司令员,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长助理等出席会议。

    第四篇: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一会儿,****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去年经济工作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

    机遇,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00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4.8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10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5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8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1640元,增长10.5%,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转型工作协调推进。制定了经济转型示范市实施方案,实施2024年十大专项行动计划,出台21个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谋划经济转型示范建设项目3808个,总投资1.9万亿元。与29个省直部门和省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建立厅市会商机制。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战略和11个重大产业基地、重要平台,23个重大项目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我市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经济转型发展工作联系点。争取上级资金81.3亿元。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示范基地。

    (二)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去年29个省考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占计划的164.2%,居全省第2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4亿元,占计划的15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5个,比去年增加71个,完成投资530.4亿元,增长16.9%;10亿元以上项目47个,比去年增加13个,完成投资196.6亿元,增长37%。省市重点项目均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计划投资提前一个季度百分之百完成。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东区热电机组、佰利联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一期、******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特别是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项目提前下线、批量生产,创造了新的******速度,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总体看,去年是近年来我市项目建设数量最多、投资最大、进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一年。

    (三)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出台《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采取50条具体措施,有力保障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48亿元,增长14%。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实施高成长产业提质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导产业跨越发展“三大工程”,预计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7亿元、4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9.6%、4.6%。十大平台建设加快。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通过省部门会审,通过率全省第一,新增规划面积58.05平方公里;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8%,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6.7亿元,增长49.3%,高于全市26.6个百分点。******新区行政区划调整全部完成,预计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9%。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新增中内配高效环保气缸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3项省重大科技专项,总数达到6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14家,居全省第2位。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3家、71家,总数居全省第3位。新认定*****省著名商标14件,总数达131件。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24.2%。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我市成为全省四个总量减排试点市之一和唯一一个环境容量研究及运用试点市。

    (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204.8万吨,增产4.3万吨,实现“九连增”。其中,夏粮单产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集群发展不断加快。预计9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91.6亿元、利润46.2亿元、税收16.9亿元,分别增长15.2%、17.3%、16.1%。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为全省首家注册运营联合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新增28.5万亩,达到62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27%。农机装备水平有效提升。新增农机具6703台,亩均动力1.53千瓦,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居全国前列。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95万亩。完成汤庙等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平原区7.3万人自来水村村通建设任务,解决了10.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7%。

    (五)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全面启动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影视城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陈家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省旅游局验收,云台山旅游标准化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并上报国家标准委,云台山风景区成为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与晋城市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13个城市签定旅游合作协议,与韩国庆州市结为旅游友好城市。我市成为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批会员城市。1至11月份,全市接待游客2560.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08亿元、门票收入8.21亿元,分别增长14.76%、17.13%和20.59%。商贸服务业持续繁荣。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完成200家信息化农家店改造,家政服务网络加盟企业达到1640家。建成了海关大楼,海关监管场所、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金融业活力显著增强。截至11月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89.58亿元,同比增长17.89%。全市直接融资127.47亿元,获得省级银行对我市授信800亿元。裕华新材上市通过发审会审核,澳洲联邦银行、台湾第一银行在***设立村镇银行取得实质性进展,中证期货、洛阳银行落户******。

    (六)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编制完成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等。重点推进交通体系建设。郑***城际铁路项目已交付线路93%,新规划“一横两纵”3条国道、“七横七纵”14条省道,干线公路建设总投资7.5亿元,比前年翻一番,占全省总投资1/8。成功争取1亿美元世行贷款******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综合改善项目,是全省唯一一家。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等交叉工程施工范围和新月铁路改线工程征迁工作圆满完成,受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通报表扬。***东路、南通路跨渠桥梁建成通车,普济路、塔南路恢复通行。供水配套工程顺利推进。安置房建成137.87万平方米。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开工建设引黄入***工程、城市水系大沙河治理工程、灵泉湖围堰工程,北部山区生态恢复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了闫河公园、普新游园、丰收游园,普济河、群英河改造顺利推进。环城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武路等12条道路大修项目竣工,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燃气管网50公里,中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91%,新增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东方红广场人防工程即将主体封顶。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创建城市精品管理路,整治背街小巷和户外广告,全面启动城区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和专业市场建设,数字城管系统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妥推进。投资41.2亿元,开工项目67个、20453套,节约土地4747.4亩。

    (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经贸洽谈等招商活动,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活动,截至11月底,引进市外境内项目1143个,总投资1581.5亿元,合同利用外来资金1475.5亿元,分别增长20.1%和23.6%;实际到位境内外资金853.7亿元,相当于全市投资额的74.6%。努力扩大对外贸易,1至11月份,全市外贸出口完成13.9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深化各项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核减事业单位64家,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完成第十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全省首家开通运行电子监察行政处罚系统。公共财政改革不断深化,我市成为全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引进高层次人才1133人,增长4.5%。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6县市全部被确定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惠及群众8.3万人;零差率销售药品3.65亿元,让利群众6640万元,受到国务院医改办、省政府医改办的充分肯定。

    (八)民生保障持续提升。投资34.67亿元,圆满完成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107.5亿元,增长9.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9.4%。教育事业方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心城区中小学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幼儿园98所,道清中学改造完成投用。职教园区一期15栋主体完工。在全省率先实现职教强县全覆盖,再次荣获全省职教攻坚先进地市。卫生事业方面,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竣工,***煤集团中央医院综合楼主体完工,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乡村卫生室管理机制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体育事业方面,新建农家书屋592家,总数达到1992家,实现全覆盖。市科技馆、群艺馆、地方历史文化展览馆免费开放。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人口计生工作方面,深入推进“阳光计生行动”,认真落实计生家庭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5.39‰。社会保障方面,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6559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81.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99.4%,居全省首位。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达到77.2%,归集额、支取额和实现增值收益分别增长14.9%、32.63%和68.54%。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我市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全市1826个行政村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将80岁以上老人纳入高龄补贴保障,人数从670人扩大到6.3万人,补贴标准全省首位、全国领先。

    (九)和谐大局有效巩固。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年审减项目资金11.6亿元,审减率8.6%。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1821个,增收节支7.34亿元。公车治理成效显著,压减车辆394辆。加强公务支出预警管理,“三公经费”总额连续三年零增长。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社区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实行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重大决策事项开展信访评估。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经验做法得到李克强副总理和国务院食安办、省政府食安办的肯定。深入开展安全创建,强力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驻***部队、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回顾去年的工作,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有效应对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克难攻坚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戮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运行调控问题。总体上看,我市经济仍在波动寻底,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经济运行调控措施和手段仍需进一步加强。二是转型升级问题。经济转型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仍处于持续推进过程之中,结构不优、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三是资源要素问题。资金保障、环境容量、土地供应等要素制约日益显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任务还很重。四是民生改善问题。老城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新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社会保障、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五是改革创新问题。公共财政、医药卫生、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待继续深化。六是工作作风问题。一些干部不重实干、不重服务,沉不下心来,下不到基层,抓不到实处;一些干部遇到矛盾困难办法不多,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标准不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扩大开放、承接转移一举求多效。当前,国际和国内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同时严峻的经济环境迫使转移企业投资态度更加谨慎、意愿有所降低,但市场的引力和企业生存的压力是产业转移的动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倍加努力,改进方式,推动开放招商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好效果迈进。要拓展开放空间。在持续推进工业领域开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开放,集中推介一批项目,大力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力争开放招商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推动与郑州融合发展、与豫西北板块联动发展、与晋东南地区合作发展,加强区域间经济、文化、科技、人才、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形成携手共进、发展双赢的新局面。要改进招商方式。围绕我市的优势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瞄准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定向招商,重点做好与中国兵器、中国兵装、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电力、奇瑞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招商活动,确保取得实效。要加快平台建设。******新区要积极做好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城市新区中要提升位次,努力走在全省城市新区建设前列。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2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要优化开放环境。外商看重的是产业配套能力和政府服务水平,要努力改变主要靠减税让利等优惠政策“请进来”的招商方式,着力筑巢创优“引进来”,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招商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机制,强化投诉权益保护机制,维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全力为外来投资者营造低成本、高回报、服务优、信誉好的发展环境。要抓好对外贸易。加快******海关配套项目建设,******海关开关运行,积极吸引周边企业到******海关办理业务;加快建设国家级皮毛出口基地、*****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提升优势产业整体水平;争创一批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积极申报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改革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突破体制性障碍,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征收管理,培植壮大高效财源,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对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创新投融资平台管理,提升融资能力,不断扩大融资规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保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积极开展“先住院、后结算”等便民服务。加快卫生事业开放步伐,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

    (二)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重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强力实施“14820”城市转型工程,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初步形成城市组团式发展框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一要加快老城区建设。做好山阳路、普济路、南通路等道路大修工作,打通一批断头路,整修一批瓶颈路,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完成76条背街小巷治理工作。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确保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5%以上。抓好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建设,改造老城区燃气管网50公里。实施集中供热管网工程,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加快污水处理厂搬迁、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场建设,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二要完善新城区功能。加快中原路、中南路、世纪路西延、文汇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强新区路网规划建设。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新河区域,力争三年内初步建成融高端商务、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打造城市发展新亮点。加快中心城市与组团间快速通道建设,抓好冢沁线修武至******段改建等国道省道建设。三要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扩大内需的带动点,突出农民主体、保障农民权益,积极稳妥有序推进。2024年开工建设35个社区,建设住宅楼380栋,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服务至上,推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

    (三)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强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今、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一要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完善《******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市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六个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二要扩大产业集群优势。做优做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造纸机械等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改造提升铝、化工、食品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打造以现代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先导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三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升级领域,重点推进奇瑞汽车发动机年产61万台汽车发动机、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领域,实施多氟多公司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卓立烫印公司热升华成像技术和配套打印设备研究及应用等十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新技术领域,重点推进瑞塞尔公司兆瓦级风电偏航制动器研发、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研制及产业化等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领域,重点实施昊华宇航******老厂区烧碱装置搬迁改造及配套等十大项目。四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大力支持“30强”、“30高”企业发展,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培育,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一批行业地位领先、规模优势今显、创新能力较强、产品结构合理、经济效益突出的重点骨干企业。五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0家,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达到100个。六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抓好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定级工作,力争2024年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全市规模企业50%。

    (四)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稳定发展既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又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要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点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增40万亩高标准粮田。二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重点规划建设面品、怀药、果蔬、乳品、肉品等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三要加快推进主食产业化。规划建设主食产业化园区,努力建成20家主食便民连锁店,保障城镇居民粮食稳定供应。四要全力提升农机化水平。新增农机具50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主要粮食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五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三年内解决平原区村村通和山丘区群众吃水问题的目标任务。抓好小农水项目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加快蟒河等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司家沟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六要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500个以上,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七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力争达到90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40%。

    (五)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金融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张、发展提速、结构优化。一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推进韩园、陈家沟争创国家4A级景区;加快云台山上市步伐,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争取云台山旅游标准化上升为国家标准。办好2024年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二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编制完成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早餐工程、农超对接等惠民工程。加强社区便民服务工程建设,力争创建5个国家级、10个省级示范社区。加大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三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重点做好对重大项目、中小企业、“三农”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模式,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再融资工作,重点抓好裕华新材和永威安防的上市工作,鼓励已上市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维护良好金融秩序。

    (六)着力推进生态文今建设。建设生态文今,关系人民福祉。要坚持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要健全评价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二要强化节能减排。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县)、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更加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三要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开展中心城区扬尘、油烟、噪声、尾气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北部山区公园和城市游园建设,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四要加快生态建设。加快城市水系建设步伐,推进沁河、大沙河治理工程,抓好引黄调蓄两个平原水库项目。积极构建林业生态网络,重点抓好南太行山景观绿化示范区、环城森林公园体系等林业工程建设,力争完成造林和森林抚育14万亩。

    (七)着力推进民生改善。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一要稳步扩大城乡就业。就业是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建设,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二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努力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191套,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衔接。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职工工资水平。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实施城区中小学提升工程,启动******一中二期项目,完成100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普通优质高中品牌工程,力争高考本科各批次上线增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加快推进******卫生医药学校并入*****理工大学。五要提高医疗保障能力。支持91医院与地方医院联合发展。完成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暨市人民医院病房楼项目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市儿童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建设。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县(市)医院骨干医师、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骨干医师等人才培养工程。六要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场演出送基层”等文化下乡活动,完成山阳故城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做好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推进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七要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以体育惠民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和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做好省十二届运动会筹备工作,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八要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九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研究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规律,注重机制建设、注重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问题的食品企业十年内不准进入******市场。畅通信访渠道,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着力推进十大建设。项目是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主抓手,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2024年初步计划实施市重点项目460个,总投资240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531亿元,要确保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投资计划百分之百完成、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要强力推进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重点抓好“十大建设”,总投资825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256亿元。一是在铁路网方面重点抓好郑***城际铁路、******东站升级改造、月山车站改名******西站、郑太高铁******至晋城段前期等项目,总投资180.1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33亿元。郑***城际铁路******段完成投资30亿元、建设线路68.5公里,******东站升级改造完成投资3亿元。二是在公路网方面重点抓好***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武西高速武陟至云台山段、桃花峪黄河大桥、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及******黄河大桥等项目,总投资146.9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26.1亿元。开工建设***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完成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武西高速武陟至云台山段,完成投资6亿元;建成桃花峪黄河大桥,完成投资5亿元;建设环城快速通道并力争竣工通车,完成投资10.1亿元;迎宾路南延及******黄河大桥项目要有实质性进展。三是在能源网方面重点抓好******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龙源电厂、******东区热电机组和电网改造等项目,总投资130.2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25.64亿元。******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完成1台机组主厂房封顶,完成投资10亿元;龙源电厂完成1号机组主体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完成投资5亿元;******东区热电项目建成投运,完成投资10.4亿元;启动城区居民区电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400万元。四是在水利网方面重点抓好城市水系建设,总投资60.7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16.6亿元。主要建设引黄入***工程、东湖和灵泉湖两个水库、新河区域治理项目、大沙河治理项目等,春节前灵泉湖形成600亩水面,今年6月底前引黄入***工程通水。五是在生态网方面重点抓好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工程及北部山区生态恢复,总投资37.3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14.1亿元。投资12.4亿元,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工程安置房73.32万平方米,力争完成建设任务,为征迁创造条件;投资1.7亿元,全面完成北部山区生态恢复治理任务。六是在信息网方面重点抓好无线城市和智慧******建设,总投资10.1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8.8亿元。无线城市计划完成投资5.7亿元,主要建设数据交换中心、智能交通等;智慧******计划完成投资3.1亿元,主要建设智慧政务、智慧旅游、市民一卡通等,力争年内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七是在发展载体方面重点抓好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总投资240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120亿元。******新区至少开工建设4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或商贸项目,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四城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商贸或工业项目,新开工项目当年投资要完成50%以上。八是在教育事业方面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总投资6.7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4.2亿元。完成职教园区一期项目,争创省级示范性职教园区。九是在文化体育事业方面重点抓好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总投资13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7亿元。体育场建成,室外工程基本竣工,2024年4月份全部竣工。十是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重点抓好******海关及综合保税区,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4500万元。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建成******海关(马村)监管场所,******海关开关运行。

    四、以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抓住一次机遇引来一次发展,失去一次机遇落后一个年代,要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树立实干思想。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不是喊出来的。只有实干,工作才能落实;只有实干,目标才能实现。综观全省的发展,标兵越来越多、追兵越来越少,标兵越跑越远、追兵越追越近,我们必须警醒奋进,必须务实重干,必须提高效率,认认真真干好每一天,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靠实干推进工作,靠实绩赢得发展。

    (二)要弘扬实干精神。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题很多、压力很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起转型发展之责、担起为民服务之责,敢于直面矛盾、解决难题。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推动工作。

    (三)要创新实干方法。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把高涨的工作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大问题,抓具体、具体抓,统筹处理好各项工作。

    (四)要拉高实干标准。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所谓示范,就是在全省争先进、创一流,示范就是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各级各部门要瞄准全国全省一流的目标去努力,各项工作都要努力在全省争先进、创一流,出经验、做示范。

    (五)要健全实干机制。建立健全“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一班队伍、一本台帐、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一班队伍,即每一个重大建设项目有一班人负责。一本台帐,即每一个重大建设项目,都有工作推进计划。一周一例会,即每周一听取重大建设项目责任单位汇报,协调解决问题。一月一通报,即每月在新闻媒体上通报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一季一观摩,即每季度组织一次观摩活动,每次观摩每个县(市)区不看重复项目。一年一考核,即年底评出先进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做经验介绍,并给予奖励;评出落后单位,在新闻媒体上作检查,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单位班子成员下一不晋升职务;连续两年评为落后单位,调整或降职处理县(市)区或单位主要负责人。

    (六)要锤炼实干作风。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十个不搞”:不搞文山会海、不搞照本宣科、不搞走马观花、不搞迎送排场、不搞项目庆典、不搞宴请吃喝、不搞照顾出国、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弄虚作假、不搞特殊特权。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唯实、求实、务实、落实之风,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说了算、定了干,雷厉风行,即说即做,说到做到,务求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努力工作,狠抓落实,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去年以来,市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成果实现共享,全市经济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抓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深刻领会“五个新机遇”的新内涵,抓住用好“七个有利条件”,在“危”与“机”的考量中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要准确把握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化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精准把握宏观调控取向和力度、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继续打好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重点抓好“七项任务”,在“悟”与“践”的统一中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要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做到以稳应变,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升级和增添动能中积极进取,做到以进促稳,在“稳”与“进”的统筹中保持定力、积极进取。

    做好今年全市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突出抓好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要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二要坚持扩大投资和升级消费“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不断夯实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把市场优势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不断挖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需潜力。三要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做优“一核”、壮大“两翼”、统筹“三区”,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部基础。四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抓好国家赋予的重大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更大突破,不断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五要着力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通道优化经济区位、以大招商集聚发展资源、以大平台筑牢开放支撑、以大合作促进互利共赢,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活力。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打好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要求,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持续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本领,全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xx不折不扣落地落实,确保全市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关键在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传达学习,全面把握中央、省委、市委各项新部署新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今年经济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带头把心思集中在谋事上、把本领体现在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成事上,带头树立战略思维系统谋划抓落实、保持恒心定力持之以恒抓落实、强化改革创新善作善成抓落实、勇于担当担责攻坚克难抓落实、弘扬严实作风苦干实干抓落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召和带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实干、埋头苦干,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
    衡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上)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共五篇]
    2024年人防工程建设开发工作总结(共五篇)
    学会与群众说话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前提[最终定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