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工作计划 租赁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高考地理必考的综合题答题模式[样例5]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红尘浅笑 时间:2024-05-24 12:08:19

    第一篇:高考地理必考的综合题答题模式

    距离高考的时间越发接近,相信考生们也越发紧张。也不知道地理这门科目考生们复习的怎么样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必考的综合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三、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

    8、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第二篇: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锦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锦

    遂宁市大英中学:代天伟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 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定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五、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六、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十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

    十八、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十九、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3)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十、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1)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2)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

    (3)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4)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线穿越喀斯特地貌区;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第三篇:2024年地理高考综合题答题模式终极简约版

    高2024级地理高考综合题高二重要答题模式

    一、审题

    一般地按“宾语”可将地理综合题题型归纳为:

    (1)原因、成因(自然、人为)(2)条件(有利、不利)(3)影响(正面、负面)

    (4)区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

    二、审“关键词”

    关键词往往是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因此识记区别一些常见的地理概念非常重要

    1、天气系统:气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2、气压系统:(气压状况)高压和低压;(气流状况)气旋和反气旋

    3、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4、气压场:低压中心、高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

    5、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6、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7、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8、地形类型:①平原(低于200米,平坦)②丘陵(200~500,起伏和缓)③高原(大于500米,中部平坦,边缘陡峭)④山地(大于500注,起伏大)⑤盆地(中间高,四周低)

    9、地形区:指具体以地形为指标划分的区域,如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横断山脉等。

    10、河流补给形式:①雨水补给(外流河)②积雪融水(东北、中高纬---春汛)

    ③冰雪融水补给(内流河)④地下水(量少、稳定)⑤湖泊水(源头,中游湖泊起调蓄作用)

    1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沼泽、滩涂,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等。

    12、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1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

    14、气象灾害:主要热带气旋(台风)、寒潮、干旱、沙尘暴(风沙天气)、春旱、伏旱、低温霜冻等

    15、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

    16、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农(种植业)、林、牧、副、渔

    17、农业结构:农(种植业)、林、牧、副、渔所占的比重

    18、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城郊农业、混合农业(基塘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

    19、作物类型:粮食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玉米、薯类、高粱等)

    经济作物--糖料(甘蔗和甜菜)、油料(花生和油菜)、棉花、饮料(茶)、水果等

    20、工业部门:具体的名称(如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

    21、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河运和海运)、管道

    22、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森林草原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三、答题关键:确定模式(以下为常见的答题模式)

    1、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该地以。。地形为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主要地形区分布(如果有多种地形)(2)、地势(高低变化趋势)(3)、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4)、海拔高度;(5)、重要地貌特征

    2、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季节)。

    (2)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 1

    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3)洋流(4)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较短时间影响气温)

    (5)植被(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7)距冬季风的远近(8)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4、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主要取决于降水特征、补给类型、河流面积大小、支流多少及形状)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取决于最冷月的温度)

    (4).水位变化: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有关

    5、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8.河床剖面形态

    6、影响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例:我国西北地区>

    7、气候、天气的特征分析

    气候:气候类型名称;气温高低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降水总量及变化(年变化和年际变化);天气:阴晴、气温及温差(日变化)、气压高低及变化、降水、风力及风向

    8、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交通;工农业基础;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③历史(沿海殖民地)

    9、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地价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历史;政策

    10、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2土壤3.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热组合等

    4.水源(灌溉水源:河流、冰雪融水等):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7.历史

    11、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4.流域面积、支流、河网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1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3、某地区缺水(干旱)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如华北)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14、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15、水库(湖泊)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5.具有发电价值(湖泊除外)6.具有灌溉功能7.提高航运价值

    16、河流的利用方向

    发电、工农业生活用水、航运、养殖、旅游等

    17、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含交通位置)

    18、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地形、气侯、土壤、水(河流主要特征)、植被类型、主要资源和灾害

    19、交通地理位置重要性描述(海峡、运河、铁路枢纽、港口、车站等)

    一般语言:连接。。,沟通。。,是。。的重要。。(如:马六甲、鹿特丹、武汉等)

    20、等温线走向特征分析

    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1、地理事物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哪多哪少,沿。。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由哪里向哪里。。)时间分布(何时多、何时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22、主要问题地理的成因(重点)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西南山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表坡度大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鼠害;蝗害。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沙尘暴现象(与荒漠化相近)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时间:春季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多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我国地震:分布: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我国多地震的原因: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滑坡、泥石流:分布:主要在西南

    成因:自然原因:

    1、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

    2、地质结构不稳定

    3、降水集中,多暴雨(泥石流);人为原因:

    1、植被的破坏;

    2、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23、种植业特征

    1、农作物种类

    2、土地利用类型(旱地、水田)

    3、熟制

    4、农业地域类型

    5、单位面积产量等

    24、判断地形地势的一般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特征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第四篇: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

    综合题答题过程:

    (1)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像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备用。

    (2)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3)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4)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解题策略:先做选做题,因为难度相对较小,尽量不失分。

    审题第一,千万要有耐心将所提供的材料、文字、图表等认真完整浏览,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

    1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语言表达时要落实四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必答点和选答点)。

    第五篇:高考地理综合题目的答题技巧

    我们在高考前夕,首先就是要把各科的基础知识都复习好,然后再去一步步的深入。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需要掌握的就是一些重要的做题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综合题目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综合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常见综合题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一道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题目中心词是“ 水能开发 ”;条件限制词是 “ 图示小区域 ”“ 有利 ”;内容回答词是 “ 因素 ”;解答方式词是 “ 扼要说明 ”。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 “ 眼高手低 ”“ 茶壶里 的饺子倒不出 ”的情况。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回答时理 清思路,分清层次,清楚地将内容表达出来。

    (二)、非选择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非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地理事物的识记存在不足。如甘肃写成甘苏,地 垒写成地磊等。

    2.词不达意,口语味浓: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 “ 投资大 ” 说成 “ 花 钱多 ”,“ 自北向南 ” 说成“ 由上往下 ”等;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正好相反,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是极端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态度的严重错误。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有些学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清晰的思维顺序。

    高考地理常见问题及复习方法技巧

    (一)复习要求:地图知识是学习地理的最基础知识,在各种地理考试中,地理问题的设计离不开相应的地图作背景,因此,认识地图,正确、全面的判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1.熟练运用地图基础知识,识读地图,并具有一定的图文转化能力(把图像信息通过文字加以表达或根据文字资料绘画相关图像)。

    2.掌握主要地形图像类型的结构特点和判读方法,训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要求学生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征。能够结合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常见问题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1.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表示方法,了解常用图例、注记。

    经纬网图是各种地图特别是区域图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地理区域时,首先应该先熟悉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这样才能分析判断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在各种考试当中经常以基本的经纬网示意图作为命题的背景进行综合考查。

    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做大过程中遍存在重解题,轻审题的现象。由于综合题往往图文材料篇幅很长,而问题篇幅较短造成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匆匆浏览题目便急于下笔,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

    (二)答案要全面

    答题时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点,避免失分。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答题要做到完整不漏点,能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作答时看清该题所附的分值。

    (三)注意答题规范,踩点作答,条理清晰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组织答案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答题要严谨,杜绝口语化。作答针对性要强,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如2024年广东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第40题第(4)小题“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卡早,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可以如下作答:

    针对过度开垦,应:退耕还草;控制人口增长。

    针对过度放牧,应: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实行轮牧、舍饲养殖;

    针对连年干旱(降水少),应: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针对植被破坏,应: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另外,还可以回答: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法律法规。



    推荐阅读:
    高考地理必考的综合题答题模式[样例5]
    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中学生(五篇材料)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集锦[精选合集]
    成功高二作文(五篇材料)
    牛年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2024(五篇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