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招标合同 集体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中考语文冲刺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雨雪飘飘 时间:2024-06-11 16:00:3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中考语文冲刺

    现代文阅读的一般做题规律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高考现代文语段有时直接考查考生对文章层次脉络的把握,有时不直接从这方面去设题,但是无论解答什么问题之前,有了对文章这一“竹”的内在依据的了解,解答也就势如破竹了。

    3.检索范围 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 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 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4.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5、排比

    排比的主要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6.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7.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8.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技巧篇

    掌握一定的技巧有助于快速解题,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由言及境的开掘

    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句子本身,而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二)由事及义的联想

    这个“事”就是与语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要理解文义就需要这样的事实。而文章本身又常常没有提供这样的事实,所以,要么在文章之外提供若干参考的材料,要么就要读者自己去查书、去问人,或在自己的知识积累中去提取有关的背景材料。从命题情况看,也有这样两种情形,一是命题者在文章之外另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或注解;一是命题者不给你参考材料,不加注解,而这一般是命题者以为考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就不再给出,要求我们自己去理解,这实际上是利用文外信息,去达到理解语句的目的。因此,不管哪一种都需要我们去联想储备的背景知识,去关注提供给你的有关之“事”,从而读解出文句的丰富信息。

    (三)由景及情的揣摩

    我们知道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四)由情及旨地体味

    一篇散文它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溢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这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题过程中通过对散文情感的体味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人忽视,在高考中这种题目也屡有出现。因此,需得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五)由法及文的分析

    从散文阅读来看,对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运用的考查从没放松过,这实际上是考查文章表达手法、表达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文章方法技巧的分析去体味文章的意境,领会文章的主旨。这种题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所在句的内含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对这种题型只要把握住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从字面意思的理解入手,联系上下语句和全文的情感主调,自然能较容易的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 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不超过20个字)

    2.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3.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解析:做第一问,要注意“精神的天空”中的“精神”和“天空”这两个词,“精神”表现与物质欲望的对立,由此出发就能得到答案。第二问,则要注意“期望”,这就应从现实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作者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入手。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

    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

    E. “低处的池塘”和“高处的白云”在文中是一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借它们含蓄地 表达了对两种不同境界的理解。

    读者节选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经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24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 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底,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②段画线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其目的是为了具体说

    3、从③段中看出,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4、第③段“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一句中的“近”能否删去?为什么?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wù),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通读整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课文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文意。

    课文里找出哪些句子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规模之大?哪些句子写出了宫女之多,珍宝之多?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奢侈?哪些是作者发表的议论?

    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四个“后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如何解释?

    小结:作者杜牧借阿房宫的兴亡,给我们提出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样的精辟历史教训,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又达到了规劝当朝统治者的目的。做为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第二篇:2024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材料

    2024中考语文冲刺复习材料

    2024年中考作文预测:中国梦

    预测的“风向标”以XX省为主。XX省的作文题向来比较朴实,不会出那些“升起心中的太阳”之类的“坑爹”题目,孩子们一般不会写跑题。有的地方,如京津地区的中考作文,沾染着议论文的色彩,这两个地区的家长,要适当地叮嘱孩子稍微倾向一下议论文。《我的中国梦》、《梦中的XXXX》

    推荐理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点名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梦想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考生写中国梦,不要写得大而广,抓住自己梦想的一个内容,就行了。例如:住房、诚信、环保、平安、医疗等,围绕一个主题,写记叙文,感悟中国梦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写这类东西,尽量不要做愤青,不要骂政府和国家,不要写“遍地贪官”,以免走

    2024中考优秀作文写作八大要点

    中考时要想在语文学科拿高分,把握作文很关键。虽然中考已经临近,但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还是束手无策,写好一篇作文考生到底需要把握哪些方面。

    作文题目要审清

    “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审题,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审题要审清题目的内容和范围及中心和人称,领会题目中的象征义和比喻义,并要明确题目对文体有的要求等。”

    在作文题目中,决定作文中心立意点的词语称为主题词,研读题目,找出主题词,进而挖掘主题词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尤为关键。“如题目《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作文题中的主题词是„青橄榄‟,青橄榄的特点是先酸涩后甘甜,就如同我们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方能采摘到的成功果实,推敲出这一点,文章的中心立意点恐怕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审题到这里,远没有结束,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探究题目中的„我‟、„也‟、„一枚‟等词语的作用。„我‟,说明文章该以第一人称写,写自己的经历,„一枚‟,说明只要写一次收获。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思想内容要深刻

    在作文的思想内容上,不外乎“真、细、活”三个字。具体来说,“真”,就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细”,就是把主要的情节一定要写得细致:“活”,就是要在节骨眼上用一两句话传

    冲刺2024年中考所用资料 1

    神。

    如何做到这三点要求呢?“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有一类作文题目十分宽泛,可写的材料很多,写这类题目要善于缩小,把众多材料浓缩到一点,找准切人点,还要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加上适当的限制或设置副标题,这些都是写好大题目的好方法。”而“小中见大”是指题目小而具体要写出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比如《今日家事》就应从一件家庭琐事反映社会变革的重大主题。

    编写之前要提纲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连贯全文。“不需要细写,只需要画个层次即可,比如:一。(1-2段)……二。(3-7段),最后一点是在提纲上标志文章的详略安排。”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求。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编写提纲没有固定格式。

    文章标题要漂亮

    “题好一半文”,标题应在作文之初就开始认真考虑,并且下工夫琢磨,好标题的首要条件是:切旨,标题要吃透材料精神,反映其主旨。切体,拟题要合乎体裁。在此基础上,标题还要炼新求美求趣。可巧引流行歌曲,可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可套用流行语,可引用电影名、名句或成语,还可采用散文化或诗化语言。

    附2024中考语文冲刺资料

    一.词语积累

    1、眼花缭乱

    2、备界人士

    3、不胫而走

    4、既往不咎

    5、前倨后恭

    6、工程竣工

    7、众目睽睽

    8、可做蓝本

    9、字迹潦草

    10、再接再厉

    11、励精图治

    12、轻歌曼舞

    13、漫不经心

    14、满山漫野

    15、行将没落

    16、碑帖临摹

    17、牟取暴利

    18、开源节流

    19、直截了当

    20、流连忘返

    21、伶牙俐齿

    22、弱不禁风

    23、跌落陷阱

    24、事过境迁

    25、笑容可掬

    26、老奸巨猾

    27、声色俱厉

    28、同仇敌忾

    29、功亏一篑 30、陈词滥调

    【中考链接】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赏读这篇美文,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

    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适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C.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今年“六一”儿童节,初一年级的同学在学校举行的“告别童年”歌咏比赛中,个个龙腾虎跃。

    3.A(A、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B、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D、龙腾虎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二.名句积累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子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司马迁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肖凌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诸葛亮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杜甫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世,青莲居士滴仙人。——李白

    酌花间酒,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白居易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载文章四大家。(——上联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下联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青照古今。——文天祥

    写鬼写人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三.吟诗诵词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鉴赏关键点】感时伤春,忧国思家;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眷恋家人的情怀。

    【名句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偶,拟人,诗人睹物伤怀,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落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自己对国都沦陷和思念亲人的忧伤愁苦之情八上

    【中考链接】

    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4分)

    7、(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2分,每点1分。)(2)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2分)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2分。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句不得分。)

    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人望到的景象是: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答: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2024年湖北省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一)古诗赏析(4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一)(4分)11.国破或:破(2分)12.C(2分)

    2024年辽宁省本溪市

    9.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9.A计2分。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

    (一)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3.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答:

    12.忧国思家之情(2分)

    13.“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答出两点即给满分)(3分)

    四.写作素材

    寂寞·孤独

    1.闷热的天,蝉儿耐不住寂寞地不停在鸣叫,我孤单一人,寂静的身旁没有一个知音,想疯狂地听摇滚乐,听歇斯底里的歌声,那只为逃避无人的世界里那浓烈的孤单气息。一个人

    是清冷,两个人便是精彩,于是,莫名的冲动让我格外想念旧日的好友,怀念过去的日子,尽管不够现实的遐想追回不了曾经一切,但却希望思绪可以飞扬于闭上双目后的世界中,印有微笑,印有舞动的身姿,翩翩起舞„„

    2.有些冷,有些凉,心中有些无奈,我一个人走在黑夜中,有些颤抖,身体瑟缩着,新也在抖动着,我看不清前方的路,何去何从,感觉迷茫,胸口有些闷,我环视了一下周围,无人的街头显得冷清,感到整个世界都要将我放弃。脚步彷徨之间,泪早已滴下„„

    3.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有些空虚,有些凄凉。坐在星空下,抬头仰望美丽天空,感觉真实却由虚幻,闪闪烁烁,似乎看来还有些跳动。美的一切总在瞬间,如同“海市蜃楼”般,也只是刹那间的一闪而过,当天空变得明亮,而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

    4.听,是谁的琴声,如此凄凉,低调的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音低调得略微有些抖动,听起来似乎心也有些抖动,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闷气息,是否已凝结在这空气中„„

    第三篇:语文中考冲刺计划

    解留初中语文中考冲刺计划 5月20号:语文模拟试题一练习讲评

    21号:文言文知识要点复习

    22号:诗歌名句复习

    23号:语文模拟试题二练习讲评

    24号:说明文知识归类复习25、26号:双休作业模拟试题三

    27号:讲评模拟三

    28号:记叙文知识归类复习

    29号:模拟试题四讲评

    30号:模拟考试五练习

    31号:模拟考试五讲评

    6月1、2号:双休作业模拟试题六

    3号:讲评双休作业模拟试题六

    4号:议论文知识归类复习

    5号:回扣课本,重点是课本古诗文的背诵

    6号:回扣课本,重点是字音字形。

    7号:对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8、9号:双休中考打靶试题一套;

    10号:对中考打靶试题检查讲评,强调中考注意事项迎接中考。

    第四篇:中考语文冲刺2

    中考冲刺2:语言运用综合检测

    复习要点

    语言的运用是中考试题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近几年,相关的题型灵活多变,所占的分值也有增加的趋势。虽然该考点所考查的内容,重在平时的积累,但是了解考查的题型,掌握做题的方法,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该考点的复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真题检测

    1.(2024 山东青岛)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

    紧张的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开始后,语文陈老师对我们加强了写作的指导与训练。在今天上午的作文讲评课上,他把刘华同学的作文《今天又是星期天》推荐给大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李丽同学站起来说:“刘华同学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表达有创意,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具体来说,画线句子是个病句,问题就在“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上,只要修改好此处就可。

    【参考答案】①刘华同学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表达有创意,层次清晰,语句通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②刘华同学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表达有创意,语句通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③刘华同学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表达有创意,层次清晰,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2024 江西南昌)概括下面语段内容。(不超过15个字)

    对于胸怀大志的创业者,世博会的滋养和熏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18岁的诺贝尔参观了1851年伦敦世博会,对科学的向往压倒了对文学的迷恋;布鲁秦尔和鲁赛尔就是在185 1年伦敦世博会上结识后,敲定了建造“大东方”号巨轮的方案;从斯德哥尔摩赶到费城参加1876年世博会的安德鲁受到美国飞行家怀斯的启蒙,成了瑞典热气球航行的先驱;幼年的福特因随父亲参加1876年费城世博会而爱上机械,1893年他专程奔赴芝加哥世博会并见到戴姆勒的汽车后,激发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灵感。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将一段话的内容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既要把握原义,又要做到语言简练。注意提干信息:不超过15个字。

    【答案】世博会改变了创业者的人生轨迹。

    3.(2024 江西南昌)将下列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注意句子的连贯)

    ①流行音乐是广为流传的音乐。

    ②流行音乐是容易唱奏的音乐。

    ③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音乐。

    组成的长句:

    【解析】一道比较简单的句子连贯题。将每句主干,或者说是共同的部分提炼出来,然后将定语填充进去就可,要注意定语先后顺序。

    【答案】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容易唱奏的、广为流传的音乐。

    4.(2024 山东青岛)请模拟下面设问的形式,并以“生命”为比喻的本体,写一段对生命认识与感悟的文字。(要求:简明、有文采)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人海;生命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恒的。

    【解析】考查的是句子仿写。做好仿写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句子内部之间的关系,要掌握以下几种句子关系。

    ①并列关系:空气无状,可是尘埃浮动,地气上升,我们可以目击它的形态;时间无痕,可是日出日落,四季更迭,我们可以捕捉它的踪迹。

    ②对偶关系: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③对比关系: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告诉人民曙光就在前头。

    ④设问关系:感激的真谛是什么?感激是春天里的和风细雨,催开了蕴涵希望的蓓蕾;感激是夏日里的一声惊雷,撕开了遮蔽心田的阴霾;感激是秋日里的丰硕果实,映照着我们丰收的笑脸;感激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化解这我们人生的严寒。

    ⑤假设关系: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柔柔暖暖的阳光;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晶晶莹莹的露珠;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方湛湛蓝蓝的天空。

    ⑥排比关系: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激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

    【答案示例】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等待我们去精心描绘;生命像一曲美妙的乐章,需要我们去用心演奏„„生命是美好的,是多姿多彩的。

    5.(2024 福建福州)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

    (2)三个人对花的态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针对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生观加以点评。(100字左右)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情境表达是否得体,也有语言表达的考查。第一问抓住“乐观主义者”的字样,应该表达出看到花或者花的重要。第二问是对三种人的三种不同态度评说,表达你对这三种言论的态度。

    【答案示例】(1)①应该说刺中有花②虽然有刺,但花很美(意思对即可)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①生活总会出一些难题,要人选择,要人解决。甘于平庸、陷于麻木的人,总是听任命运的摆布;悲观的人,总是患得患失,缺少斗争的勇气;只有乐观的人,能挑战不该害怕的,害怕应该害怕的,成为真正的勇者和智者。

    ②悲观的人生态度是不健康的。悲观的人,看不到娇艳的花朵,只看到扎人的花刺;无视美丽,却放大了丑陋;不憧憬美好的未来,止步于眼前的挫折。悲观的人,只哀叹生命中的风霜雨雪,想不到拨开云雾,终见万丈阳光!

    模拟自测

    阅读《读书真好》,完成后面1~7题。

    小时候,听爷爷说,开卷有益,要多读书。听到这句话,我 不明不白地点了点头。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开卷有益”就是打开书就有益。这时我才懂爷爷当年说那句的用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大部分从书中来。在当今社会,没有丰富知识的人,很难有“出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凭着自己的一点家产、胆量和“小聪明”富裕起来了,成为“暴发户”,但到了今天又一个个都衰败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也只能够“暴发”一时。而当时一些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在那时仍过着清贫的日子,但在需要文化知识的今天,那些过着清贫日子的知识分子却富了起来,且比那些“暴发户”富得长久。这又是为什么?只因为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还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而那些没文化的“暴发户”只能被现代社会所唾弃。

    读书能使人知道什么是真善美,能使人懂得做人的一些道理,能使人道德品质高尚。

    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总能被世人所尊敬。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到最美的情感,获得最大的快乐。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创造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那些不读书的人什么都得不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清贫的。读“坏书”的人可能导致道德品质败坏,危害社会,为世人所不齿。

    读书带来的好处无穷无尽。我们青少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武装自己,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注:本文系武汉市中考考作文)

    1.本文引号的运用较为混乱,请举出不应使用引号的两例。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有误,请修改。

    “不明不白”改为 __________,“唾弃”改为__________。

    3.第二段划横线的句子,语言不精练,至少有四处可以删除。请按顺序指出可以删除的四处。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4.下面句子表意有缺陷,请修改。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开卷有益”就是打开书就有益。

    5.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有离题之嫌,为使其与前文一致,请在这句之前补写一句话。

    6.除了材料陈旧之外,第二段选材还存在什么问题?请简析理由。

    7.文章主体部分的两块内容缺乏衔接,请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拟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8.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假如中考之后,你的父母买了 28日的车票,准备带你去上海看望爷爷、奶奶。这时,你却接到通知,29日班长将组织全班同学聚会,并邀请班主任王老师参加。你思考再三,不得不放弃这次聚会。

    (1)给你的班主任王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请将短信内容写在下面。

    短信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班长打个电话,你会说些什么?

    电话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美国莱特兄弟于 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 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 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像“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①把以上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0字)

    ②世界和平女神像的造型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11.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 ______________;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______________。

    ②按照例句的思路及句式特点将横线上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 ______________;

    ③仿照例句,以“朋友”为话题,从“成功∕失败”,“顺境∕逆境”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写句子。

    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

    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选一事物,仿照例句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室的前面有块黑板,不,那并不是块黑板,而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例句:没有阳光的普照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的丰登。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名著内容仿写句子

    名著是美的:《名人传》美在它对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美;《 _________________》美在_________________。鲁智深美在他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孙悟空美在他_________________。

    15.感激的真谛是什么?感激是春天里的和风细雨,催开了蕴涵希望的蓓蕾;感激是夏日里的一声惊雷,撕开了遮蔽心田的阴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柔柔暖暖的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组成排比句。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 ____的细雨,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的阳光,_________________。有了谅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8.请以“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字数、句意保持不变。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任选一道完成)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21.仔细揣摩下面两段文字,按照其内容和形式再仿写一段话。

    如果你能使一朵鲜花快乐,请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请不把生活的污秽随意践踏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铿锵的步伐,但决挡不住你的万丈豪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启航,就会体会到跋涉的快乐。

    参考答案

    1.“出路”、“小聪明”、“坏书”,答其中之二即可。

    2.似懂非懂(或“懵懵懂懂”);遗弃(或“淘汰”)

    3.“有文化的”、“在那 时”、“过着清贫日子的”,此三处必答;“需要文化知识的”、“比那些‘暴发户'”,此二处可选答。

    4.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开卷有益”是指多读书会有好处。(应扣住“开卷有益”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题目修改。)

    5.当然,读书也应该有所选择。(只要能衔接上下文,克服最后一句离题的毛病,即可。)

    6.没有围绕中心,扣住题目选取材料。本段所选材料只能说明文化知识使人致富的道理,这与“读书真好”这一主题还有一定的距离。

    7.读书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或“读书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还能创造精神财富。”)

    8.(1)王老师,很遗憾,因去上海我不能参加此次聚会,好在后会有期,我会回来后再去看您。(2)班长,对不起,我要去上海看望爷爷、奶奶,不能参加聚会,拜托你代我向老师、同学解释一下。谢谢,再见。

    9.行动重于语言

    10.①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在法国揭幕。②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

    11.正方: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12.①答案示例:燃烧、搏击

    ②答案示例: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并不是粉笔屑,而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③答案示例: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暗。

    ④答案示例: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

    13.没有风雨的洗礼就没有彩虹的绚丽;没有礁石的阻碍就没有浪花的飞溅。

    14.《繁星 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真、自然的赞美,勇敢、正义、富有反抗精神。

    15.感激是秋日里的丰硕果实,映照着我们丰收的笑脸;感激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化解这我们人生的严寒。

    16.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晶晶莹莹的露珠;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方湛湛蓝蓝的天空。

    17.它是一场温柔的细雨,能洗去沉在心底的灰尘;它是一米灿烂的阳光,能融化积在心头的薄冰。

    18.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

    19.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20.①茫茫人海觅知音 ②南极是地球最后净土

    21.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请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去一抹新绿。

    22.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23.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暴,突来的风暴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躯体,但决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

    第五篇: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中考当中,除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考查,还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作为中考语文当中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成语俗语涵义,以及古诗词与文言文的默写,此部分内容满分为30分,占中考总成绩的四分之一。但是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是,此部分内容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在复习中,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基础知识部分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量比较大,要求掌握780个词语,200个成语,20个俗语,以及31篇古诗词和24篇文言文;二是中考当中的考查比较细微,重视具体字词涵义,以及不同语境当中的运用;三是此部分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识记。

    那么这些大量的基础知识,怎样去进行复习呢,在此我们给出以下复习建议和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梳理汇总。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通过这样的复习,就能对数量较大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一个扎实牢固的掌握,为了避免遗忘,要进行多轮巩固,第一遍全面复习,第二遍重点复习不知道含义和理解有误的,这样一遍一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部分,保证中考当中30分的基础知识不失分,再去通过后面的阅读和作文,挑战高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固定,题型也比较稳定,只要平时用心,注意积累,就能够拿到,得分不难,丢分极其可惜,不仅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冲刺
    《逆光飞翔》影评
    自立自强演讲稿
    第三单元 第5课 课节训练
    颁发任命书大会讲话(含5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