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党思想汇报 施工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公文写作中排比手法的运用(含5篇)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七色彩虹 时间:2024-06-26 21:41:0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公文写作中排比手法的运用

    一、关于排比的认识

    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提挈语)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的修辞格式。

    特点:

    1、提挈语: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词语,一般称之为“提挈语”。

    2、显性排比:显性排比就是指有提挈语的排比。通过提挈语强调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给人以突出鲜明的印象。如:

    (1)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方针。(提挈语“尊重”出现在短语开头,给人印象深刻)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决不”放在分句中间,铿锵有力地表达了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决心)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的宝贵经验。(用十个短语组成的排比总结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提挈语“结合起来”用于句末,强化了读者的记忆,加深了读者对这些宝贵经验的印象。)

    3、隐性排比:是一种无提挈语而只是具有相似语法结构的语句的排比。这种排比不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也不特别强调某种意思或加强某种语气,而是追求一种全面、充分、酣畅淋漓的表达效果。这些排比结构相似,语气一致,节奏感强,读来颇具气势。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xx是xx结构)

    2、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字短语结构)

    3、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动宾结构)

    4、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动宾结构)

    作用:排比是公文中运用得最多的辞格,其结构能清晰地表达思想,加强语势,酣畅淋漓地抒发感情,阐明观点,给人至深印象。

    1、增强语势。表达强烈,流畅和谐,印象深刻。

    例如: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展现层次。标题运用,理顺逻辑,表达清晰。

    例如:

    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着力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

    要加强制度建设制约,努力构建“不能为”的防范机制

    要加大惩处腐败力度,进一步强化“不敢为”的惩治机制

    要切实保障工资待遇,积极探索“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如果标题全部仅仅采用前面的半个分句,那么标题就显得很平淡、俗套,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加上四个“不……为的……机制”这样的一组排比句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再例如:

    加强学习,提升科学发展的认知能力。

    解放思想,提升科学发展的创新能力。

    注重实践,提升科学发展的执行能力。

    直指“三个能力”,信息写作中小标题运用。

    3、印象深刻。对仗工整,相互映衬,清晰美观,便于领会。

    例如:

    目前,尤其要警惕四种畸形发展的现象:一是虚拟式的增长。就是把发展进步体现在会议讲话和总结材料的空话套话里,如随意的统计、言过其实的评价、盆景式的试点,总是讲月月有进步、年年有提高,但真实的发展状况并非如此,也难以验证;单位不出事党委就能评先进,一旦出了事,回头看又全是教训,等等。二是破坏式的“创新”。就是不讲科学,抛开科学依据讲所谓创新,抛开法规制度讲所谓创新,抛开质量效益讲所谓创新,实质是不惜代价制造“政绩”。三是象征式的领导。就是把讲话等于重视,开会等于行动,下工作组等于深入,表态等于落实,一切无非为了表明领导存在,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领导讲了什么可以不记得,落实不了也不必追究责任,只求做过,不求做好。四是模糊式的责权。就是不按级负责、按职负责,经常是大官讲小话、小官讲大话,大官抓小事、小官不想事,上面不放心、下面不用心,布置任务脱离实际、一厢情愿,等等。这种状态不改变,科学发展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注意的问题

    1、改进文风与运用排比不相矛盾。“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文风,并不是说公文不需要文采,也不是说公文写得越通俗就越好。改进文风,是指避免空话、套话、废话,力求短小精悍。既能做到语言朴实,又不失文采。越是富有文采的公文,越是能够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例如,某机关在提出工作要求时强调:“法律上不欠账,政策上不欠账,经济上不欠账,感情上不欠账”。

    2、排比的运用必须以内容的需要为前提。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刻意地运用排比句式,造成语义上的重复,以致因词害义。在列举现象、列举成绩、列举问题、提出要求等内容时,可以使用排比; 在不需要使用排比的时候,就不必一味地追求外在的形式,避免给人留下玩弄文字游戏的嫌疑。

    例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学习的表率。”模范、榜样、楷模、表率四个词意思相近,刻意构成排比实无多大意义。

    3、排比的运用以表述准确为根本。不能为了追求表现手法上的新奇,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地运用排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词要准。排比表述的对象词义要准确,要尽可能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二是层次要清。排比表述的对象必须是同一层面或同一类型的问题,辈分要一致,既不能“上下跨代”,也不能交叉重叠,更不能把几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生硬拼凑在一起。

    例六:某部门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文章,其主要观点如下:

    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解决机关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

    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是解决机关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

    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这是解决机关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进一步加强领导机关作风建设,发扬民主,顾全大局,这是解决机关作风建设的关键问题。

    进一步加强生活作风建设,情趣健康,追求高尚,这是解决机关作风建设的现实问题。

    三、排比的运用

    积累大量的排比句是运用好排比的基本前提,积累过程中要注意:一是要分类整理。按照内容、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研究起构成和用法。二是要灵活运用。积累的目的是灵活运用到公文写作中,积累时不应只记录提挈语部分,应以语意完整的句子为单位。三是要及时更新。学习上级印发的文件、领导讲话稿的过程中,要实时积累更新。诸如习总书记讲话、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等。

    (一)逻辑关系分类

    1、并列式: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典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2、递进式: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邓小平同志制定方针政策和做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二)要素构成分类

    1、短语排比:

    (1)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2)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3)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

    (5)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6)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7)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学习他特别能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特别能战斗的勇于攻坚精神,特别能攻关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别能奉献的无私奉献精神。

    2、句子排比:

    (1)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递进句排比)

    (2)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五项基本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并列句排比)

    (3)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 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合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转折句排比)

    3、句群排比:

    壮大了世界进步力量,有力冲击了旧殖民体系,推动了殖民地附属国争取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广泛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人民觉醒,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持久影响;促进了联合国的成立,推动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家关系基本准则,形成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新机制,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篇: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读课文 学写作

    宜章三中

    黄武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写法的特点;

    2.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重点难点:

    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学习步骤:

    一、作文指导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升华主题。

    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文章从头至尾都在渲染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压抑的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海燕”却在“自由的高傲的飞翔”。更有“海鸥|“海鸭”“企鹅”的胆怯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海燕”勇敢、乐观、自信的特点和不惧暴风雨的万丈豪情。这样人们自然而然会由海燕的这些特点联想到同样勇敢、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于是,通过象征的手法,就把对海燕的赞美变成了对无产阶级战士不惧风暴的乐观与豪情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提升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二)含蓄现美。

    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者用意不在鸽子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和平的意义。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象征手法呢?

    一种情况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鲁迅的《雪》,作者以雪树为象征,通过将南国的雪与北国的雪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北国的雪孤独而执着的特点,深刻的阐述了作者对革命的理解与坚守。文章深入浅出,寄意深远。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这是鲁迅有意识地“听将令”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文构思技巧中的象征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能使你的文章意味深长。那运用象征有哪些要求呢?

    (一)立意要明确。有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二)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高尔基正是着力描绘海燕的动作、声音,通过环境的正面渲染与海鸥、海鸭、企鹅的侧面衬托塑造了海燕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形象。

    (三)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正是由于对海燕“勇敢”“高傲”的描绘,以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热情呼唤,这些恰是生活中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真实写照,因此海燕与无产阶级战士这二者便产生了契机,海燕才象征了勇敢乐观无所畏惧的无产阶级战士,尤其象征了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万丈豪情。

    二、学写象征类作文。

    1、明确本义、象征义

    2、拓展思路

    方法:联想、想象

    角度:自 然 界——有形

    人类社会(阅读实践)——无形

    三、以“赞

    ”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作文,500字以上。

    第三篇:请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

    请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

    《记难忘的一件事》

    上一周,我整个一星期都郁郁寡欢,那次落选让我伤心欲“绝”。

    事情发生在上周二。那天的晨会课,班主任提出了我近期最为关注的事情——班长的候选事宜。当老师问起“谁想去竞选?”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接着是激动人心的投票,对于与我一起竞选的另外两位同学,我认为我的胜出没什么问题。可我高估自己了,我输了,她赢了。我十分钟沉默。呆呆地坐着,静静地想着,苦苦地忍着„„ 接下来,那班长候选的板报、广播,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我的心„„

    上面的片段是倒叙的一种类型,先写出结局,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1、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

    【举例】今天早晨,在水东街上,一位初中生正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迅速地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品读】例文的叙述之所以说精彩,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小作者把这一精彩的部分放在作文开头,自然引出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

    2、可以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叙述事件的过程。

    【举例】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品读】“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是事件的结果,小作者把这个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很自然地引出对这枚胸针由来的一段往事的回忆。

    3、可以把整个事件中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叙述。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夹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品读】小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以骑三轮车为职业的妈妈每天起早摸黑地对家庭的付出,表现母爱的伟大。例文中妈妈修三轮车的片段无疑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部分,小作者把这样的部分提到了文章的开头进行叙述、描写,顺里成章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4、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

    如:以上例文,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等的事件的起点。

    第四篇: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但中学阶段只需要掌握常见的几种,其它较少见的了解就可以了。以下几种大家应该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高中阶段应了解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另外还有不少,譬如渲染、动静、创设意境、用典等。由于分类众多,笔者未作深入研究,不敢妄说,仅就常见的说一下

    博喻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借代

    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夸张

    1、夸大;言过其实。

    2、修辞手法,指为了启发听者或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如“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3、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对偶

    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另外,在数学当中,还有对偶空间。

    比拟

    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排比

    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 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设问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

    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冰心的著作:《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巴金《真话集·“小街”》:“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想像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对比

    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

    例子

    1.现在的学生对读书的态度差别很大。有的学生,认识明确,目标清楚,学习努力,成绩优良; 有的学生,认识模糊,没有目标,学习没劲,成绩很差。

    2.我是一个是认真负责任的人,但有时目的性太强。

    3.我很肯上进,喜欢挑战新事物,但是性急,缺乏耐性。

    4.我从不轻易许诺,但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抑扬

    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抑,是按下、收束;扬,是振发、放开。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欣起波澜,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

    前后照应

    配合;对照呼应;照顾;照料。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指相互爱惜。为使文章气血贯通、脉络清楚,和预伏往往对应使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又称“照映”、“后应”。

    正面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品行...

    第五篇: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修辞手法,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等。

    小学常见的手法主要有:

    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

    情。

    承上启下:在文章中就是能够联系上下文的重要的句子或是段落。往往“虽

    然……但是……”的句型有可能成为承上启下的句子。虽然部分的可能与上文的联系是总结上文,但是部分引出下文,下文会进一步阐释。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

    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

    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

    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经典回顾]

    阅读下面吟咏梅花的诗词,思考两首诗、词中的“梅花”分别象征了怎样的形象?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析下面的两首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推荐阅读:
    公文写作中排比手法的运用(含5篇)
    某学校开学一日常规疫情防控演练工作方案(详细)
    2024年假期后有效恢复工作状态的方法
    纪检监察组长与新晋职晋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时的讲话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亟待突破三大瓶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