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职转正 服务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产学研即产业范文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中情人 时间:2024-09-08 18:49:1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产学研即产业范文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1]

    产学研概念图

    产(企业的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寻找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合作方式,以科研机构、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为高校、研究机构提供研究和人才开发的利用资源。

    学(高校人才的培养计划)

    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同时在人才产出的同时引进社会专业人才对高校的人才库进行充实。

    研(科研机构的科学技术研究)

    借助社会企业的良好平台及资源,科研机构在技术上的开发的同时完成对研究方向的规划,以单纯的技术型研究机构转型成技术、方向性兼顾的研究结构,同时研究成果将推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

    社(社会整体人文道德素质)

    以专业高素质人才提升旅游行业建设水平,借助高水平的质量完成对社会文化的推动,来提升社会整体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以社会消费者的良好消费价值取向来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整体发展。

    政(国家政府管理)

    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一体化的发展,在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下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快速发展。

    用(用户)

    知识社会以及创新民主化的进程使得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大众成为创新的主体,传统意义的实验室的边界以及创新活动的边界也随之“融化”。知识社会的创新2.0重新

    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转变,以用户为中心、社会为舞台的面向知识社会、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正逐步显现,用户创新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战场。[2]

    2产学模式2、1+1+1平台

    1+1+1联合创新平台是一种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由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当地企业三者共同建立的研究院、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现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3、与地方对接合作

    这是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科研创新优势全方位服务于社会的一种较高模式,是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整体对接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不同于与企业单一合作的简单模式

    4、校地共建、一园多校的大学科技园

    立足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以名校为依托,整合高校与地方资源,采用校地共建、一园多校的大学科技园模式,促进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的建立。

    5、政用产学研协同,推动创新2.0时代的创新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下创新形态的转变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动力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1]

    6、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推动区域经济提升

    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采用集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经常性地开展产业技术培训讲座、专题知识讲座、实际操作培训、行业科技咨询,帮助区域内成员企业解决各种实际应用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推介联盟成员的科技成果,促进官产学研各方沟通,推动区域块状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3]

    3产学合作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产学研结合,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结合倘若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内容的层面,不能深化内涵,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逐步成熟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很难实现办出特色的目标。

    搞好校企联合、产学结合,重要的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而其中的关键是互利互惠。

    这种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开创,他于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1983年成立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标志着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学习和任务;德国所谓的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则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

    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实践证明,它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合作教育。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被作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推广,而在本科教学实践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用,这是一个误区。

    4产学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条道路: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走快速发展之路。高等职业教育要快速超常规发展,前提是找准正确方向,科学准确定位。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应包括“两个系列,三个层次”,两个系列是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每个系列里都有“三个层次”,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大约占到高校规模的半壁江山,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站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继续扩大,质量上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意义。教育的高水平应该而且可以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上,高等职业教育同样能办成一流的教育。需要强调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人才,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要把“专升本”作为主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实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光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不断为农村培养人才、送去科技,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学院自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努力开拓创新,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高等职业教育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实施教育创新,要在观念、制度、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上进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创新、要有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产学研结合之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将育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创造了大量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学生们在这里既学习了知识,又创造了财富;既提高了能力,更学会了做人,这种模式和方法是成功的。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较多的投入,单靠政府和收学费是远远不够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得很有特色,坚持产学研结合,面向“三农”、面向市场,创造了可观的社会财富,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财政支持问题。每个学校都应该找准与地方经济建设或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改革办学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是高等职业教育要依靠各方支持,走集成化发展之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学,必须依靠学校面向市场经济的自主办学和良性运转。在第四次全国职教会上,朱镕基总理明确指出今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基本考虑是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国家今后要推动各地市办好一

    批职业技术学院,要大力发挥行业或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要大力发展民办或民营的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聚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学、走集成化发展之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湖南省在永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部署了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为地方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专门人才,为科教兴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种做法应该大力推广。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始终注意“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各地在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要强化管理,规范管理。规范为了发展,发展需要规范。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创新和管理的关系。

    5合作平台

    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研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2024年1月8号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非国有经济发展年会[3]顺利召开,来自政府部门、企业家、研究机构的六位演讲嘉宾围绕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作了专题报告,代表共同倡议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平台。

    研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网站中文域名确定为实体经济,其运行机构在工商局核名为北京创新中实信息科学研究院,该平台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到企业调研,撰写报告报送有关政府部门,这种产学研合作方式,取得了更多中小企业的认可,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主编兼秘书长张晓东表示。

    6网络平台

    在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探索之路上,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集思广益,创立了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江苏高校科技网(校果网)。

    校果网收集、整合了江苏省内所有高校、省外著名高校和著名科研院所的成果、专利、专家、投融资等众多资源;引导企业和高校实现产学研对接;并且具有网上智能匹配功能。每所高校在校果网均拥有自己独立的页面和空间,可以方便地发布院校的最新成果资源,便捷地与企业实现技术对接。企业和个人也可以直接在校果网发布技术难题和需求,真正做到了需求有匹配、难题有对接。

    校果网的线上智能匹配、高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线下牵线搭桥的产学研服务模式得到了领导和高校老师的一致好评。高校着重于实验室研究,和企业的市场导向性技术相脱节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篇:产学研合同范本(本站推荐)

    湖南工程学院ΧΧΧΧ学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样本)

    甲方:ΧΧΧΧ公司

    乙方:湖南工程学院ΧΧΧΧ学院

    为更好地使学校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ΧΧΧΧ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湖南工程学院ΧΧΧΧ学院(以下简称乙方)本着“真诚合作,讲究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校企产学研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校企合作,联合攻关

    1、乙方针对甲方在工业生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积极向甲方推荐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可优惠转让或联合开发);甲方积极组织、努力推广乙方的技术成果,使其成为乙方的中试基地之一。

    2、根据甲方所提出的需乙方参与合作研究的科研课题,经双方协商,可成立甲、乙双方联合攻关小组或由乙方单独成立课题小组。

    3、甲方负责提供科研经费,课题组在经费支出方面应有明细表,1

    甲方有权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

    4、由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工艺及产品等皆为双方营业机密所保护,不得泄漏,不得转让第三方。

    5、为发挥双方在生产和科研中的联合科技优势,双方应积极组织、协调双方力量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技术产品进行联合投标、联合申报、联合攻关与联合开发。

    6、双方应加强相互的信息沟通和有效合作,甲方在制定中长期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根据需要优先邀请乙方有关专家参加,并向乙方通报企业生产中的有关信息和存在问题(需要保密的除外);乙方尽可能及时向甲方传递有关部门最新信息和参加国内外重大科技交流和学术活动的有关信息。甲、乙方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并改进研究水平,并努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1、乙方自行开发的科技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转让给甲方。

    2、甲、乙双方应根据国家相关知识产权转让的法规、政策办理有关转让手续。

    3、甲方在实施转让产品、技术过程中,乙方有义务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三、共同组建人才培训基地

    1、甲方同意成为乙方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并进行正式授牌,甲

    方在生产许可的情况下,应承担乙方师生的实习(实训)任务,并选派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实习(实训)期间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2、甲方根据乙方的要求,派遣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如举行学术讲座,指导毕业设计等。

    3、双方经常开展人才、智力交流。乙方根据甲方的要求,努力为甲方进行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

    4、甲方积极参与乙方举办的毕业生招聘会,乙方向甲方优先推荐本校的优秀毕业生。

    四、资源共享,全面合作

    1、双方本着互惠原则,共同开放有关实验室、研究室(所)与技术中心,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和设计仿真软件,尽力为生产和研发提供便利,力争取得“双赢”。

    2、共享科技成果数据库、技术标准数据库、科技文献、图书资料等专业平台。

    3、乙方为甲方进行行业技术情报收集与分析、产品及设备技术资料翻译,甲方支付适当的劳务费。

    4、甲、乙双方可联合组织学术活动,主办本地区行业学术年会,邀请知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等形式,开展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流。

    五、双方商定的科技协作项目、实习安排和人才培训,将另行签订专项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各项合作项

    目能顺利开展。

    六、组织保障

    为认真执行协议条款,双方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负责产学研合作的指导及管理,并安排专人负责进行联络与沟通,其中甲方由负责,乙方由负责。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到期后根据合作情况,经友好协商后再进行续签。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篇:产学研合作项目

    附件5:

    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及验收指南

    一、2024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

    (一)申报对象

    河南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不含转制科研院所)和其它事业单位。

    (二)申报类别

    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分为:接受企业委托开展的研发项目(委托开发类)、与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合作转化类)、面向企业开展技术转让的项目(技术转让类),以及实验室成果以转化应用为目标开展中试研究的项目(成果中试类)。

    (三)申报条件

    1.项目应在实施期内,且预期两年内完成(2024年12月前完成);

    2.企业在技术合同中承诺支付项目承担单位的资金应不低于项目研发经费预算的50%,并纳入项目申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

    3.成果中试类项目依托的科技成果原则上是近三年取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的成果,且项目负责人为获奖或科技成果登记的前三名;

    4.成果中试类项目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是指依托省级二等奖以下(含二等奖)科技奖励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的成果申报的项目;重点项目是指依托省级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科技奖励的成果申报的项目。一般项目申请财政支持经费不得高于50万,重点项目申请财政支持经费不得高于200万;

    5.项目合作企业应为河南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并且与项目申报单位没有相互隶属或关联关系; 6.申报时不得使用同一科技成果重复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结项后不得使用同一科技成果再次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

    (四)申报材料

    1.河南省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申请书和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项目预算申报书仅申报成果中试类填写);

    2.技术合同或相关科技成果奖励证明; 3.银行转账凭证或中试科研可行性报告; 4.合作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5.其它相关资料。

    二、2024产学研合作项目总结验收

    (一)验收对象

    验收对象为截止2024年6月达到预定实施期限尚未验收的省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

    (二)验收要求

    1.项目负责人应对照验收申请书提供完整验收材料,未能按照相关规定提供验收材料及证明的项目,不予以受理。

    2.达到验收实施期限不能验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省科技厅说明情况,需要延期的应提出延期申请,延期申请最长不超过一年。

    3.项目实施周期到期超过一年未提交验收材料,也未提交延期申请的,将按有关规定取消该项目。

    (三)验收材料

    1.河南省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验收申请书; 2.产学研合作协议;

    3.合作企业成果应用情况和评价意见证明材料; 4.合作企业拨付到本单位的项目研发资金银行转款证明及其他资金到位证明;

    5.项目经费支出凭证。

    第四篇:农业产学研

    一是关于中关村农业生物科技产学研联盟,是否可以把“中关村农业生物科技产学研联盟”写成独立的案例

    (2)以高校或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主导型。大学或科研院所决定合作对象与紧密程度,在利益分配上享有优势。主要是基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单个项目研发、联合攻关等形成的联盟实现这种形式的关键在于高校的实力。例如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科院、大北农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学研联盟,每年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千项高科技产品及成果,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许多农业科技企业迅速进入市场的“转化器”。

    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2 月上旬,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科院、大北农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该联盟旨在聚集中关村科技产业优势,进一步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会上形成共识: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优势领域,这一产业必将在中关村崛起。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表示,联盟的成立对于都市农业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有助于不断构建自主创新的体系。

    农业产业联盟崛起中关村:

    “目前,仍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粮食生产,它们的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生产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中国不能培育自己的品种,就得向发达国家交纳使用费,生产上就没有竞争力。我们成立联盟,将分散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和产业化资源进行整合,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谈及联盟成立的原因,联盟秘书长、大北农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宋维平表示,2024 年初,由大北农集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联合发起,开始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首批加入协会的会员单位有70 多家。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在杂交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中关村地区更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在研究创新和技术支撑方面,聚集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成果转化实体方面,汇集了大北农集团、奥瑞金种业、中牧股份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承担的各级农业生物技术计划项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在产业政策方面,可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和农业产业相关政策。诸多优势条件的具备,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维平对联盟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2024 年,该联盟将建立“产业联盟网站”,组建“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并定期召开论坛,探讨农业技术产业发展途径,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2024 年确定1 至3 个农业生物技术“产学研合作项目”。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表示,联盟的成立,将建立一个立足中关村、辐射全球市场的?熏集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品推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协会将在有关领导部门的领导下,协助政府研究制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全面提升中关村农业生物产业核心竞争力。

    联盟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国内从事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机构已超过200 家,研发队伍达万余人。到2024 年12 月,我国共受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超过1044 项,批准超过777 项。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局长朱桢表示,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科学院在农业作物方面和农业动物的测序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现代农业创新基地。今后该院将继续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我国上游发挥出引领的作用,在中游和下游将密切地与农业单位、涉农单位、育种单位、企业家一起合作,同时形成我国的农业创新技术。

    宋维平表示,大北农集团成立伊始,就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农业事业,主要从事科技饲料、种子、动物保健和植物保护等业务。动物营养产业是大北农的基础产业,现已发展成为业界知名品牌。2024 年9 月,在大北农科技产业园建设了年产预混料12 万吨的标准化厂房,成为亚洲最大、水平最先进的预混料生产基地。该集团还专注经营大田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种子业务,目前已形成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水稻育种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大北农始终保持与科研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大量委托及合作研究、设立大北农科技奖励、协助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式共同规范科技成果的市场行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表示,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是各国政府讨论的焦点,纷纷投以巨资增强研发力量,目前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着空前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在战略的高度上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整合国内外农业生物技术的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健康蓬勃的发展,同时也为将来我们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的成立一定能够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转化。

    ————孙芳华.中关村“农”字号结盟闯天下[N].中国知识产权

    报,2024-03-21(10).携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我国现代农业

    ——王伟,高攀.携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我国现代农业[N].大众科技报,2024-02-06(A05).时值中共中央连续 4 年出台有关农业的中央“一号文件”之际,由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主办,奥瑞金种业、伟嘉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

    所、中科思壮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协办,大北农集团承办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于 2 月3 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局长朱桢、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刘亚清、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伟光、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等各界领导、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各界媒体朋友200 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的成立,对加快中关村农业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由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由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由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在杂交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生物技术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优势领域,而中关村地区更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在研究创新和技术支撑方面,聚集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成果转化实体方面,汇集了大北农集团、奥瑞金种业、中牧股份等行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承担的各级农业生物技术计划项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在产业政策方面,可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诸多优势条件的具备,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中关村园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在相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应运而生。协会的成立,将建立一个立足中关村、辐射全球市场的,集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品推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协会将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协助政府研究制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全面提升中关村农业生物产业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2024 年初,由大北农集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奥瑞金种业、伟嘉集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牧股份、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德农种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锦绣大地农业公司等联合发起,开始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首批加入协会的会员单位有30 多家。此次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首届理事会,推举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为理事长。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崛起中关村

    ----肖力伟.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崛起中关村[N].农民日报,2024-02-16(005).由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主办、大北农集团承办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于2 月3 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局长朱桢、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等各界领导、专家学者200 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形成共识: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优势领域,这一产业必将在中关村崛起。

    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开始由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由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由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在杂交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关村地区更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资源。在研究创新和技术支撑方面,聚集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成果转化实体方面,汇集了大北农集团、奥瑞金种业、中牧股份等行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承担的各级农业生物技术计划项目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在产业政策方面,可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诸多优势条件的具备,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中关村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中关村园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应运而生。协会的成立,将建立一个立足中关村、辐射全球市场的,集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品推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协会将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协助政府研究制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全面提升中关村农业生物产业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2024 初,由大北农集团、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联合发起,开始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首批加入协会的会员单位有70 多家。此次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首届理事会,推举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为理事长。

    第五篇:产学研总结

    产学研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24]35号)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建校以来特别是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学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教性、地方性、职教性”的办学定位,全面落实“一转二化三构建”的办学思想,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在办学中得到体现,初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产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技术研究、开发、维护、服务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主动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了台州市工程师协会等产学研结合平台,构筑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界、高校等专家交流学习和技术服务的桥梁,成为我们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渠道。二是各专业通过聘请产业主管部门领导和骨干企业的专家、高管,普遍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我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三是依托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建立了71家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加大了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投入,实训大楼的正式启用,使每个专业都有比较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四是通过产学互动,确立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并以此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主动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五是积极融入产业,通过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观摩与实践锻炼,聘请学有专长的产业界专业人士来校讲学和担任兼职教师,有力推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六是社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项目开发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联合相关行业部门,积极开展了台州市船舶制造行业技术人员培训、药学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建筑行业“五大员”培训、旅游服务业管理人员培训等项目,为社会培训人员达3万人次,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项目开发、推广,推动了学校产学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化。

    回顾过去,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必须始终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正视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产学研结合理念。当前,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还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二是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工学结合、“教、学、做”结合等教学模式与能力本位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四是应用性技术项目研发与推广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尤其是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教性、地方性、职教性”办学定位和“一转二化三构建”办学思想,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政府助力、产业先导、行业引领、校企合作”、“形式多样、院系联动、构建理念、注重实效”的工作策略,全员落实产学研结合理念,全程按照产学研结合要求,进一步做到“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台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应用研发推广基地而奋斗。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建设成为台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应用研发推广基地为基本使命,着眼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实现产学双方实质性合作,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3.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要把能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在能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以服务求支持,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实现产学双方的互惠互利,为产学研结合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坚持广泛参与,创造特色。我校专业门类多、跨度大、覆盖面宽,产学研结合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广大师生和办学所依托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紧密结合我校专业实际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开创具有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新局面,整体提高我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水平。

    5.坚持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为保证。努力开展共同学习,使教职工成为研究者,推进基于研究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改革。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4年末,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实现“争一流、创特色、树精品”。“争一流”即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走在浙江省同类院校前列;“创特色”即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与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形成鲜明特色;“树精品”即我校在企业应用性项目开发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取得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成果。

    (二)具体指标

    通过“十一五”期间,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1)与10家以上单位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2)平均1个专业建5个左右校外实训基地;(3)力争建成1个以上市级科技平台;(4)建立2个以上校办产业实体;(5)设立10家以上学生创业模拟企业;(6)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到帐经费年平均增长率达20%;(7)年均对外培训10000次。

    四、主要工作

    1.积极构建政、产、学、研、介结合的工作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努力把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的支持通过组织、制度、政策、活动等形式给予固化。建立以校长为主任委员,市经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市五大主导产业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参与的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委员会,积极发挥产学研结合工作委员会对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作用;积极争取和台州市各级政府部门、重点乡镇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发挥双方优势,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积极和重点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师资队伍建设、技术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专业教师的科技服务水平。

    2.积极拓展产学研结合渠道。依托学校各专业资源,积极争取建设面向台州产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专业协会等群众性组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服务等经常性活动,加强与台州各界技术专家和行业、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结合需求信息,丰富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渠道。3.进一步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各系(分院)要广泛吸收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的知名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实施、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抓住新实训大楼建成启用的契机,按专业群积极建设功能完善、设备一流的校内仿真实验实训场所,保障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自筹资金外,还要大力吸引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机构和实验实训中心。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通过学生顶岗参与生产实现校内全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5.大力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所有专业都要选择数家依托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建立相互依托、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学、专业课程实习教学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真实工程背景的实习场所,以及为专业教师提供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场所。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专业负责人要经常性与实践基地企业专家和管理人员保持联系;要积极聘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专家、高管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发挥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积极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在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作用,鼓励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结合基地企业的生产实际来选题,通过专业教师和基地企业技术骨干联合指导来完成学生毕业设计。

    6.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各专业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切实做好与用人单位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合作,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实现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7.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与办学依托行业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观摩、调研。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激励机制,利用暑假等期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管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技术攻关和新项目开发等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双师型”教师,学校在遴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在教师岗位聘任的晋级中给予政策支持。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要加强“学习型学校”建设,努力培养“学者+技师”型的教师。

    8.积极开展服务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学历教育服务。各专业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经常性对依托产业的员工培训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开发出切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和技术培训项目,以学校成人教育学院为载体,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学校成人教育学院要积极与国内外其他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项目,拓展学校办学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9.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面向企业的应用性项目开发。鼓励专业教师进一步整合聚焦科研方向,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成立各类校内研究机构,学校要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加强规范管理;鼓励各系部经常性开展聘请专家讲学,以及派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纵向科研项目,对于校企合作项目给予优先推荐,提高科研项目的应用性;鼓励教师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项目开发、推广以及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在服务依托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产学结合工作的深化。

    10.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全面开设创业选修课,经常性组织企业家、创业者讲座和创业论坛,举办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加强对创业社团的指导。出台扶持科技型项目产业化的政策,尝试建立创业园,为师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

    11.组织各种形式的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竞赛活动。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围绕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与技能考核相衔接,举办有技术含量的制作比赛,经常性举办制作成果展;围绕研究性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小论文评比,经常举办学习成果展;围绕创新教育要求,立足于培养创新型的高职学生,组织以技术革新为主题的小发明赛,经常举办创新成果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有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科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计划财务处、后勤处、设备与信息管理中心、成教院、台州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各系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各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明确职责,建立学校统筹、系(部)实施的两级管理体制。学校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立学校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研究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划和计划;提供物质与资金保障,指导各部门、系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学研结合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产学结合工作计划制定和总结,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展和建设,各级纵向研究课题和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的申报和管理,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等。教务处负责会同各系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和管理;人事处负责会同各系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处会同各系负责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等工作;招生就业处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单位的市场开拓,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计划财务处负责产学研结合财务管理;后勤处负责产学研结合场地管理;设备与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产学研结合设备管理;成教院负责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培训服务和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台州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为学生勤工俭学与创业提供支持。各系(分院)负责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与管理,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工作,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组织教师开展各类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3.加强检查指导。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走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并发现典型、组织推广。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整改,促使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规范有序,不断深入。

    4.加大投入。积极为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物质保障,设立产学研结合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产学研结合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其它

    各系(分院)可根据本《规划》制定本系(分院)产学研结合工作实施意见。



    推荐阅读:
    产学研即产业范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2024年区经济局工作计划
    亲子关系(共五篇)
    2024新版GMP规划实施建议书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