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服务合同 礼仪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见习小节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醉花间 时间:2024-09-25 04:11:4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见习小节

    个 人 小 结

    2024年7月15日我告别了学生时代,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学生时代好像是刚刚惊醒的梦,而梦醒过后的我,告诉自己必须清醒地明白新的一切,迎接新的起点,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先开始为期一个礼拜的厂级培训,包括企业文化、海工发展形势及基础知识、船舶修理改装基础知识、厂规厂纪、还有最重要的安全基础知识。之后我就被分到船体车间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班组见习。首先我来到了海工基地,装焊三工段的工段长张师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带我们去了码头,给我们介绍了快要交付的决心2号海上风车安装船,干得热火朝天的世界最先进首座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工作平台“SEVAN650”,世界首座八角形半潜式钻井生产储油平台,还有世界首艘带有自航能力自升式海洋工作平台“SUPER M2”等等。看着这些世界“第一”,顿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师傅还告诉我们,还有很多项目还没有开始,比如凯旋、腾达等。这些都等着我们去做,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接下来的张师傅给我们分配了师傅,进行师徒帮带,我的师傅是装配带班周师傅。师傅负责的是“SEVAN650”项目,每天七点半我就跟着他到船上进行交底,然后师傅安排每个人当天的任务。在这期间,我做过监护,帮师傅开过动火单,扛过皮带,打扫过卫生。虽然有点累但是看到工人师傅们在三四十度的舱室里干活,一会身上就全湿透了,就觉得自己是有多幸福。在闲暇之余,主管们会跟我们聊聊,告诉我们现在需要学习什么,要多看多问,看到一个设备要知道它是什么,有什么用途。他们还教了我很多知识,比如钻井用的套管、立管、还有钻杆以及泥浆等的各自用途,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曾学到的。

    时间过得很快,三个月过去了,我们继续在二工段进行班组实习。这次我们首先进行实操方面的培训,掌握生产现场的各种操作技能。我们被安排在考试组进行培训,三位师傅先向我们介绍了割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我们进行实操训练。刚开始练习割刀,不知道怎么调节火焰的大小,不是熄火就是割不断钢板,后来师傅慢慢的给我们讲解,告诉我们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很快我就基本掌握了割刀,能顺利地割断钢板,给钢板开破口,烊焊缝马脚等。接下来我开始学习CO2气体保护焊,师傅说CO2焊效率高,焊接质量好,在现在的造船业中广泛使用。介绍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我就开始慢慢练习,一开始烧1G,后来慢慢能烧3G了,恰巧车间里面马上要组织ABS焊工考试,我也报名参加了。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拼命练习,手上,脸上都被烫伤了,可是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后来终于考过了,师傅笑着对我说,好样的,现在你也可以去车间烧焊了。听了这席话,内心充实了很多,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于是我对自己说要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告别了考试组,我们来到车间进行实习,这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生产现场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及现场的安全。在车间我亲眼目睹了分段是怎样造起来的,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有时我还会跟在质检师傅后面了解如何带领船东船检报检,在这过程中我知道了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多么的有必要。在这其中我也认识到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进完善。就拿前天刚刚被船东拒绝验收的N390-T18A,N390-T20B这两根大的工字钢,由于图纸上的钢板尺寸是50mm的,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材料就用的55mm的板材代替,让船东拒绝验收最主要的原因是腹板表面很多麻坑,而且已经生锈了。这主要是因为钢材的预处理没有到位造成的。还有就是钢材的浪费,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工艺流程来避免。比如车间在造的N407-LW01D和N407-LW01C分段,N407-LW01C分段的胎架采用的角钢搭建,以后在新加了圆钢做搁墩,而N407-LW01D则采用的更为简单实用的八根圆钢做为胎架以后在改为搁墩,这不但大大节约了材料更加节约了人工。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正如现在推行的KPS,要从现场找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做到精益求精。

    在刚到来的2024年,在深刻认识自我的同时,规划2024年的目标,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为南通中远船务作为更多的贡献。

    最后衷心感谢公司这半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感谢部门主任,调度,工段长以及工段师傅们的悉心教导!

    第二篇:见习小节

    见习小节

    见习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加深理解学科教学法知识和有关文化知识,真实感受小学教育,增强师范技能,学习经验。初步掌握小学各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班主任工作方法,为下阶段的毕业实习与全面提高从教素质奠定基础。

    见习时间:2024年05月19日至2024年05月23日(为期一周)见习地点: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

    见习要求:第一,注意观察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与言行举止

    第二,注意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提问和辅导学生的方式与

    方法

    第三,注意观察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与时间分配

    第四,注意观察教师课后的安排形式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

    第五,注意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习困难,并尝试辅导

    学生

    第六,多和指导教师交流,了解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发现自己

    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努力地方向

    见习过程、内容: 五天的行程,凸显匆忙无措,却也寄予我记忆最美好的一笔勾抹.孩子们如鸦雀破蛋一样高音夹杂刺耳的童音与教师授课时梳理成章的知识网络和现代教学技术完美结合,留给我的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我的专业是小学教育(数学方向),在见习过程中,我听了很多科目的课。如:音乐、语文、数学、体育等等,但是重点放在数学。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方式,进行多样化互动,学生非常感兴趣,注意力容易集中;对高年级的学生,提供多些课外知识,引导感悟能力。管理好班级纪律是直接影响教学成果的成与败的,所以,能很好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用各种方式鼓励,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树立一名教师的威信是肯定的。

    见习第一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踏进小学校门。当你面对孩子们那双无比清澈充满童真的眼睛时,当聆听着他们银铃般的笑声时,每个人都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们刚进校门就被校长和叶主任热情地接到一个在这一周都属于我们的休息教师。校长大概跟我们讲了整个小学的概况。我们以三个同学为一组分小组听课。第一节课我们来到三年(2)班听数学课,上课内容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练习讲解。首先复习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单位等知识。接着讲解练习,老师每道题都让同学自己讲解,并做出解释。在讲题过程中老师会根据需要用实物摆出图形给同学们讲解。同学们上课都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好,师生间互动不错,但老师应该多注意基础较差的同学,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

    在接下来的几天听课中最有感触的要属五年(2)班的数学课了。老师和蔼但很有威信,同学们上课都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思路一直跟着老师走。本节课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小数与分数的互换。首先复习分数与小数互换原则。分数与小数互换需要确定小数位再转换,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若除不尽则保留小数后两位,小数化为分数后约分,将其化为最简分数;分数化为小数时可化为有限与无限小数,对分母分别进行因式分解。

    通过做练习得出结论,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若含有除2和5的其他质因数,则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接着老师帮助同学复习最简分数的定义,并让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点。

    老师上课前先复习主要知识,再让学生做练习,温故而知新。由旧知识导出新知识,由分数化为小数的过程来判别化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规律。得出小数与分数有关,与这个分数是否最简有关。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通过思考总结得出结论,对学生循循善诱。

    该节课课堂气氛好,学生学习兴趣高,顾及面广,课堂重点明确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思考,知识点讲解到位,练习量适中。

    数学课也不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三年(2)班的一节数学课上的是学习物体称重,老师分四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小组发一台台秤,让小朋友们自己为带来的物体称重,从而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无论是上语文还是数学,都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课堂只要是以学生的朗读和提问为主,然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讲评,老师再加以补充、纠正。因为课堂都是以学生讲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炫耀自己,于是老师就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年龄特点,非常注重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完问题,老师都用鼓励性的语言对他们说:“真好”、“真响亮”、“还不错”等等。他们得到老师的赞扬,积极性提高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了,而且,同学回答问题很好的,老师就叫所有的同学用“棒、棒、你真棒!”的激励话语来鼓励他们,这样,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情绪饱满,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老师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我认为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在这一周见习中,我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吸收老师的经验,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各项技能,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在教法上日趋成熟,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些本职工作外,还要有亲情的付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才会有幼苗的茁壮成长。

    我的理想是用我的专业知识去教育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敢作敢为的时代精英,要成为学生们永生难忘的良师益友,与孩子们相处是我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也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望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一切烦恼与忧愁刹那间消退,生活如诗如画地在眼前飞扬,使心田灿烂,温馨优美。我觉得小学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有人形容做小学教师这份职业将永远显得那么年轻和充满朝气。

    第三篇:安全员见习工作小节

    安全员工作总结

    回想起去年11月11日,公司领导决定跟我签就业协议书那一刻,我不禁感叹时光的稍纵即逝。

    “安全第一”肩负这一建筑工地最重要的责任,我努力改变自己。刚从象牙塔走出的我,在理论知识游走中的我,对于现场的管理不知所措。在师傅徐涛的指导下,我体会到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眼勤’‘腿勤’‘口勤’三勤。‘眼勤’的必要条件即是必须熟知安全技术规范,学习好安全技术规范,排查起隐患便得心应手。我在安全部实习的时候,积累了一些有关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识别的知识,但那还不够,还需要精读安全技术规范才能确保现场万无一失。施工现场各个地方都可能存在危险,给工人的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必须‘腿勤’,随时关注重大危险源,以便发现隐患能及时整改。对于我来说,‘口勤’是最难的。作为安全员巡视现场,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作业的工人,这必须禁止。回想刚到现场的时候,我禁止正在危险作业的工人,有时候还会吃工人脸色,或者被工人忽悠怎么做方便随他们。我把这管理的苦恼告诉了师傅,师傅叫我不要让工人恨我,要工人怕我,要把握现场管理的这个尺度。再后面看到几次师傅在现场如何制止工人危险作业,以理说服工人不要再那样危险作业,我总结了一下必须说话底气要足,还要有理使工人信服。现在我早已经摆脱了不敢管理的阴影了,但我的口才还需多加练。

    我在****见习安全员,很荣幸能在这优秀的项目部完成见习。我主要的工作是日常安全巡查和做好记录,然后通知和配合相关栋号的工长对隐患进行整改,然后复查整改情况。日常安全巡查从8月份开始至今,无间断。我见习期间参与了多次安全教育,将对各个班组的安全教育资料归入档案。我所在的项目架工是由安全管理人员调遣的,安排架工升降平台,加固架子,恢复栏杆是我时常做的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使工作有序进行,并且对之前的工作都心中有数。我有个提高工作效率的设想,对今天所检查的栋号楼层都记录下来,做好明天对其他栋号楼层的安排。在管多栋楼的时候,这样可以使工作不会重复,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在公司见习,我很幸运的得到一次全身检查身体的机会。职工最关心的无非是公司的福利待遇。这次公司组织职工身体检查,周围的同事,前辈都说这次检查是在***医院,检查项目也比以前多,一致叫好。我认为这是职工幸福指数提高的一个表现。再一进公司就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这让我无比欣慰,对于从未享受过住房公积金的老员工,也是一大福利。这都是我实实在在体会到的,好的事情希望公司能够坚持。

    希望我能成为公司的一员,为公司的发展献一份力。

    第四篇:小节

    小节——文章的特别支队

    第一节“小节”是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论著中,有的名称是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的,例如“段落”,有的人认为是“意义段”,有的人认为是“自然段”;什么是“自然段”?又有不同的理解,如对于下面的文字,有的人认为是两个自然段,有的人则认为是一个自然段:

    (1)大娘从坑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

    “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下剩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孙犁:《山地回忆》)

    这种混乱状况不利于交流思想,给教学活动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自然段”的问题,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节”这个名称。小节,是指起始行开头空两个字位置的文字。试看下面的文字:

    (2)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这准是她的家!”他猜对了,那孩子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共青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何为:《第二次考试》)

    这些文字算四个小节。小节的判定,是不考虑内容的,如在上面的文字中,从内容看,“咪——„„”紧跟着上文“唱着”,不好分割,但在判定小节时,是不考虑这个情况的。小节也不管文字的多少:上列文字中,“从孩子嘴里知道„„还是去参加考试了”有170余字,是一个小节;“这就是全部经过”,只7个字,也是一个小节。实际上,小节长的有上千字的,而最短的小节只有一个字。

    用“起始行开头空两个字位置”这个标志看前面例(1),就能明确它是两个小节。有的起始行开头空两个字位置的,不是文字,而是省略号,这种省略号实际上省略了某些文字,因而也算作小节,例如:

    (3)“你这是欺负我看不见。”将军伸手抓住绳子又往前移了过来,“咱俩加起来够七十岁,我就占了三分之二还多,应该靠我这边!”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有些引文,虽是另外起行,但起始行开头不止空两个字的位置,那就不能算小节。例如:(4)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例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三部分文字都不算小节,这样,这例只是一个小节,不能算四个小节。

    有些文字,也是另外起行,但起始行开头顶格,不空,也不能算小节。例如:(5)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上可以约略知道。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其中的“今晚若有采莲人„„”这部分不算一个小节,它只是上面“于是”开始的这个小节的组成部分。

    这样的小节,判断的方法简单易行。用这种方法,在文章中给小节标上序号,一目了然,因而教学中使用起来很方便,也用不着作什么解释;在文章中应用它,也不会引起人们误解。

    第二节

    小节的性质

    不少小节的内容有完整性,例如:

    (1)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张洁:《挖荠菜》)

    这是一个小节,有两个句群,这两个句群前后承接,共写“我”独自在外,不敢回家。这个意思是写完整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小节都是这样的,许多小节的内容不具备这样的完整性。例如:(2)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彻了整个的海滩。(峻青:《海滨仲夏夜》)

    这例前一小节与后一小节前两句,显然有很紧密的联系,它们本是应该合在一起的,但为了突出“月亮上来了”所表示的时间性,把它独立为一小节。这样,后一小节的内容就有所欠缺了:当头的一句是缺少成分的,只是在不离开上文的情况下,不致使人感到这个欠缺罢了。这种小节内容的欠缺性,使它不能成为一个表意单位。又如:

    (3)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鲁迅:《故乡》)这例四个小节,从内容看,哪一小节都不能独立,必得合在一起,才共同表述了宏儿惦念水生的情况。这样看,四个小节应该并在一起;但为了突出问答的内容,分了四个小节。我们从这些例子看到,小节,不一定是要以意思的完整为其始末的,它往往是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形成的。换句话说,小节的形成,往往不受内容完整性的限制,而有其灵活性。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小节的判定,只凭形式标志而不考虑内容的联系是有其内部根据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从小节的全体看,它只是一个形式单位,而不是一个意义单位。这一“形式单位”的性质使它有时候只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标点,有时候是个句子或句群,有时候是个节层或段落,有时候还能是篇文章,其中,包括了它是半个句子、半个句群等等情况,总之,它不是哪一级意义单位;从形式上看,这些词语、标点、句子、句群、节层、段落、文章等等都是小节。小节是一个词语的例子如鲁迅先生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最后一个小节,只有“活该”一词。小节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例子已在上一节中特地举出例(3)论述过。小节是个句子或句群或节层或段落的例子如: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这例前一小节既是一个句子,又是全文中的第一个段落;后一小节既是一个句群,又是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节层。小节是篇文章的例子如毛泽东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文只是一个小节。小节的这些情况,清楚地表明了它只是一种形式单位,而不是哪种意义单位。

    第三节

    小节种种

    从文章结构的角度看,有些小节是很需要加以注意的。

    一、提示小节。有些小节对它下面的若干内容起提示作用,我们把它叫做提示小节。有的提示小节提示一个节层的内容,例如:

    (1)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看云识天气》)

    这个小节的下面,有三个小节说明这小节中说的两种云的情况,合为一个节层,这是全文第二段的第一节层。这个小节起了提示一个节层内容的作用。

    有的提示小节提示一个段落的内容,例如:(2)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梁衡:《晋祠》)这个小节的后面用三个小节分别写“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水„„”,四个小节合为全文的第二个段落。这第一个小节起了提示一个段落内容的作用。

    有的提示小节提示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例如:

    (3)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这是文章开头的一个小节,下面的文字都是谈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这个小节就起了提示全文内容的作用。

    注意这些提示小节提挈哪些文字,是很有助于我们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

    二、照应小节。有些小节能照应它前面的有关内容,我们称它为照应小节。有些提示小节往往跟照应小节呼应。照应小节有的是照应了一个节层的内容的,例如:在张洁的《挖荠菜》中,第一段的第一个节层有九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下面七个小节写“我”小时候的惨痛遭遇,最后的第九小节就是照应小节:

    (4)说过了这些,人们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荠菜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这一小节前一分句照应了二至八小节内容,后一分句照应了开头一小节说的,也就是它照应了整个节层的内容。

    照应小节有的是照应一个段落的内容的,例如:毛泽东写的《反对自由主义》,第二段开头的一小节写“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用十多个小节写了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最后一小节是:

    (5)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这一小节是既照应了开头小节也照应了整段内容的照应小节。

    照应小节还有照应了整篇文章的内容的,例如: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一小节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下面陆续就这问题进行回答,最后一小节是:

    (6)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这一小节既概括地回答了开头小节中提出的问题,又照应了中间部分详细说明的内容,是个照应全文的照应小节。

    注意这些照应小节,看它照应了哪些内容,也能帮助我们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三、过渡小节。有些小节能起承接上文开拓下文的过渡作用,这种小节我们就称它为过渡小节。过渡小节有用作节层之间的过渡的,例如:杨朔《香山红叶》的第三段有两个节层:第十至十三小节是第一个节层,围绕红叶的“红”写;第十四至十七小节是第二个节层,围绕红叶的“香”写,其中第十四小节是:

    (7)我不觉叫道:“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阵轻微的药香。

    这小节中的“还香呢”就由第一节层的“红”转到了第二节层的“香”,这个小节就是两个节层之间的过渡小节。

    有的过渡小节,是用作段落之间的过渡的,例如:鲁光的《中国姑娘》,在写了陈招娣练救球这个段落后,有一个小节:

    (8)在女排训练场上,像陈招娣今晚这样的“两走两练”的情景,倒不很多。这是由她那直率、坦然而又带几分愣劲的独特个性所决定的。但练得这样艰苦,甚至比这更艰苦的,大有人在。

    下面,文章就写张蓉芳练传球,又组成一个段落。这样,这个小节就成了两个段落之间的过渡小节。

    过渡小节的“承上启下”,往往侧重于“启下”,因而它往往从属于上下两部分文字的下面部分,这在上面(7)、(8)两例中可以看出。又如:

    (9)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和欢乐。(峻青:《秋色赋》)

    这是一个过渡小节,上一段写“绚丽灿烂的秋色”,下一段写“成熟和繁荣”、“愉快和欢乐”,这个小节的第一分句承上,主要目的是引出后面的两个分句,从而启下,因而这个小节归属下面这段。

    在上下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小节有时不只一个,例如:(10)我们中国有句农谚:“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这句话,不只说出了气候上的一条规律,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条哲理。谁都知道,眼前这丰硕的收成,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尤其是在那连续几年的严重灾荒之后。(峻青:《秋色赋》)

    这两个小节的上一段写“丰硕的收成”,下面要写丰收的原因,同它合成一段,这两个小节共同起了上下段落之间的过渡作用,成为过渡小节,而这过渡小节是两个小节。

    注意这些过渡小节,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四、归纳小节。有些小节有归纳它前面若干内容的作用,我们就称它为归纳小节。归纳小节有的归纳一个节层的内容,例如:刘策的《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第二段谈我国古塔的形制,分两个节层,前一节层谈单塔,用四个小节分别从建筑平面、建筑层檐、立面造形、建筑材料四个方面说过以后,最后用一个小节加以归纳:

    (11)我国古塔在数量上以千万计,体现了不同的设计构思,有的高耸,有的低平,有的粗壮,有的精巧,有的繁复,有的简洁……,形成了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个小节就是一个归纳节层内容的归纳小节。

    有的归纳小节是归纳一个段落的内容的,例如:胡绳的《想和做》,第一段有五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第二小节写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第三小节写上述两种人都不值得肯定,第四小节写又想又做才能进步,最后一个小节是:(12)①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②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③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④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这个小节的①句由第一小节归纳出来,②句由第二小节归纳出来,③、④两句由三、四两个小节归纳出来:这个小节就归纳了它上面四个小节的内容,和这四个小节合为一个段落,这个小节就是归纳一个段落内容的归纳小节。

    有的归纳小节归纳了全篇的内容,例如:钱学森的《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要说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有哪些,它们的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第一小节概说现代自然科学纵横联系;第二小节指出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六门,其中最基础的是物理、数学两门;第三至六小节分别说明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四门基础学科的情况和它们跟物理、数学的关系;最后的第七小节是:

    (13)①所以,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②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加上作科学技术工具的数学。③数学不只是演算,也包括逻辑的推理。④靠六门基础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也靠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基础作为支柱。⑤所以,物理和数学也可以称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基础。⑥当然,说物理和数学是基础,并不是说物理和数学可以代替其他学科,在此之上还有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以及各种分支学科,如力学等;再在上面是工程技术学科,如工程结构、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等。⑦这就是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

    这一小节的①句承接第三至六小节内容,加以归纳,②、③两句紧接①句说明物理、数学在六门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地位,④、⑤两句接着②、③两句说明物理、数学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础,⑥句补充说明物理、数学跟其他四门基础学科、跟工程技术学科的关系,这②~⑥句是照应了第二小节内容又联系了第一小节内容的,最后用⑦句加以收束。如此看来,这个小节是归纳了全文内容的归纳小节。

    注意这些归纳小节,显然能帮助我们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上述提示小节、照应小节、过渡小节、归纳小节四种小节,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到,有些照应小节也起归纳上文的作用,而有些归纳小节也有照应上文的作用,但是,这两种小节的作用还是各有侧重之处的:照应小节侧重于“照应”,它前面往往有与它呼应的文字;归纳小节则侧重于“归纳”,它的归纳性强,很明显。还能看到,过渡小节中启下的部分也起提示下文的作用,这一点类似提示小节,但是它这提示是承上而来,是在上下文过渡中的提示,与单起提示作用的提示小节是有明显不同的。

    在阅读中注意这几种小节,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写作中注意安排这几种小节,有助于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较好地表述思想。

    第四节

    小节的层次

    前面说过,小节,就它的整体看,不是篇章系统中的表意单位,只是形式单位,从这个角度说,它不存在内容的层次问题。但是,不少小节的内容有完整性,其中有的是个句群,有的是个节层,有的是个段落,有的是篇文章,这样的小节,当然有了层次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是个句群的小节,它的层次就是句群的层次。句群的层次,前一章中说过了,这里不再谈。是个节层的小节的层次,例如:

    (1)①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

    说明

    灵。▽︱②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③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④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转折

    △ |||⑤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

    承接

    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⑥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⑧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⑨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魏巍:《我的老师》)

    这是文中第三段的第一个节层,是一个小节。这个小节共有九句,①句是独立于句群之外的,提出“一件小事”,②~⑨句加以说明,它们之间是说明关系,这是整个小节的第一个层次。②~④句写“我跟母亲非常牵挂”父亲,是这个小节的第一个句群;⑤~⑥两句写同学使“我”产生的悲伤,是小节中的第二个句群;⑦~⑨句写老师的亲切援助,是这小节中第三个句群。这三个句群,一、二两个与第三个之间是承接关系,这是小节中的第二个层次。

    一、二两个句群之间是转折关系,则是小节中的第三个层次。我们在这例中用的表示层次关系的符号和说明文字,同句群中所用的是一类的,这不致引起混淆,因为这里有表示句群的符号“△”和表示独立存在于句群之外的句子的符号“▽”,能够表明这里的层次关系是一些句群和独立存在于句群之外的句子这些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句群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独立成段或者独立成篇的小节的层次关系,可以想见,就如例(1)的情况,不再冗例赘述了。

    不是独立成为句群、节层、段落、一篇的小节,其层次须放在句群或节层或段落等篇章的意义单位中考察,试看下面的例子:

    (2)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得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杨朔:《香山红叶》)

    这四个小节是文中第三段的第一个节层,基本上是写红叶的红。其中有四个句群:第一个写远眺妙景,第二个写高头山坡上的红叶的红色,第三个写红叶生自红树,第四个写路边红叶的红意。从各个小节来看,第二、第三两个小节合为一个句群,要谈层次,是句群内部的层次,小节本身就无需谈层次;第四个小节与句群在形式上重合,它的层次,实质是句群内部的层次,没有别的层次可言。第一个小节是有两个句群的,两个句群之间就有某种关系,但不能因为它们靠得紧密,就先把它们看为同一部分的,须把它们放在整个节层中,同其后两个句群一起考察,看四个句群的层次关系如何。考察的结果,因为后面三个句群都是写红叶,应合在一起,同第一个句群构成并列关系;后面三个句群,一个跟着一个,相互间是承接关系。看,这个不只一个句群的第一小节,是不能孤立地分析它的层次的!

    下面再看跟上例有所不同的一个例子:(3)我不觉叫道:“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这位老向导,我不十分清楚他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他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他的心过去是苦的,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他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却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这是紧接在例(2)后的一个节层,其中最后一小节是两个句群,这两个句群关系紧密,是整个节层中紧靠在一起的一部分,就是这样,它还是先跟上面的内容构成层次关系,然后才谈到它内部两个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也就是说,首先要把它放在整个节层中考察它的层次,它的层次仅是整个节层层次的一部分,没有独立存在的地位。

    总之,小节的层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节独立成为句群或节层或段落或整篇文章,它的层次就是句群或节层或段落或整篇文章的层次;一种是小节不是一个句群或一个节层或一个段落或整篇文章,它的层次须放在它所在的句群或节层或段落这类篇章的意义单位中加以考察。在这两种情况中,反映出小节的层次问题,基本上是一些句群和独立于句群之外的句子这些意义单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五节

    小节的作用

    小节的作用,有几种情况。

    一、许多小节,使文字眉目清楚,层次分明。例如:

    (1)物候观察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候、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大自然的语言》)

    这两个小节,就内容说,紧密相联,后者举例说明前者“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本来可以合为一小节;现在把它们分为两小节,说明部分与被说明部分分开,显得眉目清楚。又如:

    (2)现代书目的种类很多,按著录的范围、内容、方式来说有国家书目、馆藏书目、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以及书目的书目等多种形式。

    国家书目反映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收藏或出版图书的情况。如《全国总书目》按收录我国各出版社出版的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的图书,《全国新书目》每月出版一本,及时向读者报道全国最新出版的图书。

    馆藏书目反映一个图书馆藏书的情况,如《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陈宏天:《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这部分文字一共七个小节,这里省略四个小节。开头一小节总的提出了书目“有国家书目、馆藏书目、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以及书目的书目等多种形式”,下面分六个小节逐一加以说明。这样的小节,使这部分文字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不少小节,反映时间的间隔、地点的转移、人事的变换等有较大的跨度。反映时间间隔得较长的,如:

    (3)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杨朔:《香山红叶》)

    这例中,两个人说了三部分话:先是老向导说,后是一位同游的朋友问,最后是老向导答。这三部分话为什么不放在一块?要分,为什么不分列三处?因为那位同游的朋友是打断了老向导的话,“急着问”,所以问话紧接在老向导的话的后面;而老向导说话的特点是“慢言慢语”,他的回答与朋友的问话之间相隔时间较前者为长,所以另起一小节。由此可见,小节有反映其间间隔时间较句子间间隔时间为长的作用。

    反映地点明显转移的小节如:

    (4)从美术陈列馆走出,折向东走,走不好远便要从国民政府门前经过。国府也是坐北向南的,从门口望进去,相当深远,但比起别的机关来,倒反而觉得没有那种宫殿式的外表。门前也有一对石狮子,形体太小,并不威武,虽然有点近代化的写实味,也并不敢恭维为艺术品,能够没有,应该不会是一种缺陷。

    从国府门前经过再往东走,要踱过一段铁路,铁路就在国府的墙下,起初觉得似乎有损宁静,但从另一方面想了一下,真的能够这样更和市井生活接近,似乎也好。

    再横过铁路和一条横街之后,走不好远,同在左侧的街道上有一条侧巷,那便是梅园新村的所在处了。(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这里的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国府门前,第二小节写一段铁路,第三小节写梅园新村:一个小节写一个地方,由此及彼,地点转移了,小节也另起头。

    反映人事变换的小节如:

    (5)一个股骨折断的伤员,经白大夫检查,必须做离断手术。可是这伤员受伤的时候流血太多,已经到了严重的贫血状态。要是不立即做手术,这伤员很快就会死亡;要是做手术而不输血,那也还是难免死亡。

    “要输血。”白大夫翘着胡子的嘴角上浮起微笑,快活地说,“我是O型,万能输血者,我可以输。准备手术吧。”

    军区卫生部叶部长考虑到他五十多岁的年龄和疲弱的身体,劝他说:“还是另外找一个人输吧。”(周而复:《截肢和输血》)

    这例中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需要输血,第二小节写白大夫要献血,第三小节写叶部长劝阻白大夫献血:其间相邻小节的人事都不同,内容的跨度比较大。

    三、常有一些小节,突出、强调某一部分内容。例如:

    (6)公路上,你可以看到汽车在行驶;田地里,你可以看到拖拉机在奔跑;工厂里,你可以看到机器在转动;天空中,你可以看到飞机在飞翔;到江边或海边,你可以看到轮船、军舰在航行。但是,你可曾想到它们都需要一种共同的东西?没有这种东西,汽车不能开了,拖拉机不能动了,机器不能转了,飞机不能飞了,轮船、军舰也不能航行了。

    这种东西就是石油。(《石油的用途》)

    这是文中开头的两个小节。文章题为《石油的用途》,首先要提出“石油”来。怎样提出?第一小节一百五十多字只是引子,第二小节不足十字才是“正文”。这个“正文”本来可以紧接引子,答案紧承问题,但为了突出它,便另起一小节。再如:

    (7)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

    森林!(秦似:《幼林》)

    第二小节“森林”本是第一小节最后一个分句中的成分,完全可以紧跟在第一小节后面;但为了突出它,把它另作一小节。又如:(8)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两旁,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两旁,我的眼睛在全神贯注地寻求着——幼林!

    充满了生气和希望的幼林!(秦似:《幼林》)

    第二小节只是解释了第一小节末尾的“幼林”,完全可以紧跟在第一小节后面;但为突出“充满了生气和希望”这一递进了的意思,把它另作一小节。

    顺带说一下:例(6)~(8),尤其是(7)、(8)两例,使我们明显地看到,小节能划清自然段与意义段的界限。从意义看,(6)~(8)三例都应作为一个部分;而现在,各例都分两个部分。这种情况,说它是一段吧,它不一定是文中的一个意义段,这个“一段”是什么意思?不好说;说它是两段吧,它意义上又不好分为两段,要么说它是自然段,而自然段的确定,有的人又兼顾意义,如把另起一行的直接引语归到上面一段。这样,“段”的含义就相当混乱了。怎么办?用“小节”来解决这个矛盾:“小节”是只管形式不必管意义的;按照前面“小节”的定义来判断,上述三例各有两小节。而说到“段”、“段落”,就是指意义段。这样,读者就不再怀疑“段”是自然段还是意义段了。

    四、小节的多寡往往反映题材特点。有的文章,小节短而多;有的文章,却是长而少,这往往与文章题材有关。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是“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写在鲁迅逝世后的几天里,感情沉重而压抑,与这情况相应的,文字疏散,小节密集,全文2600字左右,有27个小节,平均每小节不足100字。小节的短而多,反映了内容的零碎与感情的压抑。与这相反的,是著名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因是胜利捷报,反映我军一往无前,势如破竹,所以全文近600字是一气呵成的,不分小节。另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个别小节较长,多数小节简短,都是反映了内容的特点的,试看其中3~5三个小节:

    (9)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足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3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全文实有1000多字,第三小节就有300多字,而其它700多字,分属19个小节,平均每小节只有三十几字,不少小节只是一个不长的句子。为什么小节长短如此悬殊?因为第三小节写的是闻先生锲而不舍,攻读古籍的情形,文字一气呵成,正适应这个内容特点;而其他小节,在叙述中多有评议,要突出一些意思,于是独立起来,小节就短而多了。如第四小节,为突出闻先生攻读古籍的硕果,脱离第三小节,独立成一小节;第五小节对第三、四两小节内容加以评议,又独立成一小节:小节的短而多,正是反映内容特点的需要。

    除了上述四种情况,所有小节都兼任计数单位:在分析文章时,为便于说明哪一部分,对文章中的小节从头至尾编上序号,这样,小节就成了计数单位。至于小节在文章结构中的一些特殊作用,因其他部分另有论述,这里不说了。

    第六节

    小节的地位 小节,不少人把它叫做“段落”,有的人又认为这“段落”是文章组织结构中的一种单位,这是种模糊的认识,它不能统一解释所有小节的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看:

    (1)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四十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梁衡:《晋祠》)

    这里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了晋祠的地理位置和特征,第二小节指出晋祠美在山、树、水,第三小节说明晋祠的山美。从内容看,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可以处于并列地位,这样的小节可以作为文章组织结构中的一种单位。但是,第三小节的情况不同了,它的内容是从属于第二小节的,不好同第一、二两个小节处于并列地位了,这样,小节就不能作为一种同一层次上的单位了。联系前面有关部分的论述,我们就知道,小节的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而有普遍性。有的小节和上文或下文合起来成为一个句子或一个句群,它哪能独立成为表意的文章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单位呢?实际情况是,小节只具形式意义,当它这种形式进入文章时,它是以另外的身份充当文章结构系统中的角色的,试看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一些小节:

    (2)1.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

    3.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4.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

    9.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10.活该。

    这里摘取了原文的五个小节。这些小节在原文中,第一小节是第一个段落,第三小节是第二段中的第二个节层,第四小节是第三段中的一个句子,第九小节是第四段中的一个句群,第十小节的基本部分只是一个词,加上语调后也是个句子,属第四段。一篇文章,就是由这些句子、句群、节层、段落等有层次地组成的,而不好笼而统之地说是小节组成的。由此可见,小节实在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以句子或句群或节层或段落或句子、句群、节层、段落的成分等身份参与文章的组织结构的。以小节的形式充当句子或句群或节层或段落等角色,这就是小节在文章中的地位。它不是文章中哪个层次上的单位,而好像一种特派部队,被赋予“小节”这种特殊形式,派出担当各种大小不同的职务,大至独立成为整篇文章,小的只是一个字或一个标点符号。我们把这种特派部队叫做“特别支队”,这就是本章标题的由来。

    第五篇:工地见习小节与感想1

    工地见习小节与感想

    为期三天的工地见习结束了,鸡鸣寺,总统府,江东门纪念馆时代不同,风格迥异,但都带有鲜明的历史文化气息。另外,虽然没能去真正的建筑工地参观学习,我们在鸡鸣寺和总统府还是看到一些施工现场,工地上的情形很让我们好奇,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17号我们参观了江东门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庄严肃穆,苍茫的悲凉和陡然的愤怒摄人心魄。在门口排队等候时,右侧纪念馆外墙前的雕塑引人注目,这面墙对人流的引导和观众情绪的铺垫起到很好的作用。

    雕塑墙

    入口的巨石狭门

    进入纪念馆后,脚下碎石铺地中的小径引领我们穿过两块不规则雕有大屠杀受害者的巨石形成的“门”,给我们历史突兀的震慑,宣告参观的开始。

    纪念墙和纪念碑

    广场一端的纪念墙和纪念碑一横一纵,一黑一白,一个是光洁的大理石,一个是淳朴的混凝土,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很强。

    总体来说,纪念馆通过一系列场地布置,始终保持参观者的参观情绪,建筑被适当弱化,与环境的发展连为一体。

    18号我们游览了总统府。“总统府”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明初汉王朱高煦的王府,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天王府,而现存遗址以民国时期为主,建筑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总统府中让我感兴趣的是东苑的历史陈列馆,虽然这是景区内并不起眼的一部分,它的空间效果却很特别。在左边这幅照片中可以看到,视线透过连续几个房屋和庭院都畅通无阻,最后落在最后一个庭院正中的一棵树上,好像层层的取景框,框住一幅幅明暗交替的图画。

    水平纹理的围墙

    建筑的砖墙

    这是在总统府内拍到的砖石建筑,最近在书上读到了砖的一些砌法,特别留意了这里的砖墙,围墙内的建筑是一顺一丁,在窗台还有特别的砌法,但围墙的砌法看不出来,围墙的砖在砌筑时允许的范围内前后错动,形成了水平的纹理。

    总统府东苑的一条路,两侧皆是白墙黑瓦,一直延展到路的尽头,再加上路两旁整齐的植被,使得这条游人不多的路越发安静动人。这种连续果然是道路之美的一条准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见习在游玩中学习,收获颇丰。



    推荐阅读:
    见习小节
    接触网实习工作体会
    超市企划实习总结
    扎扎实实开展学校校本研修活动(5篇模版)
    努力让每个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合集)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