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闭幕词 400字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关于强化快递行业监管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回唐朝 时间:2024-07-02 01:09:5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强化快递行业监管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强化快递行业监管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0414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0414号提案内容

    2024-02-24 案由:关于强化快递行业监管的提案 提案人:台盟中央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邮政局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办理 主题词:邮政管理

    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投诉也日益增多,知名快递企业突然倒闭的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加强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已成为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当前快递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合格的市场主体大量存在。按照新《邮政法》规定,目前市场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快递企业达不到经营快递业务的条件,此类小规模快递企业必须升级整改,才能继续从事快递业务。而升级整改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资金问题,这导致在法律给予的一年过渡期内,仍有大量不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抱着等过渡期过了再说的心理,继续按原有规模从事快递业务。二是钻法律空子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与行业内部监管体系,一些快递企业为追求盈利,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在经营中钻法律空子,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很大损失。主要表现在快递运送时间慢,快递“转包”情况严重,服务合同存在“霸王条款”。三是行业自律机制严重缺失。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快递行业市场主体发展迅猛。但由于当前快递企业大部分为小规模企业,缺乏规范的内部管理与经营制度,且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指导约束,导致经营过程中常出现无序竞争。企业硬件设备简陋、价格体系混乱、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已成为普遍现象,运送不及时、货物损坏或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而最严重的则是负责人卷走客户货款,企业突然倒闭消失,甚至连员工都不知情。

    快递行业与国家服务业、经营者日常经营活动、群众普通消费行为都息息相关。加强快递行业监管、规范快递行业经营行为已是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

    一、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主体资格。对于新开设快递企业,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登记注册时严格遵守新《邮政法》以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申请人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快递业务员的从业资格,同时落实好场地检查,看是否符合规定的服务条件,确保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才能获得营业执照,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同时对于新《邮政法》实施前已取得营业资格而又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快递企业,要督导其升级整改,使其达到新《邮政法》以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规范合同文本,构建长效监管平台。工商部门要引导企业积极使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格式合同文本,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经营,打破快递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同时切实做好合同监管工作,针对目前快递行业格式合同中常见的“霸王条款”、模糊条款,要求快递企业将自制的快递服务协议送交工商部门审查备案,尤其要对对协议中的注意环节和忠告性用语等容易出现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进行仔细审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向其制发修改建议书和责令改正书。

    三、探索行业自律模式,填补监管空白。虽然目前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已有新《邮政法》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的法律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快递经营的许多细节问题仍需靠企业自律来解决。一是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建立风险、警示和举报制度,规范会员行为,抑制恶性竞争、打击扣件压件行为;二是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加盟与经营方式,防止企业突然倒闭的事件发生;三是组织各种人才、技术、管理、法规等培训与咨询服务,帮助会员企业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四是做好投诉纠纷处理工作,在出现消费者投诉时主动承担起调解员的角色,按法律相关规定有效化解争议和矛盾;五是协调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间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引导快递企业通过合资、参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实现快递价值链的提升,不断发展壮大快递行业。

    0414号提案复文 2024-02-24 国家邮政局

    2024年7月1日以国邮函〔2024〕45号文函复:

    台盟中央:

    贵党提出的《关于强化快递行业监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国快递市场发展迅速。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574.6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23.4亿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250%和300%。但目前我国快递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营主体数量众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区域发展亦不平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快递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之间还存在差距。快递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不强,员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快递服务关系到亿万用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和民生问题。对此我局一直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快递业务发展规律,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快递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有序施行市场准入。依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工作。出台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条件审核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申请条件与审批流程,规范了企业申请和邮政管理部门审批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截止到2024年年底,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5883家,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快递企业纳入了许可范围。其中70%的企业以特许经营方式(加盟)参与12家品牌企业经营,市场集中度得到了提升。

    二、规范市场秩序。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主体资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邮政管理部门开展了“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用户权益”专项执法活动。以依法查处未经许可经营快递业务和超范围经营快递业务的违法行为为重点,自202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底,共有7624人次参加了专项检查,检查企业4601个(次),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199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和整改通知774份,依法取缔非法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73家。

    三、规范服务,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国家邮政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国内快递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对寄递合同中涉及消费者利益的条款进行规范,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快递服务标准》已修订完成并报请国家相关部门将《快递服务标准》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全国统一的《快递业务操作规范》正在制定中。

    四、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指导中国快递协会制定发布了《中国快递协会企业自律公约》,认真落实公约,加快建立自律机制,规范企业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提升自律水平,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推动快递业健康有序发展。召开“快递服务热点问题研讨会”,配合政府做好促进行业改革发展以及解决服务热点难点问题的相关协调工作。

    五、畅通用户申诉渠道。充分发挥12305邮政业申诉中心的作用,积极受理、督促办理消费者的每件申诉,及时协调妥善解决消费者反映的快递服务问题。每月在政府网站和相关媒体发布邮政业申诉情况通告,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大力推动行业的诚信建设。

    通过上述具体措施,强化了对快递行业的监管。我们将继续努力,按照提案的建议认真做好对快递市场的监管工作。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336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336号提案内容

    2024-02-24 案由: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 提案人:安信义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办理 主题词:教育儿童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重要政策文件,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明确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办好幼儿园,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促进社会事业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工程,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民心工程。因此,应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建议如下: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学前教育经费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远低于国际3.8%的平均水平。2024年欧洲十几个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10%以上。应该说,目前我国已具备增大学前教育投入的财力,建议明确GDP与学前教育的投入比,规定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最低比例,鼓励教育先行省份探索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落实幼儿教师编制和管理问题,提高幼儿教师队伍质量。建成覆盖城乡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建议从宽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大力提高公办园的比例、提高公办园在编幼儿教师的比例,落实公办幼儿园的财政经费保障。明确公办幼儿园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扩大幼儿园的办园自主权;同时将集体所有制幼儿园列入定编标准范围。实施教师队伍培养工程,逐年将优秀的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转为公办编制,也可以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纳入公办编制。公办编制要向农村幼儿园倾斜,以吸引并留住优秀幼儿教师在农村工作。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做到各类幼儿教师同工同酬。可以先指定经济条件好的省份做试点。

    三、加强规范建设,保障学前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督促各地要创造性地用足用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省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前教育作为督导的重点,定期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安全管理、保教质量等方面进行专项考核,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使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迈上科学、规范之路。

    2336号提案复文 2024-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4年11月3日以教提案〔2024〕第326号文函复:

    安信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规划纲要》把学前教育作为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到2024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而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制度设计,确定了“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围绕扩大资源、加大投入、规范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要大力发展公办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积极扶持和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二是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要落实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将学前教育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研究制定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担比例。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各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

    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切实落实幼儿教师的工资、职称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待遇。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通过扩大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招生规模,招聘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选拔中小学转岗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充实幼教岗位等,加快补充幼儿教师。五年内对园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加大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去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已投入2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乡村幼儿园1307所。近期财政部、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项目,“十二五”期间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各地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安排了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三年各地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新增在园幼儿规模500多万人。同时各地积极研究出台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快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许多地方明确规定将公办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或纳入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中央财政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支持各地对中西部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可以说学前教育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差异显著,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现阶段还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当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担比例,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如陕西等省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国家学前教育项目和地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监测评估,并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国十条”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抓紧制订《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

    2024-02-28 案由: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 提案人:樊庆斌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主题词: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文化和思潮日渐流行,使得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西方化的趋势。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哈韩”、“哈日”之风甚嚣尘上,过洋节、吃洋快餐一度风行校园,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显示意义。

    一、文化传承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青少年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却对舞龙、高跷、剪纸等民俗活动知之甚少。西方物质和文化的影响,令教育工作者感到迷惘;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有可能让孩子们迷失方向。给孩子们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意义非同寻常。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及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仍然难落实到实处,如果把即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传入校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出发,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音乐、舞蹈、戏曲演出、书法、国画、民间工艺制作、中国象棋围棋擂台赛、猜灯谜猜歇后语、武术体育等各项活动和课堂诵读辅导、文化基地熏陶、课外活动固化、社会展示激励等多种途径,引导中小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5125号提案复文 2024-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4年8月20日以教提案〔2024〕第70号文函复:

    樊庆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教育部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措施,引领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在中小学体育和艺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普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是落实培养目标、指导教材编写、组织实施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的规定性教学文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例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对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以及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艺术方面。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例,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每学年背唱歌曲中包含若干首中国民歌,学唱一段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

    二、在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根据2024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在《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以及四类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均纳入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内容。《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校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三、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入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

    体育方面。将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引进校园,鼓励学校组建传统体育项目社团,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和课余锻炼的内容。2024年我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协商,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发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组织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推广校园武术活动。中国大学生体协设置了“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每年举行全国性的赛事和研讨,积极鼓励国际间武术文化交流,目前会员学校已达百余所。教育部每3~4年举办一届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中,均把武术作为必设项目,发现和培养了大量传承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优秀人才。

    艺术方面。2024年以来,教育部每3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艺术作品类中列入了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在艺术表演类中列入了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和戏曲等项目。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坚持育人导向,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大,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作用。2024年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国家级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的演出中安排了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经典剧目。同时在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的专题讲座中安排了书法、篆刻、民间工艺、民族音乐和中华戏曲等项目内容。多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知名品牌,成为增强青年热爱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情感的有效途径。

    四、组织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关于“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从2024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目前已评出449所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项目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入选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从今年起,教育部还将在全国高校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地,大力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充分考虑您所提出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建议,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不断深化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4459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4459号提案内容

    2024-02-28 案由: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李贤义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主题词:教师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发展,需要庞大的各类人才,不仅技术、素养要过硬,更应该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而对作为承载国家梦想的年轻一代的持续培养尤为关键。教育改革不仅要注重完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公平、增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均衡化,更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国家近几年来,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他着重强调:“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可见,国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明确,也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兼职现象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

    (一)虽然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类场合都曾提到过不提倡教师兼职有偿家教,山东等地也明确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兼职授课。但目前全国各类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名校中学以上教师兼职有偿授课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潜心研究学问,钻研教育方法的教师越来越少。

    (二)虽然每个兼职教师均说是在不会影响本质工作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兼职,但这个不影响本质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研判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兼职有偿授课是违背了献身教育爱岗敬业这一基本师德要求的,而且肯定会分散教学精力。

    (三)很多老师公开兼职,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有偿授课。这些培训机构中的有些学生就是该兼职教师本职工作所在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参加培训班,肯定是因为某项课程需要加强。而作为老师,你既然有能力在外兼职有偿授课,能把培训班的学生带好,怎么就带不好自己本职工作所在学校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使下的市场行为,这种“向钱看”的思想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这种形象是将利益放在首位,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肯定在价值观上和人生观上对学生是有不好影响的,也成为了社会舆论的“诟病”。

    二、为人师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教师职业的神圣,也足以见证我国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谓的尊敬程度。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该成为社会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然而,我们在不少地方与不少家长交流时发现,现在的部分学校已经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侵蚀。这主要归结于教师队伍的个人修养在下降,如果教师本身都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怎么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在有些学校,每到教师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家长送礼之风盛行。送礼的档次也在逐渐升级,大有竞相攀比之势。而且送礼之后,老师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就是不一样,在和一些家长沟通的时候发现,送礼多的、家里背景(有钱、有权)好的就当班干部、给开小灶课外单独辅导。这种现象既损坏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也十分不利于培养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打骂体罚学生的行为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

    部分老师缺少应有的耐心,对一些成绩相对差一些、进步慢一点、反应速度不快的学生不是循循善诱加以指导,而是轻则骂一顿重则动手打学生,造成这些学生从心底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甚至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从而被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利用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很多教师打骂学生的例子见诸报端,轻一点的学生转学,重一点的都致死致残,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教育发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该从道德层面引起教师队伍的反思,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我们不赞成对在校学生的违规违章、伤害同学甚至老师的行为包容和迁就,主张教师本着管理引导教育好学生可以采取正确的、适当的方法进行惩戒。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掌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重在提高。

    四、应试教育不利于人才综合培养

    以升学率论英雄,没有注重综合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升学率和分数还是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过于侧重于考得怎样,从幼儿园的小红花开始一直到能否上重点大学都是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当分数成为学生就读好学校、进入好班级的通行证时,家长和学生都在想办法提高分数,这也是催生家长送礼、教师兼职等不良现象的诱因之一。而换一种角度,当分数不再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时,对学生和学校、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时,使德智体美劳都真正成为综合评估学校教学成果和学生成长的标准时,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针对以上现状,建议:

    一、继续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

    (一)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相应各类学校教师缺口较大,国家近年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建设扩大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准入的程序已经比较规范,执行的也非常严格,基本上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上岗。

    (二)现行制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教师资格证,然后通过地方政府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综合考试后择优录用。然而,我们调查中发现,由于部分地区教师缺口较大,新录用教师在录用后基本没有进行任何岗前培训就分配到学校上岗了。

    (三)对于这样一个神圣而庄重的工作,我们认为应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并且增加调查环节,充分了解待录用人员的品德品行、责任心、日常行为举止等。遵循教师队伍建设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品行要求同等重要。以此再次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互利共赢,奠定好人民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民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扎实基础。

    二、积极推进教师品德建设

    (一)我们调查发现,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圈子相对较小,互相交流不足的现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构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教育技能培训方法的交流,形成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方法大比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比拼等良性互动。

    (二)应该多进行教师师德教育,多宣传教书育人的典范和先进事迹。完善师德建设奖惩机制,使师德品行好、综合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在职务升迁、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和社会地位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以教学观摩、教师轮换等方式选拔任用优秀老师,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引领作用。

    (三)目前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是高的,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都在切实落实尊师重教的社会要求,通过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工作环境、增强社会地位来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先应该明确禁止学校在职教师以任何方式进行有偿兼职授课,确保教师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和自己的学生身上,坚决杜绝课堂不讲课外培训讲、工作赚钱与课外外快两不误的现象。

    (四)引导教师增强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对有违师德、有损教师形象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劝诫、警示、批评教育直至给予处分、清除出教师队伍。

    (五)不仅应该加强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培训,还应该组织师德品行的培训,两者有效结合。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录用后的培训非常少,目前很多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无非就两种,一种是职称评定前的培训,还有一种属于为拿学历的再教育培训。仅这两种培训远不能解决教学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要求。

    (六)作为输送大部分人民教师的各类师范学校,应该把师德师风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毕业生毕业鉴订、推荐就业的重要指标,形式多样、持续地渗透师德理念、强化师德教育。

    (七)教育体系中应该建立监督体系,不仅包括对学校的经费使用和财务收支情况,还应对教师过节收礼实行监督。这种不正之风相对于极少数公务员的贪污腐败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由于基本都实施“校长负责制”,各类学校的管理,包括经费收支、使用等等基本属于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腐败空间。小部分校长都是利用学校公款为自己的升迁晋级在到处活动,随意吃请搞腐败。这种学校里的腐败之风应该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狠刹这股歪风。

    三、完善和改进对教师及学校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质量评定不应该只局限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校领导,应该引入第三方机构或学生家长参与,或者实行校外观察员准入评价机制。形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多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机制。

    (二)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分数和单科成绩,应该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评定,并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以因材施教。

    (三)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根本的育人观,加强教师德育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持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让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流于形式。学生不仅要能学到专业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发展输送专业知识和思想品德都过硬的综合人才。

    (四)完善师德师风校风综合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评价长效机制,确立师德师风校风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阶段性的综合评价,与校长晋升、教师晋级晋职、学校评级评优等形成良性互动。

    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人民教师都能真正做到自尊、自律、自信、自爱、自省、自强,热爱教育事业,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和社会才可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不当之处,请各相关部门予以批评指正。

    4459号提案复文 2024-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4年9月7日以教提案〔2024〕第94号文函复:

    李贤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教育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的相关规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开展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试点。202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行办法》,制订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32个笔试科目考试大纲、三类面试大纲。考试坚持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全面考核教师的任职能力。在“十二五”期间,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将争取推广到全国,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制度。二是实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202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从当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面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三是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202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推进师德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一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202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全面推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任务和主要举措。2024年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严重影响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禁行性规定。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以每年教师节庆祝为契机,深入持久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增强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三是加强师德师风监督检查。在《规范》中,对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严重影响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行为作出了禁行性规定,尤其对有偿家教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明令禁止。各省(区、市)根据实际,研究制定贯彻实施《规范》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针对违反禁行性规定的行为提出明确的惩处措施。如,山东省制定下发《关于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通知》,严禁学校和教师强迫、动员、暗示学生接受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培训班等,对违反规定继续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相应处罚。四是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新教师入职教育和教师培训全过程。五是改进和完善师德管理和考核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关于完善和改进对教师及学校评价体系。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培养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依据,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改进对教师及学校的监督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多方介入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202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以督促和引导普通中小学校(含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提出了督学责任区的设立原则、职能和管理办法,要求各省、市、县选拔聘任一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担任督学,对本责任区中小学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随机督导,进一步健全了多位一体、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从强化师德教育、规范教师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先进典型、加强培养和培训工作、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等途径,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

    2024-02-24 案由: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 提案人:卞志良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中央组织部办理 主题词:干部

    202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利农富农政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是由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与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变、盼服务”的愿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干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干群鱼水之情的关键。

    二是主观上的“政绩观”与“富民”思想不协调。一些农村干部长期事业心差,只图当前政绩,不思富民之策,作风简单粗暴。如当前某些地方借新农村建设所搞的“社区建设”,在缺乏一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拆掉平房盖楼房,把农民“逼上楼房”,使得一些地方的农民群众苦不堪言。

    三是官僚主义影响干群关系。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族以及宗教势力有所抬头。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一些农村干部“官”不大,架子却不小;能力不大,派头却不小。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征地拆迁等,都是影响整个“三农”工作的大问题。

    “农民安,天下稳。”这是我国数千年来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治国原则之一。为此特提建议如下:

    一、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国家干部培训计划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把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但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却成了一个空白。从中央到地方,要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统一的计划,并且从组织部门到县乡两级党校都要有专门的班子、专项的资金和专人来抓。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使广大的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升。通过教育培训,形成一些基层的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如“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

    二、处理好“政绩”与“富民”的关系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谐在民乐,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三、给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征地拆迁、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等,教育广大干部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老百姓是天,老百姓也是地,老百姓是天下真正的主人,这一点解决不好,我们的基层工作便失去了准星,长此以往也便失去了我们一切工作的根基。

    5083号提案复文 2024-02-24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24年9月22日以中组提字〔2024〕74号文函复:

    卞志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干部作风的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组部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近年来先后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等多个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中组部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由市(地、州)党委主要负责,重点组织开展轮训和专题培训,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要对新任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县(市、区)党委负责日常培训;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确保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培训内容以增强宗旨意识、党风廉政、法律法规、工作方法等为主,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推动服务群众。以开展乡镇、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驻村入户、结对帮带”活动,推广“农事村办”、“一线工作法”等,组织他们深入农村、服务群众;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加强管理考核。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任期目标、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并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承诺,每年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述职,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完善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办法,注重考核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双述双评”制度,由乡镇党委书记定期向基层干部群众和县委进行专项述职,并接受评议。四是规范村级工作。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扩大村级工作的透明度,解决村里工作不民主、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

    总的看,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强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整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您所说的干群缺乏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追求政绩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借鉴您的建议,以转变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广西“农事村办”工作法等,为乡镇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乡镇干部眼睛向下、改进作风,实行下访询问题、下村解难题,在农村一线为群众服务,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以换届后培训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中组部将举办示范培训班,引导各地分级分批搞好培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加强能力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履职本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是进一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扩大群众参与权、决策权。严格执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行为,建设廉洁奉公的农村干部队伍。

    感谢您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中国政协网



    推荐阅读:
    关于强化快递行业监管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XX区政协探索推进界别工作
    交流汇报发言稿(推荐)
    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2024年度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信息工作先进管理者优秀信息员名单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