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读后感 销售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95%87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6-23 09:48:2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95%87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

    大冶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登封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大冶镇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将新材料行业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工业主导产业,将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行业确定为新兴产业。结合我镇实际,现制订大冶镇工业园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园区基本情况

    大冶镇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7.26平方公里,园区建成区面积为2.48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企业48家,规模以上企业29家,省重点企业2家(华润电力、中美铝业)。2024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3亿元,销售收入完成80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0.6亿元,实现利税6.8亿元,二、发展目标及定位

    围绕大冶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优势,将华润登封电力作为龙头企业,把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发展重要资源,充分发挥热、电、燃气生产要素优势带动作用,整合、提升耐材、磨料磨具等传统产业,发挥新型耐材制品、超硬磨料等新材料产业,引进和培育以用热为主的食品及医药加工产业,拉长优势产业产业链条,发展补链项目,实现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升值,努力打造以电力为基础,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循环工业经济园区。

    三、三年行动目标

    2024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2024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2024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2024 1

    年力争完成销售收入90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销售收入105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工业增加值25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工业增加值30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工业增加值35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利税8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利税10亿元,2024年力争完成利税12亿元。

    四、产业发展重点

    我镇工业园区将紧紧围绕“稳固、提升、转型、循环”的发展思路,重点以电力、磨具、耐材等产业为支撑,着力发展以新材料、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等新兴、高效、节能的工业企业,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和提升。一是巩固现有企业的发展,不断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依托工业园区现有企业,共同努力克服经济下滑特殊市场环境因素,着力解决企业用电、用热问题;重点推进神马迪汇达直供电价问题,使神马迪汇达二期生产线尽早开工建设;着力解决嵩阳生物工程公司用热问题,尽快使之进入正常生产经营;重点服务嵩山特材、春胜集团等企业,提供宽松经营环境,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逐步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带动关联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嵩山特材、春胜耐材两大龙头企业,逐步完成磨料磨具产业的整合,积极实施战略合作,重点发展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培育1—2个新型磨具产业。依托德胜耐材加快河南省耐火材料研发中心的建设运行,加大新型耐火材料的研发投入,鼓励发展纳米耐火材料、免烧树脂耐火材料与新型耐火材料,做大做强耐火材料产业,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华润电力的热力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转型。依托华润电力热力资源优势,以登

    封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嵩阳生物工程为依托,加快推进谷源小麦蛋白深加工二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谷朊粉等酶制剂产品,延伸谷源农业的下游产品产业链条,重点引进、培育、扶持食品加工、动物饲料类和医药用热项目。继续实施推进煤炭企业建设非资源型工业项目机制,重点推进嵘昌集团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研发的多效抗癌新药的产业化工作。四是着力发展华润电力工业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实现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华润电力粉煤灰、沥石膏等工业副产品,引进和发展新型防腐保温墙体材料、石膏板等高档建材项目,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和提升,园区资源的循环利用,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五是利用华润企业的品牌优势,共同规划华润循环工业园。依托华润企业品牌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同华润电力共同重新规划工业园区,并组建招商队伍,开展联合招商。积极申报华润循环工业园,争取各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夯实园区发展实力。

    五、拟建项目

    2024年:

    (一)基础设施:

    1、完成投资500万元的槐北公路一期工程全长610米的建设工作;

    2、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工业园区水厂日供水量6000吨项目的建成工作;

    3、完成投资500万元全长4公里的园区天然气管网铺设工作;

    4、完成投资1500万元全长2.5公里的华润热力管网铺设工

    作。

    (二)工业项目:

    1、力争投资2.7亿元的神马迪汇达二期2X2.55万KVA矿热炉电石生产项目开工建设;

    2、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集华嵘昌公司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砖项目二期工程。

    2024年:

    (一)基础设施:

    1、完成投资600万元全长2.47公里的中央大道北段工程,按照二级公路标准铺设,;

    2、投资500万元的槐北公路二期工程全长440米的建设工程;

    (二)工业项目:

    1、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胜达耐材二期项目;

    2、完成投资1.2亿元的新型免烧树脂耐火材料三条生产线项目;

    3、完成投资1亿元的粉煤灰和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4、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总面积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并配套引进5至10家登封谷源农业有限公司下游食品加工项目入驻标准化厂房。

    2024年:

    (一)基础设施:

    1、投资1000万元完成工业园区内东西主干道的建设工程;

    2、投资1000万元完成工业园区内主干道两侧的绿化和亮

    化工程;

    3、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工业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二)工业项目:

    1、引进一个超亿元的用热类工业项目;

    2、完成投资1.9亿元的谷源农业二期工程项目;

    3、完成投资1亿元的年产1万吨改性麻纤维生产线项目;

    4、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高档陶瓷旅游产业加工项目;

    5、完成投资5000万元年的年产1.3亿克拉超硬材料项目。

    六、推进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我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决定成立大冶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负责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培育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谋划、项目引进、要素保障、推进落实等具体工作。并建立周例会、月考核、季讲评、半年小结、全年总结制度。大冶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领导组名单如下:

    政委:郑振武

    指 挥 长:王志斌

    常务副指挥长:韩迎旭

    副指挥长:刘忠涛刘永斌吴慧峰李月锋李东阳

    成员:刘银绪王少辉侯红斌董晓辉赵晓昌

    吴泰和刘志战王永寿杨殿有申西峰

    冯新超耿宏伟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韩迎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推进现有内部资源整合。对我镇磨具企业、耐材企业、新材料企业进行细分,对内整合资源,从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企业采取对外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经营,扩大产能,形成规模效应;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融资创新等途径迅速做大做强,促进内部资源优化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以促进专业化生产为导向,利用华润电力和小麦蛋白的优势,联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明确责任,有侧重地选择在发展重点方面开展定点、定向招商;落实人员责任,紧盯在建项目进度,紧盯项目招商、紧盯项目落地,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制定出台支持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战略合作等给予重点扶持。

    (五)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企业服务,认真落实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排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以及***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发挥优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县为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把***建设成***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基本原则:

    1、依托**工业经济圈和**旅游经济圈,利用比较优势,立足***实际,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3、坚持整体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相结合,长远规划与近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4、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动力,大力扶持和培育支柱产业,带动工业的大发展。发展思路:根据***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建成一个中心(即经过10-20年的时间,把***建成丽江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依托两大市场(国内和国际市场),建设三大基地(一是以乌木河、新庄河流域为主的水电基地;二是以大兴、石龙坝为主的矿产业生产基地;三是以县城、荣将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做强四大产业(一是电力产业;二是煤炭开采及精深加工产业;三是矿电结合的材料工业;四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工业发展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五是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主要目标:本规划期为2004-2020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7年)为打牢基础阶段。目标是超额完成工业发展的“十五”计划,加快以能源、交通和市政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现代工业强县做好准备。行业整合、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全面展开,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力争2004-2007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到2007年,全县GDP总额达到10.8亿元,总人口达到15.22万人,人均GDP达到7096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5%以上。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

    第二阶段(2008-2010年)为持续稳定推进新型工业化阶段。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开创全县工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工业的快速增长。2008-2010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到2010年,全县GDP总额达到14.4亿元,总人口达到15.45万人,人均GDP达到9320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5.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0%以上。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13.7亿元以上。

    第三阶段(2011-2020年)为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成效阶段。目标是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建成***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中国西部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强县,成功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率先在丽江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点产业规划:

    1、煤炭开采及精深加工产业。一是加快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二是引进和推广煤炭就地转化、洁净煤、煤化工等产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洗煤、配煤、炼焦相配套综合开发的目标。三是组建煤炭集团公司,积极引导煤炭产业走集团化、规模化路子。到2007年,煤炭产量力争达350万吨以上。

    2、电力产业。一是在新庄河、乌木河流域实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梯级电站建设,到2007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二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规划建设火电厂,争取到2005年底3×5万千瓦煤矸石火电厂建成发电,2007年2×30万千瓦火电厂投入运行。三是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保持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电源建设。

    3、材料工业。一是依托丰富的矿产、电力资源,走矿电结合的道路,形成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工业群体。二是立足丰富的石灰石矿,大力发展建材业。三是合理利用资源,搞好矿产业的回收利用工程,对于其留下的废渣、废气、废水加以回收充分利用。四是积极寻找新的矿产资源,适时做好赤铁矿、石墨矿、白云矿、粘土等矿产资源的勘测、市场前景预测和规划工作。到2007年,材料加工业产值超过6亿元。

    4、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一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引进开发适宜在***种植的特新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规范化种植水平。二是依托农产品资源的多样性,逐步形成多品种的农产品加工格局,大量生产特、鲜、奇产品。三是做强龙头加工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贸工农一体化等多种经营模式。四是建立鲜玉米、茶叶、芒果、竹笋、苦良姜、日本大萝卜、亚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07年,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亿元。

    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以县城为中心,工业园区为依托,一线三点,打造云南西北部现代工业新城”的总体构架来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

    2、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在继续加强以煤炭、电力为核心的支柱产业建设的同时,加快轻重工业结构调整,把轻工业重点放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工艺品、旅游产品开发上,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

    3、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工的发展路子。4、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用大开放促进工业的大发展。

    5、坚持“把***建成个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的方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工业发展活力。

    6、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组建一批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2、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政府职能,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强化服务。

    3、加大能源、交通、水利、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4、优先发展电力,加快火电项目建设步伐,走电矿结合之路。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社会资金进入工业项目的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加大引资力度,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投入,多渠道筹集工业发展资金。

    6、针对***工业产业、产品的特点,创新营销策略,做好市场定位,加紧建立和完善现代营销和物流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为工业发展开拓市场。7、居安思危,建立先进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8、把新型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特别是丽江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

    9、以人为本,为工业高速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科技、管理人才队伍。10、建立完善通畅的信息平台,加快电子商务的运用,实现***企业与市场信息的对接,在重点企业全面普及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导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管理信息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优良的信息咨询服务。

    11、以谋划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狠抓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为主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1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篇:学校发展规划(2024-2024三年行动计划)

    “出名师 育英才 创特色 上水平”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24—2024年)

    白水县白水中学

    2024年3月

    白 水 中 学

    “出名师 育英才 创特色 上水平”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24—2024年)

    白水中学是一所县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40年,是渭南市唯一一所山区省级标准化高中。近年来,高校扩招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本地的扎实推行等因素,日益加大了社会各界对优等普高教育资源的需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在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校今后三年应当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优质发展期。据此,我们通过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理清了学校基本现状、找准了存在问题。并将通过制定白水中学“出名师 育英才 创特色 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4年),推动学校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成绩与优势

    1、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师资结构得以改善

    近年来,我校着力加快发展,扩大规模,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勤俭办学等措施克服种种困难,突破了县域经济对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约束。目前,学校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居全市前茅。高标准的现代化操场和设施一流的学生餐厅礼堂已投入使用。校园总体布局科学合理,教学设施居全市前茅。学校现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陕西省文明校园,渭南市示范高中,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奥赛优胜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和先进单位,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实验项目学校。基本解决了本校教育教学的薄弱状态,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泛,探究意识强,特长得到发展,综合素质逐年上升,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教育大赛多次获奖。健全了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形成了生命教育分层系列主题活动。整合各类课程资源,逐步构建了生命教育系列拓展教材。

    4.探索教学策略,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2024年开始,围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我校推进和不断深化了各项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实施新课程为核心任务,与此同时,还尝试推进了管理改革、评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等。

    针对山区县城的教育现状,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学校提出了“白中没有一个普通学生”的教育思想,制定了全面的特长生助推方案及学困生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注重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5.开展校本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学校注重校本教研,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针对本地林果业的发展的现状,在学生中开展了林果栽培的校本课程。仓颉文化、汉字文化浸润之下的民俗、书法等校本课程都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发展学校特色,艺体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我校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努力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拓宽了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空间。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并成立校园广播之声社团、文学社团、各个体育专项训练队等等,活跃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的各种才华得以展现,信心得以增强;校报校刊为师生搭建了心灵沟通的平台,师生共享教与学的感受、经验与成长的喜悦。

    7、拥有丰富的可资利用的校友资源。

    白水中学人才辈出,校友中有科学家、省部级领导,地市、县级领导若干人,许多校友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为家乡、母校争得了荣誉。办学成绩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成为白水县以及周边地区的金字招牌。

    8、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

    学校已建成校园宽带网络。通过信息技术日益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师教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制度建设滞后,德育教育质量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5、校本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类课程发展不平衡,总体说来,基础型、拓展型课程的研究和管理较为强化、到位,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相对较弱,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培育、发展、突显学校办学个性特征上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效果不够明显。部分特色学科建设尚停留在学科竞赛获奖层面上,缺少系统、完整的发展计划。

    6、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我校教师经历课程改革,已基本接受和认同先进的课改理念,并转化为自身课堂教学行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步建立,并涌现了一些优质课和优秀教师,但就教师整体而言,发展还不平衡,先进理念和教学具体行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堂教学改革还任重而道远。

    这六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突出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应对和解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常规管理,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学校稳定,校园和谐,群众满意。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让教师在成功中享受幸福,让学生在发展中得到幸福,让家长在满意中体验幸福。巩固成果,解决问题,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为国家和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工作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着力解决问题。围绕质量,从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着力破除制度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2.坚持因校制宜,鼓励大胆创新。针对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突出应用,富有本校特色。

    3、2024目标:

    ①分期分批对教师再进行新课程全员培训。

    ②按照316工程目标体系和新课改要求完成功能部室建设,完成多媒体进教室。

    ③落实教学管理考核方案,强化教职工管理。④突出安全稳定工作,力争不发生一起校园安全事故。⑤高考二本上线730人,大专上线率达96%。

    五、主要措施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争取支持,用足政策,多渠道加大投入,坚持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当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手段,以加强学校安全为保障,站在新起点,确立新目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用足用活政策。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多渠道争取投入,要用足用活政府给予的政策。争取得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在资金投入、财政拨付、开学收费、学生资助等方面将学校行为与教育局的官方行为相统一,得到全社会广泛支持。

    (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研究先行,强化培训,坚持把不断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各方面改革,当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教学上远学洋思,近学杜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不定期聘请课改专家及教学名师来我校讲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化。

    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科学,强调规范,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模式,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精细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开展“以文化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素质、发展智能为目的” 的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培育班级的文化品牌,让学生从踏入班级的第一天起,就产生对班级的愉悦感,逐步形成认同感。每个班都拥有反映自己班级一致认同的班级文化——班级目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寄语、班长格言、班级班

    人文素养。

    2、加快骨干培养,优化师资队伍。

    (1)建立分层培养计划。制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分层推进计划”,尤其是加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主要通过实施新教师“过五关”活动和“拜师”活动的传统方式,让新手的教学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能力,促进其迅速成长;发展期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治学态度严谨的学校资深教师全面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则通过“名师引领研修制”,由校内外知名教师引领,对课例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究,强调反思的作用,促成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成长为市、区级名优教师。

    (2)提升高学历教师比例。支持青年教师在职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争取有更多青年教师取得硕士学位,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强化班级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积极推荐优秀青年班主任参加省、市培训以及校内交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管理理念新、管理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3、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错位发展。(1)营造学习氛围。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论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沙龙活动等载体,促进教师间学习互动交流。

    (2)打造学习型团队。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建设,开展教研组、年级组发展性评价,制定教研组、年级组建设标准,开展优秀教研组、年级组的评选,从团队发展目标、凝聚力、研修质量、贡献业绩等方面对教研组、年级组进行评价,促进教研组、年级组自主性和创造性地发展。

    (3)完善“研课”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教研组内、校际间、与专家互动式的研课,不断丰富研课的内涵,拓展研课的外延,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进行年级组校际间、与专家互动式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研讨。

    (4)建立反思的四个视角:个人自我反思、学生参与反思、同事帮助反思、学习理论促进反思。提高课后反思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五项课题的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探索科学的学习和教学对提高学生效能的作用,促进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并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教学变得高效,使学生学习变得高效。

    (四)完善硬件建设

    1、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施,为教育教学科研第一线提供优质服务。

    2、逐步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3、加大安全防范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总之,近三年是我校教育教学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我县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三十万果香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强烈期盼,面对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为关键环节。继续实施“梯次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升”战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省内知名的东秦名校而努力奋斗!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四篇:武穴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武穴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奠定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坚实基础,特制定《武穴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继续实施“工业立市”主战略,面向世界,立足国内,围绕区间,紧扣市场,坚持空间发展抓园区,产业发展抓集群,龙头发展抓重点,市场发展抓品牌,后劲发展抓项目,循环发展抓创新,率先在鄂东实现工业化。

    (二)基本目标:到202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7.5%,工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8亿元,工业增加值2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和25%;实现工业税金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70%以上。

    二、重点项目

    医药产业6个:广药年产2万吨L-乳酸、50吨β-胡萝卜素、5吨虾青素、B2废水利用、B2扩建,迅达药业合成酮洛芬;化工产业5个:祥云年产50吨甲基吡啶磷、化工流程性制造系统集成、磷石膏综合利用、无机精细化学品开发、年产4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建材项目2个:华新二、三期工程、永安玻璃项目;机械产业4个:梅园100万只镶圈和内冷油道活塞、长江工具高效潜孔钻具、兴达车桥扩建、武师天平真空相变导热节能空调器研发;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4个:金百利10万吨啤酒扩建、花桥粮贸3万吨大米精深加工、百万头优质生猪精深加工、万吨佛手山药保鲜加工。争取引进项目:石油化工、环保纸模系列产品、燃料酒精联产酵母等。

    三、任务措施

    (一)以建设“沿江工业带”为重点,优化工业布局。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升级为主导,围绕“江”、“路”两条轴线,按照发展“一带”(田镇、武穴、龙坪、万丈湖沿江工业带),激活“五块”(刊江、石佛寺、梅川、花桥、余川),壮大“五园”(武穴高新技术产业园、团山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园、祥云精细化工园、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做强“六业”(医药、化工、建材、机械、轻纺、农产品加工业),构建武穴工业“内张外延”的发展平台。依托沿江港口资源和产业聚集优势,建成田镇建材、盘塘化工、武穴船舶修造、城东医药、龙坪轻纺五大工业区,形成“沿江工业带”;依托省市干线、沪蓉高速、京九铁路等交通区位优势,扩张建设湖北武穴经济开发区和火车站工业园;启动“多菱”机械行业,整合相关企业,规划建设城北机械工业园;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开发建设梅川、大金、花桥、四望、大法寺集农产品加工扩散为一体的加工工业小区。到2024年,总体要形成工业、港口沿江配套,园区沿路联通,工农产业互动,资源区内互补,产业链条紧密,市场纵横吞吐,循环发展有序的现代市域工业经济新格局。

    (二)以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壮大产业支柱。

    以全市工业布局为依托,以江路园区为发展主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支柱。突出发展医药、化工、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形成核心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机械、纺织、塑料、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内部实行产业整合,外部推进区域协作,实现产业升级。

    1、医药产业集群。以广济药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基础,巩固和发展中国核黄素生产基地,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的能力,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扩张效应。利用广药的品牌优势和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效应,提高企业集中度,加快产业集聚,引领我市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到2024年,医药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2、化工产业集群。以祥云为龙头,以盘塘、黄家山为基地,以农化产品为主体,重视提高技术研发与培植能力,做强硫化工,做深磷化工,做优精细化工,加速规模扩张。重点吸引国内外一流化工企业集聚,使我市化工产业形成链式结构,使盘塘地区成为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贸易、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引领我市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到2024年,化工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3、建材产业集群。以华新为龙头,以田镇建材资源为依托,加快华新二、三期工程建设,努力把田镇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将粗放型建材企业整合为集约型建材企业,延伸开发精细硅、钙产品系列,形成新型建材产业链,推动田镇地区水泥企业向“龙头”靠拢;推动一批粗放型建材企业整合转型为建材配套企业,综合开发利用建材资源,引领我市建材工业循环发展。到2024年,建材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4、机械制造产业。以兴达车桥、长江工具为主体,以城北机械工业园为核心区域,实施机械产业大整合,启动振兴“多菱”品牌,重点发展整机及总成等产业带动性较强的生产企业,全力打造

    一、两个产品品牌,扩大产业品牌效应。重视汽车配件、船舶修造、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和小五金等生产企业的发展。到2024年,机械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5、纺织服装产业。以信德、洋龙为龙头,以武穴、刊江、龙坪、花桥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地,充分利用我市劳动力资源,积极引进纺织、服装企业到我市落户。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引导纺织、服装产业与周边地区开展技术协作,使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鄂东地区形成优势地位。到2024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6、日用塑料产业。以楚威日塑为主体,以龙坪为核心区域,引导和鼓励楚威日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步伐,提升核心技术,促其做大做强。大力支持楚威日塑配套企业的发展,快速完成原始积累,使龙坪塑料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到2024年,塑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7、食品加工产业。依托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众多的优势,加强规划,实行产业梳理与整合,推行产业分组集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形成四个乡镇级特色产业:一是以武穴为核心区域,以美雅酥糖为龙头,全面整合全市酥糖经营,大力发展酥糖生产,培育武穴酥糖特色产业;二是以梅川为核心区域,以黄鹤楼排粉厂为龙头,重视米粉产品多次转化,不断扩大米粉制品品种,培育梅川米粉特色产业;三是以石佛寺为核心区域,以奇奥为龙头,进一步壮大现有饲料生产规模,抓紧盘活鄂东饲料存量资产,培育武穴饲料特色产业;四是以大金为核心区域,以大金板鸭厂为龙头,大力推进鸭制品深度开发,培育大金鸭制品特色产业。在“黄鹤楼”、“美雅”等品牌效应带动下,将酥糖、米粉、饲料、鸭制品四个特色产业做专、做精、做大,使我市食品加工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特色支柱。到2024年,食品加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三)以实施“3310”工程为重点,培育工业“巨人”。

    全力实施“3310”工程,重点培育33家不同档次的骨干企业。“十一五”期间,培育3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或税收过亿元)的主力企业(广药、祥云、华新);培育10家销售收入1亿元—5亿元(或税收500万元—1000万元)的强力企业(中牧安达、金百利啤酒、信德纺织、楚威日塑、迅达药业、龙翔药业、伟业药化、富源表业、洋龙服装、兴达车桥);培育10家销售收入5000万元—1亿元(或税收300万元—500万元)的骨干企业(长江工具、成都彩虹、东磁集团、东金磁钢、海铭星集团、长江纸业、梅园活塞、奥得赛、龙腾服装、百达建材);培育10家销售收入2024万元—5000万元(或税收100万元—300万元)的优势企业(麒麟五金、精华轻纺、立昌玻璃、福康油脂、花桥粮贸、万方肉联、广力制造、东方旅行、江隆棉业、鸿达棉业)。举全市之力,全力支持广药、祥云、华新3家企业发展,力争在2024年前将三大集团建成为销售收入过20亿元、税收过1亿元的企业;重点支持中牧安达、金百利、楚威日塑、信德纺织、龙翔药业、伟业药化、迅达、兴达车桥等20家企业壮大成年生产规模均过亿元的“强力集团”;积极支持海铭星、麒麟五金等富有发展基础的骨干企业培育成年生产规模均达亿元的“潜力集团”。要扶持6家骨干企业(广药、祥云、金百利、伟业、迅达、楚威)进入全省中小企业50强、民营企业50强。

    (四)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打造精品名牌。

    大力扶持企业创造自己的核心产品、核心市场、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产品开发为龙头,以技改项目为载体,促进企业产品优化升级,开发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优、特、新强势品牌产品,使现有品牌更响,历史品牌复兴,新特品牌诞生。“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出3个国际认证产品,争创2个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级名牌,10个省级著名商标和10个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通过提高生产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质量检测,使广药“索宁牌”核

    黄素、祥云集团“祥云牌”磷酸一铵、迅达药业“恒友牌”酮洛芬产品获得国际认可证书,扩大国际市场影响;通过更新技术,更新设备,更新工艺,使“金龙牌”钎具、“亚牌”车桥总成、“楚威牌”塑革、“彩虹牌”蚊香系列、“立昌牌”玻璃、“龙腾牌”成衣等产品取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拓宽国内市场领域;通过改造技术、改进工艺、改善环境,使“美雅牌”酥糖、“黄鹤楼牌”米粉、“大金牌”板鸭、“两路牌”皮蛋、“百园牌”生姜、山药等食品成为叫得响的省部级名优品牌,开辟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启动振兴、挖掘扶持、培育创新,使具有国际影响的“章水泉”竹器、获得国家银质奖的“多菱”牌动力机械、省级名牌的“蝴蝶牌”木钟得到振兴和恢复壮大,焕发新的生机。

    (五)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

    突出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扶持环保和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科学制订环保综合治理规划,根据园区产业布局,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污染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能耗产品,实现内部“链条式”发展,提高全市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工业水耗、能耗、物耗和污染;系统开展园区工业环保评估,强力推进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标志认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全面提升企业循环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六)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增强发展后劲。

    切实加强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举力攻克项目难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推力、以部门为依托、以环境为保障的项目运作体系。实行期望项目抓公关,签约项目抓报批,开工项目抓进程,建成项目抓见效。重点实施22个新上的开发改造项目,推进我市工业规模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

    (七)以人才培育为重点,加大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

    坚持把培育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健全企业家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约束机制,营造企业家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创新精神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第五篇:进新型工业化

    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比如四川省:

    近年来,四川“两化”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四川“两化”凸显的科学内涵表现为:一是突出特色搞规划。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突出特色个性,科学谋划城市未来。二是围绕特色抓建设。坚持不求大、力求精,加快建设特色城市。三是创新机制强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城市实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一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建管分离、权责明确、市场运作、集中管理”思路,将城市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管理推向市场,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制度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三是人性化服务。以“四大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全民参与、双向互动的浓厚氛围。

    深度剖析四川“两化”的科学精髓。

    第一,坚持工业主导,助推“两化”互动。推动“资源进市场、工业进园区、农民进新村”,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放大资源优势,把产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两化”互动的突出位置。坚持特色定位,把增强城镇承载力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关键举措。注重统筹发展,把实现“三化同步”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根本目标。

    第二,坚持特色主导,力推“两化”互联。例如,四川有天府新区,每个地方都应该有自己的“天府新区”。“两化”互动发展,必须先从规划入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城镇化,还必须提高人的积极性。加快城镇化进程,还需要转变农民的理念,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增收会自然地刺激农民的观念转变,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为农民进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坚持被动变主,全推“两化”互补。城镇化要变“被动”为“主动”。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是四川大多数县市面临的共同难题。过去的路子是企业、园区布局往往考虑不长远,企业、园区快速发展起来后,再要修正城镇体系的布局,不仅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效果往往也不好。城镇化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城镇主动出击的模式,不仅可以

    让人提前享受到更加美好的城镇生活,更能激发人的潜力,为产业发展激发出更强大的动力。

    第四,坚持特色主题,滚推“两化”灵魂。工业化发展不可逆转地成为了新都改革发展的主线,工业成为支撑新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按照“两个加快”和“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着重抓好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建设,新都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宜居优势不断提升。在产业强区建设上,要体现在物流业为工业服务、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商业和功

    能区建设等方面的互动;在文化名区建设上,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在宜居新区建设上,要体现交通、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卫生劳动就业等社会保障、绿色低碳的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第五,坚持产城相融,翻推“两化”内存。“产城一体、产城相融”为思路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齐头并进、交相辉映的新路,是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的有力支撑点。追逐高端 “两化”互动促新型城乡形态初现。

    其实,“新型工业化”体系,除了数字,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城市发展则是工业再寻突破的载体和依托。按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和“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要求,构建“多线多带多园区”、“多主多翼多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新型城乡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四川“两化”浓缩的学科内涵和精髓。(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络评论员)



    推荐阅读:
    %95%87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
    论什么是组工干部的党性
    象与骑象人读书笔记
    企业人才储备战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