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企业文化 运输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清幽竹影 时间:2024-07-28 04:04:5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班集体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从班级授课制产生就逐渐形成了。起初只是一种为了维持共同学习,进行纪律教育时的手段,真正把它作为班集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社会主义教育开始的,基本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时至今日,无论从设计到构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它更加充满了活力,更加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班集体活动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德育的诸

    项任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织指导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班集体这一社会心理共同体必备的有一定结构要素的活动”。

    班集体活动由4个要素构成,第一是活动的主体(吴盘生称之为“群体主体”),第二是活动的客体,指主体“一致的动机”和行为指向。还有主体之间的协同一致的动作和“相互配合的操作”。活动就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物理环境及人文环境)及其影响是外部客体世界,思想是内部主体世界”,只有活动才能把这两个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付诸行动,即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可见,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班集体活动,就没有学生素质的持续发展,高层次的班集体也难以形成。

    一、为什么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

    之路

    我们中小学的领导和广大班主任之所以对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那么情有独钟,恰恰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班集体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教育功能、发展功能、激励功能等等)和作用。而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不能不承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开展的班集体活动,确实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班集体活动的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尽管我们一向主张德育工作要淡化教育痕迹,也不同意直接向学生宣布某次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品质,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然而,这绝不意味着班集体活动可以没有目的,可以没有主题,可以脱离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而随心所欲。

    有的班集体活动内容缺乏时代感,不受学生欢迎。为什么我们老师在讲雷锋甘做“傻子”的故事时,学生会发笑?为什么老师在给学生讲梁宝生买稻种,为了一角钱而锱铢必较的故事时,学生感到茫然?难道雷锋精神过时了吗?难道艰苦奋斗教育可以不搞了吗?当然不是!我觉得不是这些六十年代生动的教材真的成了“昨日黄花”失去了它的魅力和风采,而是我们脱离了当前的实际,忽视了时代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未能讲清当时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你还在那里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调,显然就缺乏了时代性。

    还有的班集体活动多集中在德育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上,相对忽视了科技教育、网络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班集体活动的形式呆板,或一味的灌输,或一味的训导,缺乏趣味性。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中:

    1、无视学生主体的包办式(主宰式)

    我们一向主张在组织开展班集体

    活动时,班主任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由于陈旧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实际操作时,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主导”变成了“主宰”。无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从活动的提出、设计、实施到总结评价的每个细节都由班主任越俎代庖,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指令的客体,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主体的失落,甚至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抵制活动的进行。

    2、缺乏个性的模仿式

    应该说一个优秀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时,不仅能够体现他的智慧和创造性个性品质,而且十分关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可是,有些班主任看到别的班开展了某某活动,觉得自己不搞面子过不去,这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于这些老师对本班学生特点和实际缺乏考虑,就匆忙上阵,你怎么搞我就怎么搞,缺乏自己的创造性,结果必然是流于形式,学生

    也感到索然无味。学习他人并不是生硬的模仿,而应当有所创新,有所超越,要体现自己班的个性特点。

    3、毫无组织的放羊式

    班集体活动应当有明确的目的、鲜明的主题、周密的组织,要讲究组织管理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是,我们有的班主任为了应付领导的要求,或例行公事,往往只图省事,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无方案、无检查,采取的是放羊式的活动形式。如搞的护绿活动、助民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班主任缺乏具体的安排组织指导,把学生放出校门了之,结果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4、毫无新意的陈旧式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欲的需要。可是,目前一些班集体活动和这个要求还相距甚远。有的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护班级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有的只

    满足于道德知识灌输,忽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养成;有的则是班主任一言堂的训斥。老内容,缺乏时代性;老形式缺乏创新性、老手段缺乏现代性。

    5、给人看的表演式

    有些活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有的为了观摩、展示给人看的,因此,事前反复演练,从主持人的台词到每个孩子说些什么都在下面背得滚瓜烂熟,结果是老师累,学生烦。观摩者感觉假,这样的活动还是不搞的好。

    上述问题,尽管不能代表主流,但却说明了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的更新,班集体活动还要不断的创新,这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目标。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形象地说出了客观事物永恒的运动规律。由此,使我们得到启发:时代不断发展,教育对象本身从

    心理上到生理上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也在随着时代变化着,我们又怎么能墨守陈规,不想创新呢?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我们应记住先哲们的教诲,努力使我们的班集体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实施到总结评价都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二、班集体活动怎样创新

    要过河就得有船或桥,班集体活动要走创新之路,就要找到具体的办法,在这方面我们许多班主任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这些经验的启发,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点看法和与会同志们交流。

    (一)要创新必须更新观念

    班集体活动能否创新关键是教育者的观念问题。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班集体活动的创新才能实现。

    首先,班主任要树立教育民主观和现代学生观,要承认学生的主体价值,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做班集体的主人;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潜能急待开发,开展班集体活动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承认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是一种认识、实践、感悟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实践、感悟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主体的感知、思维、想象、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主体认识内化过程,也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因此,班主任在组织班集体活动中,作为“教育主体”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是相互促进的,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点

    班集体活动不能脱离火热的社会生活,否则,它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目前我国正处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迎接国际间激烈竞争的挑战,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由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各项事业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班主任)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代化的大步前进,使得国力不断增强,喜事层出不穷。从国际讲,尽管现在已不是冷战时代,但国际斗争仍然十分复杂,美国霸权主义的恶性膨胀,他们炸我驻南使馆、撞击我们的飞机;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蠢蠢欲动、出台歪曲历史无视中国与亚洲人民的历史教科书……这些内容都是开展班集体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从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看,他们应当具有善于发现、判断、策划、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悟性与灵性、觉察力与判断力、创造激情与冒险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与能力。要培养这样多层次的有较高政治觉悟的创新型人才,就不能把学生禁锢到校园生活的小圈子里,必

    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把班集体活动的视角转向社会、放眼世界,与国内外重大的时事政治紧密结合,使其具有时代性。如当世界因美国“”事件而震惊的时候,我们许多班主任能够及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关注事态的发生、发展,指导他们从报纸、新闻媒体和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并在班级宣传栏内开辟了《论坛》,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观点的阵地,并召开了《论坛》讨论会,以此激发学生敢思考、善于思考的潜能。

    举世注目的申办奥运会活动是本世纪初的一大新闻亮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我们的一位班主任便开展了“屹立在东方的巨龙”主题系列活动。首先,她确定了遵循主体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小队为单位制作自命题简报,接着召开了“祖国未来展望”主题班会,会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同时畅想未来,为祖国勾画出了繁荣昌盛的宏伟蓝图,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继而结

    合学校工作,开展“我为奥运做贡献”的捐款和签名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群情激跃,师生一致认为,这是国家兴盛的标志。大家无不感到骄傲。

    (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班集体活动确定什么主题、解决什么问题,不是班主任凭空想出来的,必须在研究学生内心世界上下工夫。要研究改革开放时期学生求新、求乐、求异、求发展的特点,分析他们成长中的目标与现实的矛盾,把握他们生活的实际和思想发展的脉搏,从他们“想而不深,思而不解”的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发人深思的课题,激发学生独立探求真理、寻求答案的兴趣。只有如此,才能使班集体活动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又富有时代气息。

    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社会里,面对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必须从主观上做出鉴别和筛选、判断和取舍,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拘一格地开展班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刘海洋事件”发生后,备受推崇的清华学子竟做出如此荒谬、残忍的事情,令全社会为之痛心疾首。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病态心理的反思,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如果能抓住这一机会组织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报道,了解事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刘海洋事件”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继而,组织专题讨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谈看法,说体会,特别对其行为暴露出来的人格缺陷进行了评述,一定会使大家达成共识:“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还为形成健全人格营造了积极的环境。

    实践证明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开展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班集体活动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四)变革传统活动,扩充时代内涵

    班集体活动的创新也是一种继承传统,超越传统的过程。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道德教育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班集体活动的永恒主题,不仅不能丢弃,反而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要使它更具有生命力,就应该结合社会变革和学生心理特点,从未来对人才需要出发,选择新角度,纳入新内容,使传统活动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和学生的新特点。

    如一位班主任在最近开展的一次《中秋节月光晚会》班集体活动中,他一改过去吃月饼、做游戏、搞联欢的传统做法,代之以全新的设计:从嫦娥奔月的故事讲到阿波罗登月的趣闻和太空旅游以成现实;从中秋佳节倍思亲,联系到一国两制,台湾回归祖国,进而批

    判陈水扁鼓吹的台独言论。由于内容的更新、形式的奇特,使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这次活动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人类征服太空的伟大贡献,而且,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更加痛恨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传统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推动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的精神力量和可靠保证。在班集体活动中,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显然也是一个长期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受观念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毒害着青少年,在城镇的青少年中超前消费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学生看来生活就是享受、金钱就是一切,什么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的观念在他们思想上几乎是空白,更谈不上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看来艰苦奋斗教育是必须坚持不懈的。但是,如果我们还是采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显然是不行了。可

    以开展“两代人话艰苦奋斗”的活动,首先,班主任要正视生活的富裕化、现代化对青少年意志的消极作用,组织学生了解父母艰苦的劳动和挣钱的不易,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进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带领学生去学农、学军、到基地进行学农劳动和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对那些生活优越的学生,要进行自力更生教育,培养“富而节俭”的自觉意识,做到生活上不攀比,不超前消费。这样的活动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五)扩大新视野开拓新领域

    目前,中小学的班集体活动大多集中在德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上,有些领域非常薄弱,如班级科技活动和网络教育活动就是如此。班集体活动的创新,在这些领域应该说是大有作为的。陶行知在评论当时的“教育界无限枯寂的生活”时,曾尖锐地说:“那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我们应以史为鉴,在创新班级集体活动时要在

    扩大视野,开拓新领域上下点工夫。陶先生还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我们广大班主任能否以这种精神,把科技活动和网络教育活动的文章做大一点、做深一点,创造出我们的新经验呢?回答是肯定的。

    1、在科技活动遭到冷遇时我们必须勇往直前。科教兴国战略,应该从中小学抓起,以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其重要意义还有不会说的吗?但,认识归认识、行动归行动。一项面对中小学生的含金量很高的“大型智能化机器人科普展”在浙江金华科技大楼隆重开展,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在为期一周的展览中参观的人竟不足200。

    无独有偶,金华市青少年宫本是学生校外教育的主要基地,他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在最近第一次报名中学科类的活动报名人数达6000人,而科技类、社会实践类的活动,报名者仅有300人,这20﹕1的反差,在一次使组织者感到尴尬。

    是学生不喜欢这种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能长知识、又能增强能力的活动吗?当然不是,OM室(头脑创意室)开创者,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施泽民说:“在应试教育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下,今天的老师和家长正在孜孜不倦地向孩子灌输‘读好书、考高分,上好学校,有好前途’的理念……小发明、小制作之类的科技创造活动成了‘不务正业’。于是,为了应试教育学生很少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金华市科协副主任金根叶痛心疾首地说:“21世纪是创造力竞争的世纪,只懂得课本知识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想象力匮乏的民族,将永远失去兴旺发达的源泉动力;而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的国家,将失去创造力,在与别国的竞争中将被甩得越来越远。”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我们广大班主任,一

    定要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出一把力,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科技活动。如请有专长的老师和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讲座、多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宫、自然博物馆,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技俱乐部活动、参与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真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总之,班主任要高举科技的火把带领学生前进。

    2、网络教育活动仍然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网络发展之迅速真的使我们目不暇接了,青少年已经成为“网上一代”。网络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快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真的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益处,但是,由于网上黄、赌、毒的泛滥,也大大危害着广大青少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该怎么办?已经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了,目前天津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国

    网络道德教育现场会今年上半年在天津市召开,涌现出一批成功的经验。

    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把握学生的网上行为,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多组织一些网络教育活动,(1)组织学生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2)开展网络道德活动;(3)运用电子信箱(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4)运用网络模拟功能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境,做到寓教于乐;(5)运用电子公告板(BBS)和聊天室,创设德育活动的场所…..(六)还有创新活动形式问题,李国汉先生在《班集体活动论》中已有精辟的论述,这里就不浪费时间了。

    第二篇: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班级管理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班集体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从班级授课制产生就逐渐形成了。起初只是一种为了维持共同学习,进行纪律教育时的手段,真正把它作为班集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社会主义教育开始的,基本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时至今日,无论从设计到构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它更加充满了活力,更加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班集体活动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德育的诸项任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织指导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班集体这一社会心理共同体必备的有一定结构要素的活动”。

    班集体活动由4个要素构成,第一是活动的主体(吴盘生称之为“群体主体”),第二是活动的客体,指主体“一致的动机”和行为指向。还有主体之间的协同一致的动作和“相互配合的操作”。活动就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物理环境及人文环境)及其影响是外部客体世界,思想是内部主体世界”,只有活动才能把这两个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付诸行动,即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可见,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班集体活动,就没有学生素质的持续发展,高层次的班集体也难以形成。

    一、为什么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我们中小学的领导和广大班主任之所以对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那么情有独钟,恰恰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班集体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教育功能、发展功能、激励功能等等)和作用。而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不能不承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开展的班集体活动,确实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班集体活动的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尽管我们一向主张德育工作要淡化教育痕迹,也不同意直接向学生宣布某次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品质,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然而,这绝不意味着班集体活动可以没有目的,可以没有主题,可以脱离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而随心所欲。

    有的班集体活动内容缺乏时代感,不受学生欢迎。为什么我们老师在讲雷锋甘做“傻子”的故事时,学生会发笑?为什么老师在给学生讲梁宝生买稻种,为了一角钱而锱铢必较的故事时,学生感到茫然?难道雷锋精神过时了吗?难道艰苦奋斗教育可以不搞了吗?当然不是!我觉得不是这些六十年代生动的教材真的成了“昨日黄花”失去了它的魅力和风采,而是我们脱离了当前的实际,忽视了时代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未能讲清当时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你还在那里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调,显然就缺乏了时代性。

    还有的班集体活动多集中在德育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上,相对忽视了科技教育、网络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班集体活动的形式呆板,或一味的灌输,或一味的训导,缺乏趣味性。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中:

    1、无视学生主体的包办式(主宰式)

    我们一向主张在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时,班主任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由于陈旧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实际操作时,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主导”变成了“主宰”。无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从活动的提出、设计、实施到总结评价的每个细节都由班主任越俎代庖,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指令的客体,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主体的失落,甚至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抵制活动的进行。

    2、缺乏个性的模仿式

    应该说一个优秀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时,不仅能够体现他的智慧和创造性个性品质,而且十分关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可是,有些班主任看到别的班开展了某某活动,觉得自己不搞面子过不去,这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于这些老师对本班学生特点和实际缺乏考虑,就匆忙上阵,你怎么搞我就怎么搞,缺乏自己的创造性,结果必然是流于形式,学生也感到索然无味。学习他人并不是生硬的模仿,而应当有所创新,有所超越,要体现自己班的个性特点。

    3、毫无组织的放羊式

    班集体活动应当有明确的目的、鲜明的主题、周密的组织,要讲究组织管理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是,我们有的班主任为了应付领导的要求,或例行公事,往往只图省事,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无方案、无检查,采取的是放羊式的活动形式。如搞的护绿活动、助民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班主任缺乏具体的安排组织指导,把学生放出校门了之,结果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4、毫无新意的陈旧式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欲的需要。可是,目前一些班集体活动和这个要求还相距甚远。有的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护班级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有的只满足于道德知识灌输,忽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养成;有的则是班主任一言堂的训斥。老内容,缺乏时代性;老形式缺乏创新性、老手段缺乏现代性。

    5、给人看的表演式

    有些活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有的为了观摩、展示给人看的,因此,事前反复演练,从主持人的台词到每个孩子说些什么都在下面背得滚瓜烂熟,结果是老师累,学生烦。观摩者感觉假,这样的活动还是不搞的好。

    上述问题,尽管不能代表主流,但却说明了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的更新,班集体活动还要不断的创新,这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目标。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形象地说出了客观事物永恒的运动规律。由此,使我们得到启发:时代不断发展,教育对象本身从心理上到生理上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也在随着时代变化着,我们又怎么能墨守陈规,不想创新呢?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我们应记住先哲们的教诲,努力使我们的班集体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实施到总结评价都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二、班集体活动怎样创新

    要过河就得有船或桥,班集体活动要走创新之路,就要找到具体的办法,在这方面我们许多班主任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这些经验的启发,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点看法和与会同志们交流。

    (一)要创新必须更新观念

    班集体活动能否创新关键是教育者的观念问题。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班集体活动的创新才能实现。

    首先,班主任要树立教育民主观和现代学生观,要承认学生的主体价值,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做班集体的主人;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潜能急待开发,开展班集体活动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承认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是一种认识、实践、感悟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实践、感悟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主体的感知、思维、想象、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主体认识内化过程,也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因此,班主任在组织班集体活动中,作为“教育主体”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是相互促进的,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点

    班集体活动不能脱离火热的社会生活,否则,它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正处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迎接国际间激烈竞争的挑战,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由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各项事业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班主任)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代化的大步前进,使得国力不断增强,喜事层出不穷。从国际讲,尽管现在已不是冷战时代,但国际斗争仍然十分复杂,美国霸权主义的恶性膨胀,他们炸我驻南使馆、撞击我们的飞机;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蠢蠢欲动、出台歪曲历史无视中国与亚洲人民的历史教科书……这些内容都是开展班集体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从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看,他们应当具有善于发现、判断、策划、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悟性与灵性、觉察力与判断力、创造激情与冒险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与能力。要培养这样多层次的有较高政治觉悟的创新型人才,就不能把学生禁锢到校园生活的小圈子里,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把班集体活动的视角转向社会、放眼世界,与国内外重大的时事政治紧密结合,使其具有时代性。如当世界因美国“9.11”事件而震惊的时候,我们许多班主任能够及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关注事态的发生、发展,指导他们从报纸、新闻媒体和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并在班级宣传栏内开辟了《9.11论坛》,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观点的阵地,并召开了《9.11论坛》讨论会,以此激发学生敢思考、善于思考的潜能。

    举世注目的申办奥运会活动是本世纪初的一大新闻亮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我们的一位班主任便开展了“屹立在东方的巨龙”主题系列活动。首先,她确定了遵循主体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小队为单位制作自命题简报,接着召开了“祖国未来展望”主题班会,会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同时畅想未来,为祖国勾画出了繁荣昌盛的宏伟蓝图,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继而结合学校工作,开展“我为奥运做贡献”的捐款和签名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群情激跃,师生一致认为,这是国家兴盛的标志。大家无不感到骄傲。

    (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班集体活动确定什么主题、解决什么问题,不是班主任凭空想出来的,必须在研究学生内心世界上下工夫。要研究改革开放时期学生求新、求乐、求异、求发展的特点,分析他们成长中的目标与现实的矛盾,把握他们生活的实际和思想发展的脉搏,从他们“想而不深,思而不解”的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发人深思的课题,激发学生独立探求真理、寻求答案的兴趣。只有如此,才能使班集体活动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又富有时代气息。

    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社会里,面对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必须从主观上做出鉴别和筛选、判断和取舍,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拘一格地开展班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刘海洋事件”发生后,备受推崇的清华学子竟做出如此荒谬、残忍的事情,令全社会为之痛心疾首。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病态心理的反思,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如果能抓住这一机会组织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报道,了解事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刘海洋事件”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继而,组织专题讨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谈看法,说体会,特别对其行为暴露出来的人格缺陷进行了评述,一定会使大家达成共识:“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还为形成健全人格营造了积极的环境。

    实践证明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开展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班集体活动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四)变革传统活动,扩充时代内涵

    班集体活动的创新也是一种继承传统,超越传统的过程。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道德教育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班集体活动的永恒主题,不仅不能丢弃,反而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要使它更具有生命力,就应该结合社会变革和学生心理特点,从未来对人才需要出发,选择新角度,纳入新内容,使传统活动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和学生的新特点。

    如一位班主任在最近开展的一次《中秋节月光晚会》班集体活动中,他一改过去吃月饼、做游戏、搞联欢的传统做法,代之以全新的设计:从嫦娥奔月的故事讲到阿波罗登月的趣闻和太空旅游以成现实;从中秋佳节倍思亲,联系到一国两制,台湾回归祖国,进而批判陈水扁鼓吹的台独言论。由于内容的更新、形式的奇特,使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这次活动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人类征服太空的伟大贡献,而且,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更加痛恨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传统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推动时代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的精神力量和可靠保证。在班集体活动中,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显然也是一个长期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受观念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毒害着青少年,在城镇的青少年中超前消费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学生看来生活就是享受、金钱就是一切,什么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的观念在他们思想上几乎是空白,更谈不上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看来艰苦奋斗教育是必须坚持不懈的。但是,如果我们还是采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显然是不行了。可以开展“两代人话艰苦奋斗”的活动,首先,班主任要正视生活的富裕化、现代化对青少年意志的消极作用,组织学生了解父母艰苦的劳动和挣钱的不易,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进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带领学生去学农、学军、到基地进行学农劳动和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对那些生活优越的学生,要进行自力更生教育,培养“富而节俭”的自觉意识,做到生活上不攀比,不超前消费。这样的活动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五)扩大新视野开拓新领域

    目前,中小学的班集体活动大多集中在德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上,有些领域非常薄弱,如班级科技活动和网络教育活动就是如此。班集体活动的创新,在这些领域应该说是大有作为的。陶行知在评论当时的“教育界无限枯寂的生活”时,曾尖锐地说:“那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我们应以史为鉴,在创新班级集体活动时要在扩大视野,开拓新领域上下点工夫。陶先生还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我们广大班主任能否以这种精神,把科技活动和网络教育活动的文章做大一点、做深一点,创造出我们的新经验呢?回答是肯定的。

    1、在科技活动遭到冷遇时我们必须勇往直前。科教兴国战略,应该从中小学抓起,以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其重要意义还有不会说的吗?但,认识归认识、行动归行动。一项面对中小学生的含金量很高的“大型智能化机器人科普展”在浙江金华科技大楼隆重开展,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在为期一周的展览中参观的人竟不足200。

    无独有偶,金华市青少年宫本是学生校外教育的主要基地,他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在最近第一次报名中学科类的活动报名人数达6000人,而科技类、社会实践类的活动,报名者仅有300人,这20﹕1的反差,在一次使组织者感到尴尬。

    是学生不喜欢这种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能长知识、又能增强能力的活动吗?当然不是,OM室(头脑创意室)开创者,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施泽民说:“在应试教育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下,今天的老师和家长正在孜孜不倦地向孩子灌输‘读好书、考高分,上好学校,有好前途’的理念……小发明、小制作之类的科技创造活动成了‘不务正业’。于是,为了应试教育学生很少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金华市科协副主任金根叶痛心疾首地说:“21世纪是创造力竞争的世纪,只懂得课本知识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想象力匮乏的民族,将永远失去兴旺发达的源泉动力;而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的国家,将失去创造力,在与别国的竞争中将被甩得越来越远。”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我们广大班主任,一定要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出一把力,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科技活动。如请有专长的老师和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讲座、多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宫、自然博物馆,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技俱乐部活动、参与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真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总之,班主任要高举科技的火把带领学生前进。

    2、网络教育活动仍然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网络发展之迅速真的使我们目不暇接了,青少年已经成为“网上一代”。网络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快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真的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益处,但是,由于网上黄、赌、毒的泛滥,也大大危害着广大青少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该怎么办?已经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了,目前天津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国网络道德教育现场会今年上半年在天津市召开,涌现出一批成功的经验。

    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把握学生的网上行为,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多组织一些网络教育活动,(1)组织学生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2)开展网络道德活动;(3)运用电子信箱(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4)运用网络模拟功能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境,做到寓教于乐;(5)运用电子公告板(BBS)和聊天室,创设德育活动的场所…..(六)还有创新活动形式问题,李国汉先生在《班集体活动论》中已有精辟的论述,这里就不浪费时间了。

    第三篇:企业如何走创新之路

    企业如何走创新之路

    王存权

    创新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雁崖矿历史积淀多、传统惯性大,勇于创新更有特殊意义。我们要以创新的意识突破思想的绊羁,用创新的思路实现超常的发展,把“创新”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用创新激发企业的无穷生机。

    建设创新型企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单元诸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胸怀、创新气度、创新环境、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服务等,据报刊上不完全统计达34个之多。但是,我认为最基本的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文化,提升企业建设“软实力”

    文化虽然是一种不可捉摸的“软”东西,但对一个社会对一个企业都具有基本的意义,是一种绝不可轻视的“软实力”。一个创新型企业必须从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并且要持续地与时俱进地推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最终体现。要通过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管人”,也就是要用企业文化引领人、塑造人,培养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用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凝聚企业力量,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理念渗透,找准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在全矿范围大力推进岗位标准考核力度,做到考核严谨、工作到位,创设一种按标准做事、按标准干活的浓厚氛围。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同时,要创新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班组文化建设,通过更严格的管理规范,提高员工工作过程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新体系。

    二、创新体制,提升企业内在活力。

    创新体制是一种“硬实力”。它是“孵化器”,不仅直接孵化出各种创新,而且存在决定意识,保证创新型企业文化得以巩固,得以深入人心,成为一个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型体制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规范,而是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以实践经验为准绳。对于我们来讲,要科学谋划资本运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要盘活有效资产,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不断完善用工管理,实现用工管理的新突破。按照“用工规范化、岗位编制化、调动程序化”的原则,依法形成聘用和解聘的竞争机制。达不到持证上岗要求的,实行脱产培训,培训期间执行待岗工资。富余人员,推行待岗政策,执行待岗工资。同时,不断探索干部使用形式,推行干部定编定岗、竞聘上岗制度。逐步完善用人机制,打破常规,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和管理人才,切实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使用起来,用在关键岗位上。

    三、创新管理,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管理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而创新思维的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学会用自然生态的法则:只有动态才可保持平衡,去求得企业平衡运转。对于我们管理企业,各级干部要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吸收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我们的管理思维、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矿健康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依靠制度来管企,也就要是从制度完善和制度落实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做到管理企业靠制度,行使职权靠制度,经营活动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四、创新人才,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人才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所有企业文化和企业体制的创新,以及创新技术和产品等都是创新型人才的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是关键。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人才机制要与企业经营规模扩张、经营功能提升和经营多角化发展相适应,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由各级各类领导人才、战略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研究人才,包括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在内的各类人才组成的人才队伍,才可能实现企业发展的宏伟目标。目前,集团公司新产业、新项目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同煤集团向国际化大集团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注重员工创新的才能,注重创新培训员工的方式,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创建全体员工各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建设强大人才队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创新科技,提升企业技术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企业过去的建设、今天的发展,以及未来的不断壮大,都离不开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在推进科技进步工作上,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主体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强化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员工群众的再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应用新科技、新装备的能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继续实施优秀人才津贴,设立科技成果奖、技术革新奖,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做好薄煤层、边角残采煤柱开采技术研究。重点做好半煤岩巷道的机械化快速掘进工艺和大断面机掘巷道机载前探支护装备技术研究,提高单进水平和安全可靠性。完善优秀人才选拔办法,建立一支高起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并不断地加以消化和吸收,实现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外来先进经验的有机结合,走科技创新、强企之路。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企业,既是形势的要求,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裕”的企业发展方略,其中“创新提升”是动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提升”在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创新型企业,才能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从实际出发 走创新之路

    从实际出发

    走创新之路

    2024年的烟叶工作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契机,从实际出发,从基层抓起,按照国家局“一基四化”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烟叶生产的到位率,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实现减工降本,从而实现泸州烟叶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围绕烟叶质量的目标,创新生产科技。

    从2024年评吸结果来看泸州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还不够明显,不同区域的烟叶质量存在差异。在烟叶生产科技创新上要突出“主攻质量、改善结构、突出特色”的三大任务,积极推广砂培苗等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的实用技术,引进优良品种,今年,古蔺、叙永两县各种植2.5万亩CF209,通过特色品种来实现泸州烤烟的特色定位,力争在质量上有较大提升。要加强技术培训,健全技术网络。要深化特色烟叶研究,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供烟叶生产的技术服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形成开发和推广的集成优势,实现“泸烟”上档升级。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二、围绕提高单产的目标,创新管理模式。

    1、加强烟叶户籍化管理。将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这一从卷烟网点建设推广市场访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烟叶生产管理上,其核心是“落实制度、考核到位”,即通过对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生产过程管理的细化和量化考核,提升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户籍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对烟叶生产技术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实行四包一挂”,即对烟农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按月考核,奖惩兑现。

    2、加强烟叶生产标准化管理。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烟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烟草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的迅速推广,确保烟叶质量和安全,促进烟叶的正常流通,从而达到技术标准化、生产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将分散经营、各行其是的农户,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其烟草种植行为,从而生产出规格一致、质量高、风格特色稳定的烟叶产品。

    3、加强推广GAP管理。我市通过两年的GAP管理试点,对推行烟草GAP的认识逐步加深,对GAP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理解逐渐提高,大力推广GAP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去组织指导烟叶生产的管理模式,变松散、粗放型管理为紧密型、专业化管理,提高为烟农的服务质量和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

    4、加强督察考核管理。层层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加大对烟叶生产的过程考核,特别是几个关键环节实施阶段性考核,注重细节监管,根据考核情况兑现阶段性考核奖励,奖惩分明,建立富有效率、激发活力的新型考核机制。

    三、围绕减工降本的目标,创新组织模式

    1、走烟叶生产合作社之路。按照股份制的要求,本着“入社自愿、合同产销、互助互利、利益均沾”的原则,吸收有劳力、有技术、又愿按照章程要求种植烟叶的烟农参与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严谨的烟叶生产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烟叶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把烟农组织管理起来,社员遵守本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共同组织烟叶生产,所得收益依入股份额归社员所有。

    2、走专业化生产之路。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作业方式上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和专业化烘烤,在移栽、采收、植保、分级等环节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队,有效推进机械化作业,节约了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烟叶质量。发展农机专业户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效利用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力量,因地制宜地拓展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进育苗、耕地、移栽、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病虫害防治等烟叶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不断延伸专业化服务范围。

    3、走轻简化烟叶生产管理之路。为减少烟农的劳力投入,缩短烤烟生产周期,简化生产技术,降低种烟风险,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尝试推行一种轻简化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全面推行商品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烘烤、简单化收购,通过推行专业化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简化烟农的种烟环节,使复杂劳动简单化,从而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和种烟效益。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走创新之路(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走创新之路

    ——对“故事村”耿村的调查与思考

    河北省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

    在2024年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耿村故事居全国第十四位,河北省第一位。

    藁城市耿村素有两大古风。讲故事的风气已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经商的风气却始终停留在本乡本土、小打小闹层面上,文化领域的盛名没有转化为经济上的富足。如今,横贯耿村的公路取代了昔日的车马大道,这是有关部门为抢救故事村而建的,但耿村的往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附丽其上的故事的传承也日暮途穷。

    “王玉田去世了,徐大汉走了,梁银兰、王仁礼不在了……”逝者已矣,活着的故事家生活状况尤其让人恻然。村干部一言以蔽之:“讲故事的都是一般户,没一个富的。”如今故事家生活普遍困窘,基本靠儿女供养。故事村正期待着烟火血脉。

    “故事王国”

    藁城市耿村,地处冀中平原,隶属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距离省会石家庄四十五公里,是个仅有280多户、一千二百余人、耕地1300亩的平原小村。

    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却是名副其实的“故事王国”,恐1

    怕是世界上“故事家”最为集中的地方,无论耄耋老者,还是几岁孺子,人人都会讲故事。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方法,这里聚集了33个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和22个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其中最大者86岁,最小的23岁。

    村内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庙等十座寺庙,虽已被历史湮没,但四月四庙会至今十分兴隆。曾几何时,西接山西阳泉、东达山东德州的车马大道使耿村成了官商纷至的风水宝地。这里的一、六日集市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至康熙时期繁盛一时,素有“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荣耀。四面八方的商客带来各种各样生活用品,同时带来他们的故事、歌谣。耿村人外出经商、游历、当兵,也带回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传统,这里便形成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的聚散地,积淀成一个民俗文化的大矿。经商、讲故事成为这个文化居落的两大古风。

    据考证,耿村故事世代口头传承,已有六百年以上流传历史。1987年春,石家庄地区、河北省和国家文化机构负责人相继入村考察,都认为这是一个罕见的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富矿,相继组织普查20次,投入125人次,累计2685个工作日,被专家称为“耿村文化工程”。

    在耿村,已发现男女故事讲述者155人。按照国内外专家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方法,确定能讲50个以上者、100个以下者27人,为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讲100个以上者18人,为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最大者80多岁,最小的10岁。另外还出现了故事家庭、故事夫妻、故事兄弟、故事母子、故事父子等传承模式。王玉田一家三代都讲故事,为故事家庭。张才才、侯果果为故事2

    夫妻。张才才、张才长为故事兄弟。张书娥、王连锁为故事母子。靳建民、靳清华为故事父子。

    耿村故事的代表作品为《砂锅记》、《三代人比美》、《兰桥断》、《孙清元大战孙二寡妇》、《画中人指点状元》、《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来历》、《藁城宫面的来历》、《泰安神州游记》、《虱于告状》、《朝霞和晚霞》、《后娘枣树亲娘柳树》、《抗日英雄郭大娘传奇》等。

    截至目前,已记录、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余万字,先后编印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公开出版了故事家专集和研究性著作10部,计955万字。

    耿村民间故事现象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日本等外国学者专程到耿村考察,还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年来,现有故事家年事渐高,新一代对故事的兴趣越来越淡漠,耿村民间故事面临传承断代的危险,急需抢救、保护。

    多重功效

    耿村因故事资源丰厚,讲述人集中,被命名为“故事村”。耿村传承的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耿村故事表现出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科学认识、道德教化和娱乐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民间故事村”的形成不是人为的,而是自发的。从解放后的3

    历史看,除1987年全面普查时举办了两次大型故事会以外,历来都是任其自然发展。由于民间文学的特点及其在耿村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活动方式非常灵活。田间地头、赶集路上、村旁树下、农家小院、茶余饭后、炕头灶前,不管忙闲、不分地点、不拘形式、不论长幼,两三人、一群人都可,处处有阵地,处处有听众,随时发挥着训诫、教育、娱乐、启蒙作用。

    加深了人们对故乡山水的热爱。《耿王坟的传说》、《耿村庙会的传说》、《夺集》、《藁城宫面的传说》、《抗日英雄郭大娘》、《小个儿打官司》等耿村独有的故事及一大批生活故事、动植物传说,充满对故乡山水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耿村的“土特产”更是入耳入脑、人人皆知。

    培养和锤炼了吃苦耐劳、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以18名故事家为例,这些人虽然生活道路艰难坎坷,却个个性格豁达开朗,主要原因就是在遭受不幸时都能以自己所知道的故事中的坚强人物安慰、激励自己。孙胜台、粱银兰二位老人都是在一大群孩子年幼时丈夫去世的,在突降灾难面前,她们没有倒下,而是用讲故事来排解胸中苦闷和悲伤,以求心灵慰藉,无形中培养了面对厄运不屈服的可贵性格。

    纯洁了民风民俗。耿村自古以来村风很正,村里除靳姓大户是由给耿王看坟的先祖繁衍之外,其余几十个姓氏全是后来在此经商定居的。在耿村没有不团结、宗族、派性等现象,多年来没有刑事犯罪。就是在十年**期间,耿村也比较安定,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很少,在能讲故事的家庭尤其明显。耿村每十天逢两次集,若遇村里人和外村人发生争执,村里人总是劝解“自己人”。4

    说到这一点,耿村人总会自豪地谈起和邻县一大财主展开夺集斗争的历史——大财主想另立一集,就大肆招徕生意人,结果是耿村人以待人热情、不欺生而获全胜。耿村群众认为,好村风与传统文化长期的潜移默化有极大关系,因为他们从众多故事里懂得了经商之道、生财之道、为人之道。

    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无论是在干活大呼隆的年代,还是在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民间故事充分发挥随意性大的特点,随时随地可变大家的劳作之累为艺术享受之乐,这也是民间文学的主要功能之一。

    一声叹息

    20年前,一个叫靳春利的年轻人向外界讲述了耿村故事,一时间,耿村声名远播,引得日本、美国、法国多个专家代表团来访。在耿村故事厅,挂满各界人士考察后的题词,国际著名学者乌丙安题“民族本源,华夏之光”。

    耿村故事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关。据县志记载,该村因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埋在这里而得名。耿村立集自康熙年间,在京汉、石德铁路修建以前,这里是西入山西、东进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是来往商贾行旅的必经之地。立集以后,更是店铺林立,市场繁荣,一个百户人家的小村子,就有煤场、粮店、铁器店、木货场等40多家,商人既带来各种商品,也带来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在科学文化不发达的时代,民间文化便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一种消遣和享受,工商活动和民间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20年后,当经济发展不能支撑故事传播时,耿村故事便随着“故事篓子”的日趋凋零而羽化成烟。

    “王玉田去世了,徐大汉走了,梁银兰、王仁礼不在了……”作为最早对故事村进行发掘的专家之一,河北省原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叹息着。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农民,在他眼里都是宝贝的“故事篓子”。

    逝者已矣,活着的故事家生活状况让人恻然。村干部一言以蔽之:“讲故事的都是一般户,没一个富的。”如今故事家生活普遍困窘,基本靠儿女供养。

    78岁的靳景祥,其生活部分支出来自他曾卖花椒大料的积蓄。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的靳正新,在《中国艺术报》曾被隆重推介,是耿村口头作品最多(500多个)的大故事家,但盛名并未给他的生活带来多少起色。年已八旬的靳正新和老伴在包韭菜馅的饺子,温饱虽有保证,生活环境却很差,昏暗的小屋里,家产一目了然,周边是麦瓮和旧柜,墙皮大多脱落,落满尘土的织布机孤立在墙角,灶神像黯然无光。唯一醒目的是悬挂在墙上的大故事家证书,还有当年刊登他照片的那张报纸,纸面早已泛黄。当被问及生活来源时,靳正新淡淡地说: “我一直干农活,种韭菜,卖韭菜。”

    在耿村建起的故事大厅通常闲置。将故事村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生态加以保护,除了投入资金修缮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景观外,不得不提的是出书问题。大故事家靳正新的《故事百篇》出了,靳景祥的《花灯疑案》出了,且不说没得到任何酬劳,就连出书费用也是热心人士资助的。

    申遗成功让故事村看到了希望,国家对艺术及艺人实施的措施是抢救艺术,保护艺人,给予艺人生活补助、医疗补贴。相比而言,对“中国第一故事村”仅有抢救而无保护。1987年至今,已有10位故事家过世,耿村往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附丽其上的故事的承传也日暮途穷。

    让人忧思的是,“讲故事不能当饭吃”的意识已经主宰了当地人们的思想。“解解闷还成,哪能当正事儿?”

    当人们慕名来到耿村,听着故事,也会留意到这个盛名之下的村子无可遮掩的破落——主街旁多为低矮的房屋,路边脏乱一目了然。街心商场展示了耿村许多年以前的繁荣,可惜这曾经气派的商场如今已成残垣断壁,院内及路边是成堆的垃圾,满目荒芜。按新农村建设的观点衡量,耿村已明显落伍了。尤其是想到这里距省会石家庄市区仅数十公里,却毫无都市气息,令人不免喟叹。

    艰难抉择

    耿村人也是有所依凭的——故事村的盛誉就是他们的资本。遗憾的是,十几年来这种文化知名度始终没有被转化为经济效益,文化旅游也未获开发,于是,在旁观者看来,耿村的故事家们只是说说而已,迹近于闲聊。

    耿村人当然有改变现状的愿望,但这里是以种植业为主,每年两季,收入微薄。外出打工,收入稍多,平均日进三十元,这些现钱支撑起耿村年轻人娶媳妇时的门面。小小的村落留不住年轻人,外出打工者、考上高校者一般不再回村务农,于是只有老弱7

    妇幼呆在村街旁、田垄间。

    长期致力于耿村故事研究的袁学骏也关注耿村人致富的事,他兴致勃勃地描述了耿村发展旅游事业的美好前景:“耿村故事家多,讲故事形成风气,可在每户专设一室,供游客住宿;白天一同下地干农活,晚上坐在炕头讲讲故事说笑话。别看一些老人已失去劳动力,他们能讲故事,便会成为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在耿村还可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成规模地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蔬果品种,力争四季皆可观赏,至少有两季可供观光。”

    耿村的旅游事业远未启动。就目前而言,耿村人从观光客那里获益无多,值得一提的只有一件事——前几年,一个美国旅游团在耿村临时捐款,你二百他三百,凑了四千余美元,助耿村小学校从位于村委会院内的故事厅搬迁到村边宽敞的新校舍。靳志忠是耿村党支部书记,他鲜明地表达了耿村人的喜与忧:“我觉得耿村占了两个第一。讲故事是中国第一,穷困是当地第一。就拿吃水这么简单的事来说,村里收不齐水电费,只好是谁当村干部谁垫资,如今刚打了一眼180米的深水井。耿村为什么穷?我看主要是观念陈旧,始终无人带头去闯,大家都怕赔本。如今的人都务实,指望现得利,打工就是现得利的路子,做小本生意也属于现得利。耿村及周边的集市多,村里的生意人每天都去赶集卖货,挺忙,赚不多,迈不出穷窝。也有一些关心耿村的人一直在为我们跑办旅游的事,我们也有兴趣,但这事不容易弄成。我们想先将耿王坟建起来,向全国征稿,开展‘耿王杯’故事大奖赛。耿氏族人从江苏来耿村认了祖,我们若能与他们联起手来,或许可以引进项目和资金。若能引资,可以建纯净水厂,8

    可以和周围的村庄联合搞农业生态观光院,把耿村的优势利用起来。现在上项目也不易,我村没有零散地,若占地,须与农户协商,还需上级批准。我曾带部分村民去藁城市的全国文明村岗上村看过,目睹了岗上村的成就,但耿村经济基础历来薄弱,必然地制约了各方面的发展。”

    关于引起轰动的美国来客,耿村人是这样认为的:“美国人来耿村,给耿村带来的效益主要是登报纸上电视,食宿费都归了宾馆,耿村无收益却有支出——让谁给美国人讲故事,村里得给记着工,每位付给十元误工费。总不能白讲。”

    耿村人也注意思考如何迎合外国游客兴趣,进而创收,其中一个简单想法是——做老虎头鞋之类的手工艺品,兜售给老外。致富是耿村人永远的梦想,但致富不会像讲故事那般轻闲。当致富与讲故事存在矛盾时,耿村人会不会把故事放下呢?

    传承创新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如果没有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不会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与其自身特点有关,由于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口传心授流传,遗传的基础比较脆弱,一旦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很容易失传。但主要的还是保护力度不够,相关人才缺乏。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境况,要有保护的紧迫感,不能再让一件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失传。

    要在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加速人才培养。由于过9

    去民间技艺大多进行家族封闭式遗传,民间技艺的学习又是件苦差事,所以后备力量普遍不足,甚至有的项目只有几个人懂,一旦这几个人去世,这一项目就可能永远消失。必须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将所有项目进行人才结构状况分析,根据其实际,安排合适人选学习,鼓励青年人学习、整理民间技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目前河北省政府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年拨款额约为100万元,相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加大,这一数目会不断增加,但政府的保护资金投入很难完全满足实际需要。保护工作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尽可能多地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吸引民间资本介入,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所以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根本原因还是经济问题。无论哪一种民间艺术的凋亡,首先都是市场的凋亡;无论哪一种文化的萎缩,首先都面临着文化消费人群的萎缩。面对这种情况,那种试图把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拉到博物馆里“保护”起来的做法是不得要领的,只会加速民间艺术死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市场的所谓保护并不是真的保护,仅仅是把“保护”对象作为一种记忆和化石封存起来,本质上无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期以来,中华文化不仅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更影响了亚洲甚至更为广泛区域人们的生活。从影响力上讲,中华文化含金量非常高,中华文化遗产完全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更丰厚的利润和回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新东西,保护和开发的前景广阔。比如皮影,虽然大家没有更多时间去欣赏、研究,但对皮影有兴趣的人不少;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皮影表演艺术家,但是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而言,收藏皮影却是许多人意愿颇高的行为。假如河北省计划地进行皮影类产品开发,很快就可以带来滚滚财源、造就一个庞大的皮影爱好者队伍。这个时候,皮影保护中“人死艺亡”的尴尬自然就会消失。

    耿村民间故事也是如此。可利用现代技术做成卡通片,还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但这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光靠耿村是做不起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进行,既注意对传统的继承,也注意文化创新。只有走上市场化道路,才可能真正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推荐阅读: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幼儿园教研展示活动方案综述
    实训任务四任务书
    食品总结
    2O11马小教科研工作计划
    上一篇:食品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