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借款合同 合同样本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8篇)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清香如梦 时间:2024-08-01 18:01:15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但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具体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

    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

    一、宣布活动内容

    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五、实践活动

    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

    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

    要求:

    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

    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时间:十二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5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树的问题,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每捆杨树有20棵,图中有3捆杨树。

    我知道每车装有杨树50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每捆有20棵杨树,3捆就是3个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3个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据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知道3个2是6,可以推算出3个20是60。

    师:你喜欢用加法计算还是喜欢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4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车树苗是500棵,3车就是3个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车树苗有多少棵,就是计算3个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500×3,根据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师: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式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讨论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经历探索多种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解决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这是整个单元内容学习的起点,要格外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

    3、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是在以前已经学习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例2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7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13页、第1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鹅博士家做客,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7、3、9摆出所有的三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个。)他们三个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呢?密码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

    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边摆数字边记数,有的一个人思考,有的则跟同桌合作,一个操作另一个记数,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的思考,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三位数,现在谁愿意说说你的探索结果?

    汇报交流。

    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交流

    (1)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那么开锁的密码也就不能确定,小猴、小鸭、小鸡可急坏了!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7、3、9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

    (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你们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1:我们一共摆了6个三位数,我们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左边的数字7,然后将后面两个交换位置,在确定中间的数字3,然后交换两边的数字,最后确定右边的数字9,将前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分别记录下来。(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们也摆出了6个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73、937;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93、739;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97。我们画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这样更加清楚。(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棒!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们也摆出了6位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79;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39、793;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37、973。我们也制作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展示小组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讨论解觉这个关键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汇报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师:(出示课件)这是其中部分同学的摆数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的,保证了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师随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现在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们找开锁密码吧!(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找出的六个数,现在你们知道开锁密码是什么了吗?

    生: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是739。

    师:你们真棒!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企鹅博士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他们三位好朋友在企鹅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议说,在附近有个影视城,我们到那儿去游玩吧。在影视城他们不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还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同学们想看吗?(想)

    2、课件出示场景1:

    ⑴请学生说说,图画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随即提出问题:"是啊,他们拍完了《西游记》打算拍照留念,像这样三个徒弟交换位置,共有几种交换方法呢?")

    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符号代替人物在纸上比划。

    ⑶汇报交流。

    生1:先确定最左边的人,然后右边两个人交换;

    生2:先确定最右边的人,然后左边的两个人交换;

    生3:我认为也可以先确定最中间的人,然后左右两个人交换。

    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刚才用符号代替画下来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课件出示场景2

    ⑴教师介绍: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影视城玩游戏,尝试当小演员的滋味呢!可是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要交换角色了,看看明明说什么?(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

    ⑵三人小组把自己当成小演员,也来做做这个游戏,要保证把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

    ①三人小组,开始讨论。

    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拍照片和角色转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1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来代替,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的方便,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知识面。提示学生:不但数字有排列问题,人物有排列问题,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图形世界里也有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2的问题时,采用三人小组身临其境排列法,不但巩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检验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

    (三)运用排列,制作奖品

    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已经在你们手中。可是都没涂颜色,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样,涂出所有情况,看谁涂的方法好)

    2、学生开始动手涂,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3、个别学生汇报展示,下面学生评价,教师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对老师发的奖品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上让他们来涂发给自己的奖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实所有方法罗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辣、不、怕三个字可以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话,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欲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推荐阅读: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8篇)
    三年级下册课文海底世界主要的内容(七篇)
    2024年销售内勤的工作职责(十五篇)
    最新主管会计岗位职责概述(11篇)
    最新天猫运营主要职责(十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