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知识产权合同 技术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大全)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梅无痕 时间:2024-08-10 06:53:5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大全)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紧迫性,而要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就要全面发展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育。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处于奠基地位,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所以,精神文明的贯彻在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而在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文社会科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否能得到完整的学习更是小学教育不能忽视的。所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是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

    首先,小学教师通过对小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可以影响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需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学好人文社会科学。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它培养出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的是祖国的下一代的小学教师。不容置疑,小学生是需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梁小民教授对人文社会科学作用的认识,十分精辟。他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是取决于他的知识,而是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专业教育不同,素质教育着重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认识、观察世界,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给受教育者一个专长,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某件事情该怎样做,而是告诉你思考问题的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小学生时,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人文知识一点一滴的告诉他们,也许小学生本身只能理解浅显的概念,但通过持久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他们的潜意识中,这样,正确的人文知识对将来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无形中会起到正确的引导和匡扶作用,有利于祖国下一代的将健康成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阐释了这样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这里,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可以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从之一点来说,我个人认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习自然科学。

    其次,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匡正社会风气的作用,这也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目前,青少年品德不良和违法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从总体上呈现出居高不下的局面。早在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率约为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而到70—80年代初,数量已有所上升,增为70%以上。到了2024年,少年犯罪率也是居高不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的犯罪率?社会的影响是最本质的。青少年学生富于幻想,求知欲又极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很容易会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走上犯罪道路。而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它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而传播人文社会科学最好的,最快捷的手段就是通过教育,小学教育更是从根本上传播了人文社会科学。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更是迫切和必然的。再次,现在我国对人文知识的缺乏,更需要我们去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早些年,人文社会科学在人们心中地位的失落,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原因,从左的、教条主义的观点出发,视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强的阶级性,以至将人类学、社会学等作为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否定。前些年,在片面强调发展商品经济的时候,人们更多关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而将不能立竿见影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文社会科学放在了一边。以至于这些年我国人文科学并没有像自然科学那样呼声高。而这些年建设和谐社会,人本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我国人民的人文素养。我们不能在只重视自然科学而不重视人文科学了。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总结与指导,而哲学正是人文精神最为重要的一环。简单来说,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就如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如果方向正确,科学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进步。然而如果人们的精神和信仰被愚昧和盲目笼罩,正如正号变成了负号,巨大的科技成果将会直接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毁灭。因此,无论科学的本质和素质如果加速人类的能力进步,人类精神上的进步才是文明进步的根本象征。这就是人文的力量,也是精神文明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并且从小学开始就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它有利于对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无形中会起到正确的引导和匡扶作用,对社会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防止青少年犯罪率的增加,同时还有利于纠正整个社会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状况。

    第二篇: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目的:帮助学员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处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

    (略)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言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2.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的轮廓和学习的原则、方法。

    二、内容要点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

    2.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意义。

    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和趋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

    4.《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同初等教育的实践联系起来。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内容轮廓、学习方法。

    2. 难点:“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四、教学建议 针对学员学习这门新课程的实际思想问题进行讲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结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

    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方法。

    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运用上述知识解说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及其社会功能。

    二、内容要点

    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述

    1.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

    2.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性--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2.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

    第三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2.难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和发展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四、教学建议

    1.重点和难点部分在讲授中宜多援引实例,帮助学员切实理解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一章三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4学时,3学时,3学时(指离职进修的学时分配,业余进修及函授进修可按比例类推,下同);第二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5学时;第三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3学时。

    3.设计图表,简明扼要地显示以“人类的自我认识”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主

    干学科所构成的体系。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果。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开始思考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教学要求

    1.了解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概貌。

    2.了解现代若干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进展,初步认识它们的科学价值。

    3.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4.初步运用某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观点、方法,分析与初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现实社会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分化中有综合;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综合中有分化;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3.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4.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第五章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的新突破

    1.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都是在20世纪取得了新突破的传统人文学科。

    2.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3.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充满希望。

    4.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当代中国文艺研究。

    5.对宗教进行科学研究的现代宗教学:20世纪宗教学的发展轨迹;当代中国宗教学的重要进展。

    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

    1.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成为跨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类而总体上仍然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20世纪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进展;现代语言学:跨越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国语言学:继承、吸纳与开拓。

    3.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现代心理学的重要进展;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的全方位影响;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成就。

    4.20世纪人类学的变革及其科学意义:20世纪人类学的拓展和变革;现代人类学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人类学。

    第七章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

    1.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它们的科际关系十分密切。

    2.20世纪管理学迅速崛起: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世界管理学的思潮流派;当代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0世纪经济学不断接受挑战: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4.20世纪社会学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社会学的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学。

    5.20世纪法学与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现代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走向;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导意义。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社会的新的特点;挑战和机遇并存。

    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三、重点难点

    1.重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和总体特点;传统人文社会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及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的发展道路、功能影响诸方面的共通特点;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学科性质的相通之处;管理学、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轨迹和前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2.难点:各重要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主要思潮流派;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四、教学建议

    1.突出重点部分,深入浅出地解说难点;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四章四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1学时,3学时,1学时,3学时;第五章第二、三、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1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第七章第二、三、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八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6学时。

    3.运用图表化繁为简。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初步思考

    各门人文社会学科与初等教育实践的关系。

    第三编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的关系。

    2.了解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3.提高文理互渗、改革初等教育的自觉性。

    4.学习运用跨学科方法分析在初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一具体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1.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的形成:教育科学思想的萌生;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而出的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三篇: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 自然界 人文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

    7、社会管理 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 精神精神文明;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 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 模糊性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 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15、观察法 无结构访谈法 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

    (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2、参考观点: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动力,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理念产生以后,又能进行一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关系,就是互动关系。

    (2)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外部,即社会需要;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即自身的矛盾运动。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需要构成了辩证的统一。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对旧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没有对旧理念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称之为常规性发展;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有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认识,那么我们称之为革命性发展。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意味着在维持原有理念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当量变最终导致了整体质变,就出现了革命性发展的过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一般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也就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交替。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

    二、填空题:

    1、战争与革命 对抗与对话 和平与发展;

    2、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技术之间;

    3、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社会革命学术建设;

    4、人人的解放和发展;

    5、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

    6、全面 真实必然;

    7、性质原理和批判标准等演变发展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

    8、索绪尔所指;

    9、乔姆斯基语言能力;

    10、《马氏文通》 马建忠。

    三、选择题:

    1、A

    2、C

    3、B

    4、D

    5、C

    6、C

    7、B

    8、B

    9、C

    10、C

    四、简答题:

    1、答:20世纪推动和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主要有:(1)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3)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

    2、答: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的变革主要有:(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答: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1)对创作主体文艺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索。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念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主要表现在: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依存性和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两方面。例如:管理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对象------管理过程。从而形成了“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化,注重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面向实际,注重预测,强调创新,强调组织管理集中化等,提示了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促进了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多科性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度的扩展和深度的拓进相联系的。综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内部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二是与自然科学相对应,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的统一。例如:管理领域中,除了管理学外,还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研究专家,共同推动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

    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例如:管理学领域中,由于行为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经济的出现等等,使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信息人”的方向发展,就是充分体现了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参考观点:

    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1)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2)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益等。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融和并成为大趋势,有其背景:一是全球性问题的尖锐化,越来越成为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共同关心的话题;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着融和的内在要求。

    由此,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问题的趋势要求的。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2、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发端于17世纪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

    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二、填空题:

    1、行为 格式塔 精神分析巴浦洛夫;

    2、认识情绪;

    3、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4、资本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5、经济自由国家干预;

    6、迪尔凯姆实证主义 韦伯理解;

    7、历史法学 部门法学法理学制定解释;

    8、科学的自身发展;

    9、整体综合化全面社会化;

    10、数学计算机。

    三、选择题:

    1、C

    2、A

    3、D

    4、A

    5、B

    6、B

    7、A

    8、A

    9、C

    10、D

    四、简答题:

    1、答: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是:(1)流派林立,歧见迭出;(2)各个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流派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一家独尊”的地位。

    2、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1)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2)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3)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

    3、答:20世纪语言学的重要进展有:(1)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语言是符号系统;二是区分语言和言语;三是区分历时态和共时态;四是区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2)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拓展。主要是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的划分。

    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有:(1)20世纪上半叶的四个发展方向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2)20世纪上半叶的三股新潮:一是在认识理念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20世纪的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都是两栖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植根于后者。它们都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还是在研究的方法上都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和和综合。在两大学科部类内部也出现的互补和综合化的共通点。

    (1)现代语言学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现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同时现代语言学也融入了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加盟,意味着一场语言学的工具性革命。现代语言学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并以丰富的理论成果和操作实绩使自己成为连接两大科学部类的桥梁之一。

    (2)20世纪的心理学各主要流派之间在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上出现存异求同、互补互渗的主导性趋势。学科结构通过内部和外部交叉融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边界模糊、分支众多的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某些精神的系统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心理学对众多的具体科学都产生影响,如: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艺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还与自然科学血脉直通,出现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这些都体现了心理学与语言学、人类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3)人类学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积极贡献体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化研究这个领域发挥出来;三是通过独特的研究方法展示出来;四是直接表现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具体学科的交互作用上。这些都体现了其与语言学、心理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2、参考观点:

    (1)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

    一是在互补过程中,东方文化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将明显增强;二是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三是未来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全面的互补,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2)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交融。

    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益等。(3)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

    分析、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受人类自身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制约。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化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大跨度的延伸中现代科学技术显示了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整体风格和一体化特性;二是宏观和微观两层面上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同时并进;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系统化。(4)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具有社会意识的性质,而且具有生产职能、管理职能和预测职能等实用价值。因而它与自然科学一样,可以转变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大致表现在:一是人文社会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二是人文社会科学满怀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三是人文社会科学更多地发挥了智囊思想库的作用。(5)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摄取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机网络技术进行调查研究等;二是信息处理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信息等;三是研究方法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等。

    第四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概说心得体会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概说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对人文社会科学概说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好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首先这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它综合了七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语言文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音乐。以下是我对这几部分的了解: 第一部分语言文学,里面总共包含六个小点:语言学、文学理论、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语言学主要包括传统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传统语言学的特点是:它的着眼点不是语言本身,而在于解读古代文史典籍、宗教经文或满足哲学、逻辑学的需要,语言研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因而处于附属地位;它以词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并且大都局限于本民族的书面文献;它主要采用“辨别”、“归类”的方法,寻找并确立一些要人们遵用的条文,如同医生开出的处方一样。历史语言学的诞生及其巨大成就,使语言学摆脱附庸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此语言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特征在于:一个语言实体,一定要有一个形式和一个意义;形式内部存在着一个排列组合的次序和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转换生成语言学将是今后一个研究重点。第二,文学理论包含本质论、文本论、创作论、接受论。文学的本质是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中才表现出来的,因而文学的本质体现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和语言性上。作品构成是一个独立、完整、有机统一的世界,是以一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载体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文学创作可以划为三阶段,作家的创作主体起了很大的作用。接受论就是读者对作品的欣赏和批评。第三,古汉文学包括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第四,中国现代文学有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层面。第五,少数民族文学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第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包含学科概述、世界文学、比较文学。

    第二部分哲学有四个小点:追本溯源话未来:哲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迷宫漫步:哲学的难点、热点、疑点、重点问题探索、名家风采:著名哲学家的生平、思想、名著掠影:著名哲学家著作简介。第一,第三部分经济学总共有三大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生产、经济学在中国的发战与面临的挑战、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著述。

    第四部分历史学分为五点:中国历史研究的大趋势、中国历史学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和疑点、传统的世界史编纂体系、世界史重构的新潮流、重构世界史新潮流中得国内外名家著作举要与点评。第五部分社会学包括三小部分:社会学发展概况、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学名人、名著。

    第六部分心理学有三点:心理学的发展概貌、心理学家的名家、名作、重大历史事件、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七部分音乐也是三点:概说、声乐作品的欣赏、器乐作品的欣赏。

    第五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4-2024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人文社会

    科学基础(A)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人文社会科学

    答:它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2.时代主题

    答: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3.人文主义

    答: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4.接受美学

    答: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B)

    A.管理学B.经济学C.法学D.政治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D)

    A.政治学、历史学B.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D.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A)

    A.理论B.实践C.社会环境D.人的素质

    4.“计算机十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A.美国B.韩国C.泰国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B)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直觉领悟D.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D)

    A.完全参与观察B.半参与观察C.非参与观察D.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A.维纳B.申农C.贝塔朗菲D.普利高津

    9.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C)

    A.科学哲学B.哲学解释学C.分析哲学D.结构主义哲学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A.科林伍德B.克罗齐C.鲁滨逊D.布罗代尔

    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A)

    A.-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B.-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种行为主义心理学D.-种生理心理学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D)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B.“认知需要”的实现

    C.“审美需要”的实现D.自我实现

    13、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D)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4.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B)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C.“萨缪尔森革命”D.“瑞典学派革命”

    15.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A)

    A.孔德B迪尔凯姆C.韦伯D.帕森斯

    16.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A)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B.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7.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D)

    A、欧文B、圣西门C、赫尔姆霍兹D、卢梭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A)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19.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B)

    A.乌中斯基B.杜威C.皮亚杰D.布鲁纳

    20.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A)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B.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答:(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2分)

    3.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2)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3)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4)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

    4.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四、论述题(本题目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答案不求一致,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共计20分)

    1、试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答: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第四,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



    推荐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大全)
    人才引进工作之我见
    论中小企业如何引才用才
    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英语专业四级必备语法 第9期(平行结构)【卧龙雪痕】(全文5篇)
    上一篇:人才引进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