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演讲稿 简历模板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生动课堂实践教研总结体育组孙春霞(精选5篇)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繁花落寂 时间:2024-08-13 09:58:4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生动课堂实践教研总结体育组孙春霞

    生动课堂实践教研工作总结

    阳城三中体育组 孙春霞

    一、总的回顾

    本学期体育教研组一如既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领会体育课程标准的内涵。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将“生动课堂”的全新理念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在加强教研组建设及推动群众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等方面竭尽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工作

    (1)转变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工作有序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彻底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构建宽松有序、和-谐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参与的体育教学模式。将“快乐体育”这一思想融入到课堂中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经过一学期努力的摸索,不断的创新,大胆的尝试,我们的日常体育课,正在实现如下四个转变:即变一味的传授知识、技能为教会学生怎么学 怎么练;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变教学围考核内容安排教材为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变单纯的体质训练为着眼于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学校的体育课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带着期盼的心态,愉悦地走进体育课堂。

    (2)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成绩喜人

    教学要改革,科研需先行。本学期,体育组教研组积极参与县局的“体艺2+1”活动,全组教师围绕这一主题,大胆改革传统的学习内容,创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并付之实践,深得同学们的喜爱,本学期,本组教师共上各级各类教研实践课5节。每课“围绕生动、和谐的教学宗旨”大胆摸索,上出了阳城三中体育课的风格,创造了XX中学体育教学的辉煌。在教学研究同时,本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3)营造体育氛围,群众体育工作充满生机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本学期我们全体体育教师同心协力,各展其长,基本作到上课有声有色,训练有板有眼,出操人人到位,竞赛上归入格,体育活动安排有的放矢。尤其是经常性的体育达标和“体艺2+1”活动给中学带来了蓬勃的体育生机,学生的身体素质大有提高,体育合格率90%以上。本学期,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在各位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成功通过校大课间组织与安排。

    (4)坚持科学训练,竞技水平再上新台阶

    竞技体育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沿窗口,竞技水平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本着为学校争光添彩的信念,根据体育训练的周期性、比赛的残酷性和训练时间的不固定性,本组教师知难而上,在训练时,既有分工,又有各展其长的机会;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有近期目标。坚持周期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始终贯彻“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的大运动量”的方针,使各个运动队的成绩稳步提高。在春季的“阳城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的“阳城县中学生足球赛”上,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成绩在取得只代表过去一年里在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体育组全体人员将会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三中的体育再创辉煌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二篇:2024春期体育组体验课堂阶段总结

    2024春期体育组体验课堂阶段总结

    在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体育组按照开学时指定的体验课堂研究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体验课堂教学的各项研究。

    1、首先,继续对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基本成型。在每堂课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创设情境,体验新知;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实践运用,体验创新。现在本组正在对练习课等课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2、继续对体育“体验教师”的共性进行研究,基本达成共识。(1)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不断发展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2)教师具有较强创造和创新能力,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验机会和体验环境。

    (3)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中角色应该是多重的,丰富的情感可以使教师学生更亲切。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5)会追寻、能坚守。对体验课堂有一颗诚挚的心,体验的路也许漫长,要能够坚守。

    3、开展围绕“体验课堂”的教研会,对“体育体验课堂”进行解读: 第一条、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第二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第三条、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第四条、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练习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时间、场地、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五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六条、能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第七条、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第八条、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

    4、针对“体验课堂”教案入格进行了专题教研会,对教案的模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多名教师的教案已经入格或是基本入格。

    5、继续抓上课入格,目前有刘小强,洪鹰老师的入格课都已展示。

    6、每位老师在主抓学校布置的体验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也在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着各自有关体验课堂教学教学的研究。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生动课堂教研总结

    如何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阳城三中 八年级物理组 卫党智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物理,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很可能对物理这门课敬而远之,从此不感兴趣了。所以教师备好课很重要,要让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如何才能做到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科学合理地设计授课内容

    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就是在科学家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下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的努力下探索出来的。其实中学生也和科学家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展开知识,会使课堂教学更吸引人。比如在讲“温度”这一概念时,我们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沪粤教版教材中,列举了很多不同物体的温度,也介绍了绝对零度,但是没有介绍热的本质。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科学家最感好奇的正是热的本质。人类的好奇心是相通的,科学家好奇的东西也一定是中学生所好奇的。所以我在设计授课内容时,会把热的本质纳入其中,从早期的热质说到后来的唯动说,告诉学生热的本质是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越热,反之越冷。1985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朱棣文用多束激光,从各个方面对纳原子进行照射,使原子的运动不断受到阻碍而减速,从而将其温度下降到接近绝对零度,这一实验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热的本质。

    二、介绍科学家探索过程的更多细节

    对于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的物理规律,如果把实验的过程讲得更详细一些,能够使课堂更吸引学生。比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我是这样介绍的:一开始盖里克使用一个装满水的葡萄酒桶,用黄铜泵将桶内的水抽出,但桶不严密,水抽出后不久就有空气进入,盖里克就用空心铜球代替木桶继续实验。起初抽起来比较轻松,后来活塞很难推动了,再后来“卟”的一声巨响,铜球瘪了。盖里克又换上更结实的铜球,这一次铜球没有瘪,但抽完气后瓶里放气的场面十分吓人。1654年盖里克当着德皇和国会议员的面演示了大气压有多大,也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关于托里拆利实验,有一些细节也很吸引学生。托里拆利公开了他的实验后,很多科学家仍不相信玻璃管水银柱是由管外的大气压支撑起来的。托里拆利实验后来传到了法国的帕斯卡那里,他用红葡萄酒重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由于酒比水银密度小,他使用了一根46英尺长的玻璃管,结果得到一段真空,他进一步想,如果水银柱真的是被空气压力顶住的,那么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空气压力与水银柱高度应有变化。他自己身体太差,不能登山,于是他写信给他的内兄,请他带着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登上当地的多姆山做实验,果然在一英里高处水银柱下降了三英寸,帕斯卡将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使他十分激动,因为这进一步支持了托里拆利关于大气压支撑水银柱的观点。

    三、向学生介绍一些由重大科学发现引发的发明

    有些科学发现,看起来很简单,但意义重大。比如奥斯特实验,发现电和磁之间有联系,电能生磁,堪称伟大发现,在当时震动了整个欧洲科学界。可是在课堂上演示完这个实验后,学生感觉好像很简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时我向学生介绍电报的发明:人类一直都有远距离瞬时通讯的梦想,但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完全取决于信使坐骑的速度,在奥斯特的发现之后,安培很快就试制了一种电报,他用26根导线连接两处26个相对应的字母,发报端控制电流的开关,收报端的每个字母旁边各有一个小磁针,可以感应出连接字母的导线是否通电,人类最初的电报就是通过这种电磁方式来完成信息传递工作的,但这种电报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电流太弱,很难将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较远的距离。后来,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发明了一种电码,他的电码用点和横线代替了26个字母,有了电码,在1837年莫尔斯制造了一台电报机,它的发报装置很简单,是由开关和一组电池组成,按下开关,便有电流通过,按的时间短促表示点信号,按的时间长些表示横线信号,它的收报装置是由一只电磁铁及有关附件组成,当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便产生磁性,这样电磁铁装置就在匀速前进的纸带上记下点或横线。1844年,莫尔斯鼓励美国国会架设了一条由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人类第一条电报线路就这样在美国诞生,几十年以后,电话也发明了,其中也用到了电磁铁,由电能生磁的发现能引发远距离瞬时通信的实现。向学生介绍这些由重大科学发现引发的发明,既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科学发现的伟大意义,又能使课堂更生动。

    四、用自己观察和积累的例子来解释一些物理知识,会使课堂更生动

    课本上介绍每一个物理知识,一般都会有相关的例子来说明或解释,但是如果教师用自己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得来的例子,效果会不一样。比如,我在电视里看过一个魔术表演,表演者在舞台上轻松地抱起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孩子,然后叫一位观众来抱这女孩子,结果怎么用力也抱不起来。这个魔术我看很简单:这个女孩子的鞋底有一铁块,而舞台下装有电磁铁。我在讲电磁铁时就用上了这个例子,学生很感兴趣。再比如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时我举的例子学生也特别有兴趣:我们知道人从地面上跳起时,要先蹲下,道理是下蹲后腿步肌肉才能收缩然后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力,地面再给脚底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人向上跳起来,所以香港电影的鬼片里那些鬼向上跳起时不用先下蹲,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有次我看到电视上介绍一种树上爬行动物,它从树上跳起时不需要先弯曲腿部的,为什么?难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反例吗?原来这种动物从树上跳起时,心脏会向脚底压出血液,利用血液通过脚底向树施加一个力,树木给予脚底施加一个相互作用力使它跳起来。使课堂生动有趣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可以经常布置学生在课后思考、讨论一些有趣的物理问题,向学生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指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等等。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第四篇:初中化学生动课堂实践教研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生动课堂实践教研工作总结

    阳城三中 李兴荣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生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化学教研组用新课程的理念统领化学学科教研工作大局,把握重点,紧密联系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加强学习,深入探究,勇于实践,以期大面积提高全校化学教学的质量。

    在实施生动课堂实践活动时,我们紧紧围绕“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化学作为工具,是未来社会公民所必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不仅要使他们知道化学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大胆地做了改革尝试,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初见成效。

    二、主要经验和成果

    1.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改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适应课改要求,调整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在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方面,我们坚持每集体教研备课,深入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查询资料,研究实验方案,1人主备,众人补充,结合大家的集体智慧备好每一堂课。坚持每周1次的教研组公开课活动,1人主讲,1人主评,众人提议。

    集体备课之后,每人继续进行2次备课,灵活创设教学情景,不断总结分析他人的教学案例,主动地弥补自己在学科基础和教学素养两方面的不足。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另外,学校开展开放式的教学,利用“红烛杯”会教比赛,对我们教师进行变相式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有助于较快地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例如: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中,首先介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生平和贡献,投影出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已知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等常见物质,让学生形成一个深刻印象后,再由学生自己建构元素的定义,教师再加以点拨,实践证明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5.充分利用资源,让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

    新课程对元素化合物的切入点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注重元素化合物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再要求完善的知识系统。

    因而,我们就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教学网站、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和资源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分析。如“灯管中的稀有气体”、“低温现象-液氮的使用”、“大气污染和防治”、“鱼塘增氧”、“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饮用水质量和水净化方法(参观自来水厂)”、“金刚石、石墨、C60”、“干冰的形成和升华”、“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燃烧条件的探究”、“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等。

    这种从学生经验出发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做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化合物知识量看起来减少了,但鼓励学生讨论身边更多的物质,实际上是比原来的化合物知识更丰富了,在理念上也更科学了。

    6.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对于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学生也要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科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可在学生中展开“怎样学习化学才对我们的发展最有利”的讨论;召开有关学习方法的辩论会;举办有关科学方法的知识讲座等。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1.新课标不象旧教学大纲那样具体了,对新课标中关于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认识还不太不清晰,有些问题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好把握和实施。

    2.原来的教学要求和习惯是一有概念就下定义,而现在在新教材中很难找到具体的定义,因此在淡化概念、原理以后,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是否能掌握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等问题上颇有争议。而实际上新课程对化学概念、原理的认知目标虽然降低了,但是知识面却拓宽了,我们自身的学科内和学科外的知识面也有待加强。

    3.新教材有吸引力,有趣味,但是知识太零碎、知识点不集中,教材中没有各章“小结”,不易于形成知识体系,不好做笔记、不好总结,对更深的记忆有一定的障碍。

    4.班额较大,组织探究活动的难度大,而探究性学习尽可能要求小班额教学。由于条件限制,达不到这种要求,给课改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建议和对策

    1.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中的核心,学生要有时间去验证自己新的想法,要有时间开展相互讨论、安排实验探究。因此比较综合的“探究性学习”课,学校最好调整为连堂课,使“探究性学习”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2.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业余时间进行,对于学校的网络应该对学生有开放的条件。

    3.概念的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和方法,但以什么方式教授概念原理、怎样利于学生接受理解这个教学问题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解决到理想的程度,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一个值得继续讨论研究的课题。

    4.中考是选拔性考试,必须有名次,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存在着这样的顾虑,中考的改革对于生动课程改革的推进起着一定的带头作用。因此,中考的改革的成败将是新课程能否进入良性轨道运行的风向标。

    第五篇:《春》教学设计孙业霞

    《春》教学设计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中学 孙业霞

    一、教学背景

    《春》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3单元第一篇课课文。学生是在秋天里学习有关春天内容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过程与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教学重点:

    a、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b、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a、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b、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教材分析

    《春》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诗情与画意相结合,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语言简洁,语言简洁传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阅读与写作的最好范文。

    四、教学方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4.媒体设计。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春的画面。

    .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2.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3.利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片断描写。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春天是绚丽的,让人心旷神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挥毫泼墨,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二)、展示目标

    同学们,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放多媒体)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5、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师请一名学生读,师补充:

    1、2是重点,3、4是难点。(三)、完成课前延伸 师放大屏幕:课前延伸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嘹亮()抖擞()撑伞()蓑笠()稀疏()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字(),原名(),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代表作《 》、《 》、《 》,诗集有《 》。生做,师生订正。

    师:朱自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下面听录音,看课本,并注意以下问题:

    1、生字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的节奏和语气。

    3、思考课文的重点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师放录音,生完成以上几个问题。

    师总结:课文重点描绘了春天的花、草、风、雨、人等景物。(四)、整体感知

    迅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并完成图解。自主学习:理清文章结构

    生做,师订正总结:课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如果把草报春看作一幅《春草图》,那后边分别是《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并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多媒体

    自主学习,感受画面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1、在文中标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想想自己喜欢的原因。

    2、请以“我最喜欢的春景图是

    ,因为。”为句式说话。

    提示:可从内容上、修辞上以及词语的准确运用、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简要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做,师查。

    老师最喜欢《春花图》,现在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这幅图画。(放多媒体)

    (五)、深入理解

    阅读春花图(第4自然段)思考:

    1、主要写了春花的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本段除了直接描写花还描写了什么?找出相应的句子,并思

    考是什么写法?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 “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生做。小组讨论以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题。师查

    请同学们用热闹地语气读这一自然段。师请2-3名同学展示。生熟读并背诵这一自然段。

    师小结:2-7自然段主要描绘了春天的花、草、风、雨、人。开头第1自然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作者希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生答:反复)最后3个自然段用了3个什么句歌颂春天?(生答:比喻句)

    (六)、达标检测(放多媒体)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涨(zhǎng)潮 散(sàn)装 蓑(suō)衣 B.酝酿(niàng)应和(hâ)鸟巢(cáo)C.黄晕(yùn)胳膊(bo)抖擞(sǒu)D.迷藏(cáng)赶趟(tàng)烘托(tō)

    2、填空:作者按()()()的顺序描绘了春天,重点描绘春天的()、()、()、()、()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和()之情。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描写了春风温暖、轻柔的特点,你还能写出两句描写春风的古诗吗?

    (1)(2)生做,师查。

    (七)、课后提升

    小练笔:一块草坪,一方绿茵,一片树林,一湾湖水,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会给长者提供安宁和休憩,会给青少年带来欢乐,给城市和家庭带来清新和温馨,请用你的慧笔,在审视眼前的美好之后,用你最美的语句去形容你看到的一处景色。

    六、教学反思

    本文中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在本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结合多媒体中的图片和视频直观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并联系实际理解文章内容开阔视野。



    推荐阅读:
    生动课堂实践教研总结体育组孙春霞(精选5篇)
    初一政治课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自我鉴定及导师评语
    北师大八下公式法说课稿5篇
    纳新总结[推荐]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