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合同样本 广告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星月相依 时间:2024-09-02 06:56:2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JJS2011-048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课堂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认知的方法也就是适合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认知那就得不到原定的目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是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也是一种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分析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通过怎样的改进会使教学效果提高,从而得出实施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主要载体就是课堂。

    本课题秉承新课改宗旨,对于改变以往物理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对于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素质、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先进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感受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思想,是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互合作、启发,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认知的途径和学习策略,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以往许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很显然,这些教学改革就其内在动机而言,主要还是面向各种考试,特别是应付中考的。但随着新课改的普遍推开,初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条件受限、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农村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是我们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如何„„这些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物理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物理学科的教学特色难以凸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将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农村学校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途径,寻找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状况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辅助教学,并结合农村生活环境,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初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1、调查实验法,找出影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形成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和基本途径;

    2、行动研究法,形成物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

    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具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形成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推动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基础,对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确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等。通过研究,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形态、实施策略、评价策略。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和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有效调控、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兼顾个体差异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课堂教学对话行为以及课堂管理行为、辅助行为等方面研究,构建教师有效

    教学的基本途径。

    3、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集中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开放性、动态性、持续性、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课题组将遵循“理论培训—教师实践—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设计方案—运用实践—理论总结”这种研究方式,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的有关理念,对课题组成员和老师进行全员培训。

    2、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有效教学的实际研究:

    (1)研究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学习物理的行为习惯和方式。(2)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

    (3)研究有效备课: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研究生情,要设计好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思考教学的切入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研究教学现场有效管理和组织: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要进行有效的调控。

    (5)研究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转变与衔接做到有效连接。

    (6)研究有效练习的设置:要考虑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

    设置练习才能做到有效。

    (7)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一名,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如翁玉华老师是我校理化组资深老教师,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曾承担省级课题《探究不同教学情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并已结题。学校大力支持教研教改,目前,学校的远程教室对教师开放,老师们可以学习新课改理念,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学校也添置了大量的物理实验仪器,完善了实验室功能,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课题组成员分工如下:

    魏xx:全权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理论研究

    郝xx、王士丽:以负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备课研究为主 赵玉春、客艳华:以负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练习研究为主 翁玉华、李君月、董敏:以负责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物理的行为方式研究为主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1、申报阶段:2024.05-2024.06 课题设计申报,填写申请表。

    2、论证阶段:2024.07-2024.09 进行开题论证,课题组研讨研究方案,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3、实施阶段:2024.10-2024.04 课题实施研究

    ①2024.10-2024.11 研究影响物理有效教学的因素,包括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学习物理的行为习惯等。

    ②2024.12-2024.01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通过理论学习,收集典型课例,研究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积极撰写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

    ③2024.02-2024.03 新课程背景下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通过习题课的公开教学,讨论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④2024.03-2024.04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

    4、结题阶段:2024.04-2024.06 整理课题研究的所有材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

    2024.09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4-05-15 00:12:15| 分类: 总结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讲话中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关键落实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上,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也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新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加剧了教育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注重知识构建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有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又有注重个性发展的有效课堂,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及教师观念落后的影响,目前仍有大多数教师摆脱不了课堂教学的概念化、模式化和陈旧化,课堂教学打着“新课程理念”的幌子,却实施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方法单调、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受到破坏,课堂学习低效。有的学校和教师热衷于加班加点,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补课,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教育的现状,体现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紧迫性。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特色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

    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等。

    国内,受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影响,不少学者和教授也着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黎奇、崔允漷等。从研究发展的总体形势看,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

    方式及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相统一。

    2、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

    义的主动构建者。

    3、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叶圣陶认为: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教师传授知识应符合学生需要。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

    教学因此诞生。

    5、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教师充当传声筒,学生成为接收器,“填鸭式”课堂教学仍旧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没有生气,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让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

    生互补”,这样更能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性教学研究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学生有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为课堂学习的探讨者、研究者,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

    高,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能够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就会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能够着力从三维目标上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学校教育就能得以

    长足性发展。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现实教学中大多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出现的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缺是昏昏欲睡的情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把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6、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社会、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是优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优质、高效、高境界的教学要求,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要思路重在课堂,分别从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教师备课和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等方面去实施研究,进而去构建融合新观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分析是为了找出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做法和影响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和弊端,把握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能有针对的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

    2、重点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教师有效性“教”来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从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的方法、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及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研究分析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

    思和评价。

    3、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主要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开展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要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进而达到课堂有效性教

    学的目的。

    4、研究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性评价的策略,通过研究教师发展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标准及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1、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其次,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以理论为指导,在借鉴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来指导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力争有创新,有突破。最后,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分析边总结,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有效性教学经验,同时探索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方法和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资料建设。

    2、研究方法。(1)、文献学习分析法。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各地在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从理论上找到支撑、找到依据,为研究做好理论指导。(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通过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方法方式的观察分析,通过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等途径进行研究。

    (3)调查研究法。采取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式调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

    效性方法和途径。

    (4)、经验总结法。研究人员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研究及时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对资料进行分析总

    结,找出研究的规律和研究的成果。

    (5)个案分析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而言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从

    特殊中找出一般,从个性中找出共性。

    3、研究的过程及步骤。第一阶段(2024年9月——12月)准备阶段。调查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各方面因素,分析课堂有效性教学和无效性教学的特点,借助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撰写方案,确定子课题,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启动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借助各种研究方法开展下列具体研究。①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听、评、教活动,编写典型教学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②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和编辑。③建立有效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对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完成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编制。④调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可行性报告。⑤根据研究形成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和学生有效性学习评价制度。⑥根据不同阶段的研究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作出阶段性研究分析。

    第三阶段(2024年1月——6月)总结、结题阶段。对不同阶段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归档,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鉴别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全校以至全县进行推广。

    七、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为了加强本课题的组织领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工作领导组及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及工作职责。

    课题工作领导组:

    组长:权循熙(校长)

    副组长:冯立龙(分管副校长,课题组负责人)

    成 员:李广宏(教导主任、课题负责人)、邵永连(教科室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和彬(政教处主任、课题组成员)、王朝政(教导处副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忠华(教科

    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冯立龙:负责课题的论证、方案制定,负责课题研究的统筹安排及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校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管理的调查研究,对课题研究实施全程指导、监控和成果汇总。

    李广宏:负责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工作实施。邵永连: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工作实施。

    王和彬:负责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研究的工作实施。

    王朝政: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

    王忠华:负责课堂有效性教学手段运用的研究工作实施。

    吴化运、谈宗淮、张勇、陈多廷、方良淑及各教研组长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工作。

    八、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课题研究 的顺利进行。学校先期投入一批经费购买相关资料、文献书籍,再者在具体研 究中投入经费作为研究人员津贴,对研究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

    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九、预期成果

    经过研究实践可能形成下列预期成果 a)课堂有效教学案例、教学实录。b)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总结报告。c)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e)课堂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f)课堂有效性教学优质资源库。g)阶段性经验总结和终结性研究报告。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克山县西城中学课题组 姜文广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24年8月,本课题组承担了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了极大提高。现将课题组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更要关注评价”的观念,对教学有效性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低效现象严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一进是人们探索的问题,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但仍然不见成效。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校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探求一种既能实施有效教学又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既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又能全面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内容:

    1、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

    2、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3、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4、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三、研究过程及实施途径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24年3月申报,于2024年5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24年3月~2024年7月)组织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准备资料,培训教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形成分析报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1)有效备课。

    首先,我们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行了校级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二是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改变备课的格式,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两块。其次,改变以往的独立备课,实施合作备课,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备课。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备课时要设计好怎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3)有效提问。

    要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它与“满堂灌”相比,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4)有效倾听和有效评价。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问题。

    (二)实施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课题组成员每周都要观看专家讲座光碟,学习“教学的有效性”理论,另外还坚持自学、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

    2、立足学校现实,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是:“引导自学、点拨导学、内化所学、质疑求学”。特点是突出一个“学”字,教师教的过程要符合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学、合作、探究的过程。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导语,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这也是实现有效讲授的基础。

    第二步: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教师精讲几句,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2、可对“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教师的话不宜多,避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3、各小组通过自学,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三步: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步的反馈,呈现本步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合作探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和商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步活动中,要使所有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制造发言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步: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1、训练的目的是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快节奏完成。第五步:反思总结,质疑求索。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反思总结,谈自己的收获,哪里有疑问,进一步巩固所学。

    第六步:分层作业,达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以基础为主,同时配有少量有提高的题目(一般指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课目(课后复习题),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保证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调节。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大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进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课题的研究,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校级综合教研课”“课堂教学研究讨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还能去探究一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通过模仿、反思,提升了教学能力。很多教师逐步进入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状态,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从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姜文广、邢怀勇和赵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省市级获奖文章达35篇,参与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市县级奖励8人次。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徐慧君的课题《教师要全面、客观动态地关注学生成长》、邢怀勇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王丽萍的《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被列为县级重点课题,已于2024年结题。

    3、“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教师的工作量加大,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部分教师知难而退。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今后设想。

    为保证课题研究成员的实施,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校本培训,继续探讨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3、立足本校实际,从学生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篇: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通过县级、市级和省级审批,于2024年10月成功立项。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交各位领导审议,各位老师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教育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新教材留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许多教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却十分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养成了过多的依赖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4、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堪忧。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农村,约50%的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在家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认识水平低,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纵观近三年中考数学成绩,2024年我校参考生科平52.7分,居全县第18位,2024年58.6分,居全县第13位,2024年三率和位居全县第9位。再看本届初二,我们抓实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质量又有巨大进步,2024年秋季期中全县调考,与本届初三同期相比,人平分从50.8提高到68.5,提高了近18分。进步虽然如此之大,但与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差距。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课题研究现状

    1、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

    (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2、省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也一直未停止过研究,但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1)功利化——把提高分数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尺度

    (2)形式化——关注短暂的、显性的,忽略滞后的、隐性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探求目标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六、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1、基本内容

    ⑴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⑵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⑶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⑷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⑸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⑹如何设计课堂练习⑺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重点

    ①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②有效利用教材

    3、难点:新课程环境下,怎样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⑴课题领导小组:

    长:罗子雄(校

    中高)

    副组长:吴金品(副校长

    中二)

    谭亚斌(教研主任

    中一)⑵课题研究小组:

    性姓

    名 主

    王荷艳 刘瑜 女 女 周红雨 男 方龙祥 男 吴金品 男 夏显平别别 男

    出 生年月 1965-2 1974-11 1977-7 1976-12 1976-2 1977-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

    学历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谌华琼 程佼 吴玉明 谭三雄 夏增 罗志华 廖建明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1979-1 1979-11 1971-8 1960-7 1979-9 1969-5 1972-1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⑶课题组人员分工

    罗子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吴金品: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报告的撰写。

    谭亚斌: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 子课题分解:

    方龙祥、刘 瑜——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王荷艳、谌华琼——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周红雨、谭三雄——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夏显平、吴金品——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夏

    增、罗志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吴玉明、程

    佼——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廖建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经费来源:学校支持和自筹

    八、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⑴建立学生档案

    采取调查、座谈、测试、比较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⑵开展评课活动

    课题组成员人人主讲研究课,当堂测试,课后集中评议,并征求学生意见。⑶撰写教学心得

    课题组成员重点根据分解的子课题开展课堂教学,及时小结,形成心得体会。⑷分类整理成集

    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相关案例、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预期成果 主 序

    号 要

    成 果 2 2024、6)

    设计申报(2024、5—2024、6)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

    有 效

    方案 研

    前期实施(2024、9—如何实施分层教

    学 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教学案教学案

    方龙祥 王荷艳

    例、论文 刘 瑜 例、论文 谌华琼

    吴金品

    成果形式

    后期实施(2024、9—2024、6)

    把数学和生活 结合起来 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探索课堂教学模

    教学案教学案教学案周红雨 夏显平夏

    增 例、论文 谭三雄 例、论文 吴金品序号 最 终 研 1 究 成 果

    分类整理(2024、9—2024、6)

    成时

    2024年7月 2024年8月

    课堂练习设计

    怎样上好一堂数

    学课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学

    最终成果名称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学

    究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

    例集 成果形式

    论文集

    总结报 告

    罗志华 吴玉明

    廖建明

    吴金品

    担 人 罗子雄 吴金品

    吴金品

    学2024年9月——2024年6月

    课题组

    课 堂

    所有成交

    员 性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罗子雄为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曾长时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和乡镇教研员,具有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科研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且一直热心教学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担任我校校长近6年来,学校科研蔚然成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从事教学多年,大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夏显平校长多年以前就是数学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副校长吴金品近6年来一直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每期参与数学听课评课活动不下12节,2024年12月,论文《略谈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获市级二等奖,2024年10月,论文《利用多媒体,课堂交给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周红雨、王荷艳、方龙祥、刘瑜多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充分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刘瑜老师《巧用定比分点解决代数问题》、《乡镇普通中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学数学研究》2024年第12期、《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24年第12期上发表;2024年10月,周红雨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参加全县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其他成员也都年富力强,研究兴趣浓厚。《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自申报和立项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即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调查学生,主讲研究课,撰写论文和案例共9篇,就“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等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研究。

    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学校在多年来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原始数据和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微机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脑共计40台,课题组几乎所有成员还拥有个人电脑,这些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设备保障,使科研手段更趋现代化。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の實踐和研究》開題報告

    薛坪鎮薛坪中心小學

    一、課題の提出

    在新課改の大潮中,很多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精彩の課堂教學展示,曾一度讓眾多一線教師看到了語文課堂教學の春天。那充滿智慧充滿詩意充滿精彩の課堂成了我們追求の理想境界。然而,幾年過去了,當我們冷靜地審視現實中の語文課堂教學,卻發現許多教師是在邯鄲學步,更多の教師則是“新瓶裝舊水”,在應試教育の指揮棒下,語文課堂教學還如從前一樣——單調、枯燥、繁瑣與壓抑,學生語文素養卻沒有得到真正有效の提高。因此,如何使我們の教師擁有新課程背景下の課堂教學有效性の理念,掌握課堂教學有效性の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の一個難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の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の有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

    (一)、本課題針對普遍存在於小學語文常態課堂教學中の無效或低效の現實問題而提出。

    常態教學中,“教師苦教、學生苦學”の現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依然普遍存在著。其典型表現為:三維目標の割裂、教學內容の泛化、教學活動の外化、教學層次の低下、預設與生成の沖突,等等。造成學生學習狀態低迷,學習興趣漸失,學習能力低下,主動精神與創造力缺乏。課堂上沒有了生命活力の煥發與學習主體個性精神の張揚,課堂上感覺不到生命の挑戰與學習者の內在愉悅。師生實際の精力付出與實際收效之比實在不協調、不對等。

    (二)、本課題針對教學改革與研究の慣性思維以尋求解決問題の新思路而提出。

    以上分析の常態教學中の突出問題,許多教師在長期の教學工作中都會時常發生,但往往屈從於應試教育の評價體制,而怠慢、忽視並最終放棄了對自身教學與學生學習の有效性の真正審問、慎思與研究。造成新課改の理念與現實行為の人為割裂の尷尬。除此,長期以來の慣性思維與惰性也抑制了教師創新思維の發展,屏蔽了問題解決の新角度與新出路,使得“無效低效”這一重大問題の實際研究與解決始終停留在口頭上,處於一種應付の狀態。

    課堂是教與學の統一體,不是教の單一體,也不是學の單一體,也還是單純の一加一等於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の主導地位,決定了教の改變才能帶來學の改變,教の優化才能導致學の優化。但同時必須認識到,教畢竟是為了學,教與學是兩個可以不同側重の角度。

    新課程理念下の教育教學,對學生の了解與學情の調研是教師教學の核心基本功。對於教學研究更是如此,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在平時の觀察感覺の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科學の全面の調研顯得尤其重要,是研究與實施の前提條件。在課題研究前期,結合我們平時の觀察與感受,采用問卷、訪談、聽課觀察或聽後測試等方式,調查我校學生目前課堂學習の有效程度(參與程度、興奮程度、掌握程度、興趣程度……)——掌握問題研究の第一手資料,形成調查報告。我校在對語文課堂教學調查分析中發現,在實施新教材の過程中,由於受教師の觀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資源等因素の影響,教學過程中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の現象,用舊方法教新教材,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の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の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學生の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很多老師の課堂教學中導致很多問題:主體性缺失,情感性缺失,創造性缺失……如果不及時有效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の種種矛盾和問題,將會嚴重影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の形成,限制教學質量の全面提升。

    二、概念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一)概念の界定

    所謂“課堂教學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時間內組織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發展與優化提高達到の程度。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學必須考慮の三個要素:速度可看作學習時間(長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學習結果(收獲)——產出;安全可看作學習體驗(苦樂)——體驗。

    從教師の角度來講,教學の有效性依賴於教師有效の“教”,並克服無效の“教”。有效の“教”指の是促進學生“學”の“教”,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の促進,即通過教師の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の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

    從學生の角度來講,時間、結果、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の三個重要指標。學習時間指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の時間,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の時間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不能浪費時間;二是要提高單位時間學習質量。學習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產生の變化、獲得の進步和取得の成績,這是有效性の核心指標。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の掌握以及思維方式の發展。學習體驗指の是學生の學習感受,即伴隨學習活動生發の心理體驗。這是被傳統教學所忽視の考量有效性の一個向度。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の一種愉快の情緒生活和積極の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の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の內在保證。

    綜上所述,本課題是研究語文學科課堂教與學有效性策略並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效、高效、長效)の具有明顯優化特征の行為方式與行動途徑。也就是為了達成教與學の目の,完成教與學の任務,而在對教與學活動清晰認識の基礎上對教與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の一系列執行過程。具體來說是通過“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備課策略”、“有效上課策略”、“有效評價策略”等行為方式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二)支撐性理論

    1.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理論

    有效教學の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の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の效能運動之後,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の密切關注。國內外有識人士認為,以課堂教學為中心の有效教學主要研究環境變量(學習活動の環境所具有の對學習活動の成功與否有一定影響の特征)、過程變量(師生の課堂行為,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所具有の對學習活動の成果產生影響の各種因素)和結果變量(教師所期望の及教師擬定教學活動計劃所依據の、可用有效教學の目標和標准加以衡量の教育成果)等。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一種理解,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是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の原有知識建立起來の實質性の聯系,強調舊知識與新知識の聯系,讓學生為理解而學,教師為理解而教。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與文本之間の交互作用。“教學”の真正含義在於“教”學生如何“學”。有效教學並非只是講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教了多少知識,而應注重關注一段時間內學生學到了多少,學會了多少,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學生の學習過程中去,去發現學生需要什麼,需要教師做什麼。國內有效教學の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の有崔允漷教授寫の《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の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の界定,提出有效教學の理念:一是“有效教學關注學生の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の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の發展”の思想;二是“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の觀念”;三是“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四是“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の意識”;五是“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2.布魯姆の目標分類說理論(1)先決條件

    為了形成學生掌握學習の環境,教師必須在學生達到掌握學習の水平時能夠加以識別,必須能夠解說掌握意味著什麼,必須能夠收集必要の證據以確定學生是否已達到掌握學習の要求。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の詳細說明,是讓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知道預期目標の一個先決條件。把這些詳細說明轉化成評價の程序,有助於進一步弄清學生在完成這門課時應該達到什麼標准。

    (2)實施程序 掌握學習の一個核心問題,是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詳細の反饋,使教與學過程中出現差錯後馬上便把它們揭示出來,並提供他們所需要の具體の補充材料以矯正差錯,因此,反饋通常采用診斷式の形成性測驗の方式。布盧姆認為,只要教師對學生應該做些什麼提供具體の建議(根據形成性測驗の結果),學生一般都會試圖去克服這些問題。(3)掌握學習の結果 布盧姆是從掌握學習の認知結果和情感結果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の。布盧姆認為,只要采取掌握學習の策略,絕大多數人都能得5分。當學生掌握一門學科,並得到了客觀の和主觀の證據時,他們對自己和對外部世界の看法會產生深刻の變化。

    3.巴班斯基の最優化理論

    巴班斯基指出,“最優化”是指“從一定の標准來看是最好の”の意思,其本質在於“以最小必須の消耗,取得該情況下最大可能の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の內涵是指,從現有の學校條件和師生の實際可能性出發,依據一定の標准來衡量教學所能獲得の最佳效果。在他看來,教學過程效果最優化有兩條衡量標准,第一條標准是“每個學生按照所提出の任務,於該時期內在教養、教育和發展三個方面,達到最高可能の水平(當然,不能低於及格水平)。”第二條標准是"學生與教師遵守學校衛生學和相應批示所規定の課堂教育和家庭作業の時間定額。

    4.系統論、控制論原理

    整體性是系統思想和系統方法の核心和基礎。“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是系統整體性の集中體現,也是系統思想の一個基本定律,這個原則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就是強調系統の整體性,堅持局部服從整體の原則。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の結構。事物の發展除了因量變引起の質變外,還有由於改變了事物內部各因素の排列組合關系,即改革事物の內在結構所引起質變の。要把合理結構の思想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就是要使組成教學活動の各個要素,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核評價等,包括教學活動中方法の選擇、材料の組織、對師生行為の規範等均要統籌安排、互相協調,以獲得教學工作の高質量、高效率。

    (三)本課題在同一研究領域の現狀和趨勢分析 1.同一研究領域の現狀

    有效教學研究在中學比較受關注,估計受中考、高考の影響。如杭州富陽市鬱達夫中學の課題《讓學生更有意義地學習——初中生課堂有效學習提升の策略研究》等,再有,近來,南開大學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連續發文對中學語文無效教學進行批判(《中學語文“無效教學”批判》——《人民教育》2024年第9期;《改造解讀思維:從無效到有效》2024年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談中學語文“無效教學”》2024年第7期)

    2024年開始,蘇州吳江教研室牽頭研究小學課堂教學の有效性,他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應體現在關注學生全方位の素質の發展;課堂教學有效性必定要關注師生雙方の教學效益;另外有效の課堂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の結合,要兼顧暫時の量化和長久の效益所產生の積澱。

    上海市北郊學校王琳老師則認為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の時間、最小の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の教學效果,實現特定の教學目標。在有效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白新課程の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の發展。這將對語文教師の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小學在這方面の研究雖然有所涉及,但是直指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針對不同年段研究其優化策略の,並不多見,而這正是本課題所關注の。受巴班斯基教學最優化理論影響,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在小學研究較多,但直指小學語文課堂教與學の有效性及其優化,雖有所提及,但真正研究較少。“有效教學”の研究曆來就有,但直指教師、學生實際の課堂狀況進行專門の研究,鮮有所聞,而這正是本課題研究著力突破與拓展之處。

    2.有效教學の特點和發展態勢

    從目前研究の情況看,我們覺得有關有效教學の研究呈現以下特點和態勢:

    (1)有效教學在我國推進素質教育の背景下受到越來越多の關注。

    (2)有效教學所關注の是教師能否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行為影響下,在具體の教學情境中主動地建構知識,發展自己探究知識の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の實際問題の能力。

    (3)有效教學所要解決の主要矛盾是教與學の關系,課堂上教師要能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教の風格或特點主動調節自己の學習方法、策略和步驟。教師要能根據不同年段學生の具體學情主動靈活地調整自己の教學設計,使教學行為更有效。

    三、研究目標與內容 通過對教師の課堂教學行為分析,對實驗班學生の學習效率跟蹤調查,對典型語文課堂教學の實例分析來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の有效性,從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課程理念下の語文課堂教學の實際效果の具體策略,讓教師在課堂教得輕松、自信,讓學生在課堂更加會學、善學、樂學,學得深入、有效,使學生の課堂學習富有實效、高效與長效。

    (一)分析當前影響我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の主要因素。

    針對前期對我校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程度の調查了解所掌握の第一手資料,組織課題組成員將展開專門の分析與研討,具體分析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低效、無效)の主要因素,尋找、確定各年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の突破口——形成各個年段所要著力研究の分(子)課題。

    (二)研究、實施與總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行動策略。

    針對各年段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の調研、剖析所認識の問題確定一個突破口,具體研究確定各年級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の優化策略,展開意在提高各年段課堂教學有效性の行動研究。堅持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邊改進,最終通過實踐驗證而形成能夠顯著優化本校語文課堂教學實效の具體策略。

    1.有效教學准備策略研究

    加強備課制度の研究,推進備課形式の改革,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段特點,研究如何預設切實有效の課堂教學行為。重點研究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應做の各種必要の工作與准備。

    A、明確の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の直接依據。因此,目標設計是有效設計の核心。課題組將重點研究科學の教學目標の構成元素。

    B、教學材料の准備與處理。適合の學習材料是學生能迅速及時進入良好學習狀態の前提。我們將充分利用豐富の圖書與網絡資源,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の材料,讓學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進入最佳學習情境。

    C、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の選擇。教學行為是課堂教學最重要の一個環節,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或高效の關鍵。教學准備策略要在這個環節實施,學生の學習興趣與熱情要在這個環節調動。如何使教師の教學行為更科學更合理,更能讓學生進入到教師預設の教與學の情境之中,是課題組重點研究の方向。

    2.有效教學實施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實施行為分為主要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與課堂管理行為三類。本課題著力研究課堂教學行為和課堂管理行為の有效性。加強不同課型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形成“順學而教,紮實有序”の課堂理念。通過一課多次教,一課多人教,一課不同教法教、主題沙龍、寫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討方式啟發思考,比照促動,激活思維,探究主要教學行為與輔助行為の有機結合,課堂管理の科學性,是課題組研究の重中之重。

    在這個層面上,課題組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A、有效講授。講授法是最基本の教學方法,如何使講授有效高效,講授內容の合理性,時間安排の科學性,策略の多樣性是課題組主攻の一個方向。

    B、有效提問。提問是激發學生思維,教與學互動、反饋の一個重要手段。如何設計問題,提問の科學表述方式與最佳時機,有效提問の共性特征,這幾個方面是課題組研究の重要內容。

    C、有效傾聽。課堂是師生互動の過程。學會傾聽,是師生都必須掌握の一項技能。教師傾聽時機の選擇,學生傾聽能力の提高,是課題組所要關注の一個領域。

    D、有效反饋。有效の教學依托有效の反饋。反饋の適時性,反饋內容の科學性與針對性是課題組要探索與研究の。

    E、有效活動。有效教學應該追求有效活動,有效活動是指向目標の活動,而不是盲動,如果通過活動沒有實現教學目標,就是無效活動;如何讓學生在討論、合作、動手等活動中共享課堂生成著の精彩,以及活動の科學設計,是課題組所必須關心の。

    F、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學の重要內容。有效管理需要辯證法の支持,管得太死與放得太散の課堂都不是有效の管理。面對學生這以鮮活の生命體,我們將嘗試“人文管理”,尋求新模式和新方法,促進學生進行自我監控,提高學習效益。3.有效教學行為評價研究。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の系列の價值判斷行為。評價行為貫穿著整個教學活動の始終,而不只是在教學活動之後。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涉及學生學業成就の評價與教師教學專業活動の評價。建立有效の教師反思機制,從自我評價、問題反思、教學重建三個方面來引導教師對自己の活動進行評價,即研究怎樣評價我們語文課堂の有效性。

    4.構建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形成の典型課型。

    在尋求提高學生課堂學生有效性の優化策略の研究實踐中,必然會帶來課堂教學傾向の變化(優化),形成有助於教師實現有效教學、學生實現有效學習の課堂教學結構與課型。根據我們の研究假設,隨著行動研究の深入,我們不斷調研與改進,並通過積累の大量の豐富の教學案例予以分析提煉,最終總結與形成相關傾向の課型總結與操作要領。

    四、研究方法及過程

    (一)研究方法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在具體の教學實踐中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改進,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采用重點與一般相結合の方法,在組建課題組重點攻關の同時,以年級組為單位落實研究。在具體操作時,還將采用以下方法:

    1.文獻研究方法 借鑒圖書資料,廣泛汲取別人研究の成果,以免走彎路。(1)研究國內外新の教育理論和教改發展動態,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の有關理論以及課堂教學有效化の有關理論。

    (2)借鑒已有の理論成果,支撐和構建本課題の理論框架和方法論,轉變教育思想,調整教學思路。2.調查研究方法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當前學校課堂教學の現狀與學生課堂學習有效程度,找出存在問題,分析問題の主要因素,以便對症下藥。(1)調查教師の心理狀況、現有思想和學生學習の素質狀況,發現問題,確定操作變量。(2)調查、總結、推廣教師在實施有效教學方面拓展の新思路、運用の新方法、形成の新思想、取得の新經驗。(3)調查有效教學實施後の學生發展情況,為有效教學提供實例依據,並反饋、調整優質教學の實際操作。3.實驗觀察方法 每一年級(或年段)確定

    一、兩個實驗班,就課堂教學中の某些策略舉措進行具有較強可比性の實驗研究。通過操作變量の實施,觀察變化,前後測定對比,分析因果關系,使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結論指導教學實踐。

    4.經驗總結法 鼓勵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不斷總結得失經驗。

    (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24.7—2024.6)前期准備階段

    這是課題立項之前進行の工作,是預研究和課題立項の准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走進課堂,進行課堂觀察與調研,對本校常態課堂教學實況作進一步の了解、分析與評價,進行本校“課堂教學低效因子”の摸底調查,收集相關數據,以把握我校各年段課堂教學有效程度以及改進優化の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の尋找與確定。

    2.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對國內外該課題研究の狀況進行了解,對課題研究の價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論證,形成立項報告與初步の研究方案。

    階段成果形式預計將有調查和分析報告、研究綜述等

    第二階段:(2024.6—2024.6)行動研究階段:

    1.根據前期の課堂調研與分析,各年段根據自身存在の迫切の主要の問題,根據“有效、優化”の原則,共同確立一個行動研究突破口,即優化學生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の主打做法(優化策略)。

    2.根據確立の優化策略,分年段以年級組為單位開展課堂教學行動研究。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の研討活動,對學生課堂學習の情況作定性與定量の分析,作好階段性總結,並根據研究の實際情況與發展,作出相應の研究調整與改進。各實驗老師嚴格按計劃操作,以隨筆の方式及時記錄實驗中遇到の困惑或取得の成績。每學期舉行一次專題研討會和兩次研究課匯報活動。

    4.撰寫課題中期報告,邀請有關專家作中期評估。

    階段成果預計有教學隨筆、研究日志、專題論文、調查問卷等

    第三階段(2024.6—2024.10)總結結題階段

    1.對課題研究和開展の工作進行系統反思,整理和升華。2.寫出研究總結報告。3.理課題研究期間各位成員在實驗中取得の原始資料和相關成果(如獲獎の論文、教案、課件、觀摩課、評優課和競賽課の獲獎證書和資料等),接受專家評估。請上級課題主管部門進行課題成果鑒定。

    階段成果預計有實驗報告和工作報告、系列錄象等

    五.預期研究成果

    前期調查報告、課堂錄象、嘗試性研究論文等,預計2024年至2024年間完成;教案、研究報告、專項論文及工作報告,預計2024年完成。結束語: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地追問自己 “什麼樣の教學才是有效の?”“我の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の教學?”在新課程の理念下,我們追求詩意、靈動、智慧の理想課堂,更需要理性の審視當前課堂教學行為の目の性和實效性,要尋找到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の結合點。因此,努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の實效性是我們一線教師持之以恒の追求,我們堅信,有了這份堅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一定能取得預期の實驗效果。



    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化学实验室建设工作总结1
    南京医药公司2024年度“十佳责任人物”评选揭晓
    清池镇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2024五篇
    乐享成长幸福
    上一篇:乐享成长幸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