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知识产权合同 满分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材料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悠然小筑 时间:2024-06-08 12:53:2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材料

    2024年,***县在第一季度,全县gdp实现11.55亿元,同比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12万元,同比增长3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元,同比增长17.3%。

    一、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县作为农业小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发展不足,相

    对滞后”仍是该县最大的县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以实际行动,顺应百姓的期待,回馈百姓的信任,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开江破茧而出的蝶变之路。今年,***县在持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发展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思路,保持良好势头,着力抓好产业发展。今年,全县共编制“四个一批”重点项目143个,年度计划投资31.31亿元。第一季度,完成“四个一批”重点项目投资6.5亿元,占年度计划21%;25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0.59亿元,占年度计划20.4%。

    二、激发活力,乘势而上

    为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开江县大打“对上争取、对外引进、对内激活、对下放权”的“组合拳”,乘势而上,在全面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探索建立了综合目标约束激励、财力保障等一系列机制,17条放手放权激发乡镇活力的措施、7条鼓励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优惠政策得到落实。

    今年以来,***县全面实施融入重庆战略,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结为友好县区,并充分利用驻杭州办事处以及派驻深圳办事处、重庆办事处扩大招商引资联系面,组织招商团到南京、重庆、成都、广东、杭州等地举办大型项目推介会,成功引进了年产5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生产线、金属材料系列加工生产线、金马山休闲游乐中心等项目落户开江。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共引进项目29个,到位资金5.97亿元,同比增长56.99%。

    三、优化环境,蓄势而发

    **县始终把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环境放在“生命线”的位置。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打造硬环境“吸商”。“两河”治理工程和翻板闸工程基本完工,拓宽城普大道工程全面完成,改造环城东路工程接近尾声,延伸橄榄大道、打通东西干道工程正加紧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拆迁改造和开发势头强劲,城镇油化、亮化、绿化、美化档次大幅提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中等城市框架轮廓初显。

    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优化软环境“亲商”。开辟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搭建信息融资平台,依托投资公司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整合开江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加强与开发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沟通,缓解资金压力。开设了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开通了县委书记、县长“直通车”,成立了外来企业“投诉中心”,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土地供应、生活服务、治安环境等具体问题,为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第二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要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具体分析: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措施: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细化为:

    1、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3、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

    5、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7、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措施: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统筹区域发展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措施:

    1、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终目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认清优势,走出发展困境

    改变一“钢”独大,理清“转”的次序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重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命题。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河北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而今,破除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的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是河北省最重要、最紧迫的发展命题。这是河北人基于世情、国情、省情作出的重大判断。

    过去10年,河北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钢铁10年产量增了10倍,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GDP总量跻身全国前6位;多项工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为辉煌成就自豪的同时,河北也越来越感到后继乏力、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河北深受传统发展方式之累,一“钢”独大,原材料工业、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占比过大,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不堪重负,资源难以为继,发展不可持续。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收益、高速度低质量的路已经步入死胡同。如果不加快转变,河北“不仅难以实现远期的科学发展,而且即期的平稳较快发展也无法保证。”

    2024年,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第十九位,新经济实力居全国第十八位。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然存在的差距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拉大,河北会被甩得更远。

    在最困难的2024年,河北省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0%。今年经济形势好转,按说,增长目标应该比去年高些。不过,河北今年预期目标9%!没有把目标定得过高,就是为了引导各地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要拿出更多的精力调结构、促转变、提质增效。这是河北不得不作出的抉择!

    河北肩负重担!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崛起的京津冀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历史把京津冀经济圈推向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一极,意味着河北省必须在全国的科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转变,已经不只是关系河北未来的必然选择,更有关乎全国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坐拥优势!内环京津,河北紧邻这两个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较高消费水平群体的城市;外环渤海,曹妃甸是中国的“鹿特丹”,天然深水良港;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面海,487公里海岸线后发优势明显。

    7月盛夏,河北省委理论中心组在北戴河的集体学习也似天气般“热烈”。专家授课、地市交流、厅局发言、主要领导点评。一周下来,“调结构、促创新、优环境”的理念更加清晰和执着。我们采访组一行在这里看到,河北的领导干部们面对发展难题,有一种“赶考”前的紧迫感、使命感;谈到眼下的结构调整,有一股潮水般奔涌的新思路、新理念。

    “河北已经到了不调整经济结构、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省委书记张云川面朝大海,向参加北戴河学习的领导们慷慨发问,“现在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今后5年或10年,路该怎么走?还能沿袭以往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过多依赖产品量的扩张和企业规模扩张、过多依赖低成本生产要素维持的发展模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省长陈全国激情满怀,“我们必须保持开拓创新的旺盛斗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河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次序是这样的: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核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优化,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城乡矛盾的加快解决;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带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减少能耗降低排放,使产业走向高端化和品牌化;充分利用环京津优势和环渤海优势,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瞄准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历史长河缓缓流淌,一个小小的转弯,往往需要巨大的努力。只有认清“转”的意义,理清“转”的次序,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去推进。今天的河北,加快转变的进程正如潮汐般在燕赵大地澎湃汹涌。

    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

    不摘“黑帽子”,就摘“官帽子”

    钢铁是河北的名片。河北的钢铁产量全国第一,占据1/5的“江山”。

    河北人对钢铁“爱恨交加”。爱的是,钢铁这个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脊梁”,也是河北的“脊梁”,作出了不应被忘却的巨大贡献;恨的是,钢铁产业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损害。

    有两个数据令河北如坐针毡:同是世界500强,河北钢铁集团的钢产量是德国蒂森克虏伯的两倍,但营业收入却不到其1/3;同是钢企,河北钢铁的吨钢利润仅为上海宝钢的一半!卖的多,消耗大,挣的却少。

    处境尴尬的产业不独钢铁一个,还有水泥、煤炭、玻璃、印染……

    淘汰落后产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河北必做的“减法”题。中央有要求,人民有呼声。不“减”是自绝生路;“减”好了,海阔天空。

    在调研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河北要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40万吨、炼钢产能200万吨、水泥产能126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64万重量箱。无论在钢铁厂、水泥厂,记者听到的都是一种声音: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5、4、3、2、1,起爆!”随着一声令下,鹿泉市长城建材有限公司一座年产1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瞬间被夷为平地。爆破声,这两年在鹿泉频频响起!市内72座水泥机立窑全部拆除,污染严重的小水泥生产线一一“谢幕”。

    不执着就没有执行。河北不要空谈,要的是实效。

    质疑、干扰的声音不曾消失过,“仍有利润”是根子,谁愿舍弃?质疑者只算经济账,不算环境账;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何况,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提供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理由:淘汰落后产能是否会迟滞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脚步?

    保增长,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软,淘汰落后的紧箍咒不能松。河北省决策层认为,河北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弱造成的,落后产能恰恰是现实困难的催化

    剂。

    决不能通过保护落后应对危机,必须以淘汰落后为抓手,实施倒逼机制,逼出技术创新,挤出产业升级。河北省在做“减法”时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鹿泉市的水泥机立窑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一家远离城区的水泥公司,记者看到,洁净的厂区、封闭的生产线,用余热发电照明的路灯,都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喜人变化,水泥产业并不天然地与灰尘、黑烟和废气“亲密无间”。鹿泉,这个因“射鹿获泉”而闻名于外的县级市,抛弃小水泥,舍弃百强县,换来山青水绿、天蓝气爽。

    抓淘汰,促搬迁,优化布局,这样的场景,正在燕赵大地处处上演,污染企业盘踞中心城区的时代步步远去。腾出的土地,大多地处黄金地段,或改造成绿地,或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腾出的市场,由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先进产能来填充。一子落定,满盘皆活。

    有一组数据能直观地反映河北省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上的拼力而为:2024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长10%。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列全国第二位,二氧化硫排放削减量提前一年半达到“十一五”目标。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

    一“增”一“减”,让燕赵儿女欣喜万分、自豪不已。

    节能减排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有硬指标,有贯彻落实硬指标的硬措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就是这样的“硬措施”:河北省对超过全省污染负荷50%的30个县(市)以及3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省级考核,3年内摘不掉“黑帽子”,就摘掉“官帽子”。

    节能减排,拒绝理由!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省人大代表每年像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审议“双三十”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每季度调度进展情况,强化刚性约束。

    从2024年被国务院通报整改的七个省份之一,到2024年成为全国七个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省份之一,河北省使尽浑身解数。令河北人高兴的是,拼搏后的“果实”,很甜。

    坚定不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河北的城镇面貌,正经历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巨变。

    2024年,河北省提出“三年大变样”战略规划,三年建设,三年发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河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不得不医的痼疾。河北省期望通过这个抓手,“抓”来经济结构的良性变化。

    “三年大变样”实施两年来,河北确实变了样。外地去的人惊讶:这是河北吗?这还是那个省城像县城、县城如乡镇的河北吗?河北的百姓不管这些,惊讶已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有的只是惊喜:原来,城市真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住房困难的低保户住进了功能齐备的廉租房;普通的城中村村户摇身变成了百万元户;两年前还住在老旧平房的人家,一下子成为拥有多套高档住宅的业主;石家庄市区由东向西以前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十几分钟便可穿越……燕赵大地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真似“千树万树梨花开”。

    数字显示,2024年河北省城区累计拆迁共完成4168.4万平方米,是2024年拆迁总量的12倍。2024年,河北省继续推进拆违拆危,拆迁面积再超上年。大拆,伴随着质疑,但不容否认的是,“三年大变样”的确是因为河北城市化水平低和城市功能差这个最突出的“省情”而提出的战略决策。

    拆之猛,令群众惊叹;建之快,让人们振奋!“石家庄速度”便在这种特殊背景下诞生:常规速度需一年半才能竣工的槐安路高架桥工程、裕华路改造工程,仅用4个月完工;原计划18个月完工的和平路高架桥工程,8个月完成……短短几个月,省城面貌焕然一新。

    变,自古多豪杰的河北人不怕,怕的是不变。“大变样”凝聚了人心。问卷调查显示,98.79%的社会群众比较了解“三年大变样”的内容。在河北,“三年大变样”是最流行的词汇,认知度超高。

    “三年大变样,今年看邯郸”。两年来,邯郸市投资2024多亿元启动了四大新区建设,改造了65片棚户区、36个城中村,开工兴建了30个标志性建筑,实施了31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每天早上,10万邯郸市民汇聚市中心广场纳凉、晨练,嘹亮的红歌声响彻云霄。谁能想象得到,以前这里是一片杂乱和荒凉。走在古都邯郸的大街小巷,连我们采访组中一位河北籍记者,都已认不出这座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了。邯郸两年里共拆掉1500多万平方米违章、危旧建筑,但却给每棵古树办理了一个“身份证”,谁砍罚谁,概莫能外。这些古树为城市留下清晰的地标,也为古城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

    2024年以来,河北省各市累计拆迁危旧平房、违章建筑1.6亿平方米,而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00多亿元,相当于前5年投资的总和。2024年全省实施的城建项目总投资达5296亿元。城市面貌整治一改过去拆拆补补、洗洗刷刷、小打小闹的做法,而是着眼于提升品质,改造功能,大力实施景观环境整治建设。

    “三年大变样”,因民生而变,为民生而变。河北省确定的五个方面量化指标中,居首位的是大气和水质的改善,要让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水。

    张云川说:我们既要看到城镇面貌的新变化,更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看到城镇改造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需要这么股子劲,因为河北城镇和河北人还需要很多这样的“变”。

    “三年大变样”,还“变”出了30多万亩土地,发展工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有了最宝贵的空间。

    河北是工业大省,但不是强省。由大到强的路不平坦,河北省决策层谋划了“工业聚集区”战略,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意欲复制成功工业园区的模式,达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发挥的目的。

    “如果昆山的IT业感冒,全球IT业都会打喷嚏。”河北也想这样,这是河北的“企图”。“单个企业“独闯江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现在是“集团作战”的时代了。”陈全国说。

    面朝大海,燕赵打开胸怀

    创新引路,抢占技术高端

    6月11日,南非世界杯开幕,赛场广告牌上的“中国英利”让人好奇。第二天,“中国英利”就成了搜索引擎上的热词。

    英利,一夜出名,成为世界杯80年历史上我国唯一的赞助商。

    这是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如今落址于河北省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

    像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河北还有很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创新是河北的必由之路。2024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5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当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380亿元,同比增长19%。今年一季度,增长幅度更是高达28.9%。

    秦唐沧沿海,是河北对外开放的重点;京津冀区域合作,是河北经济崛起的重要一环。中央领导多次到河北考察工作时都强调,要求河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力争在环渤海地区崛起和首都经济圈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如何有更大作为?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创新。

    近段时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捷报频传。

    时速350公里的“中国第一高速”列车在唐山的中国北车基地投入批量生产;国内第一台隧道全断面掘进盾构机在秦皇岛秦冶重工生产车间下线;世界上成本最低、纯度最高的多晶硅材料新硅烷法生产工艺在英利集团六九硅业投入生产;国际上光电转化率最高的薄膜电池在廊坊新奥集团投入规模化生产……

    形势虽好,但是“全局”仍难让人满意。河北决策层认为,河北经济结构不合理,归根到底是产业行业技术水平低、低端产品多、产品的附加值低,这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数字枯燥,但能说明问题。几个数字令河北很尴尬:2024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省GDP的0.76%,居全国第二十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仅有4.5%;专利授权不到6000项,占全国的1.56%。河北,是经济大省,也是创新弱省。

    “U”型线被称为“微笑曲线”。“微笑”的是占据两个高端的产业,河北居于底部,实在笑不出来。

    “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推进科技创新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说。大工程、大企业带动,引进吸收再创新,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对“标”对出着力点……务实措施密集出台,为的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近些、再近些。

    出路,在改革。

    河北是改革的受益者,河北的改革渐入“深水区”。

    行业产业要改革。冀中能源入主华北制药、港口集团横空出世……在做大做强钢铁集团、煤炭集团的同时,2024年河北省企业兼并重组继续高歌猛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就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周文夫说,“小、散、弱”是河北企业的现状,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管理体制要改革。财税、金融、环保、土地、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亟待继续深化。多年来,河北省财政改革一直走在前列,为人赞许。通过改革,省、市、县财力比重发生很大变化,省级财力占全省财力的比重由2024年的26.5%下降到2024年的17.6%;县级财力则由48%提高到60%多,基层财政袋子鼓了。““等着吃”会越等越懒,“挣着吃”会越挣越勤,这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导向作用。”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说。

    出路,在开放。

    开放度有多大,河北的发展空间就应该有多大。

    在全国很多人、包括很多河北人的印象中,河北居内陆,河北无海岸。殊不知,河北不但有秦、唐、沧三市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更有曹妃甸这个环渤海湾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少有的天然深水港址。

    强化海洋意识,就是强化开放观念。眼下,加大港口建设力度,提升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三大港口的规模和能力,完善综合功能,提高吞吐效益,已成为河北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推动港口、港区、港城协调联动,逐步形成由秦皇岛、曹妃甸、黄骅三个百万人口港城组成的沿海城市连绵带,是河北打造经济增长新优势的重要依托。

    第四篇: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汇报

    县领导小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后,我局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以财政政策和支出为导向,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城乡发展步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一、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做好财源建设。围绕烟业种植、油茶基地建设,搞好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潜力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去年10月份以来,统筹财政资金投资飞山景区建设600余万元,我局联合兄弟部门共向上为企业争取技改、产业升级资金700余万元,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企业1家。二是拉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增加公务人员津补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同时,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及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扩大消费。10月份以来,发放家电下乡补贴576万元。

    二、全力支持民生改善。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制度,坚持科学合理、综合预算、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足额安排教育经费。切实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建立教育经费稳定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了孩子能上得起学、教师待遇能落实、办学条件有提高。二是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促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现良性运转。拨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610万元,为老百姓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0万份。三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四是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租房保障力度。拨付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资金557万元。其中:在民生小区购置廉租住房47套,面积达2335.9平方,涉及项目资金331万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5.3万元,受益困难户达553户。

    三、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去年10月份以来,先后拨付扶贫资金130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9个,涉及行政村116个、奖补资金1018万元。投资农村通畅工程资金1725万元,完成计划75公里。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资金3784万元,加固病险水库4座,治理中小河流8公里,建设防洪堤200余米,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个。积极开展土地治理、复垦及中低产田改造,投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1238万元。完成水稻承保面积14.9万亩,涉农保险费250.8万元。

    四、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细化支出项目,完善支付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二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扩大采购规模,扩展政府采购领域,最大限度地实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严把采购审核关,进一步节减财政支出,促进廉政建设反腐工作、厉行节约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是巩固和完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水利设施得到有效利用,村内道路通畅。四是深化投资评审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逐步扩大评审范围,并实现评审关口前移,从源头控制财政投资项目的预算支出。

    第五篇:修水县水电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

    修水县水电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借助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理清发展思路,抢抓历史机遇,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促跨越,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战,奋力开创我县水利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把握政策导向,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和加快转变经济方式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我们突破惯例,打破常规,创新思维,从战略高度,谋划发展大局。2024年10月25日,县委、县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修发[2024]10号),明确了目标,作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式的工作部署,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我局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上报了《河道采砂规划》、《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农田水利灌溉规划》、《农村自来水规划》等项目规划,积极做好项目对接,丰富项目储备,为在新一轮水利投资和建设高潮中,掌握了主动权。

    (二)抓好水利普查,建立水利资源数据信息平台 2024年1月,国务院部署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我县从2024年7月启动水利普查工作,在全县选聘了500多名水利普查指导员和水利普查员,按照省、市水利普查办的业务指导和有关规范标准,我县水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任务,已在最终复核阶段,这次普查几乎涵盖水利行业的各个领域。

    (三)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完善水利基础保障体系,为彻底扭转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局面,我局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已明确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思路。“十二五”期间,已完成三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目标,今年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已列入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编制实施方案。以田间排灌水系恢复及配套工程建设为重点内容;以旱涝保收为治理目标;以建立规划评审和验收考核机制为保障手段,全面规划,分年实施、集中投入、连片治理,三年来共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0.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17万亩。

    (四)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带动

    今年,重点实施了白岭河、芦塘河的治理,山口河治理已全面启动,计划实施全丰河的治理工程,继续抓好第四批小型重点县建设项目和投资的落实,基本完成了2024年26座小

    (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启动了2024年34座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五)推进农饮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继续抓好2024年四个“千吨万人”饮水项目的扫尾工作,全面启动2024年四个“千吨万人”饮水项目的实施,解决3.44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形成以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逐步实现村村户户通自来水。“十二五”期间,将解决68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

    (六)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是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对擅自考公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二是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控制深井开采数量,强化对取水单位的取水管理,对取用水大户的用水效率实行重点监督。三是编制完成了,我们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逐步推行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薄弱,水利“欠账”多,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振兴水利缺少资金支持。

    (二)近年来,灾情频发,后续水毁工程恢复压力大。

    (三)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我县山塘数量多,安全隐患较大,工程难以发挥应有效益,影响水利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水利项目争取力度,把扩大内需作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科学合理上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集中力量抓项目,并如期完成任务,为项目下一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等工作,着力提升水利的防洪保安、民生保障、农田抗灾、生态修复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大水利改革力度。一是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土地出让金收益和城市建设维护税提取部分,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更新改造、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且增幅与财政收入增幅同比例增长。二是建立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推经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田水利工程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四)完善水力资源保障体系。抓紧落实水资源综合规划,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全面推行工农业节水政策和节水技术,优化水资源制度和配置,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和农业及重点经济建设项目用水,充分发挥水资源对生态用水的补充作用,大力实施中小河流域治理,加强河道拦蓄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河道水源调蓄能力。

    (五)加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切实加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能力,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增强科技支撑。

    (六)大力推进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和网上交易,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情况,督促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责任,切实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O一二年八月十一日



    推荐阅读:
    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材料
    2024年工业发展情况和2024年工业经济
    广播情缘征文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
    钜桥镇人武部建设情况汇报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