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社区工作总结 英文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篇范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翠竹清韵 时间:2024-06-13 01:00:0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专门召开这次会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坚定信心。全省教育系统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作出应有的努力。

    一、充分认识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新的发展阶段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从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师资水平等多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各高等学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分类办学的前提下,结合高校自身特点,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努力形成特色,办出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高校应主动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要发挥优势、凝练特色,加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对就业率低的长线专业予以调整或改造,对就业率连续2年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连续3年不足50%的专业要暂停招生或予以撤销。加强新上专业论证工作,培育新的专业生长点,建立和完善专业评估制度。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构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注重因材施教。高职院校要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是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要认真总结学分制管理的经验,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课程资源,开设更多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质量课程。积极探索校际间学分互认,促进校际教学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更多的大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和专业培训,确保毕业生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能够得到落实,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鼓励支持在校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技能大赛等活动,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高职院校要加强实习实训管理,积极开展生产性实训,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五是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探索实行人才培养目标考核制度,根据学校类型、定位,主要考察其满足社会需求率、成才率和就业率等,对高职院校,主要考察其学生的就业率,并逐步将其纳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完善学校、院系、教师三级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高校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切实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引导教师及时了解、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最新学术成果及时进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充实更新的教改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带动作用。要把为本专科生授课作为对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执教能力。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70%以上。本科院校也要逐步引进培养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

    三、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服务

    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确定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和各类实用技能技术培训,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积极实施就业、创业导师制度,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踊跃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建设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供求有效信息的搜集和发布,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特别要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当前,教育系统在充分吸纳广大毕业生到相关岗位就业的同时,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特岗计划”是省政府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高学历人才从事农村义务教育,为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的创新之举,对于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我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结构矛盾突出、素质急需提高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特岗教师招募、上岗培训、生活保障和管理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资待遇、优惠政策落实等工作。各有关高校要做好宣传发动,并积极配合做好招募工作。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立足教育实际,狠抓落实,积极作为,不断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从根本上、源头上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为我省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feisuxs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服务工作,交流全省高校就创业服务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2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服务工作,展望“十三五”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服务工作愿景。稍后,学军同志将代表省招就中心向大家报告工作。下面,我就全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总体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2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简要回顾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真抓实干、通力协作,全力落实就创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加强就创业指导服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打造智慧就业新业态,全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就业状况持续稳定。

    2024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54.8万人,同比减少0.4万人,总量小幅回落。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省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达71.7%,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已连续7年超过70%;截至8月31日,初次就业率达88.9%,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已连续10年超过80%;截至12月31日,年终就业率达96.9%,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已连续12年超过95%。

    二是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就业毕业生2691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就业,到各类企业就业毕业生36.5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8.8%,其中到中小企业就业的33.3万人,占到企业就业总数的91.2%;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34.6万人,占就业总数的65.2%;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召开全省高校征兵工作会议,制定高校征兵工作实施办法,以命令形式明确高校征兵任务,联合民政部门推进大学生士兵学费补偿、退伍优待等经费“一卡通”发放工作,共有近1.5万名毕业生和在校生应征入伍,占征兵总数的59%。

    三是创新创业深入开展。

    各高校普遍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实践,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加大资金、场地、政策扶持力度。立项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819项;省划拨专项经费继续重点建设40所创业教育示范校、50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累计达132家,出园企业孵化成功率达89.7%。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江苏省选拔赛暨“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省123所高校的2902支团队、近1.3万名学生参赛;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我省高校获得3枚金牌、9枚银牌、14枚铜牌的佳绩。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被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四是精准服务不断推进。

    各高校充分利用“91job智慧就业平台”及手机APP等新技术,实现了供需信息匹配和对接的精准、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服务的精准、高校个性化指导服务的精准以及主要工作业务内容传播的精准。“91job智慧就业平台”作为国内唯一省级集中的就业信息平台,现已覆盖全省140所高校、200余万名学生,年访问量达到3.7亿人次。省招就中心还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省级“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了对全省毕业生就业供需动态的实时监测。依托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将“智慧就业平台”网上招聘与“百校联动”就业市场进一步融合,持续推进特色招聘活动,全年开展“百校联动就业活动”609场。全省高校重视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纷纷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普遍加强对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和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向13766名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024.5万元,重点帮扶999名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省招就中心积极探索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训课程新模块,完成了以家庭困难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全省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

    五是就业反馈作用凸显。

    全省绝大多数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积极开展就业状况调查,在年底前编制和发布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就业质量报告,发挥了就创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促进了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联动机制的建立,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省招就中心开发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为特色的就业调研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实现了调研工作自主化,连续出版多种调查报告,有力地发挥了就业数据的结果反馈和辅助决策作用。

    202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省高校就创业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工作业绩进一步提升。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高校、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全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教育厅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战斗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千百万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各高校一定要自觉把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放在调结构促转型、保民生促和谐的大局中去考量,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扎实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各项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的艰巨性。尽管去年全省就业走势平稳,但考虑到我省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经济增速下行的持续性、惯性压力加大,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高度关注。一是经历去产能阵痛期,传统产业需求下降。我省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企业正在经历去产能的关键期,转移安置产能过剩产业职工、处置“僵尸”企业,以及苏南、苏中大量制造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计划,短期内势必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已持续显现用工趋紧特征,从总用工需求看,2024年全省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同比减少22.4万个、下降6.6%;从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看,招聘需求占比从21.3%下降至16.1%,降幅最大。二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外企招聘需求萎缩。作为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大省,江苏受欧盟、日本市场持续疲软,新兴市场风险加大、整体走低等国际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外贸企业、欧盟和日本在苏投资企业招聘毕业生需求整体下滑。据智慧就业平台去年底数据统计分析,对比2024年同期,港澳台及外资企业招聘比例下降至11.5%,下降3.5个百分点。三是求职毕业生基数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今年全省需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仍在230万人左右的高位,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仍需更大力度推进,10万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要通过就业脱贫的任务更加繁重;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高技能岗位、一线生产和服务岗位“招工难”与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的难题亟需破解,全省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202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55.6万人,同比增加0.8万人,增幅1.5%,总量再创新高,按往年惯例除去16%左右的毕业生升学、出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有41.1万人,再加上每年约有11万左右省外高校毕业生到江苏应聘就业,需就业毕业生基数很大;此外,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法学类等专业毕业生生源供应量仍超出社会招聘需求量,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对这些情况,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科学分析、积极应对,把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周全一些,努力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要切实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的主动性。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面临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特别是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度,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进行全面系统部署,直接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24〕10号)中特别强调“十三五”要“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兜住民生底线。”去年12月,省人社厅、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苏人社发〔2024〕464号),要求始终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就业创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民生幸福工程等全局性工作统筹谋划;通过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和权益保护五大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二是需求总量平稳略升,岗位供给总体充足。得益于当前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的“福音”,招聘2024届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总体充足。数据显示,全省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中高技能劳动者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且逐年提高,2024年达到2.6,同比提高0.2;仅年前三个月,就有13.5万家用人单位在智慧就业平台发布了79.3万个毕业生招聘岗位需求,同比增加7.1%。三是转型利好渐进凸显,新兴产业需求大增。今年以来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态势日渐明显,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2月12日,江苏省发布2024年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1363个,计划总投资1.33万亿元,投资4300多亿元,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类项目明显增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据智慧就业平台数据统计分析,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毕业生招聘需求达16.8万个,增幅15.6%;规模以上企业技改投资的比重有较大提升,等等,都会对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创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此外,经过多年实践,我省基本建立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创业的政策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锻炼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队伍。依靠这些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战胜困难和挑战,努力保持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平稳有序。

    三、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

    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打造江苏智慧就业新业态,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达70%、初次就业率达80%、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就业。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政策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是高校的大事、要事,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好。要狠抓政策落实。各高校要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出台的促进毕业生就创业各项政策的落实,抓紧深化、细化、实化本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创业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国家和省关于加强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毕业生人人知晓政府的优惠政策。要狠抓责任落实。各高校要进一步量化、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签订责任状,建立督查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毕业生解难,为大局稳定尽力。要狠抓组织落实。各高校要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今年,省教育厅将开展2024—2024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进一步督促全省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有效拓宽就业渠道。

    各高校要坚持基层就业大方向,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进一步向基层和重点领域输送高校毕业生。要大力实施基层就业专门项目。要大力宣传、精心组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确保把真正有志向、有奉献精神的毕业生选送到基层。要服务重大发展战略。要研究国家和各地“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人才需求,向国家和地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输送毕业生;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4”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优化大学生征兵工作流程,落实预定兵工作机制,对大学新生、在校生、毕业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努力实现大学生征兵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深入推进创新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今时代潮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等教学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进展,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切实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今年,省教育厅将遴选认定一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要广泛搭建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联系,通过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开放实验室资源、优先转移科技成果等方式助力大学生自主创业。今年,省教育厅将开展新一轮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遴选建设5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要健全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要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为其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和培训实训等指导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大力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功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不断优化指导服务。

    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促进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就业的基础。要加强精准信息服务。拓展“智慧就业平台”功能,发挥“智慧就业平台”作用,搭建精准服务大平台,建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数据中心,努力实现信息对接、分类指导、监测分析更加精准;重点跟踪和关注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等,落实求职创业补贴等措施,做到精准帮扶;要与人社部门共同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要加强特色招聘市场建设。发挥全省7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作用,加强与地方就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及行业协会的合作,扩大分行业、分区域、分产业、分科类特色招聘活动影响,举办百校联动就业活动不少于1000场;探索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就业。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继续遴选省级就创业指导专家,构建就创业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就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公益巡讲、就创业指导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以课程模块化为突破口,组织编写具有江苏特色的就创业指导读本。省招就中心要立足于打造智慧就业新业态,着眼于全省高校就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发挥省级中心的牵头和指导作用,依托全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有新突破。

    (五)继续规范就业工作。

    各高校要按照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切实规范就业管理。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防止发生火灾、挤踏等事故,确保各类校园招聘等活动安全、有序;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毕业生个人信息安全;认真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密防范招聘欺诈和求职陷阱,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要加强就业数据监督管理。加强就业数据统计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按时序要求上报、更新就业信息,认真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率造假;建立三级联动机制,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院系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以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要重视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工作。要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一定要在每年年底前编制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科学、客观地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切实推动建立并不断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努力把就业质量报告做成学校的特色品牌;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认真听取吸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契合度,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调研自主化,推进调研数据多元化应用。各高校要支持、配合省招就中心做好全省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调查工作。

    (六)切实加强思想教育。

    毕业生就业去向是彰显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坚决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重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就业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通过创业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创业政策,训练毕业生的创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通过毕业教育,包括严格实施毕业教育的每一个程序、召开隆重的毕业典礼等方式,使毕业生受到一次终身难忘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增加他们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感恩之情。要切实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要把维护稳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就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妥善化解矛盾,确保高校、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做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能,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全力做好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我省“两聚一高”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三篇:在XX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6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4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推动我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贯彻落实。刚才洪凤琼局长通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并对我区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按照今天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结合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加上2024年接转未就业的12万人,就业总量近720万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接近14万人,XX市将有超过2.4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时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就业岗位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近年来,我区在找准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和难点问

    -1-题上下了很多功夫,从转变思想、强化服务到部门联动、大力推进,形成了符合XX实际的“就业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生动具体地开展了“就业岗位进高校、就业信息进高校、就业援助进高校、小额贷款进高校、创业培训进高校、创业孵化进高校”活动;在全市率先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拓建了具有校园孵化器功能的XX林业大学创业园区,辟建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024年,XX区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整体而言,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有序、整体向好,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压力巨大。从就业人数看,今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比2024年增加了2024多人。XX区作为主城区之一,承担着很大的就业总量压力。从就业结构看,部分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并存,难以有效解决。从就业质量看,历年来,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宁可在城区“打工”,也不愿意到地州等中小城镇就业,促使城区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导致了就业质量难以提高。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完成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政治任务,全区各部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全国、全省、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充分认清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充分利用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高校毕业生等人才需求旺盛等的有利条件,抓住XX-2-市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产业园区发展、招商引资等带来的就业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民生任务、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确保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当前,已进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的高峰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任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以“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主线,分层分类明确任务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云南省、XX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一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政策执行了但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此,区里调整充实了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以落实政策为主线,明确了责任部门,划分了工作职责,把全区就业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政策落实上。落实好政策,高校生就业创业工作也就做好了

    -3-大半。会后,请各部门抓紧时间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一次梳理、自查,确保各项政策用足用活。同时,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新变化,结合各自实际,对各项政策提出补充、完善建议,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二)以“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为重点,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要以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项目为契机,加大宣传招募、组织实施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根据我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空缺和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大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形成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XX市鼓励非国有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安置劳动者就业奖励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要引导国有企业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要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为契机,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以“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驱动点,支持高校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高校毕业生既是求职者,也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要充分-4-发挥高校生的智力、专业优势,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一是要加强高校生创业培训,把创业培训资源向高校倾斜,向高校毕业生倾斜,进一步加强与具有优质培训资源的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力度,特别要把培训与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认真落实创业培训补贴、税收减免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等扶持政策,开通大学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降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门槛,简化有关手续,及时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风险评估等跟踪服务,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要提升XX区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汇集各种资源,拓展孵化领域,进一步提高管理指导水平,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孵化”机制,为入园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优质化的创业服务,提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四)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为着力点,实现供需对接

    一是积极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实名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将未就业高校生纳入失业人员管理,摸清就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免费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档案托管等公共就业服务。

    -5-二是要综合运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和一系列服务措施,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周)”、“校企对接进校园”等面向大学生的专场招聘活动,为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针对性服务,使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三是要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做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援助,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及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专门台帐,实行“一对一”重点指导,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四是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申报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增加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数量,确保每一位有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有机会参加就业见习。五是要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等工作,会同监察、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的力度,依法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招聘中的歧视行为。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全力以赴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做好高校毕业生-6-就业创业各项工作,近期我区调整充实了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目的就是有效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资源,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天参会的都是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从今天开始,各单位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明确目标责任并抓紧抓好。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实招、见实效。同时,要抓紧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长远措施,从完善制度、创新就业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事,不能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是在座各部门的大事、要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把工作做好。区人社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力收集和开发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就业岗位,开展免费职业介绍,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区发改局、科信局在安排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和制定产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探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更好地发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区教育局要切实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农林局要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努力开辟高校

    -7-毕业生到农技站所等基层单位就业的新渠道;区财政局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属各街道要利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大力宣传新时期就业方针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让每一个用人单位、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知晓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切实发挥政策实效。要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鼓励高校毕业生进企业、下基层就业。

    四是要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为做好2024年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委、区政府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目督管理,适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督查,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和工作推进情况,对落实不力的,要追究责任。

    同志们,今年的高校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凝神聚力,克难攻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力以赴做好我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建设幸福XX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宋海副省长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省副省长 宋 海(2024年2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近年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四所高校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总结了近年来工作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下一步打算,讲得都非常好。伟其同志对去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对今年及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完全赞成,希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努力化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为科学发展模式之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2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45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近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行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其中也凝聚了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特别是五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推动我省高等教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五年累计毕业生人数超过143万人,实现就业人数超过138万人,为我省源源不断输送了大量紧缺人才。尤其是就业率每年均在96%以上,五年平均就业率达96.6%,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前列。作为全国教育大省、就业大省,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

    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省委、省政府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对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批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要求、定方向,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大学生实习见习、困难毕业生帮扶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我省以空前的力度、超常规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成了“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成功抵御了风险,经受住了考验。

    二是服务平台和机制逐步健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逐步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构建了较为优质的就业

    服务平台。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省高校毕业生市场主要有分科类供需见面会、行业专场招聘会、区域性就业市场、高校内部小型招聘会等四种模式,形成了品牌效应,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优质平台。另一方面,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获得良好社会反响。我省把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通过经济援助、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为困难毕业生提供了有力帮扶,有力促进了困难毕业生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基层就业稳步推进。大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等基层就业项目稳步推进,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同时也为粤东西北地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我省出台的一些鼓励政策,不仅使广大基层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能为基层工作毕业生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四是创业教育成效明显。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以创业促就业”的战略方针,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创业氛围日渐浓厚。一方面,为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我省在税费优惠、创业指导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创业教育,推动各高校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如中大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华工强化产学研合作促创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等经验做法,都极大程度地丰富和完善了我省创业教

    育体系。

    总之,回顾近年工作,我们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政策完善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面向市场、搞好服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条件。这些经验是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做好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方面,我省将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速,就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2024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有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人数再创新高。另一方面,一些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尽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一些地方和学校对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此外,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就业指导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当部分毕业生普遍存在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有岗不就”的现象仍很突出,亟待深入研究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省委十

    届八次全会和省“两会”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面对当前形势,全省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一要充分认识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只有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输送到各个岗位,才能为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二要充分认识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华华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办十件民生实事,其中之一就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高校毕业生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只有大力促进他们顺利就业、体面就业,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三要充分认识到,促进高校毕业生高水平就业是实现我省高等教育从跨越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根本动力,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新台阶 去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我们一定要及早行动、科学谋划。刚才伟其同志已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在这里我再着重强调

    几点意见。

    (一)要抓好两条主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与全社会的岗位数量和结构、就业市场发育程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就业环境密切相关,又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数量、结构、质量紧密相连。根据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要立足自身,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提升工作水平,紧紧抓住两条主线:第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如何“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需要各高校紧紧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需要,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办学特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今天来开会的代表,主要是各高校的“一把手”、主管就业的校领导以及校级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你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形势的认识和把握,影响着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各位要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有一揽子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要把培养大量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把创业教育作为新的突破口,希望各高校把握机遇,争取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第二,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相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和服务虽然是一项末端工作,但也是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关键

    环节。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这既是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要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及时掌握就业市场变化信息。切实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把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会毕业生拓展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构建两个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要有周密的工作安排,更要更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第一,要构建工作创新机制。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体制建设、就业指导、市场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新思路。“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更多有效举措。要紧紧扣住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夯实创新的基础。要把握现有规章制度的薄弱环节,找准创新的突破口。要特别重视巩固创新成果,并将之总结提炼成为长效机制。如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一把手”工程、“三到位”机制、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等,有不少措施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去年省教育厅又创造性地开展了“企业精英进校园”、“大学生就业政策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很新颖,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些好的举措我们要坚持下去,把这些名片打造好,形成品牌、形成制度。第二,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尤其在金融危机后,省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广开思路,突破常规,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助、招考

    录用、社会保障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但是,部分政策在出台落实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政策出台的时间有滞后性,政策之间衔接不足、缺少配套,政策无法真正落实等等。下一阶段,各职能部门要着手构建体系完备、运作顺畅、保障有力的政策保障机制。要站在毕业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以毕业生为本”,把各种情况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把政策制定得更细致一点,力求政策效应的最大化。要提高政策出台的效率,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尽快研究解决。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让毕业生切实享受政策带来的便利。如果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期满后享受不到相关政策,不仅损害了毕业生的利益和积极性,更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希望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注意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套。

    (三)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做好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在全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已成为重点、难点工作。困难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多角度分析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把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体现,研究出台更多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政策,为困难毕业生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困难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引导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二是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近几年国家对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人才下基层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绝大多数毕业生仍然不愿意去基层就业。下一步,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着力研究这个问题。

    首先要坚决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确保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其次要坚持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放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下大力气宣传典型,努力营造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对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坚实保障,对于已签约基层单位的毕业生,学校加大离校前的职前教育培训力度,使毕业生在思想上、方法上、生活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毕业生前往基层工作后,各有关部门和高校仍应对他们的成长给予长期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要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自主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也是大学生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广泛联系企业精英,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自主创业和参与创业的人数进一步增长。

    (四)加强组织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各级政府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摆到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整体规划。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制定促进就业的工作方案,加强就业工作管理,建立完善就业见习制度,强化就业指

    导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各大中专院校要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书记、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领导主抓、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力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新闻宣传部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为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同志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把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人事编制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把握人事人才工作新要求

    2024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8.2亿元,同比增长13.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80.2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9亿

    元,增长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8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5383元,增长14%。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人才智力保障支持的结果。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和广大人事干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努力解决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各项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一些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市、县两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集中审批全面完成,公务员管理走向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轨道。圆满完成公务员考评任务。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加强了公务员培训力度,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积极做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先后引进、考聘博士27名、硕士302名,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2名、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名,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组团参加“中国山东第五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并取得丰硕成果。大力实施“百名外国专家兴沂蒙”工程,聘请外国专家161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亿元,居全省前列。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围绕金融、文化、物流、旅游等产业,在编制限额内对部分单位进行了更名、撤并、调整或加强。着力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水利、粮食等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党政群机关编制实名制,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并得到中央编办的高度评价。

    四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推动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调动了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军转安置工作取得新成效。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了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持续稳定增长。圆满完成了181名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任务。

    上述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全市人事编制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事编制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当前人事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受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经济社会顺利发展重要支撑的人事编制工作,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减一增”上: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劳动用工需求大幅减少。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招聘毕业生的单位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企业层次明显下降,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也大幅下滑,许多企业取消、缩减或推迟了招聘计划。另一方面,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新的高峰,预计接收毕业生将达3.5万人,数量较去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一减一增”,使高校毕业生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能否促进就业增加,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

    二是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复杂形势,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迫切和艰巨。与人事编制部门有关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需要加快步伐。

    三是人才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实践证明,每次经济危机中,越是重视自主创新、重视人才作用的地方和企业,抗冲击的能力就越强。我市是人口大市,但不是人才强市,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紧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破产裁员,科研经费紧缩,包括高层次人才在内的一大批人才面临失业风

    险,发展空间受到压缩,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引才机遇。要抓住机遇,抓紧引进更多更好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紧缺人才,使之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的新资源。

    分析形势、认清大局,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做好人事编制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不断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二、突出重点,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年,全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大局,服务发展,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把加强人才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围绕人才强市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是继续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切实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中心,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人才载体在聚集新兴产业、巩固产学研合作成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要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蕴含的重大机遇,瞄准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发等高新技术领域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吸引和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新模式,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创新创业。要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招揽海外人才。要继续实施“百名外国专家兴沂蒙工程”,积极响应国家外专局的“千村引智示范项目”,重点抓好日本水稻逆“v”字栽培技术、美国蓝莓、自然养猪法等引智成果的推广。

    三是不断优化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要研究制定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健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能力、业绩和贡献的导向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努力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把引进的人才放在重要岗位上,满足他们干事创业的愿望;坚持来去自由,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引才用才环境。要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

    (二)加强指导服务,千方百计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现在已经成了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了中央、国务院、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元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这是国务院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就业是发展之源、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政府之责。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同时,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又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希望,能否顺利就业,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关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重大。

    最近,从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20万,再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估计今年大学生就业任务是在700万左右。**是人口大市,也是生源大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人事工作的首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广开就业门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等专项计划,并结合我市实际,扩大项目范围,部署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全科医师培训计划,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力度,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路子,以创业带动就业。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功能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反馈、监测和预警机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就业派遣、失业登记、社保参保、技能培训等“一条龙”服务。要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评估,将督查和评估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和高校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高等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非公领域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

    (三)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继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在总结前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日常登记、备案工作。要继续完善公务员考录工作,按照公平性原则,提高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考录成本。要进一步放宽基层机关公务员报考上级机关的限制,加大从基层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要健全公务员任用和退出机制,逐步解决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要大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切实抓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对口培训,促进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要深入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活动,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积极参与“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同时,要深入调查研究,配合省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完善公务员考录、考核、奖惩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公务员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去年8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稳妥,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二是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最近,中央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县区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总结前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伐,扩大试点范围,适时全面推开,确保2024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改革中,要注重把握四个方面: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切实推动乡镇职能向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方面转变;要区分不同类型,统筹设置乡镇党政机构,推进乡镇事业站所改革,合理确定人员编制规模,着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要明确界定县乡之间,乡镇与派驻单位之间的责权关系,改进管理工作方式,健全完善考评办法;要把乡镇机构改革放到推进农村改革的全局中通盘考虑,注重搞好与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以及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配套、整体推进。三是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监督管理。要严格把关,管住总量,确保中央和省确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不突破,确保市、县、乡行政编制总额不突破。有减有增,管好存量,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在2024年前完成消化超编人员任务。要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健全机构编制人员和财政预算管理的配合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有关案件要逐一查处,严肃追究。

    (五)进一步抓好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加快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进度,成熟一批改革一批,在总结完善新闻影视、出版发行等行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伐。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政策认真进行审视和论证,需要完善的要进一步完善,尚未出台的有关政策要抓紧研究制定。二是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健全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续订等相关办法和合同履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维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性质事业单位的招聘用人方式,不断提高招聘工作水平。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尽快完成主要行业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工作。要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规范职业资格管理。三是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今年要重点研究制定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并抓好组织落实。要配合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落实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认真研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办法,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

    (六)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完成今年军转安置任务。要严格执行安置计划,拓宽安置渠道,完善自主择业政策,加大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工作力度,鼓励军转干部到基层一线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机制,抓好各项解困政策的落实和维稳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对人事编制工作的领导

    一要大力支持人事编制工作。人事编制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把人事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考虑、一起研究。对人事编制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听取汇报、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涉及部门多、改革和创新难度大、需要整体推进的工作,以及关系民生、事关稳定、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工作,要加大协调力度。要解决好人事编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关心爱护人事编制干部,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更好地激发广大人事编制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编制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请示和汇报工作,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把人事编制工作做好。

    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人事编制的每一项工作,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关系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每一项改革和调整,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及时总结经验,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政策制定、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上。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从全市的实际出发,既要符合政策,坚持原则,又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讲求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人事编制工作。

    三要进一步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注重加强学习和培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



    推荐阅读: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篇范文)
    广东工业大学思修试卷3
    人民警察枪支使用规定
    (原创)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方法
    如何扎实推进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