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租房合同 六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月落乌啼 时间:2024-06-13 06:55:1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与较量中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已成为搞好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

    一、识才尊贤——完善人才使用的环境机制

    良好的环境机制所渲染出的环境氛围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达到科学用人目标的必备条件。人才的使用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保障。要创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营造“选贤任能、不拘一格”的舆论氛围,通过引入人力资源观念和理论,逐步在全社会输入、确立这种观念,并在实践中采取种种措施、手段加以强化,使其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当前,人才兴国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因此,应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人才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增强人才兴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人才意识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充分激发人民的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创优志气和创造胆气,这是经济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区在认真贯彻无锡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东方硅谷”决策部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经济社会转型,深入推进人才优先战略,紧紧抓住“无锡千人计划”实施的有利契机,确立“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区”主战略,通过创新政策体系,大力实施“锡山百人计划”,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人才创新的智慧充分涌流。

    二、用养并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人才使用应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一味讲贡献,否则可能会使人才精力、体力、智力透支严重。为了使人才保持并不断增加其工作能量,人才使用应该有后蓄补充,遵循边开发使用边培养提高的原则,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及时不断地给人才蓄量储能, 这样不仅能够保持人才的活力, 而且能使人才积聚更多的使用潜力,永远保持最佳产出状态,形成人才使用的良性循环。因此,领导者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用养并重,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人才的知识继承和积累,忽视知识创新和能力开发的做法。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针对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除了有计划地组织人才进行系统的进修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以多种形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和锻炼,构筑人才终身教育机制,不断地增强其适应形势发展的创新能力。反之,若只用不养,那无异于竭泽而渔。

    三、公平至上——建立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

    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将人才的积极性与潜力充分调动与发挥出来,必须将公平公正的精神贯彻到更深层次的“使用”之中。用好人才,必须努力优化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有效地保护与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与激情,这有助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注重物质激励,就要认可人才的价值,使人才的能力、贡献与报酬相匹配,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从而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真正达到激励人才的目的。强调精神激励可以从需要的更高层次入手,因为人才的作用在于运用他们独特的智慧为社会做贡献,而不仅仅是使其获得自尊。领导对人才的表扬是对人才的一种激励,给人才提供发展平台、拓宽发展空间亦能激发人才的干劲,给人才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更能让人才释放创造力。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激励手段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却不是唯一的。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第二篇:征文(创新人才机制 激发人才活力 实现赶超跨越)

    滦 南 县 城 乡 规 划 局

    创推

    新动

    人人

    才才

    工强

    作县

    建言献策暨征文投稿

    作者姓名:李 振

    单 位:滦南县城乡规划局

    通信地址:滦南县城南大街8号联系电话:0315—4122518

    创新人才机制 激发人才活力 实现赶超跨越

    作者:李 振

    社会要发展,事业要进步,第一要靠人才。当今,人才已经

    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我县要实现科学发

    展、赶超跨越宏伟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动“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就要进一步激发人才工作的活力,而人才

    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是

    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好的机制就是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竞争

    力和生产力。要遵循人才工作规律,推进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与干事业的环境。就目前我县挖掘人

    才现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和国外人才工作经验,我认为应从以

    下几方面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应在建设人才上下功夫

    1、以提升技术管理能力为目标,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围

    绕开展“创新人才工作,推动人才强县战略”主题活动,应尽快

    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走出去,到经济发达地区接受现代

    管理理念、领导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分批组织专业技术业务

    骨干和后备干部赴外地学习交流,培育一大批既熟练专业技术、又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以提高业务应用能力为目标,建设实用型人才队伍。围

    绕我县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畜牧饲养等特色农业项目,联合省、市农牧部门开展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可以聘请专家、教授下

    乡入村组织有关农牧行业的培训,启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为技

    术成熟的农民评定职称。同时,也可以围绕我县文化优势和地方

    特色,组织开展“三枝花”进校园、评剧票友大赛等文化娱乐活

    动,通过活动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建设一支能推动我县经济文

    化蓬勃发展的实用型人才队伍。

    3、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围

    绕我县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急缺的高层次人才需求,积极与

    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合作,为我县推荐钢铁、造纸、塑胶、纺纱、食品等专业的高素质毕业生。制定激励约束机制,培养一批与我县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研

    究、成果转化的科技管理人才,形成我县以钢铁、造纸、塑胶、纺纱、食品为重点的“五大行业人才高峰”。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应在聚焦人才上下工夫

    1、以活动为桥梁招引人才。坚持“县政府搭台,企事业唱

    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不断

    增强辐射力与凝聚力。一是联办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招聘会,做

    好校企对接。组织我县各领域大型企业组成招聘团,于毕业季去

    各大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同时可以举办“省内高校毕业生双选

    洽谈会”、“省外毕业生双选洽谈会”,专车接送毕业生来双选

    就业,为优秀人才开通绿色通道。二是结合县文化旅游、经济贸

    易等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开展招才引智。可以在开展文化旅游期

    间举办一些人才交流会之类的活动,吸引高端人才。三是积极发

    挥人事部门专家渠道广的优势,联系专家教授择机开展“首都、省会高端人才滦南行”的专题活动,邀请他们为滦南各个行业“会

    诊把脉”,通过他们的才智,为我县经济发展服务。

    2、以岗位为纽带配置人才。认真办好固定人才定向培养,每年赴各中、高等院校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和专场招聘会。加快

    人才网站建设,全新设置人才网页,提高网站点击率和网上人才

    配置率,力争每年都有新突破。大力开展人才公共服务,推进人

    才工作进行政、入事业、到企业。尝试开发人才测评、人才猎头、薪酬设计、管理咨询等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与用人单

    位的双向需求。依靠行政手段,实现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

    网贯通,资源共享。力争每年联办一次“滦南县人力资源交流大

    会”。

    3、以载体为依托集聚人才。一是以城西省级工业聚集区和

    嘴东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区工作,开展课

    题研究、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力争把人才科研工作站建成全县

    钢铁、食品行业的公共科研开发中心;同时,积极申报新的人才

    科研工作站,力争将北河新区管理处、大贾庄铁矿配备人才科研

    队伍,建成人才成长最快、人才效益最高、人才密集度最大的创

    新创业平台。二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可以与本市设有钢

    铁、造纸、塑胶、纺纱、食品专业的普通高校合作,建立高校毕

    业生实习与培训基地,并由县各相关企业给予实习生一定的生活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应在优化环境上下工夫

    1、加大人才政策的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安排,应

    进一步细化、优化各项人才政策,确保人才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工资补贴制度和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制度等各项人才优惠政策

    落实到位,调动各行各业人才队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人

    才整体水平,以便更好的助推我县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

    2、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宣传报道主要依托各级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

    以及《工作简报》、《滦南快报》、《宣传信息》等公文信息,补助,吸引毕业生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将每年的5月份定为“人才工作宣传月”,拍摄人才创业宣

    传片,编辑《专家风采录》,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通

    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各单位各部门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的先进

    事迹;结合全省人才工作“创先争优”等活动,宣传一批在党政

    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

    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

    个人;宣传一批关心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实施人才政策、创造良

    好人才环境的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3、加大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用人单位应贯彻落实好有关奖励政策,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具体的人才奖励措施,及时奖励在科研、生产、教学、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条件允许的单位可对人才实行预期奖励办法。在聘用期内,单位每年为人

    才储存一定额度的奖金或股份,聘用期满后考核兑现。设立“滦

    南县优秀人才奖”,“滦南县优秀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评

    选范围主要涉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发明创造,每次

    奖励优秀人才的名额可根据不同行业灵活掌握。评选对象主要

    是: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奖项的主要人员;推动高新技

    术成果转化、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的项目负责人;引进技术、智力和培养人才,推进科技进步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滦南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

    显著成绩的各类人才。在各企事业单位将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岗位

    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所产生的效益直接挂

    钩,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

    配激励机制,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第三篇:围绕用活用好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发展规划,发挥各类人才在试验区建设中的带动、引领、助推作用,就要围绕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突破、活动载体的创新来推进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大发展。

    在思想观念上求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与潮流并进,与发展同步,根据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改变落后的阻碍发展进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思想解放带动人才工作观念更新,以观念更新带动人才工作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带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要坚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和突破,探索和遵循人才工作内在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配置机制,健全灵活务实、开放有效的人才和智力引进机制,建立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双重承认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做到围绕发展目标谋划人才工作,根据发展目标制定人才政策,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生产力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有机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同时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用制度建设来巩固人才工作成果,用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各项工作,借鉴并运用干部综合考核方法加大对各类人才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考核常态化力度,进一步强化“招才引智”的观念,大胆突破不利于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政策制约,通过公开选拔、招聘、兼职、合作、柔性流动等多种引才渠道,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在载体设置上求创新。要结合省、市人才中长期规划和试验区建设实际,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大力加强创业园、科技园、示范基地等载体创新建设,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打造服务社会的平台。组织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奉献社会、创业发展,不断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基层的支持、不断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基层的服务,努力把基层建设成为人才的科研开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推广基地、科普示范基地,让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让群众在人才服务中得到实惠。

    第四篇: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区委组织部着力加强部机关效能建设

    一年来,区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部机关中心工作任务,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重点,以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制度、能力建设,着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进一步推动组织工作出生产力、创造力、公信力、凝聚力。

    一、加强思想建设,打造学习型机关,树立学风优良的组工形象

    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部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引导党员树立“带头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知识型队伍为目标,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坚持“四个一”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电化教育、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有关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努力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六合组工信息》开辟了专刊,建立了部机关干部学习园地,在六合党建网站开设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专栏。共组织集中学习9次,开展交流研讨4次。二是抓宗旨教育。组织机关干部收看《红岩魂》等专题电教片,参加吴大观、张云泉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分批组织人员来到党旗升起的地方——上海和浙江嘉兴,以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三是抓素质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组工业务和经济、金融、法律、互联网应用等现代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收看了《科学发展观高端讲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等专题电教片,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洪银兴教授所作题为《居危思机》和省经贸委副主任潘宪生同志所作题为《江苏工商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专题辅导报告。赴本省涟水、沭阳、铜山、武进、丹阳,以及上海市、武汉新洲区、重庆大渡口区委组织部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标杆,找准差距,推动学习和工作。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在职学习教育,目前有7名同志参加了研究生学历在职学习。大力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参与重大任务等方式,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能力。继续选派2名同志参加区拆迁指挥部工作,2名同志任八百桥镇长山村、东沟镇东河村驻村指导员。

    二、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树立正派亲和的组工形象

    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和“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组工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树立公道正派、创新求实、服务基层的可信可敬可亲形象。一是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机关作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08区级机关作风评议和学习实践活动收集到的对组织部门的意见建议,部领导班子分

    别于元月22日、6月1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部务会成员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了在科学发展思想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各科室、党小组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三查三看”活动,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对标找差距,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自3月27日起,部机关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全区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单位,同时又是活动参与单位,活动中,本着组织工作有着特殊性,不能搞特殊化的理念,坚持“公转”与“自转”结合,在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督导一组的具体指导下, 紧扣“党员干部真受教育、科学发展快上水平、人民群众多得实惠”的目标,围绕“组织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如何科学发展”这一课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高定位、严要求、走在前、干在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个阶段每个环节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活动期间,召开座谈会10余场,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征求意见建议20余条,制定整改目标措施19项。三是深化各类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三走进、三服务”、“三帮行动”“万名干部帮企业、齐心合力促发展”和机关干部“大走访”等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宣传上级有关政策精神,加强对组织工作的指导,着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部领导率先垂范,分别带队深入街镇、部门、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部机关干部也分别深入各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观察点进行调研。健全完善工作联系点制度,部务会成员结合各自分工,每人联系一街一镇一村一居一企一校,和一名困难党员、一名优秀人才、一街镇大学生村干部。一年来,共深入企业20余次,深入城乡、村、社区上百次,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活动180余人次,共走访入户650余户。继续开展“结对挂钩”和“捐资助学”活动,在联系点东沟镇分别召开了区级机关部门对口挂钩帮促东沟镇工作会议、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达标创建工作现场协调会。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调研引路,大力营造“人人搞调研,个个出成果”的氛围,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部领导亲自参与重点课题的调研,各科室和每名组工干部结合工作业务确定1—2个调研课题。开展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和成果转化月活动,召开组织工作研究会年会暨2024年重点调研成果交流会,实行重点调研课题招标和调研成果奖励激励机制。今年重点召开的党建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受到来自中央和省市等多方面关注,影响较大。

    三、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实干型机关,树立精干高效的组工形象

    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一是规范办事程序。重新修订完善了部机关议事、公文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六个一”文明服务,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接待来人来访时做到见面问一声好,进门让一个座,话前倒一杯茶,情况问一个明,办事给一个公,临走道一声安,使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部门的温暖。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坚持和完善《关于加强组织部自身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部机关无纸化办公实施意见》和区委组织部做好信访工作,应对涉及组织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等规范性文件。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修订完善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09年,共修订完善5项制度,废止2项制度,新制定出台18项制度,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来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探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群众深度参与的360度干部考核体系。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制定了《关于扎实

    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开展党建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了“以远程教育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为目标”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的水平。三是培育组工精神。严格执行中组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加强组工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使“十严禁”内化为每一名组工干部的自律准则和自觉行为。深入开展组工文化建设,“八一”建军节期间,组织部机关干部与平山部队开展庆“八一”军民联谊活动,奏响一曲军民携手,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交响曲。“七一”及国庆期间,组织部机关干部参加“红歌颂祖国”歌会,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通过召开座谈会、观看电教片等形式,深入开展向吴大观、王彦生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按照贴心化服务、精细化运作、网络化管理、系统化集成的要求,不断培育“求实求精、创新创优”的六合组工团队精神。

    第五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产业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产业活力

    **镇蔬菜产业示范带地处镇宁自治县**镇西北部,距黄果树瀑布10公里,距离镇宁县城20公里,是**镇重点打造蔬菜产业示范园区。近年来,**镇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有关要求,以农民增收为立足点,突出我镇蔬菜产业特色,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决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继续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立足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发展

    **镇地处黄果树5A级旅游景区和夜郎洞4A级旅游景区之间,沪昆高速、六镇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耕地多处于山槽之间和河流沿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镇党委、政府通过研判,确定把蔬菜和精品水果作为主打产业,并聘请贵州省农科院果树所为我镇编制蔬菜产业和精品水果发展规划,规划在可布河沿岸、夜郎洞公路沿线发展蔬菜种植和精品水果种植,打造集采摘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带,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格局。

    二、筑巢引凤,完善生产销售链条

    2024年5月至今,**镇政府采用“筑巢引凤”的方式,通过申报产业扶贫、一事一议、土地整治、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建设机耕道53.5公里、整治土地8000余亩、配套配管设施1000亩,修复灌溉排洪沟渠13公里、整治山塘1个,疏通河道3条8公里,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园区建设环境,切实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两年来,**镇政府已成功引进贵州新润园林有限公司、贵州惠农达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盛泰绿源农业科技发有限公司、镇宁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镇宁粤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五家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分别对全镇流转的15000余亩土地进行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并利用企业人脉和资源优势,把农产品直销贵阳、重庆、长沙等地农产品交易中心,解决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和生产风险等问题,增强群众种植信心。

    三、整镇推进,规模发展农业种植

    由镇级平台公司统一流转土地,龙头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农户土地入股,村集体组织协调,采取“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股联营、合作生产的方式,实施现代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园和蔬菜产业示范带建设,整镇推进蔬菜、精品水果规模化、规范化种植。

    四、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镇大力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可获得保底租金,在扣除生产成本后利润按比例分红,同时可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发展产业,也可在蔬菜产业园区内务工,实现了“生产投入零成本、经营管理零风险、劳动就业零距离”,有效解决了农户就近就业和增收问题。

    五、产业转型,打造扁担亮点

    一是实现土地资源向市场资本转变。**镇政府平台公司对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流转,并与第三方企业合作统一进行经营、管理,为规模化、节约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提供了用地保障,使**镇以前零星低效益耕作和撂荒的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二是加速农业结构深度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镇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通过在流转的土地上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把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园区及蔬菜产业带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引领当地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整镇推进蔬菜、精品水果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四是实现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有效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通过采取“平台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规模化生产后,农民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在园区学到了现代农业耕种技术,实现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一方面增加了收益鼓了腰包;另一方面还能照顾家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土地闲置问题、脱贫增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策宣传,转变群众观念。加大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力度,在做深做细群众工作、打消群众思想顾虑、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将土地流转发展产业,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二)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及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农业经济资源,加速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优化结构,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

    (三)依托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依托我镇资源禀赋,加大力度扶持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体,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镇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产业链条。

    (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依靠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动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挖掘培养农村优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经济自身“造血”功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推荐阅读: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灰领人才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的研究1
    仁怀市五次党代会精神
    九年级寒假辅导六
    市卫生局关于人才工作的汇报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