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加工合同 机关行政公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中职论文: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论文(范文大全)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暖阳如梦 时间:2024-06-13 21:51:5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中职论文: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论文

    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摘要] 根据《机械制图》教学实践,通过将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经过教学反思、课后经验总结,我把教材中理论概念结合具体实例向学生传授,易于他们的理解、记忆与掌握。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图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机械制图》课程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首次遇到的专业技术课程,是职业教育工程技术类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的重要任务,但最初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空间想象思维难以形成,所以导致一些学生厌学现象。中职学生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没有经过普通高中的学习,知识量少,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对本学科的学习有一定困难。《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需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机械制图》教学实践,通过将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经过教学反思、课后经验总结,我把教材中理论概念结合具体实例向学生传授,易于他们的理解、记忆与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另外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将AutoCAD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掌握扎实的制图理论和熟练的绘图技巧。

    《机械制图》一向是许多学生畏惧的学科,不但需要学生记忆那些基本概念、投影规律,更需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使他们很好地记住这些概念、投影规律及标准,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齐、互相调节,互相促时,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所以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这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粉笔+黑板式的教学,往往无法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因此应采用图物结合来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模型、示教板、挂图等教具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教师对这类教具的选用尤为重要。

    一、《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与制图工具Auto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通过图片多角度的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

    (二)对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双重训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制图课中增加AutoCAD教学内容,开展机械制图计算机化的教学改革与训练,对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双重训练,做到两者训练并重。在教学中,平面图形的绘制、零件图、装配图、连接件设计等都可采用先手工绘图,后计算机绘图的方式。例如,在学完“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一节并进行手工绘图训练后,可以使学生上机进行计算机绘图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学习使用AutoCAD常用实体绘图命令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形。这样做可以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用学生所熟悉的手工绘图过程作为参照,能使CAD的课程内容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和掌握,并能促进学生手工绘图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体会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不同,体现出用计算机绘图的先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有些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圆弧连接部分由于方便的计算机绘图而使问题迎刃而解,并促使学生课后研究圆弧连接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学生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分析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最终达到基于AutoCAD的《机械制图》教学目标。

    3.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手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二、《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 “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

    3.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 文献 :

    [1]梁德本.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法建议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2]李晓玲.制图教学新思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 科学 校学报,2024,(1).[3]黄德浩.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M].北京:机械 工业 出版社.2024.

    第二篇:中职论文

    巧用赏识教育提高中职校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云南瑞丽市职业中学 周云飞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其教育效果千差万别。笔者任职于边疆的一所中职学校,该校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更偏重于赏识教育。在笔者看来,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并予以精心培育,能令后进生转化,令中等生向优生看齐,令优生更优,最终使班级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

    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是众多班主任、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

    1.家校相互配合,顺利转化后进生

    在学校各班级中都有后进生,中职学校更为普遍。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操行等方面都比普通高中的新生要差,他们随时会给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关注后进生群体,及早转化他们,以使班级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身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双重角色,应随时随地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找出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赏识,引导后进生转化。

    如我校财会(5)班一名学生,入学后经常不参加升旗、早操等活动,有时还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问题;科任老师也经常反映他上课打瞌睡,布置作业不交。期中考试时,该生各科总评极差,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后进生。

    我一直留意这名同学,并通过电话从他的家长和以前的班主任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 该生写得一手好字,上初二时曾在班际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并被评为“三好”学生;但在初三时因与同桌打架,被班主任批评警告,后来就开始自暴自弃。

    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原班主任对该生的批评是正确的,失误就在于批评后没有及时与其沟通,使其明白校园暴力是不允许的。为转化这名学生,笔者与班干部商量,调整班干部构成,推荐该生担任班上的宣传委员。没想到他工作特别出色,一个学期后,身上的缺点一一改掉,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赞扬。第二学期末,该生又荣获“三好学生”称号,并在校级运动会上取得1500米长跑第一名,跳远第二名的好成绩。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切入点。但值得一提的是,查找学生的优点应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使学生觉得教师对他的赏识是自发的,这样才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赏识品学兼优生,带领班级整体前进

    品学兼优的学生多数是班级或学生会中的干部,以及其他一些先进分子。作为班级前进的带头人,这部分群体也需要班主任的赏识和爱护。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非常重要。这其中,有很多技巧可以借鉴:如选拔班干部要采用民主选举的办法,最好一年选一次;注重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尽量做到“用人不疑”;引导同学们用辨证的观点评价班干部的工作;切记不要当众批评班干部,以维护他们的威信;看到班干部取得一点成绩,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全班范围内给予表扬;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惑而失落退缩时,要及时为其排忧解难;有时应当着科任老师或其他老师的面表扬班干部,以激励他们做好班务工作。

    在笔者任班主任的财会(5)班,有一名副班长,他开始对违反纪律的同学缺乏大胆管理的勇气,但能够及时向班主任反映班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笔者觉得这就是他的优点(闪光点),于是在班会上表扬他工作尽职尽责。此后,他开始敢于记录班中违纪的同学,并当面说明道理,结果班级纪律得到了整顿,他也得到多数同学的赞扬。

    由于笔者能够赏识班干部,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因此每学期总评,班级中的干部都能在各方面保持先进,形成了你超我赶的局面。在向学校推荐优秀班干部人选时,他们还互相谦让。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赏识优生,优生更优。

    3.赏识品学中等生,稳定班级中大多数

    中等生占班级中的绝大部分,他们各方面表现平平,既不会因为能力强、长处多受到老师的赞赏,也不会因为违纪太多、成绩太差,而让师长操心,很容易成为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陶行知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就是: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迫切。忽视则任由其象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迫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同意“班级管理要抓两头、促中间”这个道理。基于此,班主任要加强对中等生的管理。应做有心人,留意默默无闻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烦恼与要求,为他们搭建生活、学习的舞台,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参加班级管理;还可以鼓励他们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赞赏。用赏识教育关注中等生,可以稳定班级中的大多数,对优秀班级的形成起到推进作用。

    如我校财会(14)班有一名学生,入学近1年来,学习、操行等方面表现中等。我见他做事踏实,且能及时向老师反映班中的情况,就动员他参与纪律委员这一职位的竞选。他开始不肯,后经我多次劝说,终于答应竞选,结果赢取了这一职位,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第二年期末总评时,该生在学习成绩、操行表现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三好学生”及“优秀班干部”的标准,并荣获了这两个称号。见该生获得如此出色的表现,其他的中等生也向他学习,结果带动了班风、学风的优化。

    二、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应注意的技巧

    1.对个别“悟性差”的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确实有极个别的后进生无论采用什么教育手段,他都无动于衷。面对这种“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更应保持宽容的心态,付出更多的关爱,时刻不忘寻找其闪光点进行赏识,这样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我校财会(14)班就有这样一名后进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我用了近两年时间与他反复面谈,发现他沉迷网络,计算机特别精通,但在前四个学期的操行、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评比中,他却均排全班倒数第二名!我曾多次联合会计专业老师与他沟通,但收获甚微。直到第五学期初,我发毕业就业推荐表给他,提醒他“毕业”后找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交谈过程中,我刻意强调了“毕业”二字,并赞扬他会计专业知识强,所学工种也有特长等,鼓励他不要放弃自己!交谈中,我发觉他双目闪动,似乎有所醒悟!果然,经过这次谈话后,他有了很大转变:先是遵守纪律了,不迟到、不旷课,各学科成绩也都不断进步,期中、期末成绩都转为“良”!同时,体育老师也来报喜,说他进步不少,成绩上来了!而在其他方面,如穿着仪表他也开始向模范生看齐。正是因为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在第五、第六学期,该生还荣获了学校颁发的“学习成绩进步”奖。

    2.对个别性格暴躁的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要冷静克制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个别后进生态度野蛮、粗暴,敢于公开和老师作对。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冷静克制,想方设法转化他们。

    如财会(5)班有一名学生,他第一天到校报到时,就与班长争吵,此后班会也经常不参加;在校上课时不听科任老师讲话,几乎天天伏案睡觉,不交作业,考试也不参加。我与该生家长一次又一次的对他进行教育,结果他表现还是时好时坏。第六学期,我组织班级学生到瑞丽市勐力山旅游,期间与他一齐抬烧烤用食品,并再次与他促膝谈心。经交谈我发现,该生喜欢动手,尤其是烹煮食物,于是我抓住机会,几晚不回家吃饭,与该生一齐找来班长、体育委员等班干部,大家买回食物一起做自助晚餐!由于长处得到表现,并得到师生的欣赏,在连续几晚做饭时,该生都表现积极主动。从这以后,他变得开朗了,也喜欢与同学和睦共处,同时各学科成绩也全面提高。毕业后,该生还接到瑞丽市永丰珠宝公司的聘用通知书,可见赏识教育能令“顽石点头”!

    3.实施赏识教育不排斥批评

    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一方面,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了解他们的身心所需,并给予适当满足。若赏识不够,对学生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破罐破摔。反之,教师如果对学生过度赏识,就会导致学生自满、任性,不能客观评价自我,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力度。例如,对待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对于任性的好学生要适当赏识,多提出更高要求或多鼓励他们克服任性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24年版.2.周弘.《教你赏识孩子之赏识实操方法》.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24年版.3.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4.刘志文.《现代教育思想》.广东:华师在线网络课件,2024年版.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6.蔡金星.《知心导行》.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24年版.7.麦志强.《学校管理学》.广东:华南师大出版社,2024年版.8.王如新.《学校管理心理学》.广东:华南师大出版社,2024年版.教师的管理智慧:根据学生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

    摘 要:学校生活由属性和功能不同的各种事件组成,智慧的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道德事件做内在性的反应,契约事件做静观或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的反应,制度事件做明确而具体的反应,谨慎事件做敏锐而及时的反应,个人领域事件做尊重自主选择的反应。

    关键词:道德事件;契约事件;制度事件;谨慎事件;个人领域事件

    学校是一个多样性、情境性很强的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学生通过与同伴、与教师间的交往,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经历着不同属性的社会事件,这对学生建构不同的社会规则、学会交往、走向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应根据学生不同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而不是盲目的、单一的、非协商式的反应。如下图:

    一、道德事件:内在性的反应 当教师面临学生的道德事件时,做出的应是符合行为后果的内在反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行为的内在属性及其包含的互惠意义。然而,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反应经常是这样的:

    “王水,你骂杨旭是个笨蛋,而他却打了你,你们两个都违反了班里的规定。”

    “潘杰,你抢了王明的故事书看,请你还给他吧,他马上要回家了。”

    应该说,在上面两种情况下,教师都强调别的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使用成人的权威,这种表述缺乏内在属性和互惠的成分。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道德事件的内在属性,并体现在对学生的言语中,下面的表述可能会更加贴切:

    “王水,如果杨旭骂你,你会有什么感受?我想你可能会伤心的。所以请你以后不要随意骂人,好吧。还有,他打了你,你现在还痛吧,我们不能打人,有事好商量。”

    道德事件往往与“热”情感联系在一起,道德违规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诸如生气、伤心、害怕、不公等情感体验。因此,道德行为图式的建构与特定的情感体验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给予学生积极的、合理的内在情感支持,是教师面对道德事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契约事件:静观或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的反应

    契约事件是主体间以契约的方式而存在的、以发展学生的权利、自主、平等、协作等理念为特征的事件,学生同伴交往的大多数事件都可以纳入契约事件。

    面对学校生活中的契约事件,只要学生不存在安全或健康隐患,教师可静观之而不做出反应,即使学生求助于教师,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冲突。

    例如:学生A正在荡秋千,学生B走过来了。A:“你来干吗?”B:“我也想荡秋千。”A:“不行,我刚刚才玩。”B:“我就玩一下。”A:“骗人,你老是这样。”B:“就玩一下。”A:“不好,你玩了就不会下的。”B:“就一下。”A:“我不信!(大叫起来)”„„不管B如何要求,A就是不同意B玩秋千。

    这里,双方最终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但双方的自主解决过程使学生B已尝到了自利所带来的报复,这也许会促进其进行反思,对其走出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也许有作用,教师没有必要进行干预。

    又如:儿童P在玩放风筝游戏,个子高高的H走过来了。H:“把风筝给我玩!”P:“我才玩。”H:“就要给我玩。”P:“我就玩一下。”H过来抢走了P手中的风筝玩了起来。P:“坏蛋!抢我的风筝。”H:“我不是(坏蛋)。”P:“是我先玩的,老师说过的。”(意思是说,老师说过谁先拿到谁先玩)H:“我也想玩。”P:“那是我的。”(还是强调自己先拿到风筝的)H:“那我玩一会,你玩,我玩。”(意思是说,轮流玩)P:“那好吧。”H和P一起高兴地放风筝了。

    这里双方进行了“讨价还价”,H凭借个头大抢走了P的风筝,P使用他所掌握的凸显信息(salient information)——谁先拿到玩具谁先玩的班级约定向H进行了讨价还价,以便达到合作共赢的局势,最终达成的均衡点是“轮流”玩。

    契约事件蕴含着同伴间“讨价还价”和“一报还一报”的思想,对同伴走出“自我中心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契约事件,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维权、自主、平等、协作、互惠、民主等品质。

    三、制度事件:明确而具体的反应

    制度事件是与团体秩序、违背某一团体组织统一规定有关的事件(如必须穿校服上学、看完图书放回原处等)。在制度习俗领域,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制度化规范是大家的共同期望,也要使学生了解制度化规范的组织功能。在制度事件中,对于学生的违规,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制度的社会功能,对学生违规行为的反馈要保持公平和一致。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反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事件而不是其品性,要指出学生背离规定的具体行为和所造成的混乱,而不是用简单的命令方式表明对他们的要求。

    例如:当教师看到个别学生中午不睡觉而过分吵闹时,与其说:“你太吵了,班里规定午睡是不能吵闹的!”还不如说:“你想想看,为什么午睡时不能大声吵闹?假如你想睡觉,有人在吵闹,你会有什么感受。班里有这条规定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在制定这条规定时大家是同意的,请你遵守这一规定,好吗?”

    教师这样做,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构他们对制度的理解:一方面,表明制度是大家的共同期望(准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制度的组织功能(没有它会造成班级的混乱)。

    四、谨慎事件:敏锐而及时的反应

    在谨慎事件中,某一行为往往会给学生自身或别人带来安全或健康危害,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出及时的反应以制止其行为。

    例如:学生E在过道上跑得很快,教师看见后说:“E同学要注意安全,在过道上是不能跑的,我们学校是有规定的!”

    这里,教师的反应是不适宜的,教师除了用言语表达外,更主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制止学生跑得过快的行为,同时给予具体的理由解释,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个人领域事件:尊重自主选择的反应

    个人领域事件是指主要和个体自身有关的、处在社会规则之外的系列涉己行为(如儿童的朋友选择、服饰选择、隐私和秘密、私人物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等)。个人领域事件一般不涉及“是非”判断,而是个人偏爱和自由选择的问题。当学生个人领域受到侵犯时,教师可以就道德、制度、安全等行为向学生提供直接的建议,如果学生处于安全状态,教师则可以不做出反应。教师应意识到对于道德、制度等问题,学生需要适应外部特殊的社会需要和义务,而对个人问题,则需要留给学生自己去解释和控制。因此,当问题属于学生个人领域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这有利于学生自立和自尊的发展。如下面学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2024年9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某校一名女生介绍,她们全部是高三音乐班的学生,12月底就要进行专业考试,她们特意将头发留长,希望给考官留下好形象。但德育处张主任给了她们3个选择——剪发、退学、停课,并给每人发了一张纸让她们签名写上自己的选择。女生们均在纸上写着:“不剪,不退学”。有鉴于此,学校认为这32名学生默认选择了“停课”,于是当天下午,学校强制要求这32名女生离校。随后,张主任便要求她们到学校外面去,并对门卫处的保安说,不要让她们进来,如果有人进来就报警[1]。

    对于女生来说,留长发还是短发,她们有自主选择权。假如要求教师每天都穿统一的服装、留一样长的头发去学校,教师的感受会是怎样?因此,当教师面对的是和学生个体自身有关的、处在社会规则之外的系列涉己行为时,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干预,应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养成良好的个性。

    创设适合师生发展的管理机制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茨有一句名言:“会鼓动别人,会服务别人,会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学校管理就是不断地发现、协调、平衡,并解决人与人、人与事(或)物、人与自身的矛盾关系的探索过程。作为校长,不在于如何去“管人”,而在于如何去“影响人”。

    作为一所办学只有十一年历史的学校,丹阳六中由一所普通完中发展成为江苏省重点中学,而后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24年又跨入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行列。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3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调动所有的管理因子,为师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一、做好规划,科学管理

    所谓管理策略,我们的理解是两句话:一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二是计划比努力更重要。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排除辛勤劳动、努力奋斗这一重要因素,但仅靠辛勤努力远远不够的。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缺乏规划,毫无选择,往往会漫无目的、一事无成。“十五”期间,我们制定了《丹阳六中“十五”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4年末创建国家示范高中”的奋斗目标,所进行的“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初高中分离”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然而,根据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十五”规划还有某些不完善之处。例如,办学理念比较模糊,少数硬件指标和软件目标还有差距。因此,从2024年学校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后,我们就着眼酝酿符合新一轮发展要求的“十一五”规划。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省教科院专家的调研指导,最终形成了符合校情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涵盖了“办学经验、问题反思和办学优势、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具体措施和实施保障”等内容。提出了把六中办成一所“主体共同发展、教育文化自觉、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学校的战略定位。在此期间,我们本着边调整边实施的精神,结合四星级高中创建工作,着力在质量文化、科研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努力实施和渗透办学理念,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分工,善于用人

    管好一所学校,校长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关键是善于用人。校长要有海纳百川般的宽阔胸怀,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扬人所长,在多年的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信条。

    2024年,学校既要筹备建校十周年庆典活动,又要迎接省四星级高中评估验收,两件大事都集中在相近的一个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所有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都调动起来,抓早、抓实每一个时段的每一项工作。为此,年初开学,我们就成立了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关于筹备丹阳六中十周年校庆活动的工作意见》,列出了19个工作项目,成立了19个工作小组,每个校长至少分管一块工作,所有行政人员都担任相应工作小组的骨干,绝大多数教师接到了工作任务,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同时,我们充分挖掘潜力,发挥音乐、美术、语文教研组、团委、学生会、骨干教师和总务后勤的力量,积极有序地做好环境改造、设施设备更新、校园文化布置、校庆征文征集、校史展览室重建、系列宣传报道、校庆电视片制作、校庆文艺节目排练等工作。

    尽管工作纷繁复杂,但由于充分发挥了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有任务都有条不紊地完成,最终成效显著。2024年10月31日,四星级高中评估验收圆满结束;11月18日,学校十周年庆典活动也在隆重简朴、热烈欢快、紧张有序的氛围中举行,达到了“展示办学成果,扩大社会影响”的预期目的。

    三、巧妙借力,凝聚智慧

    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对学校来说既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更是一场全新的挑战。面对这项难度超乎以往的创建工作,我们没有退缩,而是针对评估细则,结合学校的办学积淀,巧妙地“借力”。所以“借力”,就是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借助于“江苏省教科研基地”和“江苏省丹阳六中学校发展研究中心”这两块品牌,我们聘请各级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透彻分析学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其次,借助于兄弟学校的力量。我们一方面组织中层领导先后赴江苏句容高级中学、苏大附中、苏州新区一中等四星级高中考察取经;另一方面利用每周行政例会逐条解读创建标准,通报创建进程,研讨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学习和借鉴,把外力转化为内驱力,进一步激发我们创建的热情和信心。

    第三,我们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攻克难关,寻求突破。学校重点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增设、教师论文发表等方面挖潜。在所有教研组、备课组的努力下,自编了18门校本教材。高一年级教学与新课程实施方案同步,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

    在整个创建工作中,由于我们合理借助外力,有效整合内力,从而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创造机会,助人成功

    在管理中,我们注重给教师和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既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又实现了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作为校长,我坚持“要教师吃苦、不让教师吃亏;要教师实干、给教师实惠;要教师有作为、让教师有地位”的管理原则,提出“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社会满意”的工作要求,创设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学校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舞台。借助持续坚持的拜师结对、集体备课、亮相课、评优课等方法,借助校级评先、评优的举措,我们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近3年来,我们派遣了9名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我们让所有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同时,依托于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学校成为“江苏省教科研基地”,成立了“江苏省丹阳六中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加强“教师发展学校”课题研究,为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创设氛围。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我们从不同层面建立有效载体,通过建立文学艺术类、DIY类(自己做)、体育、电脑、英语等多个学生社团,通过开展读书征文竞赛、学科知识竞赛、书画摄影比赛、青春风采大赛等各类竞赛,让更多的学生有发挥专长、展示才华的机会;通过“五星评比”(文明之星、环保之星、勤奋之星、守纪之星、学习之星)和“十佳评比”(十佳志愿者、十佳团干部、十佳团员、十佳团支部)等活动,激励学生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通过坚持不懈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养成协作关爱、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品质。此外学校建立了江苏省国营练湖农场、国家眼镜生产基地万新公司等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基地,为学生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五、文化管理,打造精神

    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营造一种积极、健康、人文的氛围,张扬一种振奋人心、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物化层面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我们以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和“四星级高中”为契机,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使全校师生工作、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之中。在制度层面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我们对原有的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修订,使之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更显人文化、校本化,更能为广大师生所认同,所接受。在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我们一是努力弘扬多年来形成的“团结协作”优良传统,二是充分彰显近年来学校女子足球展示的“奋力拼搏、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高考模式的变化,还有一系列管理新课题等待我们研究、探索。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唯有不断学习、反思、创新,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校长 朱万喜)

    《人民教育》2024年第22期 践行“觉悟”理念 提高管理效益 江苏省丹阳六中校长 朱万喜

    2024年底,我担任了丹阳六中校长、党总支书记,开始了新的工作历程。三年来,我带领全体师生完成了江苏省三星级高中转评,赢得了“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文明单位”等一系列集体荣誉,实现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创建目标。

    回顾学校十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发展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当好一名校长,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可能有许多,但最为重要的是,校长必须以先进的、切合本校实际的个性化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发展。理念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为的动力支撑。而先进的、切合本校实际的个性化办学理念不仅有利于全体成员达成共识,而且有利于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行动指向,在这种共识和指向驱动下,则有利于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可以说,从我主持学校工作开始一直到今天,实质上就是探索和践行办学理念的过程。

    一、提出办学理念的背景

    从办学历史看,我们六中的建校时间最短,文化底蕴并不丰厚;从师资队伍看,我们六中青年教师多,名优教师少,与同类学校比同样不占优势;从办学质量看,我们六中受生源素质和区域限制,高考质量并不领先;从办学特色看,我们六中更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996年建校之初,学校首届领导班子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抓住丹阳高中布局调整、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推进这一机遇,实行建学校与建队伍同步推进、抓管理与抓质量同步推进的办学思路,为建校四年(1999年)创建江苏省重点中学奠定了基础。在跨入省重点中学行列之后,学校第二届领导班子根据丹阳生源高峰到来以及丹阳高中教育竞争激烈的趋势,审时度势,制定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为到2024年末创建国家示范高中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一方面加大投入,实施了“初高中相对分设”的办学格局,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从科研、质量、队伍等方面寻求内涵发展,为2024年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提供了保证。

    学校“年年迈新步、三年一大步”,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源之于什么?我想,就是源之于一种精神,一种理念,这就是“觉悟”。因为“觉悟”,我们才有了执着的追求;因为“觉悟”,我们才有了“团结协作、克难奋进、敢于争先”的团队精神。“天时地利不占优、唯有人和最宝贵”,这就是我们六中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担任校长以来,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学校新一轮发展中怎样才能避免落伍落后的局面”。我想,首先,我们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其次,我们必须敢于创新,敢于争先。因此,我们仍然而且必须依靠“觉悟”这一核心办学理念作为支撑,全面勾画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并且积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格局。

    二、诠释办学理念的内涵

    把“觉悟”作为核心办学理念,我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首先,“觉悟”作为生命理念,意味着清醒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发扬自身的优势,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表现出永远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其次,“觉悟”作为办学理念,意味着对学校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学校对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成功的意义,不断寻求实现学校的价值和历史使命,表现为教育的自信和内生的发展活力;第三,“觉悟”作为教育理念,意味着对教育本义的准确把握,知道教育的内涵在于唤醒人的智慧、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表现为对教育理想和理想教育的不懈追求;第四,“觉悟”作为学习理念,意味着把学习作为终身发展的途径,知道作为一个人永远是一个学习者,而学习的内涵在于自我不断建构的同时理解外部世界、服务赖以生存的社会,并通过变革的生活推动人类进步。

    实践核心办学理念“觉悟”,也就是坚持在办学过程中强调两个价值取向:其一,追寻教育的本义,办真教育;其二,追求教育的与时俱进,办新教育。围绕办真教育、新教育的实践,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以“自主建构教育”为主要方向的办学特色,培育“自觉策划、自主学习、自能成功、自身完善”的教师团队和时代新人,从而体现“价值引领、自主建构、共同发展”的丰厚内涵。而这也正是我们这样一所年轻学校通向四星级高中的必由之路。

    三、践行办学理念的举措

    在2024年转评江苏省星级高中的同时,江苏省教育厅颁发了开评四星级高中的文件和具体评估细则。面对新的形势,我认为,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现有的“三星级高中”,作为我们这样一所最年轻的学校就很可能就会导致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局面。而要在同类学校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不仅一刻也不能停止发展,并且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要争取走在前面。于是,我先是对学校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的“为到2024年末创建国家示范高中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提出修订,调整为“高标准转三星级高中、早谋划创四星级高中”的发展追求。与此同时,开始着手制定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了使规划具有针对性、超越性和可行性,在聘请专家调研、多次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十一五”学校规划。规划明确了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觉悟”,提出了在核心办学理念“觉悟”指导下“把六中办成一所教育文化自觉、主体共同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型学校”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办学条件、学生培养、教育质量、素质教育、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八个方面的工作方向和行动指南。

    从“十一五”规划酝酿、形成到付诸实施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带领全体师生全面渗透“觉悟”这一核心办学理念,自加压力,自强不息,在“价值引领”之下,努力“自主建构”,以求“共同发展”。围绕创建四星级高中的奋斗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着力打造“队伍、质量”、“科研”、“特色”等四大文化的鲜明观点。

    (一)、在培育办学特色中提升竞争力

    办学特色不仅是四星级高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也是我们这样一所年轻学校能否在创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办学特色的形成一靠历史的积淀;二靠自觉地建构。历史的积淀,我们是匮乏的,因此,只有依靠在核心办学理念“觉悟”引导下从生源特点,学校教育资源特点以及区域特点出发,自觉自主地进行探索、建构。

    一是抢抓机遇,发展女子足球特色优势。针对我市小学、初中女子足球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后续培养不能衔接的实际状况,我积极主张组建丹阳六中女子足球队。经过多方努力和争取,2024年初,我们拿到了这个项目。为了建立“小学打基础、中学抓发展、大学出人才”的女足发展链,我们又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立江苏大学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在各项保障机制得到落实的情况下,我们的女子足球先后获得华东地区、全国以及2024年江苏省十六届全运会等多次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的冠军。女子足球队员“勇于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不仅受到丹阳市委市政府和镇江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当选为“丹阳市十佳新人新事”,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内化成全校师生克难奋进、敢为人先的精神动力。

    二是承挑重任,发展民族教育特色优势。2024年8月,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把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丹阳六中。校舍、经费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民族政策的把握和管理方法的运用,这些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我认为这是上级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没有理由推却;其次,我认为这对我们实施多元化办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别人能够办好,我们也一定能够办好;第三,我认为这对我们锻炼教师队伍、扩大办学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也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正是用这样的认识,我统一了领导班子的思想,转变了教职工的观念。在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着力落实了“资金优先保证、设施优先提供、师资优先配备、政策优先落实、管理优先到位”等五项措施,受到了少数民族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我省各级行政部门的认可和好评。2024年,镇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我校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对我们实现把内高班办成“民族型、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的目标增添了信心。

    三是发展自主教育与管理特色优势。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活动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优做强,形成特色,我要求通过课题研究付诸实施。在镇江市级课题《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带动下,学校团委通过实施“校长接待日”、创设“志愿者服务岗”、打造“社团、节日、青春、十佳”文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创设文化活动,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在自主教育与管理中得到了锤炼。《学生自主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被丹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列入了《第三轮综合督导评估2024年下半年评估学校“亮点”专集》,2024年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24年被《中国青年报》作推广报道。

    (二)、在实施科研兴校中提升竞争力

    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如果是单兵作战,单向推进,这对于整体提高队伍素质、教育质量、办学水平都是于事无补的。如何提升教科研品位,我认为必须寻找并搭建更加有效的平台。于是,我把江苏省教科研作为了首选。

    从教育科研的前瞻性、综合性、实效性出发,2024年下半年起我们先后多次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对建立统领所有学科的总课题作了专门指导、规划,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含盖所有学科研究的《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作为我校新一轮课题研究的主课题,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2024年初被教育部批准立项为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丹阳市首家独立承担国家级教育科研题)。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有序有实效,我们又借助于省教科研的力量,成立了“江苏省教科研基地”、“江苏省丹阳六中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为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推进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专门指导。

    “一个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科研基地”和“一个研究中心”诞生以来,学校的科研层次提升了,科研水平上升了。国家级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编撰了《中学生自主学习文献研究集》,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部分学科在全市开设了课题研究展示课、评优课。其中体育学科“自主选择、跨班选修教学”的研究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基地建立以来的两年时间里,教师发表的省级以上科研论文数比原来翻了几番。而切合本校实际、具有较高质量的“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也正是在“研究中心”特聘的10位专家的指导下形成的。另外,2024年我们又与省教科院合作,申报了涉及德育、电教、管理等领域的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新的科研平台不仅对教学研究起到了拉动作用,也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创设了条件,因而深受广大教师的拥护和欢迎。

    (三)、在丰厚教育质量中提升竞争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只有建立效益型的教学系统,才能保证学校在质量内涵上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要求教师重点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作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建立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完整的课程体系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了规范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我们拟定了《丹阳六中2024-2024课程发展规划》、《丹阳六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了《丹阳六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条例》、《丹阳六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开发更新制度,开发了《练湖情、曲阿风》、《乡土》、《美的旋律》等18门校本课程,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凭借总前委旧址、许杏虎纪念馆、丹阳市烈士陵园、金宛新村、市敬老院、国营练湖农场、国家眼镜生产基地万新公司等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省级获奖。完整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针对我校生源的特点,我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此,我提出了“四注重”的改革要求。一是注重学法指导,要求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所有子课题研究小组努力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二是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推进,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三是注重 “双案制”建设,要求各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组坚持在了解生情、学情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和学案,努力做到每堂课都能使学生在充分明确要求和熟知内容的情况下较为自主地参与学习。四是注重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代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库组织和开展教学,达到扩大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三是探索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科学合理与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不仅从思想道德、日常行为、知能水平、创新能力,体育卫生、实践动手等方面进行多类别的评价,而且还重视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对教师评价,我要求各个部门综合协调,注重从师德表现、教育行为、教学业绩、教科研水平和创新协作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效益型的教学系统带来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2024--2024年,学生信息技术会考合格率均达100%,本科本二以上达线率连续两年位居镇江市14所三星级高中前2名。在国家、省市级科技、体育、艺术、普通话、学科竞赛中先后有300余人获奖。青少年科技教育获得江苏省四星级先进集体称号,艺术教育被评为为丹阳市先进集体,体育运动会获得丹阳市高中组团体总分三连冠。《丹阳日报》、《江苏教育》、《成才导报》、《中国前沿》、《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对我校的教育改革和成果作了报道。

    (四)、在优化师资队伍中提升竞争力

    四星级高中评估指标对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也很高,比如主要学科要有特级教师,要有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大市级学科带头人等等。针对学校名优教师数量不足、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2%的实际情况,从2024年开始起,我就把教师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四年来,我主要借助于培青、名师、提高等三项重点工程的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逐步优化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培青工程”。近几年我们实行“导师制”之下“青年教师拜师结对”、青年教师专向考核(含定量听课学习,定量完成学科的高三复习试题,按规定上“亮相课”、“过关课”、“新荷杯”与“青莲杯”评优课,参加学科知识考试,)促进了工作1-3年的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

    二是实施“名师工程”。一方面我们以各级骨干教师考核为手段,促进骨干教师在进行理论学习、参加课题研究和省市级培训中,提高骨干层次。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优惠的待遇引进特级教师、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硕士研究生。此外我们还特聘和返聘特级教师5名,用以充实名优教师队伍,指导青年教师教学业务。

    三是实施教师整体提高工程。一方面,我们凭借集体学习、专家讲座、科研沙龙等校本培训形式,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的个人素质。另一方面,我们多渠道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出国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在职读研。

    实施队伍兴校战略,促进了优秀教师群体的壮大。镇江市学科带头人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4名,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由原来的4名增加到13名,丹阳市学科带头人由原来的3名增加到7名,教师在省、市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达50多人,1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镇江市新长征突击手,2人获丹阳市师德标兵称号。一批在省市范围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教师为我们2024年创建四星级高中增添了底蕴。

    回顾主持学校工作以来所走过的历程,特别是近两年来带领全校师生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历程,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校长不容易,而要当好一名名校长更不容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校长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作为决策和行动的指南,长期坚持,执着追求,那么,就一定能让鲜明的理念绽放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当涂县职业教育中心

    李 正 达

    2024年5月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当涂县职教中心 李正达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教学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基础水平,以“够用”为原则,运用各种学生能够和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那些将来用得着的,有意义的知识。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图》 改革 反思

    一、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门槛急剧降低,中职生的“总体素质”是“每况愈下”。中职学校招收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一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习惯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目前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的确很红火,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都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较淡薄,空间想象力较弱,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二、培养目标分析(即企业要求)

    我们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读懂设计人员画好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坯料,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装备,完成该图纸所示零件的制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看懂技术图样是首要的,只有能读懂图纸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三、教学反思 1,课程特点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是学生入学后就进入学习的新课。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其中以识图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很抽象,教学过程中非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2,现行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尝试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目前各类中职学校选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这些内容,国家标准在制图上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等等。其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零件图的内容等是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所在。

    3,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届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虽经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该课程以及我们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不太满意。每届总有部分学生接近一无所获。当然,由于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有较为可喜的进步。

    4,教学革新 1)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前面所述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降低难度,毕竟,这些十五、六岁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学好这门课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想当初我们在上大学时,学习该课程时尚有许多同学感到很吃力,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注重实践训练,加强与机械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联系精密的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识读和应用图样的能力,以会“读”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以致用,以适应企业需要。

    为此,教学中我们对有些内容进行了舍取和简化。如在讲授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时,结合企业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弄明白图样上相关常用件的含义就行了,具体参数的解释在《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中有专门的阐述,无需更深的了解。至于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它主要是帮助我们空间想象的,时间不允许的时候-3 可以不去了解。

    2)教学方法的改革  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 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

    企业生产中有许多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零件图纸,这些技术图纸应该说是较为规范的,表达较为合理,清晰,是经过企业生产实践检验了的。让我们的学生经常进入企业实地学习,把企业生产的零件(实物)和相应的图纸文件进行比较,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模型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变得相对容易,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用模型表达清楚。有时多媒体的运用比模型更能起到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两个圆柱体正交形成相贯线的知识时,完全可以把由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相贯而形成相贯线的几种情况用动态的课件制作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种规律,让学生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截交线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出一平面沿不同位置截过一基本体后的各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截交线的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 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作为教学,正投影法是理论基础,读懂三视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构造能力,为识读图样打下基础。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立完成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这就说明光有空间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掌握那些图样中所能表达的其它有用信息。比如我们要能通过图纸了解相关的尺寸基准的知识、尺寸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含义、表面粗糙度含义的等等,这些内容的掌握一定要用“加工”的概念来加以演绎。离开了相关知识的支撑,这部分内容就变成空中楼阁,难以理解。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作为我们从事这一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一“交流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须由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为了适应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地探索出符合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4年1月第1版 [2]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3]王幼龙 《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年7月

    第四篇: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周玮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第五篇: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门槛急剧降低,中职生的“总体素质”是“每况愈下”。中职学校招收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一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习惯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目前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的确很红火,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都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较淡薄,空间想象力较弱,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二、培养目标分析(即企业要求)

    我们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读懂设计人员画好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坯料,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装备,完成该图纸所示零件的制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看懂技术图样是首要的,只有能读懂图纸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三、教学反思 1,课程特点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是学生入学后就进入学习的新课。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其中以识图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很抽象,教学过程中非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2,现行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尝试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目前各类中职学校选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这些内容,国家标准在制图上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等等。其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零件图的内容等是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所在。

    3,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届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虽经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该课程以及我们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不太满意。每届总有部分学生接近一无所获。当然,由于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有较为可喜的进步。

    4,教学革新 1)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前面所述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降低难度,毕竟,这些十五、六岁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学好这门课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想当初我们在上大学时,学习该课程时尚有许多同学感到很吃力,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注重实践训练,加强与机械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联系精密的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识读和应用图样的能力,以会“读”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以致用,以适应企业需要。

    为此,教学中我们对有些内容进行了舍取和简化。如在讲授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时,结合企业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弄明白图样上相关常用件的含义就行了,具体参数的解释在《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中有专门的阐述,无需更深的了解。至于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它主要是帮助我们空间想象的,时间不允许的时候可以不去了解。

    2)教学方法的改革  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2 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 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

    企业生产中有许多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零件图纸,这些技术图纸应该说是较为规范的,表达较为合理,清晰,是经过企业生产实践检验了的。让我们的学生经常进入企业实地学习,把企业生产的零件(实物)和相应的图纸文件进行比较,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模型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变得相对容易,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用模型表达清楚。有时多媒体的运用比模型更能起到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两个圆柱体正交形成相贯线的知识时,完全可以把由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相贯而形成相贯线的几种情况用动态的课件制作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种规律,让学生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截交线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出一平面沿不同位置截过一基本体后的各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截交线的-3 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 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作为教学,正投影法是理论基础,读懂三视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构造能力,为识读图样打下基础。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立完成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这就说明光有空间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掌握那些图样中所能表达的其它有用信息。比如我们要能通过图纸了解相关的尺寸基准的知识、尺寸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含义、表面粗糙度含义的等等,这些内容的掌握一定要用“加工”的概念来加以演绎。离开了相关知识的支撑,这部分内容就变成空中楼阁,难以理解。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作为我们从事这一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一“交流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须由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为了适应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地探索出符合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推荐阅读:
    中职论文: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论文(范文大全)
    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英语小短文:侦探故事(精选5篇)
    小学2024年师德主题教育月工作总结(含五篇)
    顶岗实习生物教学总结
    上一篇:张玉英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