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日常祝福语 承揽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精选五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雾花翩跹 时间:2024-07-01 00:13:2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知识点1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模拟法;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

    2、样本标准差: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的应用;

    “去掉一个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高二数学知识点2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

    (4)(乘法单调性)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2)如果a>0,那么

    (3)|a?b|=|a|?|b|.(5)|a|-|b|≤|a±b|≤|a|+|b|.(6)|a1+a2+……+an|≤|a1|+|a2|+……+|an|.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3.不等式的同解性

    高二数学知识点3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2.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3.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如:数列1,2,3,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2,…就没有通项公式.(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举例中的:

    (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4.数列的图象

    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

    第二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

    2、圆的标准方程:.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3、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4、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7、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⑵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8、,,①∥ , ;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2)垂直A1A2+B1B2=0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③ e=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2、抛物线: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3、双曲线: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

    1、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2、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样适用:如

    3、模的计算:|a|=.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三、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3、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

    ∠x'o'y'=45°(或135°);(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 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 ;②体积:V=

    四、导数:导数的意义-导数公式-导数应用(极值最值问题、曲线切线问题)

    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2.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②;③;

    ⑤;⑥;⑦;⑧。

    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那么为增函数;如果 ,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逻辑用语:

    1、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否定形式是;否命题是.命题“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是“或”.2、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 p则 q;⑷逆否命题:若 q则 p 注:

    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3、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4、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命题形式 p q;pqp qp qp

    ⑵或(or):命题形式 p q;真真真真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 p.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假假假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p:;全称命题p的否定 p:。

    特称命题p:;特称命题p的否定 p:

    第三篇:高二数学知识点:程序框图

    高二数学知识点:程序框图

    南通仁德教育数学朱老师总结了高一知识点:程序框图,仅供同学们参考;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①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②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第四篇:高二数学《导数》知识点总结

    广大同学要想顺利通过高考,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就要做好考试前的复习准备。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导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导数的定义: 在点 处的导数记作.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 在点 处切线的斜率

    ①=f/(x0)表示过曲线=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②;③;

    ⑤;⑥;⑦;⑧。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那么 为增函数;如果 ,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 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 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 的根;

    ③列表:检验 在方程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 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导数与物理,几何,代数关系密切:在几何中可求切线;在代数中可求瞬时变化率;在物理中可求速度、加速度。学好导数至关重要,一起来学习高二数学导数的定义知识点归纳吧!

    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

    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

    对于可导的函数f(x),x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倒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设函数=f(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Δx,(x0+Δ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Δ=f(x0+Δx)-f(x0);如果Δ与Δx之比当Δ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为函数=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也记作'│x=x0或d/dx│x=x0

    第五篇:高二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你可能体验过很多美妙的事情,比如抚慰心灵的乐曲,赏心悦目的画作,动人心弦的诗歌,不过有一样东西,能够包含上面所有的内容,那就是数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欢迎来参考!

    一般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集合的分类:

    (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

    关于集合的概念: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判断一些对象时候构成集合,关键在于看这些对象是否有明确的标准。

    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的个数分为两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在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

    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

    1.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有些集合的元素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致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2,3,…,100}.无限集有时也用上述的列举法表示,例如,自然数集N可表示为{1,2,3,…,n,…}.2.描述法:一种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

    例如:正偶数构成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这个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可以用上述性质把正偶数集合表示为

    {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号内竖线左边的X表示这个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元素X从实数集合中取值,在竖线右边写出只有集合内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质。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质p(x)描述为{x∈I│p(x)}

    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质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推荐阅读:
    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精选五篇)
    清明节的初中作文500字[优秀范文五篇]
    简历一投即中的小窍门范文合集
    中学生中考作文以陪伴为话题(5篇范文)
    难忘的元宵节作文600字六年级[精选合集]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