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党申请书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多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无殇蝶舞 时间:2024-07-04 09:08:3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1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词类活用(词性转换)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译作状语加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嘱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④举匏尊以相属属—嘱劝酒尊—樽酒杯

    一词多义

    望: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

    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

    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

    1.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做动词)

    歌:

    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2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

    8、为击破沛公军。(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9、加彘肩上。(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3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第二篇: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1

    简介:

    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这些无不反映赋的艺术特点。

    背景: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字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④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2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二、复习要点:

    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

    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

    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3

    【文学体裁知识】

    1.序:有两种,一是书序,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二是古代文人分别各以诗文相赠,是为赠序,如《滕王阁序》。

    2.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如《谏太宗十思疏》。

    3.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如《五人墓碑记》

    4.楚辞体:又称“骚体”,为战国屈原首创,多用“兮”字,句式可长可短,抒情自由,多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

    5.赋:古代一种介于韵文(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赤壁赋》(宋?苏轼)、《阿房宫赋》(唐?杜牧)、《秋声赋》(宋?欧阳修)

    6.骈文,起于汉魏,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以四字与六字相间定句,故又称“四六文”。

    7.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8.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9.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第三篇: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1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

    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21、本文的大体脉络是怎样的?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和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的死难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上的大体脉络。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

    文章第一、二、三部分,侧重于悲痛的忆念、哀悼;第四、五部分侧重于愤怒的揭露控诉;第六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三者交错融汇,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3、本文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本文的内容,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鲁迅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他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者,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鲁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颂扬她们的勇毅,激发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作者记念一个刘和珍,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要理解这篇课文,应首先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4、怎样从理清思路入手来解读难句?

    遇到难句,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这样就容易理解了。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就是根据思路去解读。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一把钥匙。例如:

    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记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从悲哀、愤懑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飞跃,要做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样,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⑵“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端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作者的思路是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反革命的两手是中国历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箝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⑶“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辗转”是概括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枪弹的攒射”给凶残的执政府以辛辣的嘲讽。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⑷“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苟活”,苟且图生存的意思。“苟活”是鲁迅的自我贬抑,说明他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真的猛士。“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同时,这又是战斗的号召,鲁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看到希望,为希望所鼓舞,奋然前行。

    本句的“苟活者”与第三部分“苟活”一语相对照,但范围扩大了。本句肯定了刘和珍牺牲对两类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所起的积极作用,抒发了崇敬之情,表现了决意奋进、义无反顾之意。

    ⑸“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本句既承接上文,也引起下文。“这”所指的主要是:对反动军阀和所谓学者文人的无情揭露,对血的教训的冷静总结,以及自己绝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⑹“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引号明确了“苟活到现在”所修饰的中心词是“我”,而不是“学生”。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刘和珍的确是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说但与她的伟大的牺牲精神相比,自己不过是“苟活者”。这样写,是对第一部分“程君”那段话从另一方面的补充,即自己并不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给一个喜欢自己文章的学生写悼念文字,自己所悼念的其实是一位真的猛士。这样写,既把第一、二部分的内容紧紧熔铸在一起,又突出了鲁迅对这位学生极高的崇敬。这种崇敬之情贯穿于第三、四、五部分的记叙,至第七部分的议论进一步发挥。总之,本句中引号起强调作用,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以死难烈士为榜样,英勇奋斗的强烈愿望。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为此感到骄傲和崇敬。

    ⑺“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总收全文的一句,是全文思路的收束。对于“此”所概括的内容,既有对敌人的控诉、揭露,又有对烈士的崇敬和悼念;既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评价,又有自己奋然前行的斗志。即“此”涉及对烈士的崇敬,对其牺牲精神的评价,对其斗争方式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学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对庸人警醒的期盼以及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等等。

    5、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写法有何特点?

    本文采用了叙述、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叙事简练,清楚地写出了刘和珍思想性格的特点和壮烈牺牲的情景;议论深刻,有力地揭露出的反动本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抒情强烈,颂扬了烈士的崇高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悲愤之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交错,融于一体,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

    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3

    常考易错成语

    1.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第四篇: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A、病句辨析

    语病类型

    《考试说明》中规定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例题分析.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

    1、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语序不当,“焚毁并洗劫”改为“洗劫并焚毁”。)

    2、美国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

    (搭配不当,两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和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构成一个宾语。前两个短语是动词性的,后一个是名词性的,谓语“充满”只能跟最后一个短语搭配。)

    3、在我们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事实材料之后,就一定能彻底揭开地球变暖的奥秘。

    (成分残缺或赘余,本句缺主语。可将“我们”移到“在”之前。)

    4、当校团委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

    (结构混乱,本句把“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和“大家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很难形容的”两种句式套在一起,关系纠缠不清。改正的方法是保留一种句式。)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副总经理”跟他是同伙。)

    6、为了避免学生不再发生考试舞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不合逻辑,“避免” 的应是“再次发生”。)

    7、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这是个反问句,“谁又能否认”和“不”构成了三重否定,结果就否定了需要学习雷锋,不合逻辑)练习

    一、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例1.侵略者攻陷北京后,焚毁并洗劫了西郊的圆明园。

    例2.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张学良的苏金榜同志和扮演蒋介石的石荫昌同志把两个人物演得有血有肉。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诈、阴险、独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例4.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二、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数量增减表示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

    例5.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很低,与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相比,便宜三倍。

    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例7.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办学万元以上的将近400余人。例8.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三、介词短语

    误用介词短语,会造成句子主语的残缺、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少用、滥用介词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

    例9.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10、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例1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例12.我们对于自己的语文修养也要不断提高。

    四、否定词

    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容易犯否定失误方面的语病。

    例13.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贸然行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例14.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例1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例16.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例17.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例18.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1991年全国高考题)

    例19.“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

    例20、《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六、两面词

    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时,宜从前后是否照应的角度检查语病。

    例2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例22.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作用,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七、赘余词

    前面用了一个词语,后面又用一个与之相重复的词语,造成句子成分多余。

    例23.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立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2024年全国高考题)

    例24.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2024年北京高考题)例25.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例26.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八、时态词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27.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例28.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熟悉这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

    B、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知识要点]

    一、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单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复句)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号。如:请你等一下。

    二、问号。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所以不要用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三、叹号。

    1、感叹句的句末。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2、情感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如: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面用逗号。如:应该看到,科学

    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如: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五、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如:我们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如:十二三岁 七八个人 ①学校距这里二三里。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如:公安干警 中小学生 大专院校 男女老少 省市领导 调查研究

    6、并列谓语之间(实际为分句)不用顿号。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连词“和”“与”“及”等前边不用顿号。如:我国科学、卫生、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8、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如:①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②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六、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3、句中没有逗号,不能径直用分号。如: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七、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

    等词语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结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总括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6、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如:“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顾四周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如:①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②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八、引号:

    1、表示引用。

    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了标点放在引号内。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因为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

    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计”。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如:“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含义特殊。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表示特定称谓如:为实现“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伟大人物”和“英雄”

    6、引号里面还要有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3、表示话未说完。如:“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我……对不起……大家,我……”

    十、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戏曲名、影视歌曲名等。如:《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如:《〈人民教师〉发刊词》

    第五篇: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计划

    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计划

    沿河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肖进松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计划针对所任高一年级5个班级全体学生,通过对日常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过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期授课内容是1—4章节,注重的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的认识和了解,简单掌握一些日常办公软件的使用,同时对英特网的了解,能正确地用网络来为学习服务。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能够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2024年9月

    附: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第一周: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三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第四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第五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第六周:文件的下载

    第七至九周: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第十、十一周:信息加工概述 第十二、十三周:信息的编程加工 第十四、十五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第十六、十七周:文本信息加工 第十八、十九周:表格信息加工

    第二十、二十一周:复习巩固(上机操作)



    推荐阅读: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精选多篇]
    小学生圣诞节简单手抄报_2020圣诞节手抄报5篇
    地震倡议书捐款大全
    高一生物学习八个方法[精选5篇]
    2024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出炉(5篇范例)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