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300字作文 法律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五篇范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醉人清风 时间:2024-07-18 12:48:3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张钦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北京100038)

    摘要:

    积极人格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而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也引起人们日益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积极人格的内涵,继而说明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最后,在结合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公安院校 大学生 积极人格 心理健康

    当前,积极人格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人生阶段,大学生积极人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积极人格是在积极心理学兴起之后,慢慢独立出来的一个研究方向,旨在强调人格中的积极品质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相应的也培养出一些不同于一般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公安院校大学生是未来警察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格品质将直接决定未来警察的精神面貌,只有加强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加强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才能塑造未来警察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积极人格的内涵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人的认知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程度、态度信仰体系、道德价值特征等构成人格。总的来说,任何个体的人格均有两面性,一面是积极的,表现为一系列积极的特质——喜悦、快乐、福乐、和平、爱、希望、负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心、慷慨、真理、忠贞和幸福等;另一面是消极的,表现为一系列消极的特质——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当人格的积极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表现出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时,便容易形成积极人格。

    积极人格,简而言之,就是人格中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汇聚在个体的身上,从而形成了个体的积极人格。积极人格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主要应归因于他们投身于满意而高兴的活动、保持了乐观主义的心态和以积极的价值观为生活理念,在这过程中,积极人格特质则为其提供稳定的内在动力。因此,积极人格理论在个体水平上特别关注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积极人格理论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二、公安院校大学生培养积极人格的重要意义

    1、积极人格的培养有助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各成分和特质之间,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而大学这个时期正好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亟待确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能够促使他们积极的看待人生,对待生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恰当把握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努力追求理想自我,最后实现全面发展。

    2、积极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公安院校实行的是警务化管理模式,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由于学生一方面对于制度的不理解,另一方面由于人性的懒惰,可能对这种管理形成疲于应付的态度,导致一种消极不健康的校园文化。就这一点,张振声(2024)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格特点进行的研究中也有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有着沉默、权宜敷衍的人格特质,也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可以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学校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积极向上的人格有利于塑造公安队伍良好形象

    作为公安院校的学生,由于职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大部分的学生都要进入公安领域,他们是未来警察的接班人、主力军,他们如果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就能感染整个公安队伍,促进公安队伍塑造良好的形象。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格特点

    张振声(2024)等使用16PF人格量表,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格特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院校大学生在许多因子上存在差异,反映出公安院校大学生独有的人格特质。

    公安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显得更加稳定成熟、细心敏感、自律谨严、理智、谦虚顺从、信赖随和、脚踏实地、坦诚直率和依附群众。这些特质的形成,主要是公安院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符合一个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值得在未来的培养过程中继续保持。

    同时,调研结果也显示公安院校大学生相对普通院校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存在差异,如:缄默内向、迟钝、沉默、固执、权宜敷衍、畏缩、忧虑悲观和紧张不安。这些特质除了与学生入学前的性格因素有关外,主要也与公安院校严格的管理和教学方式有很大关联。有的学生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形成了优良的人格特质,而有的学生则出现了相反的表现。

    因此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格特点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格特质中优良的一面,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有待于改善的人格特质,在今后的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四、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人格的形成是个体选择和环境影响、社会教化、教育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极人格的培养应视为一个个体、教育和社会文化共同参与和互动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需要在个体内部形成较为有效的平衡机制,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平衡以及个体行为、角色认知和价值取向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更需要良性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文化取向、教育导向、时代精神等各要素的均衡发展来引导积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通过社会控制和导向机

    制的共同作用来促进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培养积极人格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不是盲目的自我欣赏,而是一种自我接受的态度。一方面,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既不因挫折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也不因取得成绩或成就忘乎所以。另一方面,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能在胜利和成就面前保持清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因别人的褒贬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正确评价自己,不夸大,亦不妄自菲薄,给自己制定的目标符合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不足,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保持一致。不良的自我概念常常会不切实际地过高或过低评估自我,或由于自负、自大目空一切,过于张扬和扩张自我;或由于自卑、自我否定、妄自菲薄导致各种自我贬损性行为,形成羞怯、萎缩性人格,其结果都不利于个体人格的成长。

    2、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赖以发展的直接环境,人格不是孤立的抽象物,不能期求在自我封闭中完善人格。诸多研究表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教师、伙伴等)对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成积极人格发展的良性人际关系,应从个体与环境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培养个体热情、开朗、诚实、守信、乐群、利他等积极主动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则应健全个人所赖以发展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化,使个体具备正确的选择能力,从人际关系中汲取人格发展的合理营养。另外,在日趋开放的现代社会,合理的人际协作与积极的人际竞争对人格的发展显得同样重要。与人合作而不丧失自我,合理竞争而不摈弃原则,是人际关系良性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只有帮助个体形成合理的选择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格才能在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中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3、培养积极合理的价值取向,提高个体抉择能力。

    积极人格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自主选择的过程。积极的价值取向,则是人格选择的合理参照系,能保证人格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积极合理的价值取向使个体得以摆脱发展中的急功近利、实用享乐等短视行为,达到思想和行为上的目的性,从而避免各种消极、盲目从众行为,不断追求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在一项理想警察开放性问卷调查研究中,发现:人们对心目中的理想警察的描述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 责任感、执法公正、不怕牺牲、机智沉着等。而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在警校大学生中,表现的还不充分。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要积极向着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靠近,培养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

    4、强化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

    积极人格是在克服和超越自身不足,应对和排解各种冲突、困难和挫折及其造成的心理压力中不断发展和成熟的。由于挫折本身是个体生活和人格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适当或适量的挫折,在一定程度上对积极人格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意义和作用。强化挫折教育,应使个体能够及时和适当调节个人需求和抱负水平,增加对挫折的耐受性。只有具备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积极的挫折防御机制,个体才能走出人格发展的困境。

    积极人格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也不能期望一劳永逸。应在充分尊重个体个性和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达成教育导向和个体认同、内化的统一,个体发展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协调。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提升现实人格,有助于培养和形成积极人格,促进和推动理想人格的发展,切实有效地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任 俊,叶浩生.积极人格: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J].2024 年7月.第44卷第4期

    2、艾 亮,赵义泉.浅谈当代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高校管理[J]

    3、余娟.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河西学院学报[J].第25 卷第1期(2024)

    4、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年7月

    5、张坤其.关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思考.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2024年6月

    6、惠冬芹.图书馆员积极人格的构建.图书情报工作[J].2024 年7月

    7、郑祥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探新.武汉科技学院学报[J].2024 年7月

    8、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J] 2024年11月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in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Zhang qinping

    (Criminology Department,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Abstract:The study on positive personality has become popular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on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put on more attention by the people.This paper first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and then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in college students, at last , on the base of the personality statu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we discuss how to cultivate the positive personality in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第二篇:略论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略论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摘要]: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从大学生自我塑造及学校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有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把自我概念作为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少心理咨询师经过长期实践总结,也提出自我概念的不合理是导致心理异常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自我概念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矛盾性等特点,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对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一个人要想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首先必须积极

    .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米德强调,自我概念来源于社会交往,自我概念也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形成,因此,社会交往对于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少同学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常常犯有严重的错误。譬如,有些同学总是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同时,却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缺点,这样势必会夸大自己的不足,抹杀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相反,有些同学只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对缺点却视而不见,这必然会形成虚假的自我概念,在实践中导致盲目自大。合理的社会比较,必然是综合的比较。既要横向比较,也要全面比较,绝不能无原则的攀比。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起点,譬如家庭背景、生理状况、智力程度、生活遭遇人人不同,因此,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库利在其自我概念的理论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他十分强调别人的态度、评价对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就是他人态度或评价在自我头脑中的反映。当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往往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发生变化。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但只要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因

    此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留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异性等多方面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当然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过程中必须要虚心认真,从而不断调整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开看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自欺欺人,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能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他是否能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而且与他的个人抱负水准有关。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导致拒绝自我(如自卑、自杀),对于大学生来讲尤其应当注意。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脱离现实,一旦遇到挫折,势必会造成悲观情绪,进而拒绝自我。所以,在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于大学生来讲,即不能没有抱负或抱负太低,也不能过分追求完美或抱负水准太高,应该把抱负水准与自己的现实情况密切联系起来,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由近及远,就会逐步走向成功。

    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要有强烈的实践和锻炼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二、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措施

    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除了学生的努力以外,学校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造条件加以引导:

    1、开设心理学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他们一方面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高,情绪波动性大,这就客观上要求学校教育者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学课,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加深对自我各方面的认识,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2、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模式

    现行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它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这样势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三篇:中小学学生作文能力与积极人格的培养同构

    中小学学生作文能力与积极人格的培养同构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作文能力与积极人格的培养同构,是新时代中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同构的重要性

    1.积极人格教育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类似的表述。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批判我们当前的教育,“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缺失的正是积极人格的教育。在古代私塾,这一任务由国文教育来完成。

    2.积极人格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核心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心智的成熟与完善,最终表现为拥有健全的人格。古人强调“文品”,其核心就是作者独立、优秀的人格。在口语训练、书面作文教学中,学生心智越成熟,其语言表达能力就更强;学生自我人格越独立、越优秀,作文(含口语交流)就越老练、越成熟。从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伴随作文成长的,除了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以外,还有学生的心智与人格的成长。

    3.作文训练对学生积极人格的促进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成长中,中小学生喜欢以作文(包括口语交际)为载体,通过对自我、家庭与社会的故事叙述,向社会展示自我,并在这些叙述与评价中,寻找、调整自己的人格方向。每一个人在儿童到少年的成长阶段中,最希望读到的作文批语往往不是老师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指导,而是老师对自己所叙述事件的态度及角色评价。语文老师的积极人格的引导,不是纯粹说理,而是人格间的相互交流与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与交流,学生就会发现自我人格优化的空间与方向。

    二、同构的主要内容

    1.积极的自我品格

    作文能力培养的第一目标是学生“个性”与“品性”塑造。这里的“个性”主要指性格与气质,“品性”指学生的道德、习惯与修养。尊重个性,实质就是发扬每一类性格与气质的积极方面,同时要注意防止性格走向极端。道德、习惯与修养,就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意识。在农村初中二年级与小学六年级,同时开展故事《神灯》复述训练,小学六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我手写我听”,极少按照自己的性情展开叙事;初二学生则“我手写我愿”,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得有滋有味。在写到“偷看公主”一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没有明显的性别意识,而初中二年级的部分男生却涌现部分嬉皮士。对嬉皮士的教导,就着眼于积极人格的品性教育。

    2.科学的自我定位

    自我形象,即我是什么样的一种人。社会角色,即我在社会上干什么,起什么作用,显然也是中小学生积极人格培养密切关注的话题。中小学生要通过语言叙事,完成自我未来的形象设计与社会角色定位。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开展“我的理想”话题作文训练。近几年,中小学生作文训练中,出现了很多人格错位现象,如给中小学生布置“假如我是市长”“20年后的我”等高大上的命题作文。此类作文更适合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人格成长,与中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有一定冲突。对中小学生而言,命题如果改成“假如我是班长(爸爸、老师、校长)”“5年后,我再来这里”,效果也许更好。

    3.和谐的自我心理

    在中小学学生作文中,我们经常会开展类似“最感人的一件事”“最激动人心的一幕”等命题作文训练。这从人格培养上讲,就是要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自我心理,能让学生妥善地对待个人与集体、自我与社会。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少,一些问题往往会在作文叙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化解学生的各种心理纠结,使学生在自我叙述中走出人格迷茫。

    4.不息的自我完善

    对中小学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开展“反思”主题作文训练,二是源于积极人格的文学审美培养,三是作文的修改与完善。事实上,我们发现,不断追求作文完美的学生,总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三、同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同构的基本原则

    1.注重校园文化引领。中小学学生趋群性很强,作文能力与积极人格的培养同构要着眼于校园文化或班级文化,注重群体影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也为中小学学生人格培养提供了活动场地。多主题的校园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和班级口语交际表演,对中小学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后文将进一步举例说明。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作文能力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着眼于学生内在社会、文化、人际的独立观察与思考,即从学生的心智成熟培养入手。作文教学中的人格培?B相较于德育而言,不急于做是非价值判断,而要注重叙事感染,在充分尊重生命个体选择的同时,加以引导。

    3.发挥教师的文化与人格魅力影响。中小学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文学素养与人格魅力是引导学生的作文能力与积极人格同构的行为范本。据调查,小学生约67.3%学生乐于跟语文教师沟通,数学、其他学科分别占比25.2%、7.5%;初中生约61.4%乐于跟语文教师沟通,数学、其他学科分别占比21.2%、17.4%。分析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与学生的心灵最为贴近,因为语文教学最讲究交流。

    (二)同构的基本方法

    1.开展“主题作文竞赛+人格专题交流”。将自我品格、自我定位、自我心理、自我完善分化成各种训练项目,开展多形式的班级交流、校级演讲及书面作文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推进学生积极人格的综合发展。根据需要,在小学中年级,宜广泛开展性格与气质、自我心理等主题的作文、口语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可以强化自我定位、自我完善等主题作文和口语教学活动;初中阶段,应当加强积极人格的综合叙事训练。

    2.做好“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作文能力与积极人格同构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和社会(校园、家庭)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适应能力。充分利用校园橱窗、文化墙、手抄报、校园广播、校园电子屏等媒介,营造积极人格培养的文化氛围。

    3.坚持“口语训练+书面作文”双提升。通过口头作文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开放的人格理念,增强学生心理适应和调整能力;强化书面作文的社会、文化思考,增强中小学学生自我完善意识。我们在某小学开展“到校见到第一位老师、同学三段对话”(向老师、同学问好,介绍自己,跟老师、同学再见),每学期由语文老师在校门口值勤,集中训练一个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同时,广泛开展“故事会”“校园好学生”、演讲赛、辩论赛等作文征文和现场秀竞赛活动。

    注:该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生人格与作文能力协调发展的框架建构及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6AZXX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永州市教育局)

    第四篇:浅谈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浅谈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下面就简单的谈一谈我的做法。

    首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再创造的基础。

    古代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的。”由此可见,质疑精神对创造力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生的求知欲十分旺盛,而且阅读兴趣也很广泛。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的阅读也只能算是简单的阅读,兴趣也只是停留在看文中的热闹的兴趣之上,而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如果教师能在学生阅读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保持必要的怀疑精神,培养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加强学生自己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找资料,查书籍,去求证自己的怀疑和判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例如:我在讲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什么?而当时,我没有直接按照教参上的答案告诉他们。我就在班中提出问题,谁知道这里的三军是指什么?有的同学说,海陆空三军,因为现在我国解放军的三军就是指这三军。有的同学说,不对,当时红军没有海军和空军……当时的辩论很激烈,我首先肯定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的质疑精神,然后让学生自己课下去找资料,寻答案。过了一天后,学生们不仅自己找出了答案,而且还了解了不少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自己人格塑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我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的,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去学习。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依靠众多有关事物的启发、触发和联想,产生“顿悟”,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古人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学生的知识,并从阅读中去体会古今中外的伟人所具有的伟大人格,让他们去塑造自己的人格,培养自身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在想像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想像力是创造的源泉,是创造力培养的平台。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神七”飞天的成功;从神行太保“日行千里”的传说,到铁路铺到西藏的实现;从庄子“化蝶”梦想,到飞机上天的成真……

    “只有想不出的,没有做不到的”。

    无论是神话,是传说,还是梦想,首先都代表了人类那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有了这些神话,传说,梦想,人们才会有创造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之一。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让学生去运用想像甚至是幻想的方法,去续写故事,去编写作文。如:学习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之后,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力,去想像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并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这些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总之,未来的世界是创造的世界,未来的社会是飞跃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培养一批批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就要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问题,用创新的精神去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人格智能的培养

    人格智能的培养

    1、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培养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化除了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外,在游戏中建立的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从中学到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人格智能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参与、分享,扮演各种角色,协商游戏情节的发展,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用动作、体语和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协调不同角色的地位等,这些都是人格智能中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的表现。因此,让幼儿参加游戏对其人格智能的发展十分有益。

    2、让幼儿学习接受挫折

    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说“不行”、“不可以”。当幼儿情绪激动时,可用“忽视、不理会”、“转移注意力”等策略让其平息怒气,之后再说明道理。另外,必须鼓励孩子做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当他失败时,要支持鼓励他或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变挫折为挑战,变失败为成功,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与内省智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关心别人

    人格智能更多地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存在及他人的存在的认识,它与情感、个性特征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发展孩子的人格智能,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情感的缺陷,让他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同伴;学习关心别人、尊重别人,使他们在爱和关心的互动过程中健康成长。

    我是通过经常的交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我担心我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不喜欢讲话,上课回答问题不主动,因此,生活中有意安排其多与外界接触,多讲话,多让她主动提问题。通过努力,现在我觉得孩子还是比较活泼、好动,但我又担心新的问题,怕上课不该讲话的时候,主动与邻居同学讲话。哎,教子真难!

    首先,每天晚饭之后,基本上做到与孩子一道上街逛逛,在安全的前提下,她想干什么就让她干什么,并适时融入她的活动,通过其所作所为,观察她,了解她,对其正确的行为给予赞誉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其不正确的行为,给予爱心教育,规范其行为。其次,每逢双休日,只要天气允许,尽量带孩子去城区或城外看看,给孩子创造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孩子走出幼儿园、家庭等有限空间,开阔孩子的眼界,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感情。尊重孩子,做父母的一定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物,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你只有尊重她,她才会学会尊重你,尊重别人。这样她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多与孩子为伴,多与孩子一起学习。我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分的要求。一是注重孩子在兴趣中学习,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孩子还小,经常强制性的学习会适得其反,有可能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恶,我觉得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兴趣学习,会学得比较快,而且也会有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但孩子的兴趣波动较大,她可能此时想学写字,可能一会儿就要看动画片等,作为父母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要根据她的兴趣转移而转移,要不厌其烦。二是注重寓教于平时活动之中。在户外活动时,经常针对遇到的事或物,有意提出问题让其动脑筋回答。比如她参加幼儿园兴趣班认识了“小、红、黄、骨、狗、吃”等一些常用字,有一次我带她去图书城的厕所,她把墙上的“小心地滑”读成“小狗吃骨头”我就把“小狗吃骨头”几个字写出来,让她自己看出这几个字的不同,从中获得知识。至于小孩在生活中提出的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更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回答,有些可能对大人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点点滴滴的知识。

    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是孩子学习的题材,只要多一份耐心,再加上一份恒心,我想都会有收获的。希望大家能给我多多提意见,一起探讨教子心得。



    推荐阅读:
    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五篇范文
    2024福州驾考科三路线及操作要领(模版)
    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县商务局半年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2024人事人才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