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礼仪范文 采购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尘埃落定 时间:2024-07-19 06:45:2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这个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坚定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事业的大发展。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加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又一次表明,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了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西部大开发等,实施了“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博士服务团”等人才培养计划。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企业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更加灵活,人才流动更为合理有序。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报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的新趋势,精心选题,潜心钻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改革教育体制,树立大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真正做到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在培育人才方面的巨大作用,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和创新队伍。要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成长,形成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用好人才,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磁场,使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舞台,减少后顾之忧;要重视激励;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健全人才资源管理体制。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形成能够极大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要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广大知识界要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feisuxs范文网【www.feisuxs】

    第二篇:人才强国

    一、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一节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第二节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第三节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第四节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及时淘汰落后标准。

    第五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整合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间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二、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一节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

    第二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节 加大教育投入

    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第五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制定和完善学校的设置标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三、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一节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第二节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制度。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三篇:人才铸就强国

    人才铸就强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正在向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国家之家的综合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各大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主要体现两个核心:一是要做到国家是人才的强国;二是通过合理利用人才达到强国战略的目的。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人才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人才战略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成为人才的强国;另一个方面在于用人才来实现强国的战略[1][2]。

    人才的强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想要强国兴国,首先要做到总量上、结构上、素质上又领先世界的人才,同时包括人才的投资上、人才的发展指标上、人才的效率上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要不断得到优化。要确定人才的全球竞争优势,世界上优秀的人才到中国来能够获得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优秀人才汇集的中心之一,在国际上具有人才竞争优势,这是“人才强国”很重要的体现。第一个是人才总量素质结构要处于一个高的水平;第二个来讲,就是人才的发展水平,比如投资发展水平要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第三就是人才效率、人才的贡献度要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第四就是人才生存的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机制环境,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优秀人才的价值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尤其是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世界优秀人才都到中国来。

    也就是说你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在全球是具有竞争优势的,这是一个层面的意思。

    第二个方面用人才来实现强国战略,要求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报以积极培养、重点引进与知人善用的态度,最终使得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达到强国富国的目的,通过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方针。

    提出人才要优先发展,实际上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就是说通过人才的优先发展,通过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国家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这个层面上,真正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力度,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去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推动我们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未来竞争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人才强国成功的历史案例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一系列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他们的强大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不管哪个方面的因素都和人的作用分不开,而且其中人才往往对国家的强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以下如今的经济强国中人才起到的作用,不仅可以看出人才强国的可行性,同样为我们国家制定有本国特色的人才强国战略方针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我们熟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才所起到得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革命,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

    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正是由于出生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和瓦特使得英国成长为该时代的“日不落帝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国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正是由于美国和德国涌现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不断革新各项技术,完善工业体系,最终形成了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美德两国实力赶超英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发达国家的“发达资本”主要是人才

    新加坡建国之后,任何资源都没有,连饮用水都必须向邻居马来西亚买。但新加坡却依靠发掘人才资源——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治国”战略而成为发达国家,本国人才不够优秀,就提供高薪、低税去引进海外人才。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曾概括说:“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都必须依赖外来移民和人才,而美国之所以能在许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就是因为它广纳人才。”

    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以“人多地少”作为国家无法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但是,同样起步较晚,又非世界交通咽喉位置,面积不如中国云南省、而人口却达1.2亿、多火山地震又资源贫瘠的日本,各类人均自然资源指标比中国、印度都更为严峻,却依靠能揽全世界资源为己所用的人才战略,而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收入曾一度高居世界第一。世界上先后有7名华裔获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的奖项,其中4人是中国留学生出身,但没有1个人拥有中国籍。

    如今,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内都开始复制这种美国模式,包括塑造国家梦想吸引人才。专门负责海外猎取人才的“联系新加坡”主管David Tan就说:“我们出售梦想。我们的研究显示,新加坡以世界一流的效率而闻名。因此,我们需要出售软实力——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三个20世纪才开始独立的国家,如今也都成为发达国家。

    韩国为了对外国顶尖人才表现足够的诚意,这个过去反对双重国籍的国家决定最迟2024年允许外国顶尖人才(包括外籍韩裔人才)持有双重国籍。韩国《朝鲜日报》等媒体甚至认为与欧美竞争对手相比,这样的努力还不够:“要想成为人均收入达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就要确保一人可以养活数万人的21世纪型人才。要最大程度地将他们吸引到韩国,仅提供奖励远远不够。我们应该进行全方位努力,改善商业和生活环境,建立能积极接受外国人并与其共存的宽容文化,打造有吸引力的韩国。”

    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获得外国的技术、专利、知识产权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但是,获得外国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却可能完全免费。即使人口再密集的国家的公民也能够感受到:太多普通外国人的入籍扎根,可能会让土地、公共资源、就业机会等更加紧张,但那些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超级人才”入籍,则只会让他们得到更多好处。美国的氢弹之父、美国的电子计算机之父都来自于欧洲。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美国曾经动用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加上整个第六集团军,组建了一支特殊作战部队——“阿尔索斯突击队”到德国去抢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资产,当时前苏联也在德国抢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前苏联忙着搬设备、工厂,而美国抢的是人才,德国研发氢弹、原子弹的科学家都被挖到了美国。当时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是德国的1/3,而今天,美国拥有全世界2/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从以上各大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家体制的更新还是技术的发展,人是核心是关键,这其中高新技术人才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所以,归根结底发达国家其实是人才的发达,人才强大国家才能强大。

    三、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

    人才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关键,是振兴中华、走向强国之路的根本。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变化,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202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则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2]

    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24-2024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是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化和系统展开。2024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2024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我国在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先,在对人才资源上,树立了“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一理念。对人才思想理念的改变,为人才优先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次,人才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仅需要开发利用好国内人才市场,同时要加强国内外人才交流和竞争,而且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最后,对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目的,一定要做到以用为本。不仅要在各种项目交流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最重要的是做到用好人才,用活人才,达到富国利民的根本目标。

    我国在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强国战略,使得国家的综合国力步步攀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新中国的崛起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是绝对的主角,其中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善于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是这个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人才铸就强国。

    参考文献

    [1] 朱钧侃,刘宇舸.论人才强国战略.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

    年8月.第2卷第4期

    [2] 付春生.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职称论文发表专家

    [3] 逯惠艳.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相关问题探究.探索与争鸣

    第四篇:人才强国解读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相关资料及主要内容解读

    全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人才强国战略-科学内涵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对此,《2024—2024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做客强国论坛 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4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4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强国战略-战略由来

    基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党又确定了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先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职称制度、院士制度,建立了博士后培养制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制度,为推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推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次和高

    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实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同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2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则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24-2024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该纲要可以说是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化和系统展开。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2024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人才强国战略-工作重点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讲座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强国战略正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我们党和国家必须拥有浩浩荡荡、朝气蓬勃的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对2024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点作了明确阐述,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加快推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高级专家。一是以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继续抓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百人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工作,拓宽高层次人才开放式培养渠道,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做好高层次人才出国(境)培训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努力培养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高级专家。二是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高技能人才是生产劳动第一线的重要骨干力量,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公共培训基地建设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人才培养出来了,能否实现最优化的配置,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有多方面的相关因素。其中一个起着根本作用的要素就是人事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制度障碍。因此,要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要加快推进

    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健全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流动,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行业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人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实施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就决定派出留学人员,充分表明党和国 对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家始终是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的。对于我们自己一时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的专业领域,向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加快培养。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充分认识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着眼国家发展需要,要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为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提供便利的服务。要深刻认识出国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吸引留学人才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加快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春晖计划”等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科研院所等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战略高地作用,努力吸引、聘用更多的境外高级专门人才。

    第四,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这就不仅需要对科学人才的尊重,尤其重要的是要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光荣、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观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问题、舆论问题、制度机制问题,把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

    人才强国战略-战略特点

    促进发展的特点。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才强国战略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提出,必然把促进发展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始终,要求始终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要务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的有机统一,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用发展来检验。

    以人为本的特点。人才强国战略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以人为本的重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认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基础。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的开发提高到了目的论的战略高度,认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

    改革创新的特点。人才强国战略是在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和实施的,因而带有改革创新的鲜明特点。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上,提出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在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上,提出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上,提出要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把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人才的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等机制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统筹协调的特点。人才强国战略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发展完善的,因而具有统筹协调的显著特点,高度重视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协调,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主要表 学术报告会 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地区协调,东部人才开发要与中西部人才开发协调;二是产业、行业协调,要求合理配置三大产业和各个行业的人才,把人才优势真正体现到产业和行业优势中去;三是所有制协调,要求公有制组织人才开发与非公有制组织人才开发协调;四是城乡协调,城市人才开发与农村人才开发协调;五是国际国内协调,国内人才开发与国际人才开发协调,真正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针对中国人才工作协调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要进一步做好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工作,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搞好科学统筹,推进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对外开放的特点。人才强国战略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因而具有对外开放的鲜明特点。人才强国战略在强调抓紧做好国内人才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同时,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国际人才资源,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力度。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强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项目开发引进,形成符合海外人才、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

    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成效

    确立科学人才观,党的人才理论成为全社会共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科学人才观主要包括: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观点;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观点。科学人才观从理论上科学地解决了人才定义和人才标准问题,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人为本、“四个尊重”在全党上下和全社会形成了共识。

    提出党管人才,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2024年6月,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此后,全国各省区市先后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机构,并在党委组织部门普遍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在改革实践中,通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的工作要求,创新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坚持市场导向,人才管理机制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党和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人才管理机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基本确立,“面向市场、自主选择”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所采用,人力资源市场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引进人才的主渠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顺利实施;以聘用制改革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开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宏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体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分类管理、各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创新,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系统的制度支持。

    加大开发力度,人才队伍得到长足发展。通过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国已初步建成了规模宏大、专业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据统计,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公务员达617.2万人;至2024年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475.6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达450.4万人。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两院院士140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数3307人。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为1450万人。2024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仅2024-2024年期间,中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了48%,研究开发科学家工程师总量增长了60.9%。

    人才强国战略-重要意义

    中央批准印发了《2024-2024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中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必然选择。人才队伍建设,关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规律,拓宽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之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干部、人才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人才规划纲要》是在科学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根据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的,从指导思想到政策措施,都体现了党在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必须学习好《人才规划纲要》,掌握基本精神,理清工作思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健康进行;要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人才政策,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

    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精神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是《人才规划纲要》的一个鲜明特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

    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规划纲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抓好《人才规划纲要》的落实,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理论创新,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切有利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进行工作方式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速人才工作信息化,不断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关键在领导。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广泛宣传《人才规划纲要》,要加强宏观指导,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实行分类指导,使之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以推动全局工作。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

    第五篇: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摘要: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面对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做出的决策,关系到我国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国家强盛的意义,提出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纳以及人才的管理三方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关键词:人才;竞争;发展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a decision facing to the global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The strategy has great relationship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military, politics and culture.The strateg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owerful of nation.There are three aspects to what has to be done — personnel training, professional recruitment and talent management.Keywords: Talents;Competition;Development

    落后就要挨打,从清朝被西方列强侵略,签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建设新中国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再到当今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的侵略行径,都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当今,我国周边形势复杂,美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的联手一直对中国构成威胁,中亚也存在一些西方军队,俄罗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在经济形势上,国内通胀、楼价飙升、产业转型问题依然存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发展军事实力,使国家强大。强大的国家必须包括经济上的强大、军事上的强大、文化上的强大。一个国家,是以人建立起来的,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人才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有效的体现,以人才建设国家是必然正确的选择。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开始,包括恢复高考、建立人才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人才强国思想初步形成。在2024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时,人才在国家建设中已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2024年,中国加入WTO后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等新形势,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24-2024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才明确确立。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无论是在人才的合理、充分利用还是国家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可以从一下四方面阐述: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合理、充分利用人才的科学之道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是对人才的尊重,肯定了人才在国家发展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工业技术、管理、法律等方方面面中,人才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合理充分利用人才,人才强国战略给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利用人才的积极主观能动性发展国家,为国家的强大努力,更是从战略上对人才的利用作出了正确、科学的规划。目前国家的发展必须朝高科技方面发展,随之而来的配套条件,如制度、管理、服务等等都需要跟上科技的发展,而恰恰这些方面都需要人才。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不是仅仅对科技人才进行科学的应用,而是对各行各业所有人才的合理、综合利用。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才强国战略不仅是让现有人才为国家发展而用,更是一个长远规划,其中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旦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肯定会带来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者对人才培养的思考,人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模式如何等都会受到关注,进而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以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教育型人才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培养的后备人才更是我国长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要保证。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987年,在十三大上概括了“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1981—1990,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2024,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走到了第三步,但如何才能使国名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呢?如果还是靠过去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型的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话,显然是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只有进行产业转型,淘汰低端高能耗产业,实现以高端产业为主导的健康型经济,才能在全球化日益剧烈的经济大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知识在其中就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人才资源是储备知识、运用知识的载体,只有储备人才资源,才能保证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以全面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国家强盛富强的重要战略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古代文明,到由于闭关锁国导致思想技术封闭落后,被侵略得体无完肤,我们一直思考着如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与先进工业密不可分,英国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德国借助化工技术革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国,用4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英国100多年的事业,实现了工业化;美国借助第二次科技革命,通过技术革命和创新,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励精图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改革,上世纪在60年代中期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的无不都是依靠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人才是先进技术的核心,经验告诉我们,我国要实现强盛富强,必须以人才为核心发展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政治体制,壮大军事实力,为我国人民创造稳定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总之,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合理利用,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在全球国家剧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战略措施。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总体的方案,具体如何实施,国家还需制定详细的政策、制度。人才强国战略,是以人才为主体的,其实施针对的必然也是人才。因此,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可以下三方面的开展:

    (一)国内人才的培养及利用

    1.教育方式。这里所指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普通教育。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资源非常丰富,能否利用好该资源,将是人才强国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的教育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教育成人才,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全民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为我国实施人才战略提供基础。

    2.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指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使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我国未来的发展是依托在知识型经济之上的,只有培养出大量人才,才能使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才能使我国国防强大、才能使我国文化强大。

    3.合理利用人才。每个人具有的才能不会完全相同,合理利用人才就是要把人才用在与其个人的素质、能力相匹配的位置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和潜力,否则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另外,还要合理调度人才,把人才科学组合,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相互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的作用。此外,在利用人才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保护人才资源才能称为合理科学利用人才。若只是储备的足够的人才资源而没有合理科学利用,人才强国战略也只属于空谈。因此,人才强国要求对人才合理利用。

    (二)国外人才

    国外人才主要是指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才以及外籍人才。目前,每年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加,但是学成归国的却只占其中的小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每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都很大。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在调整,同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各国高科技研究开发的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必然会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因此,我国不但需要留住人才,还需要努力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我们既要从政策上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更要从思想上让留学人员归国为国家做贡献。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涉及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以及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应着力实施高层次留学人才集聚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积极配合实施“千人计划”;实施留学人才创业计划,支持留学人员跟踪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智力报国计划,支持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做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实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特事特办的方法,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在吸引外籍人才方面也同样重要。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二战时期,美国成功地招纳了一批科学家、人才,二战后,人才众多加上资本雄厚使美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及后成为全球的超级大国。在吸纳外籍人才上,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同样制定了一些政策已夺取全球人才资源。因此,我国在吸纳外籍人才上也需要向这些国家学习,吸取他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

    如果我们能够吸纳在国外学习过的优秀人才,利用他们的在国外学习的先进技术,为我国发展所用,加上我国丰富的人才资源,必定能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人才的管理

    人才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才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使用和科学管理,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才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从管理的角度看,他既包括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也包括人才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才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取得人才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用科学方法是人与人、人与事作适当的配合,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效率的工作。人才的管理,要从总体上和局部上进行。

    首先,国家必须制定宏观的人才资源战略规划,制定并实行人才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其次,社会上的一些政府部门、企业要对其组织内部的人才资源进行管理,对人才资源实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效率和效益。

    人才强国战略是对我国总体发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考虑全球国力竞争而做出的一个科学决策,是大力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该战略的落实程度将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力。



    推荐阅读:
    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注重企业管理 MBA人力资源管理讲座走进今世缘酒业(精选多篇)
    人生是一场游戏(小文档整理)
    企业文化与秘书人格塑造的相互关系
    莆田市2024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上一篇:人大会会议主持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