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年终工作总结 合同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三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明月清风 时间:2024-08-01 16:10:57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篇1

    《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课前准备:

    ★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五、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 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篇2

    《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八、板书设计: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篇3

    《毛主席在花山》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_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23_毛主席在花山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推荐阅读: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三篇)
    个人军训总结大学(通用13篇)
    2024年金色的鱼钩教学思路(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篇)(9篇)
    最新很伤感的qq个性签名(3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