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其它范文 租赁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人民教育》读后感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5-31 16:37:35

    第一篇:《人民教育》读后感

    《人民教育》读后感

    现在或许你还在武侠,玄幻的小说中迷茫。不妨来看看人民教育,这才是真的好书!

    寒假只有七天,在忙年的喧嚣中,难得寻求一片安静的空间去读书。按照自己的计划,将2024年的《人民教育》通读了一遍,说是通读,只不过是有选择的将自己平时关注的文章再仔细地咂摸一遍,有些文章就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尽管如此,仍旧感觉七天的收获很大。

    作为一份权威性、引导性都非常强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杂志,真的很喜欢《人民教育》,她有政策指导,有典型经验,更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她的这种引领,既蕴含着崭新的思想、观念,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她有理想的追求,又没有陷入“理想主义”。毫不讳言,读《人民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丰盈了我的心灵,也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以前,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这一年来,总是在热切的盼望中捧读《人民教育》,所以能真切地感到她离我们很近。在她的首页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样的文字“一本注重思想含量的杂志”,与其他地方教育类期刊相比,《人民教育》确实给人一种庄严,端方,坚硬,冷峻之感,也许是“人民”一词过于神圣和强大吧!待我们真正走近她,就会发现其真正水灵的另一面——在“教学大观”“思想前沿”、“热点与争鸣”等栏目中,你会从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共鸣或困惑;“对话名师”推出的一位位教育前辈,他们在教育之路上的追寻和探索让我们倍加尊敬;“教学研究”一个个新课程教学案例的呈现,让我们感性地陶醉于课堂描述的情境中;“名校巡礼”让我们置身于各具特色的全国名校,感受其独特的教育魅力;(读后感 www.feisuxs)“专家观点”让我们跟随李希贵、柳袁照等专家型校长一同思考教育……丰富的栏目,前瞻的思想,这本历史悠久的杂志承载了中国教育太多的期望,每每捧读,心中都是充满敬意,同时我们自然会感到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最近的阅读中,尤为关注的是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沉思录,作为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他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积淀下来的经验、思考述诸笔端,每一个问题均指向当前基础教育的脉门,在抛出问题之后,他都能用生动鲜活的例子,进行解说诠释,让读者在共鸣中接纳他的观点。“教师的业绩在哪里?”“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每一个观点都让我们警醒,每一个案例都让我们振奋,在他的指引下,我们看到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状态,同时我们也努力地审视自己的工作,寻找我们的差距,探求工作新的生长点。

    如果有时间,你也读读《人民教育》吧!她会给你很多的点拨,让你有很多的收获,我们一起用这收获的种子,去播撒美丽的春天!

    第二篇:人民教育读后感

    人民教育读后感

    (一)——《生命的礼赞》读后感

    文/杨井泉

    谁都有过金色年华,谁都有美好回忆。如撞拐、跳绳、挑着灯笼跑在大年夜里„也许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快乐回忆了。我儿子悄悄的告诉他的姐姐:太郁闷了,老师像看贼一样看着我们!和女生说句话,老师就怀疑早恋了,郁闷!郁闷,我怎么是老师的孩子,刚一有点错误,就拿老师说事!老师是神,孩子也得是神啊!诸如这样的话语很多。这样的话语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们什么?读了《生命的礼赞》,我发现,我们遗失了对孩子的尊重!

    一、尊重生命

    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弱的。5.12,刹那间夺走了那么多孩子的生命,而当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洋溢孩子脸上的笑容!看到流露在脸上的浓浓师生情!这真情的流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师爱绵长。

    爱孩子就学会走近孩子的内心

    孩子们性格迥异。有的上课喜欢表现——王岩。每次上课,他都在教室里追着展讲学生来回跑,目的是挑刺——找出展讲的破绽。但是他却学会了分析。有的上课喜欢沉默——于东洋。每次上课,他都默默的在听别人展讲,自己很少发言。但是他提出的问题是很深刻的,他学会了思考。有的喜欢辩论——孙建喜。每次上课,他总在提出看似古怪的问题,但是他都能亲自参与进去辩论,用几种方式去思考,他学会了创新。有的喜欢动手——王欢。几何课她喜欢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寻找解题思路。喜欢表现的可能不扎实,喜欢沉默的可能丢失自信,喜欢创新的往往钻牛角尖,喜欢动手的可能对代数的理解不够。但是当我们把他们的心思猜透,让孩子教育孩子,就会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潮。他们互相比拼,比教师空洞的教育不是更有时效性吗?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们空间

    爱孩子,就要公正的评价

    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这也是中考天平的威力。其实,公正的评价更能拉近师生距离。如果抛开成绩,我们和学生都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当成绩成为杠杆的时候,我们发现,评价被扭曲了。我们也愿意评价孩子的点滴进步,但是我们却发现,点滴的进步敢不上知识的上升,当进步的激励遇到知识的迁移的时候,孩子的上进心再次受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内心是痛苦的。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必须的,因为他成长了,他进步,他就应该得到赞赏。哪怕2分钟后,他再次进入混沌。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创设安全课堂

    孩子们不想上课,是因为他害怕课上出错。而我们的课堂一直在强调暴漏。有问题暴漏了才好解决。但是这个暴漏处理不好,会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这里说的安全,应该包括:情感安全、心里安全、身体安全。

    二、尊重个体

    学生固然有学习好与差之分,但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往往关注优生而忽略了其他。且看宋淑萍老师,因为适时表扬了一个爱打架的女孩子而改变了一个女孩子的一生。刚接受2.1时,我还能做到大面积的辅导,现在呢,越来越多的睡觉族困扰着我,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尊重他们。王海顺在平移与旋转学习中,知识基本能掌握,也只因为我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展讲。郭红利现在对几何特别感兴趣,也源于几次把展讲的机会给他。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王伯南、辛佳佳呢?因为我给的关注和尊重太少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奇迹。

    人民教育读后感

    (二)《人民教育》杂志,我认为它就是经典作品。陈琴在《“素读”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生邂逅的书籍,哪些作品曾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那些作品能为我们的想象力打下深刻的印记,把种子能量蕴积于我们的深层记忆中呢?只有经典作品!”

    《人民教育》,它高屋建瓴,前沿远瞻,它理论广博而精深,内容深刻而丰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每次拿到新一期的《人民教育》时,它那油墨的芬芳总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温暖,多次翻阅《人民教育》总能欣赏到教坛大师们的理论佳作。领略到名校名师的风采。每读到经典之作时,更是豁然开朗,荡气回肠,如同醍醐灌顶,令我回味无穷。读“理论”篇时,使我了解到前沿的教学动态,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了最珍贵的教育第一信息。

    在《以大气成就大器》一文中让我明白了要给学生打好的三个基础:一是身体基础,健康第一;二是品德基础,做人要宽容、阳光、向上;三是学习基础、知识要扎实,思维要敏捷。读“管理”篇时让我感受到教育专家们对教育的深度解读与探究,犹如在聆听谆谆教诲,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积淀了学养。于利伟老师的《走进教育丛林,捕捉心灵风景》一文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简单平凡的爱并不惊天动地,却蕴含着属于我和孩子们的快乐。”班主任工作很平凡,但只要怀抱教育理想,用心去探究,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无尽的创造灵性,让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育人的因子。读“教学”篇,那一篇篇带着浓厚讲台气息的、浸透着名师们心血的教育教学经验之谈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扉,令我受益匪浅。朱华贤的《期待“素课”》使我明白,课堂教学的气氛是宽松而随意的,态度是自由与平和的,不需一惊一乍,噱头连连,悬念迭出,也不必滔滔不绝,更多的是清淡、简介、自然,没有雕琢痕迹的,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读“文化”篇让我了解到名师们的艰辛。吴心田老师的《使我终身愉悦的事业》一文使我明白了:“人生之旅,不管是顺利多,还是坎坷多,是阳光多,还是风雨多,或者顺利坎坷参半,阳光风雨共有,我想回顾人生只要是理智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在往事情景再现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些比当时更深的认识,或者产生一些新的感悟,甚至会莫名地得到一种新生。

    通过对《人民教育》的阅读理解,使我深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老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忠诚党的事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里,最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我是一名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为了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注意认真阅读学习《人民教育》,学习《人民教育》中新的教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培养出应对社会竞争环境的、全面发展的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要热爱学生。教师是一位雕塑大师,但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时才能够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肯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只要我们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肯定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感到温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敞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人民教育读后感

    (三)——《最美的教育对话》读后感

    读《最美的教育对话》一文后,我认为所谓的教育对话即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其中不仅仅是课堂的对话、校园生活的对话,更应该是师生内心世界的对话,而后者师生之间心灵上的碰撞才可称得上为”最美的教育对话“。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个眼神。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微笑与宽容,那样我们的学生会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温柔的提醒,那样我们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马虎而羞愧;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鼓励与期许,那样我们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信任,那样我们的学生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心扉向老师敞开„„相反,在我们身边太多的是教师尖锐、严厉、不耐烦、不理解的眼神,想象下在这样的眼神中成长的孩子内心又将会是怎样的呢?这又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个手势。也许我们摸摸孩子头的一个鼓励要比苍白的语言更能打动孩子内心;也许我们微微一笑为孩子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赞许,会更能让他们体验收获的快乐;也许我们拍拍孩子肩给出的”加油“信号,会更容易让他们扫除比赛前的紧张感;也许我们摆摆手和孩子打个招呼,会更能让他们感到师生关系其实是平等的。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句关切的话语。“孩子,来这么早,吃早饭了吗?”;“天冷,骑车的时候戴上手套”;“我相信你能做到”;“没听懂,不着急,我再给你讲一讲”;“没关系,给自己个机会,试一试吧”„„相信这样简单朴实的话语,能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

    第三篇:人民教育读后感

    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

    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在学术上的影响力来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感召力去塑造学生,人民教育读后感。高尚的师德是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影响。为此作为教师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这份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到无怨无悔。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做出榜样,要言行如一,诚实守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你,才能潜移默化的学着你做这种人。就像我要求学生抓紧早上的时光好好复习一样,我相信我能做到的,学生也一定能做到,的确通过几天的率先垂范学生也都做到了。

    三、用爱心浇灌每一位孩子的心田

    人们常说:“爱生如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如果说高尚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像一条小溪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那么爱会使它异彩纷呈,一路欢歌。教师从事的是良心的工作,肩上挑着建设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社会的嘱托,父母的寄托。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含有母爱,又高于母爱。它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情感相融的接触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记得本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个后进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想放弃学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完成,甚至还抄袭别人的作业,当时看到此种情况,我气极了,真想责打他,但转念一想,他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也有他的原因,不妨听听他的解释,通过了解我知道其实他也想学好,就是底子太薄弱了。于是我顺势利导找他谈心,举例说:“盆子破了一点小口,还可以用吗?”答:“可以”。用什么方法呢?答:“买贴盆子的纸补呀,我家的盆子破了就是这样做的。”是呀!盆子破了补了就变成好盆可以继续用,那学习上有了漏洞也可以补呀!你愿意补吗?他点点头。经过我和学生们的鼓励和帮助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在一次运动会上他还得了奖,从此他变得自信起来,事后他非常感激我,还给我制作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作为对哺育它的大自然的回报,我就以我在学习上的进步向您表示感谢吧!老师您辛苦了,您对我的厚爱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看到这张卡片,我知道我该怎样做,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浇灌每一个渴望得到甘霖的幼苗,让他们早点长成参天大树,现在我在我的学生身上用事实证明了爱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改变一切,让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四、尊重、理解、信任自己的学生

    教育家韩凤珍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我班里有名学生,,性格暴躁,不遵守课堂纪律,旷课,打架接连不断;影响极不好。鉴于这种情况,我几次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他,起初,他有所收敛,但是没过多久,他依然我行我素,这使我很生气,对他的批评也更加严厉了。没想到,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故意处处和我作对。

    有一次,在课堂上,这名学生先是埋头趴在课桌上,一会儿又直起身体,拿本书转了起来,招致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回头观望。我并未打断上课,只是冷眼注视他,而他则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一会儿,他又拿出一张纸,给周围的同学观看,纸上不知写了什么内容,惹得周围同学不认真听课。我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怒气,把他从教室里喊了出来,严厉的批评了他,谁知他竟与我作对,先是冷眼看我,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后来竟然直接跑回教室了,让我无法收场。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内心一直不停地思索:难道真没办法使他变好吗?

    紧接着一天下午他又从学校翻墙跑出去了,我十分恼怒,对他非常失望,但我抑制住激动的情绪,因为我知道,激动的情绪会影响考虑问题的周密性,而此时他对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且还会强词夺理,读后感《人民教育读后感》。因此,我把事情暂时搁置一边,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我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一天晚自习,我借故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我搬来一把椅子请他坐下,他眼睛盯着地面,一声不吭。片刻之后,我打破了僵局,缓缓地说:“我首先应该向你道歉。”他猛得抬起头,吃惊地望着我。我没有理会他的反应,继续说下去:“以前的事,我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不该在气头上说一些挖苦的话,在全班同学面前伤了你的自尊心......”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他打断了,他脸涨得通红地说:“老师,您可别这么说,都是我不好,我不该上课说笑、逃学、打架......”我笑了:“你做得不对,我做得也不对,我向你道歉,也接受你的道歉。”

    借此机会,我询问他厌学的原因,原来:他的父母已离异,现和母亲生活。没有了父爱,他觉得生活没意思,因此对学习也不感兴趣。我同情地说:“我不该问这事,伤你的心了!”他倒笑着对我说:“不要紧!我妈还是很爱我的。只是她没时间关心我。”我见他还较乐观,话题就转了。我说:“据我了解,我们班上不少同学的父母离异了,大部分同学仍然做的很好,但极少数的同学就不爱学习了,没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每天无所事事,比起做一天的和尚就撞一天钟来还不如,你觉得他们自尊、自爱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领悟地摇摇头。同时我赞扬他有悟性,接着说:“据我观察,你跟别的同学谈话时反应敏捷,有自已的独特的见解。”他听后很高兴。

    至此以后,我特别注意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于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后来他真得变了。现如今已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五、宽容是爱,是教育,也是一种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穿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冷风拼命地吹,想吹掉斗篷,结果游客反而裹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只一会儿的功夫,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树荫下纳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委婉的说服比强迫更为有效,言辞激烈、声色俱厉地批评只能让学生收缩防线形成自闭,产生逆反心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问题”。作为老师应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良知和自省力。

    六、多鼓励,多表扬,多做换位思考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应多用引导、启发、激趣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使学生从不懂到全懂。及时鼓励和表扬进步的学生。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遵守适度,及时、公正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与学生坦诚相待,多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尊重他们,像朋友一样,做一个良师益友,而不是喋喋不休说教,要耐心地和他们谈心,理解、尊重他们,这样学生才能够乐意、心服口服的接受意见和批评。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孩子的严父,慈母,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

    学生在学校,由于不同的原因会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帮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朋友的身份来赏识和尊重学生,使学生把整个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用慈母之心、严父之态真心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让他们知道老师有多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灵。

    八、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为了“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孩子父母的重托,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搞好教学工作,精通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教师自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教师对自己的业务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得过且过。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付诸于实践,使自己永远站在自己业务的前沿阵地上,同时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源源不断的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的具备,具体反映在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上。教师要爱好广泛,并了解多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对待学生经常注重严厉,但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相比,却缺少了力度和理论上的认识。读了《人民教育》的许多文章后,我觉得有很多的话,让我醍醐猛醒,汗颜不已。也有很多话道出了我的心声,引起了我的共鸣。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受学生喜爱和欢迎是事业成功的起点。因此在以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克难奋进,不断创新,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靠自己人格魅力去感召和塑造学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材来。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的征途,新的挑战,我有信心做的更好,真正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第四篇:人民教育读后感

    《人民教育》读后感

    --读《擦亮每一个日子》有感

    和谐小学 刘可可

    “漫天的碎片、冲天的火光、阵阵的欢呼”这一高考后的狂欢,在长期受压制的学子们看来可谓是冲破枷锁后一场激情四溢的盛典。究竟是谁给他们带上了枷锁?究竟是谁让他们在漫漫的求学道路上不堪重负,伤痕累累?

    我想是如今的考试制度和屈服于考试制度的“我们”——这个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年两次的期末考试,在我们看来就是一次生理和心理的挑战,每次的考试排队更令我们烦躁不安,诚惶诚恐!有时感觉自己很自私,可能在有的学生和家长心中,每次的成绩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就可以了,并非得尽善尽美去博取高分。(这也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经常会问扪心自问:这么强调成绩是不是存有很大的私心?是不是在拿学生的快乐和成长换取自己那点可怜的荣誉?毕竟我不能像薛瑞平老师那么有魄力——可以忽视成绩对自己和学生的影响!

    快乐是相互传递的,我们如负重担,孩子们怎能感到快乐;我们不能放平心态、轻松面对,孩子们怎能感到快乐?而快乐这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这一童年最重要的体验,在孩子们中间越来越少。

    上一星期,连续几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温度都在三十度以上,天地之间似乎下了火,热浪滚滚,星期四中午天气转阴,四周像一个大蒸笼,闷得透不过起来!预备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怎一个“痛快”了得!走到教室门口,几个调皮的男生在走廊里边戏水边说笑,自己也很想加入他们的队伍!因为毕竟这几天太压抑了!这场雨下得真是酣畅淋漓!转眼看见班里的几个踏实好学的孩子还在教室里无动于衷,晕晕乎乎地写作业、改作业!就招呼他们一块儿出来放松放松、凉快凉快。可他们竟像木头人一样毫不理会,依旧干着他们自己的事。那一刻,我感到特别的悲哀!因为在长期的压制下,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劳逸结合,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点麻木了,有怎么会有创造的灵感和快乐?可悲!

    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而且还能充分体验到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后者会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源泉!如果因为外力的干扰得不到释放,难免会出现诸如高考后看似病态的景象!

    第五篇:《人民教育》读后感后记

    后记

    童洪潮

    清 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宁乡二中历经80年风雨沧桑,年年儒学传承,代代群英荟萃。在2024年即将来临之际,把握《人民教育》的时代脉搏,凝聚着全校130多名教职工心血和智慧的论文结集出版了。这将在宁乡二中辉煌校史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代在变迁,课改在延续。作为学校教学方面的负责人,我特别想为一线教师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但是未能尽如人意。暑假期间,张勇武校长再三叮嘱我选编教师论文集,为此还给全校每位教职工订阅了《人民教育》,让教研教改的活动在学校发展史上记下浓重的一笔。接受重托以来,我诚惶诚恐,深感自身水平捉襟见肘,恐不能完成。从书名到成书都颇费了些周折,惟愿同事们能理解、谅解我在选编过程中挂一漏万的难处和苦衷。

    在选编的日子里,我透过那些浸着汗水和心血的鲜活文字,看到了大家在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后面的思维顿悟,还有那渴望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为此,我震撼,我欣慰,我遐想。当我们的学校开始新生,我们的教师开始觉醒,那希望的脚步就将近了,沩水之滨的一颗璀璨明星就将亮了。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让我们从校情出发,从生本出发,从现在出发,高举“养成教育”、“高效课堂”两面旗帜,选择一个全新的认识角度,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诠释我们的视野视点,点亮我们的智慧火花,沉淀我们的智慧精华,撰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篇篇闪烁睿智光芒的个性论文吧!



    推荐阅读:
    《人民教育》读后感
    电子信息产业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干部培训力度调研报告
    坚守希望,才能走出困境[五篇范例]
    离校手续办理须知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