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采购合同 机关行政公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范文大全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独酌月影 时间:2024-05-26 03:50:42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 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③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 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6、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2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另一个加数 = 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或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差 = 减数

    6、口算时:

    例:

    (1)35+48

    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

    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

    三年级数学上册定义公式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28、6里面有3个2,我们说6是2的3倍。

    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0、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31、8的4倍就是4个8。

    32、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3、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5、两个数和相等,这两个数越接近,积越大。

    36、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数扩大10倍,积扩大10倍。

    37、每份数不变,求总数,用乘法。

    38、总数不变,求份数,用除法。

    39、四边形特点:有4个角,有4条直的边。

    40、长方形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41、长方形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2、正方形特点: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4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4、测量不规则物体:(1)化曲为直(绳子);(2)滚动。

    4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7、长与宽最接近,周长最小。长与宽差最大,周长最大。

    48、长方形:长=周长÷2-宽。

    49、长方形:宽=周长÷2-长。

    50、正方形:边长=周长÷4。

    5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

    5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53、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

    54、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5、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56、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57、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58、像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59、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分母分之分子)。

    60、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61、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62、想: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63、想:5个减去2个,剩下3个,就是。

    6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65、求8的是多少:把8平均分成4份,取三份,8÷4×3。

    66、求12的是多少:把12平均分成3份,取二份,12÷3×2。

    第二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解决问题时,遇到单位不同,一定要把单位换成一样的后才能进行计算!)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五个手指头分别表示,除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其余相邻的单位之间进率为10.间隔一个进率为100,间隔2个进率为1000.熟记:大单位小单位;小单位进率进率大单位

    例:6米=()厘米;想:1米=100厘米,进率是100,所以6100=600(厘米)

    500毫米=()分米;想:分米与毫米之间隔一个厘米,进率为100;所以500100=5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字母:g);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字母:kg);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字母:t)。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所以:3875 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

    3………分子

    ① 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数线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分母

    5、分数加减法:

    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2523例:1-=-

    5555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例:把12个圆的有()个圆;

    4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

    3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4有9个圆。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 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两个圆是【集合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 2.减数=被减数—差 3.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1.加数+加数=和 2.加数=和—加数

    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点: 1.四条直的边 2.四个角 3.封闭图形平行四边形特点:1对边相等 2.对角相等 3.容易变形

    周长: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时分秒: 1分=60秒 1时=60分 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第四篇: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粗最短,秒针最细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9、(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3)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0.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0.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6、(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7、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记忆:被舍的部分首位数字小于五时是0-4就舍去,而被舍去的部分首位数字等于五或大于五时是5-9就入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①有四条直的边,②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①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②四个角都是直角,4、正方形的特点:①有4个直角,②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变形: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③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9、结论:①周长相同的图形可以是不同的图形。如周长是20CM ,20÷2=10所以长+宽的和是10CM,所以可能是长是9CM,宽是1CM的长方形,可能是长是8CM,宽是2CM的长方形,可能是长是6CM,宽是4CM的长方形,也可能是边长是5CM的正方形。②至少四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③几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和宽越接近拼成的图形周长越小。如12个小正方形,12=1×12,所以可以拼成一个长是12宽是1的长方形,周长是(12+1)×2=26;12=2×6,所以可以拼成一个长是6宽是2的长方形,周长是(6+2)×2=24;12=3×4,所以可以拼成一个长是4宽是3的长方形,周长是(4+3)×2=24,它的周长最小。④ 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如凹,凸 可以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在加一些没平移还要算的线段。而楼梯形可以全部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⑤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长方形的宽;⑥围成一个长方形一面靠墙,另外三条边长边靠墙所需的材料最少。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分子 4,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数线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分母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五篇:202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4)搬答案。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8、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是前”除以“是后”。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3)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搬答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1)先算0前面的数(2)添03、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一般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母反子顺

    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范文大全
    审计工作计划
    综合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考研复试英文自我介绍
    小学生球赛作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