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演讲稿 名人名言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优秀范文5篇)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唱梦痕 时间:2024-05-28 06:39:45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1

    第一单元 方向与路线

    一、判断物体方向口诀:

    1、找准观测点。例子:A在B是什么方向,以B为观测点。

    2、判断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3、找角度,角的一条边在南或北。

    二、描述路线要注意: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 小数乘法(本学期重点)

    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1/1000。小数点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本学期重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求商的近似值:

    ①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除到第一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除到第二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第三位小数……

    ②根据具体情况用去尾法或进一法取近似值。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例4.3232……或4.325、商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

    如果除数是小于1的小数,那么商大于被除数;

    如果除数是大于1的小数,那么商小于被除数。

    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小于1。

    四、解决问题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重要)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

    第四单元 可能性

    判断事情发生的三种情况:可能、一定、不可能。

    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并不代表该事件一定发生。

    第五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二)(本学期重点)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会将3-4个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从后往前)

    第六单元 多边形面积(本学期重点)

    平行四边形: S=ah a=S÷h h= S÷a

    三角形: S=ah÷2 a=2S÷h h= 2S÷a

    梯形: S=(a+b)h÷2 a+b=2S÷h h= 2S÷(a+b)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用四根木条订成一个长方形,拉伸变成平行四边,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变小。

    第七单元 土地面积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

    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重点)

    2、种植问题。一棵果树的占地面积=株距×行距

    种植棵数=种植面积÷每棵树的占地面积

    种植面积=种植棵数×每棵树的占地面积

    3、常见填空题 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一间教室的面积大概是50平方米。一个足球场(操场)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村庄的面积大概是100公顷。一个县城的面积大概是100平方千米。

    第八单元 方程(本学期重点)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3、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4、解方x程要写解字,会检验过程。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写解设。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2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

    △AOD与△BOE的面积相等。想想为什么?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9.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11.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14.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

    字母公式

    变形公式

    平行四边形

    底×高

    S=ah

    a=S÷h

    h=S÷a

    三角形

    底×高÷2

    S=ah÷2

    a=2S÷h

    h=2S÷a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S=(a+b)h÷2

    h=2S÷(a+b)

    a=2S÷h-b

    b=2S÷h-a

    长方形

    长×宽

    S=ab

    a=S÷b

    b=S÷a

    正方形

    边长×边长

    S =a×a=a2

    组合图形

    方法:先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分别算出面积;再通过加、减求得。

    估算不规则图形

    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除以2折算成整格,最后相加;若不规则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可先算出一半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

    注意:计算前要统一单位,找准对应的底和高,然后代入公式,计算要细心。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比较大小时,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4.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就是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就是几位小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可对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小数。

    6.小数的改写:

    (1)用“万”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四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万”字;c、用“=”连接。

    (2)用“亿”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八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亿”字;c、用“=”连接。

    7.求整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万”字,用“≈”连接。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亿”字,用“≈”连接。

    8.求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2)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要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范文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 《四简易方程》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邮政编码的意义和机构】

    1.邮政编码的意义: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所)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

    2.邮政编码的结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表示邮区;第四位数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表示投递局(所)。

    【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信息和编码的含义】

    1.公民身份证的意义: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的。

    2.身份证的作用: 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它的作用很多,如:(1)选民登记;(2)户口登记;(3)兵役登记;(4)入学、就业;(5)办事公证事务;(6)办理申请出境手续;(7)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

    3.身份证号码的分类: 身份证号码有15和18位之分。1985年我国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当时签发的身份证号码是15位的(属于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999年签发的身份证由于年份的扩展(由两位变为四位)和末尾加了校验码,就成了18位(属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这两种身份证号码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备注: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或将于2024年1月1号停止使用。)

    4.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1)18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举例: ***519

    前6位第7~14位第15~17位第18位

    前6位: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第7~10位为出生年份,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

    第15~17位为顺序号及性别区分,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

    第18位校验码(识别码)。

    (2)15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①1、2位代表申办身份证时户口所在省分(省公安厅)编号;

    ②3、4位代表所在地区(市级公安局)编号;

    ③5、6位代表所在地区的更进一步行政划分(城市中的区,县一级的公安局);④7、8位代表出生年后两位(1901~2024);

    ⑤9、10位代表出生月份;

    ⑥11、12位代表出生日;

    ⑦13、14、15这后三位代表户口所在派出所被分配到的号码段。

    (提示:同一省份的公民身份证的前几位数字都相同)

    (3)字母表示身份证号的组成:

    AABBCC——所属区域编码

    YYYY MM DD——出生年月日 ——地区编号及性别区分

    C——校验码

    【归纳总结】:

    居民身份证的号码是按照国家的标准编制的,由18个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分代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第三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1

    第一章 负数的初步认识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南(+)、北(—);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10℃比-5℃低5℃,6℃比-6 ℃高12℃。

    第二章 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

    △AOD与△BOE的面积相等。想想为什么?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9.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11.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2

    第三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比较大小时,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3.小数数位顺序表

    4.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就是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就是几位小数。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可对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小数。

    6.小数的改写:

    (1)用“万”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四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万”字;c、用“=”连接。

    (2)用“亿”作单位:a、从个位起,往左数八位,画“┆”,在“┆”下方点小数点;b、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亿”字;c、用“=”连接。

    7.求整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万”字,用“≈”连接。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添上“亿”字,用“≈”连接。

    8.求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2)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要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3)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五入。

    第四章 小数加法和减法

    1.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各位满十要进一;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2.被减数是整数时,要添上小数点,并根据减数的小数部分补上“0”后再减。

    3.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末尾的“0”不能去掉,把结果写在横式

    中时,小数点末尾的“0”要去掉。

    4.小数加减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a+b)+c =a+(b+c)=(a+c)+b

    减法的性质:

    a-(b+c)=a-b-c

    其它简便方法:

    a-(b-c)=a-b+c=(a+c)-b,a-b+c-d=a+c-(b+d)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3

    第五章 小数乘法和除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算: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2)看: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3)数: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0 补足);

    (4)点:点上小数点;

    (5)去:去掉小数末尾的“0”。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整数还是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1)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1)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2)移(商不变规律):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3)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

    3.一个小数乘以(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4.一个小数乘以(除以)0.1、0.01、0.001……只要把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5.单位进率换算方法:低级单位改写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即把小数点向左移动;高级单位改写为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即把小数点向右移动。注意:进率不能弄错,小数点不能移错。

    6.商不变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8.积不变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9.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m倍,积也扩大(或缩小)m倍;若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几扩大(或缩小)m×n倍;若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积就扩大m÷n倍。想想如果m

    10.当一个乘数不为0时,另一个乘数大于1,积就大于第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小于1,积就小于第一个乘数。如0.8×1.5>0.8;0.8×1.5<1.5。

    11.当被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商就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就大于被除数。如0.8÷1.5<0.8;1.5÷0.8>1.5。

    12.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每次除到比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多一位,最后四舍五入。如保留整数,除到小数点后第一位;保留两位小数,就除到千分位(小数点后面第三位)。

    13.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要用“进一” 法、“去尾”法取近似值,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如:装运物品时,必须全部装完,不能剩余,必须用“进一”法;裁服装时,多的米数不够做一套衣服,必须用“去尾”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

    14.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4.2的循环节是605。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无限小数有两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和无限循环小数。

    16.乘、除法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①乘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④除法性质:a÷b÷c=a÷(b×c)(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⑤分解:

    a.拆成两数之积后使用乘法结合律:3.2×2.5×1.25=(0.4×2.5)×(8×1.25);

    b.拆成两数之和或差后使用乘法分配律:102×3.5=(100+2)×3.5;

    3.5×9.8=3.5×(10-0.2)=3.5×10-3.5×0.2;

    ⑥注意观察算式的特征,学会逆向使用各种运算律和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4

    第六章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把几张相关联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后,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对比、分析数据。制作时,要注意对表头进行合理分项,算对总计与合计,写出统计表名称和制表日期。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把两张或多张相关联的条形统计图合并后,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直观、形象地比较多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画图时,首先确定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图例,要画不同颜色或线条的直条,记得标数据。

    第七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条理地找出来,从而找出问题的全部答案,这种策略叫作一一列举。列举的方式有:列表、画图、连线、画“√”,也可按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等。

    2.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顺序来排列。

    3.排列(有顺序):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ABC、BAC不同)

    组合(没有顺序):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AB、BA相同)

    4.四人互相通电话,总共要通的次数:3+2+1=6次,如果互相写信,总共要写的封数:3×4=12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5

    第八章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1)a×4或4×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a×a则写成a2,读作“a的平方”;如果a与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a。(2)只有字母与数字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省略“×”,加、减、除等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那么:正方形的周长:C=a×4=4a 正方形的面积:S=a×a= a2。

    3.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书写格式:

    (1)先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简写算式;

    (2)写完“当……时”后,再写出简写算式,然后用数字代替字母,还原乘号,算出结果;

    (3)不写单位,要写答语。

    附:常用单位进率和数量关系式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容积单位: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1、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2、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3、工总=工效×时间 工效=工总÷时间 时间=工总÷工效

    4、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 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

    5、(反向行驶)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6、(同向行驶)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具体内容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末尾对齐)

    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积的近似数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若小于5舍去。

    2、进一法(收尾法)

    3、去尾法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连乘、乘加

    乘减

    1.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

    《位置》

    具体内容

    位置

    1.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确定列数时,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从前往后数。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具体内容

    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小数点对齐)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看原来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4、规律: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商的近似数

    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算出一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3.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4、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的步骤:1.用计算器计算。2.观察发现规律。

    3.根据规律写商。(要重复出现

    次以上)

    解决问题

    1.连除解决问题:用总量依次除以另外两个量。

    2.根据实际需要,有时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3、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

    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

    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

    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第四单元

    《可能性》

    具体内容

    可能性

    1.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

    2.不确定的现象,能用“可能”“不一定”等来描述,确定的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3.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所占的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具体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

    a+b=b+a;加法结合律是

    (a+b)+c=a+(b+c);

    乘法交换律是

    ab=ba;

    乘法结合律是

    (ab)c=a(bc);

    乘法分配律是

    (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中写出得数即可。

    4、a×a可以写作a•a或a2,a2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方程的意义

    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两个数相加,和都相同,一个加数越小,另一个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减,差都相同,减数越大,被减数也越大。

    两个数相乘,积都相同,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除,商都相同,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

    解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

    ±a=b

    a=b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把解代入原方程的左边算出得数,再算出右边的得数,如果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那么这个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4、解方程原理:

    一、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不变。

    5、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应统一单位,在方程求出的解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三看两原则”

    三看:

    一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

    ”(减号),若有,先处理;

    二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

    ”(除号),若有,先处理;

    三看是否含有小括号“()”,若有优先选择整体法;

    两原则:

    1、未知数前面的符合要为“

    +

    ”(加号);

    2、未知数前面的数字(系数)要为“

    ”。

    稍复杂的方程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求什么设什么(个别除外)(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作答。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1)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的过程由解方程来完成。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验算。把未知数的值代人方程检验。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具体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s长=

    ab

    s正

    =

    a2)

    3、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三角形的面积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2、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梯形的面积

    1、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2、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组合图形的面积1、2

    个或

    个以上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称为组合图形。

    2、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3、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分这样几步:

    (1)分解图形,(2)利用公式,(3)找出相应线段的长,(4)正确计算。

    4、方法:分、拼、挖。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具体内容

    植树问题

    (一)植树问题:

    1、两端都栽:棵数=段数+1;  段数=棵数-1

    段数=路长÷株距;路长=株距×段数;

    2、两端不栽:棵数=段数-1;段数=棵数+1

    段数=路长÷株距;路长=株距×段数;

    (二)锯木问题: 次数=段数-1;段数=次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正方形)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棵数=段数(段数也就是间隔数)

    段数=路长÷株距;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51fpg

    2、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の數,積比原來の數大; 一個數(0除外)乘小於1の數,積比原來の數小。

    3、求積の近似數:先求出積,在根據需要求近似數。求近似數の方法一般有三種:

    ⑴四捨五入法(常用);

    ⑵進一法;

    ⑶去尾法。後兩種多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求近似數中。

    4、計算錢數,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分。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角。

    5、小數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四則運算順序是一樣の。(只有同級運算,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都有,先乘除後加減;有括弧,先算括弧裡面。)

    6、運算定律和性質:

    方法

    1、看(觀察算式)

    2、想(思考能否簡便計算)

    3、做(確定定律按運算律簡便計算。)整數乘法の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同樣適用於小數乘法。常見乘法計算(敏感數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和最後一個數相乘,或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積不變.(a×b)×c=a×(b×c)乘法分配律:兩個數の和(或者差)同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這兩個數(或者被減數與減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減)。

    (a+b)×c=a×c+b×c或(a-b)×c=a×c-b×c

    減法性質: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我們可以減去兩個減數の和,或者交換兩個減數の位置。

    a-b-c=a-(b+c)

    a-b-c=a-c-b 除法性質:從一個數裡連續除數兩個數,我們可以除以兩個除數の積,或者交換兩個除數の位置。a÷b÷c=a÷(b×c)

    a÷b÷c=a÷c÷b 去括弧:加減(乘除)混合時,括弧前是加號(乘號)の,去掉括弧後,括弧內の符號不變號;括弧前是減號(除法)の,去掉括弧後,括弧內の符號要變號。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0.75+9.8+0.25

    48.5=0.4=0.6

    2.5×5.6×0.4

    99×12.5×0.8

    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

    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 6.5+0.28+3.5+0.72

    2.5×1.25×0.4×0.8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1.35×12-1.35×2

    95.5÷1.6-15.5÷1.6

    乘法分配律(添項)

    99×25.6+25.6

    3.5×8+3.5×3-3.5

    數位換加法

    數位換減法

    數位換乘法 4.5×102

    99×2.6

    5.6×125

    51fpg

    51fpg

    減法1

    減法2

    減法3 52.8-6.5-3.5

    5.28-0.89-1.28

    7.63-(1.9+2.63)

    連除1

    連除2

    連除3 3200÷2.5÷0.4

    370÷2.5÷3.7

    210÷(12.5×2.1)

    同級運算中,第一個數不動,後面の數可以帶著符號搬家。

    2.56-0.58+0.44

    5.88+1.62-0.88

    2.5÷0.2×0.4

    290×2.5÷0.29

    第二單元位置

    1、數對:一般由兩個數組成。作用:數對可以表示物體の位置,也可以確定物體の位置。

    2、行和列の意義: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3、數對表示位置の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弧把代表列和行の數位或字母括起來,再用逗號隔開。

    例如:在方格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用數對(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注:(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X軸上(橫軸)の座標表示列,y軸上(豎軸)の座標表示行。如:數對(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兩個數對,前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兩個數對,後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圖形平移變化規律:

    (1)圖形向左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平移の格數;圖形向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加上平移の格數。

    (2)圖形向上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平移の格數;圖形向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減去平移の格數。

    第三單元小數除法

    1、小數除以整數の計算方法:小數除以整數,按整數除法の方法去除,商の小數點要和被除數の小數點對齊。整數部分不夠除,商0,點上小數點。如果有餘數,要添0再除。

    2、除數是小數の除法の計算方法:先將除數和被除數擴大相同の倍數(把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の位數),使除數變成整數,再按“除數是整數の小數除法”の法則進行計算。注意:向右移動小數點時,如果被除數の位數不夠,在被除數の末尾用0補足。

    3、除法中の變化規律:①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商不變。②除數不變,被除數乘或除以幾,商隨著乘或除以幾。③被除數不變,除數乘或除以幾,商就除以或乘幾。④被除數大於除數,商就大於1;被除數小於除數,商就小於1。⑤一個非0の數除以大於1の數,商就小於被除數;一個非0の數除以小於1の數,商就大於被除數。⑥積不變性質: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另一個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積不變。⑦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數乘幾,積就乘幾。⑧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就除以幾。

    51fpg

    51fpg

    4、求商時有時也需要求近似數。方法三種。

    取商の近似數時,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の下一位,然後用四捨五入の方法取近似數。沒有要求時,除不盡の一般保留兩位小數。

    5、一個數の小數部分,從某一位元起,一個數位或者幾個數位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樣の小數叫做循環小數。

    一個循環小數の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複出現の數字,叫迴圈節。如6.3232„„の迴圈節是32,注意不是23一定要是第一次重複出現の數字是3在前2在後重複出現!

    6、循環小數の記法:

    (1)用省略號表示。寫出兩個完整の迴圈節,加省略號。如:3.55…,2.0321321…(2)簡便記法。在迴圈節の首位和末位上加小圓點。如0.36,2.587 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無限小數不一定是循環小數。

    7、小數部分の位元數是有限の小數,叫做有限小數。小數部分の位元數是無限の小 數,叫做無限小數。無限小數分為無限循環小數和無限不循環小數。

    第四單元可能性

    1、可能性: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發生の事件,是“一定”會發生の事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發生の事件,是“不可能”發生の事件;在某種情況下會發生,而在其他情況下不會發生の事件,是“可能”會發生の事件。

    2、可能性の大小:

    在可能發生の事件中,如果出現該事件の情況較多,我們就說該事件發生の可能性較大;如果出現該事件の情況較少,我們就說該事件發生の可能性較小。

    3、遊戲規則の公平性:

    公平性就是只參與遊戲活動の每一個物件獲勝の可能性是相等の。

    第五單元簡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の式子裡,字母中間の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加號、減號、除號以及數與數之間の乘號不能省略。

    2、a×a可以寫作a·a或a²,a² 讀作aの平方

    2a表示a+a或2×a(1a=a這裡の“1”我們不寫)

    3、方程:含有未知數の等式稱為方程(★方程必須滿足の條件:必須是等式 必須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の未知數の值,叫做方程の解。求方程の解の過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性質一: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性質二:方程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5、所有の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6、方程の檢驗過程:方程左邊 = 方程右邊

    7、方程の解是一個數; 解方程式是一個計算過程。所以,X=„是方程の解。常見の等量關係: ①路程=速度×時間

    ②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③總價=單價 × 數量 列方程解決問題

    方法步驟:

    1、讀題、分析題意(從要求入手)。【找出已知資訊(包括隱含資訊剔除無用資訊)和未知(即要求資訊);注意單位是否一致;不一致先轉化】

    2、解:設未知數。

    【有兩個未知數,通常設小の那個,另一個用含設の未知數の關係式表示。】

    51fpg

    51fpg

    3、思考並列出方程。

    【根據題意和找出の資訊建立已知和未知の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檢驗反思後作答。

    第五單元多邊形の面積

    1、長方形周長=(長+寬)×2 字母公式:C=(a+b)×2

    長方形面積=長×寬 字母公式:S=ab

    2、正方形周長=邊長×4 字母公式:C=4a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字母公式:S=a2

    3、平行四邊形の面積=底×高 字母公式: S=ah

    4、三角形の面積=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三角形の底=面積×2÷高;

    三角形の高=面積×2÷底)

    5、梯形の面積=(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積×2÷高-下底,下底=面積×2÷高-上底; 高=面積×2÷(上底+下底))

    注明:

    求三角形の底或高和梯形の上下底或高時,可根據公式列方程求解。這樣容易列出方程,也優秀理解。

    6、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兩個完全一樣の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の長相當於平行四邊形の底;長方形の寬相當於平行四邊形の高;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長方形の面積等於平行四邊形の面積。平行四邊形の底相當於三角形の底;平行四邊形の高相當於三角形の高;平行四邊形の面積等於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積の2倍。

    7、兩個完全一樣の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の底相當於梯形の上下底之和;平行四邊形の高相當於梯形の高;平行四邊形面積等於梯形面積の2倍,因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所以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8、等底等高の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等底等高の三角形面積相等; 等底等高の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の2倍。

    9、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不變,面積變小。

    10、計算圓木、鋼管等の根數:(頂層根數+底層根數)×層數÷2

    11、組合圖形の面積:【方法:分割法或割補法或剪移(旋轉)拼,轉化成已學の簡單圖形,通過加、減進行計算。】

    12、常見計量單位及進率 長度單位:(從大到小)千米(km)----米(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面積單位:(從大到小)平方千米(km)----公頃----平方米(m)----平方分米(dm)----平方釐米(cm)----平方毫米(mm)品質單位:(從大到小)噸(t)----千克(kg)----克(g)時間單位:(從大到小)時----分----秒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1、方法:化大為小或化繁為簡,畫圖,列表,再總結應用

    2、植樹問題:

    (1)、兩端要栽:

    間隔數=總長÷間距;

    總長=間距×間隔數;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棵數-1

    (類似問題有:豎電線杆,兩端插旗......)

    (2)、兩端不栽:

    間隔數=總長÷間距;

    總長=間距×間隔數;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棵數+1

    51fpg

    51fpg(類似問題有:鋸木頭,剪鐵絲......)

    (3)、一端栽一端不栽:

    間隔數=總長÷間距;

    總長=間距×間隔數;

    棵數=間隔數; 間隔數=棵數

    (類似問題有:敲鐘聽聲,上樓時間.....)

    3、鋸木問題:

    段數=次數+1;

    次數=段數-1

    總時間=每次時間×次數

    4、方陣問題:

    最外層の數目是:邊長×4—4或者是(邊長-1)×4;

    單邊邊長=(最外層數目+4)÷4

    整個方陣の總數目是:邊長×邊長

    5、封閉の圖形(例如圍成一個圓形、橢圓形):

    總長÷間距=間隔數;

    棵數=間隔數。

    6、過橋問題

    總長=車身長+車間距×車間隔數+橋(路長)速度=總長÷時間

    7、計程車計費(信件郵資、洗照片)等問題。

    計算時分成兩部分。(1)標準部分。已經知道總價の,不再計算,不知道總價需計算。(2)超出部分。超出數量×超出單價。最後相加。

    51fpg



    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优秀范文5篇)
    侧面描写地片段200字- 作文素材[范文大全]
    《和时间赛跑》说课稿
    庆祝六一学生代表发言稿
    简短的温馨的晚安心语朋友圈摘录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