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党申请书 应用文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生物高三的知识点(共5篇)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独坐青楼 时间:2024-09-10 03:09:2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生物高三的知识点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高三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高三的知识1

    光与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5、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生物高三的知识2

    1.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2.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3.原核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

    4.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5.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6.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的。

    8.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成顽症个体的潜能。

    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

    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9.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

    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10.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11.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ADP相互转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12.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

    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

    13.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

    14.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15.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6.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

    17.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因素是O2浓度、温度、水。

    18.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

    19.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

    20.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意义是提高适应性。

    21.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生物高三的知识3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1)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生物高三的知识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9世纪末叶,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如何?到底哪种成分才是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由于染色体不是单一物质组成,因而,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相当激烈,随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进行,使人们普遍接受了DNA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你认为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一是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是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是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四是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在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中,一批批科学家前赴后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这些经典实验的创新之处及其他们的结论怎样?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球菌一起注入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并分离得到了能够稳定遗传的S型肺炎双球菌。据此,他得到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促进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艾弗里及其同将组成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已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并创造性的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加入,发现只有加入DNA才能促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他们首次提出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让人们普遍接受“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结论的科学家是赫尔希和蔡斯,在于他们找到一种特殊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T2噬菌体(蛋白质与DNA可以有效分离),并借助于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噬菌体侵入到细菌的成分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为什么只能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不能用14C和18O?如何标记?标记两种物质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进行噬菌体中侵入到细菌体内的是DNA还是蛋白质,因而标记元素应该是蛋白质或DNA特有的,如果选用14C和18O两种物质均含有不具有特异性,因而不可以。而DNA含P,蛋白质含S,P、S是他们各自特有的元素,因而可以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由于噬菌体等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宿主细胞单独进行,其生命活动及物质合成必需依赖于活的宿主细胞,因而,利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应先利用同位素标记其宿主细胞,然后以噬菌体病毒侵染已被标记的细菌,使形成的噬菌体含有被标记的元素。

    5.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正确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所有生物而言,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还可能是RNA或蛋白质;二是含有D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三是绝大多数生物含有DNA。

    生物高三的知识5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生物高三的知识点

    第二篇:生物高三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_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高三生物怎么复习?_我也今年考完的 由于我们老师纯粹误人子弟 我上课经常逃课或者睡觉 就自己学或者找别的老师问一下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工作总结频道与你分享!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今天,抱着交流的目的来介绍我校生物复习的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基本上都占在80%左右,考纲以外和课本以外的内容很少。重点考查双基,尤其是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

    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存在以下四种现象:

    现象一:课本内容记不清,课外内容注意听

    现象二:口头提问象真会,考试做答却不对

    现象三:复习就是做资料,教材考纲全丢掉

    现象四:主干知识没过关,偏难险怪用力专

    我们的学生,总体情况是尖子生少,总等水平的偏多,而 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的效果,继往开来,扎扎实实抓好该一轮复习是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基础,提高生物学高考成绩的关键。高三一轮复习,既要传承一些经典的举措,也要与时俱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在高三一轮生物学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1、多角度研究高考,并注重实效

    注重研究的实效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教师首先须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同时与考试说明、教材一起综合分析,清楚高考复习内容和范围,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以及难度和深度。

    通过高考等各类大型考试评分标准来指导学生答题 学生的规范答题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评分标准是高考阅卷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对学生答题的要求。注重对历年来的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研究,细心揣摩、分析,总结出答题的规范、注意点,以便在平时的复习中对学生加以训练,减少答题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

    2、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使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恶习”,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高三生物学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尝试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理念下的“多步情境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复习。例如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第一步预习交流,预习题目选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加以强调,花很少的时间将该节知识梳理了一遍,高效快速;第二步质疑辩论,对学生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如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能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进行课堂辩论,期间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第三步延伸讨论,选择本节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教师设置问题梯度,该过程原料是什么,在发生着什么,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特点是什么,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给予鼓励性点评;最后总结归纳、自主提问,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并反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此教学模式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现象,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堂课,发出的声音绝大部分都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评价、纠正和总结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预想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以掌控的情况,如何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调节学生在辩论中的情绪激动等。因此从表面看教师虽然说的少了,但其实幕后做的工作是多了,这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设置的环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自觉地去思考、理解和记忆,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阶段的复习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并夯实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教师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尝试。

    方法一:让学生提供一份知识框架图,例如对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三可以以细胞到个体到群体为大框架,让学生发散性地去回忆每个框架涉及到的知识点,如看到细胞结构几个字,就主动在纸上画一个细胞,标出来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再想想还跟什么知识相关,并联系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这样的联想十分重要,因为很多高考题目都类似这种模式。

    方法二:把考试说明放在面前,旁边放上课本和笔记本。对照考试说明将知识点逐一过关。让学生每看一个知识点,先尽力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核对课本是否正确,如有疏漏迅速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不管用哪种复习方法,都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例如比较法,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难区分或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等。最后,当所有的知识点都过滤一遍以后,可尝试根据考试说明的大标题,用一些结构图把主干知识块联系起来。这样在一轮复习中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个系统且全面的认识,在二轮复习中才会有新的突破。

    帮助学生巧记知识点 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创设出不同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其中:(1)对于重要生物学结构、生化反应、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等,教材中都有帮助理解的图解,这也是各类大型考试的出题材料。因此,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理解并记忆这些图,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应对考试;(2)对于抽象的知识,如蛋白质结构的有关计算、碱基类计算、遗传定律的应用、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总结归纳成要点,写在显眼处,既便于解题时查阅,也便于集中记忆。

    高三阶段的学生压力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学习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压力。作为生物学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除知识传授之外情感沟通更加重要。在交流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高三阶段的学习充满信心。良好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学习效率,也决定着学生的命运。理想目标的指引加上教师的激励,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高三复习,最忌讳的就是盲目,所以在复习每一章知识之前,我一般花一节课时间从高考要求、高考热点、考题特点、高考命题趋势等四个方面给学生做全面分析讲解,这就是我所给学生强调的“磨刀不误砍材功”,有的同学不耐烦,认为这样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但我强调不要认为这是无用功,虽然花了一节课时间,但你能把这几个方面掌握好了,分析透彻了,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时能有的放矢,重点把握,难点攻克,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侧重点,影响复习效率。关于复习方法,我们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在备课上下大功夫。

    备课即是新授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高三复习课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教师要经常研究考纲,做到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与其他生物教师讨论突破难点的方法,精心筛选典型例题,探寻典型例题的最优化讲解方式;研究统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模式;探寻作业中共性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科代表反馈自己所交班级的学生对即将要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提高课堂效率、认真上好高效课。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学科理解记忆性内容多,生理过程性内容多等特点,引导学生以生理过程为主线,把单元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自主归纳知识体系,画出单元知识概念图。同时利用典型例题及时反馈,每一道典型例题都尽量留给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形成主动学而不是被动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每一复习课的学习,有所悟,有所得,既温故又知新。努力贯彻学校“讲、练、悟”三位一体的高效课课堂教学要求。

    3、根据生物在理科综合中的分值分配,科学编制试卷,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率。高考生物在理科综合的300分中占90分,时间分配约45分钟,而我们1节课正好是45分钟,可以完成一套试卷。

    4、在作业布置、检查与讲评上下工夫。

    用好复习资料,每一个练习,在布置给学生之前,我都提前先作一遍,结合考纲,作出取舍,以免学生做无用功。对资料中不到位的地方,精选典型例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_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高三生物怎么复习?_我也今年考完的 由于我们老师纯粹误人子弟 我上课经常逃课或者睡觉 就自己学或者找别的老师问一下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工作总结频道与你分享!

    题有针对性地强化,使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提高效率。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讲评,把试题归类讲评,帮助学生真正找出错因,提高讲评的针对性,高效性。

    5、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答疑。

    辅导与答疑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症结所在,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能够对单科较差的学生有效答疑,补差提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晚自习辅导,同步练习中的每一道题都做在学生前面,分析每一道题的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以备学生质疑时既提高答疑效率,又一语中的。

    6、重视补差工作。

    我和班主任积极配合,努力做好梯队管理与补差工作。根据高二到高三学生的历次生物成绩档案,准确确定各层次补差对象,办补差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分层辅导,耐心答疑。此项工作非常繁琐,工作量大,但十分重要,保证了单科成绩的有效上线。

    除了注重复习方法外,我认为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以外,还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关,如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特别差,不知道大家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觉。一个问题,你要讲他一点都不知道,也不是,他也多少知道些大概意思,但答出来的语言就不是那么回事,不是用词不科学,就是不精确,要么就叙述不合逻辑、罗嗦,甚至辞不达意,大大影响得分率。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新课和复习时就有意让学生多做这样的习题,进行训练,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要写出来,有时他们讲的和写的还有一定的差距呢,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对照,找出差距,进行修改,通过前后比较,时间长了,能悟出一些方法和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分析历年高考,以社会热点、焦点,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为背景来考察书本知识的题目,年年都有,而且是命题趋势,但学生在这类题上的丢分率特别高。其实仔细分析,这类题目也并不难,虽然背景材料很广、很大,但最后落脚点还是在书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也是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

    这类题学生丢分的原因,我分析,不是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也不完全是运用能力差,而是题目意思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所以我对这些题进行专门训练,并给他们总结“六字” 解题方法,即:审——审清题意;读——读懂材料;抓——抓住关键词语;获——获取有效信息;答——给出正确答案。我跟他们说,只要牢记这六字方针,一遇到这类题从这六字入手,按部就班去解决,得80%-90%的分没有问题。当然在复习中还注重学生应试心里能力的培养,这里不再多说。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谢谢。

    浅谈如何进行高三生物总复习(2)

    关键词: 三到位 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 比较法 实验设计能力应试能力 适时练习 自测自评 重视讲评 坚定信心 意志品质

    近几年来高考生物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测验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生物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总之通过复习使自己掌握中学生物技能和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

    众所周知,知识是构成能力的一种重要因素,知识的积累、深化、扩展、创新对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注意到把握好能力与知识的相互依赖,互相转化,共同增长。

    不同内容三到位的要求不同。基础知识到位,就是把近期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作为总复习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认真掌握知识的要点、概念、概念间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思维方法到位,就是要求想问题时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善于思考,全面识别事物,全方位的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要用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和个体发育过程、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生物工程等理论统观全局。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间的关系,找主要矛盾,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到位,就是理解问题要深刻,推理要严密,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灵活的迁移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选准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思路,能灵活规范地操作重要的实验。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超越教材要求把知识任意伸展,也不要把较高要求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更不能搞题海战术,造成事倍功半。具体复习时我从以下

    几方面做起:

    一、强调阅读教材、以本为纲,抓好基础、全面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我记得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细胞代谢这一专题,要知道这一专题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这一专题的重点在于物质的跨膜运输、酶和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因此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比较,矿质元素能否再度利用以及比较复杂的遗传概率的计算等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

    总之,我们复习时必须善于以本为纲,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找苦吃。

    二、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他例子不再赘述。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三、突出比较法的运用,培养类比能力

    类比是指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因学生的个性、自身素质等而不同,但类比方法有其独特的功效,它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学生类比能力的获得,与教师的引导和平时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结构网络。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此外还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比较、有丝

    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的比较、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比较等等。

    通过这种类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认识,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使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由此及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强化给材料题的复习,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我们没有忽视给材料题、给信息题的复习,精心选题目,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创设情景、提供信息的材料题,打破了只重视知识定论、死记硬背的教学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

    五、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从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经常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题考核不仅要学生搞清书中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告诉学生不按这个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特别是实验中药品的剂量、时间,剂量正常用多少?多点少点实验结果怎样?换成其他药品会出现什么变化?时间长短会引起现象出现哪些变化?

    强化实验题型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即:对比(或对照)、等量和单一变量。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二种: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前不知结果,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则??;”。验证性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材料用具,实验仪器使用,实验安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模考的方向,要加强训练。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形成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并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

    第三篇:2024年北京市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

    1、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2、糖类的元素组成、种类、分子式、作用;还原糖的种类及鉴定

    3、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和作用;脂肪的化学组成与疏水性;热价高于糖类的原因;生理作用

    及鉴定;磷脂的化学组成与作用相适应的特点;固醇类物质种类及作用

    4、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构成方式、种类多样原因、含量;鉴定、作用、缺乏症状

    5、DNA和RNA的元素组成、同位素标记、基本单位、构成方式、空间结构、种类多样原因、分布及观察;DNA的提取和鉴定;核酸的功能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学说;非细胞生物种类和结构

    2、原核生物种类和结构

    3、真核生物种类;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和共同特征

    4、细胞膜的分子组成、结构组成、结构特点、不对称性;糖被的分布和生理作用、生理功能

    5、细胞溶胶功能;胞质环流观察;叶绿体结构、反应及生理作用;线粒体结构、反应及生理作用;不同部位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内质网与物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关系;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内作用;液泡与渗透吸水;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溶酶体结构及作用

    6、核膜结构和功能;染色质与染色体关系;核仁与蛋白质合成;核仁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细

    胞核结构和功能;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

    7、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性

    三、细胞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自由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渗透失水吸水、质壁分离实验

    2、酶的概念、成分、合成部位及作用;酶作用特性及原理;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影响酶活性因素及实验验证;生物工程涉及的主要酶

    3、ATP化学组成及结构简式;ATP与ADP转化过程及生理意义;动植物细胞内ATP生成途径

    4、细胞呼吸概念、种类、本质、意义

    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反应式、意义

    6、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种子和果蔬贮存条件和原因

    7、光合作用概念、发现史、总反应式、实质和意义;叶绿体色素种类、成分、颜色、含量及生

    理作用、影响叶绿素合成因素;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试验

    8、光反应和碳反应的部位、条件、过程、产物、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

    9、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

    10、测定光和速率和呼吸速率的试验设计、定性或定量表示环境因素对光和速率的影响

    四、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

    1、细胞周期定义、起止时间、阶段划分、持续时间

    2、细胞分裂类型及意义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主要特征;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曲线;动植物有丝分裂区别

    4、有丝分裂意义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5、减数分裂概念、时间、部位、过程、结果、意义、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6、细胞分化概念、时间、原因、意义、畸形分化结果

    7、细胞全能性的定义及原因;细胞全能性高低比较;植物体细胞和动物细胞核全能性实例

    8、细胞衰老死亡和凋亡概念、特征、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9、癌细胞的特点、癌变内因外因、癌变与细胞分化的关系

    五、遗传的物质基础

    1、遗传物质特点及与遗传信息关系(储存、传递、表达、改变遗传信息)

    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提问、体外转化实验—结论、噬菌体侵染实验(研究方法、原理、过程、实验结论)

    3、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RNA侵染和重建实验

    4、DNA和RNA的分子结构---储存

    5、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时间、场所、模板、过程、条件、特点、原则、意义;DNA

    半保留复制的密度离心实验及计算;DNA复制和基因突变;DNA复制和PCR技术;碱基互补和分子杂交

    6、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和翻译:基因概念和结构;基因与遗传信息与DNA与染色体与性状的关系;转录的场所、模板、碱基互补方式、产物、RNA聚合酶作用;翻译的场所、模板、转运工具、产物、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7、中心法则图解、含义、逆转录实例;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性状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行为的关系:分离、自由组合、性别决定;减数分裂与受

    精作用的意义

    六、遗传规律

    1、基因分离规律:杂交实验方法、现象、解释、等位基因概念和行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遗传图解;测交验证;分离规律实质;如何确定基因显隐性?如何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现象、解释、基因与染色体行为、遗传图解;测交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验证遗传学现象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设计?孟德尔成功原因及假说演绎法。

    3、基因连锁互换规律:摩尔根果蝇实验现象、解释、伴性遗传确定、遗传图解;性别决定种类;人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性别决定图解及男女性别比例1:1原因;不同类型伴性遗传实例、特点、判断依据。

    4、遗传病概念、类型及实例、优生措施

    七、变异育种

    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基因重组概念、类型、时间、特点、意义、应用

    3、基因突变概念、原因、时间、特点、意义、应用

    4、染色体变异:结构变异类型及原因,数目变异类型及原因;染色体组;多倍体成因、特点;

    单倍体成因、特点

    5、作物育种方法、原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

    体细胞杂交育种

    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及评价;现代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7、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界宏观进化规律

    八、植物激素调节和动物神经调节

    1、向性运动的概念、意义及实例

    2、生长素的发现史: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郭葛实验思路、实验现象及结论;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原料、合成部位、分布、主要运输方式和方向;极性运输的实验验证;

    4、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曲线

    5、用生长素理论解释向光性及向地性

    6、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实践应用:无籽番茄与无籽西瓜的区别;实验设计:发育中的种子可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顶端优势现象、原因及应用;除草剂

    7、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8、植物激素的概念及特点

    9、稳态概念及生理意义;参与稳态调节的各大系统;

    10、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相互关系

    1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神经中枢

    12、反射概念及分类;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

    13、兴奋的产生与传导: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双向传导

    14、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突触结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5、人脑各部位基本功能;大脑皮层运动、感觉和言语区的位置及作用特点;

    九、动物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1、下丘脑产生的促激素释放素种类及其生理作用、抗利尿激素生理作用

    2、垂体产生的促激素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生长激素生理作用;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3、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4、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和醛固酮的生理作用

    5、胰岛AB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6、性腺产生的雌雄激素生理作用

    7、动物激素作用特点;激素间的协同、拮抗作用及实例;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8、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及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9、免疫概念、类型;免疫系统组成淋巴细胞起源及人体三道防线

    10、抗原抗体概念、化学本质、分布、特性、作用机理

    1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及联系

    12、免疫失调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学应用:预防、治疗、移植

    十、生物与环境

    1、种群概念;种群与物种区别;种群与进化;种群空间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植物

    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标志重捕法;影响种群密度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J曲线特点—出现条件及计算、S曲线特点---出现原因、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调节及研究意义

    2、群落概念及组成;群落中种间关系;种间关系与种内关系;群落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群落

    演替概念、规律、类型及特点、顶级群落;

    3、生态系统概念及类型;生态系统成分、地位及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相互关系;能量流动过程、特点及原因、传递效率、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研究能量流动意义;物质循环概念、碳循环及温室效应、氮循环及微生物作用、物质循环特点

    4、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类型、原因及调节;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和实例;

    5、人类活动与环境:酸雨、臭氧、水华与赤潮、有毒物质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多样性概念及保

    护措施

    十一、现代生物技术

    1、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特点、意义

    2、基因工程的工具:限制酶种类、来源及作用特性;DNA连接酶作用、运载体种类及3个条件

    3、基因工程步骤:1)获取目的基因:G文库方法及特点;C-文库方法及特点;化学合成法方法

    及特点;PCR法原料、步骤、与DNA体内复制比较2)形成重组DNA分子:单酶切与双酶切、表达载体特点3)目的基因导入动物、植物、微生物受体细胞方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A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常利用运载体的标记基因进行检测、利用特殊菌落检测—蓝白

    筛选、通过分子杂交检测特异性序列;B是否在受体细胞表达: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与天然功能进行活性比较

    4、基因工程的应用:制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环境监控、工程菌

    5、蛋白质工程:概念、步骤、实质

    6、克隆概念、3个水平克隆、理论基础

    7、细胞全能性概念、原因、不同细胞全能性不同、动物细胞核全能性、植物体细胞全能性

    8、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培养基成分及其作用、条件、过程及应用、愈伤组织特点、植物激

    素比例与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概念、过程和意义

    9、动物细胞培养:培养基成分及作用、原理、过程、条件、意义和应用

    10、细胞融合概念、原理、过程、意义;核移植技术和应用

    1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原理、过程、意义、与传统血清抗体的比较

    12、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十二、生物技术与实践

    1、光学显微镜观察:浸泡--切片--染色--漂洗--制片--观察;取材--制片--水解--漂洗--染色--观察; 取材--制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实验现象;取材--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引流--观察--滴加清水,引流--观察;培养根尖--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低倍镜下观察--高倍镜下观察;

    2、物质提取、分离、鉴定:制备生物组织样液--取组织样液--加鉴定试剂--沸水浴加热---观察; 取材--研磨--过滤--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观察;

    ①制备鸡血细胞液②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③溶解细胞核内的DNA和析出含DNA的粘稠物④滤取含DNA的粘稠物⑤再溶解DNA的粘稠物,过滤获得含有DNA的氯化钠溶液⑥获取含杂质较少的DNA⑦DNA的鉴定

    3、调查:①遗传学调查—群体调查和家系调查: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设

    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分多个小组调查(随机、大样本量)--记录调查结果(记录调查的总人数及调查对象的性别、记录人群中的发病人数、记录不同性别人群的发病人数)--总结果,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100%--家系调查(记录调查对象的亲子关系、记录世代数)--汇总、统计结果,进行遗传病类型及遗传方式的分析。(往往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

    ②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方法: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4、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第四篇:2024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坚信,只有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让书的内容融入我们的生命,才能有一个比水海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b-b),正常(携带者)女性(-B-b),正常女性(-B-B),色盲男性(-bY),正常男性(-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2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

    (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

    (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

    (3)免疫功能,如抗体;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

    (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热;在蛋白质的检测中,在组织样液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不需加热。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3

    名词:

    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

    a、成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b、特点: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4、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5、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

    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4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抗虫农作物)

    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亲子鉴定: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使用国产制剂进行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5)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种基因时,先将待测样品制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让它与基因芯片上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放大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样品DNA序列。

    用途:用来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因序列、寻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药物分子。利用基因芯片,可以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在进化、发育、遗传等过程中的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5

    一、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2024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五篇:2024年上海市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l?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l?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2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w.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高考资源网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推荐阅读:
    生物高三的知识点(共5篇)
    奥秘词语的解析及近义词(汇编)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范围(共五则范文)
    以生活需要宽容话题作文5则范文
    关于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主题征文(共5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