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服务合同 应用文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8-16 01:16:5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和决定作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着我国的国家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着我国的政党制度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准确把握人民民主专政,对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属于剥削阶级国家,实行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实行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人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不能只理解成加强专政职能或只讲民主。

    ②明确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即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享有民主权利。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区分人民民主专政的 “阶级基础” 与“社会基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指我国的全体人民,相对阶级基础而言,社会基础更具广泛性。

    ④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中的“一定范围”,不是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无,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无,而是指阶级斗争已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大量存在的社会矛盾中,并不都具有阶级斗争性质,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已不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是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⑤充分认识现阶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⑥掌握新新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赋予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切实实现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努力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法制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坚持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打击国内外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第二篇: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老师: 日期: 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摘 要]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战略,它的科学内涵博大精深。想要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化从严治党,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习近平,“四个全面”,科学内涵

    2024 年2 月2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的每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一、怎么理解“四个全面”?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这就为我们理解“四个全面”指明了方向。首先,必须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来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其产党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从“三个总”来理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四个全面”就体现和贯穿了这条生命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从总布局看,所谓五位一体,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强调五位一体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中国现阶段的特征所决定的。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国家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运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等等。这些问题,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小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挑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深义。而“四个全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面,它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来的,是“总布局”的体现和具体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一致的。

    二、实现“四个全面”的关键 .大力发展生产力,抓牢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和国家现代化目标:一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更多发展新机遇;三要转变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权力下放力度,释放生产新活力;四要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投入,鼓励创新,培育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新引擎。

     .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四个全面”要求加快推进改革步伐,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我国“第五个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国梦。而推进“第五个现代化”一就是要努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经济现代化;二就要努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我国主政治现代化进程;三就是要努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五要努力推进生态文明设,建设“美丽中国”。

    3 .坚持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现实要求。“第三个全面”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落脚点。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结束语: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世界发展潮流,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提出来的新论断,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文阁.《红旗文稿》[J],2024年,第13期: P12-15.[2].冯志彪,郭全龙(西南大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2024年,第24期, P4-5.[3].《银川晚报》[N],2024.04.13第2版.[4].《东方早报》[N], 2024.02.25第A06版.[5].人民日报评论社,《“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287页.

    第三篇: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如何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新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结合实践进程来思考,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既充分吸收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尤其是过去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新鲜经验,又根据新时代新使命提出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不断深化,体现了党中央坚决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着眼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管党治党的重大意义。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

    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打铁必须自身硬。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运用好系统思维,全面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对管党治党的科学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基本原则和方向;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指明了实践路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明确了各方面建设任务;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在实践中把“全面”“从严”落到实处。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

    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要把握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勠力同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贯彻执行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我认为应该从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做到以下三点:

    1.思想上,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锐意进取,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执行党 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业绩,为全县的防震减灾工作服好务。在机关作风建设中,要时刻把转变思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实践先进性要求的着力点。

    2.在工作上,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率先垂范、谦虚谨慎、立足本职、主动思考、勤奋刻苦工作、为民服务。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学习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的劲头,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才能掌握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4-11-28 07:1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兰军(单位: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部署。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现代化经济建设新征程,必须读懂、弄通、做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关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开创性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

    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

    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1979年—202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2024年—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是世界平均增速的近3倍,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24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但

    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特征十分明显,许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重要产品和服务质量、单位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现行经济体系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价格、低质量的需求,而且中低端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高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集成电路核心芯片、飞机汽车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和设备技术依赖进口,就连带自动清洗装置的马桶盖、电饭煲、炒菜锅、婴幼儿奶粉等,国人都喜欢买质量较高的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产品。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我国经济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全面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十九大报告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具有丰富内涵、深刻含义,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两个原则、三个变革、三有经济体制、四者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一个目标”是“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条主线”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两个原则”是“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三个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有经济体制”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四者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作出了系统部署。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

    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三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四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五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

    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一是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三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四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五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六是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八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九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十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

    建设。三是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四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五是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六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四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五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六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 12

    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二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四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是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六是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七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第四篇:如何全面把握“开放”?

    试题:如何全面把握“开放”?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必须坚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

    第一,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邓小平在回顾我国历史时曾指出:“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我们只有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必要的互接互补,加上自己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

    第二,对外开放既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开放,而且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作‘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我们派了不少人出去看看,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什么面貌。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后起的、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大胆借鉴、吸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经验,并且结合新的实践进行创造,使其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加快发展,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第四,实行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第五篇:如何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试题:如何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主要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这三个目标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强调:“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邓小平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最可靠保障。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推荐阅读: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20060901广东高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民法庭司法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公正、高效司法保障的意见
    有含义的句子(精选5篇)
    德育实践活动方案
    关于金家湾工业园区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上一篇:迁安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