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300字作文 工作计划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在全县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讲话[精选五篇]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烟雨迷离 时间:2024-06-26 09:42:2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在全县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讲话

    在全县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讲话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凝聚起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加快区域经济布局重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将加速地方产业布局重构,对XX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县域经济欠发达地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不能在新一轮发展赛道上弯道超车、抢占先机?是对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各企业最大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形势,唯有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扎扎实实把县域经济做出特色、形成集群,才能带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塑成优势、突围奋进。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制造业。制造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要强力突破制造强县建设,推动全县产业底色得到根本重塑。

    要在补链强链中塑成XX制造新优势。产业链的结构与层次决定了制造业发展的潜力和未来。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秉持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理念,“3+3+1”新型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特别是去年启动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五大核心产业链行动,极大提升了我县“有机颜料、特碳材料、装配式建筑、冰雪运动服饰、日化用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下步,我们要进一步坚持集群理念,突出“群长+链长制”,共同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一个是内部产业链,要谋划如何改进上游的材料、技术和工艺,如何加强下游的销售、服务布局,如何植入创新创意、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要素,奋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提升价值链,打造创新链。另一个是外部产业链,如何打通相关的产业链,完善配套,使之相辅相成、相互配套,形成集群式、共享化、创新性的制造生产模式。比如有机颜料产业,如何进一步优化布局,打造供应链最短、产业链最长、价值链最高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有机颜料生产基地。

    要在招大引强中凝聚XX制造新动能。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要开展好产业链招商。各产业招商专班要实体化运作,积极走出去,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500强及大型央企国企,持续跟踪推进XX安全气囊、X有机硅等项目。选聘的3位招商顾问,都是链主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各自的行业领域深耕多年,人脉资源广、信息来源快,希望你们积极组织和介绍客商到XX开展投资考察活动,对接投资意向企业,捕捉和提供更多项目信息。要组织举办专题招商活动。抓好6月份北京、7月份的XX招商活动,提前赴三地走访企业、洽谈项目,力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X市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近期印发,县投促中心牵头尽快制定完善我县的《考核奖惩办法》,在将招商引资纳入综合考核的基础上,设立招商引资考核单项奖。对没有招商任务的部门也要进行考核,对招引过5亿元产业大项目落地或提供有重要价值信息的在年终综合考核中予以加分。要加强项目跟踪服务。项目落地是关键。对纳入县委1号文的重大项目,包保县级领导和工作线指挥长要加强调度推进,特别是对XX康复辅具及机器人、XX工业芯片及半导体材料等重点签约项目,要加快手续办理,尽快开工建设。要重点排查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领域的问题,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对签约尚未开工的项目,要逐个剖析、逐一化解。

    要在平台建设中提升XX制造新能级。平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要做强园区平台,今年化工产业园要拓展5平方公里,开发区要会同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镇街尽快研究方案,超前谋划、分步实施,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临港产业园,要加快闲置低效用地的盘活再利用。高铁产业园,现有路网及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升级改造,依托嘉北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园区污水管网,解决供排水问题。要推动资源集中,突出“亩均效益”,把有限的资源要素更多集中到优质企业上。要依托工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系统,6月15日前完成对全县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采集、确认工作,7月20日前完成企业分类评价。要健全完善差别化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县经开区要着力淘汰低水平、低技术、低产出的企业和项目,今年必须迈出实质性步伐。

    要在培大育强中增强XX制造新支撑。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要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两头抓,进一步培育骨干企业。要激励企业大力攀登。今年市里开始实施“企业攀登”工程,我县仅有11家企业列入市级“攀登工程”名单,仅占规上工业企业5.58%。县工信局牵头,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要下力气培育,争取市里动态调整时我县更多企业纳入市库。市里每月通报县市区企业攀登工程进展情况,既看企业攀登的数量,也看目标完成的质量。工信、发改、科技、金融等部门和所属镇街,要把服务支持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企业稳定发展。要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市里针对技改专门出台了支持政策,对重大技改项目,市县给予贷款贴息,对纳入省重大技改项目的,省市县三级贴息比例合计最高达到55%、金额最高3000万元。县工信局要充分用好贴息政策,对重点技改项目“一企一策”予以指导,确保完成3个以上10亿元以上技改项目。集中突破5个市级百项重点技改项目,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市级年度“十佳”技改项目。要动态完善技改项目库,对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及时指导企业入库纳统。工信、金融等部门要分产业每月组织开展专题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提供金融服务。要培育优良产业生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挂大联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小升规”“专精特新”培育,确保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确保年内培育省市级瞪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8家以上。要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目前,益大新材料已完成股改,争取8月份报省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XX作为我县第一家“新三板”企业,已完成定向增发1053万,争取明年上半年转至创新层,下半年开展精选层申报工作。市委、市政府对企业上市真金白银的奖励扶持,各位企业家要抢抓机遇,金融部门要实行“一对一辅导”,畅通企业上市通道。

    要在标准品牌中彰显XX制造新形象。制造之强,强在品质。要加强企业管理。结合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管理年活动,引导企业加快规范化改制步伐。要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无论是对接银行上市融资,还是取得政府支持,经营指标和数据都必须真实、逻辑关系合理。今年各级对能耗管理特别严格,能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都要整改,如果我们人为压低营收、利润,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自身。所以要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操作能力,确保财务数据真实。要树牢节能降耗理念,强化约束机制,促进能效提升。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要明确专人管安全,加大安全投入,常态化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和演练,向制度、向技改、向管理、向培训要安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强化标准意识。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参与各类标准制定,着力破解一批“XX制造”标准瓶颈,不断抢占市场和行业话语权。要打造品牌形象。要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倒逼,加快打造一批市场认可的中国驰名商标、XX知名品牌,不断推动“XX产品”向“XX品牌”转变。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现代农业。锚定现代农业强县目标,深入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标准、指标体系,积极探索有XX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

    一要走好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今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要达到65%左右,从市里通报情况看,我县土地流转率仅为45%,与市里要求相差甚远。各镇街要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规范引导群众开展土地流转。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三年行动,今年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不少于3家,推动XX种业、XX粮油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场15个,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创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2个。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调度、指导、通报,力争今年全县各项指标实现大的提升。

    二要做大做强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制种大县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要聚焦“种业强县”目标,对接好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解决企业育种人才、技术问题,打造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园区核心区域所在的梁宝寺镇、大张楼镇,以及周边镇街要引导群众种植大豆,扩大园区规模。要规范种子市场管理,提高种子企业准入门槛,注册资金要达到XXXX万元,改变种子市场“散乱小”局面,杜绝恶意竞争行为,切实维护我县种子行业公信度。要筹备好9月份的大豆种业高峰论坛暨成果转化地展现场会,将论坛办好办实。

    三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拓展增值增效空间。①要依托XX老僧堂特菜瓜菜、X葡萄、X山西瓜、X山油牡丹、X林果等现有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中西部特色瓜菜和南部生态林建设行动,打好“珍稀牌”“生态牌”“文化牌”,培育一批精品优质特色产业集群。②要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大力改变“洗洗泥、去去皮”的状况,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发挥好供销系统、邮政快递物流以及鲜农都等流通网络优势,打造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③要依托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产业,挖掘拓展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④发展乡村产业最终要落脚到农民增收上,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联合体,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使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四要做强农业品牌。标准化是品牌农业的基础。要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完善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力争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要增强农业品牌意识,持续打响“XX豆种”公用品牌,年内至少实现4家企业入驻“XX礼飨”目录、1家企业入驻省知名产品企业品牌目录,至少新增5个“三品一标”认证。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一手抓载体,一手抓项目,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一是推进载体建设。加快祥城北港项目建设,推动X港、X港建设集装箱码头,提前谋划洙水河航道“三改二”工程和综合服务区项目。积极推动XX港临港物流园、X山货运站改扩建项目,跟踪推进X国际物贸港项目,启动建设XXX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打造鲁西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实施“快递进村”“农产品进城”物流快递网络建设,X月底前完成XXX个村的快递服务站建设。

    二是攻坚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XX野生动物园等总投资XX亿元的XX个文旅项目建设,策划推出一批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及系列节庆活动。要统筹提升重点景区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景区的绿化、停车场、标识、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由旅游公司运作,周边环境由属地镇村负责。

    三是发展新兴服务业。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引进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引有品牌有实力的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企业、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生产生活需求。实施电商培育、电商进村计划,鼓励发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电商村、淘宝镇。

    坚定不移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看,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创新平台质量不高、企业创新团队和科技人才匮乏,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政企联动、合力攻坚,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要自强奋斗、勇攀高峰,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更大力度强化载体建设。要围绕产业发展及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活动,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把园区、产业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强XX经开区产业研究所与市产研院的协同共建,提速推进嘉北双创园、科创园、化工产业园孵化器等平台建设,支持品高药业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跟踪推进XX完成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XX电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XX建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以及XX钢构、XXX酒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积极推进XX种业与XX农科院、XX省农科院XX大学联合建立“国家区域性大豆育种创新研究院”。年内确保新增省、市级重点研发平台XX家以上,县财政给予最高X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更大力度激发企业活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不断研究市场需求,依靠创新支撑,开发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才能更有持续性和竞争力。比如益大新材料,去年承担了核石墨球项目等2项XX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关键产品对于我国未来抢占新一代核能系统的制高点至关重要;XX阳光,近三年团队共开展科研项目X多项,2024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近X亿元,占到总收入的X%;XX纺织,被评为国家功能性腈纶混纺纱线研发生产基地。大家要向这些企业学习,主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抢占创新发展的风口。县里已经出台配套政策对研发投入多、增长快的企业给予重奖,力争实现全县重点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X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以上。

    更大力度加快人才集聚。产业结构的背后是人才结构,近年来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表面上抢的是人才,实际上抢的是发展制高点。我们要拿出识人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

    一是高端科创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靶向引才”,建立完善专家智库,引导企业与智库内的专家对接合作。继续在X、X建立“双招双引”工作站,加强与XX人才发展集团联动,吸引高端人才来嘉创新创业。

    二是实用技能型人才。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探索职业教育弹性学制,订单式培育一线专技人才、企业工匠。目前XX职业中专已与XX理工职业学院合作办学,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化工班”要尽快开办起来。

    三是乡村振兴人才。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牵头,要常态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之星”评选等活动,用好乡村振兴合伙人政策,指导各类乡村人才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激发乡村振兴人才动力。四是党政机关管理人才。要管好用好机关事业单位复合型人才和卫健、教育等专业型人才,提供更好的舞台让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组织部门要搞好规划,精准实施专业干部培养、储备和使用。华为任正非曾经说过,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重视,是华为能够快速发展的基础。广大企业家要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舍得投入,把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吸引过来,打造持续发展动能。

    坚定不移与企业家站在一起,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最舒心的营商环境。要时刻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服务最温暖、什么样的环境最舒适?要经常以企业的身份,把各项业务办一遍、流程走一遍,看看还有哪些堵点、痛点,不断优化“流程图”,打造最舒心的营商环境。

    要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压减审批时间和手续材料,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由“嘉·快办”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要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深入开展“政务服务进园区”、督帮企业“四个一”行动等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终达到一个目标,“凡是上级有要求的,要坚决落实到位;凡是外地能办的,XX也要能办。”要按照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要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大胆开展工作,堂堂正正走进企业,干干净净服务企业,主动热情搞好服务。

    要打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今年以来,从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很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积极帮助企业对接项目,对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当前,全县财政收支压力很大,但是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千方百计落实好减税降费的政策,该减的减、该降的降、该补的补。发改、工信、科技、财政、税务等涉企部门要全面梳理近两年国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深化“政策来敲门”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要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要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面推行“标准地”模式和“亩产效益”评价,加大土地挖潜盘活力度,在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废弃宅基地盘活等方面做好文章,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招引留足空间。要常态化开展“行长访厂长”,组织开展好政金企专项对接会,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企业贷款融资力度,大力推行“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积极开发更多适合我县企业的产品。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对恶意抽贷、压贷、断贷的金融机构,一律取消评先树优资格。

    要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让依法依规办事融入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这里,县委县政府向各位企业家郑重承诺,同时也给全县所有公职人员提一个要求,只要是符合法规政策的事,在XX不用找任何关系都能办。对在管理服务企业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干部,一律由纪委监委、组织部门记录在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第一时间调离所在系统或岗位。要进一步优化企业项目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无理闹事等干扰企业经营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要加大涉企“三乱”治理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让企业家轻装上阵。

    各位企业家,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航行万里的巨轮,那么你们就是掌舵的船长,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在这里给大家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第一,要有办好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做企业不容易,做一流企业更不容易,每位企业家必须要有一流的志向,与先进县市区相比,我们真正称得上重量级的企业还不多,兖州仅太阳纸业一家企业今年一季度营收就达到XX亿元、净利润达XX亿元,我们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总和才X.X亿元,净利润仅为XXXX万元。我们既要看到差距,更要学习同行的眼光、胸怀和境界,做企业不能“小富即安”“固步自封”,要有做“百年老店”的决心,要学会挖掘自身潜力,到市场去搏击。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规模大小,都要努力争创一流,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且要把品牌“擦亮”。要主动把自己的企业放到全市、全省、全国范围比一比、看一看,在更大的坐标系中谋划企业的发展,不断突破企业成长的天花板。第二,要有办好一流企业的能力本领。办好一流企业,空有口号和志气不行,必须要练好内功。企业家要有善于把握大势、感知市场、认知现在、谋划未来。要树立市场化经营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用好市场上。要专心专注,心无旁骛攻主业,“四面出击”,什么热门搞什么,什么来钱快搞什么,最后什么也干不成。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企业打造成强大的创新主体。要强化资本运作意识,善于运用上市、风投创投基金、并购等现代金融手段,加快企业规模扩张。第三,要有办好一流企业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家要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带领企业履行好环保、安全、节能减排等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扎根本土、情系桑梓,将企业发展与XX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自身广泛的人脉资源优势,把更多的项目投入到XX、更多的资源集聚到XX、更多的朋友介绍到XX,为XX增添更多美誉度。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应尽职责和历史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只争朝夕加油干,不负韶华再出发,为加快建设更高质量、更有质感的“五大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第二篇:区委书记在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区委书记在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刚才,XX同志通报了高新区2024经济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安排,部分企业家代表作了发言,高新区管委会对一些优秀企业进行了表彰和颁奖,会议整体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生机和奋斗不息的张力,展现了高新区干部职工和辖区优秀企业家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下面,围绕高新区目标任务,结合各项重点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开发区改革的决策部署要求,加强前瞻性谋划、系统性重构、整体性提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历史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现已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通过这次改革,我想我们要着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是统一改革思想,凝心聚力促发展。

    此次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整合、扩区、调规、改制”为总体思路,以“定位高新、精简高效、激发活力”为基本原则,有序剥离高新区社会管理职能,更加强化高新区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发展主业主责,使高新区做到瘦身减负、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风口”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纾解企业发展难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等。要正确看待此次改革,把改革作为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切实提高站位、胸怀全局、放眼长远,坚定不移地与市委、区党工委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推动改革早日落地。要正确认识改革后XX区与高新区之间的关系,不是谁合并谁、谁管理谁的关系,而是职能边界清晰、相互协调共享的合作关系,XX区与高新区一体运作,但是高新区相对独立,通过加强相互之间的统筹协调,合理配置事权关系,切实提高运行效率,共同推动产业发展。要打破传统观念,强化改革思维,大胆试、大胆改,只要是为了推动发展、依规依纪依法的,就要敢于探索新办法、走出新路子,真正让改革思维、创新意识深入人心,用深化改革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是认清差距不足,奋楫扬帆再出发。

    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创新,逐步形成了产业图谱清晰、创新资源富集、开放步伐铿锵、创新人才荟萃的经济发展良好局面。尤其是近两年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殊为不易的成绩,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中兑现政策承诺,真金白银奖励企业,也正是对大家前期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群不强、体制机制不活、创新动能不足、能力作风不强等突出问题,与国家级高新区的定位还不匹配,与市委、市政府的期盼还有差距。立足洛阳,2024年我区GDP完成284亿元,在全市占比5.2%,整体占比不高,对于全市的GDP贡献还不够大,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全市的产业支撑作用还比较弱。站位河南,在全省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我区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居于郑州之后位列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四上”企业数量等一些关键指标均落后于郑州,而同时省内新升级的国家级高新区虽然经济总量暂时较小、排名靠后,但是增速大、发展快、势头猛,可谓“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放眼全国,我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的排名已经从2024年时最高的第20名,滑落至2024年的第43名,这里面虽然有国家级高新区迅速扩容、参与排名数量逐年增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区整体竞争力下滑、创新力偏弱、驱动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我们而言,这次改革就是一个看清差距、发现问题、认识不足的良好契机,要坚决摒弃满足省内第二的“自满”心态、归咎客观因素的“等靠”心态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安逸”心态,要通过这次改革,把大家敢打敢拼的精气神、团结奋进的向心力和争先进位的进取心激发出来,把这次改革作为开启高新区新征程的新起点,从此长风破浪、一往无前。

    三是提振干事信心,踔厉奋发开新局。

    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XX书记先后9次提到高新区,明确要把高新区打造成全市“两大创新基地”之一,提出要把XX(含高新)作为都市核心区发展科创产业的三大主体之一,并且对“重塑重振高新区”进行了专门部署,对高新区寄予厚望。3月10日,XX书记专程到高新区调研考察,肯定高新区改革成绩、工作思路,帮助高新区分析问题、深化认识,指导高新区谋划产业、明确方向,激励高新区抢抓“风口”、大胆创新。可以说,市委和XX书记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高新区的改革发展,更对高新区的未来抱有很高期待。我们务必要在改革中深刻体会良苦用心,坚定改革自信,保持改革定力,增强改革锐气,提高改革本领,汇聚改革合力,精准高效打好深化改革“组合拳”,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苦干实干、加快发展。我们务必要通过改革切实提振干事信心,不断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担难担险的责任感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中,用好改革先发优势、“五区”联动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把产业作为推动发展的决定要素,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扭住科技创新的“风口”、产业发展的“风口”,奋力开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聚焦主业主责,全力打造“风口”产业主战场

    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高新区作为培育创新生态、推进产业集聚、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产业,就没有创新、没有潜力、没有发展、没有未来,不发展产业,重塑重振高新区就是一句空话。进入新时期,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产业,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

    “风口”上,全力打造“风口”产业主战场,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大力抢抓“风口”产业。“风口”产业,就是机遇产业,是对处在时代前沿、高速发展产业的形象概括。“风口”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等显著优势,因此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发展“风口”产业主线,实现在新一轮发展赛道上弯道超车、换道领跑、抢占先机。刚才,耀光同志讲了今年高新区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全面开展“25425”专项行动计划,我们围绕“3+1+1”五大主导产业领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结合“风口”产业发展动向,确定了氢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两个细分领域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这是我们对自身产业定位认识的再深化、再提升,对“风口”产业研究的新探索、新突破,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其中,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具有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国家有关部委近期刚刚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24年)》,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氢能发展机遇,依托东旭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大力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逐步实现我区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和集聚发展。机器人则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当前,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去年底国家有关部委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4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24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对我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用好自身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积累的原有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持续拓展产品应用深度和广度,推进强链固链稳链,打造优势特色集群。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加大对

    “风口”产业的扶持力度,坚持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贯通起来,找到扶持“风口”产业的切入点,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战略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形成“风口”产业接续发展的强劲态势。要围绕“风口”产业链强化招商引资,动态完善“风口”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加快与国内外领军企业、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深度对接。

    二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正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可以说,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的根本动力就在创新。高新区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做实创新这篇文章,把科技创新作为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创新平台矩阵,把国家自创区这块“金字招牌”用好擦亮,推动高新区真正成为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定位,加大先行先试力度,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激活创新资源潜力,努力营造创新发展环境,使创新活力充分涌动、创造动力竞相迸发,推动科研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在高新区遍地开花。要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育、创新人才集聚等工作,切实当好“第一运营商”,高质量建设自创区洛阳片区,高效运营周山双创智慧岛等10大科创园区。要丰富各类创新要素,着力塑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建设专业化企业孵化平台,把创新资源对接进来,把创新服务完善起来,把创新生态建设起来,更好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要坚决把创新落在“产业”上,围绕“3+1+1”主导产业,针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新特征、新需求,精准制定政策措施,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为区内企业争取到更大的支持,打造出更适宜搞科研、促发展的良好创新环境。

    三要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一个地方的经济底色如何,归根结底要看企业的“含金量”“含新量”。深圳市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深圳这“4个90%”持续多年,成为其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企业家组织和主导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才有不竭动力。要坚持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创造动力。要健全科技型企业“个转企、企升规、规转股、股变高”梯次培育机制,率先在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要在“3+1+1”主导产业等领域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要对标创新龙头、瞪羚、“专精特新”企业等认定标准,分类施策、重点培育,争取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75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培育创新型人才团队和青年创新人才。要深入研究有效举措服务创新,为创新提供一切条件,结合高新区产业架构,通过建立资本体系等举措支持创新、激发活力,对创新能力优秀、进步卓越的企业要给予充足奖励,鼓励企业创新,灵活运用创新培育机制,让企业进得来、住得下、能壮大,把高新区营造成企业孵化、培育、创新最适宜的家园。

    三、持续优化环境,助推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软实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发展环境好,企业就发展得好,就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只有企业发展得好,高新区才能长盛不衰,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要把持续优化环境作为重大工程、战略性基础工程、“一把手”工程,以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营商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助推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放管服效”改革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重要抓手,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通过“放”“管”“服”的手段,实现提高行政效能的目标。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无论是革除“公章围城、审批旅行”的顽瘴痼疾,还是打破“信息孤岛”“部门隔阂”的职能壁垒,归根结底都是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以优化服务提升便利和品质,释放经济稳中向好、企业提质增效的“大成效”。“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要学会换位思考,站位企业发展需求,立足“五区”联动政策优势,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不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结合区情出台能够有效助力企业发展、帮助纾解困难的政策。要坚持“项目为王”,把产业项目作为重点,强化承诺理念、标准意识,加快实施“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全面实行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直接落地等机制。要聚焦市场主体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形成企业诉求办理闭环,做到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让高品质政务服务环境成为高新区最具特色的标识,让来高新区投资兴业成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新愿景。

    二要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风清气正的营商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对于高新区这个因产业而生、因企业而兴的地区来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风清气正的营商发展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要敢和企业打交道,善为企业搞服务,真诚坦荡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要把口头上的“亲”转化为行动上的“亲”,真正把企业的事看成自己的事,把企业的难当成自己的难,认真落实“13710”工作机制,实打实、点对点地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以更实干的担当精神当好服务发展的“勤务员”和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成本,就是机会,就是利润。试想一下,一笔资金如果按时拨付给企业,可能就会使企业的现金流正常运转,就能使企业减少财务成本,按时发放工资,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如果不能按时拨付,甚至久拖不决,就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可能就会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乃至错失发展良机,全区党员干部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把服务工作做得更紧迫、更细致、更到位。要营造公平环境,推行利好政策,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兑现“帮代办”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政策,让惠企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要严肃惩治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既“亲”而有度,又“清”而有为,推动形成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新型政商关系。

    三要切实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打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环境。在高新区重塑性改革中,干部队伍的重振重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党员干部的能力作风、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高新区干事创业环境的好坏。高新区干部队伍的能力强不强、作风优不优、干事创业氛围浓不浓,企业感触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当前,全省上下都在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我们要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把此次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的转折点,找准能力短板促提升,紧盯作风顽疾抓整改,着力打造我区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环境。要全面提升抓产业发展的能力,毫不松懈加强学习,系统组织专业培训,做到熟悉产业、熟悉企业、熟悉资本、熟悉创新,使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创新发展要求。要全面提升学用政策的能力,特别是要学懂弄通高新区、自创区、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

    “五区”联动的政策优势,才能把政策用足用好,才能把优势放大做强,使我区政策优势真正惠及企业。要努力锤炼深入研究的作风,研究工作绝对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必须要深入具体、细致彻底,形成全面的认识,具有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实落细。要强化担当意识,加强部门协作,持续提升“万人助万企”活动质效,坚持个性问题专项解决,共性问题集中研究,以专业能力和务实作风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努力营造高新区奋勇争先、拼搏竞进的生动局面。

    朋友们、同志们,重振高新区的蓝图已经绘就,开启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未有穷期,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突破,奋力在“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新辉煌”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赢得先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2024年17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发言

    2024年17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发言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部署要求,对推动XX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坚持“一个主战略”、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也就是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这个主战略,抓好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前段时间,我们先后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城市工作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工作作出部署。这次会议主要是对产业发展作出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刚才,我们集中观看了XX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题片,发布了市级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名单,并为首批入选单位举行了揭牌仪式,为“河洛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颁发了证书。市委市政府作出这些安排,目的是向全市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就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是XX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时期,XX能不能实现大发展,能不能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关键看能不能从要素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能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XX同志按照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简要讲四点意见:

    第一,抓产业要抓到点子上

    目前,全市上下已经深刻认识到抓产业对XX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产业的热情很高、劲头很足。但抓产业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深入研究产业,遵循规律、顺势而为,真正抓到点子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的趋势、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抓不到点子上,就可能错失机遇甚至陷入被动。如何抓到点子上?关键要把握好四点:

    一要抓“风口”产业。一个地方的产业要迅速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必须抓“风口”产业。合肥市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新“风口”,引进芯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从过去的煤铜钢等资源型“铜墙铁壁”向今天的创新型“芯屏汽合”转变,用14年时间实现GDP从千亿元到万亿元的跨越,就是抓“风口”产业的范例。XX要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抓好传统产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风口”产业。抓“风口”产业,不是撇开现有产业另起炉灶,而是要把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综合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来“风口”产业,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革新、结构调整,推动现有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升级。比如,玻璃是XX的传统产业,洛玻集团过去主要生产建材类玻璃,近年来大力发展超薄电子玻璃、新能源光伏玻璃,实现从传统玻璃制造企业向玻璃新材料企业转型,主营业务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同比增长50%以上。还比如,铝也是XX的传统产业,过去主要生产铝锭、铝板,现在生产电池铝箔、高强度铝合金、新型铝型材等,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这些,都是推动现有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做法。要深入研究“风口”产业,真正弄明白哪些产业是“风口”产业,怎么样把原有产业与“风口”产业关联起来。

    抓好“风口”产业,必须解决好产业投融资问题。解决产业投融资问题有很多办法,比如,可以推动企业上市,可以引导支持企业引入战略合作者。无论什么方法,根本目的是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产业领域。从合肥等地的成功经验看,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瞄准“风口”产业、选准目标企业,通过国有投资运营企业或政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协议合作等方式向目标企业注入资金,扶持其发展壮大,待其发展壮大后再将资金退出、投入下一个目标企业,如此循环,达到扶持优质企业、发展“风口”产业的目的。这种产业投融资模式,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

    二要抓产业链的关键环。当前,地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产业链水平的竞争;营商环境的比拼,说到底是产业链配套能力的比拼。现在,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抓产业链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抓产业链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不知道该抓什么、怎么抓。要把产业链做起来,关键是要抓住产业链的关键环。只要把关键环抓好了,就会起到抓纲带目的作用,带动上下游、左右链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集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比如,电镀是五金装备制造业的关键环,商丘虞城投资20亿元打造电镀生态园,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五金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就是抓产业链关键环的成功实践。我们抓产业发展,要深入研究每个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把其中的关键环找出来。所有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都要往产业链的关键环配置,招商引资工作也要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聚焦,集中资源、下大力气把产业链的关键环抓起来,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三要抓高成长性企业。一些地方抓产业,往往关注的是规模大的企业,考虑的是直接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或把现有大企业做得更大。这对于产业发展固然重要,但在产业发展新“风口”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要更多扶持和培育高成长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一个企业有没有好的发展前景,不是看它现在的规模有多大,而是看它是不是处在产业发展新“风口”上,有没有很好的成长性。成长性好不好,取决于企业的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如果成长性好,即便现在规模很小,也会很快做大做强;如果成长性不好,即便现在规模不小,也难以有很大的发展。在先行地区,很多支撑经济发展的企业,都是立足自身培育出来的高成长性企业。比如,华为1987年在深圳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2万元,现在主营业务收入已经突破8300亿元,跻身世界50强;大疆科技2024年在深圳成立时,注册资本不到18万元,短短15年就成长为估值超1660亿元、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80%份额的“独角兽”企业;小鹏汽车2024年在广州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2.5亿元,仅仅用7年时间就成长为市值近280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我们抓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抓高成长性企业。无论招商引资还是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都要围绕培育发展高成长性企业,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推动高成长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四要抓产业运营商。过去抓产业,往往是政府建好产业园区,直接面向企业招商引资。进入新发展阶段,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带动和溢出效应比较有限。现在抓产业,必须注重引入产业运营商,加强与产业运营商的合作,通过产业运营商引进优质企业。产业运营商懂产业、有资源,相对于政府部门,能拿出更具专业性、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能在更大范围更多更好地对接引进产业发展资源,能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只有注重引入产业运营商,才能更好地引进企业、发展产业,否则,不仅很难引到优质企业,即便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后也很难做大做强。目前,洛龙区、瀍河区已经试点引入一批产业运营商。其他县区也要积极探索,着力引进产业运营商,深化政府与产业运营商的合作,对接更多产业发展资源,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更好地把产业做大做强。

    第二,抓创新要落到产业上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XX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无论是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还是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都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创新、更依赖创新。XX的创新资源比较丰富,相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深圳,现在的XX更有基础、更有条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完全有可能像深圳那样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关于创新驱动发展,衣显同志已经作了具体部署,会上还印发了有关文件,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这里面的关键,是要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围绕产业抓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要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下功夫。把创新落到产业上,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举措。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可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企业是很有吸引力的,有利于调动企业抓创新的积极性。目前,XX之所以产业创新能力较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只有755家,仅相当于郑州的25.6%、西安的14.6%。市县两级特别是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主抓产业发展的同志,要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下更大功夫,对高新技术企业有哪些认定条件、如何达到这些条件,哪些条件是需要企业努力达到的、哪些是需要政府支持的,都要研究透彻,真正把政策弄懂、把问题理清、把工作抓实。比如,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已经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对这样的惠企政策,要帮助企业弄明白、利用好,推动更多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后,要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作为考核县区抓创新发展成效最重要的指标,倒逼县区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下更大功夫。需要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企业不一定都是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也可以转变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要在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上下功夫。XX科研机构众多,但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偏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科研体制不利于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新型研发机构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面向市场、面向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也更加灵活,有利于推动产学研融合、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引进和培育更多新型研发机构,用新的体制、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里决定组建先进光电连接技术等4家市重点实验室,组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10家首批市产业研究院,命名高端轴承等10家市中试基地,其中很多就是新型研发机构。XX大院大所众多,要在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同时,注重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市场主体与大院大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与发展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结合起来,高水平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平台、研发中试基地,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三要在建设科技产业社区上下功夫。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单靠引进是不行的,必须用好各类孵化平台,助推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实现“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在各类孵化平台中,科技产业社区尤为重要。建设科技产业社区,目的是集聚人才、金融、专业服务等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生态,让中小微创新型企业能够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里更加便捷地获得丰富的创新资源、良好的创新条件。要加快建设科技产业社区,更好地把各类创新资源对接进来,把专业化服务完善起来,营造出一个个有利于创新的小环境,助推更多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这是城市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抓手,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四要在强化金融支撑上下功夫。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也是科技创新的血脉。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很多科技创新活动就无法开展,很多科研成果就难以转化。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习惯于追求比较稳定的收益,倾向于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对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往往不愿给予资金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要用好创投基金,积极引进或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创投基金,抓好创投基金的“募、投、管、退”,也就是通过募集社会资本扩大基金规模,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向具备条件的创新主体注入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企业发展起来以后,适时将所投资金及收益退出并投向新的具备条件的创新主体,如此循环,充分发挥对创新活动的助推作用。我们与前海方舟资产管理公司等已经合作设立了创投基金,要切实用好、发挥效益。要用好产业基金,政府出资设立的产业基金,可以直接投向创新主体,也可以与创投基金合作,更好地撬动社会资本。要抓好企业上市,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辅导力度,推动更多企业通过上市实现直接融资。

    第三,抓文旅产业要抢占新“风口”

    抓工业要抓“风口”产业,如果不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产业规模就做不大。抓文旅产业也要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如果不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不仅产业规模做不大,还会因失去消费者而丢掉市场。XX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文旅产业一直没有做起来,关键就在于缺乏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的意识,不善于抓“风口”产业。必须强化危机感,有的放矢地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

    一要把握文旅产业新变化。现阶段,文旅产业已经发生了很多根本性变化。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还按原来的理念和模式去抓,是抓不好文旅产业的。总的来看,文旅产业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颠覆性创意。过去,文旅产业主要是资源型产业。哪个地方有文旅资源,哪个地方就可以把文旅产业做起来。像“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就发展成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但现在,文旅产业是创意产业。没有创意,拥有再好的资源也不行;有了创意,即便没有资源也可以把文旅产业做起来。比如,王潮歌导演在郑州打造的《只有河南》,靠的就是创意,用的很多资源,像武则天、天子驾六等,就是我们XX的。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文旅产业,光有创意还不行,必须有颠覆性创意。比如,龙门石窟景区搞的“夜游龙门”项目,也是一种创意,但依然停留在观光旅游层面,不是颠覆性的,所以带来的效应是有限的。河南卫视制作的《洛神水赋》,把飞天舞蹈搬到水下,就是颠覆性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上海利用天马山老矿区深坑,建成国内首家人工坑内的五星级酒店,使得酒店从旅游配套产品变成旅游目的地,吸引很多游客专门前去打卡,也是颠覆性创意的范例。诸如此类文旅产品走红的背后,都是通过颠覆性创意开启了文旅新玩法。我们要破解XX文旅产业发展瓶颈,必须强化创意引领,用颠覆性创意抢占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二是沉浸式体验。现在,好的文旅产品一定是沉浸式文旅产品,否则就没有市场、没有生命力。沉浸式文旅产品,必须有IP、有场景、有故事、有角色,让游客不仅能一饱眼福,而且能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在代入穿越中获得沉浸式体验。比如,上海文广演艺集团2024年引进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打破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在台下”的观演方式,把故事场景设定为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麦金侬酒店。在3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可以跟随演员的身影,在犹如电影摄影棚的5层楼里穿梭探寻,置身于戏剧情节中,甚至成为戏剧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开放式的戏剧体验空间、不同的入场时间、不同的行进路线,都会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沉浸式体验。这台戏剧上演5年来,已累计演出1500余场,几乎场场爆满,平均票房上座率达96%、复购率超30%。目前,各地都在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我们要发展壮大文旅产业,也必须大力发展沉浸式文旅产品,把XX打造成沉浸式的文旅目的地。比如,我们的文艺院团的创作演出,要转变理念,把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舞台表演模式上。这样,不仅能解决文艺院团目前面临的生存发展困难,而且能打造出XX的文旅新亮点。三是年轻化消费。现在,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五一”出游人群中,“80后”占27%,“90后”占37%,“00后”占21%,“90后”和“00后”已经成为出游的绝对主力。年轻人的文旅消费偏好和取向,决定着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过去,我们做文旅产业,往往盯着“有钱人”。今后,要盯着“愿意花钱的人”,也就是年轻人。如果不瞄准年轻人的喜好来做文旅产品,肯定不会有市场、不会有生命力,也不会获得成功。对文旅产业这三个新变化,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在遵循规律、把握趋势中推动XX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提升城市文旅氛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很好的文旅氛围,就很难把文旅产业做起来。提升城市文旅氛围,关键是要增强游客对这个城市文化旅游的体验感。没有好的体验,游客对城市的认同感就不强,城市对游客就缺乏吸引力。提升XX文旅氛围,当前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恢复XX古都历史中轴线的物理空间。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推进隋唐XX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包括九洲池遗址公园、天街北延保护展示工程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把这些项目做好了,就能恢复XX古都风貌、古都气象,提高游客对XX古都的认同感。二是对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进行颠覆性改造。要进一步明晰“两节”的定位,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更多面向青年人策划品牌活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年人节会”。三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建好用好大数据平台,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向游客精准推送文旅产品,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三要创新文旅营销方式。现在,文旅营销已经进入新阶段,靠卖广告的传统方式已经落伍,必须把线上传播和线下体验结合起来。做好线上传播,要顺应新时代传播规律,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交互传播,让游客心甘情愿地成为城市旅游的传播者,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热度和关注度。比如,今年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就提升了人们对XX的关注度;我们与爱奇艺合作打造的网剧《风起XX》,也带火了XX的文旅热度。在通过线上传播做热文旅IP的同时,要围绕IP开发文旅产品,把线下体验做起来,实现做热文旅IP与做好文旅产品的有机结合。比如,《风起XX》已经成为一个文旅IP,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文旅IP来做场景、做故事,推出像悬疑探案之类的文旅产品,让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精品。

    第四,抓产业发展要提高领导力

    重点工作要抓起来,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领导力。在发展产业上,提高领导力关键是要做到“四个三”:

    一是主要领导要做到“三个带头”。

    领导带头是最好的工作方法。抓产业发展,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率先垂范,当好“领头羊”。要带头研究产业。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知识的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高度关注产业发展新“风口”,善于用新理念新方式抓产业,找准新阶段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要带头招商引资。既带头“走出去”,做到重点项目亲自对接推动、关键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又带头研究招商工作,找准精准招商的思路举措,用好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等方法,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要带头与企业家交朋友。坚持交往而不交利,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要通过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带出一支善抓产业的干部队伍。

    二是用好“三个工作手段”。

    目前,省、市就产业发展,已经部署了三项重点工作,这是我们抓产业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这主要是在存量上做增量。要既通过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政务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又引导支持企业通过“三大改造”、延链补链等,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这主要是做新的增量。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风口”产业项目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下大力气抓好项目、新项目,着力培育做大新的增量。要抓好科技创新。这是通过变量来产生新的增量。要统筹抓好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汇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发展创新型产业,着力赢得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三是抓好“三项重点改革”。

    推动产业发展,必须以改革激发动力活力。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在工业化初期,企业更多关注投资成本和政府工作效率。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是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现在,企业更加关注产业链配套能力和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持续提高行政效能,又要加快培育要素市场,让更多企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要深化开发区改革。开发区改革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总的要求是“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目前,各县区已按要求开展了开发区整合工作,下一步要扎实做好扩区、调规、改制工作。需要强调的是,抓好改制,关键是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并深化人事、分配体制改革。这里所说的“公司”,指的不是政府投融资平台,而是产业运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由县区组建产业运营企业,也可以引进专业的产业运营企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支持各类创新主体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更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用好“三个推进办法”。

    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市级层面将坚持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观摩、一年一总结,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一季度一通报,就是对各县区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每季度集中进行一次量化排名并通报。半年一观摩,就是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观摩活动,对各县区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点评、交流和推进。一年一总结,就是每年对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对做得好的予以表彰,对做得差的约谈问责。各专班、各县区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同志们,XX发展的思路举措已经明确。希望各县区、市直部门和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谋划部署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切切实实将责任担起来、把工作抓起来,在三项重点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重振XX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煤矿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文章标题:煤矿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为矿井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保证和智力支持

    同志们:

    我矿第三次科技创新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会上,听取了杨矿长所作的科技工作报告,表彰奖励了一批科技进步

    成果,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集团公司非常重视,**等领导专程莅临大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此,我代表矿党委对集团公司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近年来,我们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煤炭生产实际情况,进一步把科技工作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了“科技兴煤”战略,不断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和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促进了我矿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强化了安全技术管理;科技与确保矿井稳产高产相结合,提高了单产单进水平;科技与市场开拓相结合,满足了市场需求,优化了煤炭产品结构;科技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相结合,大力开展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活动,较好的服务了煤炭生产建设。正是由于全矿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使我矿在科技方面取得一批有影响、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近两年来,共完成各类科技成果165项,受到集团公司以上奖励的成果23项。我们这次科技大会上表彰奖励的63项科技成果、34篇优秀论文、10个先进集体和20名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可以说,我矿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全矿科技人员的开拓进取、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分不开的,都是凝聚着全矿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的。在此,我代表矿党委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科技战线上的全体科技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感谢!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大会,我矿科技工作者一定会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工作,为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我矿下步科技工作目标、任务,杨矿长在报告中作了全面安排,下面,我就如何把科技兴矿战略落到时处,再提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努力营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浓厚氛围

    大家都知道,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层出不穷,技术更新异常迅速。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重要论断。加入WTO以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选择。对于煤炭企业来讲,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先进采煤工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机械化程度已接近100%,我国的国有煤矿才刚达到75%,由于科技含量低,劳动成本高,造成了大多数煤矿经济效益低,国内一些先进企业如神华集团大柳塔矿,在建矿之初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努力自主开发新技术,创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使全矿人员由建矿时的1423人减少到345人,全员工效由投产时的12.31吨/工提高到92.33吨/工,矿井完全成本价为45.36元/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就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技术最终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谁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谁就占领了市竞争的制高点,如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茫然无知,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就难以有新的发展,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学习领会上级的一系列关于科技方面的决定、规定精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搞好煤炭生产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要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依靠科技进步求生存、求发展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要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加大对科技进步的宣传,宣传我们的科技成果,宣传科技发展方向,要努力营造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良好风气在全矿形成人人重视科技,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主题、致力创新,推动科技工作健康发展

    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立足点和基本点就是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离开了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主题,科技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面向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发挥作用,提高水平,防止和克服“科技经济两张皮”的倾向,特别是注意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此,希望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

    强责任感、紧迫感,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证。要以加快发展为目标,坚持科技兴矿,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要引进和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各类产品的技术含量。当前我们科技工作要把重点和主攻方向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推动安全生产。安全是煤矿的永恒主题,是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持稳定的基础。要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配等各个方面,研究搞好安全生产的方法,要健全矿井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特别是对五大灾害等重大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从技术上为杜绝各类事故提供保障。二是要推动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改进采掘工艺,优化工程设计,加大技术投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改进技术装配,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努力向高产高效矿井迈进。三是要推动非煤产业的发展,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煤炭主业的逐步萎缩,非煤产业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构建“大非煤”格局,新上了热电厂和络合钙两个大项目,这两个项目都被集团公司列为重点工程,可以说是前景十分看好,但是目前的状况与先进单位相比,我们矿的非煤产业还相当落后,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既使在本矿区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也是少而又少。这种境况不仅影响了就业问题,而且制约着我矿的发展,我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抓非煤产业的同志,能够充分认识发展非煤产业的重要性,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度使命感,牢牢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加快非煤产业发展步伐,抓好项目的调研和技术的开发、引进,用发展来壮大整体经济规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使非煤产业有一个大的飞跃,真正支撑起我矿的半壁江山。四是要把科技开发和人才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科技队伍要倍加爱护,大力培养,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和每个人的作用。科技工作者要政治坚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真理、诚实劳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一切影响科技发展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做到观念上先人一步,思路上高人一招,举措上胜人一筹,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要以振兴我矿为己任,发扬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精神,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立足实际,面向生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在科技工作的基础性、实用性、应用性上下功夫,努力在煤炭生产建设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矿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围绕我矿制订的科技规划,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一是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结合,以便于集中企业科技工作的优势兵力,充分利用已经积累的科技经验,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高难度问题。二是要保证必要的投入。没有大科技投入就不可能有大科技产出。要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立足自我发展,多方筹集资金,最大可能地保证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三是要强化目标管理,完善考核、分配制度,形成高效灵活的竞争激励机制。为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实行严格的考核。根据科研开发的需要,我可以实行技术项目负责人制,对每一个科技项目有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调研、论证、评估并给予一定的调研开发资金,做到政策上支持,环境上宽松,资金上倾斜。项目研究成功,给予重奖,使科研人员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劲。四是各级党政工团组织都要做科技事业的热心人、科技人员的贴心人,对科技人员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业务上培养。要做好广大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事业吸引人、以环境挽留人、以机制激励人的工作,切实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的最有生机的力量。

    同志们,我们召开这次大会,是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努力推进我矿跨越式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们坚信通过今天的大会,必将把***煤矿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同时也希望全矿各级领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为推进我矿科技进步和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煤矿科技创新大会讲话》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煤矿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第五篇: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工作讲话

    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工作讲话

    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刚才大家在发言中,都谈到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改革打开了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历程,中国经济每一个周期性增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改革的强力支撑。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大困难,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显性和潜在风险相互交织。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改革,用改革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所以,我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可以说,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改革上贻误了时机,就只能做一个追赶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总的来说,我省在改革上是抓得非常紧,也是很有成效的,各地也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形成了很多改革品牌。但同时,我们对改革的成果还不能估计过高,企业和群众反映,改革的“风”虽然刮起来了,但是“风力不强”,一些顽症难题还是“岿然不动”,老百姓和企业获得感还不够多,距离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三个最”的改革目标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下一步,要下大决心、大力气继续推进。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

    该市场发挥作用的,一定要放开。政府发挥作用,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放”的问题上,要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经过几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目前省级累计取消下放了X项审批事项,占到X.X%。这里面很多的审批事项,确实属于“实在没道理”、“自己都觉得荒谬”,取消掉是比较容易形成共识的。那么还有一些审批事项,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也行之有据,但事实上却束缚了市场活力、干扰了公平竞争,这些必须坚决彻底地取消或下放。比如,省编办作了一个调查,企业从市场准入到生产经营,还要过“五关”。一关一关地加起来,就像一个“套娃结构”,层层束缚了企业活力,推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最难的,只有步步紧逼,才能把审批环节里的“水分”一点点挤出来,才能把多余的审批程序真正压减下去。

    在“管”的问题上,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在更彻底放权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批不管的现象,避免留下大片的监管盲区。有的部门不管审批了,不是说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相反,事中事后监管要做的事情更多,要担的责任更大,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便利和实惠留给企业群众,把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现在还有些部门,抱着“谁审批、谁监管”这个挡箭牌不放,就是不提“谁主管、谁监管”,这事实上就是在推卸责任。同时,现在新的技术手段很多,要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注重流程优化、机构重组和队伍整合。这里,要特别强调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事物的监管,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抱着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不能简单套用旧思维、老黄历,搞“削足适履”,这样很可能就会把新生事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是改革要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要形成制度化的安排。因此在改革推进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改革的碎片化。

    比如,基层同志和企业反映,不少有价值的改革举措,都和条线部门的红头文件“打架”,以至于没法落地;有的改革“前减后增”、“主减附增”,前面的环节看上去省了,后面要跑的环节一样不少、甚至有增无减。

    二是只见“盆景”、不见“风景”。

    我们各地都有不少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但是改革成果在面上复制推广还不多,“盆景”不少,“风景”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应的发挥。

    推动改革的系统化、集成化,有这么两条要把握好:一个是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说白了,就是要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一个“整体政府”、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服务。第二个是各层级之间要实现贯通。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对于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确保改革上下顺畅、左右贯通、前后呼应。

    三是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

    我们提出的“不见面审批”模式,要作为全省一个普遍的制度安排,真正做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数据问题。数据信息只有在交换和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现在反映比突出的是“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地方上网率不高等问题。如果是因为技术标准不统一、端口不一致的原因,就要加快推进数据标准化,尽管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效果也会和“书同文、车同轨”一样,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如果是因为一些部门把数据信息作为垄断资源,甚至将此当作牟利工具,那么就要毫不客气地整改。省政府已经在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各地各部门要自觉主动配合,按照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个渠道来报信息、用信息,形成完整高效的信息网。

    充分发挥县一级落实改革任务、进行改革探索的双重作用。第一,作用独特,当好先锋。对县而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和省级有什么机构,县一级也有与其大体对应的部门。一项改革如果在县级成功了,那么在全省推广也就问题不大。县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我省改革的重大突破,往往也都是在县级率先探索成功的。现在,我们更加需要这样一种矢志不移抓改革的激情,需要这种为了改革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我们讲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实际上县一级对问题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锐,症结在哪里、究竟怎么改,县一级的干部群众可能最有发言权。现在是发展的转型期,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很多东西都在重构,不管是经济发达还是相对薄弱,不管是苏南的县还是苏北的县,只要在改革上下功夫,就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发展新机遇,有可能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

    第二,空间很大,大有可为。县一级的改革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基层推进改革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责任与权力的困境,县一级责任大、权力小,很多事情看得见、管不着;二是事权和财权的困境,在分税体制下,县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财政运行压力较大,有时还存在“上面请客、地方买单”的现象,地方履职尽责的财力保障较弱;三是法律和改革的困境,很多改革举措动不动就碰到法律法规的“天花板”。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问题在工作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省里也充分理解。但是也要看到,任何重大改革都不是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才推出的,都需要冲破重重阻碍、克服种种制约,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改革也是如此,改革的空间是需要我们去争取、去创造的。比如,法律“天花板”问题。改革本身就是一项要触碰“天花板”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天花板下面把改革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这个“天花板”很多时候也不是原地不动的,是可以“往上顶一顶”,争取些空间的。特别是有的所谓“法律问题”,往往是法规规章的细枝末节问题,有的就是条线部门出的一些规定,而且不同部门的规定还有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正确理解立法精神,从立法意图出发、从上位法的规定出发,不要纠结于一些过时的条条框框。

    第三,乘势而上,打造亮点。近几年来,各地在抓改革落地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希望大家乘势而上,聚焦关键、突出重点,打造更多的改革亮点。

    改革的亮点从哪里来?要从试点效应的放大中来。我们省的改革试点很多,包括国家给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都赋予了我们很多先行先试的权限。不管是国家给我们的牌子,还是我们自身的试点,都要在改革上做足文章,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改革项目上,形成鲜明的改革品牌。

    改革亮点,要从特色优势的打造中来。X各地改革发展的条件不一,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到自己推动改革的着力点,进而形成自己的改革亮点。省里正谋划实施功能区战略,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优化、细化和重构全省的发展布局。希望各地在省里明确的大框架下,根据自身所处的功能区,对发展路径和重点、工作推进的模式和机制,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通过改革跳出原有的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放开手脚、集中力量,来做自己应该干、能够干、干得好的事。

    改革亮点,要从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来。衡量改革是否成功,根本的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县一级直接面对老百姓和市场主体,必须把他们反映最强烈、最直接的问题作为改革的风向标,直奔问题而去、直到问题解决。现在,我们在全省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富民增收改革等等,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要每年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抓成几件实实在在的改革事项,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

    充分发挥“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改革进行到今天,好啃的骨头基本上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一把手”如果不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工作是推不下去的。我说的这个“一把手”,既包括各地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包括各级机关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家都要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负起主体责任,重大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第一,要敢为改革拍板。现在,改革越是深入推进,越是会遇到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一把手”当机立断、敢于拍板,否则很容易让改革“烂尾”、煮一锅夹生饭,对发展、对稳定、对老百姓的期望和信心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改革工作中有时候会存在这种情况,牵头部门提改革方案的时候,还是有棱有角,拿出来交由相关部门讨论的时候,有的部门要“出处”,有的部门要“依据”,找不到明确的“出处”和“依据”就拿掉,最后形成的方案棱角都磨光了,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文件发了还不如不发。有的改革文件老是在“翻烧饼”“打转转”,反复研究来、研究去,就是定不下来。这些时候,“一把手”就得站出来,亲自把关制定改革方案、文件,不是让你推敲字句,而是表明态度、划出重点、作出决断,抓住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放,让改革文件有棱有角,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在谋划改革方案时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更多智慧,一旦方案成型,主要领导就要及时研究、敢于拍板。特别是对一些意见分歧比较大、协调起来有难度的改革,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支持试。

    第二,要勇为改革担当。现在,确实有不少同志存在思想顾虑,生怕在改革推进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要承担责任。我在这里强调,我们不会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出现工作失误而追究干部的责任,但要对推进改革不力、延误改革时机的进行严肃问责。不可否认,过去之所以办事流程复杂、提供材料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部门为了规避责任或图省事儿,一级压一级,最后把责任和麻烦都推给了基层,推给了群众,现在还有一些“孙连城”式的干部,说到底也是害怕承担改革干事的责任风险。我们抓改革,就是要向这样的“避责思维”说不,各级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从“避责思维”变成“负责思维”。省委旗帜鲜明地鼓励改革、支持干事创业,对勇于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干部,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担当重任;对改革探索中的失误失败,只要是出于公心,没有谋私利,就宽容包容,不搞求全责备;对慵懒散甚至乱作为的干部,要坚决问责。省级机关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各市、县的改革探索,特别是遇到一些与现行规定不一致的问题时,要抱着支持改革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少说或不说“不行”,多研究探讨“怎么样才能行”。涉及需要修改法规规章的,要及时向上反映,多做改革的促进工作,而不能墨守成规地不改革甚至阻碍改革、否定改革。

    第三,要善为改革用人。“一把手”是有很大权力的,这个权力要更多地用到改革推进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改革用人、用改革的人。为改革用人,就是要把最优秀的干部、最精锐的力量用到改革上。改革涉及到深层次的利益调整,看问题、想办法,要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不是什么人都能来抓的。“一把手”要善于排兵布阵,让有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挑起改革的大梁。对有冲劲、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更多地放到改革一线,大胆使用、加压锻炼,形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生力军。用改革的人,就是要重用想改革、会改革、改革有成果的干部。改革既要用干部,也要出干部,越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是可能得罪方方面面的人,甚至会在一些关键时候丢票失分,对这些改革的闯将,要公正对待、倍加爱护,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改革的成效,要与政绩考核、选人用人、经费支持、倾斜政策资源等事项挂起钩来,切实强化改革的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形成竞相抓改革的生动局面。



    推荐阅读:
    在全县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讲话[精选五篇]
    (精华)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任务3和任务4答案
    在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参考[五篇]
    危化品装卸环节安全规程
    音乐《快乐的do remi》试讲稿(5篇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