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合作协议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明月清风 时间:2024-07-24 09:48:3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宜良县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宜良县狗街镇华兴小学2024学年

    校 本 教 研 工 作 总 结

    我校的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中,认真贯彻“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多方结合,建立和逐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行之有效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本学期,我校以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学校领导带头学习,主动参与校本培训各个环节,敢于做教师中的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领导的榜样作用对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促进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度保障,让理念有着落的平台

    围绕“促进教师全员发展”这条主线,我校从分配制度入手,修订、增添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法,使新的教育管理思想变成可供操作的制度,使课程改革的思路明明白白地凸现在教师面前。这些制度和办法,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过程到结果,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管理评价系统,为促使教师在岗位上获取自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我校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校本教研之中,基本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学习、善于反思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人人钻研教研,人人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各科教学。另外,每位教师收集资料,利用各种资料。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生活与工作都被信息包围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收集教学信息,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资源,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效益,我校提出,一是收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二是收集其他人教学资源。教师进行上网下载,把一些有价值可利用的课件,好课案例、试题以及课改理论进行收集归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把个人教学资源和他人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修正,有助于校本教学研究的价值。校本教学教研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探索和摸索中。通过一年的工作,使我们深深感到:校本培训是提高全体教师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师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是体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思想的必由之路;是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全方位培训的必由之路。但是我校关于校本培训仍然属于探索状态,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培训思想,离实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工作还十分艰巨。

    第二篇: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总结

    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总结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在新课程实验初期,我们通过对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真解读,为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但在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遭遇了原先估计不到或者是估计不足的困难。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转变轻松多少。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我们教师更多的是等待、是彷徨、甚至怠惰、消极,为什么会如此?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课程运转模式,教师不是作为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而是作为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附属者而存在,课程改革实验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研形式,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及时雨般的应运而生,给课程改革实验带来全新的机制,专注的情感、集体的力量、无尽的活力。

    何谓“校本教研”,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教学问题是校本教研的研究核心;

    ☆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课例分析是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几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下面,谈谈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的点滴探索。

    一、重学习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需要加强学习,但仅靠外出学习是不够的,必须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并加强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1、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校组织教师就新课程通识部分,新课标、新教材进行认真学习。通过讲座、测试的方式,让教师们在短期内得到课改内涵的“滋润”。同时,为了培养信息时代,教师收集、处理信息,以及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我校利用暑期和双休日,请校内两名微机教师,就上网查阅、处理信息、Offic2000以及课件的初步制作进行了培训,并通过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目前,大多数教师能独立输入、处理、编辑各种文件,除两名微机教师外,一些青年教师也能在指导下完成简单的课件制作。但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客观存在,集中学习必然需要以自学为补充,使教师们能够各取所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跳跃的发展。本学期,我校大力开展了“读书益智”活动,学校投入上万元购置新课程丛书以及一些教育名著、专著,并改善阅览室条件,为教师们提供宽敞、舒适的读书环境。对阅览室现有书目,我们认真整理、分类,确定教师的必读书目,并向教师推荐各种热门书籍和一些经典老书。读书活动的开展以来,全校教师每月撰写读书笔记1500-2024字,许多新理念、新思维、新做法被广大教师接受并采用,读书氛围分外浓厚。

    2、“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为教师创造与之交流碰撞的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家“零距离”的亲炙,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大力开展理论培训工作,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转化为行为落实在教学中,此外,我们还在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自下而上”的培训模式。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现象、案例,再由专家对其分析,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在培训中,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与专学对话、质疑、争辩,教师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重反思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的教研活动,除了理论学习外,教师还必须养成实践反思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会不时地面临一些具体的、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教师个体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环境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以个体自主活动的方式开展研究,自觉地针对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教改尝试与理性反思,因此“自我反思”成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要素。

    注重反思,我校着重抓好三个活动:

    一是“每周一教学反思”。我们将教师以往课后撰写课后记改为每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课后记和反思有区别吗?我们认为是有的,课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思考。应该说反思更具有研究性。

    二是“每月推荐一案例”。“案例”一词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它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案例写作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来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对于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意义。每月教师都会将自我教学中,或他人教学中典型的事例记载下来,推荐到学校作为交流研讨的一种载体。通过几个月的活动,教师们在写作中逐步养成观察自己、研究自己的习惯,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

    三是“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是教师们把自己在变革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讲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此项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常规工作。

    三、重研究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但要树立教师是研究主体的意识,并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教研工作是专家,教研员的“专利”,他们不需要研究,也没有能力去做研究,为消除教师们的这种心理,我们告诉大家,在课程改革中,人人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绝对的专家与权威,鼓励大家大胆改变认识,向“科研”型、“智慧”型转变。此外,我们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务实、宽松的研究氛围,为教师们提供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的机会,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1、自我反思和集群交流相结合

    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同伴互助和合作,能力建立一个教学研究集群,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集体备课、案例交流、教研沙龙等活动为教师们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座平台。每月教师都将向学校推荐教学案例,我们通过挑选,将一些很典型的案例拿出来进行交流、引导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教师从自己的教学案例中反省自己,调整教学行为,在研究别人的案例中又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以求共同提高。而教研沙龙这种新兴的教研形式也因其自主性、参与性强受到教师的欢迎。在这里教师们将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相互交流,寻求解决的办法。

    2、自主探索与主题研究相结合

    在课改实践活动中,教师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提出种种问题,对这样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需要指导教师自主探索,有的共性问题必须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主题研究来解决。主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能体现时间与研究的科学性、计划性、实效性,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

    3、横向互助与纵向引领相结合

    有了同事间的互相与横向支援,打破了以前教师们各自为战的局面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但仅有同伴互助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纵向引领。除了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指导外,我们更应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今年,我校组织了的课堂教学示范活动,掀起了课堂教学研究的高潮,10多名教师在这次示范活动大展拳脚,他们将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变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自9月开始,我校分别组织了组内教研课,课改年级研讨课,教师们在这样密集的课堂教学研究中,通过“备课一上课一听课一议课”一条龙程序的活动,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自觉、自如地去加以研究,不断地提高了自身的课堂驾驭,调控能力,提高对教材的分析、解读与重组能力。近年来,通过校本教研,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角色变了;课堂学习氛围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所有这些离不开课程改革的春风、离不开老师们的努力。在对校本教研的探索,我们也有了一些感受和体会:

    1、校本教研中,要树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始终充当教研活动的“配角”,配合参加一些教研活动。一堂“百炼成钢”的公开课,哪还有教师的主体性,只要模仿、服从,而教师间的互不合作,彼此孤立更是不幸的,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要从彼此身上汲取获得。校本教研就是要改变这种“惟命是从”和“各自为战”的状况,激发教师们主动参加,积极创造。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见,解决自己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决定。同时还要做到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合作研究,以求共同提高。

    2、校本教研中,要确立明确的研究主题。

    “听、评”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往我们经常采用的,但因为无确定目标,所以评起课来,什么都在谈,什么都在议,应该说是事倍功半。校本教研就是要求教师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什么样的值得研究?”确立明确的研究主题,如《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再开展群众性的研讨课、沙龙、案例分析等等形式的研究活动,避免了研究的盲目和随意。

    3、校本教研中,要创建良好的研究氛围。多年来的教研模式促成了教师们被动接受的状况,要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努力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教师们才敢于质疑、敢于研究、不迷信权威。

    当然,在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实施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如:教师发展不均衡,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校本教研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机制。这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永无止境探索。“路漫漫其修远”让我们当好校本教研中的“真心英雄”,用汗水与心血早日迎回课改实验中的雨后彩虹吧!

    第三篇:宜良县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局、中心校文件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学校为主阵地、教室为主实验台,利用“专业引领、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的方式,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研究、师训一体化,把学校建立成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实施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推动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

    ⒈ 理论提升。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研究与分析,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⒉ 能力提高。以教学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教师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施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 学习型组织形式。构建教研、师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教研制度,使日常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

    ⒈ 自我反思。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对话,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和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内容,自己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⒉ 同伴互助。“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以教研组、备课组及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根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并进”的原则,积极实施“青蓝工程”;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和谐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赋予教师自主权,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见,做出自己的决定;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的呼声,使教师有机会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其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以教师发现或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纳入教研组,以组为单位再制定计划实施研究。

    ⒊ 专业引领。发挥校内外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倡导教师从专业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改教研思想或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经验和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

    ⒈ 教师培训

    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悟“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新课程理念,树立质量效益观念、改革创新观念、终身学习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师掌握新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如何指导学生选课,如何使用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开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校本课程。其中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同伴交流合作、教师的个人反思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渠道。

    要实现培训多样化、多层化、校本化和制度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基于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基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等。如新课程方案解读、新课程实验的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课程改革与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新课程的传播与社会理解等。

    加强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坚持“不培训、不持证、不上岗”的原则。培训情况按有关规定折合成学分,记入本人业务档案。全体教师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听课评课活动,参加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上好各类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上述各项均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⒉ 教育科研

    ⑴ 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验边探索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照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此成立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研究小组,具体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学生的个体特点及发展优势;成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小组,研究重基础、多层次、多样化选择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发展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课程结构的改革、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发展研究的重点,特长生的培养、特色教学计划的形成、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是教学管理研究的重点。

    ⑵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形成以教促研、以研导教的教科研模式,构建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支持网络,寓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于新课程实施过程,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深入研究,作理论探讨和有益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研究,使教师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中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校本教研是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建章立制予以保障和约束,学校将继续做好校本教研的规划,修订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自学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等。

    ⑶ 以课题为载体,发挥其对教师的培训作用,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边提高”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内化,进一步促成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使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锻造名师,提炼课改经验。

    2024年9月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

    第四篇:宜良县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2024-2024学年

    教 研 工 作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局、中心校文件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学校为主阵地、教室为主实验台,利用“专业引领、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的方式,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研究、师训一体化,把学校建立成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实施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推动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

    二、教研的基本目标

    ⒈ 理论提升。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研究与分析,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⒉ 能力提高。以教学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教师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施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 学习型组织形式。构建教研、师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教研制度,使日常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教研的主要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

    ⒈ 自我反思。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对话,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和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培训内容,自己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⒉ 同伴互助。“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以教研组、备课组及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根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并进”的原则,积极实施“青蓝工程”;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和谐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赋予教师自主权,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见,做出自己的决定;提倡在教研中有不同的呼声,使教师有机会对课程

    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其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以教师发现或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纳入教研组,以组为单位再制定计划实施研究。

    ⒊ 专业引领。发挥校内外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倡导教师从专业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改教研思想或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经验和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教研的主要任务

    ⒈ 教师培训

    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悟“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新课程理念,树立质量效益观念、改革创新观念、终身学习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师掌握新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如何指导学生选课,如何使用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开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其中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同伴交流合作、教师的个人反思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渠道。

    要实现培训多样化、多层化、化和制度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基于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基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等。如新课程方案解读、新课程实验的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课程改革与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

    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教研的组织与实施、新课程的传播与社会理解等。

    加强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坚持“不培训、不持证、不上岗”的原则。培训情况按有关规定折合成学分,记入本人业务档案。全体教师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听课评课活动,参加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上好各类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上述各项均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⒉ 教育科研

    ⑴ 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验边探索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照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此成立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研究小组,具体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学生的个体特点及发展优势;成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小组,研究重基础、多层次、多样化选择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发展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课程结构的改革、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发展研究的重点,特长生的培养、特色教学计划的形成、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是教学管理研究的重点。

    ⑵ 建立教研制度,形成以教促研、以研导教的教科研模式,构建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支持网络,寓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于新课程实施过程,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深入研究,作理论探讨和有益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研究,使教师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

    行动——教学反思”中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研是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建章立制予以保障和约束,学校将继续做好教研的规划,修订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自学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等。

    ⑶ 以课题为载体,发挥其对教师的培训作用,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边提高”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内化,进一步促成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使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锻造名师,提炼课改经验。

    第五篇:宜良县白莲寺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远程教育工作已经从一个新鲜事物转变成了教师手中理想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长期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我校远程教育工作“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就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为了使设备和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将管理和应用纳入了常规工作,对卫星资源按时下载,分类整理并及时公布。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坚持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目标、有考勤、有考核,要求中青年教师同步过关,年长者同步跟学,形成了领导带头学,中青年教师刻苦学,老年教师尽量学的局面。校长定期对此项工作查看,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使广大教师认识到“远程教育”工作领导重视,不可忽视,从而激发了教师搞好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抓好落实

    为了把学校远程教育应用真正落到实处,使其规范、科学有效地运行,我们注重一是建立健全应用工作的基本要求,完善“一表三册”,做到了远程教育课表进教室,及时填写使用登记册。二是重视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教学中逐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形式。在教学应用中,老师经过研讨、探索,将远程教育资源同学科知识整合,对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收效很大,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开始由部分教师不会用,变为会用,怕麻烦不用,变为上课老师爱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真正变为远程教育真正为教学服务,把所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教学之中。四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负责接收信息资源,收集各类课件,刻录光盘,为一模式设备提供播放光盘,并且保证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出现故障及时排除维修。尤其是遇到大风天气,致使卫星接收站时常会出现无信号故障,每次校长都会亲临现场,排除故障。

    三、成效显著

    通过全体师生一年来的共同努力,资源应用已初见成效:一是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用技能和教育教学平。同时,由于我们的工作做得踏实实在,老师们又能刻苦钻研,本学期我校在远程教育应用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有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加强。我们将不断改善条件,改进方法,密切配合,使远程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荐阅读: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2024学年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研修计划
    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怎样科学地管理班级
    香宝宝幼儿园小班家长会发言稿
    上一篇: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