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法律论文 医学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范文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清风徐来 时间:2024-08-01 12:51:2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范文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千百年来,人们前赴后继,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民主、自由、人权是历史范畴,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对于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认识和实践往往并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获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空前自由,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组织扶贫开发,解决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重视,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力。

    第二篇: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这样一个题目完全可以作一篇博士论文了,甚至写一本长篇巨著也难以讨论详尽。因此作为课下的思考,就简单的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作为讨论的起点,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别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关于两种意识形态的学术定义虽然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但在比较了不同学派的解释后,可以得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差异体现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资本主义主张私有制,即保护个人财富不受侵犯,个人自由高于国家权力,生产上采取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则相反,它主张生产资料公有,而全体公民参与社会分工,按劳分配所得,国家管理生产,提供服务。生产资料和各种形式的财富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物质基础,很明显,二者在财富的分配和累积方式上是对立的。

    再说历史问题。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概括的说,资本主义得益于工商业发展改变——具体讲就是两次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关系发生改变、原有封建制度的基石被瓦解从而孕育出了新的社会形态和国家组织,人类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在初期也经历暴力形式的革命,赋有革命性和颠覆性,带有巨大的进步意义。资本主义作为新的生产方式为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快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社会阶段的发展总是程几何式的前进。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短短两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国家财富积累就超越之前的几千年封建社会总和,达到了空前发达的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得到极大的进步和扩张。然而,新的社会矛盾也在悄悄酝酿着。

    马克思告诉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来看待历史和社会发展。这符合人的理性思维。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并不代表这种社会制度是人类的最终选择,它同样有自己的缺陷。在资本家急速扩张并一心追求的利润的同时,参与生产劳动的工人却得不到应有的生活保障,造成了社会分化。仅仅这一点,就违背了人人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经济不平等。故而资本主义有其先天的弊端,但在自由竞争的掩盖下,人们都很难直观地看到这种本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初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初期发家的那些产业大亨,到现在依然把控着大部分政治经济资源,他们所建立的工商业帝国并没有随着他们进入天堂,而是在其子孙后代或者代理人手里继续充当着财富挖掘机。整个社会的命脉依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普通民众之所以这种模式,就是因为他们以为这是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结果,顺理成章,无可厚非——既然同意竞争就要承担风险。然而这真的是合理的吗?因为无法与之竞争,就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子孙后代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整个国家社会让少数人操纵而没有发言的机会?人们无法容忍一个人独裁,却对一小撮人的弄权无视。也许他们心里还装着无数个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梦想,憧憬着自己的子孙也有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然而,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机会主义吗?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社会就永远是少数人说了算,而其他的多数人就希望这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少数人”中的一员。想来这个怪圈就是这样了吧。

    如果一个社会不是多数人说了算,不是多数人享受社会的资源,那还需要这样的社会做什么?这是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中要问的基本问题。人,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聚集;社会、国家,本就是因为集体的利益而存在。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质上是依然是背离了这一最初愿望。虽然在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上,资本主义有了很进步,但仍然不是人类的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是人类对社会能终极道路的一次探索,虽然前途不知如何,但它离人类的终极理想肯定是近了一步。我们总觉得,人的天性有其贪婪自私的一面,不可能有一天人们放弃自己对财富理想的追逐,对名利的渴望会驱使人们走向共产主义的对立面。其实,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最大误解来源于共产主义产生初期对社会财富的暴力夺取和重新分配。然而,不得不说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共产主义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诞生了。从马克思的理论看,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是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情况之下的。共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下一阶段,在标志其到来的时候,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最高水平,社会生产和财富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已经使人民生活达到富裕的状态,物质需求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这个时候再建立其全民公有的共产主义就是顺利成章了。然而,历史的发展永远不是按理论模型来进行的。资本主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就达到了顶峰,快速的增长迅速激化了内在矛盾。工薪阶层受到的压迫越来越重,大规模工人运动经常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周期也不断缩短。似乎源于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要求其自身做出改革。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提高薪资待遇和公共福利,以缓和社会矛盾。这种扬汤止沸的做法只是暂时缓和了矛盾,没有办法阻止最后必然到来的变革。而且,现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改革社会和经济制度,加强政府干预,希望能克服自身的存在矛盾。另外,资本的市场化和股份制也在加速使财富从少数人手里分散到大众手中,这本身也是从私有制到公有化的一种标志。

    没有谁能预测到底何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能走到尽头。但至少目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活力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身也是在为未来社会形态的到来打下思想和物质基础。社会形态和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各国都应该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总结发展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才能为后来的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制度环境。

    第三篇:社会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社会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通过近期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为完整和深刻的认识。使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指导我们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做出科学的决策上,它对于我们如何更为有效的学习、如何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指引作用。

    首先,我就结合我分管的民政工作,具体谈一下我对民政科学发展的几点看法。

    开展学习科学实践活动,是在新阶段要求下开创我辖区民政工作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我认为科学的发展观拓展了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在全新的经济社会当前,民政工作职能已不仅是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出民政工作更深的内涵,即“解决民主——维护民权——落实民利”这样一条工作主线。像过去的救灾救济、五保供养、优抚安置、社会福利,以及刚刚开展的低保入社保工作,所解决的都是群众生存与生活的问题。现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化,民政工作的职能除了扶贫济困、为民解忧,还强调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注,对人格、对人的权益尊重,以及对人全面发展所应提供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四个结合,即:必须与切实做好党和政府最关心、群众最期待的民政工作紧密结合;必须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民政事业紧密结合;必须与高举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大旗,进一步创新发展民政事业紧密结合;必须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认真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紧密结合。只有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融入到具体的民政工作实践,我们才真正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掌握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进一步发展创新民政工作。

    一、突出以民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之要在于为民。突出为民,就抓住了民政部门的根本,就能使上级的要求很好地落实于基层。因此,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突出以民为本,进一步树立为民理念,强化为民意识,落实为民举措,提高为民本领。继续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在申请、审核、审批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目前,我辖区内享受城镇低保政策×××户×××人,截至×××月份累计发放低保金×××万元、菜油补贴×××万元、残疾人补贴×××万元。

    二、突出民政特色。民政特色在于解决民生、保障民生。其重点是解决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抚恤优

    待优抚群体。解决、保障、优抚这“三个群体”,上级关注,社会瞩目,更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把解决问题的重心放在这“三个群体”上,通过理念的增强,体制机制的理顺,工作措施的跟上,使党员受教育,“三个群体”得实惠。积极响应上级政策,认真做好城镇医疗救助工作。按照“便民救急、加大力度”的原则,实行医后救助与日常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法,努力改变贫困群众治病难的局面。截止目前,本已救助大病医疗困难群众27人次。针对A类、残疾人、老年人的日常医疗救助共630人次。

    三、突出实践载体。紧紧围绕“保民生、促和谐、构建和谐乌达”,确定民政工作的实践载体,积极深入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了解困难群众所想所急所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把临时救助、特困救助落实到实处,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其次,通过进行自查以及组织征求群众反馈的意见,我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通过这次的自我剖析,让自己从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有一个本质的提高,并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改正错误中取得进步。同时,也希望同志们给予指正,以推进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一、深入社区调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平时安排工作多,深入社区少,一年来由于事务繁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深入社区了解一线情况,对第一手材料的掌握不够多。今后我要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从现在起多深入社区,多搞调查研究,多倾听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大家的思想动态和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调查,使工作收到更大的实效。

    二、有时处理问题过于急躁,存有急躁情绪。自已往往认为工作难度不大,加之对社区人员过于信任,总以为她们会把工作做好,但有时却做不好,这样有时会着急、并且发火。

    三、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需进一步加强。当前工作形势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方面还显得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进一步探索学习方法,使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少。今后将坚持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扬长避短,查缺补漏,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以上总结的几点并不十分全面,可能还存在自己没有察觉的缺点和不足,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发现和改进。就以上村在的问题,我个人确定了以下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希望同志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继续拼搏

    进取,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履行一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住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通过活动使自己思想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转变观念,改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团结同志,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上、言行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组织观念,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己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增强创新意识,工作争强当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点把握、难点突破,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更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

    发扬优点,努力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遵循党章对我们的要求,使自己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一.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如何正确

    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论及,但被人们忽视和误解、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仍未得到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提出后所遇到的种种疑问和困惑,要求我们重视和回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二、应如何看待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一)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1.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正确认识和看待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2.要深刻把握和辩证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科学内涵。

    (二)要充分肯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目前为止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中最全面、准确、深刻,而又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共有五句话、28个字。话语虽不多,但简洁明快、铿锵有力、字字千钧、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我认为,它是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和论述中,对社会主义的真正本质认识得最深、概括得最好的一种观点。1.它是经过长期反复思考和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结论的一种科学观点,是邓小平思想理论成熟的表现。2.它是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后才作出结论的一种科学观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3.它是立足于初级阶段的现实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具有强烈的针对性4.它是从最高层次上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5.它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才作出结论的一种科学观点,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6.它是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主要着眼于全局、大局。7.它是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前提和保证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科学观点。8.它是被实践证明和检验了的一种强国富民的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历程回顾。邓小平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是一次“思想解放”,是一次“历史划断”。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提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三、十六届三中全会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呼之欲出

    对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进行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也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

    四、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保持清醒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解决。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五篇: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体系分析

    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体系分析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西欧各社会党中最具代表性的党。它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年代之前,德国社会民主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重要理论,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1959年召开的哥德斯堡特别党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哥德斯堡纲领》。纲领公开声明:“社会民主党已经从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变成了一个人民的政党。”主张接受思想上的多元化,停止意识形态上的纷争,与其竞争对手联盟党和自民党相比,在德国政坛的政治光谱中,社会民主党处于中间偏左的位置,是一个中左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长期以来作为“纲领党”和“成员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运行机制,这也是我们考察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一)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结构设置和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组织结构上划分为地方协会、区、专区。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自下而上地形成党的政治意志。组织结构的基础是专区,由党的执行委员会根据政治和经济需要进行划分。按同样原则,由专区执行委员会划分区,由区执行委员会划分地方协会。德国社会民主党现在约有12500个地方协会,350个区,20个专区。

    全体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是地区组织的最高机构(跨地区组织可以以党员代表大会代替全体党员大会)。党代会至少每两年举行一次。党代会决定党的纲领、党的章程、党费原则、仲裁法庭规则、政党的解散和合并等事项。党代会选举地区组织主席、副主席、执行委员会成员、其他机构成员以及上一级组织在这些机构中的代表。执行委员会至少每两年向党代会作一次工作汇报,汇报党的活动,随后进行表决。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联邦中央机构有联邦代表大会,其任务是确定党的方针路线,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党的常设最高领导机构,由联邦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又选举产生由11人组成的主席团,主席团是联邦大会休会期间的权力机构,也是党的真正决策机构。联邦委员会是党内协调各州组织机构之间关系和州与联邦组织机构之间工作的中央机构。监察委员会由联邦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章规定,凡承认社民党的基本原则并取得党员资格者,均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入党最低年限是年满14周岁。吸收党员由地方协会执行委员会决定,地方协会必须在四周之内对入党者的申请作出决定。如果一年内没有人对该入党者资格提出异议,其党员资格最终就被确立。每一个社民党党员必须加入所在乡镇的地方协会,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社民党政治意志的形成,参加选举和表决,支持社民党的目标。

    一旦入党,党员就有权参加地方组织召开的党员全体大会,有权选举地方协会的主席团和区党代会的代表。同时,党员有缴纳党费的义务。党费与工资挂钩,根据收入多少划分为不同等级。党员自报收入,社民党对普通党员的收入分级正确与否不再进行核查。党费是社民党的主要经费来源,平均每个党员每月缴纳2.5欧元。但联邦和州的官员缴纳的党费占其本人总收入的7%,联邦议院议员则要缴纳占其薪金20%的党费。①

    社民党党员在议会中不能背离自己的议会党团,违犯党团纪律。党员可以而且应该能够批评自己的党。但团结一致原则要求这种批评必须在党内,尤其是应在相应的责任委员会中进行。“不团结的行为是故意将党内矛盾公布于众,听任社民党的形象受损”。②

    (三)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监督机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内监督机构主要有监察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以及一些临时设立的调查委员会。德国社会民主党监察委员会是维护政党纪律的独立机构,由联邦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监督联邦执行委员会和审理对联邦执行委员会的控诉。监察委员会由九名委员组成,党的执行委员会成员以及党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担任监察委员会委员。监察委员会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会议。

    在联邦、专区、区三级都设有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的委员由各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不得在各级执行委员会中任职,也不能担任专职党务工作,不能从党内定期取得收入。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范围主要有:党纪诉讼、组织章程和规章的适用与解释、党内选举的异议或诉讼等。仲裁委员会按照《政党法》的要求,也是独立机构。社民党的任何一级党组织都有权对党员违纪现象启动诉讼程序,包括党员违反团结一致原则、拒不缴纳特殊党费及腐败等损害党的名誉的行为。

    另外,社民党在党内发生争执和纠纷时,为确保证据确凿和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还设立了专门的调查委员会。这样的调查委员会在不同的社会党内有不同的称呼,例如意大利社会党称为“保证委员会”;法国社会党称为“权限裁定委员会”。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纪律监督机构都属独立机构。同时,党内纪律对社民党党员也有较高的要求,如社民党党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党员遵守纪律没有八小时以外;社民党为每个成员都建立了诚信档案,作为对党员考察和提拔的重要参考。③

    (四)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民主机制。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其内部运作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制。同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强调自身是“成员党”,重视以普通党员为主的组织建设。因此,对党内民主的重视也是社民党组织运行的重要方面。

    《政党法》第15条规定,德国政党必须以民主的方式实现党内政治意志的形成。除了保证少数派合法的提案权外,还要对其议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在上级地区组织召开的大会上,下级地区组织的代表应该享有提案权。在选举和投票表决中,不受其他机关决议的约束。社民党重视党内讨论。社民党通过党内民主生活、政治辩论、不同意见的交锋,使党内思想较为活跃,一言堂的现象很少出现。通过党内讨论,发挥党员积极性、能动性,赋予了党内生活以实质性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民党内部围绕民主社会主义问题、经济社会政策问题进行了多次党内讨论。尤其是自2024年起,在党内围绕纲领修改问题进行了大讨论,促成了社民党新纲领《汉堡纲领》的出台。

    社民党重视各种形式的党员直接参与手段。1991年,社民党成立“2024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委员会,专门研究党的改革问题。1993年,因为党主席被迫辞职,在新主席人选提名问题上,进行了党员意见调查,参与比例之高令许多党的高级干部都感到吃惊,56.7%的党员选举鲁道夫·沙尔平担任新主席。在这次成功鼓舞下,1993社民党对党章进行重要补充。一是在具体问题上可以进行党员公决;二是对总理候选人进行初选的党员公决。除此之外,各州和区县的中层组织都得到授权,同样可以进行党员公决,对于当地党组织最高职位的候选人进行初选。

    (五)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与议会工作机制。在代议制民主政体下,政府和议会是政党把自身政治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的场所。因此,无论执政还是在野,政府和议会都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的重要场所。德国社会民主党十分重视协调与政府和议会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德国社会民主党强化党的“服务”意识。社民党认为,作为现代政党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个“现代服务者”。政党的任务是制订良好的政策,为政府和议会党团提供咨询、服务。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时,注意不“以党代政”,直接插手政府事务,而是通过机制影响政府和议会的决策。

    在代议制民主下,各政党通过议会党团对议会和政府政治意志的形成和决策施加影响,议会党团和政党密不可分。社民党对该党的议员规定了严格的纪律。为保证法律在议会以多数通过,社民党议会党团事先向本党议员通知立场,通过某一法律时,议员必须准时到场,在投票时必须与本党保持一致。如持反对意见,须事先向党团主席说明并阐明理由。这是议会党团获得政治上的成功以及政党赢得大选的基本前提。经常与本党持不同意见的议员,其政治前途就要大打折扣。这是议会党团的强制原则。

    社民党高层的工作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横向部分,一是议会党团,二是政府,三是党的理事会主席团。有时这三方的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为解决党内各方的矛盾,社民党在三者之间建有一个沟通机制:党的总理兼主席、党的总书记、议会党团主席每个星期在党的总部开一次会议,就党的大政方针进行沟通协商。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这种沟通达到思想的统一。

    (六)德国社会民主党外围组织的工作机制。德国社会民主党如同其他社会党一样,有自己相对确定的外围组织。长期以来,德国社会民主党建立和赞助了许多外围组织。“这些组织包括那些长期致力于增进工人福利的组织和与政党保持密切关系的政治基金会”。④ 这些外围组织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各阶层有效沟通、了解社会发展、应对社会挑战提供了各种很好的机会。

    社会民主党青年团又名德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后备组织,也是联邦德国最大的青年组织。凡35岁以下的社民党成员都是社会民主党青年团成员。青年团从属于社民党,同时又有自己一套领导班子。它把35岁以下的社民党人集合起来,选出一位联邦书记。但这名书记必须由社民党执行委员会批准。

    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德国工会联合会联系密切。工会是社民党扩大选民和党员方面的主要依赖力量。社民党与工会的关系不像英国工党与工会的关系,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二者又有广泛的共同目标和行动上的相互支持,始终在代表各自的政治利益方面相互补充,工会的政治发展和社民党的政治发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据统计,德国工会联合会的秘书90%以上都具有社民党党籍。⑤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是一个亲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咨询性质的政治性基金会,是社民党思想理论战线指挥部和干部培训中心,也是制定政策的智囊团。

    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机制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第一,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运行机制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机制具有规范性,这与德国《基本法》、《政党法》对政党制度的规定密不可分。《政党法》专门就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政党的使命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作了详细规定。德国社会民主党有社会党所要求的党内民主关系,但没有英国工党的松散和法国社会党党内激烈的派系活动。所以德国社会民主党无论执政还是在野都运转平稳,在社会中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机制的基础是民主制。德国《基本法》规定政党的内部秩序必须符合民主的基本原则。任何违反民主基本原则的政党,都被视为违反宪法的基本规定。在这样的前提下,德国《政党法》依据民主的基本原则对政党的内部秩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运行体现了民主的基本要求。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职务必须经过选举才能确定;社民党内部保留各种公决形式,以使每个党员在重大问题上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社民党党内经常举行的各种大讨论等。

    第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运行机制以有效参与民众政治意愿的形成为前提。德国《基本法》和《政党法》明确规定“政党参与民众政治意愿的形成”。因此,政党的建设和运行必须有利于民众在政治意愿形成中的参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组织结构设置、工作机制的运行等各方面都必须体现这项要求。例如,组织结构的设置必须有利于每个党员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政党意志的形成;通过保证少数派的提案权等方式实现党内意志的形成等等。

    第四,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运行机制体现了其“纲领党”、“成员党”的组织特色。德国社会民主党把自己理解为全民党,同时也是纲领党。德国社会民主党依然重视纲领在统一党内意志、激励广大党员、体现自身先进和特点中的重要作用。社民党新的纲领《汉堡纲领》明确写道:“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寻求组织对话的,我们不是从上到下,而是从社会中心出发,讨论社会民主党的未来。还从未有一个德国政党的纲领是从如此广泛的民众参与中产生的”。⑥ 德国社会民主党由工人政党发展而来,创建初期就有严密的组织机构,而且还有众多的成员,它的经费开支相当一部分来自党费。德国社会民主党始终重视普通党员对党务的参与和其积极性的发挥。工人的传统势力在社民党内仍有较大影响,社民党与工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样都体现了社民党作为“成员党”的组织运行特色。在组织运行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德国社会民主党明确表示仍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有行动能力的党员党和纲领党”。⑦



    推荐阅读: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范文
    关于“两会”学习的思想汇报
    赴泰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面试经验总结
    建筑施工工地实习日记30篇
    白朝小学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简报第一期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