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十二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一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早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在云南省施甸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在大亮山林场工作的每天起早贪黑勤劳动,把荒凉空旷,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二
优秀革命前辈红祺个人先进事迹
张祺这个英名,对于像我这样的晚生、后学,的确有些陌生。有幸阅读这位历史老人,是从一摞厚重的党史资料和几位领导、专家的深情讲述开始的。
因为工作关系,促成了不久前的一次沪上之行。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刚告诉我们,张祺是上海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为上海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老人于1993年在上海逝世,终年83岁。如果张老还健在的话,作为百岁老人,面对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喜人变化,他该何等高兴和欣慰!
张祺,1910月生于浙江浦江,幼年家贫,小学毕业即外出做工;1930年进上海美亚绸厂当织绸工,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美亚绸厂六分厂团支部书记,领导并参加震动全国的美亚绸厂工人总同盟罢工;1934年7月赴苏联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193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回国,任中共江苏省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领导开展和平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中共上海市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纪律检查筹备组组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和中共上海市委顾问等领导职务。
对于张祺的功绩,上海市人大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豪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矢志不渝,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任何压力下,都始终坚持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他扎根群众,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会建设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奋斗不息,不论担任何种职务,始终谦虚谨慎、勤勉好学,严于律己、恪尽职守,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始终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崇高风范。
在白色恐怖下,张祺一次次经历了战友被敌人残酷杀害的悲愤、置身被特务紧追不舍的险境,但他从未动摇过理想信念。他的侄子张伯禧回忆说,1946年3月的一天,特务在雁荡路一带抓张祺。当时,张伯禧刚好坐电车经过,车外一片混乱,听说是抓共产党,而且传来了枪声,并看见一个人影朝电车奔了过来。早已对特务行径恨之入骨的电车司机在放过来人之后,故意挡住了特务的去路事后,张伯禧来到叔叔家,叔叔没有任何紧张、后怕,表现出的依然是自信、坚毅和果敢。直到多年以后,张伯禧才知道,雁荡路那惊险一幕,原来要抓的正是自己的叔叔。
1958年2月,张祺任上海市长宁区委第一书记。三年困难时期,张祺虽身患多种疾病,但仍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动员并带领区委干部和全区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经常抽出时间到各个菜市场了解副食品供应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为克服暂时困难,抽调30名干部,组织267个单位自力更生养猪、鸡、鸭、鱼,分配给有关干部职工,减轻市场供应的压力。同时,他还抓工业生产,至1959年底,区工业生产总值比1958年增长46.1%,全区评出53个先进集体、117个先进生产者,其中全国先进集体4个、全国先进个人13人。平时,张祺生活十分朴素。他家孩子多,困难大,粮食不够吃,而自己常工作到半夜时分才下班回家,吃一碗菜泡饭充当晚餐。张祺当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组织上按规定发给一定的生活补贴,但他却经常把这些钱物拿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志。
“文化大革命”中,张祺也和其他老同志一样惨遭迫害。江青xx集团被粉碎后,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张祺,带领各级工会组织拨乱反正,大力恢复和发扬工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他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期间,他要求各级工会领导:“要做无名英雄,培养和树立一批又一批的劳模先进工作者,扬名四海,而自己却心甘情愿默默无闻地舍己为人„„我们为党和国家发现和培养了人才,人们是不会忘记的。”晚年,张祺还分别担任了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主任,指导上海地方党史、工运史的征集、研究和编撰,满腔热情地为党史工作发挥余热。他历时8年,根据亲身经历,查阅大量资料,以80岁高龄抱病完成了27万字的《上海工运纪事》,为党史、工运史研究留下了一部重要史料。张祺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令人感佩,催人奋进。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三
在农村长大的我,对花木种植有浓厚的兴趣。20xx年,我听说春风村有300多亩茶叶地想承包出去,当即和朋友来看。
在村办公室,我见到了王家元。听说来投资,王家元瞪大了眼睛:“你们来得太及时了,现在就可以谈。”可到现场一看,那片地水、电、路三不通。再见王家元时,我就给他出了道难题:一个月内把这三件事办好。
过了20多天,王家元打来电话说,那三件事有眉目了。我打心里不相信,就开车过去看。一进村口,王家元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说:“路,交通局已经立项了,保证两个月内挖通,争取五个月内硬化;水和电也已经在测绘了。”他还把资料、图纸拿给我看。
一个村干部居然有如此魄力,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仍有些疑虑。我说,投资可以,土地租用30年,每亩租金最多50元。王家元说:“这个事情我还真不能做主!租金要由村民讨论决定。”
两个月后,王家元再次来电,说土地的事情说好了,每亩租金就50元,但有个条件,用工春风村的村民要优先。我问他原因,王家元说,土地租金是便宜了点,但是如果用工都请村民的话,大家每年能增收300多元。
王家元的实诚和执着打动了我,我不再犹豫,把320亩茶叶地租了下来。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四
我们周围经常充斥着一个很没道理的认识,都认为自己做事是为了别人。基于这一点,许多基本道理被颠倒了,比如,我们的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与家长有冲突,嘴边的话就是:“不给你学了!”工作中大家常常会说:“某某领导和我关系不好,我就不给他好好干。”“我这么辛辛苦苦给某个领导干了好几年,什么好处也没有!”把与个人息息相关的东西,说得与自己毫不相干。说是不给别人好好干,其实受损害的正是自己,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导致人生方向扭曲,在成就事业方面走了许多不该走的弯路。
首先是谋生的手段,是活着的必须,工作可以没有我们,我们不能没有工作,大家辛苦劳动,把劳动换成货币,再用货币换取生活日用品,我想这个直白的道理,谁也不能否认。其次工作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安全感,有了工作,我们就有了一个集体,有了喜事,单位同事帮助张罗,祝贺,有了病,单位同事来看望,出了意外,还有单位可以依靠等等,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以平和的精神状态延续我们的生命。
工作还给我们搭建起社交的平台,与很多人相识相知也是因为工作而形成的,一个社会交往圈子也是工作给我们的,他满足了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工作还给了我们自豪感,我们所从事的是在社会上羡慕的职业,在家中有较好的收入,家庭成员把你当宝,亲戚朋友投来尊敬的目光,走在大街上穿着军装都会有人多看你两眼,这尊重满足了心理上的快感。
可见,工作岗位是我们自己生存的需要,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我们个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人生是息息相关的,不全是为党、国家和人民,也不排除为了部队,为了医院,从个人完善自我,完善人生来说,工作首先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是不是过得去就行了,为什么要爱岗敬业呢?我认为我们的岗位危机四伏,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的继续深化,干部管理越来越规范和严格,靠混日子混岗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再加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当你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猛然抬头一切都变了!
新事物、新观点新词汇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一旦被落下,就很难追上。工作岗位的危机感像浓雾一样弥漫在周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应该不再是一句口号,不是领导吓唬大家的杀手锏,而是实实的摆在了眼前。可能有的人会想,大不了转业呗,是的,我们是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似乎是有退路,所以现在混一混没关系,可是,当我们走上退路的时候,如果一无是处,身无长物,也会被挤到路边,每年参加考试的大军一波又一波,80%以上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他们的不断加入,也提升了体制内的竞争程度,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还有退路吗?所以,与其说爱岗敬业是国家的需要,是部队的需要,不如说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是美好人生的需要。
应该用四个词来概括:感恩、珍惜、看重、忠诚。感恩是我们对岗位的基本态度,是工作岗位让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精神世界饱满丰腴,不能麻木地认为岗位给我们的东西是份内的,更不能对周围的种种帮助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有了岗位就应该珍惜,,每个岗位都是一座宝贵的钻石矿,就看你有多大的能力去挖掘。有时候我们总在羡慕别人,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岗位,总是有人在说,看人家看人家银行、看人家谁谁,岂不知到,人家也在看我们。
所以不用羡慕别人,静下心来看重自己的岗位,学会从平凡的工作中发现机遇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加强的人生课题,尽管有的机遇带来的回报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不能把眼光只放到自己能得到什么,而应看到我们得到这个机遇本身的价值。
在专业化越来越强的社会,工作对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更高、更深、更广的要求,如果做事摇摆不定,变来变去,只会让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舍去,所以,看重自己的岗位,千方百计做好一件事,本身就是的成功。而忠诚于自己的岗位是爱岗敬业的基点,是一种工作方式而不是一句口号,他体现在责任和担当上,责任是一架天平,最能衡量一个人的工作,放弃了责任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更好的生存机会,没有了责任也就没有了约束,一切都无从谈起。勇于担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工作的一切,不能只接受工作的益处和快乐,还要接受他的艰辛和苦难,学会忍耐。
书名叫《你在为谁工作》,里面有段话很好,与大家共勉:在工作中不论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归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每一次任务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遇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无裨益。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五
申纪兰,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人,今年89岁。她很平凡,是中国千千万万妇女中的普通一员,也是黄土地上生养的亿万农民之一;她也很不平凡,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在从1954年至今超过60年的时光里,她一直在努力地为自己代表的妇女和农民争取权益。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她,不仅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更是唯一一位出席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一位了不起的平民代表。
在申纪兰家里,有两面照片墙,在那些照片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宏伟图景徐徐展开。看着定格在照片中的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那震撼人心的澎湃力量,那是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人民的民主的力量。
20__年2月11日,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一位老大姐坐在沙发靠窗的地方,手里捧着一份《人民日报》,眯着眼睛,仔细地读着。老大姐的穿着很朴素,灰布做的外套袖口已经磨损了,暗灰色的光感显示出衣服的年代久远,虽然旧了,却很干净。在一片灰得有点发白的胸前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格外醒目。那是一枚党章,在照入窗内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滴答、滴答……老杭州钟表的秒针一下一下地走着。屋内很安静,静得仿佛能听见时间的流逝。放眼看去,无论是过时的老钟表、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机,还是山西农村常见的老木头箱子,件件散发出岁月的味道。屋内最醒目的,还是老人身后和右侧墙面悬挂的那些巨幅照片,在那一幅幅黑白和彩色交汇的影像中,数十年的时光在上面留了影。太阳光透窗而入,空气中微微浮起山西农村特有的黄土味。在这些影像的簇拥下,这所时间小屋的主人就那样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认真地读报。
老人名叫申纪兰,今年89岁。此时此刻,在她耳边的白发间、在那镌刻岁月的满墙照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伟大历程定格在这间小屋中。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六
科技注入 激发无限潜力
“通过初步测产,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项目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最高亩产为4.7吨,平均亩产3.3吨,一百克左右的商品薯率97%,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增收9000多元。”从去年11月播种到今年4月收获,不到半年,朱有勇院士团队用亮眼的成绩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一阵春风吹过,思茅松林沙沙作响,干燥的松针轻轻飘落,覆盖在林下的三七苗床上,成为天然的保湿层,让三七避过了冬春干旱季节。
走进澜沧县竹塘乡李召梁子的思茅松林里,开展三七种子直播和种苗移栽试验的地块,嫩绿的三七小苗齐刷刷冒出土层,眼下已长到10多厘米高,超过90%的出苗率,小苗长势喜人,这印证了朱有勇院士科技团队的调查结果:该试验点冬季3个月(12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气温13.7℃,平均湿度78.46%,非常适宜三七的出苗和生长。
“林下三七可以实现生态有机种植,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毛如志博士说。
在云山村蒿枝坝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正忙着捡拾洋芋的拉祜族群众李扎谢脸上洋溢着喜悦,他高兴地说,这里采收洋芋的群众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他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受雇在这里干活,每天60元的工钱,从松土、垫肥到种植、管理全程参与。他说:“我已经学会了技术,明年自己家也种。”
据了解,各项目自去年9月份陆续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种植4亩林下三七,出苗率达90%以上,达产后每亩可增收5万元至15万元;完成100亩冬季马铃薯,亩产3吨,产值达90万元,每户平均纯收入达2672元;完成50亩冬季蔬菜种植工作,蔬菜长势良好,预计每亩增收9000元;为186户农户发放种猪2头、鸡苗10只,每户农户可创收4800元至6800元;完成15亩冬季鲜食葡萄种植,目前长势良好,预计20__年4月第一次产果。
经过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澜沧县特别是竹塘乡的脱贫攻坚成效已逐步显现。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朱有勇院士团队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已一项项留在澜沧的大地上。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七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们一样,是一名乡镇纪委书记 ,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在面对险情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毫不退缩?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悔青春。
初心是什么?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认为初心就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职尽责,提升执纪监督问责能力,做好反腐败工作。
初心源于信仰,我坚信李夏同志是一个对组织、对人民、对党有着无限热爱的人,是一个对初心、对使命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是一个对人生、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层千千万万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个缩影,更是乡镇纪委书记的优秀代表。一个人的优秀绝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的日积月累,历经打磨后刻在内心深处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这样。他心中有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心中有群众,对贫困帮扶对象问寒问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心中有责,对纪检工作胸怀热爱、严格执纪,工作业绩突出;他心中有界,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对工作踏实尽责、对群众耐心细致,工作交给李夏很放心。我们要向李夏同志学习,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只要有需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担当,当组织安排李夏到最偏远的荆州乡工作时,他的爱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正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担当有为,所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掉链子不推诿,关键时刻冲上去,危急关头站出来。
我要向李夏同志学习,把尽职尽责当做是工作标准,把工作岗位当做为群众服务的舞台。心中有群众,冷暖想群众,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一要学习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责主业,严格监督执纪,在纪检岗位工作业绩突出,在纪检业务中,敢于较真。这就是纪检工作的标准和规矩,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要学习他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李夏帮扶的贫困户有6户,他积极地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申请补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对家人太多,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三要学习他恪尽职守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李夏坚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危难时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无私无畏的精神已成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初心不因来路遥迢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记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签名,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纪检监察干部会续写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学习李夏做到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困难危险面前敢于冲锋,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八
9月的广州仍是一派夏日景象,在位于天河区五山路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园中的紫荆花树仍是郁郁葱葱;波光粼粼的洪泽湖畔有不少晨读、锻炼的身影。然而与往年不同,校园中唯独少了一个陪伴华农走过了几十年发展历程的身影--老校长卢永根。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36年开始入读香港粤华中学附属小学,接受到较好的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的残酷让卢永根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初中时期的卢永根,在岭英中学碰到了思想进步的语文老师林莽中(萧野),并经他介绍到香港培侨中学读高中。在卢永根看来,培侨中学的三年时光,是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里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他在这里遇到了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踏着老师未竟的步伐,他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即使退了休,卢永根对水稻的研究热情也依旧不减。20__年前后,卢永根和学生们根据文献,前往广东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搜集资源。野生稻多分布在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之处,许多地方只能徒步。彼时卢永根已是七旬老人,却依然兴致勃勃。山高无路,荆棘丛生。到最后,卢永根体力不支,可仍坚持要去现场,于是学生们架着他,慢慢往上爬。老照片上,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开心。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其间,他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华农知名教授、20__年新增选的中科院院士刘耀光,当年曾受教于卢永根。去日本留学后他在当地工作数载。卢永根接二连三给刘耀光写信,向他介绍学校的情况。在卢永根的一再书信动员下,刘耀光最终于1996年回到华农,潜心科研,大有建树。而包括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20__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很多老一辈的华农人更不会忘记,1984年的那个夜晚,卢永根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草坪上给全校学生作的3个多小时报告--《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中所说:“我今天的发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扉中的爱国主义火焰,并迸发出热情,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那是我所热切期待的。”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九
观“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后,我感触良多,一部分出于对先进模范的敬仰;另一部分出于对铁路人的敬畏,更知背后的艰难酸楚。
默默无闻,却依旧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懈追求,展现出他们昂扬向上的激情;爱岗敬业,时刻谨记着铁路人的重任。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八个字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面对责任勇于担当,虽身处平凡岗位,依然兢兢业业,这便是“低调”;面对难关不胆怯、不畏惧,关键时刻迎难而上,这便是“高调”。
他们皆来自基层,是万千铁路人的精神缩影。
线路受阻,多少日夜防洪抢险,面临生死考验,他们依旧冲锋在前。
一票难求,无数游子返乡无路,为使万家团圆,他们攻克无数难题。
蜗行牛步,旧时车缓长路漫漫,今日高铁飞驰,他们重振大国雄风。
我作为一名基层铁路职工,虽不能纵观大局、指点江山,但可尽自己绵薄之力,为铸造交通强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我们新时代铁路人必将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以饱满的热情、勤恳的作风、扎实的行动去共同实现中国铁路事业腾飞的梦想。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十
吕_老师,他的事迹我早已耳闻,未见其人时,便被他美好的品格所感动,而真正见到他,他的乐观、幽默让人动容,我原本以为,这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师身上一定有很多悲情的东西,但是从他身上,只看出对美好生活、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与希望。是啊,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又怎么会悲情,有的只是对这份事业的无限向往。而他对学生的无私和奉献更让我在台下数次红了眼眶。一个老师能够拯救一个学生,我们便可以称之为伟大,而吕老师拯救了千千万万的孩子,是我们身边最伟大的榜样。正如吕老师的专题题目——不能让任何一朵花在我的手中无声地枯萎,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不能让任何孩子在我们手中误入歧途,要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所以趁着我们风华正茂,趁着我们年轻,心中正燃烧着青春的火焰,一定要苦练基本功,掌握一套科学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技巧。当然,我们更需要修炼一颗充满着大爱的心,爱我们耕耘着的三尺讲台,爱我们有时可爱有时又可恨的学生。
徐_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名老师,今年我有幸和她做了同事,看过她的视频,听过她的事迹,我为她而心疼,为她而感动,更加感觉身边有这么的“最美教师”而如此幸福!
一个人的成长,从心开始。做任何事,“有心”和“无心”千差万别。所有外境都是我们心灵建造的,所有外境,也会随着我们的心灵去改变。对教师而言,如果我们认为教书是很享受的事情,我们就会觉得每件事都很有意义,我们就会满怀激情去做。但是,如果只把教书看成一种职业,你要从中赚钱,获取生存,可能你就会特别计较,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去工作,你可能就会度日如年。我们应该有自己做教育的“信仰”:教育在我们手上,我们要从中发现,除了挣钱,养家糊口之外更高的意义。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认识。
那么,一个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到底体现在哪呢?——是让学生的生命因你而动听。钱理群老师的一句话:“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成为青少年学生回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于漪老师也曾经说过她自己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其实,那些优秀教师和被我们熟知的名师,一辈子都在不断地学习当中,正是因为学习,才让他们更加优秀,最终为我们熟悉。
教师的成长是对自身完整的不断追求。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经验”,就是经历和体验,所谓“反思”,就是隔一段时间,回头看看自己所经历的,这样更可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这些最美教师他们为什么眼含热泪,因为他们对教育这片沃土爱的深沉,我们为什么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眼含热泪,因为我们明白,是前辈们对教育这片沃土的热爱,让国家的教育和未来越来越好。
感谢你们的坚持,我们一定要和你们一样,守护这片沃土,为国家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十一
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个男生,因为没有生活费而几次提出退学。可只有4个月就毕业了,眼看孩子中途辍学,张桂梅心痛不已,每周拿出30元,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段时间,班里的许多男生夜不归宿,沉迷网络游戏。张桂梅得知后心急如焚,直接将行李搬到了男生宿舍,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通过言传身教,终于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此那以后,不少学生有趣地称她为“校园妈妈"”。
20__年,张桂梅远在东北年近古稀的姐姐病危,很想见一见她这位已经20多年没见过面的妹妹,并给她寄来了路费。可这时,正赶上一个学生住院交不起住院费,她又把姐姐寄来的路费给学生交了住院费,并打电话请求姐姐谅解。
有一次,张桂梅在乡下看到一个衣衫破旧的农村妇女心事重重。一问之下,才知道因为山体滑坡,原来的房子被冲走,各级政府凑钱给她盖了新房,但自己也借了些钱。眼看孩子就要上学,自己又身带残疾,正为孩子上学的费用发愁。张桂梅听后没有多想,对那位妇女说:“孩子我背走,你自己找点活干,什么时候有能力抚养孩子,就什么时候去接回来。"就这样,她将这个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孩子背出大山,供他吃住和上学读书。
20__年3月,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义务担任院长。从那时起,她又把母爱给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
20__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全国部分教师和教育专家到北戴河休假,并允许每人带一位亲人陪同。张桂梅作为云南省唯一被邀请的教师,她的第一个念头是要带多年没有见面的姐姐同去,但这个念头一闪过后,她又想到了自己收养的孩子们。于是,张桂梅带上了“儿童之家”年纪最小的“小萝卜头”。
现在,“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已经有20多人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17人分布在全省各地读书。另有50人还在“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妈妈的呵护下幸福成长。张桂梅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她却把自己的工资和来自其他方面的收入都用在了别人身上。20__年国务院给她颁发了5000元奖金,她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20__年,“三八”妇女节,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2万元用于治病。20__年,华坪县委、县政府奖给她1万元奖金。这些钱经过她的手以后,她又转手用到了学生和贫困群众身上。20__年,张桂梅获得云南省届“兴滇人才”奖。刚刚从昆明领奖归来,她就把3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民族小学,用于新建教学楼。同时,把“儿童之家”的一辆微型车和别人捐献的一车衣服也捐给了这个学校。几年间,张桂梅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接近50万元,而自己却没有留下一分存款。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篇十二
3月18日傍晚,曾经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受到中央领导会见和表彰的福建省南平市市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49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就这样无情地带走了。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学习廖俊波同志,争做人民好公仆。
争做“勤政为民”的好公仆。政和,原是福建为数不多的贫困县。20xx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县委书记,主动带头,扑下身去,为了工作,常常夜以继日;为了发展,常常废寝忘食;为了政和百姓,常与群众促膝长谈,共商发展大计……天道酬勤,不久,政和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0xx年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20xx年经济发展进入福建十佳。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学习,勤政为民,主动作为,勤于作为,做到为官有为,而且大有作为,造福一方百姓。
争做“勇于担当”的好公仆。政和地处山区,发展长期滞后。上任伊始,廖俊波敢于担当,肩负重任,砥砺前行,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集思广益,绘就发展蓝图;披挂上阵,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发展电商产业。大刀阔斧,率先推行项目并审联批制度,分类推进精准扶贫,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短短4年,政和山乡巨变,人民安居乐业。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学习,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敢于创新,深化改革,发展一方经济。
争做“清正廉明”的好公仆。“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廖俊波始终廉洁自律、敬畏权力、忠诚事业,肝胆干事,干净做人,谨慎用权,经常教育干部,坚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感染大家。4年来,政和县既在经济发展上脱了贫,还在政治生态上“解了困”,该县无一例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法犯罪案件。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学习,做到清正廉明,崇尚官德、纯洁党性、恪守清廉,自觉抵挡诱惑、斩断贪欲、拒绝腐蚀,留下清白在人间,弘扬一方正气。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廖俊波虽死犹生。党员干部都要见贤思齐,学习其先进事迹,学习其崇高品质,争做人民好公仆,以“勤政为民”换取“政通人和”,以“勇于担当”换取“安居乐业”,以“清正廉明”换取“风清气正”,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无限的人生价值,绽放无穷的人性光辉。
推荐阅读: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十二篇)
最新实训总结客服心得体会(十四篇)
2024年幼儿教师心得体会500字(21篇)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论文(十七篇)
最新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自我鉴定(二十一篇)
相关文章:
- [ 七号文库 ]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心得 看先辈先进事迹感悟(十二篇)
- [ 七号文库 ]2024年水利工勤人员年度总结范文三篇
- [ 七号文库 ]2024年教师远程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网络远程研修心得(3篇)
- [ 七号文库 ]最新《狂人日记》心得体会100字(9篇)
- [ 七号文库 ]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知识[精选5篇]
- [ 七号文库 ]文言文专项训练五篇
- [ 七号文库 ]在教学工作岗位上
- [ 七号文库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心得
- [ 七号文库 ]最新大学班委学年个人总结范文三篇
- [ 七号文库 ]聘请专家顾问合同范本6篇
- [ 七号文库 ]2024年单位小车司机年终总结范文三篇
- [ 七号文库 ]电化教学心得体会 学生电教心得体会(十三篇)
- [ 七号文库 ]第一学期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教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三篇)
- [ 七号文库 ]运动会演讲稿50到100字(十二篇)
- [ 七号文库 ]初二下册语文挫折类作文600字(含五篇)
- [ 七号文库 ]初三励志演讲稿500字 初三励志演讲稿1000字(十八篇)
- [ 七号文库 ]幼儿教师的心得体会(20篇)
- [ 七号文库 ]最新幼儿园大班教师学期总结(十七篇)
- [ 七号文库 ]最新宣传法制教育心得体会(十四篇)
- [ 七号文库 ]2024年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总结与反思(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