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半年工作总结 保险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5篇材料)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红叶飘零 时间:2024-08-15 15:59:3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范文

    【内容摘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完善,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成主体之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XX县近年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讨其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XX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创新农村经营机制体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458家,其中:种植业170家、养殖业163家、林业42家、水产16家、植保17家、农机24家、其他26家。出资金额11.9亿元,成员8.9万户,带动农户12.3万户,销售产值15.6亿元,盈余8972万元,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4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社20家。

    在这些发展较快、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较为突出的有永新镇崭山米枣专业合作社、刘营镇广联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立新镇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典型。以永新镇崭山米枣协会为例,该协会拥有会员1000余户,米枣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米枣7000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

    二、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验

    作为当前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XX县委、县政府在引导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地坚持了“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做到了引导不命令、指导不包办、规范不限制。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着力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特别是利益联结机制,围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建设目标,以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为依托,积极引导农民建立“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从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获得更多的后续效益,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日趋凸显。具体来说,XX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一)政府积极引导。由于XX县农村经济发展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大多还属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农户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认识不足,因此全县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由政府涉农部门引导成立。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势头也激发了农户特别是一些专业经营大户的合作意愿,促进了农户自主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二)加强业务培训。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近年来,XX县各级涉农部门不断加大对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尤其是骨干成员的培训,通过协会成员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产。县委组织部、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培养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阳光工程”培训,2024年先后组织开展理事长培训3期520人次,财会人员培训4期230人次,主要管理人员培训10多期1254人次。

    (三)发展主导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定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粮油、蔬菜、林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建立在产业链上,提高主导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四)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和“七统一分”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大力推行“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组织青龙生猪、向阳红藤椒等21个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500余人,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提高党统揽农村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

    (五)注重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以信誉和品牌占领市场。全县共有37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2家合作社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家合作社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9家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34个合作社建立了直销网点,16个合作社建立了气调冷冻保鲜设施,24个合作社开展了农产品初加工。

    (六)开展创建活动。指导大兴农机、科美、丰凯蔬菜、本源麦冬、坤发生猪、金鼓条粉、富乐花生等18个合作社,大力开展以“法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示范社创建活动,进行亮点打造,重点培育和典型示范,发挥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面发展,两年内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2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2个。

    (七)加强指导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技术,农业部门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63个镇乡,加强业务指导,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先后开展专题调研5次,接待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法规咨询1270人次,开展注册登记服务指导140社次,指导230个合作社建立完善章程制度,帮助42个合作社建立成员账户,开展会计核算,按照“九规范一明显”的要求,加强合作社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八)加大资金扶持。县委农办、农业、金融、财政、林业、畜牧、水务等涉农部门,2024年为40多家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2653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实体化经营和标准化建设,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共为30家合作社、1447个成员户提供贷款6482万元,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

    三、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组织化程度。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老龄化、空心化、兼业化越来越明显,“谁来种地”、“谁来组织种地”已成为农村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七统一分”的运作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使其“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建基地、做品牌、闯市场,构建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机制,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带领成员“抱团”闯市场,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走向集约化经营。既为农户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解决了农户劳动力、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又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在农村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强化了社会化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帮助成员实现增产增收。全县17个植保合作社,组织200多名机防植保人员,积极开展农作物统防统治,统防面积达37万余亩。2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670名农机作业能手,组织农业机械8500余台套,积极开展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2024年全县农机化作业面积达38.6万亩。

    (三)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推动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9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个。二是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立强蔬菜、富乐花生、青龙生猪、向阳红藤椒、涪城麦冬、本源麦冬、崭山米枣等20多个典型合作社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了从农业投入品使用到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三是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县139个合作社流转土地1.5万余亩,发展规模经营,专合社一头连农民带基地,一头连龙头企业和市场,既代表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又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从而实现了农户、企业、合作社的“三赢”。

    (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整合了资金、技术和农村人才资源,切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2024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年销售收入在500-1000万元的合作社达64个,1000-2024万元的15个,2024-5000万元的7个,5000万元以上的1个,为农民二次返利4665万元,成员户均纯收入比非成员户增收5000元以上。

    四、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

    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从数量上来看的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农户参与程度不高。从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章程,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不直接,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险则散的现象,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相互制约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实体经营薄弱。农户经营的土地零星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不利于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加之农业自然灾害多、抗灾能力弱,农产品价格极不稳定,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合作社主营业务不突出,优势不明显,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不强。

    (三)经营资金缺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农民收入较低,绝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虑到这个因素都没有向会员收取费用,大多数合作社的启动资金都是成立时由相关部门所提供。而且合作社可供质押抵押的财产少,信誉贷款多,金融部门不敢大胆投放,融资难、贷款难十分明显,筹资渠道窄,营运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资金实力的薄弱造成这些合作社发展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弱,以至于部分合作社成立不久就已无法运转,甚至自生自灭。

    (四)内部管理不规范。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合作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薄、社员素质不高。对合作社理事长、财会管理人员培训少,组织外地考察学习的机会少。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及时,迫切需要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和管理。

    (五)管理人才缺乏。与其他各种经济组织一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目前全县各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才缺乏的状况,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农户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降低他们进入市场的门槛和风险,但是目前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懂市场经营和科学管理人才的缺乏,造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难以真正带领农民闯市场,从而使得其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无法实现组织建立的初衷,也使农户对组织的归属感不强。

    五、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来看,要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实体化经营。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合作社,用新型职业农民充实合作社,按照“运作法人化、经营实体化”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建立产业基地,兴办各类经销、服务实体,参与农产品加工,建设产后处理、冷藏和冷链物流设施,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推行“网络营销”,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以诚信铸品牌,以品牌赢市场,围绕产加销环节,开展实体化经营,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二)立足丘区实际。XX县作为丘陵地区,又是人口超百万的农业大县,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少,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时也应考虑到这个客观制约因素。在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立足实际,推动一些消费合作社的发展,降低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工商登记,规范章程制度,规范组织机构,规范民主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规范盈余分配,规范服务内容,规范内部监督,规范档案管理,运行绩效明显的“九规范一明显”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四)加大扶持力度。要牢固树立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三农”的观念,加大财政奖励和项目支持力度,财政支农项目要把农业专业合作社重点考虑、优先安排;金融保险部门要尽量多地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信贷和保险服务;税务部门要继续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水利电力部门要执行用水用电优惠政策;工商部门要方便成员较多的合作社进行注册登记,为合作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感到,近年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市涌现出一批农民自发成立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

    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需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真正发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

    一、基本情况据调查,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组织1055个,拥有成员14.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0.1万户。其中运行较好的合作组织(成员30人以上,辐射带动50户农民以上)464个。2024年,全市农村合作组织共代销农产品59万吨,代购农用物资3.75万吨,年内销售收入达到7.89亿元,盈余5616万元,组织成员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10~15。历城区张而草莓协会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章丘市食用菌协会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农研会”。从组织方式看,我市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以运行较好的464个合作组织为样本分析,下同):一是大户领办型。由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购销优势领办。这类合作组织共有327个,占总数的70.5。比较典型的是济阳县孙耿镇东盐村养猪协会,该协会1999年9月由养猪大户刘成海发起组建,现已发展会员400多个,带动章丘、商河、临邑、齐河等地的养猪大户2024多户。协会与济南、上海等地的几家大型猪肉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年销售商品猪3万多头,会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二是农技部门领办型。依托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建立,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这类合作组织有63个,占13.6。如平阴县平阴镇肉羊合作社,2024年4月由镇畜牧兽医站牵头组建,现已发展社员600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群众和社员赞誉“入社养羊,一只保吃粮、五只上学堂、十只盖新房、百只奔小康”。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的一种经济利益联合体。这类合作组织共有16个,占3.4。如槐荫区蔬菜加工协同协会,由樱龙食品公司牵头兴办,发展会员120个,以订单形式组织1000多户农民联合生产、加工、销售圆葱、牛蒡等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四是专业协会型。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经政府部门审批或农民自发组织而成立,对内提供技术指导,对外推销产品、开拓市场。这类合作经济组织有28个,占总数的6.0。如1997年组建的历城区董家镇张而草莓协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天津等国内20个大中城市,现有会员200个,日均销售草莓4-5万斤,会员户均年收入4.5万元。五是股份合作型。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对外一般称为公司。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30个,占总数的6.5。如长清区万德种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8年,现有社员8000多户,合作社资本总额71.66万元,分8334个股份,每股50元,集体入股30万元。这个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制种基地3万亩,社员户均增收1000多元。综上所述的各类合作组织,不论层次高低和辐射面大小,都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还存在 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社会不同层面对合作组织的性质与发展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合作制过时论”、“经济条件论”等错误看法。部分基层党委政府特别是村级组织认为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和集体不宜插手干预,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还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同时,少数农民担心加入合作组织是“重新入社”,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2、管理比较混乱。目前合作组织还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缺少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许多合作组织由于怕麻烦、怕“双重收税”不愿登记。全市登记注册的合作组织只有126个,仅占总数的27.2,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40个,占登记总数的31.7;在民政部门登记的63个,占50;在农业部门登记的23个,占18.3,登记的名称也不尽规范。这就使许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自身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其市场主体地位在交易中也不被认可。

    3、内部运作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引导,合作组织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呈现多样性。一是章程不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有

    第三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感到,近年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市涌现出一批农民自发成立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需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真正发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

    一、基本情况据调查,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组织1055个,拥有成员14.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0.1万户。其中运行较好的合作组织(成员30人以上,辐射带动50户农民以上)464个。2024年,全市农村合作组织共代销农产品59万吨,代购农用物资3.75万吨,年内销售收入达到7.89亿元,盈余5616万元,组织成员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10~15%。历城区张而草莓协会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章丘市食用菌协会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农研会”。从组织方式看,我市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以运行较好的464个合作组织为样本分析,下同):一是大户领办型。由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购销优势领办。这类合作组织共有327个,占总数的70.5%。比较典型的是济阳县孙耿镇东盐村养猪协会,该协会1999年9月由养猪大户刘成海发起组建,现已发展会员400多个,带动章丘、商河、临邑、齐河等地的养猪大户2024多户。协会与济南、上海等地的几家大型猪肉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年销售商品猪3万多头,会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二是农技部门领办型。依托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建立,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这类合作组织有63个,占13.6%。如平阴县平阴镇肉羊合作社,2024年4月由镇畜牧兽医站牵头组建,现已发展社员600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群众和社员赞誉“入社养羊,一只保吃粮、五只上学堂、十只盖新房、百只奔小康”。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的一种经济利益联合体。这类合作组织共有16个,占3.4%。如槐荫区蔬菜加工协同协会,由樱龙食品公司牵头兴办,发展会员120个,以订单形式组织1000多户农~合生产、加工、销售圆葱、牛蒡等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四是专业协会型。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经政府部门审批或农民自发组织而成立,对内提供技术指导,对外推销产品、开拓市场。这类合作经济组织有28个,占总数的6.0%。如1997年组建的历城区董家镇张而草莓协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天津等国内20个大中城市,现有会员200个,日均销售草莓4-5万斤,会员户均年收入4.5万元。五是股份合作型。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对外一般称为公司。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30个,占总数的6.5%。如长清区万德种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8年,现有社员8000多户,合作社资本总额71.66万元,分8334个股份,每股50元,集体入股30万元。这个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制种基地3万亩,社员户均增收1000多元。综上所述的各类合作组织,不论层次高低和辐射面大小,都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还存在 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社会不同层面对合作组织的性质与发展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合作制过时论”、“经济条件论”等错误看法。部分基层党委政府特别是村级组织认为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和集体不宜插手干预,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还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同时,少数农民担心加入合作组织是“重新入社”,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2、管理比较混乱。目前合作组织还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缺少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许多合作组织由于怕麻烦、怕“双重收税”不愿登记。全市登记注册的合作组织只有126个,仅占总数的27.2%,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40个,占登记总数的31.7%;在民政部门登记的63个,占50%;在农业部门登记的23个,占18.3%,登记的名称也不尽规范。这就使许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自身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其市场主体地位在交易中也不被认可。

    3、内部运作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引导,合作组织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呈现多样性。一是章程不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有章程,只签订了协议或合同。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三是与社员利益联结不紧密,组织成员眼前利益较重,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缺乏长期发展的思路和打算。

    4、外部环境不宽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关心、扶持合作组织发展的力度还很不够,缺少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和规定,上级的一些扶持措施也难以落到实处。由于多数合作组织法人地位不明确,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发展缓慢。

    三、对策与措施农村合作组织作为一种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农民自身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市场主体,亟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1、统一思想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现行的农村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家庭经营“两个不能有效对接”,即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分散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不能有效对接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工作难度大的现实情况下,合作组织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服务中,把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成果带给农民,有效弥补了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解决了单家独户 “ 办 ” 不

    了,基层组织 “ 统 ” 不了,政府部门 “ 包 ” 不了的诸多难题。各级各部门应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心、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扶持合作组织发展,农民受益最直接。建议尽快制订出台我市《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合作组织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金融部门要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资金困难;税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和落实相应的减免税政策。今年可选择10个运作较规范、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提高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整体水平。

    3、强化引导与服务。市里应设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帮助合作组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成立合作组织。党组织要教育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确保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帮助合作组织建立规范的章程,具备条件的要办理注册登记,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农村合作组织人员的培训,提高成员素质,拓展发展空间。畜牧、水利、林业、供销等有关部门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对本行业的合作组织搞好指导和服务;财政、工商、民政、税务、金融、交通等部门也应主动配合,共同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报告

    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12月12日县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县委、县政府:

    2024年8月下旬,县政协副主席...带队,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组织座谈后,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

    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发展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但在组织运行、管理规范、辐射广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政策扶持、规范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

    (一)多元化兴办的特点

    龙头企业型。为了增强企业加工原料来源的稳定性,与农户以合同的形式结成较紧密的联合体,企业领头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精深加工稻谷、小麦等农产品为主。2024年获全国“放心粮”食品称号。2024年组建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1,020万元。企业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按市场价回收稻谷。2024年合同订单中稻10万亩,其中优质稻2.4万亩,合同订单稻谷1,200万斤。2024年已加工稻谷和小麦1,500万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有限公司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百强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销售棉花为主。2024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公司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公司为农户发放周转金、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籽棉加工。2024年,加工籽棉2,400万斤,实现利润100万元。

    ...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生产优良种猪、出售牲猪为主。2024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400万元。2024年,销售优良种猪和肉猪13,000头,实现利润230万元,股本分红160万元。

    一般公司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提高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部分从事专业生产的能人自主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由黄鳝养殖大户...等人自主创办,公司拥有...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2024年成立了黄鳝养殖协会,到2024年已发展会员382名,其中科技人员24人、营销人员58人、管理人员7人。目前黄鳝养殖达到1万亩、8,000箱,跨3县10多个乡镇,仅秦市乡就达到900户、6,000亩。2024年,秦市乡黄鳝养殖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由...于2024年创办,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养鸡户向公司交一定的押金后,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回收肉鸡。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7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已发展到10,000只的种鸡场。2024年发展养鸡户52户,养鸡12万只。

    ...村经济联合社成立于2024年,实行“经联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以订单方式为...公司进行棉、油良种繁育。2024年,经联社组织农户为荆楚种业繁殖棉花良种1,000亩、油菜良种700亩,实现利润3.5万元。经联社以每斤籽花高于市场价0.25元、菜籽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回收,可使农户增收几十万元。

    行业协会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相同行业人员创办了以服务为宗旨、以自律为目的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成立于2024年,2024年发展到会员180名,会员基本辐射全县。2024年,会员养鸭18万只,通过协会销售成鸭4万只、鲜蛋6万斤,加工鲜蛋50万枚。2024年,协会孵化鸭苗10万只,会员养鸭30万只。2024年,...协会被纳入湖北省100家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24年,有会员72人。2024年,发展到拥有大型收割机34台,小型收割机35台,旋耕机7台。每年夏、秋季节,协会组织农机到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收割作物,实施跨区作业。

    ...协会成立于2024年,有紧密型会员22人,分散型会员80人。2024年,菊花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2024年,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2024年,...镇菊花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24年,有会员50名。协会提供“四供两销售”服务,即供鸡苗、供饲料、供药品、供防疫,销售成鸡、销售蛋品,促进了养鸡业发展,2024年会员养鸡22万只。

    ...协会由...领头创办,目前正在组建筹备中。

    (二)多形式并存的特点

    产加销一体型。围绕本地拳头产品联合

    第五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2024-12-12 17:08:1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2)架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感到,近年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市涌现出一批农民自发成立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一

    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需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真正发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

    一、基本情况据调查,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组织1055个,拥有成员万人,辐射带动农户万户。其中运行较好的合作组织(成员30人以上,辐射带动50户农民以上)464个。2024年,全市农村合作组织共代销农产品59万吨,代购农用物资万吨,年内销售收入达到亿元,盈余5616万元,组织成员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10~15。历城区张而草莓协会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章丘市食用菌协会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农研会”。从组织方式看,我市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以运行较好的464个合作组织为样本分析,下同):一是大户领办型。由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购销优势

    领办。这类合作组织共有327个,占总数的。比较典型的是济阳县孙耿镇东盐村养猪协会,该协会1999年9月由养猪大户刘成海发起组建,现已发展会员400多个,带动章丘、商河、临邑、齐河等地的养猪大户2024多户。协会与济南、上海等地的几家大型猪肉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年销售商品猪3万多头,会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二是农技部门领办型。依托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建立,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这类合作组织有63个,占。如平阴县平阴镇肉羊合作社,2024年4月由镇畜牧兽医站牵头组建,现已发展社员600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群众和社员赞誉“入社养羊,一只保吃粮、五只上学堂、十只盖新房、百只奔小康”。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的一种经济利益联合体。这类合作组织共有16个,占。如槐荫区蔬菜加工协同协会,由樱龙食品公司牵头兴办,发展

    会员120个,以订单形式组织1000多户农民联合生产、加工、销售圆葱、牛蒡等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四是专业协会型。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经政府部门审批或农民自发组织而成立,对内提供技术指导,对外推销产品、开拓市场。这类合作经济组织有28个,占总数的。如1997年组建的历城区董家镇张而草莓协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天津等国内20个大中城市,现有会员200个,日均销售草莓4-5万斤,会员户均年收入万元。五是股份合作型。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对外一般称为公司。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30个,占总数的。如长清区万德种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8年,现有社员8000多户,合作社资本总额万元,分8334个股份,每股50元,集体入股30万元。这个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制种基地3万亩,社员户均增收1000多元。综上所述的各

    类合作组织,不论层次高低和辐射面大小,都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还存在 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社会不同层面对合作组织的性质与发展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合作制过时论”、“经济条件论”等错误看法。部分基层党委政府特别是村级组织认为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和集体不宜插手干预,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还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同时,少数农民担心加入合作组织是“重新入社”,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2、管理比较混乱。目前合作组织还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缺少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许多合作组织由于怕麻烦、怕“双重收税”不愿登记。全市登记注册 的合作组织只有126个,仅占总数的,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40个,占登记总数的;在民政部门登记的63个,占50;在农业部门登记的23个,占,登记的名称也不尽规范。这就使许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自身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其市场主体地位在交易中也不被认可。

    3、内部运作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引导,合作组织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呈现多样性。一是章程不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推荐阅读:
    XX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5篇材料)
    关于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大全5篇]
    在率先垂范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淮北市第五中学教育扶贫大走访
    专题民主生活会检视剖析材料(精选合集)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