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购销合同 礼仪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尘埃落定 时间:2024-09-04 09:57:2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市***区***

    尊敬的***教授、***:、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区***产业建设情况做简单汇报,请

    指正。

    一、基本情况

    1、***区概况。

    ***区地处*****之要冲,是***省和***市的“东大门”。现辖11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0万。全境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区是***的交通枢纽和商埠“***”。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干线四通八达。***区是“东方艺术雕塑馆”***山石窟所在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举世闻名的***山、***“第一洞天福地”***、享有“小黄山”美誉的石门、九曲清幽的曲溪胜景、荟萃珍奇物种的***植物园,还有许多天酿佳泉和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既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也是西北最佳森林旅游避暑胜地。近年来,***区全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经济持续提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形象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2、产业发展情况。为有效助推***行动,达到为民富民的效果,在***大力支持下,我区以打造 “绿色安全、风味独特、营养均衡”三大特性的***桃花苑土***产业品牌为目标,以“多联户、快增收”为工作方向,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产业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在******等12个乡镇28个贫困村建设完成。预计全年可产生效益**,可吸收贫困户169户,带动农户650余户2900余人,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30余人就业,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以上,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产业体系建设已基本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户思想认识禁锢,产业发展凝聚力不强。群众思想观念和饲养方式仍然局限于传统模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缺乏研究和探索,对***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想问题办事情局目光短浅,大局观意识淡薄,单打天下,长期形成封闭的保守的发展模式。

    2、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产业建设缺乏财力支撑。

    我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困难,***产业是为民富民产业,养殖户大多为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少。产业发展初期,在省政协大力支持下,我区区委、区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制定详细帮扶政策文件并严格落实,实实在在做到了帮扶贫困户。但随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阻碍了产业深化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产业的依托,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大多位于山区,道路崎岖、供水供电设施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4、缺乏先进生产技术,科技水平急待提高。

    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乡镇基层技术人员严重缺失,一些关键性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由于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许多需要开发研究的领域无法开展,许多高新科技资源仍然处于潜在状态,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目标。

    按照省政协提出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紧紧围绕“为民富民”这一目标,以培育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为己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帮扶贫困户致富措施,勤创新,多进取,科学统筹、多方联动、全力打造***品牌,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2、发挥两大优势。一是优美环境优势。***区地处**之要冲,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绿色天然屏障。二是区位优势。***区是**省的交

    通枢纽和商埠“旱码头”。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为***产品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突出三大特性。我们通过广泛调研论证,根据***气候温和湿润,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主推生态养殖,力求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饲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自产自给,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高端品质。以后的***苗开始放养,利用荒坡、林地、果园等适宜的放养场地,以山坡野果,林中昆虫,草中嫩叶、土中蚯蚓为食。同时,我们严格按照***区***地方养殖标准科学喂养,喂养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违禁添加剂,确保成品***放养周期保证在6个月以上,“绿色安全、口感独特、营养均衡”是***发展的三大特性得以保证。

    4、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的原则,科学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积极改变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薄弱现状,为产业深化发展打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加大人才培养。牢固树立专业技术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大对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技术人才大量涌现、科技成果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快品牌培育。按照市场需求,立足本地基础市场、面向外地高端市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从品种选育入

    手,以生态养殖为核心,用高效营销为保障,努力建设生产、销售、服务系统化发展模式,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生态土***品牌。四是加速科技富民。利用深化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导作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法,带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的目的,实现科技富民。

    责任赋予我们良好的机遇,我们同时迎来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更应该树立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

    第二篇: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与时俱进相得益彰

    两林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理念谋划和推进农业,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制度创新、智力保障等方面进行突破,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两林乡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对这一理念始终奉若神明坚定不移。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该乡的特色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趋强的过程,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喜人形势。截止2024年,该乡共发展金银花亩,反季蔬菜亩,核桃亩,大梨枣亩,爱宕梨、金秋梨亩。本全乡共创产值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元。可以说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该乡广大农民群众拖贫困致富的一条途径之一。

    产业开发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难度大见效慢,两林乡是如何在这场漫长艰巨的战役中取得首胜的?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里窥出端倪。

    一、树立现代发展理念

    两林乡地处凤凰县西北高寒边陲,交通条件、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腊尔山台地下面的乡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产业经济有所突围,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现代发展理念。一是一体化

    理念,即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二是标准化理念,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三是市场理念,即高度重视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好做强该产业。

    二、优化产业体系

    首先是严格落实主导产业梯次分布的产业发展布局,全乡已经形成了以金银花、烟叶、蔬菜、水果等4大优势产业建设为重点的具有两林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其次是着力形成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质量结构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按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建设的步伐,重点抓好吾斗、板当、板交村的金银花,高岩、凉井、禾当村的烟叶,高果、两林、苟拐村的蔬菜,板如、高岩、禾当、代高村的水果等产业带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推进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的优化调整。坚持“良种、良法”双提高的原则。再次是搞好产品的产加销一条龙配套建设,建成了烟叶育苗工场、烟叶烘烤工场、金银花烘烤工场等配套设施。

    三、探索新的经营形式

    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业生产需求、市场经济需要、农民群众喜爱的生产经营形式。目前该乡主要建立了以下两种生产经营形式,一种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社会化经营形式,主要集中在金银花产业领域。该乡建立了由金银花种植大户发起,政府经管部门指导、扶持、组织起立的两林乡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社在组织、技术、信息、销售网络上的优势为全乡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二种是专业大户+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形式。主要集中在烟叶、蔬菜等产业领域,全乡共涌现出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大户35户,既彰显了规模效应,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的劳务就业岗位,有力的带动该乡的产业快速扩张,确保全乡特色产业健康高速发展。

    四、强化保障措施

    1是加强土地流转工作。通过政策宣传、培训指导、上门服务等手段,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工作,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000多亩。为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便利。

    2是深化农村山地、林权改革。通过农户申请,政府引导落实的原则,全面推动全乡的林木林地等资产的有序流转。

    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确保特色产业长足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国家的惠民政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来发展特色产业和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争取得县移民扶持项目、省脱贫解困项目、德援项目、建整扶贫项目等。修通了8条总里程长达15公里的通达公路;对帮增至农场长达13公里的网络公路进行扩宽硬化提质,修好了两林、禾当、凉井、高岩、吾斗、叭高、板井等村的机耕道、集雨池等。

    4.加快人才培养、交流、引进和使用制度的建设。按照现实需求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提出驻村干部要成为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员,种植大户要成为科技示范户,广大种植户要成为

    科技弄潮儿的目标。定期组织干部参加专业技术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活动,增加其知识积累和拓宽知识面。建立干部科技示范责任岗,明确规定每名农业组驻村干部 要联系2名以上种植大户,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之一。其次是将该乡的金银花种植能人吴云昌、唐安塘等同志聘为科技特派员,脱产研究指导全乡的金银花产加销全程工作。再次是定期聘起专家下乡来开展技术培训会。一年来共完成青壮劳动力科技培训1000多人次,提高了特色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为其健康高速发展提供了确实的智力保障。

    第三篇: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2024年3月29日

    春雨润物,万物复苏,正值全县人民紧锣密鼓的开展以蚕前准备为主的蚕桑生产之时,***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建设。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一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并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蚕桑产业基本情况和今年蚕桑产业工作重点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位于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横贯东西,地貌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7乡8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生物、旅游、水力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蚕桑、畜牧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西北主要蚕桑基地县之一。旅游资源以***等自然景观和古街古镇等人文景观颇具特色。交通便捷,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阳安铁路和210、316国道在县城交汇,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公路均过境我县,是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16.1%;完成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29万元,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26元,净增6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94元,净增2128元。

    二、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蚕桑产业是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国家一级文物西汉“鎏金蚕”的出土地和古代“丝绸之路”之源头,是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县、陕西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蚕桑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自1978年开始,历经30年的发展积累,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特别是自2024年实施“一县一业”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发展战略以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科学确立了以现代农业理念引领我县蚕桑产业发展,以做强蚕桑基地为突破口,以发展丝绸工业为重点,围绕培育强村大户、开发系列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了 “实施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四个转变”的支撑下我县蚕桑基地迅猛发展,蚕桑企业迅速壮大,蚕桑科技日新月异,现已形成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贸工农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蚕桑产业已成为我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2024年各项数据指标较2024年均实现翻番,2024年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5.56亿元,其中实现蚕桑农业产值2.56亿元,实现蚕桑工业产值3亿元。蚕桑产业工、农业生产环节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元,较上年净增432元,增幅59.9%,蚕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蚕桑产业实现蚕农人均纯收入2024元,较上年增长60%。

    一是强村大户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我们继续坚持蚕桑强村大户支撑战略,强力推进80个强村大户的培育工作,在巩固了2024、2024年2024个养蚕大户的基础上,新培育了1500个养蚕大户,使全县年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达到3500户,大

    2024年全县栽培桑枝食用菌2024万袋、实现产值1亿元,发展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3.11万亩,产值3732万元,发展桑园养鸡109户18.3万只,产值1097万元。

    六是蚕桑示范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我们始终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蚕桑效益倍增示范建设上,着重实施了“一带、两区、三社、四村、五室、百户”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发展。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及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实现蚕桑丝绸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坚定“一县一业”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和不足,科学规划部署 “十二五”,紧紧围绕“全县建成优质丰产桑园7万亩(高标准桑园5万亩),实现年养蚕发种15万张,年产鲜茧500万公斤以上,农民蚕桑综合收入4亿元,茧丝绸及副产品加工业产值6亿元,蚕桑产业总产值10亿元”的总体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一稳”(蚕桑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二增”(强村大户倍增、综合效益倍增),“三优”(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职工队伍),“四化”(产业集聚化、技术规范化、产品特色化、发展持续化),推动整个蚕桑丝绸产业的优化升级,力争把**建成国家级生态优质蚕桑基地和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强村大户战略,做实蚕桑生产主体。围绕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建设,2024年要全面完成5000个养蚕大户的培育工作,加快蚕桑资源、奖扶资金向强村大户集中,适度引导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蚕农通过土地流转和桑

    适度、功能齐全、高效精干的具有现代水平的桑、蚕保护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桑、蚕病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

    (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合作社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壮大合作社本身的实力,强化服务和维权作用,积极探索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方式,我们最终就是要把蚕桑合作社打造成承接政府技术服务及扶持和企业反哺服务蚕农的平台,建立蚕农与龙头企业与市场平等对话的平台。

    (五)稳步发展综合利用,逐步拓宽开发领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围绕“富硒”品牌建设,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科学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养鸡,探索利用蚕沙、蚕蛹、桑叶等资源,开发市场前景好、资源利用率高的新产品,逐步拓宽综合开发领域,提升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蚕农收入。

    (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丝绸工业。按照打造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重点招引织绸、服装等下游产品及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落户,逐步实现从丝到绸到服装的产业延伸。

    四、2024年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今年我县继续捆绑“一县一业”、财政支农整合、东桑西移、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全年规划养蚕发种12万张,产鲜茧380万公斤,发展桑枝食用菌2500万袋,发展桑园养鸡100户,实现蚕业总产值6.4亿元,较上年增幅15%以上,其中蚕桑农业产值3亿元,蚕桑工业产值3.4亿元。

    指导、蚕农合作、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建立现代蚕桑经营管理机制,完善 “公司+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的蚕茧生产经营模式,以蚕桑合作社为纽带组织订单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蚕桑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发挥行业优势,在培养蚕桑专业人才方面给予我县倾斜支持,同时继续加大对我县现有蚕业技术人员和种桑养蚕专业户的技术指导培训。

    二是我县省力节本养蚕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提升的空间,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继续在省力节本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请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蚕桑实用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建议将“**试验基地”扩大为“**试验站”。

    第四篇: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讲解

    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2024年 3月 29日

    春雨润物,万物复苏,正值全县人民紧锣密鼓的开展以蚕 前准备为主的蚕桑生产之时, ***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 指导蚕桑产业建设。在此我代表中共 **县委、县人民政府向 ***一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并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蚕桑产 业基本情况和今年蚕桑产业工作重点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位于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横贯东西, 地貌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 1525平方公里,辖 7乡 8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 人。境内生物、旅游、水力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蚕 桑、畜牧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 西北主要蚕桑基地县之一。旅游资源以 ***等自然景观和古街 古镇等人文景观颇具特色。交通便捷,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 阳安铁路和210、316国道在县城交汇,西汉高速、十天高速 公路均过境我县,是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27亿元,增长 16.1%;完成财 政总收入 1.45亿元,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5429万元, 增长 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1亿元, 增长 18.5%;农民人均纯收入 4026元,净增 6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4794元,净增 2128元。

    二、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蚕桑产业是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兴桑养蚕历史悠 久, 国家一级文物西汉 “鎏金蚕” 的出土地和古代 “丝绸之路” 之源头, 是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县、陕西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蚕桑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自 1978年开始,历经 30年的发展积累, 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特别是自 2024年实施 “一县一业” 蚕桑产业突破发展” 的发展战略以来,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科学确立了以现代 农业理念引领我县蚕桑产业发展,以做强蚕桑基地为突破口, 以发展丝绸工业为重点,围绕培育强村大户、开发系列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三个

    关键环节,确立了 “实施由传统蚕桑产 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 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的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四个转变”的支撑下我县蚕桑基 地迅猛发展,蚕桑企业迅速壮大,蚕桑科技日新月异,现已形 成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加工和副产品开发 于一体的贸工农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蚕桑产业已成为我 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2024年各项数据指标较 2024年均实 现翻番, 2024年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 5.56亿元,其中实现蚕 桑农业产值 2.56亿元,实现蚕桑工业产值 3亿元。蚕桑产业 工、农业生产环节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1153元,较上年净 增 432元,增幅 59.9%,蚕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8.6%;蚕桑产业实现蚕农人均纯收入 2024元, 较上年增长 60%。一是强村大户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我们继续坚持蚕桑强 村大户支撑战略,强力推进 80个强村大户的培育工作,在巩 固了 2024、2024年 2024个养蚕大户的基础上, 新培育了 1500个养蚕大户,使全县年养蚕 10张以上的大户达到 3500户,大

    户养蚕技术、养蚕量大幅度提高, 80个蚕桑强村全年养蚕 7.26万张,占全县养蚕总量的 64.1%。

    二是蚕桑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和改建桑园 7500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 7万亩,新建标准蚕室 304间(23081㎡ , 改建蚕室 126间(7560㎡ , 实施桑园流转 5000亩, 全年养 蚕发种 113246张, 较去年增长 13%, 产茧 3560吨, 产值达 10698万元。

    三是科技成果创新能力增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实验 基地的支持下,合作研究的集丰产桑园建设技术、桑园配方施 肥技术、桑园复合经营技术、桑园化学除草技术和多批次养蚕、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或地面育、熟蚕自动上簇及蚕桑机械化 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省力节本简易化养蚕技术”体系的形成及 “国家蚕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彩色丝的开发利用”等科技 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县蚕桑产业科技水平处于西北领先地 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助推我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力 量。

    四是基础配套逐步完善。县蚕种场年产 40万张蚕种生产 能力建设全面完成,蚕桑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80个蚕桑强村配备了蚕桑辅导员,蚕桑辅导员已经成为蚕桑综合 技术指导、省力节本养蚕技术推广、蚕病防治等蚕桑发展的主 力军, 15个乡镇成立了蚕桑服务队, 组建了 19个蚕桑专业合 作社,初步形成了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机构协同服 务的良好局面。

    五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展。在继续开发以桑枝食 用菌和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桑园 养鸡,拓宽了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的领域,增加了蚕农的收入。

    2024年全县栽培桑枝食用菌 2024万袋、实现产值 1亿元,发 展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 3.11万亩,产值 3732万元,发 展桑园养鸡 109户 18.3万只,产值 1097万元。

    六是蚕桑示范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我们始终坚持抓点示 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蚕桑效益倍 增示范建设上,着重实施了“一带、两区、三社、四村、五室、百户”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发展。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及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实现蚕桑丝绸产 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坚定“一县一业”发展蚕 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和不足, 科学规划部署 “十二五”,紧紧围绕“全县建成优质丰产桑 园 7万亩(高标准桑园 5万亩,实现年养蚕发种 15万张, 年产鲜茧 500万公斤以上,农民蚕桑综合收入 4亿元,茧丝绸 及副产品加工业产值 6亿元,蚕桑产业总产值 10亿元”的总 体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一稳”(蚕桑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二增”(强村大户倍增、综合 效益倍增,“三优”(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 职工队伍,“四化”(产业集聚化、技术规范化、产品特色 化、发展持续化,推动整个蚕桑丝绸产业的优化升级,力争 把 **建成国家级生态优质蚕桑基地和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强村大户战略,做实蚕桑生产主体。围绕 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建设, 2024年要全面完成 5000

    个养蚕大 户的培育工作,加快蚕桑资源、奖扶资金向强村大户集中,适 度引导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蚕农通过土地流转和桑

    园承包等形式开展业主经营,大力倡导每个养蚕农户“三到五 亩桑园,养蚕十五张,收入过万元”的基本规模和生态模式, 发展和培育一批养蚕万张镇、千张村、百张社。将 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培育成名副其实、不可逆转的蚕桑生产主体。(二强化基地标准建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围绕 蚕种生产、标准桑园建设、简易蚕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 良簇具推广等方面加强蚕桑产业能力建设,建立蚕品种、桑品 种储备库和繁育试验基地,把国内抗病性能最强、产量最高、丝质最优、最适宜我县蚕桑生产特点的优质蚕品种应用于蚕桑 生产;桑园和蚕室建设坚持围绕大户,坚决按照规范化、标准 化建设;有计划推进产业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桑园基 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蚕桑机械;推广普及优良簇具 方格簇,三年内把方格簇的使用率提高到 96%以上。

    (三完善蚕桑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发展保障。一要 加快 完善独具 **特色的省力节本多批次养蚕技术体系,大力普及小 蚕共育技术和省力节本多批次养蚕技术,逐步实现小蚕共育、大蚕分户饲养、分工合作的“流水式”养蚕作业,改农户一个 月养蚕为半个月养蚕,缩短养蚕周期,增加养蚕批次,提高劳 动生产率;二要 完善蚕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优化蚕品种结构, 调整养蚕布局, 规范蚕药市场, 蚕病综合防治做到 “五个统一” , 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用药品种、统 一使用方法;三要 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 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专业技 术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四要 建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桑、蚕病虫害监测预警、检验监督、控制扑灭、技术支撑以及物资保障系统,建立覆盖全县、规模

    适度、功能齐全、高效精干的具有现代水平的桑、蚕保护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桑、蚕病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

    (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合作 社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壮大合作社本身的实力,强化服务 和维权作用,积极探索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方式,我们最终就是要把蚕桑合作社打造成承接政府技术服务及扶 持和企业反哺服务蚕农的平台,建立蚕农与

    龙头企业与市场平等对话的平台。

    (五)稳步发展综合利用,逐步拓宽开发领域。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围绕“富硒”品牌 建设,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科学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养鸡,探索利用蚕沙、蚕蛹、桑叶等资源,开发市场前景好、资源利 用率高的新产品,逐步拓宽综合开发领域,提升科技含量,多 渠道增加蚕农收入。

    (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丝绸工业。按照打造 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 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重点招引织绸、服装等下游产品 及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落户,逐步实现从丝到绸到服装的 产业延伸。

    四、2024 年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 今年我县继续捆绑“一县一业”、财政 支农整合、东桑西移、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项目资金 800 万元用于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全年规划养蚕发种 12 万张,产 鲜茧 380 万公斤,发展桑枝食用菌 2500 万袋,发展桑园养鸡 100 户,实现蚕业总产值 6.4 亿元,较上年增幅 15%以上,其 中蚕桑农业产值 3 亿元,蚕桑工业产值 3.4 亿元。

    (二)重点建设内容

    1、继续实施大户强村战略。围绕 80 个蚕桑强村,重点培 育年养蚕 1000 张以上的村 20 个,巩固 2024 年、2024 年、2024 年培育的 3500 个养蚕大户,新培育养蚕大户 1500 户,提前完 成培育年养蚕 10 张以上大户 5000 户的目标。

    2、大力实施蚕桑基地基础建设。新建 150 亩优质桑苗基 地(预计生产优质良桑苗 400 万株),新建标准桑园 3000 亩,建标准蚕室 330 间(总面积 19800 ㎡以上),新建标准化小蚕 共育室 10 处(总面积 1000 ㎡)。

    3、加大示范建设力度。今年我们一方面在继续巩固抓好 2024 年“一带、两区、三村”示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

    十、百、千、万”示范建设。即:新建 10 个标准化小蚕共育示范 点、培育 100 户年养蚕 20-30 张的效益示范户、培育年养蚕 1000 张以上的重点村 20 个、培育年养蚕 10000 张以上、年蚕茧收 入 1000 万元以上的产茧基地乡镇 2 个。

    4、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一是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全 年完成生产桑枝食用菌 2500 万袋,目前正在进行装袋点菌工 作,试验开展优质桑枝黑木耳的品种引进及栽培工作;二是科 学开展桑园套种,全年完成以桑园套种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 种 3 万亩,并试验开展两季套种试验(即:冬季套种地膜洋芋,晚春套种黄豆、花生等);三是大力发展桑园养鸡,全年完成 桑园养鸡 100 户 20 万

    只,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桑园养鸡模式。

    5、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蚕品种供应体系,今 年县蚕场新建设备齐全的蚕种生产试验室 200 ㎡,计划引进 2-3 个抗高温、抗多湿的优质蚕品种,并做好农村中试和繁育工作; 二是规范蚕桑合作社运行机制,引导合作社在资源配置、技术指导、蚕农合作、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 建立现代蚕桑经营管理机制,完善 “公司+合作社+农户”一 体化的蚕茧生产经营模式,以蚕桑合作社为纽带组织订单生 产,实行保护价收购。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蚕桑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恳请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能发挥行业优势,在培养蚕桑专业人才方面给予我县倾斜 支持,同时继续加大对我县现有蚕业技术人员和种桑养蚕专业 户的技术指导培训。二是我县省力节本养蚕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还处于初 级阶段,还有提升的空间,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继续在省 力节本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请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蚕桑实用技术推广、农业产 业化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建议将“**试验基地”扩大为“** 试验站”。

    第五篇:龙山县柑橘产业建设汇报

    龙山县柑橘产业建设情况汇报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目前,我县柑橘已发展到14.3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产值过亿元。形成了以里耶为中心的南部柑橘产业带和以石羔为中心的北部柑橘产业带,涉及20个乡镇158个村5.6万农户,其中万亩乡镇有5个,种植大户133户。

    一、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已修建集雨节水池3505口、果园路21.79千米、排水沟15.5千米、果园通畅路10.5千米(覆盖面积3.5万亩)、中小型柑橘贮藏库50栋(总面积10000平方米)。品改标准示范园按要求安装了频振诱蛾杀虫灯和滴灌设施,园内面貌大为改观。

    (二)品种结构逐步优化。通过高接换种、去劣换优,实现了品种更新。2024年至2024年全县完成柑橘品改3万亩、柑橘低改3.8万亩。发展宽皮橘类9.5万亩,橙类3.6万亩,柚类及其他1.2万亩,“里耶脐橙”品牌影响扩大。同时,积极改善柑橘熟期结构,通过大力发展早熟品种,优化了品种熟期结构,延长了鲜果应市期,早熟温州蜜柑的面积比例从10%调到2024年的20%。晚熟品种椪柑面积下降,早、中、晚熟期品种结构趋向合理。

    (三)贮藏保鲜不断进步。通过技术攻关,目前常规贮藏保鲜期可达4~5个月,且损耗率在8%以下。贮藏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延长了果品应市期,增强了创利能力。

    (四)销售能力得到提高。一是成立了柑橘产销合作组织。全县柑橘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个,社员达1200人。二是整合品牌资源。有大型柑橘选果分级打蜡厂3家,统一采用“湘西富硒椪柑”和“里耶脐橙”品牌进行销售,柑橘效益提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了柑橘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为副组长,柑橘办、农业局、商务局、供销联社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落实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实施方案、签定了责任状,为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整合发改、移民、扶贫、财政等涉农资金1500多万元,加大对集雨节水池、果园路、排水沟、果园通畅路、贮藏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农户品改低改,引进保鲜技术,为柑橘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县、乡、村技术干部,深入柑橘重点村,采取讲座、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对广大橘农进行技术培训。2024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20场次,培训果农3.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万余份。通过培训,提高了橘农的生产水平。二是强化技术服务。制定了龙山柑橘地方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以产业服务队为龙头、乡镇农技站为桥梁、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大户为纽带的“三级一户”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人员达324人,为全县柑橘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

    和国家地理标志申报,2024年申报的“里耶脐橙”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绿色证书,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的“里耶脐橙”地理标志商标今年可获得注册。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农业部争取项目支持,加大橘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无病毒苗圃建设,加大物流、仓贮、中转库建设等。

    (二)加强现代企业建设。狠抓柑橘精深加工企业培育,搞好柑橘商品化处理,提高柑橘的商品价值;发展壮大柑橘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生产、统一销售;鼓励柑橘专业营销大户组建物流企业,扶持他们建立市场网络,进而带动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柑橘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培养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型人才,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梯队,形成完备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市场营销人才队伍、现代管理人才队伍。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咨询机构。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湖南柑橘研究所等为技术依托,建立科技咨询顾问机构,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二是加强科技培训。以“农民教育深化年”活动为载体,运用乡村农技站等平台,对橘农进行经常化科技培训,切实提高橘农的科技水平。



    推荐阅读:
    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12M品牌介绍
    公司制造部2024年终总结
    临时信贷员冒名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共五则范文)
    品牌设计与包装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