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谚语 转让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九号文库

    中山镇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栏目:九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平静如水 时间:2024-09-05 06:58:4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中山镇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中山镇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工 作 站:武平电大工作站 年级:2024年春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姓名:林桂连

    学号:0835004400829 完成时间:2024.05.0

    5写 作 提 纲

    一、中山镇茶叶产业化的经营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问题

    (二)产业链问题

    (三)品牌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二)创新投入机制,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

    (三)努力开拓产品市场

    (四)加强和科研院校合作,强化科技支撑

    (五)培育“龙头”,打造品牌,推进产业化经营

    第二篇:茶叶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茶叶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茶叶作为XXX县五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全面总结了XXX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发展对策,以为做大做强XXX县茶产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 茶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XXX县

    XXX县位于宜宾市南部,坐落在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畔,北距酒都宜宾50公里,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的美誉。全县幅员面积1323平方千米,辖7乡12镇285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农业人口46.4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全国茶叶2024-2024 年重点区域,“四川省第一批名优茶生产基地县”,四川省政策着力培育的10 个重点产茶县。1XXX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1茶叶基地建设情况

    茶叶是XXX县五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XXX县围绕“三带四园五龙”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立足自然和资源优势狠抓山区6大茶叶产业经济带建设,以生态、安全为目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三化并举,基本形成羊田、蕉村、“916”、文江、庆符、胜天红岩山等6大茶叶产业带。生态茶园建设也取得较好成绩,现有绿色食品基地5000亩,有机茶叶基地930亩,认证绿色食品茶叶2个(早白尖、林湖),有机茶1个(早白尖)。建成茶园万亩以上乡镇2个、5000亩以上乡镇2个;茶叶专业村30个,茶

    业产值千万元村21个。2024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4.1万亩,良种茶园面积约22万亩,良种化率达91%,建设成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优质出口茶基地县和全省茶叶良种繁育基地。

    表一:XXX县2024年鲜叶采摘品类统计表

    茶叶品类 产量(吨)所占比例 名优茶 1843 19.36%

    大宗茶 6412 67.35%

    黑茶 365 3.84%

    边茶 900 9.45%

    全县合计 9520 100% 从表一可以看出:2024年全县生产各类茶叶总量9520吨,其中以名优茶和大宗茶居多;总产值突破十亿大关,达11.58亿元,其中加工产值约5.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茶叶年收入达1150元。1.2茶叶产业化经营情况

    近年来,XXX县坚持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依托茶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订单、合同等形式带动XXX县近万户农户发展茶业,促使公司、基地和农户间建立紧密的利益风险联结机制和产销联系机制,产销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比如:川红集团原料基地已辐射到XXX县四烈乡、来复镇及筠连县、云南盐津等地近10万亩茶园,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连建茶园基地达16万亩以上,88%的茶叶通过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促进了产销连接,拉长了产业链,茶叶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

    表二:XXX县2024年制2024年茶叶产量与产值统计表

    时间 类别 产量(吨)产值(亿)4708 1.68

    5862 4.02

    7423 7.26

    8510 9.67

    9520 11.58 2024年

    2024年

    2024年

    2024年

    2024年

    从表二可以看出:2024年—2024年,XXX县茶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量从4708吨增长到9520吨,增幅79%;产值由1.68亿元增长到11.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3.94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5.6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2.02亿元。茶叶产销两旺、价格平稳增长,形成了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茶农积极性高涨的良好局面。1.3茶叶产业科技投入情况。

    紧扣“科技、效益”主题,加强茶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制定了《XXX县现代茶园基地建设技术标准》和《XXX县标准化茶叶初制厂技术质量标准》,推广“四新”、“五良”配套,加快产业标准化步伐,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了全县茶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年均举办专业培训62期,培训茶农和业主12万人次,茶叶技术入户率达98%,良种茶园面积从2024年的7.8万亩增长到22万亩,增幅182%,茶树良种化率从65%增长到现在的91%,产品无公害率达100%,产业科技含量大为提升。比如:2024年,在羊田、罗场、文江等10个乡镇的32个村,组织建设高效茶园;一是组织推广名优茶的生产技术;二是开展高效益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推广茶梨、茶李间作技术0.8万亩,茶花套作1.6万亩,提高茶园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三是积极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杀虫灯防控面积达6.5万亩,生物农药防控面积达5.5万亩,有色板防控面积15万亩;四是开展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XXX县茶区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五是茶园作业机械化技术进一步推广,茶园作业机械近1.68万台,作业面积达17.5万亩,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茶业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拥有1个年出圃优质茶苗2亿株的茶树良繁基地和3个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万亩亿元核心示范区,同时成果选育适合我县的茶叶品种两个,荣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4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打造情况。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政府也高度重视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茶业深加工,合理延伸产业链,使茶产品上档次、增效益,做优、做强、做大XXX县

    茶产业。一是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以“早白尖”、“川红”为重点,支持进行技术改造和示范基地建设,争取产业化扶贫项目、技术中心建设等资金,鼓励企业与省级以上茶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科研合作,从事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产品、新设计等科技创新,对成功完成创新研发并报有关部门认定的,奖励研发企业1万元/个;二是积极协助茶叶加工企业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对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成功的奖励2万元,申请“四川省著名商标”成功的奖励1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基地加强“三品一标”的申报工作,并分别给予资金奖励,获得有机食品奖励5万元,绿色食品1万元,无公害食品0.5万元;四是推荐“早白尖”、“川红”、峰顶寺、科毅等茶叶企业参加全国、省、宜宾茶事活动的评比、展销,支持企业开展电视、路牌等广告方式进行产品宣传。比如:2024年,组织XXX县重点产茶乡镇羊田乡中心村的采茶能手参加早茶节采茶技能比赛,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第一名。目前,XXX县茶业有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四川省名牌产品2个、宜宾市知名商标3个 1.5茶叶产业利益分配情况。

    XXX县茶叶加工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主要以保护价格为主导方式,但也有免费扶持、预付定金等方式,如早白尖茶业在发展茶叶基地建设上采取了先建自有茶园,再向农户推广的做法。在农户建园初期,公司向农户提供茶苗,免费指导培训,在农户茶园有收益时,才收取茶苗款,这种方式减少了农户在茶园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在当地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2XXX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2.1宣传力度大

    一是XXX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在西博会和宜宾早茶文化节上面大力宣传XXX县早茶产品,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二是各骨干企业每年花巨资进行

    广告宣传,仅2024年川红、早白尖、峰顶寺等茶叶龙头企业投入就达200万元以上。2.2产品结构优

    首先,基地建设是根据优质茗茶的品质特点进行配臵。其次,高起点、高标准建起了标准化生产车间。再次,名优茶产值在茶产品中所占份额高达40%以上。茶农、加工厂、营销企业效益高,2024年有5家企业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茶农每亩产最高达10000元(含套种经果林收入)。2.3销售渠道宽

    全县在外设有办事处80余个,建有500余个销售网点。分别设在宜宾、成都等地的茶叶城。3我县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各乡镇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羊田乡:不规范的小加工厂较多,推行标准化生产难度较大;基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茶氛围。建议县委政府以“富民工程、生命产业”来支持茶叶,宣传茶叶;对加工厂的建设要加强指导,建高标准加工基地;加强对羊田“华早”等品牌的包装和推介,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罗场镇:融资难度大;名优茶开发乏力。建议今后重点抓好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即早白尖茶叶有限公司;抓好两大块,即名优茶内销和外销出口创汇工作;县茶叶技术站应带队走出去学习营销,培养营销骨干队伍。

    可久镇:由县里组织一部分资金有针对性的扶建一批名优茶加工厂,以达到激活全县产品结构调优的目的;做好现有重点龙头企业领导的工作,要站在全县茶叶事业上来规划和新建企业。

    落润乡:须将项目扶持改革为奖励机制,避免拿钱不做事,把有限的项

    目资金用在刀刃上;投资重点应向名优茶生产、营销上倾斜。

    峰顶寺茶业有限公司:基地茶园以改造为主,新建为辅;投资方向应转移到加工上;提高名优茶的比例,培育名优品牌;规范初制加工厂清洁化生产,完善纳税体系,要与国际接轨,培养一批营销骨干。

    3.2综合对县内重点产茶乡镇的调研结果,认为我县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2.1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不够,速度缓慢。

    一是XXX县名优茶地方标准尚待完善,实施工作还没有进入正轨。二是全县茶叶加工呈“小、散、广”的特点,给推行标准化生产设臵了较大难题,给生产劣质茶叶者提供了条件,打击难度较大。三是茶叶无公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需要进一步推广。四是全县还没建成农产品检测中心,不能发挥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五是在规范茶叶营销市场时,配套服务又没有跟上。如对自产自销茶叶市场的规范和对该部分茶农的利益保护的矛盾。3.2.2基地建设带有盲目性,质量不高。

    一是大量远距离调运茶苗,成活率较低。二是没有根据我县茶叶产品的品质要求选择茶树品种,如前几年发展的安吉白茶,就存在着优质不高产的现象。三是下达建园硬指标后,没有进行园地选择.没有按技术规范进行建园。

    3.2.3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优。

    全县产品以绿茶为主,占茶叶总产量的70%以上,而直接进入消费者市场的名优茶发展缓慢占总产量比例不到20%。没有全面科学规划出名优茶加工生产网点,基地建设效益没有发挥出来。3.2.4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观能动性较弱。

    全县现有的5家龙头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宣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上

    很少主动出击,没有一家在省级以上电台、报刊上打专门广告。对政府优惠政策、项目支持的依赖性过强。3.2.5茶叶产业的项目建设效益偏低。

    在“

    十五、十一五”期间,茶叶项目建设确实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县茶叶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效益低下,一些企业经不住市场的考验,面临倒闭或停产。3.2.6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职能部门在服务工作中,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如有的企业反映收费有待进一步规范。3.2.7茶叶产业后续竞争力不强。

    一是XXX县茶叶近几年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几近饱和,靠“数量取胜”的优势即将殆尽;二是茶叶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业产品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拓展文化内涵、打造品牌,延伸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工夫下的不够。

    3.2.8技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

    我县的茶叶技术服务主要还是立足于基地建设服务上,在茶叶加工、新产品开发、特别是市场营销、信息收集等方面还很不足。4关于我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的建议 4.1着力夯实基础,加快建设现代茶园。

    一是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鼓励部分小型茶园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通过依法、自愿联户经营的方式扩大单体茶园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是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以羊田茶叶产业带、“916”茶叶产业带、文江茶叶产业带、蕉村茶叶产业带、庆符茶叶产业带、胜天红岩山茶叶产业带等为基础进行分

    片打造,力促茶园种植更加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项目扶持、村企共建、村民筹资投劳等多种方式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茶园的种植成本。三是加快推进茶园升级改造。通过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提升茶农种茶积极性,加大优良品种的繁育与种植力度,优化茶园结构布局,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一批管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4.2着力标准生产,调优结构培植品牌。

    一是加快推进XXX县早茶地方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的实施,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人户率;二是加快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如绿色食品、有机茶及QS认证,淘汰一批设备和厂房简陋、生产假劣低质茶叶的加工厂家,提升茶叶加工业整体素质;三是新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要体现政府资源的公益职能,每年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茶叶主管部门协同工商部门统一印制带有自产自销特征的包装,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茶农利益不因规范茶叶市场而受损害。四是继续扶持川红、早白尖、峰顶寺等一批茶叶经营龙头企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培植l—2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式大型企业,培育出真正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五是要出台优惠政策吸纳国际贸易人才,提升国贸素质。支持建立国外办事处,让产品直面消费者。扶持注册国际商标,树立自己的品牌。4.3着力培育骨干,增加县域内的竞争力。

    一是按照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多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早白尖茶业”和“川红茶业集团”为核心,加快全县茶叶品牌标准的制定和品牌的共享战略,逐步提高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占全县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的利润水平,实现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递增率达30%以上。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具有全

    国领先水平的生产线,开展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工作。通过企业工艺、产品升级,一方面提高对茶叶原料的要求,反向刺激种植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支撑全县产业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争取引进知名企业来共同开发整合经营“XXX县茶” 4.4着力宣传造势,多管齐下营销“XXX县早茶”。

    一是龙头企业组建精干的专业营销队伍,政府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由农业局组织,指导培训一批茶叶营销骨干;二是建好产地集散市场。政府采取税费优惠、完善服务设施、对市场外紧内松的政策,集中规范县城茶叶经营点,可利用县城东区开发,选址建设XXX县茶城,由县茶叶局会同县工商局进行规划管理;三是加大对XXX县茶产品的宣传力度。建议政府对在省级以上电台、报刊上打广告的企业按实际广告费用的30% 行补贴奖励。应积极申请举办茶文化节,广泛渲染本土茶文化,营造出茶文化氛围。4.5着力提质增效,全力打造生态茶园。

    一是实施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好茶叶“喜阴”这一特性,广泛推广茶果、茶林套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实施统防统治和物理防治,以专业合作社为引领,严格茶叶用药标准和配药标准,坚持在茶叶采摘间隙期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和色诱板,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全力走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叶发展之路。三是实施链条延伸,在做好现有茶叶产销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推出与茶品有关的新产品,比如保健茶、养颜茶、滋补茶等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茶叶产品,不断增加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四是大力开发特色茶叶旅游文化。充分利用XXX县境内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建设一

    批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茶韵庄园项目,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与吃、住、乐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场所,让游客参与其中,探知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赏茶的知识,领略茶趣,品味茶文化。4.6着力“环境兴茶”,认真搞好产业建设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管理,将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强对援企干部的管理,援企干部应由大企业延伸至适度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为避免虚挂 “援企”的牌子,实钻政策的空子事件发生;三是规范各职能部门的服务,营造宽松环境。特别是对管理收费部门、执法部门,要规范服务,不能借服务之名,增加企业负担,甚至刁难企业。四是支持新建名优茶加工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电力设施建设。对负荷不足的变压器要免费升能增负,应执行农业生产电价;优先安排道路项目建设。

    5、参考文献

    [1]陈学芝.关于石阡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贵州茶叶,2024(4):28-31.

    [2]马士成,曹明方,吴建华,等.和平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茶叶,2024(2):102—106.

    [3]陶智全.关于宜宾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国茶叶,2024(6):4-5.

    第三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24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2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关于我国茶叶产业化的文献综述(推荐)

    关于我国茶叶产业化的文献综述

    摘 要:茶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我国分布相当广阔,是部分农村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茶叶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叶产业化的理论来源与内涵、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形式与经验、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叶;产业化;文献综述

    正文

    1理论来源与内涵

    1.1茶叶产业化理论来源

    茶叶产业化主要来源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的发起,而我国农业产业化多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的过程。农业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戴维斯与戈尔在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提出的f11。二位学者提出:农业一体化通常是指从供应生产资料,如种子、肥料及农业机械等。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店的同一系列公司和社会团体所组成的有序链条,这个链条也被称为“农产品供应链”。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当在 20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时候,发达国家的农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工农业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并没有 出现我 国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因而他们的农业一体化自上世纪 50年代起就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经营。

    1.2茶叶产业化的内涵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茶叶产业化的定义也不一样,本文采用安徽农业大学茶文化研究所姜含春(1998)在《茶叶产业化问题初探》一文中对茶叶产业化的基本表述2。将茶叶产业化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中介组织(加工企业及流通企业等)为依托,以广大茶农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茶叶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使分散而规模狭小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2主要表现形式与经验

    2.1茶叶产业化的形式

    2.1.1龙头企业资本优势带动

    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龙头企业外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农户生产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如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 3.66亿元,年加工出口绿茶 216万 t,销售额 3.61亿元,下属分厂 6家,拥有浙江省出口茶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浙江华发农业

    科技研发中心,联结基地 1.08万 hmz,联结农户 8万户,联结茶机厂、加工企业、贩销大户 100多家,2024~2024连续 6年列全国茶叶加工行业 中茶叶收购、加工、出口第一,是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绿茶生产加工出 口企业79t。

    2.1.2茶类品牌特 色优势驱动

    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传统产品人手,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经营。如云南的大益普洱茶.“大益”牌商标于 1989年6月 10日由勐海茶厂成功注册,享有专有权。由于“大益”牌产品传承了勐海茶厂厚重的历史、优良的普洱茶制茶工艺,所 以“大益 ”牌产品 自推 出之 日,就因其所承继的专业、优质品牌基因而深受消费者青 睐。2024年 11月,大益一举 中标中央电视台2024年黄金时段广告资源,更是显示了大益作为普洱茶第一品牌的实力,2024年大益集团旗下的勐海茶厂高居全国茶叶百强中的第三名。

    2.1.3茶叶基地生产规模引发

    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开发一片山水,建成一个商品基地,培植一个拳头产品,兴办一个骨干企业。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如湖南长沙县的百里茶廊。长沙县东北向,从双江往金井、高桥、春华一带,贯穿着一条绿色茶叶长廊,跨越九个乡镇,蜿蜒 100余里,有金井茶厂、湘丰茶厂、鸿大茶厂、长春茶厂、开慧茶厂等多家知名企业。

    2.1.4茶叶专业市场强势拉动

    通过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如福建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拥有l5oo间商铺,两个交易大厅,设有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电子商务网站,茶叶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中国茶文化博览馆和客运站、酒店、文化广场等配套服务机构和设施,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与传播、茶叶科研和茶文化旅游为一体。市场开业4年多来,茶叶交易额逐年上升,2024年交易额达 10亿元。茶农每年增收均达亿元以上。批发市场的繁荣,还带动了茶叶包装、机械制造、茶文化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安溪茶业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水平的不断升级,有力地促进了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5茶叶贸易公司紧密

    依托其稳定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优势,大力培育知名出口品牌,加快良种茶园基地的建设。如湖南省三利进出口有限公司,由中 国土产 畜 产 湖南 茶 叶进 出 口公 司控 股38.25%,其内部职工持股 61.75%的有限责任公司。三利公司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着重抓住市场的“两头”:一头是茶叶出口的目标市场,通过加大市场促销力度,采取积极灵活的贸易条件,扩大公司“沙漠之舟”和“百龙”两个品牌的市场 占有率,使产品销量得到提高;另一头就是抓茶叶原料的基地建设,通过及时与基地及农户交流市场信息、让基地和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定单”生产,并在技术、设备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投资,从而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2.1.6茶叶集团公司组织松散

    集团公司在坚持自愿互利、利益均沾的前提下,在省市地县发展集团单位,形成以流通为主发展加工推动生产的松散集团公司,并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如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享有直接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国家大Ⅱ型企业。

    下设八个业务部门、七个直属茶厂、十家参控股企业、一个有机食品研究中心。公司以茶为主,拥有 自己的有机茶出口基地和优质茶出口基地,创造多个第一:年经营茶叶商品总量全省第一、茶叶出口创汇全省第一、经营边销茶全国第一。

    2.1.7以茶叶文化、教育为特色连锁发展型

    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茶文化,2024年初天福集团在福建漳州投资建设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院,该院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为了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天福集团出资兴办了全球第一所茶叶专业高等院校,并于 2024年秋季开始招生,设五个专业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市场营销业经营方向)、食品加工技术(茶叶应用方向)、茶艺文化、旅游管理 业观光方向)。“老行业、新经营”天福集团以茶文化、教育为两翼,以连锁经营的模式,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茶叶行业的中坚力量。

    2.2茶叶产业化的经验

    茶叶产业化的产生和运行的确 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使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2.1龙 头企 业是 产业 化 的 关键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茶农.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是茶农与市场的纽带。龙企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茶农走 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体现着茶叶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也体现着茶农和企业共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22专业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

    龙头企业要开拓市场必须有 自己的优势产品,一家一户的生产不仅难以形成质量一致的产品。而且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居高不下,没有成本优势更谈不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可以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合同化产销。龙头企业不仅有了货源保证,而且可以获得规模经营带来的利益。

    2.2.3利益分配是产业化的核心

    茶叶产业化经营是多元主体在共同利益上的合作博弈,它的基本原则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茶叶产业化的经营才能良性运转。也只有按价值规律办事,相关主体都能够获得自己的应得利益。茶叶的产业化才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2.2.4政府政策是产业化的保障

    国家政策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往往伴随着相关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比如相关的产业扶持资金.企业的设备改造配套资金,相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惠和出口退税,信贷金融支持以及重大技术科研经费的拨付,都会极大的促进茶叶产业化的经营。

    3相关问题及对策

    3.1茶叶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3.1.1部分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足

    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不高,企业融资困难难以引进先进设备,缺乏真正懂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品牌开拓能力不足,企业 自身积累速度缓慢,导致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能力不足,茶叶产业化的经营后劲不足。

    3.1.2商品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茶叶的商品基地不仅数量少,而且面积小。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农药残 留问题难以控制,严重制约我 国茶叶的出口。我国茶树的良种化率还不足 30%,远低 于世界主要产茶 国家。有机茶生产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1.3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缺乏保护

    一家一户的茶农在参与市场博弈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目前供过于求,农业龙头企业在谈判时有更多主动权,加上茶农法律知识缺乏,企业侵 占茶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1.4政府的指导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政府扶持龙头的资金不足.国家对企业融资的制度不够完善,制约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国家税收政策应更多向农业倾斜,因为茶叶产业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制约。

    3.2茶叶产业化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3.2.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要通过联合、租赁、收购、兼并、重组、融资控股等多种形式,迅速壮大自己的规模,培育出自己的优势品牌。针对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要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一批熟练的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职业经理人,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增加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2.2大力加强基地建设

    坚持新建与改造低产茶园并重的原则,选择一些生态环境好,并且有产茶历史的县市,高标准兴建一批有机茶园和出口专业基地;建立专门良种化示范基地,同时加强对茶农的培训与教育,提高茶农的市场意识,按市场要求去组织生产。

    3.2.3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基地与龙头,生产与销售,农户与服务组织之间的经济活动必须要有合同保障,当加工流通企业利润较高时,通过提高收购价,发放贴息贷款,扶持农户生产,实现互惠互利。大力培育茶农合作组织,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增强茶农的利益博弈能力。

    3.2.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性贴息,担保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的投资;加大财政支持,按照《农业法》规定,确保支农支出高于财政收入幅度;建立国家支持的政策性保险体系,鼓励企业在税前利润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保险金;同时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提高出口退税额,增强企业的自身积累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有志,陆远如.深化湖南农业产业化研究[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 社 .2 .

    [2]丁力论两类农业产业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03.[3]唐春根,李 鑫.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24.[4]艾丰.论农业产业化[N].人民日报,199, l

    2[5]陈吉元农 业产业化的内涵就是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J].经 济研究.参考,1996.

    [6]牛若峰.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农业产业化[J].调研世界.1998,p京大学出版社,2024.[7]杨江帆,管曦茶叶经济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8]张玲亚 .彭娟.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一以浙江华发出口 茶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4.

    [9]明晓彬.长沙百里茶廊茶业现状与发展思考[J].茶叶通 讯,2024

    [10]姜含春.茶叶产业化问题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1998,0

    3[11]胡启涛.中国茶业产业化经营研究.安 徽农业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2024.

    [12]李德立,柏雪银.论资本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品牌战略三者的关系

    [J].商业世界,2024

    [13]尤建军.我国茶叶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兼析安溪县茶叶产业化实践.[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4

    [14]彭熙,车家骧,李安定,等.贵 I'1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4

    [15]章杏杏.农业产业化综述.张家口农专学报,1999

    [16]罗显扬,郑文佳,尹杰,龙明树,徐大地.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贵州茶叶,2024

    [17]徐有全.发挥科技社团作用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学会,2024

    [18]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村经济,1996

    第五篇: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恩施市09青干班胡志

    茶叶是我市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恩施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玉露在全国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和其他一些知名的茶叶产地如浙江、五峰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恩施的茶叶产业走向何方,值得思考。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屯堡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以小见大,进一步探索如何发展壮大全市的茶叶产业。

    一、基本情况

    屯堡乡地处恩施以东,茶叶是全乡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全乡现有茶叶面积2.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4万亩,茶园面积仅次于芭蕉。全乡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两家。

    二、在发展壮大茶叶产业方面的一些做法

    1、以打造茶叶走廊重点,继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根据市委政府提出的打造大峡谷沿线旅游通道的要求,将恩施大峡谷旅游通道沿线作为茶园发展的重点,09年发展茶园2024亩,计划通过一年时建成由马者、杨家山、屯堡、大树、新街、花枝山等六个村(居)组成的屯堡茶叶带,初步形成长达30公里的茶叶走廊。

    2、示范带动,加强茶园管理。以创建示范板块基地、培植茶叶大户为抓手,将面积较大的茶园和种植面积较多的茶叶大户作为重点,由村干部和派驻各村的茶叶技术员重点扶持,统一指导,将其建设成为茶园生产管理示范板块基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茶园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3、优化环境,扶持龙头企业。乡政府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推介,为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种专业认证,包括QS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等,乡政府拿出资金对通过各种认证的企业进行奖励。

    三、茶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不断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屯堡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据统计,全乡茶叶生产企业18家,有品牌的仅4个,品牌分散,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宣传推介突出不了重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几个茶叶品牌仍然是知名度不高,仅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

    2、作坊式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全乡茶叶产业效益低、规模经济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就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不足以带动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8家(据调查,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户12户),其中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仅2家,绝大多数厂家仍采用原始作坊式的生产方式。2024年,全乡茶叶产量250余吨,销售收入420万元,均价仅8元/斤。

    3、茶叶基地面积大,标准化生产面积小,经济效益低。全乡茶叶基地面积虽然达到了2.3万亩,但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仅1200亩,而有机茶标准基地则只有一块,仅300亩。全乡茶园老化严重,经济效益低。大多数茶园建设于上世纪70—90年代,品种杂、树老化、产量低。

    四、对策及建议

    1、由注重生产加工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努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全乡有影响力的品牌有“沙龙茶”、“华智

    香茗”、“申杰玉露”,“花枝茶”,但都不是知名品牌。茶叶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是要加大对优势品牌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断良性发展,逐步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选取经济实力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政府牵头,科学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品牌覆盖面;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各种茶叶评鉴活动,通过获得的各种奖项,提升知名度,同时支持企业设置专卖店,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

    2、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努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放到比发展茶园面积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一是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由企业自由选择,走强强联合之路。二是提升企业加工水平。通过增加投入、QS认证等措施,引导和促进精制茶厂的优化改造,重点改造和建设选址恰当,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加工厂,淘汰部分无资源优势或布局不合理的家庭式作坊。三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拥有注册商标、建有基

    地、获得国内、国际相关茶叶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尽快成长壮大。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的企业和基地,积极引进知名大企业、大品牌落户,合作开发茶叶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3、由注重扩大基地规模向提高基地标准化程度转变,大力提高基地质量和效益。茶叶基地规模较大,但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要由注重扩大基地规模向提高基地标准化程度转变。一是加大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建设力度。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茶园环境清洁化和投入品清洁化入手,加快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产地认证。二是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坚持发展新茶园与改造老茶园并重,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农改造老低产茶园,提高种茶效益。三是要抓好茶叶大板块建设。继续采取建设重点板块,再用板块辐射带动的方式,不断提升茶园管理水平。



    推荐阅读:
    中山镇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制造业产能过剩系列研究之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转型
    业务人员绩效考核奖惩管理办法
    怎样写好一封求职信的四个要点(五篇范文)
    人力资源规划 - 作业(模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