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承揽合同 四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观电影《喜丧》后感(最终五篇)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花开彼岸 时间:2024-06-04 13:43:56

    第一篇:观电影《喜丧》后感

    观电影《喜丧》后感

    丧事从字面上大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毕竟我们长对失去亲人的人说,节哀顺变。但对于本影片,反映了(上世纪20年代)农村那一代人普遍存在的现象,膝下子女众多,可几乎没有一个真正心存孝心不顾一切去回报老人的。这里的不顾一切个人利益占了很大一部分,兄弟姐妹各顾各的利益,撕破脸,如仇人一般。老人一辈子想着自己的儿女,心存愧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给儿女带来了麻烦,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还不如死去。死去对老人来说,反倒是一件“喜事”,对她的儿女,更是如此。

    影片开头是二儿子在跟养老院负责人商量交定金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但没有床位要等,可是几个儿女都不愿意在老房子照顾老人,最后商量让老人轮流到几个儿女家中短住。其实老人不想去养老院,但都由不得她决定。在等敬老院床位,老人轮流着到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家中吃住。先是去了二儿子家中,二儿媳妇觊觎老人的院子,在她儿媳妇对话中在诉说自己养儿子的苦,当然这一切老人都听得到。期间自己的孙子(四儿子的孩子,四儿子多年未回家,四儿媳离家出走去了)偷东西换钱想去找妈妈被抓到,二儿媳教育他,老人虽没说任何话,但可看出心里为自己的孙子叫苦,但她什么也不能帮孙子,连她自己都需要人照顾。接着到三儿子家,三儿子家住镇上,在这个大家庭里经济条件属于不错的,三儿媳是镇上的人,十分嫌弃老人的一切,第一次吃饭,老人好像没吃任何东西。有很多细节,比如三儿媳在刷老人的碗随意冲了一下就放下,而之前刷丈夫和女儿的碗时特别讲究。老人没在三儿子家中久住,要求到二女儿家中。

    二女儿在外卖煎饼,丈夫在家里开小商店,二女儿的儿媳为了给丈夫买货车在外跑长途运输,把房子卖掉带着女儿和她们住在一起。期间老人嘴歪得了笑病,二女婿带老人看病回来因贪小便宜被勒索了千把块钱,老不停笑,这里看似在笑实则是伤心,老人可能是自责,如果不去看病,也就不会出现二女婿被勒索的事。看医生二女儿花去了不少钱,几个兄弟姐妹再次聚在一起,商量看病事宜,二儿媳不愿意出钱,三儿媳也不肯,最后吵闹起来,不了了之。祸不单行,二女儿的儿子酒后驾驶出了车祸去世了,一家人几乎陷入绝望,老人再一次笑个不停,看到这里,我想老人也几乎绝望。老人要求回老家,期间老人将镯子送给外孙媳妇(刚失去丈夫),并说日子还长,劝她改嫁。外孙媳妇反问道,姥爷去世的也早,为什么老人不改嫁。老人回答:6个孩子最大13,最小才9个月,她走了,留下孩子们多可怜。我想这强烈反衬了子女们的不孝。

    孙子送老人回到老家,老人哭着对这个苦孩子说好好做人,不能偷窃。老人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个苦孩子了。二儿媳对老人不好细节就不多说了,最后老人要求住回自己的院子,不多长时间,敬老院那位老人去世,有了空床位。老人将玉镯送给二儿媳,心里再无牵挂,洗头看镜子,抱着全家福看了很久,喝下药片。讽刺的是,敬老院的车子开到老人院子门口,老人已与世长辞。生活还在继续,二女儿艰难的蹬着三轮车,二女婿开着小商店,二儿媳艰难的站起来,端着烙好的饼缓慢移动,最后人倒地,人终将老去……和老人相似的故事也一直在发生。

    电影不长但细节和道理很多,这是我最情愿也是最想写的一篇观后感,更是半夜看到泪奔之后的产物。这是导演张涛2024年执导的电影,获得第十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记录片,沉重的故事线,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有人会觉得它过于讽刺和深刻,不相信人性会如此冷漠。现实中随着近几年国家社会经济的增长,医疗保险等得到普及与保障,自杀率也正在下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看完故事,是不是想家人了?记得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或者转身给家人一个拥抱。

    第二篇:观电影《雷锋》后感

    观电影《雷锋》后感

    假期,我被一部电影吸引住了,这部电影叫《雷锋》。我是被雷锋那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

    雷锋一生勤俭节约。乔大山帮队友们洗衣服时,把雷锋的袜子藏了起来,雷锋见袜子没了,便问乔大山:“我的袜子呢?”乔大山说:“你的袜子上打满了补丁,不怕咯脚吗?”“不怕,习惯了!还给我袜子!”雷锋大声说。乔大山又说:“你难道不怕难看?”雷锋说:“军人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又不是给别人看的,打了补丁的袜子还能穿呢!”

    更可贵的是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那天,雷锋病了,但是,他还披着向秋生的军衣去帮助建筑工地的工人们推小车。推完小车后,天下起了雨。雷锋在经过火车站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妇女,她还带着一个孩子。雷锋见了二话不说,立即抱起孩子,问清了这位妇女的地址后,便不辞千辛万苦把妇女送回了家。妇女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却说:“我叫解放军。”她还想留住雷锋,可一眨眼,雷锋就已无影无踪了。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那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四年级:黄耀萱

    第三篇:观电影《活着》后感

    观电影《活着》后感

    对于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一家来说,活着是一份幸运又艰辛的事,而从这部电影中,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应懂得好好珍惜它。

    这部电影主要述说了从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福贵一家的悲喜沉浮。影片讲述了几个有关富贵的生活的重要事件,其中,福贵家从富贵人家变为贫穷子弟的过程,而正是福贵性格发生一大转变的一个重要事件。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许一个人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当每个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悲壮,或许每个人都能如福贵一般改过自新。在这里我们能明白到自己活着的时候并不单单为了自己,还有我们身边至亲至切的人。或许在平日时候我们毫无察觉,而但当自己真正经历了,才知道活着是那么的美好。

    而在电影的第二个事件中,我深深地为富贵不幸的遭遇而感伤。这个事件发生在福贵回到家后。当时,母亲的黯然长逝,女儿的耳聋口哑。这无疑让原本感到幸福的富贵拉到了伤心的低谷。然而他却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现实,并无怨地继续生活着。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敢和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遭遇挫折与失败,然而我们却经常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着,并常常抱怨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应好好学一下主人公富贵。从主人公中,我明白到,当现实走来时,我们都不得不去面对,而当自己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坦然的态度去对待时,我们会活得更好更加精彩。

    莫泊桑的《项链》写着: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在这部电影中,如果当初福贵没败坏了家产,或许死得人就是他了。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到:千姿百态变化无常,可是我们终究是要活着,就如同福贵在失去了那么多至亲之后,甚至连儿子和女儿也失去了之后,他依然坚强地活着,并对于未来满怀希望。的确,无论发生什么事时,我们都要继续地活着,精彩地活着,因为活着是对自己,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电影以福贵一家的悲喜沉浮折射出人们活着并不容易,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我们的人生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人生本就是一次又一次充满危险与机遇的挑战。而自己活着不单单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都有为活着而活着,为他人而活着,为未来而活着。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如同浮萍般浮沉,在世态炎凉中感受冷暖人生,让我们看的时候不由得问问自己——我自己又为何而活着?

    在这部电影中,我明白到:活着,是一份自己应承担的使命。我们的生命不是给我们任意挥霍的,活着的本意就是为了寻找活着的本意,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现在或将来的路不同,但我知道我们都仍活着,我们都有自己的使命——让自己更好地活着。在人生中,我们都应好好地活着,因为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好的承诺。

    第四篇:观电影焦裕禄后感

    观电影焦裕禄心得体会

    观看了《焦裕禄》,深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以前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详细情况不是很清楚。通过这次电影的再现,可以说,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

    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通过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事迹材料,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因为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经常深入基层,串农家、蹲地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小问题。他甚至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冒着违反政策之险,解决干部群众的吃饭问题。他有钱接济困难群众,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他有钱为患者治病,却没钱满足儿子的一碗红烧肉。他为我们树立起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天,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他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乡镇、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我想,来到新的工作环境已经半年有余,全心身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沉下心来为学校谋发展是本人热爱本职工作的直接体现,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二是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说,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也要像焦裕禄那样,无论组织上安排到哪里工作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三是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例如,电影上表现了一个细节,有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感人。作为

    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扎实实工作,为职工搞好服务。

    四是学习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有一个细节,据焦裕禄同志的儿子回忆,那时县委大院里有剧院,有一次看戏时,当售票的同志得知是县委书记的孩子时,没有让他买票直接,当焦裕禄同志得知情况后,不光对孩子,同时对家人提出严厉批评,要求第二天补上票。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焦裕禄同志对自己、对家人非常严格,他不允许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作为一名学校领导,也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在教职工中树好自身的形象。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我们每个人也要充当好自己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的角色,获取好称呼,也无愧于别人赋予我们的称呼,这就足已。

    第五篇:观电影《钱学森》后感

    观电影《钱学森》后感

    上大学以来,电影看了不下百部,却从未想过写个观后感,可是看完《钱学森》这部电影后,不得不拿起笔来写下对钱学森先生的崇敬之情。

    《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1964 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观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让人看了不仅浑身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多个视角讲述了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的人生,看完电影我的体会就是学有所成必为民族所用。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后,围绕着一批在美国留学的爱国有志之士回国效力之事,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同美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美国人怕钱学森回国后帮助新中国发展航空工业,正如片中美国军方给钱学森的评价,“一个钱学森,顶五个海军陆战师”。他的地位与影响力不言而喻,他要离开令美国军方深感不安,百般阻挠。钱学森归国路上的曲折艰难,与美国特工斗智斗勇,他们网罗罪名对钱学森进行逮捕、软禁。而钱学森不惜被抓入狱,仍然坚定归国的信念,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同祖国联系,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心和部署下最终促成他返回祖国。从美国人不放钱学森回国这点看,主要是怕他回国后帮助中国发展航空工业,在军事斗争中具备同美国抗衡的力量。外国势力的观点就是学有所成要为我所用。

    钱学森归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下,为了民族的安全着想,他毅然决然地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灾人祸,但钱学森,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 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很快建立了导弹武器研制系统。导弹与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独立掌握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能力。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导致世界格局被重新定义,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树立。钱学森率领老一辈航天人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坚定信念,研制出我国的导弹武器系统,奠定了中国航天的基石,给我们后人树立了丰碑。中国航天人的观点就是学有所成要为民族所用。

    通过观看电影,从他身上使我对“报效民族”这四个字的理解更加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一切为了民族复兴,为我们的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将永远被国人传颂。

    2024年5月11日晚



    推荐阅读:
    观电影《喜丧》后感(最终五篇)
    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有感[5篇范文]
    国旗下讲话_把握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推荐阅读]
    抗疫作文_感悟英雄在身边[5篇]
    中国四大名著知识竞赛题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