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七号文库 其它礼仪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第五课选择题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独影花开 时间:2024-06-09 19:18:5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第五课选择题

    1.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代表大会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政府

    2024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具有()

    A.最高决定权B.最高立法权C.最高监督权D.最高任免权

    5.材料中的全国人大代表()

    A.可以行使决定权、监督权B.是经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C.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D.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行其部分职权

    6.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②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保障了每位公民在国家机关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③④

    7.2024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假如你是一位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当前房价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在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提案,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那么,你履行了人大代表的()

    ①审议各项议案权②表决各项议案权③提案权④决定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近年来,人大代表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位人大代表说了这样一段话:“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并建议政府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材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B.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人民代表的职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D.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

    202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3月17日在闭幕会上,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据此材料回答9-10题。

    9、这个过程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①立法权②任免权③决定权④监督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务院总理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然后经过全国人大代表讨论审议通过。这表明()

    A.行政机关对权力机关负责B.权力机关行使行政权力

    C.监督机关产生被监督机关D.政府是权力机构的核心

    11、“微博问政”进一步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青睐。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通过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群众联系、听取群众意见当成自己的份内工作。“微博问政”()

    ①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决定权③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

    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①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②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D.③④

    13.在某市2024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A.审议权和质询权B.立法权和决定C.任免权和监督权D.提案权和表决权

    14.2024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②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保障了人民在国家机关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③④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了关于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并通过了这两部法律。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监督权B.立法权C.决定权D.任免权

    16.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基本法律的权力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

    17.某市人大实行代表无陪同视察制度。有陪同的视察,往往使人大代表看不到真实情况,听不到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无陪同视察,使人大代表摆脱了官气,更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可见,实行无陪同视察制有利于()

    ①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②政府更好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④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8.2024年两会期间,人民群众对“明星”代表、“企业家”代表的提案和言论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因为其“特殊”身份和影响力,人们更加关注其言行能否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意愿。人大代表不管来自哪个地区,也不管来自何种行业()。

    ①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②都必须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④都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我国人大代表的素质不断提高,过去的人大代表是当“哑巴代表”——有口不能说;当“丫环代表”——当家不敢作主;当“举手代表”——与台上保持高度一致;现在懂得做个真正的人大代表,必须为百姓负责、当好百姓的代言人。这反映了()。

    A.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B.我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完善

    C.人大代表的义务在不断增强D.人大代表的地位在不断改变

    20.全国人大代表张某要提交一份法律修改提案,请求人大予以讨论。这个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②广泛听取意见,形成提案草案③全国人大表决 ④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形成正式提案⑤提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①③C.②④①⑤③D.②④③①⑤

    第二篇:哲学第五课选择题

    哲学常识第五课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而且取决于精神。改造世界没有止境,认识真理没有止境,人的精神发展也没有止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3)

    A.人类改造规律的能力与活动

    B.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与活动

    C.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以及人们在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D.人们改造事物联系的活动

    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4)A.人们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视程度

    B.人们的活动能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C.是否具有必胜的信心

    D.人们能否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

    3.上述论断中的三个“没有止境”蕴涵的哲理是(2)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4.“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1)

    A.本质和现象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D.真理和谬误

    5.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既要有政府的全局性措施,更要有公民的自觉行动,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实际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大家共同行动,气候问题定能得到缓解。这体现了(3)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②认识与实践的关系③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④量变的质变的关系

    A. 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

    荀子《解蔽》:“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通常是指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道”虽有“常”,但其表现形式却又变化多端,观其一隅是不足以概括的。回答6-7题

    6.下列对“道”的认识错误的是(2)

    A.具有相对稳定性B.属于人的理性认识

    C.一定会表现为现象D.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7.要把握“道”,必须(4)

    ①通过实践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③穷尽“道”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变化

    ④排除“道”的种种干扰直接领悟“道”的真义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8.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大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争论表明(2)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真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1)

    A.根据身体状况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2024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回答9-10题。

    10.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这对我们党来说是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更加成熟。这一论断表明(3)

    ①理性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认识是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理论的创新能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十分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1.报告还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说明了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有(1)

    ①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体现

    ③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重要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全长36公里,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自行投资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在大桥前期工作中,设计人员围绕建设条件、施工方案、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开展了70多项专题研究,为大桥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回答12—13题。

    12、大桥设计人员对工程涉及的各个因素分别加以研究。这是因为只有对各要互作出周密的分析(1)

    A.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B.才能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听联系

    C.才能结束对该事物的认识过程

    D.才能把各部分相加形成正确的认识

    13.杭州湾大桥不同于一般大桥的“直线”设计。实践证明,直段太长,容易让司机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它的设计将大桥平面勾勒成S形曲线,优美活泼的桥型让司机及

    乘客在行车、坐车时产生愉悦的心理。这说明(3)

    ①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②科学想象极为重要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推动事物的进步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4.“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新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状发生变异。这种新方法表明(3)

    A.生物或化学规律可改变生物遗传规律

    B.“人工诱变”彻底改变了现成的育种方法

    C.“人工诱变”是创新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不受条件制约

    真正的哲学家应该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据此回答15-16题。

    15.这里的“原料”和“蜜”的关系表明的哲学道理是(3)

    A.只有感性认识可靠,因为它直接来源于实践

    B.只有理性认识可靠,因为它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所有的认识都是理性认识

    16.“采集原料”和“酿造蜂蜜”分别是指(4)

    A.参加实践和积累感性材料

    B.亲自参加实践和运用他人的材料

    C.努力学习知识,勤于思考

    D.积累感性材料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7.“幸福指数”是将若干个指标,比如人们的收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的调查,综合计算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得出启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3)

    A.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方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C.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D.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方法

    18.“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经过这一过程(2)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

    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

    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19.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支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绽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面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告诉我们(2)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一定的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0.我国在收入分配中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面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强调初次分配中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看(2)

    ①通过实践人们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④主观应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相适应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

    据报道:“诺基亚这一风靡全球的品牌,近两年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最初它以手机通讯为发展方向,追求全球高附加值产品,到创造移动信息社会的品牌,再到把互联网放到每个人的口袋里”。据此回答21-22题:

    21.诺基亚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2)

    ①企业以创新为根本目的②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转化为价值

    ③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④只有产品升级换代,企业才能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诺基亚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经营者(3)

    A.能做到一切从真理出发B.懂得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具有不断更新产品的创造性思维D.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据此回答17-18题

    23.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由决定的。(1)

    A.事物的客观性质B.其自身的科学性

    C.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D.客观规律制约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2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4)

    A.伴随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D.矛盾分析方法

    25.《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这必须(1)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④追求新发现,创造新规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通过我国微电子科学家的顽强拼搏,全国首家系统芯片(SOC)设计平台2024年5月初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中心建成,并于5月中旬参与完成世界第一块32位S698处理器芯片成功研制。这标志着我国不但拥有微处理器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硅谷找到了核心的系统设计平台,“中国芯”将有更多、更优秀的新成员。据此回答20-21题。

    26.SOC设计平台的建成表明(3)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就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要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27.上述材料说明(4)

    A.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敢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方式

    B.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

    C.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D.技术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年初,一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的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我国南方,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惩的影响。回答28-29题。

    28.冻灾害面前,受灾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用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藐视困难的勇气和万众一心的气慨,打赢了这场抗冻救灾的战斗。可见抗救灾需要群众具有(3)A.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B.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C.良好的精神状态

    D.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29.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民防灾意识不高有关。这说明(2)

    A.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并非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主观决定客观,客观反作用于主观

    D.知识的广度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30.“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对基活动规律的认识必须要分析大量数据,目前需要的各种数据需要从海上获得,而采集数据却十分困难。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就很难把握“拉尼娜”现象的活动规律。人们之所以很能难把握“拉尼娜”现象的活动规律,从哲学上看是因为(2)

    ①有些感性认识无法上长到理性认识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要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④“拉尼娜”现象并未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三篇:第五课 练习题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同步练习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面各题正确与否,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C”)

    1、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小()

    2、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3、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4、只有名人才有隐私,绝大多数普通人没有什么隐私()

    5、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属于侵权行为()

    6、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7、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但不是违法行为()

    8、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9、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意识()

    10、为了保证学校的安全,可以在学生和老师宿舍内安装监视器()

    二、精挑细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甲同学偷看乙同学日记,并传播日记内容,甲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乙同学的()。

    A.荣誉权B.名誉权C.隐私权D.姓名权

    2、下列行为,属合法搜查的有()A.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某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

    B.商场怀疑某顾客有偷窃行为,对其身体进行搜查

    C.企业害怕产品失窃,保安人员对下班出厂的工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

    D.小张怀疑同学小李偷了他心爱的钢笔,对小李进行搜身检查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这样做的好处是()

    A、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B、有利于树立人的威信

    C、能使隐私成为真正的隐私D、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4、某晚上,小张看到小曾鬼鬼祟祟地从邻居家走出来,边走边把一些东西往口袋里塞,而此时邻居家却没有人在。第二天,小张把他所看到的告诉了邻居。小张的做法()。A.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隐私权

    B.合法且应提倡,因为有利于保障邻居家的财产安全

    C.合法但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爱管闲事的表现

    D.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名誉权

    5、某校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

    A.人身自由B.隐私权和通信自由C.名誉权D.社会经济权利

    6、个体医师李某于2024年6月应某制药厂要求,为该厂提供曾在他诊所看病的方女士等6名患者的姓名、电话、住址、所患病及治疗效果等资料。此后该厂不断向她们寄发宣传资料并派人多次上门推销药品,致使左邻右舍议论纷纷。方女士等人得知真相后愤然起诉,要求李某停止侵害并赔偿每人精神损失费2024元。对本案的正确理解是()

    A.公民依法享有名誉维护权B.李某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C.李某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D.李某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7、小红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班主任怀疑小红在“早恋”,便私拆了小红的信件,并在班上公开批评小红“早恋”,告诫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男女

    同学的交往,专心学习。该班主任的做法()

    A.是关心学生的表现,合情合理B.是在行使班主任的权利,虽有不妥,但未违法

    C.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D.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表现

    8、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B.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

    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D.对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9、初中生晓微喜欢上了高年级的男生,并有了一定的交往。她很苦恼,向自己的同班好友冰冰倾诉了这份感觉。这时,冰冰比较适合的做法是()①征得晓微的同意,以适当的方式向老师汇报 ②不管晓微是否同意,向她的父母汇报 ③直接向晓微作劝导,中学生当以学业为重④直接找该男生,劝阻他同晓微的交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0、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企图,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名誉权B.荣誉权C.人身权D.隐私权

    1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A、邮递员怀疑某人信件有问题,进行扣压B、某领导对怀疑私藏枪支的职工家进行搜查

    C、在电话机上安装窃听器,偷听他人电话D、父母适当限制未成年子女的通信自由

    12、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有()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②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

    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全信息公司。③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辑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④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⑤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⑥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A、①③⑥B、②⑥C、①④⑥D、②④⑤

    三、探究与体验:

    1、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现象: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级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管理的权利。请问:(l)上述行为是否合法?简要说说理由。

    (2)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2、开学至今,文华的妈妈都还没见文华把测验的成绩告诉过她。向文华了解学习情况时,文华也总是支支吾吾,从不正面回答。一天,文华的妈妈还是忍不住向班主任老师了解文华的学习成绩,才发现文华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晚上,妈妈就文华的学习问题跟文华谈时,文华生气地说:“妈妈,你怎么可以向老师打探我的学习成绩,我的成绩是我的隐私,你这样做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文华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五课

    一、明辨是非

    1、C2、A3、A4、C5、C6、A7、C8、A9、A10、C

    二、精挑细选

    1、C

    2、A

    3、A

    4、B

    5、B

    6、B

    7、C

    8、C

    9、C

    10、D

    11、D

    12、B

    三、探究与体验

    1、(1)不合法。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通信秘密属于公民的个人隐私,家长、老师、领导拆看他人信件,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不合法。未满10周岁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可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所以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未成年人的信件是合法的,老师不是学生的监护人,无论学生是否达到10周岁,拆看学生信件都是不合法的2、文华的说法是错误的。作为父母负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而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要有所了解,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有了解子女在校表现的权利而且文华的妈妈并未采取翻看文华日记、拆看文华的信件等违法的方式去了解文华的学习情况。因而,文华**的做法是正确的,并没有侵犯文华的隐私权。作为未成年子女,应该主动和父母沟通,主动向父母汇报个人的学校情况和行为表现。

    第四篇:第五课知识点

    第五课 让我们同行

    1.交往的作用有哪些?(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往?)

    (1)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2)交往有利于友谊的建立。(3)交往有利于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4)交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2.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有什么特点?

    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特点是避免接触,一是避免接触外界事物,二是避免接触他人。

    3.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有什么危害?

    (1)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自己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2)任其发展下去,会造成性情孤僻,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4.如何克服青春期闭锁心理?

    (1)多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交往(2)积极参加集体的文娱、体育等各项活动。(3)把自己置身于沸腾的生活中。

    5.行为习惯对交往有什么影响?

    是否具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影响着自身的形象、事业的成功。

    6.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首先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请、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2)掌握更多的礼仪和技巧:A、学会交谈。B、学会倾听。C、学会赞美。D、学会批评。E、学会道歉。

    7.生活中离开交往,青春期的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1)从小培养良好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2)掌握与他人交往的礼仪和技巧,学会交谈、学会赞美、学会批评、学会道歉。

    8.倾听是与他人交往,认识对方的第一步。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

    倾听在交往中有五大好处:

    (1)增加信息和知识。(2)减少误会和冲突。(3)增加实现愿望的机会。(4)及时获得反馈。(5)加深相互理解。

    9.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诚恳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应该讲究批评艺术:

    (1)以真诚的赞赏为起点。(2)批评他人时,先谈自己的错误。(3)委婉地批评,给人留面子。

    第五篇:第五课 合欢树

    第五课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反复阅读,捕捉细节、品味细节,体验母子深情。

    2、通过语言的品味,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人时所起的细致、传神的作用,体会作品平淡深沉的风格。

    3、通读全篇,理解合欢树在文中所起到的象征作用,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感悟。

    重难点

    1、重点: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2、难点: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史铁生的坎坷经历。

    2、请学生说说他们读过的《秋天的怀念》。

    学生交流,各自对《秋天的怀念》的印象,读完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教师朗读课文。

    2、文章叙述了哪些事情?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思考:作者用很淡然的口吻记叙了许多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难以掩饰的深情。请找出一些情感内涵丰富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划出情感内涵丰富的句子,品味语言,小组交流。

    四、教师点拨,品味重点细节,体会文章风格

    1、在写人叙事类的散文中,细节是最能传情达意,打动人心的,在本文中,情感内涵丰富的句子大都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请重点品味细节描写的内涵。

    2、课堂交流,教师点拨。

    3、传神细腻的细节描写使得文章具有怎样的风格?

    学生

    1、朗读细节描写的部分段落。

    2、品味重点细节的内涵,课堂交流。

    3、体会文章平淡质朴、隽永深沉的风格。

    五、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1、文章几次写到合欢树?合欢树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怎样的内涵?合欢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令作者动情,令读者动容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细节,更因为母亲将母爱的内涵诠释地丰富而深刻,请说说文中的母爱具有怎样的内涵?

    六、作业布置

    1.说说下列句子的内涵。

    ⑴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⑵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⑶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一些作品,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选择其中一篇写一份读后感。



    推荐阅读:
    第五课选择题
    浅谈人文精神的建设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5篇范例)
    2024年度蚌埠市城市发展报告(精选五篇)
    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