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一、西部地区人才现状
(一)缺乏高层次人才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创业环境差劣。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的人们喜欢强调客观自然环境的差劣,而很少谈人才创业环境差劣。而实际上,人才是靠创造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自动集聚起来的。人才着重的是创业环境,西部地区的人才每年往东部跑的多达数十万人,人才外流现象十
分严重。
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据统计,到1998年底止,西部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5%。每万人中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还不到东部发达城市的十分之一:西部农村的现有人才严重不足,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6名。
3、缺乏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主要表现为:一是高素质人才稀少。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在西部地区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1862人(西部地区平均数),占总数0.35%;二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差。1998年,从事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1448人(西部地区平均数),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5%。而东部发达省市这两项比例分别为3.21%和4.16%。由于高层次人才稀少,对实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工程极为不利。
(二)科技人员分配机制平衡有余,竞争不足。
西部地区不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工资结构基本一致,工资水平大体持平。由于分配机制毫无竞争性,且实际收入低,极大地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本地人才看了心冷,外地人才望而生畏。
二、解决办法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
把科技人才放在“本”的位置上,就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改变重自然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倾向,正确认识人才是开发潜力最大并对其它资源起支配作用的资源,强化人才意识,明确人才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发人才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整个社会羡慕知识分子,而不是羡慕大款、羡慕明星。只有打破官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知识分子的经济与社会地位,人才外流和返流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
(二)、发展高新技术,吸引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训高新科技人才。
西部人才开发,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放眼未来,突出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吸引科技人才就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抓好科技人才资源地域布局,要有超前意识和全局观念,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二是根据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三是的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的结构调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调余补缺,缓解人才需求急中之急;四是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和人才资源配置,重点培养培训在职人员和造就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提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挖掘人才价值,激励人才机制。
要以灵活的机制激励科技人才。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一是以业绩为上,不论资排辈,大胆起用有突出成绩,敢于挑大梁的青年科技人才;二是以竞争为准则,能上能下,采用竞争型的岗位职能工资制,工资与学历、资历基本脱钩,而与岗位业绩、效益紧密联系;三是以有功必赏、实施重奖的人才管理理念,使科技人才趋之不回的发挥才干,让大西北成为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首选之地;四是以真对实学为主,职称为辅,实行“评聘分开”,解决长期以来职称与工资等待遇挂钩过紧的问题;五是要树立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的观念,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筑灵活、宽松的环境,便利人才的引进和流动。
一是户籍管理上的灵活宽松;二是政府政策上的灵活宽松。各级政府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中,一定要做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人才,积极做好政策服务,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方便;三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流动上的灵活宽松。诸如:(1)完善、健全与人才市场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2)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人才信息网络及人才市场体系;(3)完善人才交流、信息交流、人才评价、人事仲裁、社会保障等功能;(4)完善协调机制使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条件下,实现合理流动拓展人才需求渠道,规范和优化市场环境;(5)打破本位观念,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人才资源共享的新路子。
第二篇: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西部如何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描绘西部最美的图画,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 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西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以现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东西部之比为7.08∶7.52。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中,占国土面积13.5%的东部地区占65%以上,而国土面积占全国56%的西部仅占13%左右。2.经济的二元化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西部地区,以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却以手工劳动、半手工劳动为主,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东部,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看,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从所有制结构看,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尚未很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3.文化教育科技事业落后,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每千人中青壮年中文盲、半文盲数,东部北京为125人,江苏273人,广东168人,西部四川为237人,贵州为323人,云南为339人,宁夏西海固地区高达435人。正由于此,西部地区长期陷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难以集聚科技人才,难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形成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4.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大面积毁林(草)和滥砍滥伐,破坏了森林植被,导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自然灾害频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宁夏、内蒙古的荒漠化、沙尘暴,西南山区的泥石流与山体坍塌便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表现。同时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公路、铁路干线不成体系,通车里程十分有限,通讯、邮政设施缺乏,供水供电设施不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是改变过去西部地区粗放、低效发展传统模式、经济振兴崛起的有力支撑。因为西部地区,无论是整体推进,还是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发展教育科技,对外开放,最终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发展特色经济。
西部省区虽然资源优势有所发挥,并开始形成了某些支柱产业,但远未发展为较强竞争力、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区域特色经济,完全可以说,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实现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与较好地发挥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把资源优势尽快转换为经济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有利于防止和解决重复建设,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形成商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
三、发展西部特色经济的思路
1.基本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立足现有经济基础,发挥潜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名特优新产品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地区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2.寻找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
(1)立足产业先行优势,通过优势延伸强化特色,从全国的经济形势看,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失衡,能源材料生产严重滞后,西部地区开发应沿着重化工方向推进,更多地向能源材料及其制品业倾斜。应该说,西部众多能源、原材料产品稍加综合就可发展成为特新材料产品,不少特新材料再略加工就可成为高附加值的元器件制成品和最终消费品,这种产业综合和优势延伸几乎是无止境的,大有文章可做,这既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衔接,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和已有重化工资产存量的作用。
(2)从西部产业的区位优势看,西部45个产业中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有23个,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有7个,其中属于重化工的黑色金属资源采选、有色金属资源采选、采盐、木材采运、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5个,占70%,总体上看,西部重化工产业的区位优势大于其它产业。
(3)从市场需求看,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广阔,供不应求的趋势长期存在,在全国每年花500-600亿元大量进口工业原材料情况下,西部重点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也是西部地区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4)选择知识含量合理的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就业压力。甚至会增加就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棉花种植业,运用高新生物技术,生产出带颜色的棉花,使该产品知识含量提高了,同时因种植复杂程度提高,扩大了就业。
(5)立足潜在资源优势,通过优势挖掘培植特色,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升级,不少被原有优势掩盖的潜在优势不断突现出来,成为新型特色经济的现实基础。
综上述原则,西部有望利用既有的相对优势,就下述系列产业群培植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国内外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1)农畜产品特别是西部特有农畜瓜果山货土特产和中药材的加工与深加工工业。
(2)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多种能源俱备,形成强大的能源工业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等。
(3)依托矿藏资源和丰裕能源,在一系列有色金属(铝、铜、铅、锌、钒、锶、锂、镁、钠轻金属)、稀土金属材料工业,新型合金与功能材料工业,超微细碳化硅、氮化硼、氮化硅等金属材料工业上,构建竞争优势。
(4)磷肥、钾肥、磷酸盐类和钾盐工业。
(5)依托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型医药工业的某些领域上抢占制高点。
(6)西部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业。
(7)为高技术下局部战争服务的国际装备工业。
3.开发时序:由点到轴到网
区域开发首先要由“点”开始,即在某一特定范围的区域开发之初,必须建立若干区位、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对优越的“点”作为区域开发的依托和基地,这类“点”就形成了城镇。“点”与“点”之间必然发生人流、物流等经济社会联系,联系的途径就是交通线,这些交通线就成为区域开发的“轴线”随着区域开发的逐步深入,现有的“点”“轴”均得以扩大和发展,并沿“轴”产生新的“点”。新老“点”之间又形成新的轴线,从而整个区域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点轴网络,并有效推动整个区域开发不断深入与发展。
四、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对西部实行政策倾斜,带动西部特色经济发展
(1)建议中央成立西部开发机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大开发法》、使中央实施的优惠政策有法可依。
(2)加大资金投入到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高新技术和旅游为主的西部优势产业并相应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发展这些行业。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扶持特色经济初期的扶持效应。
(4)灵活运用宏观金融政策,为西部特色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付。一是采取倾斜政策,降低西部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适当增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二是在西安、成都设立西部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三是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农业开发基金、旅游业发展基金;四是中央政策放宽外资银行在西部地区的经济范围,并在期货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外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5)出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法》,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给予法律保护,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6)采取优惠的区位开发政策,如赋予省会城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建议设立一定数目的开发试验区和资源综合开发区,在城市建制审批、城市户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
(7)赋予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更大的自主权,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
3.西部各省区制定优惠政策,并且用足用好,为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发挥作用
(1)非公有制企业方面的平等与优惠政策;
(2)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3)教育科技方面的优惠政策;
(4)吸引外来人才与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的优惠政策;
(5)企业家选拔、激励、淘汰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三篇:西部开发报告
西部开发报告
一、2024年西部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和《贵阳市“十一五”西部大开发专项规划》的要求,贵阳市继续把加快改革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西部教育“两基”攻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改善社会事业薄弱环节,推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保持了较快增长,2024年生产总值达到了60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这是多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3∶48.4∶45.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7.15亿元,增长23.7%。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高,烟草制品、医药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九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高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6.4%,非公有制经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2.34亿元,实施科技项目681个,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贵阳一中新校、贵阳大剧院、贵阳市美术馆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贵阳学院完成组建;率先在全省实现“两基”目标,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8.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67‰。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四年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强力推进“三轮驱动”战略,努力加大交通、水利、信息、环保和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发展基础和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24年到2024年四年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62.5亿元,202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或高速路,市域一小时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治理病险水库64座,率先在全省消灭病险水库,完成鱼简河水库、花溪水库扩建加高等水利工程,解决农村38万人饮水困难,提高了城市防洪和供水能力。新建、改扩建37条城市道路和一批城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置场,城市绿化覆盖率到40.47%,城市供水设计能力达100万吨/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3.6%。金阳新区建设实现突破,提前四年完成17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道路铺装率达90%,镇区供水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国(省)道沿线小城镇场路分开。贵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避暑之都”等称号。
(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22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65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16.7平方米和35.5平方米。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三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累计实现城乡统筹就业3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建立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五
险齐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两个确保”100%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三条保障线”政策全面落实,在实现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了低保金标准,农村低保全面铺开,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把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障。
(五)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7.37亿元,增长15.1%;重点行业竞争能力有较大提高;烟草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医药制造、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电力生产和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橡胶制品、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九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全市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844.75万人次,增长27%;接待海外游客8.92万人次,旅游创汇3904.16万美元,旅游总收入84.54亿元。
(六)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对外开放势头良好,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成功举办和组织参加了贵阳投资环境(杭州、广州)推介会、中国(贵阳)信息技术博览会、贵阳市台资企业协会成立推介会等9次大型招商活动。积极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加强与省内地州市及国内外大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对外合作的领域和空间。引进了美国微软、法国拉法基、泰国正大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达101个。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1.19亿美元。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626个,实际到位资金209.64亿元,同比增长30.2%;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0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010万美元,同比增长16%。
二、2024年西部大开发工作展望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物质文化水平,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使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进一步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东中西互动,为保持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业增收渠道,努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做好龙洞堡机场扩建、贵阳铁路枢纽工程、川黔复线、黔桂线扩建、贵遵高速公路扎南段、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夏蓉高速公路贵阳段等项目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开工建设一批水资源开发、调配的重点项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比较优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升竞争能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逐步形成若干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集约发展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重点支持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铵、清镇80万吨氧化铝、中化开磷60万吨硫基复合肥、贵州轮胎公司40万条金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等重大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老干妈公司扩建工程。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支持贵航集团、振华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抓好贵州斯奈克玛非发动机叶片生产基地、西南钛业及关联产业、西南工具厂综合采煤成套系统及压缩机零部件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强力推进青岩古镇、红枫湖景区、乌江峡红色旅游景区等景区景点的保护开发,办好花溪之夏艺术节、兰花博览会、全国汽车拉力赛开阳分站赛等活动。
(四)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巩固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继续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落实退耕还林“五个结合”配套保障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强化能源、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重点抓好开采节能,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和先进技术开发推广节能,努力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五)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加强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改造城区薄弱初中学校,改扩建8所公办学校,积极接纳外来务工子女接受公办义务教育,抓好开阳、清镇、乌当、白云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积极争取试验三中、民中等进入省级示范高中行列,办好贵阳学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和基层公共卫生资源比重。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吸引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水平。
(六)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开发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强化农村和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人才交流和合理流动,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在抓好领导人才、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七)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进一步发挥贵阳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特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好地统筹西部开发与对内对外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西部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西部大开发推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增强贵阳市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互动。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和市场分割,引导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向贵阳市流动。正确引导外商投资方向,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拓展招商引资渠道,规范市场秩序,发挥资源、产业、劳动力等优势,提高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构筑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用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支持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建立适应自身实际的服务贸易监管和促进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层次和水平。注重发挥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打造贵阳市民族文化服务贸易品牌,推动有特色、有优势的民族文化产品出口。
第四篇:西部开发报告
西部开发报告
一、2024年西部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在“西开”工作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的大好形势下,为实现贵阳市西开战略目标,把贵阳建设成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现代化都市,全市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西开”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西开”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拓展了“西开”工作的思路,推进了“西开”工作向纵深发展。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25.62亿元,增长14.6%,是“十五”计划期间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次产业分别增长7.6%、16.2%、13.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5亿元,增长25.7%,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1.79亿元,增长26.8%,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7%。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全市固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54亿元,增长17.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抓质量又抓进度,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群众艺术馆、市科技大厦、延安路、瑞金路沥青罩面等一批工程相继完工,市区道路工程,金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贵开路,鱼简河水库,清镇东郊水厂,贵阳大剧院,传染病院等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科研,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建设和管理,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完成了一批道路改扩建工程,一些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城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旧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有目的地解决了一些与人民群众出行难,入厕难,停车难等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方面组建了10个“三农”科技专家服务中心,创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4个,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科技项目。教育工作全面实施“温馨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文化事业,卫生事业重点工程建设已完工投入使用,7个区(县,市)传染病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降至11.7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1‰。积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新增就业岗位4.16万个。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2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35元,增长11.6%,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住房,娱乐用品,汽车等仍是消费热点。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势头喜人。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1.84亿元,增长15%。
(五)重点产业培育成绩显著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69亿元,增长15.4% ,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橡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等行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旅游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接待国内游客1452.67万人次。海外游客6.1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亿元。旅游创汇2480.24万美元。
(六)对外开放势头良好
招商引资大幅增长,外贸进出口降中有升,全年实现直接利用外资6045万元美元,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161.01亿元,分别增长15.4%,31.5%。招商引资项目中,已开工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87个。海关进出口总额11.36亿美元。下降5.7%,其中出口7.61亿美元,增长1.4%。市属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4.97亿美元,增长23.2%。
二、2024年西部开发工作展望
(一)积极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趋势增强,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圈已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十年重点突破”的新阶段,我市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备了加速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圈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这一大好时期,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把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资源接替区,我国全面融入WTO,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的建立等所带来的机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优强企业,为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注入新的火力。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人居环境,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调整步伐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贵阳市的优势和活力。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突出规划,基础先行,教育优先,产业支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
以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为重点。加快建设贵阳生态园林城市,重点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公益林等。以生态旅游服务业,生态畜牧业,环城林带及林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加强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环带生态建设和饮用水的水源区保护,加大工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大气环境保护与酸雨治理工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以县,乡(镇)卫生机构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推进劳动保障所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在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上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西部律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
西部律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法治建设)
西部律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
-------------甘肃省张掖市参观记机械1213
20123213
于青起
壹
律师是律师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生力军。可以说,抓好了律师队伍建设,就抓住了律师事业发展“牛鼻子”,抓住了推进全国法制宣传发展的关键。而且对于门外汉的我们对于律师行业的不了解,总让我们觉得总有重重迷雾萦绕,似乎连法律也变得高高在上不可亲近。大一下学期的暑假,我们进行了社会实践实地考察,对甘肃省张掖市的律师事务所做了系统调研。
以下是调研结果:
一、律师队伍发展状况和律师协会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共代理各类案件1680件。执业律师和法律援助专职律师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9件,为100多家企业和单位担任法律顾问。有16 名律师参与了市委、政府的信访接待工作,接待个人和集体上访群众56批次91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91人次,解决重大涉法涉诉问题18件,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张掖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律师行业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执业律师总数为108名,比去年91名增加了18.7%。全市现有律师事务所14家,贰
比上年增加1家。向省司法厅选送了1名社会律师,担任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在肃南县专职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填补了肃南县没有法律援助专职律师的空白。通过省司法厅又争取了1名司法部选派的北京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到山丹县专职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充实和加强了法律援助专职律师队伍。
三、律师参政议政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作为社会精英的律师越来越多积极参政议政。主要表现在:一是律师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数明显增加。在人大、政协会议上,律师代表和委员能够积极参政议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广泛参与立法活动。在九届全人大四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期间,北京律协组织律师起草了《关于增加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中法律界专业人士比例的议案》、《关于在全国政协界别划分中设立律师界别的提案》,这是中国律师界第一次就自身的参政议政问题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提出建议。
四、律师教育培训工作
对律师进行教育培训是各级律协的重要工作内容。从本次调 叁
研得到的信息来看,各级律协的培训工作大都做得比较到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各级律协都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配备专人负责落实本地律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律师对继续教育有较大需求,形势的发展使得律师认识到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三是多数省市律协对律师接受培训作了硬性规定,并将律师接受培训情况与律师年检注册工作直接挂钩。
五、关于行业规范
由于律协的行业管理职能尚未到位,因此律协能制定的行业规范的覆盖面过小,行业规范的力度不足,影响了行规在整个律师业中的应有作用;三级律协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规范,全国律协也未能出台有关规范各地律协行规的统一规定:既无事先审查的制度,又无事后备案的要求。所以各地自行制定行业管理规范难免不出现问题,但出现问题后如何纠正也缺乏明确规定;从制定行规本身来看,行规制定的程序尚有待明确。例如应明确有权提出行规草案或议案的主体、审议决机构各自的权限等。
肆
推荐阅读: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市政府工作计划
沙南社区民防年度宣传计划
怎么在网上人肉搜索(精选5篇)
华为手机的广告策划书
相关文章:
- [ 十号文库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 [ 十号文库 ]2024---2024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 十号文库 ]会计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_会计专业实习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 [ 十号文库 ]最新机关单位禁烟倡议书 单位向单位禁烟承诺书(十一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幼儿园小班保育员工作总结(九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企业采购服务合同 企业采购合同(8篇)
- [ 十号文库 ]农村房屋装修合同协议书(7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师范生幼儿园实习总结(七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新员工培训活动方案(7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幼儿园小班教学工作个人总结简短(十五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外派培训员工协议书(4篇)
- [ 十号文库 ]最新教师节文艺汇演主持词(十二篇)
- [ 十号文库 ]2024年节目表演主持结束语 节目主持结束语怎么说(14篇)
- [ 十号文库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樊立山)
- [ 十号文库 ]学校宿舍管理员岗位职责
- [ 十号文库 ]关于解放思想推动法院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 [ 十号文库 ]在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妇联)(共五则范文)
- [ 十号文库 ]有你真好满分作文600字[大全]
- [ 十号文库 ]2024中国政法大学放假时间出炉(共5则范文)
- [ 十号文库 ]浙江省高考成绩查分时间五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