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经济论文 述职报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十号文库

    老龄化研究开题报告

    栏目:十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空谷幽兰 时间:2024-09-10 12:57:3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老龄化研究开题报告

    选题简介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选题背景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中国已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3],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24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加强对老龄人口的管理,使老龄人口在经济的发展中体现现实意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选题意义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加强对中国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

    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自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人口学家的预测,如果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不变,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30、40年分别为2.31亿、3.35亿、3.84亿,并继续上升,到2024年将达到4.12亿以上。

    目前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育率已经达到更替水平以下。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郑晓瑛教授把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全球的其他国家相比,阐述了它的特点: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我国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杜鹏教授对老龄化问题颇有研究,他从经济、社会方面通过与国外的对比,解释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1、人均寿命的延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医疗条件改善,使人的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

    2、出生率下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迅速的迈向了老龄化社会。

    3、人口迁移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24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24年接近一亿六千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和标志,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这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国情。我们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紧迫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老龄观念,对此,赵宝华先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挖掘养老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准备充足的养老金。通过建立健全财政转移制服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向社会保障支出倾斜;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用缴税制代替缴费制;增加税收渠道,弥补资金缺口。

    第二,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满足老龄人口的各方面生活需要,弥补资金不足的缺欠。社区服务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撑和待遇水平的实现手段,也是资金来源保障的重要补充。全面掌握老年群体需要,了解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从实际出发发展老年人口所需要的社区服务业,是现在就需要摆上日程的重要工作。

    第三,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照料为辅的养老制度,努力实现以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开展社区照料养老服务,既可以解决家庭养老的困难,又可以促进再就业,还可以改善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应该制定计划,出台社区照料服务条例,规范服务秩序,同时对有志于此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第四,开发老年消费产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全国有一亿多的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有关部门应制订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预测在十年之后,现在五十多岁的人进入老龄社会以后,他们的收入水平高,老年市场的巨大购买力将会充分显示出来。

    第二篇:老龄化问题研究

    第二章:人口老龄化问题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谈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还是在说“人多”。而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的事实是在解决中国人口多的问题时,伴随出现了人口结构性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和严重。特别是人口老化问题可以称为现在人口问题的一大焦点。

    一、老龄化的含义

    就是人类个体的老龄化和整个人口群体老龄化。个体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认得死亡,是有人类自然属性(生物)决定的,受生物规律的制约。群体老化结果不会导致人类的灭亡,是伴随人类发展和进步而出现的现象,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可以说总体而言,他们都是以生物性为基础,决定了人类老化过程和老龄化的速度。又受到社会制度,生活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体老龄化含义

    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六个阶段,老年是生命周期最后的阶段,也是大多数人都经过的必经阶段。

    含义是指人类生理机能随着时间推移而衰老的过程。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意识遗传,决定人生命体寿命的长短,是决定衰老的最重要因素。二是环境因素(生活和生态),三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个人卫生,保健意识和水平,精神面貌等)。

    表现为社会老化(社会关系。地位,家庭中角色作用的弱化)),功能老化(工作能力,穿心将身,对新书屋的接受能力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弱),年龄老化(生命周期),生理老化(机能),心理老化(生理,社会等方面变化产生心里不适应。)。

    (二)人口老龄化含义 人口是人口学概念,是在一定地域时间,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由一定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不断运动的群体。准确的说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从人口与数量和年龄变化上看是动态过程。

    含义:总体人口楼年龄结构上的变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碾场人口逐渐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老年的起始年龄的多大,现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考虑到世界整体状况,我么们定为60岁。那么一个社会或国家长寿高龄的人多了,是不是就是人口老龄化了?我们既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相对老化和绝对老化的问题。1)绝对老化

    人口老化可以是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在老年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中,因分子增大而出现,这一老化过程被称之为绝对老化。2)相对老化

    人口老化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老年人口数与其他年龄人口数的相对比值。如果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或成年人比老年人增加得更多更快,那么,即使老人人数也在增多,也不能形成人口老化。反之,如果生育率下降引起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减少,最后引起总人口数减少,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增加,也会引起人口老化,这种老年人口与总人口比值中因分母缩小而出现的老化,称为相对老化。

    (三)个体老化和人口老化的区分

    1,个体老化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年龄,心里,胜利,功能等方面的来华,人口老化是指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个体老化于日历年龄同步,不可逆转,人口老化是必然阶段,但是不予时间同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使人口年轻化。

    3、个体老化是质的绝对概念的变化,人口老化是亮相对概念的变化。

    4、个体老化是生物现象,自然变化过程,人口老化是社会问题,涉及总体人口年龄结构。

    二、老年人的界定:

    一个国家和地区来人达到多少比例,说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呢?人口老龄化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对于老龄化的标准,一些学者分别提出一些不同的说法。按联合国提出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不同,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区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类:

    老年人口占4%以下 年轻型

    老年人口占4%一7% 成年型

    老年人口占7%以上 老年型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如果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5%以上则为“超老年型”国家。

    三、老年人的划分:

    伴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概念表现出动态性特征。20试剂60年代,60岁-65岁,退休年龄在延长。年龄是界定老年人关键性指标。年龄有着不同的内涵,可以分为日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

    1、日历年龄:个体从出生到现在按照年月计算的时间而确定的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他不能完全代表热门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等内容。

    2、生理年龄:按照一定时期认得身体器官大大某种功能持续到某一年龄,是以正常个体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的发育状况为标准确定的年龄。不等同于日历年龄。(先天后天影响,机体功能,组织结构老化速度是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

    3、心理年龄:从心理学角度,反映个人心、智,行为的成熟度即变化。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和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于前二者不完全同步。

    4、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反应的是社会行为的成熟度。一般0-17为称呼是,18-59成熟,60以上衰老。

    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较为复杂,首夺因素影响,涉及认得身体,心理状况和社会行为成熟程度,较难以测量。因而划分老年人标砖通常是以日历年龄为参照标砖。国际上老年人气质年龄通常有2个,即60和65周岁。在1956年联合国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时,老年人倍规定为65周岁,在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考虑加强和发展国家具体情况,老年人划分标砖改为60周岁,分为三组。60-69.70-79,80岁和以上(高龄)

    四、人口老龄化衡量指标

    第二节: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原因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起步的。到2024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老龄化提高阶段(1979-1990),老化出现持续性增长态势。1990-2024年,快速步入老年型人口阶段,老龄化加速。到2024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年龄结构变为老年型。2024年,3,2今日说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1.67亿。

    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上海市生育率较低,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早在1979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10.07%。标志上海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根据联合国对我国2024-2024年期间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估计和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处于增涨状态,在2024年之前,增长趋势都不会改变,就是说我国老年人口将经历115年的增长。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1、“超速化”,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资料,中国老年比每五年增加的百分比从1977年就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发达国家人口结构从成年型到老年型,普遍要经历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中国完成这种转变仅用了20年。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

    2、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未富先老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国力不强的情况下到来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到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而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老龄化大大超前于经济发展,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解决老年问题的难度。

    3、老龄化伴随高龄化(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女性高龄化很明显。

    导致结果:a性别比上差距。由于生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女性人均预期平均寿命高于男性,高龄女性比例较高,引发女性很多问题。B婚姻状况,犹豫男性预期寿命短,造成高龄女性丧偶率提高,另外造成再回障碍,引发高龄女性空巢,独具问题,影响养老方式。C老人狐狸照料负担加重。服务资源需求增加,家中家庭,社会和政府负担。

    4、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在中国老龄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比城市老龄化的速度更快。城乡表现出很大差异。在城乡差异上,表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这就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目前,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已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4.9%,在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社会保障缺乏,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农村的养老问题将很严峻。

    5、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

    从以上数据看,老龄化最严重的是上海11.53%,浙江8.84%,江苏8.76%,等。老龄化严重的城市除了四个直辖市外,其他都是浙江,江苏等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我国西部的一些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人口结构仍处于较年轻的状态,这显示了人口老龄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但要注意近年来老龄化由东向西的速度在加快,因为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吸引西部地区年轻劳动力流入,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将减小东西部老龄化的差异。

    三、我国老龄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说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它又不是一个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定程度,由强有力的政策干预而催生的“早产儿”。

    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等条件的改善

    建国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人口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度升高,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10多年间提高到近60岁,每年增加1岁多。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0‰左右急剧下降至两位数,这就使得50至60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在我们庆贺社会发展、健康长寿的同时,也将迎来本世纪的银发高峰。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与全球这时期的“婴儿热”一样,结婚、生育出现高潮,当时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一度超过7个,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超过40‰,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各个年龄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有一 3 个形象的说法,人口特别集中的部分就像一只被蛇吞吃的野兔,当它通过蛇的身体时,到达哪一段就在哪一段形成局部膨大。

    3、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但不是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上述两个原因决定了21世纪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则与作为分母的总人口的数量有关。尽管这一比例对决定老龄工作的导向不起主要作用,但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却使老龄化的过程突出起来,更加引人注目。

    总之,计划生育不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人口也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老龄化。但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口加速老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强有力的计划生育的开展,使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水平急剧持续的下降,必然使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展开。

    四、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结果是,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上年龄劳动者比重越来越大。一般认为,老年劳动力的体力逐渐衰退,反应不如年轻人快,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较多。在这些行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供养系数升高,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赡养系数和供养系数上升。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两个成年人要照顾四位老人,这必然会给每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这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

    3、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五、政策建议

    1、国家要制定一个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合适的人口政策

    中国人人口政策应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短缺和适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要建立和完善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

    针对我国经济尚不发达,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点,我们应建立—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区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样既能保障近期内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又能缓解未来的压力。

    3、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

    出现社会保障危机的主要起因不是领取养老金者持续增加,也不是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缓慢和失业问题严重。社会保障的危机不是社会保障结构的危机,而是经济基础由于营运不良而受到侵蚀造成的。如果经济能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速度,社会福利的支出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更需要 4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以增强对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解决“老有所养”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4、充分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资源,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

    要加快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使老年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变—部分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可以使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老年人的照顾和生活服务,从家庭走向社会,要靠发展社区服务来解决。社区服务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以上海为先导,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社区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经常问候,安全检查,应急救助,热线咨询等措施,从关新河紧急救援角度建立针对独具和空巢老人的家庭服务网。

    社区老年人生活照顾服务: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护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老人餐桌,日渐照顾中心等,通过上门和日托,为家庭提供帮助。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为老人就诊和康复保健需要,依托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冰川,老人医院,康复保健站等。

    权益保护服务:负率咨询,援助,调节和庇护等服务,帮助解决丧偶,再婚,赡养,受虐,财产分割等问题,使老人安度晚年。

    第三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的参与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经济保障问题 健康保障问题 生活质量问题 家庭生活问题 二|、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含义和发展历程

    (二)开展的作用

    确保老有所养 实现老有所医 促进老有所学和;老有所教 有助于老有所为

    满足老有所乐

    四、工作的内容

    老年人困难的帮助(经济生活困难,日常生活照顾,机体健康,夫妻关系或待机关系处理困难等帮助和解决,帮助老人寻找资源,争取权益,通过个案辅导改善错误认知,纠正行为。通过家庭治疗和服务帮助改善家庭环境。)。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教育,人际交往,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于他人的需要,科学充实闲暇生湖泊的需要,可以通过小组工作,大型社区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方法,为老年人发展需要满足提供恰当的服务)。

    五、影响社会工作开展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或抑制社会工作发展重要因素。社会工作是老年福利体系下的一种援助活动,受经济发展制约。开展很大成都行依赖于政府和社会对老人的资源再分配。特别是基本需要,养老经济保障,医疗和护理。经济职责在于政府和社会。

    政策:经济投入时条件,还有国家福利政策。社会发展目标是通过政策加以具体化是适合有效控制。社会工作不仅直接主任还要宏观积极影响政策制定和完善。

    文化:老年人问题,是特有文化环境造成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人们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封建和现代社会)中国敬老文化,西方独立才有尊严,国家负有责任,老人认为向儿女伸手是不好的事情。自己要承担养老责任。服务很完善。社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形成老年其实。工这则有负面印象,忽略老人的特殊需要。

    第三篇:方言研究开题报告

    方言研究开题报告

    《扬州方言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朱荣晖

    项目负责人:李 建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⑴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进,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汉语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方言,不应随之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有责任的文化人的社会责任。⑵国家政策的导向近年来,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扬州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扬州方言在内的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3)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 文明要进步,文化要发展,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党和政府对扬州古城文化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现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融会贯通,相得益彰。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⑴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扬州方言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扬州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轨迹,准确描写扬州方言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二是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扬州方言词语运用的异同;三是研究扬州方言语法特点,初步建立扬州方言语法研究架构。⑵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扬州文化研究方面,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扬州传统文化,作到古为今用,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作出贡献;二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整理扬州文化典籍,为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整理出版提供语言学支撑;三是研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统扬州方言特色。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为了了解“扬州方言研究”这一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们首先借助网络系统,在“搜狐”“网易”“新浪”“雅虎”等网页上搜索了部分资料;其次,我们查阅了近20年的国内外近10种方言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报纸和期刊,如《中国语文》、《方言》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学类)、省内外高校学报等;再次,我们课题组骨干成员,还先后到维扬区、广陵区、开发区、邗江区等老城区和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取了有关信息。从目前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扬州方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明清地方志中散见的方言语料.(2)王世华.扬州话音系.科学出版社,1959.(3)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和指导组编.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4)王世华.《红楼梦》下江官话选释.扬州师院学报,1985,(1)42(5)王世华.扬州话里两种反复问句共存.中国语文,1985,(6)415-416(6)黄继林.扬州方言里的“蛮”和“稀”.方言,1987.(4).(7)李建.谈谈《背影》中的橘子.中学语文教学,1987,(11).15.(8)李建.扬州方言“时间名词+的”的特殊用法.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1).90.(9)吴继光 李建.扬州方言的连读变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3).98-105.(10)吴继光 李建.扬州方言的连读变调(续).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4).119-125.(11)吴继光 李建.扬州方言词语选释.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4).91-

    99.(12)吴继光 李建.扬州方言词语选释

    (二).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1).102-106,111.(13)吴继光 李建.扬州方言单音词汇释.方言,1991,(3).211-222.(14)吴继光 李建.扬州方言单音词汇释.方言,1991,(4).299-309.(15)吴继光 李建.扬州地方文艺作品中的方言词语选释.扬州师院学报,1991,(4).75-79(16)王世华.扬州话的声韵调.方言,1992,(2)115-119(17)吴继光 李建.扬州方言本字考.汉语研究论集(第一辑),130-146.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2.(18)吴继光 李建.扬州曲艺作品中的方言词语选释.盐城师专学报,1993,(2).52-55(19)王世华 黄继林.《扬州方言词典》引论.方言,1993,(3).161-175(20)王世华 黄继林.扬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21)何自胜 李建.《扬州风月记》词语例释.滁州学院学报,2024,(6),15-16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共时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描写了扬州方言的语音、词汇特点,并在扬州方言语法规律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这些研究及其成果无疑对本课题研究有直接的借鉴意义。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1)联系 研究领域是一致的,都限定在“扬州方言特点研究”这个领域内,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要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既研究几者各自的情况,又进行彼此间的关系和整合研究;研究的指向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理论的研究与实际调查,探究扬州方言的本质特征。(2)区别 研究的对象不同:以往的研究一般从文化人层面上分别进行,有时研究仅仅限定在“城里”“几个人”这个特定范围内;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往的研究比较多的关注城里几个老文化人的方言特点的研究,本课题则着重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区域人群的语言特点,对重点人群扬州方言语言特点进行精细化研究,试图作出较为清晰和相对合理的描述;研究的维度不同:以往的研究或是偏重于纯粹的语音、词汇研究,专门就语音、词汇等问题进行探讨,本课题则着力于整体的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切口不同。以往研究主要从语音、词汇入手,本课题研究主要从市区老扬州人的语言现实入手,借鉴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学术成果,对扬州方言的本质特点进行全方位研究。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实践意义:⑴有助于探索并构建扬州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体系。⑵有助于探索并扬州传统文化研究、保护的途径和模式。理论价值:⑴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并从学术层面解决扬州方言本质特点问题。⑵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扬州传统文化挖掘、研究、开发何保护问题。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外部环境:国内外纯朴踏实的语言学研究的风气,为本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行业基础:全国不同地区方言研究专家进行方言调查的成熟做法和他们积累的经验。

    三、课题

    第四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没有固定模式,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看: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第五篇:开题报告研究动态

    篇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现状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 究现状怎么写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

    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篇二:工薪阶层理财现状分析与研究开题报告

    工薪阶层理财现状分析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论文进度安排

    五、审核意见 篇三:开题报告 学号: t2014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及 论文 工 作 实 施 计 划

    院(系、所)第一临床医学院

    学 科(专 业)骨伤科

    研 究 生 姓 名 王芳

    学科门类与学位级别 临床医学硕士

    导 师 姓 名 马勇

    入 学 年 月

    开 题 报 告 日 期 2024.6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填 表 须 知

    1、论文开题报告由研究生本人向评议小组报告并听取意见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此表。

    2、论文开题报告填写完成后,必须经导师审批,院(系、所)意见签署,通过后方能提交。

    3、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期结束前(第三学期初)、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此开题报告。研究生院培养与学籍管理办公室收到此开题报告至少半年后方受理答辩申请,因迟交开题报告影响答辩而超过学制规定年限,由研究生本人负责。

    4、研究生开题前应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博士生还需填写查新报告。查新工作可委托图书馆负责,也可在完成网络文献检索类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文献检索培训后,自行组织查新检索,自行组织查新需要详细文献查新述评作为附件。自行查新报告须经导师审查后由开题报告评议专家组审核签字(或盖章)。

    5、本表一式三份,一份研究生自留放入本人“研究生学习档案材料袋”;一份交教研室或者学科,一份交研究生秘书处,由院(系、所)保存并归入院(系、所)研究生教学档案。

    6、学科门类与学位级别指的是工学(或理学等)博士、硕士。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 3



    推荐阅读:
    老龄化研究开题报告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传统人事管理(范文大全)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