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供货合同 赠与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江西省金融行业发展简析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语风铃 时间:2024-07-19 21:44:0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江西省金融行业发展简析

    江西省金融行业发展简析

    我省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对全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目标的要求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面仅就我省金融机构、融资及发展等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组织体系渐趋完备,但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有限,质量也有待提高

    1、管理机构(“一行三局”)。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金融业已形成了“一行三局”新的管理体系,为确保我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一行”,即人民银行南昌中支,主要是履行辖区中央银行职能,贯彻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等。“三局”分别是,江西银行业监管局,主要职能是对辖区内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江西证券业监管局,主要职能是对辖区内资本市场进行监管;江西保险业监管局,主要职能是对辖区内保险市场进行监管。

    2、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共同发展的格局。(1)政策性银行:2家,即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2)国有商业银行:4家,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3)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即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正在筹建)。(4)城市商业银行:3家,即南昌市商业银行、九江市商业银行、赣州市商业银行。(5)城市信用社:7家,抚州4家,上饶1家,景德镇1家,新余1家(已停业)。(6)农村信用社:目前,全省成立了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是由全省市、县农村合作银行及县级农村信用社入股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接受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1499家法人机构(按照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这些法人机构将改成2家市级农村合作银行、10家县级农村合作银行、67家县级法人联社、13家两级法人信用社)。(7)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即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3、非银行金融机构。(1)信托投资公司:2家,即江西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南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证券公司:2家,即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有16家外省证券公司在江西设立了分支机构。(3)保险公司:11家,主要是全国性保险公司在江西设立的分支机构,其中人寿保险公司5家,财产保险公司6家。(4)其他:1家财务公司,即江铃汽车集团财务公司,1家期货经纪公司,即瑞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我省金融机构门类在增加,但数量、规模、质量还存在不足。一是目前还没有1家外资(海外或境外)金融机构在南昌落户,而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很快,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0家引进南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只有2家,只占全国股份制12家的六分之一,远低于湖南(7家)、湖北(9家)的水平。地方性金融机构少,我省11个设区市城市商业银行只有3家,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还是空白。二是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不大,质量也有待提高。据2024年11月末数据显示,按四级分类口径核算机构的不良资产率达28.35%。三是金融品种单一,服务手段、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也非常有限。至2024年底,全省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00.48亿元,占资产运用总计的95.38%,票据融资仅占各项贷款的2.23%。中间业务规模小,如农业银行2024年全行实现中间收入5852万元,仅占贷款利息收入的3.9%。

    二、金融市场得到发展,融资渠道和规模扩大,但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融资任务还很艰巨

    1、间接融资方面。202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39.6亿元,比2024年末增加1272.8亿元,存款规模增长39.3%。贷款余额2545.3亿元,比2024年末增加805.4亿元,贷款规模增长31.6%。同时,2024年全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快速发展,融资规模明显扩大。全年累计办理票据贴现金额269.84亿元,同比增长162%。年末票据融资余额为51.08亿元,同比增长88.42%。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已成为企业融通资金的又一重要渠道。

    202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落实,成效明显。我省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总体情况是:各项存款稳中有升,各项贷款增势回落。下半年开始,存款稳定增加,贷款出现回升。至12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822.89亿元,比年初增加514.38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912.91亿元,比年初增加422.49亿元,同比多增2.49亿元。票据融资也出现回升,12月末,票据融资余额为99.42亿元,比年初增加40.76亿元,同比多增17.6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目前,江西有一万多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数的95%以上,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占工业企业人数的70%以上,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占60%以上。据统计,2024年6月底,全省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024.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为347.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6.9%。尤其是在实施宏观调控中,各商业银行采取了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信贷计划管理等传统方式,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趋紧局面。

    2、直接融资方面。至2024年6月,我省已有上市公司24家,共发行股票26只(不含香港创业板2只:金鼎软件和行知软件),其中A股24只,B股、H股各1只。证券市场累计融资130亿元。24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506.6亿元。2024年,23家上市公司(不含2024年上市的洪城水业)净资产总规模221.69亿元,比上市前增长了3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占全省GDP的9.8%;实现利润16.7亿元,相当于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利润的66.8%。

    同时,我省居民和机构投资股市的意识增强。据统计,江西地区证券营业部,2024年全年A股票基金累计成交量为752亿元,客户资产总额(指股票基金市值和保证金)为164.1亿元;2024年1—10月,累计成交量为938亿元,客户资产总值为158亿元。无论是成交量,还是客户资产都超过我省企业在市场上实际累计融资的总数。

    总体上讲,我省直接融资规模较小,任务很重。一是上市公司数量少,且海外上市和国内创业板还是空白。至2024年11月末,湖南省上市公司44家,湖

    北省63家,安徽省44家,浙江84省。省政府明确提出,我省上市公司力争在三到五年内翻一番,达60家,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债券融资有待突破。我国企业债券发行80年代开始起步,现在正处于政策调整过渡时期。2024年以后,国家计委以报国务院特批的方式,共安排62家国有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规模1374亿元。其中,没有1家我省企业。

    3、保险市场方面。近年来我省保险市场发展很快,有力地支持了我省经济社会建设。2024年1—12月,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9.77亿元,同比增长47.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约21个百分点,是去年同期总保费的1.47倍;赔款和给付16.06亿元,同比增长25.9%;全省各保险机构总资产106.1亿元,同比增长63.4%,为全省社会和居民提供保险保障7654.83亿元。至2024年11月末,全省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6.05亿元,同比增长18.04%;赔款和给付14.35亿元,同比减少0.20%;全省保险公司拥有总资产145.82亿元,同比增长43.05%。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省保险市场发展存在严重失衡问题。一是业务险种发展不平衡。企财险、货运险及责任险等业务持续下滑,至2024年12月底,同比降幅分别为12.66%、30.6%和平35%。尤其是农业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由于目前我省的保险公司都是全国性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没有独立的资产运用权,所以聚集的社会资金实际上都调向了外省。

    三、积极做好“引导、推动、协调”工作,进一步拓宽和疏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1、加强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事实上,金融业既是重要的调控手段,又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产业不仅可以创造GDP,提供税利,而且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金融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甚至动力引擎,如香港、新加坡等。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也都提出了金融强省、强市的战略。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我省又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

    期。因此,加强全省金融业的统筹协调,把金融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养,是充分选择和合理运用金融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2、健全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一是要应对WTO关于金融业开放要求,尤其要利用CEPA为香港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条件,加强赣港区域金融合作,积极引进境外金融企业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到江西设立代办处,参股或控股省内金融企业。二是要继续引进国内资产质量好、治理结构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支持其他设区市创造条件,设立城市商业银行。并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基础上,组建“江西发展银行”。同时,要积极组建新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集团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

    3、提高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要针对我省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小、资产质量不高等情况,加大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力度,可考虑动用部分地方财力或运用国有资产进行置换等措施,努力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贷款,增强资本实力。二是通过深化改革,明晰产权,规范金融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金融企业活力。三是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发展的趋势,加快我省金融服务现代化建设,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以满足金融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我省金融业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4、改善金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加大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各级政府要把金融机构当作一般企业来对待。同时,要提高金融意识,少干预,多支持。二是加大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使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通过完善法规、健全制度、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建立统一、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维护金融债权,支持金融机构保全、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共同抵制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维护银行业的合法利益,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制定必要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5、强化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机制。政府、金融、企业共同努力,加强信息沟通、形势分析和工作调度,充分利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方面金融工具为经济建设服务,实现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相互配合,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一是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在地区、产业间合理投放信贷资金,加大对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和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资金供给;金融机构应完善信贷管理,制定切合实际的企业评级和贷款审批程序,简化贷款手续和办贷环节,切实提高信贷服务工作效率;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担保机构的发展与整合,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多方集资的资金补偿机制,完善担保公司操作程序,为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政、银、企应继续采取“项目推介会”、“信息交流会”、“金融服务座谈会”等有效形式,搭建金融与企业合作平台。二是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要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培植企业上市后备队伍;支持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及其他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选择海内外信誉好、实力强的金融中介,为我省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提供融资服务,实现海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三是充分发挥保险市场的作用。继续支持各类保险机构在我省开展业务,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如探索农业保险业务等,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提出的新要求。同时,积极筹建地方性法人保险公司,改变“清一色”外来机构的格局,为发挥保险业在我省融通资金、安全保障等全方位的作用增添新活力。

    第二篇: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

    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 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险、证券、信托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对于合肥的跨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认为,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参加调研座谈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更是反映强烈,不少企业家提出,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利润也比较乐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扩张。有企业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列举了获得贷款难、银行服务僵化等现象,表达了他们在经营企业当中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无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而道远。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虚假资产报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民间融资的活跃,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对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市跨跃式发展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 调研中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金融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金融是条条的,是市场的,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办的积极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

    2、完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全面规划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产业园、资本要素大市场等一揽子事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采取切实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我市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洼地。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探索金融创新。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讲诚信、有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加大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金融资源总量 抓住国家当前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银行积极争取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增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运用并购贷款和银团贷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打包向银行推荐。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稳步发展主板市场、壮大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拓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合肥板块。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深化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及私募等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和信托业务发展。培育和发展有信誉、有品牌、有规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供服务。

    4、推进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市经济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农村金融资源,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县域业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热心服务三农,力争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发挥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探索和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抓住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发展互助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开展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为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扎实推进信用合肥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担保业协会,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要借助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第三篇: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的发展

    金融行业的分类

    1、银行业(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等)

    2、证券业

    3、保险业

    4、信托业

    5、基金业

    6、财务公司

    7、投资银行业

    8、典当行业

    9、期货、现货

    2、金融业就业的主要有利因素:

    3、1.在各行业的薪酬横向比较中,金融业的平均薪酬与福利最高。

    4、2.在全民市场经济的氛围中,金融业的从业者可以感受到正在从事着一份“体面”的职业。5、3.每日都工作在完全动态化的市场环境中。

    6、4.有才华的员工可以得到快速的晋升。

    7、5.优厚的待遇和休假福利。

    8、6.低损耗率,行业平均志愿周转率为16%

    9、

    第四篇:金融行业

    智联招聘高级薪酬总监赵立朋表示,IT业和金融业的收入高,主要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从事这两个行业的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人群,拥有较高的学历,而且这两个行业本身的设备、原材料成本相对比较低,人力成本很高,人力成本某种程度上替代了该行业的设备和原材料成本,因此薪酬水平较高。从产业属性和人才要求上说,这些行业的薪酬回报率比较高,反过来说,这些行业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大,同时,这些行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决定了行业的收入较高。

    十)升职

    这个内容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也最不愿意提起,所以我放在最后。因为以前我一直以为,外企的能否升职完全是靠个人的努力和成绩,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外企在决定是否让 一个人升职时,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人为的因素,我很失望。可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介绍,我 还是写几句吧。

    1)级别概况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会计师事务所有很规律的升级时间,通常是一年升一级,没出太 大的错误的话,级别低的时候升级都没有什么问题。到了senior升manager就不一定了,升

    成manager之后再想往上升就更难了。

    外资银行的级别非常细,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经理,都有很多级别,特别是经理的级别就 更细(但是说实话目前大陆人还很少有能到达很高级级别的经理),升级的具体时间是不 一定的,受很多因素影响。总的来说级别低的时候有一个大概的升级时间,级别高了就不 一定了,每个人不太一样。会影响升级的因素譬如:不同的部门升级情况可能不同;你的 老板怎么样,是不是会想着提出要给你升级;你上面的职位是不是有空缺等等。

    2)升级的条件

    第一,会计师事务所

    我个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基本过了大规模扩张的阶段,现在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六七年的时间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说实话前几年毕业进事务所的,工作五 六年后升到经理是很顺理成章的。可能我不是什么牛人,我是觉得现在还想升到经理,真 的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一般来说,在会计师事务所想要升级,每年的评估得分要不错。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人 怎么评估你,除了看你干得好不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你的印象怎么样。由于是很多 人一起评价一个人,但是你主要跟着几个人做,所以运气在这个时候显示了作用,首先要 看主管你的人是不是欣赏你的这种性格,其次要看主管你的人的性格,他是不是愿意在大 家面前帮你说话,为你争取top pay和升职。

    会计师事务所都要填一个类似于时间表的东西,要填上你为哪些客户做了多少时间,想要

    升值的话,为客户工作的时间最好不要太少。

    另外,你自己的qualification要不错,包括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者其他什么职业资 格,最好别什么都没有。

    最后的一点,也是想要升经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和合伙人的关系。因为经理是要合伙 人来评估的,也是由合伙人提名升职的。只要有合伙人肯为你说话,你升位经理的机会就 有。会计师事务所里上层的竞争激烈,每个合伙人带一些经理,如果你跟着做最多客户的 人职业发展的好,那你的职业发展就有优势。

    第二,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的升级首先要看主管你的人怎么样,他是不是想着推荐你升级。其次要看你工作 的时间。因为银行一般不给压力让无法升职的员工离开(因为大部分人不能常常有机会升 级),所以只要努力工作,到了一定的时间,总是有机会升的,只是像前面的说的,升到 一定级别后,作为大陆人,想做高级别的经理目前还是很难的。

    但是WTO后,外资银行可以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大,更为广阔的业务范围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因而外资银行的生职空间还是有的。

    3)总结

    虽然升职有很多人为的因素,但是说到底你的能力是最重要的,没有老板想要找一个无法 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做助手。重要的是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很优秀,你怎么能够在众多优秀的 人中脱颖而出。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4/08/1

    1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大数据、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的发展,诞生了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将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的影响,为金融市场带来许多全新的课题。对业界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也会促成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提高金融普惠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监管挑战。对此,中关村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有互联网、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极大程度消除了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市场充分有效,从而接近一般均衡定理上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上的成本非常低,金融产品的发行、交易以及货币的支付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进而大幅度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在支付方式方面,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设存款和证券登记账户;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支付清算完全电子化。二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处理具有私人信息公开化、隐性信息显性化、分散信息集中化、海量信息指标化等特点。三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实现透明、公平的交易环境,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个人投资渠道等问题更容易解决。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是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金融机构加速布局、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各金融机构纷纷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业务产生变革,开始着手向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展。二是互联网企业纷纷进行金融业务布局,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二、中关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

    作为我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心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中关村具有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现实需求和良好基础。第三方支付行业异军突起,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人民银行已分7批向 1

    250家企业发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上海54家,北京53家,分列第一、二位。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兴起了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第一类主要是为个人与个人(创业者)提供便捷的借贷通道,如人人贷、宜信网等P2P平台。第二类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融资产品搜索、借贷备案登记,创业项目融资演示等服务的专业机构,如融360、好贷网、创业邦、36氪等。第三类是通过网络实现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创业者撮合的众筹融资平台,如天使汇。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涉足金融领域,开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为代表的电商系企业,依托其掌握的交易数据和信用信息优势,在互联网数据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加值,搭建出的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总体来看,中关村具有建设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的五大优势:

    一是先行先试的优势。中关村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关村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将中关村作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一些促进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均率先在中关村开展试点。2024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关村发展的重大举措,提出要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创新创业企业有效融资需求旺盛的优势。目前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每年新创办企业4000家,而且创新创业企业具有固定资产比重低、商业模式新、非线性高增长等有别于传统企业的特点,这类企业有效融资需求的持续增加不断催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新的金融业务增长点,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关村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遇。

    三是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的优势。多年来,中关村始终秉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在聚集金融资源、完善技术和资本对接的机制、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科技金融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科技金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国家9部委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为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下一代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领先的优势。从外部环境看,由于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金融业的边界和市场,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来激发需求,完成之前不能完成的用户需求。中关村具有大量在互联网、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且将通过“641”创新引领工程,重点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产业的加速发展,为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五是创新金融服务资源聚集的优势。目前在中关村形成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联的创新性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集聚态势,与此同时,由于中关村具有与“一行三会”等部门畅通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完善部市会商机制,加强对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为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中关村支持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是支持成立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优势,聚集各方力量,一方面整合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资源,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创新、规范自律。另一方面加强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对接交流,研究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推动制订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规则和标准,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二是建设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平台。通过整合权威数据资源和会员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分析,解决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信用管理面临的三大问题,即信用信息情况查询,通过共享各企业信用信息降低成本,建立评分机制、实现信用审核标准化。平台按照“政府指导、企业建设运营、有偿数据共享和使用、联盟共同制定规则和标准”的原则进行建设运营。

    三是出台《支持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将整合市区两级支持政策,形成合力,从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机构聚集、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完善发展孵化和服务体系、加强组织协调等方面支持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

    四是支持中关村企业发起设立中关村银行。中关村银行体现三个定位,即主要为科技型、创业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快捷、低成本金融服务的科技银行;基于创新信用机制和大数据运用的互联网银行;由众多民营资本发起并参与、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

    五是建设中关村数据交易市场。数据交易市场将实现交易平台、数据增值和定价三大功能。交易平台通过整合数据的生产者资源和数据的需求方资源,使生产与数据使用分离,实现便捷交易;数据增值是在用户授权和确保交易合法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清洗、整合、加工,提供数据衍生产品,完成数据的增值;定价功能是指对数据和数据衍生产品定价,实现数据的市场价值。



    推荐阅读:
    江西省金融行业发展简析
    中美政体五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推荐书籍
    向中央巡视组的工作汇报
    学习《弟子规》心得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