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英文作文 哲学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吟鸟唱 时间:2024-07-26 03:57:2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中国教育报》2024年5月18日 1、16 版

    □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点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点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并于近日下发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目前,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申报已经开始。

    据了解,‚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将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

    该计划的建设内容包括,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据介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周期为10年,将分批进行立项建设,今年将批准第一批试点高校。目前,第一批试点项目高校申报已经启动,相关高校6月8日前将申请材料报教育部。其中,申报‚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高校,应为教育部批准举办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申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高校,应具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申报‚‘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高校,应为举办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校;申报‚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高校,应为承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任务的高校。

    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江南大学(2024.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

    ——北京邮电大学

    自2024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以来,学校积极推进试点工作,从2024级信息安全专业和2024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中开始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通过开展多方研讨和调研,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加入企业培养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与著名企业的合作培养,实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双导师制”,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开展积极研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卓越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加强教师、企业和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学校和学院多次组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企业资深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开展座谈研讨,明确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对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统一了思想。

    (二)组织广泛调研,开展理论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国家深入开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各高校与企业都是一种创新。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我校通过参加一系列全国性的研讨会,多方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 加强同企业沟通,听取企业提出的宝贵意见。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之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和“基于大工程理念‘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获学校2024年教改立项支持。信息安全专业持续多年对国外工程教育开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课题组成员于发表了“国外信息安全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多篇教改论文,对实践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三)改革教育理念,制订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2024级全体学生90人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该专业依托信息安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强大优势,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培养信息安全研究型、创新型工程高级技术人才。专业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杨义先教授通过整合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科研合作单位的强大资源,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攻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力量,制订了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实施三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或科研院所学习实践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硕士。

    2024年版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在保留2024年版培养方案中厚基础、重实践的理念,将专业课程分为密码学、网络安全、数字内容安全、信息系统安全4个模块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实践常态意识,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四)实施内引外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努力探索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

    学校正在逐步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以及教师培训和提高的措施。计划引进有工程和研发经历的博士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考核办法,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正在制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训和轮训的制度。

    从2024年开始,信息安全专业计划在4年内达到6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数字内容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工程概论的师资具备5年以上工程经历。每年安排教师到信息安全企业或研究院所兼职、挂职锻炼。计划从2024年开始,启动信息安全专业教师认证资格计划。

    (五)学校大力支持,专项经费保证

    学校对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024年支持每个

    试点专业10万用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并将随后的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计划的经费报学校明年预算。

    (六)依托学科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战略联盟是关键所在。学校在整合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确定一批高水平企业成为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成立联合培养体,建立培养基地,确保校企各项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信息安全专业已经与国瑞数码安全有限公司、北京安码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行业企业探讨了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与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组建,具有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产学研强强联合的优势)联系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灾备系统实习工作。

    (七)促进国际化交流,培养国际型人才

    我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吸收国外工程教育先进理念,推进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实现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和法国亚眠大学开展互派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同时邀请了美国,意大利等一些知名大学教授开展学术讲座,洽谈国际合作教育事宜。

    二、意见和建议

    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实施以来,教育部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有以下问题希望教育部能够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学制问题

    目前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模式与“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环节两者均要求有一年左右的企业实践。如果学生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并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实践环节存在一定重复性。可借鉴国外(欧洲)普遍实行的5年本硕连读,其中含半年至一年的实习环节,更为合理。

    (二)配套政策

    目前国家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使企业感到有责任、有积极性接纳实习学生。以往的实践环节多依赖于学校、教师与企业的“私交”,这是不规范、无保障的。国家应尽快制定鼓励企业和大学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税收、安全、保险、教师聘任制度等制度,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

    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在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申报和论证办法的建议

    目前我校联系的大部分企业对申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抱积极态度。希望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企业对学生培养的责权利要求、设立学生实习伤害保险,对企业税收制定优惠政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单位应不局限于企业还可以是科研院所,后者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仅要培养卓越的高级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卓越科学家。国家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专业认证之间机结合,做到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

    北京邮电大学

    2024年11月22日

    第三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二О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工程教育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必有之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推进全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和突破点。从“卓越计划”在我校正式启动一年以来,我校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顶层设计开始,系统构架、整体推进、配套实施、逐层落实,相继完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工作,完成了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课程体系重构,完成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优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内外)的整合工作,稳步推进了课程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工作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制订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首先是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必须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标准来予以确定并进而在后续培养过程中予以落实,因此标准的制定是正确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保障。

    在培养标准制订的理念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点”确定培养标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各种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新模式。在培养标准制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个主要措施:

    首先是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对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学校出台专业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各专业针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全面梳理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各专业先后进行了主要行业调研、区域调研、典型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和在校生调研。学校层面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各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四支调查组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地区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行业调研和区域调研对不同区域和主要行业的宏观发展形势以及专业人才的总体需求有一个总体把握;通过典型用人单位调研为用人单位的侧重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毕业生进行座谈,掌握学生提供的详尽需求和建议。

    其次开展第三方分析评估。在组织各项调研的基础上,为更为全面、定量地掌握客观数据,学校连续三年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对当前人才培养效果分专业予以分析评估,充分掌握当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培养情况,找到与客观需求的差距,形成有针对性地制订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三是启动培养标准制订工作。按照“面向工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要求,我们借鉴国际、国内可以参考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工程人才标准,包括ABET的EC2000标准、CDIO的能力大纲、国内部分专业规范,融合我校自己的分析定位制订具体到专业的培养标准,涵盖“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细化的标准,指引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

    (二)重构课程体系

    培养标准确定后,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培养标准,成为工作的重点。学校启动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其核心内容即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整合。为引导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整合工作有序进行,我校出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指南》,首先让每个专业重新审视并回答“为什么办专业?”、“办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办好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等问题。学校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理念、社会需求、专业定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以及质量工程、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国际化等教学改革与建设等相关内容系统地组织到到专业建设之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新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并体现了以下六大原则:

    一是需求统领原则。以国际视野把握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学科特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是一体化设计原则。一体化设计包含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评估考核的一体化设计、培养过程的一体化实施、教学条件的一体化建设。切实将总体培养要求细化落实到每门课程以及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各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

    三是实践引导原则。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融入实践项目的设计中,通过实践项目中问题的分析引导出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3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能力培养。

    四是能力递进原则。各类重要能力的培养须贯穿到四年培养过程中,在大一至大四的相关课程中设计能力培养主线,从认知到应用,从被动到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统筹构建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能力培养体系。

    五是特色凝练原则。专业培养方案在综合考虑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国内专业规范、专业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传统服务面向的发展需求和已有学科基础,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特色。

    六是科学评价原则。逐步建立侧重能力评价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加强过程评价的体系建设,将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纳入评价内容。

    全校各专业按《指南》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新制订,包括企业领导、资深工程师在内的专业教指委委员多次就课程体系的设置整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充分探讨,明确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群与课程群之间的关系、课程和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2024年7月和9月,学校对全校48个专业进行了两轮专业论证工作,完成了对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详细论证和确定。通过重新梳理、调整、优化、形成新的以工程实践为引导、核心课程为支撑、以方向选修为补充,全部教学环节有机联系协同实现培养标准的全新课程体系。

    (四)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本身的建设和改革是决定培养标准能够真正实现的关键。在引导各个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同步推动了全校公共基础课、工科专业公共课的改革,包括思想政治课、数理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4 英语课、体育课在内的公共课确立了适应本校工程教育需求的课程改革目标,并在学期学时分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不程度的改革。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均按不同专业需求设置了多套课程方案,并由专业学院和基础课程承担学院共同制订课程大纲,专业教师参与了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案例设计。英语课由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构成,大一统一设置基础英语部分,大二开始根据基础英语成绩进行分层分流培养,提供8门课程供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修读。思想政治课程和体育课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将原来五学期和四学期的课程延长至六学期,减少每个学期课时占用的同时保证思想教育和体育锻炼不断线。思想政治课还增加了实践学时的设置,强调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打破采用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来衡量学生成才的旧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特性和由总目标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制定基于能力导向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C语言》为代表的计算机类课程,采取分模块机考的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强调编程规范和标准化;以《工程实践》为代表的团队实践类课程,在阶段检查基础上采取团队随即抽人答辩的方式给予团队总分,个人总分由团队制订标准和规则自行协商分配。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学校倡导并引导课程组构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

    (四)校企联合培养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环节。目前学校已根据“卓越计划”专门制定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在原有“3+1”校企联合实验班继续实施的基础上,分别在2024年和2024年专门与中国最大的气象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中国华云技术公司、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研发制造企业仁宝 5 电脑(成都)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广电行业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企业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实施“卓越计划”协议,并已在高年级率先开始实施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试点,具体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全程参与4年

    该模式以我校现行的周立功“3+1” 创新教育实验班运行模式为基础。公司从大一即为实验班学生每人提供一套电脑和主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器件与材料,派遣公司专家定期来校或通过网络远程讲学和指导。学校为“3+1”实验班提供固定教室(实验室),配备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坚持早操、集中晚自习、演讲、讨论会以及文体活动等,并根据学习进程的不同将企业已开发项目分层次引入,一个月左右完成一个子项目的设计,每月一考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项目设计能力的形成。大四时学生直接到周立功公司参与其项目的开发或在校参与周立功公司提供的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周立功公司直接在周立功“3+1” 班毕业生中录用出色学生,或者把他们推荐给其他对口企业。

    2.企业集中参与1年

    在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前三年在校内组织教学,后一年在企业组织教学。合作企业提前半年列出企业阶段学习(实习)计划,学校根据联合培养单位提出的岗位需求,在校内进行双向选择预招聘,学校统一组织经双向选择确定下来的学生与企业签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企业培养阶段培养协议》,手续完备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岗位完成企业阶段学习。

    3.企业累计参与1年

    该模式将企业阶段学习分解为递进的两个部分,时间上主要以“0.2+0.8”和“0.5+0.5”的方式构成一年企业阶段学习。“0.2+0.8”模式中第一部分“0.2”一般在校内学习两年后学生利用暑期进入企业学习两个月,主要学习企业文化、工程环境、行业标准、工作规范、工艺流程,学生在此阶段结束后选择由校企双方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根据题目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三学年的校内专业学习;第二部分“0.8”在完成校内三年学习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进入企业对应部门全程参与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0.5+0.5”模式中第一部分“0.5”指第七学期在校内校企联合实验室完成企业培养阶段的部分课程教学,教学方式以企业工程师 远程教学为主、现场指导为辅;第二部分“0.5”指完成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教学后,在第八学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毕业实习、工程实践、毕业设计。

    4.企业项目驱动模式

    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实践中心,对口专业学生经培训后进入中心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过程。该模式主要针对因企业承接能力变化或学生个人意愿等其他原因无法进入企业完成学业的部分学生。学校参照原学籍管理规定,补充工程实践学生团队计分管理办法和学分替换方法。建立荣誉资格制度和优补与退出的竞争机制。

    “卓越计划”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尚存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校将始终坚持“卓越计划”指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把改革目标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统筹规划、科学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卓越后备工程师培养之路。

    第四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近日,从教育部高教司获悉,我校已经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24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有61所高校进入。2024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共有133所高校进入。

    我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必将会对我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篇: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实施好卓越计划,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主要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3.基本原则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各有侧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4.实施领域

    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要特别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二、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

    5.我部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委员会,主要负责卓越计划重要政策措施的协调、制定和决策,重要问题的协商解决,领导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我部高等教育司,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卓越计划工作方案的拟定,协调行业企业和相关专家组织参与卓越计划,具体组织卓越计划实施工作。

    6.我部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总体指导卓越计划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负责卓越计划方案的论证。

    7.我部成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工作组,负责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评价,负责参与高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

    8.我部联合行业部门成立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专家组,负责行业内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研究、规划、指导、评价,制订本行业内具体专业的行业专业标准,负责参与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

    9.制订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为满足工业界对工程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行业专业标准依据通用标准的要求制订,规定行业领域内具体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

    10.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鼓励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承担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任务。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参与企业建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择优认定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鼓励省级人民政府择优认定一批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

    11.开展卓越计划质量评价。卓越计划高校的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要主动向社会公开,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我部联合行业部门或行业协(学)会,对卓越计划高校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查。建立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体系,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国际标准对参与专业进行质量评价。评价不合格的专业要退出卓越计划。

    三、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

    12.高校自愿提出加入卓越计划的申请。专家工作组对高校工作方案及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我部根据论证意见批准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资格。卓越计划高校每年均可提出新参加卓越计划专业的申请,由行业专家组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我部根据论证意见批准新增专业。我部每年公布一次卓越计划专业名单。

    13.高校制定卓越计划的本校标准体系。卓越计划高校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等,选择本校参加卓越计划的专业领域和人才培养层次,并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建立本校的培养标准体系。卓越计划高校应制定本校工程型人才培养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14.鼓励卓越计划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举办普通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的参与高校也可少量招收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职学生。

    15.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16.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17.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卓越计划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卓越计划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18.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卓越计划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

    19.高校要积极推动工程教育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要为中学培养懂得工程技术的教师,帮助中学开设工程技术选修课程,利用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展工程技术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质和工程设计的意识。到中学选拔热爱工程技术的学生,参与高校组织的工程实践活动。

    20.高校要为本校卓越计划提供专项资金。卓越计划高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实训实习等费用。

    四、企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

    21.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应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其任务是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

    22.参与卓越计划企业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应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卓越计划企业应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收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23.卓越计划企业要与高校共同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生活,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与劳动保护设备,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

    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支持政策

    24.我部对具有开展推免生工作资格的高校,在推荐生名额安排上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的发展。各有关高等学校要向工程硕士专业倾斜,优先保证实施卓越计划所需的优秀生源。卓越计划高校可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可以保留入学资格1-2年,到企业实习或就业,再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

    25.我部支持高校按照实施卓越计划的需求,改革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入职标准及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的相关办法。

    26.卓越计划高校申请新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予以优先支持。

    27.优先支持卓越计划高校参与专业的学生国际合作交流,包括公派出国留学、进修、实习、交换学生等;优先支持卓越计划高校参与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优先资助外国学生来华接受参与高校的工程教育;按照有关规定适度增加卓越计划高校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名额;对具备条件的参与高校申请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28.我部支持卓越计划企业的工程师继续教育。支持卓越计划企业开展在职工程师培训,提高在职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协助企业掌握新技术、新装备。支持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企业提升在职工程师学历层次,在职工程师参加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或博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职工程师参加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在有关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可委托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卓越计划高校在职培养博士层次的工程人才,我部对受托高校为企业培养研究生层次工程人才,在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上给予支持。

    29.参与企业依据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的联合培养协议,可以享有优先聘用权。

    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24-2024年,各参与高校和参与企业要积极努力实施卓越计划,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及时报告我部。我部制订的工程教育相关政策对卓越计划高校予以优先支持。卓越计划高校可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向我部有关司局提出获得相关政策支持的申请。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卓越计划,并对本地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予以重点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一月八日



    推荐阅读:
    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开课教案
    第十一章国家预算和决算案例
    美女竞选的自我介绍范例[★]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