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教育合同 开幕词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024[优秀范文五篇]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翠竹清韵 时间:2024-05-26 06:08:13

    第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024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1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

    (各种膜所含蛋白质、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是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3种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绿色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常用的材料:应选用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因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制备的方法:将选取的材料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吸水涨破,再用离心的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6.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细胞癌变的指标之一是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超过正常值

    7.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8.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酶。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9.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10.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三、二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车间”。

    11.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含少量的DNA、RNA。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是光反应场所;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场所。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1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①具有双层膜结构②都含少量的DNA和RNA,具有遗传的相对独立性

    ③都能产生ATP,都属于能量转换器。

    13.内质网:在结构上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功能: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②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内质网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的场所)

    14.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

    1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16.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如衣藻、团藻等)中。

    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7.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央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18.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许多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19.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大液泡)

    判断低等植物细胞的依据:既有细胞壁、叶绿体或液泡,又有中心体

    具双层膜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膜(具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结构(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中心体、核糖体

    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TP的场所: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产生水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有水参与反应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等)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核糖体中只有RNA,且含RNA最多)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载体)、线粒体(产生能量)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有色体中只含类胡萝卜素)储藏细胞营养物质的细胞器:液泡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可合成糖类的细胞器:叶绿体、高尔基体

    在光镜下可见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细胞板、染色体

    (核糖体的结构太小,光镜下看不见)

    20.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是由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21.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场所是内质网;成熟蛋白质的形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22.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3.生物膜的转化中心是内质网。

    可直接转化的膜:内质网膜和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

    可间接转化的膜(以囊泡形式转化的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24.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也包括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

    25.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26.生物膜系统的功能: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②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27.研究生物膜的意义:①在工业上,模拟生物膜进行海水淡化、污水处理②在医学上,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代替病变器官(如用于治疗尿毒症的透析型人工肾,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血液透析膜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③在农业上,研究生物膜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运用的原理都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8.将海水稀释用于无土栽培的设想变为现实的重要意义:节约淡水资源(或利用海水资源);如用这种稀释的海水栽培植物,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①稀释的比例②稀释后所含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

    29.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3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细胞核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1.核孔的作用: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的物质: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DNA聚合酶、解旋酶等。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时经过的膜结构为0层

    而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进出细胞核必须通过核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经过2层膜)

    3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染色质是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甲基绿等)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3.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

    生物十项经典理论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3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四、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

    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

    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 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9.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 RNA上A对应的是U.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五、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2)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六、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记忆点:

    1.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八、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有某些标记基因.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九、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第三篇: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梳理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附:遗传学基本规律解题方法综述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A、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B、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C、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伴性遗传:A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B、♀♂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C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

    二、掌握基本方法:

    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P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必须熟练掌握

    二、1)例: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Aa×aaF是Aa和aa共2种[参

    二、1⑤]Cc×CcF是CC、Cc、cc共3种[参

    二、1④]∴答案=2×3=6种(请写图解验证)

    4、计算表现型种类: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只问一对基因,如二1①②③⑥类的杂交,任何条件下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子代有多少基因型就有多少表现型]例:bbDd×BBDd,子代表现型=1×2=2种,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2×2×2=8种。

    三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

    1、正推类型:已知亲代(基因型或纯种表现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等),只要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即可解决,熟练后可口答。

    2、逆推类型:已知子代求亲代(基因型),分四步①判断出显隐关系②隐性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而显性表现型的基因型中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待定,写成填空式如A?);③根据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基因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小结:总原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规律上的,所以应采取“化繁为简、集简为繁”的方法,即:分别计算每对性状(基因),再把结果相乘。

    1、正推类型:要注意写清♀♂配子类型(等位基因要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子“组合”成子代时不能♀♀相连或♂♂相连。

    2、逆推类型:(方法与三2相似,也分四步)条件是:已知亲本性状、已知显隐性关系(1)先找亲本中表现的隐性性状的个体,即可写出其纯合的隐性基因型(2)把亲本基因写成填空式,如A?B?×aaB?(3)从隐性纯合体入手,先做此对基因,再根据分离比分析另一对基因(4)验证: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若无以上两个已知条件,就据子代每对相对性状及其分离比分别推知亲代基因型

    五、伴性遗传:(也分正推、逆推两大类型)有以下一些规律性现象要熟悉: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相等。伴性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不等(男女平等);女性不患病——可能是伴Y遗传(男子王国);非上述——可能是伴X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重女轻男);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重男轻女);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六、综合题: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要是自由组合。

    所有的遗传学应用题在解题之后都可以把结果代如原题中验证,合则对,不合则误。若是选择题且较难,可用提供的A—D等选项代入题中,即试探法;分析填空类题,可适当进行猜测,但要验证!

    2、测交原理及应用:①隐性纯合体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与杂合体产生的配子受精,能够让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所携带的基因表达出来(表达为性状),所以,测交能反映出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从而推知被测杂合体的基因型。即:测交后代的类型和数量比=未知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量比。②鉴定某一物种(在某个性状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方法: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有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则它是杂合体;后代只有一个性状,则它是纯合体。

    七、遗传病的系谱图分析(必考):

    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显性还是隐性遗传:①只要有一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②只要有一双亲都有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①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②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有病,有女儿表现正常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2.反证法可应用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判断(步骤:假设——代入题目——符合,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名词: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

    1、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c、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产。

    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②意义: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又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二、染色体变异

    名词:

    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a、成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特点: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4、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5、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

    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名词: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5、优生学: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亲”指由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

    7、“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

    8、“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语句:

    1、单基因遗传病:a、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b、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c、常染色体显性: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d、伴X显性遗传:抗VD性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唇裂、无脑儿。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

    4、优生及优生措施:a、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b、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C、提倡“适龄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到29岁。d、产前诊断。

    5、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

    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

    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

    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

    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

    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

    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

    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

    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

    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

    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

    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

    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

    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

    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

    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

    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

    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

    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

    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 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

    艾滋病

    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

    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

    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

    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

    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

    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

    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

    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 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 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

    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

    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

    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五、生物的变异(1)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

    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 物的性状。

    (2)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

    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 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

    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

    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

    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

    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

    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 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 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

    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

    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

    重要差别。

    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

    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及多倍体育种等。

    六、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

    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

    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

    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

    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

    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

    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

    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

    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 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 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

    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八、基因工程简介(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

    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

    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 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 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

    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 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

    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 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 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

    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 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

    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

    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

    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

    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

    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

    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

    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 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

    在特定的时

    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第四篇: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点[范文模版]

    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1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4)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5)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2

    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

    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法较简便。例如:豌豆、小麦、水稻。

    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分离定律

    1.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

    判显隐→搭架子→定基因→求概率

    (1)判显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

    ①“无中生有”即双亲都没有而子代表现出的性状;

    ②“有中生无”即双亲具有相对性状,而全部子代都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一代个体中约占1/4的性状。

    注意:②、③使用时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子代个体为前提下使用。

    (2)搭架子(写出相应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①显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不确定先空着,是谓“搭架子”)

    ②隐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

    ③显性纯合子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

    (3)定基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

    根据分离定律,亲本的一对基因一定分别传给不同的子代;子代的一对基因也一定分别来自两位双亲。所以若子代只要有隐性表现,则亲本一定至少含有一个a。

    ②表现比法

    A、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b.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4)求概率

    ①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②计算方法:用分离比直接计算;用配子的概率计算;棋盘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3

    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①双显性性状(Y R)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Y rr,)yyR)各占3/16,双隐性性状(yyrr)的个体占1/16。

    ②纯合子(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共占4/16,杂合子占

    1—4/16=12/16,其中双杂合子个体(YyRr)占4/16,单杂合子个体(YyRR、YYRr、Yyrr、yyRr)各占2/16,共占8/16

    ③F2中亲本类型(Y R + yyrr)占10/16,重组类型(Y rr+ yyR)占6/16。

    注意: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基因型相同,但计算F2中重组类型所占后代比列的时候,有两种情况:若父本或母本均是“双显”或“双隐”的纯合子,所得F2的表现型中重组类型(3/16Yrr+ 3/16yyR)占6/16;若父本和母本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现”的纯合子,则F2中重组类型所占后代比列为(9/16Y R +1/16yyrr)占10/16。

    3.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将自有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即利用分解组合法解自由组合定律的题,既可以化繁为简,又不易出错,它主要可用于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

    例1 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种,类型分别是,比例为;后代基因型为 种,类型分别是,比例为;

    解析 此题用分解组合法来解的步骤:

    第一步:分解并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Aa×aa→有2种表现型(短,长),比例为1:1;2种基因型(Aa,aa),比例为1:1

    Bb×Bb→有2种表现型(直,弯),比例为3:1;3种基因型(BB,Bb,bb),比例为1:2:1

    Cc×CC→有1种表现型(黑);2种基因型(CC,Cc),比例为1:1

    第二步:组合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中:

    表现型种类为:2×2×1=4(种),类型是:短直黑:短弯黑:长直黑:长弯黑,比例为:(1:1)(3:1)=3:1:3:1

    基因型种类为:2×3×2=12(种),类型是:(Aa+aa)(BB+Bb+bb)(CC+Cc)展开后即得,比例为:(1:1)(1:2:1)(1:1),按乘法分配率展开。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亲代产生的配子种类或概率

    例2 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

    解析 设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1)分解:Aa→1/2A,1/2a;Bb→1/2B,1/2b;CC→1C

    2)组合: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2×2×1=4种;

    配子类型有:(A+a)×(B+b)×C=ABC+AbC+aBC+abC;

    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概率为:1/2A×1/2b×1C=1/4AbC

    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某特定个体出现的概率

    例3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 1)分解:Aa×Aa→3/4A(短),1/2Aa;Bb×Bb→3/4B(直),1/2Bb;

    Cc×Cc→1/4c(白),1/4CC;

    2)组合: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3/4×1/4=9/64

    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1/16

    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亲代的基因型

    例4番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一株红果二室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番茄杂交后,F1有3/8红果二室,3/8红果多室,1/8黄果二室,1/8黄果多室。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可知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分解:

    F1中红果:黄果=(3/8+3/8):(1/8+1/8)=3: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

    二室:多室=(3/8+1/8):(3/8+1/8)=1:1→亲本的基因型为Mm×mm

    2)组合:

    根据亲本的表现型把以上结论组合起来,即得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Mm×Yy mm

    已知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亲代的基因型

    在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学题中,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可以看作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每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自交;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可以看作为(3: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一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另一对相对性状为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例5 已知鸡冠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D R)、豌豆冠(D rr)、玫瑰冠(ddR)和单冠(ddrr)。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玫瑰冠鸡占3/8,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解析 1)分解:由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可推知单冠(ddrr)占1/8,由玫瑰冠鸡(ddR)占3/8,可推知子代中D:dd=(3+1):(3+1)=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则子代中另一对基因R :rr=3: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

    2)组合:根据子代鸡冠形状的比例及分解结果可组合得出亲本基因型为:DdRr×dd Rr。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知识点

    第五篇: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点

    有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实用才有价值意义。智商的高低体现知识多少,情商的高低体现能力的大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1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得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4)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5)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2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

    (4)多数有害性

    (5)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前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3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

    ①解旋

    ②配对

    ③连接

    ④释放

    (3)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4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2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①能自我复制;②结构相对稳定;③储存遗传信息;④能够控制性状。

    三、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5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024[优秀范文五篇]
    优选幼儿园工作筹划模板(精选合集)
    高一学会分享作文[5篇]
    高三启动仪式开幕词(含5篇)
    中餐礼仪最新常识(含5篇)
    中学生
    Top